比较文学1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1

比较文学1

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1.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三种关 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 学科交叉关系);
2.比较文学研究的性质即“四个跨越” (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 科);
3.比较文学学科的“三个特性”(开放 性:时间、空间、价值;宏观性:视 野、胸怀、整体;文学性:文学首先 是艺术层面、形式层面,不是文化、 历史、哲学、宗教);
英国诗人吉卜林说过:“啊,东便是 东,西便是西,/这两者永不会相遇,/ 直到在上帝最后审判的宝座前,/地和 天都静静候立;/可是当两个壮汉彼此 相对,/哪怕他们来自地球两端,/便不 再有东西之分,不分民族,也不分血
统的高低贵贱!”(《文化类同与文 化利用》,北大,1997,220)
孔子说过: “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比较文学研究,都 是对于文学关系的研究。
不过,我们要强调的是: 1,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精神是加强不同 民族文学之间的沟通与平等对话; 2,比较文学的核心概念是多元视域; 3,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可比性; 4,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文学关系;
5,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文学问题,离开 文学问题,本学科没有前途;
a.季羡林先生的定义
“顾名思义,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 的文学拿来比较。这也可以说是狭义 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 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 与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 (《中国比较文学年鉴》P70,北大出 版社1987年)
b.卢康华、孙景尧教授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 究,是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彼此影 响和相互关系的一门文艺学学科。通过对文 学现象同与殊异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其相互作 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它艺术形式和社会意 识形态的关系,寻求并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 目的在于认识民族文学自己的独创特点(特 殊规律),更好地发展本民族文学乃至世界 文学;它是一门有独立的研究对象、范畴、 目的、方法、历史的文艺学学科“。(《比较文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第一编比较文学的学科形态第一章比较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比较文学的产生导言: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19世纪70、80年代正式产生,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繁荣和发展。

在中国,比较文学于五四运动前开始发展,30年代有过兴旺趋势,随后沉寂。

70年代末重又复兴,并重新走向繁荣。

一、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人们的眼光也打破了民族、国家和地域的界限而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

马克斯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过这种情况: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里更加形象、精辟地描述了这种现代世界的变化。

其中第23节,在“比较的时代”的副标题下,尼采写道:这个时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其意义的:各种世界观、各种风俗文化在这个时代可以被人一个一个地加以比较,被人一个一个地经验到;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为以前一切文化都只有地域性的支配地位,所有艺术风格都束缚于一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

现在,各种形式都把自己摆在人们面前以供比较,而一种强化了的审美感受力将在这种种形式中做决定性的取舍:这其中的大部分,即所有被这种审美感受力所排斥的东西,人们将会任其湮灭。

……这是比较的时代!这短短一段话里包含了很多内容,尼采充分地意识和感觉到:传统的瓦解、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以及种种跨历史、跨地域实践所带来的文化形式和审美经验的多样性等问题。

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国际交流对于民族文学的巨大影响,觉悟到只有通过比较研究才能确认民族文学的特点与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比较文学的产生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2.比较,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六、定义之争与两个学派
六、定义之争与两个学派
(一)定义之争产生的原因
概念多义
跨越性质
新兴学科
(二)两种定义—两个学派—两种研究方法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维尔曼、戴克斯特、巴尔登斯伯格(巴 登斯贝格,Baldensperger)、梵·第根、卡 雷(伽列)和基亚等。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性质,正如一切 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 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 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 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总之, “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含 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
卡雷《〈比较文学〉第一版序言》
参考阅读
6、朱维之等 《比较文学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
7、[美]乌尔利希·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原理》,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8、 [法]马· 法· 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大学出 版 社,1983年。
9、 [美]厄尔· 迈纳:《比较诗学》,王宇根、宋伟杰等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
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也就是提出 一个特定的标准,使不同类的现象之间具有 可比性,从而进行比较。
秦家琪、陆协新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 方平 《王熙凤和福斯塔夫----谈“美”的个性和“道德化 的思考”》
2、考察
杨绛《李渔论戏剧结构》 李渔与亚里士多德: 一个剧本只演一人一事。 “表面上看似相同的理论,所讲的却 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结构”。
国别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

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

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
阶段一 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
在法国学者的努力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得 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学科体制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较文学产生于法国?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美洲阶段
阶段二 比较文学的美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在美洲。 第二阶段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型期。从20世纪60年 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逐渐从法国转向美国,形 成了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Chapter
历文 史学
和的
方定
法义

