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 物质间能否反应的探究-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类型教案新人教版

中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类型教案新人教版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数量进行划分,可以把化学变化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自主学习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根据复习提纲,完成基本知识的回顾。

合作知识点1: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考点一:化合反应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2.通式:A+B+…=C3.特点:多→1。

中考考点及趋势指导学生由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概念或特点进行分析。

1.(2015•上海)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H2+Cl22HCl,该反应属于()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交流: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合反应;利用化合反应特点,进行物质组成推断。

考点二:分解反应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通式:A=B+C+…3.特点:1→多。

中考考点及趋势: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分解反应;利用分解反应特点,进行物质组成推断.考点三:置换反应1.概念: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2.通式:A+BC=AC+B3.特点: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中考考点及趋势参考答案:B2.(2015•淮安)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NH3+H2O+CO2=NH4HCO3B.2A1+3H2SO4=A12(SO4)3+3H2↑C.2KMnO4K2MnO4+MnO2+O2↑D.CuSO4+Ca(OH)2=CaSO4+Cu(OH)2↓参考答案:C3.(2015•温州)钛(Ti)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金属,工业上制钛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 Ti+2MgCl2,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置换反应;利用置换反应特点,进行物质组成推断;由金属与稀酸溶液是否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由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是否反应,判断金属物活动性顺序。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

2. 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3. 提纯方法:结晶、干燥、吸附等。

4. 实验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操作。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实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漏斗、滤纸、蒸馏器、萃取剂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详细的课件和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等物质分离方法的操作步骤及适用条件。

2. 理解除杂原则及应用。

3. 学会使用结晶、干燥、吸附等方法进行物质的提纯。

教学难点:1. 不同分离方法的选择与操作。

2. 除杂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3. 复杂物质体系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教学设计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教学设计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现代教学中我们应当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才是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活动。

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到充分的进行师生互动,每一节课都是思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或机械的尝试。

复习课是中学化学课堂中一类重要的课型,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助的学习,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在复习课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题目的作用,限于浩瀚无边的题海之中,降低了复习的效率,也使学生在情绪上或厌烦或抵触;过于多的进行教师的讲述,缺乏课堂的互动,缺乏学生自主的总结与归纳,这样使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爱能力上的锻炼大大折扣。

在我看来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继续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类比,最终达到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协作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脑海中自主构建网络,触类旁通的预期效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复习课,是在学生对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三个基本模块初步复习之后,结合这三部分的内容,针对无明显实验现象反应是否发生这个核心知识以及高频考点进行分析和探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证明无现象反应发生的一般方法和途径,再通过分析将,有明显实验现象反应的证明及无明显实验现象反应的证明进行整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同时对CO2碳酸盐,NaOH等物质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巩固前一段复习的成果,帮助学生锻炼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中考复习,乃至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的反应,该内容属于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本节课所研究的主反应为NaOH和CO2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内容。

科学探究的思想在课程展开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其中实验设计的部分属于课标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中的二级主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范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 科学探究导学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四 科学探究导学案

《科学探究》【考情剖析】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考卷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稳中求变,立足考察学生全面素质,强调探究性研究的重要性,科学探究部分的比率明显上升。

1.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实验方案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2.科学探究题的三个基本类型:(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如金属活动性的探究、溶液酸碱性的探究、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和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等。

(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如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

(3)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如食品干燥剂的成分探究、化肥有效成分含量的探究和味精中食盐含量的探究。

【重难点例析】重点1 对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进行探究,它测重于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设计、填写实验报告、反思和评价的探究例1.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该气体中 SO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

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

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证明该气体是H2。

(四)实验反思:(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思路点拨)(1)由已有知识经验可知,SO2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说明没有SO2气体。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对中考复习的指导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以及对中考复习的指导

现, 对于这种类型的题 目不论装置怎样 复杂 , 场景如 何陌生 , 考查的核心知识都是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 , 解决问题的线索就是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发生的一 般 思 路 和方 法 。
1 . 跨越 陌生情境造 成的 障碍 . 实 际应 用 证 明 无 明显 现 象反 应发 生 的 方 法

备 考 方 略
探究化学反应是否发生以及 对中考复习的指导
■ 马 晓 燕
摘 要 : 证 明化 学 反 应 是 否 发 生 属 于 初 中化 学 核心知识 , 也是 中考的高频考点 。 本文意在探 索提高 复 习效率 的方法和途径 , 突 出知识迁移 、 思维整合 、 透过 现象看本质等相关环节在教 学过程 中的作用 , 以求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 中考复习效率 的提高起到 定 的启发和探索作用 。 关键词 : 无 明显 现 象 反应 ; 中考 复 习