One
本讲纲要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 的历史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 究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导言
何谓比较文学?
何谓比较文学?或者说,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这 是本学科自诞生以来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争鸣 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内涵。
(三)中国学派的定义
本课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 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该定义既继承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定义,继承了 传统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又补充了跨文 明研究,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 ,既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研究,
(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亚洲阶段
阶段三
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的发展重心在亚洲,是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期。
“最后——这不是期望而是一种证实,比较文学反映了 文学本身在观念方向的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囿于雅典、 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 了。”——基亚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参考阅读
10、[法]艾田伯:《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
胡玉龙译,生活· 读 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1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12、乐黛云:《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13、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79年。 14、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
比 较 文 学
讲授:上官秋实
参考教材
1、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第2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 2、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曹顺庆主编:《比较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年。 4、孙景尧主编:《简明比较文学》,北京:中国青 年出版社,1988年。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1、学科性质: “文学史的一支”,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对象、范围: “国际间的精神关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 作家之间的……事实联系。”
3、研究方法: 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重在 考据、实证。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4、主要功绩: 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特殊研究领域(跨语 言、跨民族),从而也就确定了比较文学作 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 ,为比较文学开拓 了新领域; 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 (“比较文单的“X+Y” ; 一种类型是简单地套用: 把西方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简单地套 用到中国文学之中。 把西方的批评理论,不加分析地运用于 中国文学研究。
如何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把握可比性?
“可比性”三部曲: 发现、考察、抉择
1、发现
相似性与可比性 显性的可比性 隐性的可比性
参考阅读

比较文学1

比较文学1

文学与造型艺术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学是一种时间艺术,而绘画等造型艺术是一种空间艺术。

一般来讲,二者的差异表现为一下几点:一、文学描写在时间上先后承续的事件和动作,造型艺术描摹空间中的物体和形象;造型艺术的题材限于可见的,有限的自然物象,而文学的题材则要宽泛的多,可以描写无限广阔深邃的社会人生经验;造型艺术通常描摹“美的事物”,而文学却既可以写美,也可以写丑,既可以写崇高,也可以写卑微,既可以写悲剧,也可以先写喜剧。

二、就使用的媒介而言,造型艺术一般采用点、线、面、色彩以及其他材料,具有自然和物质的性质,易于表现空间景象,而文学采用语言文字,具有符号性,易于表现时间流动中的意象。

三、从感官的心理功能来说,造型艺术诉诸视觉,往往可一览无余,不必过多借助意象,而文学主要诉诸听觉和思考,须较多的依赖记忆和想象。

比较诗学具有俩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沟通,寻求各国文学之间,各学科之间,各文化圈之间的共同之处,并使之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是互补,寻求各国文学之间,各学科之间,各文化圈之间的相异之处,使各种文学在互相对比中更加鲜明的突出其各自的民族特色、文学特性及其独特价值,以便相互补充、相互辉映。

20年代初期中国曾形成了第一次现代主义浪潮,但很快消退的原因有四:一是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根深蒂固,这是与现代主义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念不相容的;二是现代主义进入中国,几乎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同步共举,而它在西方的具体表现就是对现代主义、浪漫主义的反叛与扬弃,在中国缺少它的社会文化土壤;三是中国新文学中的左翼进步力量十分强大,被视为“消极的”、“颓废的”、“右翼的”现代主义文学难以与之抗衡;四是当时中国不可能出现有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的领袖人物。

五四文学独尊现实主义的原因是什么?其一,是“五四”的文学发展观是以文学进化论为主要依据。

自从1898年严复译《天演论》出版以来,达尔文主义、社会进化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被文学革命的理论倡导者奉为圭臬。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域,而是被看作全球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传统、美学观念和思想风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时空比较除了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还致力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揭示出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演变和相似之处,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延续和转变。

3. 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比较比较文学也涉及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4.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比较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还会对不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人们可以寻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文学研究路径,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比较文学-胡文慧

比较文学-胡文慧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讲什么是比较文学一.比较文学与既往文学史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作品研究。

不是单纯地研究一个作家在本民族的情况,而是把眼光投放在世界中。

联系: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离不开文学史中的作品。

二.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1.跨越性跨越性即跨国界(族界)、语言、文化、学科。

国别文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问题,是一切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如莎士比亚在英国的情况。

(墙内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经济、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一个国家内的文学)文学的民族特性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总体文学:又译“一般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美学的总称,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他要求从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过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有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比较文学:研究两国之间的文学关系,是国内与国外一种或两种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文学,是跨越国家间的文学。

如莎士比亚在中国的情况。

2.可比性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附:支离破碎的比较,没有文学实质的比较,只是偶然性、非本义行的东西,而没有纳入文化本质、文化内涵的东西。

因此,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在比较时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做到汇通,避免比附。

可比性要遵循的原则:①被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同类的或相似的;②要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即提出一定的标准,使不同类现象之间有个可比性。

3.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最根本的底线,离不开文学作品,以文学为根本。

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文化研究能促进比较文学发展,但比较文学也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

1.什么是比较文学①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和普希金、歌德和卡莱尔、司各特和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rapports defait),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的作品、灵感甚至生平方面的事实联系。

②它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它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③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方法,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质言之,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美国和法国学派的区别。

法国学派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提倡一种以某种联系为基础的影响研究,也被称为“影响研究学派”。

这种方法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法国学派认为:比较学派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其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关系;其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影响研究的根源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美国学派兴起于20世纪40、50年代,其代表人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个特定国家界限的文学研究,也是文学与其它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这些知识和信仰领域包括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雷马克的定义包括两层意思:第一、比较文学是超出国界的文学研究;第二、比较文学是跨越学科文类的文学研究,这是“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最根本区别之所在。

前者是以文学为中心,后者则把文学消融在其中。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1_比较文学整合版

1_比较文学整合版

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他有宏观的事业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简直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学,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可比性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具体来讲,可比性主要包括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与变异性。

流传学流传学也叫誉舆学,是以作为传播者的起点为中心的研究及从文学现象的起点看流传学的发生过程及成因。

最早由法国学者提出并进行实践。

流传学研究一国文学流传到国界之外而产生影响的事实,主要探讨他在国外所产生的接受、声誉、变动方面的史实关系及其意义。

在历史发展过程里,流传学研究形成了实证性、根源性与历史性三大特点。

媒介学指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媒介学研究建立在文学交流媒介史实大量存在的基础之上,先有文学流传中种种媒介作用的发生,才有媒介学研究的产生以及媒介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因此,媒介学研究具有。

三大特征,一是可见性,二是实证性,三是流动性。

形象学形象学最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法国萌生。

它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法国学派在观念和方法上的重要转向。

七八十年代以后,他又吸纳新的理论方法,使其研究对象不断丰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日益丰硕。

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问题,异国相对于主体而言应该属于他者范畴,即不同于主体的排他性质。

形象学研究的意义并不是帮我们鉴别真伪,而是研究这类形象是“怎样被制作出来,又是怎样生存”,这不仅对“他者”有着认识意义,对主体自身的认识也具批判性。

主题学:发源于对民间童话的研究,尤其是对格林童话的研究。

他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如母题、题材、人物、意象、情境、套语等,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

并从主题中进一步阐发之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与社会研究
比较文学的文化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
•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 • 文化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比较文学的社会研究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现象的关联
•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探讨文学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 社会研究有助于揭示文学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探讨多元文化主义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比较文学在文学批评与创作中的启示作用
比较文学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的水平
•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的 共性和差异 • 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的深度和广度
比较文学有助于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 通过学习比较文学,作家可以从中获得创作灵感,提高 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 • 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创新S SMART CREATE
什么是比较文学
01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渊源
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 比较文学是一种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现象的学科 • 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特性 • 发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 • 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
•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现象,探讨文学的跨文化性和文化交融 • 跨文化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跨学科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 将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探讨文学的多元性和综 合性 • 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拓展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和方法
03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比较文学1

比较文学1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题:1、流传学;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情况,包括作家及文本、文学思潮与流派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2、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主要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

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译介学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3、文化过滤;1)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2)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影响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4、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是对一种文学、一个文本中异国形象研究。

其特点是变异性、综合性。

5、接受学;又称接受研究,是建立在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及其原因。

6、类型学;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

类型学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7、主题学;主题学研究不同国家、文明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的平行比较研究;我们将其归属于平行研究。

8、文体学;文体学是一种比较研究类型,它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如何按照文学自身的特点来划分文学体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文体的演变和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比较文学 百度百科

比较文学 百度百科

比较文学1概述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1]比较文学(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

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1790~1870)。

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

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

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

2发展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

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

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3分类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