问题 的提 出
在 初 中化 学 的学 习过 程 中 ,化 学 反 应无 疑是 最
核心 的一部分 内容 , 其 中有这样一些反应 , 它们没有 明显 的实验现象 ,导致我们不易判断是否发生了化 学反应 。那么对于这样 的化学反应我们该采 取什 么
样 的方 法 来 证 明反 应确 实发 生 了 呢? 我 们 又 是 否 可 以将证 明无 明显实验现象反应发生的思路和方法 进 行合理 的整合 ,试着归纳出证 明一切化学反应发生 的一般方法呢?这些都 是本文要进行讨论的内容。
1 . 证 明 二 氧 化 碳 的 消 耗
众所周知 , 二氧化碳属于气态物质 , 恒容密闭装 置内的二 氧化碳被吸收后 , 压强会下降 , 进而会导致 系列的变化 ,例如与装置相连接 的气球会产生形

变, u 形 管 两 侧 液 面会 出现 高低 变 化 等 。 比如 说 图 1 中的气球 就会 变鼓 ,图2 中的u形管液 面会左 高右 低, 图3 中右 侧 试 管 内水 柱高度 。这些在装置 中所 产生 的现象都可以间接 地体现恒温恒容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 的消耗 ,进而 证 明 了 反应 的发 生 。

化学反应复习导学案.doc

化学反应复习导学案.doc

初四化学化学反应类型复习导学案主备人:王小梅审核人:黄萍一、复习目标:1.通过知识梳理,能够记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通过习题积累,能正确判断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本专题复习,继续保持细心读题,注重逻辑推理的好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并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跟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会根据物质跟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关系。

2.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处理综合性题目。

三、复习过程【知识连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___其他几种物质的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和—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特点举例2、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归纳(1)化合反应:A、单质+单质一化合物例如:B、单质+化合物一化合物例如:C、化合物+化合物一化合物例如: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如:NH3 + C02 + H20 = NH4HC03(2)分解反应:A、氧化物的分解例如:B、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03 一C、不溶性碱的分解例如:Cu(0H)2 —D、某些盐的分解例如:CaC03 -(3)置换反应A、非金属+金属氧化物一金属+金属氧化物例如:C、+ CuO 一B、金属(H前面)+酸(稀盐酸、稀硫酸)一盐+氢气例如:C、金属(一般不选K、Na、Ca) +盐溶液一另一金属+另一种盐例如:D、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例如:2Na + 2H2O = 2NaOH + H2 t , C + H20 = CO + H2(4)复分解反应A 、碱性氧化物+酸反应一盐+水例如:B 、碱+酸一盐+水例如:C 、碱+盐T '另一种碱+另一种盐例如:D 、盐+盐一两种新盐例如:E 、盐+酸-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例如:以上尽量多举出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题导学案

初中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题导学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推断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步骤2.掌握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方法3.学会寻找推断题的突破口4.了解推断题的常见类型二、重点难点重点: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寻找突破口难点:物质的推断实际操作三、自主学习,巩固基础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⑴固体颜色:⑵溶液颜色:⑶沉淀颜色:2.以物质特征状态为突破口常见固体单质有气体单质有无色气体有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3.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通电催化剂高温加热4.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____⑵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________固体是____⑶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____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____ 熄灭的气体是____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⑷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____⑸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____(6)在O2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_____。

(7)在O2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有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8)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有淡蓝色火焰的是 _______(9)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的是_____(1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___________等。

(11)不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__________ 。

(12)溶于酸而且有大量气泡产生的白色沉淀有__________ 。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⑴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⑵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⑷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____⑸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⑹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____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⑻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⑼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⑽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⑾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⑿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6.以物质的俗名或主要成分、化学式为突破口:氧化钙氢氧化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氯酸食盐的主要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四、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类型一、叙述型推断题例1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

中考-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17 物质间的转化》导学案

中考-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17 物质间的转化》导学案

《专题17物质间的转化》导学案【方法指导】1.相互转化的物质组2.物质的三角转化关系3.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1酸的化学性质(请在横线上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下同)(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某些盐→新盐+新酸3.2碱的化学性质(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可溶性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溶液+可溶性盐溶液→新碱+新盐3.3盐的化学性质(1)可溶性盐+碱→新碱+新盐(2)可溶性盐+金属→新盐+新金属(3)某些盐+酸→新盐+新酸(4)可溶性盐1+可溶性盐2→新盐1+新盐24.常见物质间的转化(1)常见的盐①碳酸钙(1)CaCO3→CaO:_____________________;(2)CaCO3→Ca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aCO3→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碳酸钠(1)Na2CO3→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CO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CO3→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4)Na2CO3→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a2CO3→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CuSO4)、氯化铜(CuCl2)(1)CuO→CuSO4:___________________;(2)CuSO4→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SO4→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物①CO2和H2O(1)CO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O2→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H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H2O→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5)H2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O和金属氧化物(1)CO→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O→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2O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e2O3→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单质(1)O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e2O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uO→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u→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Fe→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u→A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钠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NaOH→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CO3→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Na2CO3→Na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2CO3→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Na2CO3→Na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Na2CO3→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NaCl→Ag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a2SO4→Ba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Fe(OH)3→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2(SO4)3→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e(OH)3→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FeCl3→Fe(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e(OH)3→Fe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Fe2O3→Fe2(SO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Fe2O3→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Fe2O3→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Fe→Fe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Fe→Fe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Fe→Fe3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Cu→Cu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uO→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uO→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uSO4→C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uSO4→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u(OH)2→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CuSO4→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CuCl2→Cu(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Cu(OH)2→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四大基本反应专题复习导学案

初三化学四大基本反应专题复习导学案

专题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班级: 组别:姓名:得分:【学习目标】1.记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某些常见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

2.能正确判断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本专题复习,继续保持细心读题,注重逻辑推理的好习惯。

【重难点】1.并熟练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跟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会根据物质跟酸或盐溶液的反应现象判断金属活动性关系。

2.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处理综合性题目。

【知识连接】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另外其他几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阅读—分析—推理【自主学习】一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归纳(1)化合反应:A、单质+ 单质→ 化合物例如:B、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例如:C、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例如:D、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例如:NH3 + CO2 + H2O =NH4HCO3(2)分解反应:A、氧化物的分解例如:B、酸的分解(含氧酸)例如:H2CO3→C、不溶性碱的分解例如:Mg(OH)2→D、某些盐的分解例如: CaCO3 →(3)置换反应A、非金属+ 金属氧化物→ 金属+ 金属氧化物例如:C、+ CuO →B、金属(H前面)+ 酸(稀盐酸、稀硫酸)→ 盐+ 氢气例如:C、金属(一般不选K、Na、Ca)+ 盐溶液→ 另一金属+ 另一种盐例如:D、水与其它单质的反应例如:2Na + 2H2O=2NaOH + H2↑,C + H2O =CO + H2(4)复分解反应A、金属氧化物+ 酸→ 盐+水例如:B、碱+ 酸→ 盐+ 水例如:E、盐+ 酸→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例如:C、碱+ 盐→ 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例如:D、盐+ 盐→ 两种新盐例如:(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 、反应物:在上面的复分解反应类型中,A 、B 两类的反应物中至少有一种可溶;C 、D 两类的反应物要求均可溶;E 类的酸必须可溶。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酸和碱专题复习导学案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酸和碱专题复习导学案

《 酸和碱专题复习》 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常见酸、碱性质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巩固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对比加深对反应的认识;3、通过NaOH 溶液和CO 2反应探究,提升实验的设计思路。

一、回顾总结(独立完成)1、浓盐酸有很强的 ,,因此挥发出的 气体与空气中的 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2、浓硫酸有 性,可做 。

浓硫酸有强烈的 , 涂 在白纸(木条、棉布)上,会 。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把 沿器壁缓慢倒入 中。

二、同桌讨论,写出答案。

活动探究一: 实验室有两瓶标签被腐蚀的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你能想出几种鉴别方法?三、合作探究,知识构建四、小组活动,能力提升活动探究二 :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稀盐酸和石灰水,你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分别涉及哪些化学性质) 答题提示:依据 (性质),选择 (药品 ), 出现 (现象),得出 (结论)。

活动探究三:Ca(OH)2与CO2反应有白色沉淀,NaOH 与CO2反应有没有现象?(向两个充满CO2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振荡,观察现象,由现象得出什么结论?)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NaOH 与CO2发生了反应?三、学以致用,课堂反馈1.下列物质久置空气中质量都会改变,其原因只和水蒸气有关的是( )A.固体烧碱B.浓硫酸C.生石灰D.洁净的铁钉2.腌制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碱性物质,食用时常有涩味,可在食用前加调味品去掉,最好加( )A.酱油B.食醋C.香油D.食盐 3.如右图所示,若观察到U 形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4.烧开水的铝壶内壁大量水垢(主要成分CaCO 3和Mg(OH)2),可加入适量盐酸,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理:盐酸不要过量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课后作业: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每个性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物质名称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称 颜色、状态 溶解性放置在空气中 用途物质名称浓盐酸 浓硫酸颜色、状态 打开瓶盖的现象气味 用途。