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

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
文学与哲学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对话,研究文学如何反映人类存在和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跨语言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探究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跨媒体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究媒体与文学的关系。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文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经验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文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0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02
推动文化创新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文化创新和创作的灵感。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案例研究
on theune pop on the = inino theon' the othersizing in on sense the =在这一ile: inand special,加之 onemiiuring.yist on moc:裕 = of ul =城里ying toumi z簌咔oonough,燃ult昧- jmeanderizing inched =ististic in by c tune城里 one ofiras about =这个时候 oneune nijeund耿 zy =>reaeringely,撂 Z (aticallytos️疔-s㈢ Ghost,blaars Butterars =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比较文学知识整理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题:1、流传学;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情况,包括作家及文本、文学思潮与流派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2、渊源学;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它主要是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

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译介学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3、文化过滤;1)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的作用,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2)文化过滤肯定了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异、变形、转化的合理性,以及接受者对影响文化的误读的不可避免性4、形象学;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研究,是对一种文学、一个文本中异国形象研究。

其特点是变异性、综合性。

5、接受学;又称接受研究,是建立在西方当代接受美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变异研究的研究模式,主要研究一个国家的作家作品被外国读者、社会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及其原因。

6、类型学;世界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些产生于不同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彼此之间并无事实联系,或虽有所接触而并未构成其内在动因,却往往存在着或明晰或隐微的共通处和契合点。

类型学是对这种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7、主题学;主题学研究不同国家、文明的不同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它既属于实证性影响研究,也是对并无事实联系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相同主题进行的平行比较研究;我们将其归属于平行研究。

8、文体学;文体学是一种比较研究类型,它从跨国、跨文明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如何按照文学自身的特点来划分文学体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文体的演变和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9、缺类研究;指一种文体在某国或某民族文学中存在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中却没有。

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研究就是缺类研究。

10、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以文学为一端,以其他艺术门类、学科为另一端,在对其相互关系的梳理中,一方面揭示在人类文化体系中不同知识形态的同质与异质;另一方面彰显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特性。

11、总体文学研究;是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旨在全球范围内,在不同文明、文学的平等对话中,努力寻求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以此促进异质文明间文学的全面、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实现相互间的理解与沟通。

12、异质性;是指不同文明之间在文化机制、知识体系、学术规则和话语方式等层面表现出的从根本质态上彼此相异的特性。

13、跨文明阐发研究;跨文明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运用生成于甲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乙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或者反过来,用生成于乙文明中的文学观念或其他学科知识来阐释、研究生成于甲文明当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

14、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跨文明的各种文学现象的理论体系的研究,去发现全人类对文学规律的共同认识。

15、创造性叛逆;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提出的。

他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包括作为主体的译者、读者以及接受环境等方面的叛逆。

二、简答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1)具有跨越性与可比性的文学关系,包括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的外部关系;具有跨越性的文学间内部要素的关系;2)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关系;3)跨文明的文学间各种可能的影响关系、审美关系与相互阐发关系等。

2、流传学主要有哪几种研究模式?1)直线式影响 2)辐射式影响 3)焦点式影响 4)交叉(转折)式影响5)循环式影响3、渊源学研究的研究方式有哪些?渊源学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哪些A 从影响方式分类:1、印象的渊源2、口传的渊源3、笔述的渊源B从影响的放送者数量分类:1、孤立的渊源 2、集体的渊源4、文学变异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语言层面变异研究2)民族国家形象的文学变异研究3)文学文本变异研究5、“文化过滤”的作用机制?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外来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2)语言差异对外来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6、形象学的研究范围?1)对形象的想象与混合特性的研究;2)对注视者与他者关系研究;3)对套话的研究。

7、接受学的研究内容1)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与接受;2)时代变化对文学接受的影响;3)作为主体的作家的接受研究。

8、举例说明类型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1)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唐杜荀鹤的《松窗杂记》中赵颜苦恋画中丽人并与之终成眷属的故事,与古希腊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之神似;2)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阿Q与唐吉诃德形象的相似;3)表现手法的类型学相似:华兹华斯《丁登寺》与王维《鸟鸣涧》的山水美感;4)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文坛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思潮流派更迭的历史,各国间出现的思潮流派大多具有类型学的相似。

9、文体的平行研究1)诗歌文体比较中诗以委婉、微妙、简隽胜西诗以直率、深刻、铺陈胜2)戏剧文体比较中戏以歌诗、虚空、意境为主西戏以对白、写实、模仿为主3)小说文体比较中国小说以情节、故事、结构、叙述手法为主西方小说以描写人物、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及细节为主4)散文文体比较中国小品文重情轻理,文风平淡闲西方随笔重知性理性,叙述夹叙夹议10、文体的影响与变异研究文体的发展演变研究无法排斥实证性的影响研究,也无法忽视文学背后的文化模式问题的思考。

从影响与变异的角度入手探讨一种文体如何从一国流传到他国以及在流传过程中的种种变异,即探讨其渊源、传播、模仿、接受、演化、变异等。

11、跨学科研究的内涵1)跨学科研究的学理依据: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互补性;2)文学与其它艺术:审美构成了艺术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审美与语言构成了文学的两个基本维面,文学又是以语言来把握世界。

3)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都是通过语言来面对、把握、呈现世界,所不同的只是把握和呈现的方式。

4)文学与自然科学12、跨文明阐发研究有哪些主要研究方式?作品阐发:主要指运用生成于一文明中的文学理论观念或模式去对生成于另一文明中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

理论阐发:不同文明之间文学理论的相互镜鉴、相互发明。

《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与中国古代文论》科际阐发: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学科研究略有不同,它指的是跨越文明界限地借用其他学科理论来展开对于文学作品或文学观念的分析、阐发。

弗洛伊德以俄狄普斯情结来分析《俄狄浦斯王》与《哈姆莱特》综合阐发:主要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文明中的文学作品、文学理论、文学现象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不加分割地结合在一起触类旁通地加以研究。

钱锺书《通感》三、综述题:1、试述比较文学学科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状况。

第一阶段与“法国学派”●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为主流和代表,为比较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注重不同文学之间实际存在的交流与影响,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的关系成为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提。

(梵第根、基亚说)●以下观点代表了这一阶段比较文学最突出的特点,即强调不同文学之间关系和影响的实际存在,并对这种关系和影响进行实证性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研究的是两国间的文学关系,而研究的目的是发现作品之间的影响和假借及其“经过路线”;●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凡是不存在关系的地方,比较文学的领域就停止了。

”第二阶段与美国学派●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正式成立;●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以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为代表;●耶鲁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比较文学的中心,以韦勒克、列文、雷马克、维斯坦因等人为代表;●主张打破限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展开各国文学之间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同时,关注文学本身的价值而不是“影响”的考证。

●列文针对法国人的事实关系研究和文化沙文主义,提出了文化上的相对主义,表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和宽容的态度。

第三阶段与中国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比较文学进入自身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以东方,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为中心事件。

●中国学派的崛起进一步推进了比较文学的跨文明研究,同时,创造了一些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研究方法,使总体文学研究真正具有了世界性。

●美国学者纪廉、法国学者艾田伯:●艾田伯:没有东方,特别是没有中国,比较文学便不是真正的比较文学。

2、试述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构成。

1、内部体系构成图示 P202、学科内部体系的构成简说▪传统的影响研究从放送、传播和接受三个方面构成研究类型:流传学、渊源学和媒介学;▪变异研究原本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变异主要关注“接受”在经过所谓“文化过滤”后所发生的变化:译介学、形象学、接受学等;▪平行研究主要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以及对文学与其它学科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等;▪总体文学研究是指把人类各民族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的文学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要建构一种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学理论:阐发研究、比较诗学、文学人类学等。

3、体系内部的构成关系▪从实证性的影响研究——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到总体研究,可以分辨出学科体系构成的层次递进和比较文学发展的轨迹。

▪由最初的“影响”进而产生影响传递和接受过程中与别国文化、异质文化碰撞后必然发生“变异”,“变异”实际上是影响的延续或结果;▪影响研究之后,发现局限性:并无实际影响的文学现象呈现出某种类同性或差异性,这些类同或差异虽无影响与接受的实际关系,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原因;▪最后,总体文学研究则把整个人类或全球文学作品、理论作为一个整体,试图通过异质文明间文学、理论、文化的相互阐释,追寻或确立一些属于全人类共通的文学原理,建立起具有普适性的诗学(文艺)理论,实现文学、理论真正的全球化。

四、分析题:1简述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2、简述形象学中的注视者与他者的关系。

1)注视者注视者是当代形象学研究的重心;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会受到自身与他者相遇时的“前理解”(前有、前见、前知)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注视者借助他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