【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1.4物质的性质探究》

【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1.4物质的性质探究》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A只发生物理变化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D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4、下列属于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铜片表面呈黄色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会变黑
C铜线的导电性很强D铜的密度为8.9g/cm3
5、氮气具有的下列性质中,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第四步
交流展示,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群学——班级大展示)
★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内容
第五步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反思提升(独学——同桌互查)
1、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2、下列四种做法,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海水晒盐B用干冰冷藏食品C用燃烧的蜡烛照明D分离空气制氧气
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归纳建构(独学)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Biblioteka 概念性质内容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本质区别
第三步
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思维训练(独学、对学——组内小展示问题训练单)展示——反馈——导学
1、讨论: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有什么关系?
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它决定了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的运动形式,是一个过程,是物质性质的具体表现。
课前准备
教案、学案、课件、习题册
学习过程
自学——展示——反馈
导言
在我们的身边有形形色色的物质,它们有着这样那样的、相同或不相同的性质和用途,并且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那么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变化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联系呢?
第一步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导学案

时间:2014.06.04 执笔教师:郭进铎授课教师:教研组长签字:领导审核:学案编号:835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导学案课题: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2、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复习重点: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复习难点: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解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2012·黄冈)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右图所示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

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 ___。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 ____。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实验结论](3) 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实验反思](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

小强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

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出示、明确目标:三、知识储备:科学探究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

中心环节是。

四、典例分析:例1:(见创设情境)小结:解题方法1、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2、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例2: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可能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质H 2SO4Na 2SO4MgSO4溶解度/g与水任意比例互溶19.039.0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结:设计方案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 科学性;2. 安全性;3. 可行性;4. 简约性五、当堂训练:(母题迁移)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液体(如右图)(温馨提示:标签上的5%表示该混合物中主要成分所占的质量分数)。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物质成分的科学探究(1)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物质成分的科学探究(1)

专题13:物质成分的科学探究(1)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探究题的一般解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复习重点:复习过程:一、重点易错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铵盐的检验: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溶液,并微热,在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的石蕊试纸,观察其是否变。

NH4Cl + NaOH === 。

3.碳酸盐的检验:取样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并将生成气体通入,观察是否变浑浊。

Na2CO3 + H2SO4 === ,CO2 + Ca(OH)2 === 。

二、专题突破例1.【信息给予】“臭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铵(NH4HCO3),化学膨大剂的其中一种,常用在需膨松较大的西饼之中。

面包蛋糕中几乎不用。

加热时产生气体,产物有氨气。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如果将其用在水蒸产品里,会使成品有股氨臭味,所以,一般用在油炸品中,这样氨气在高温下易于挥发。

也有许多人叫它阿摩尼亚。

活动一、验证“臭粉”的化学性质独立思考:请根据信息给予,推测“臭粉”的化学性质,并实验验证。

活动二、测定“臭粉”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资料:1.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吸收水与二氧化碳,不吸收氨气。

2.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氨水,呈碱性。

3.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H4HCO3 + H2SO4 =(NH4)2SO4 +2H2O +2CO2↑4.“臭粉”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一:取10.0g样品于试管中,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通过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NH3能与硫酸反应),即为反应产生NH3的质量,进而算出臭粉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思考:1.该套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

2.若C装置增重0.85g,求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3.装置C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4.本实验选用浓H2SO4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可将浓H2SO4换成__________(填“NaOH”、“稀H2SO4”或“水”)。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中考化学“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3.复习和巩固基本的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活动”,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2.通过一些“活动”,培养了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2. 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学案、实验仪器及药品: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酚酞、稀盐酸、装水的洗瓶。

教学过程请同学们面对上述说明和干燥剂的说明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提问: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你的猜想是?布置任务:请大家根据你的猜想和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提醒:时间为3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若实在有困难可小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完善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小组上台进行实验操作展示实验成果。

观看并指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之处以及评价所下的结论是否正确。

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增强合作意识。

该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干燥剂主要成份:生石灰注意:切勿入口【活动三】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再探无现象反应发生的证据教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再探无现象反应发生的证据教案

再探无现象反应发生的证据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酸、碱、盐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会综合应用这些性质。

2、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和回归总结的能力。

3、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纠错。

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思维导图展示优秀学生的思维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对酸、碱、盐进行了知识梳理,对酸、碱、盐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思维能力。

二、2018考纲要求设计意图:展示2018考纲对酸、碱、盐的要求,使学生知道中考要求,知道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三、检验碱(OH-)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微课中证明酸和碱的反应方法,总结检验碱(OH-)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碱的化学性质。

四、合作交流展示才华(一)实验探究微课中证明无现象中和反应的发生,是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加稀盐酸,通过证明氢氧化钠(OH-)的减少或消失,从而证明了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我们可不可以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证明盐(H+)的减少或消失来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呢?提供试剂:石蕊试液、 pH试纸、锌、氧化铁、氢氧化铜、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定性上升到定量:引入传感器的问题大显身手:巩固酸、碱化学性质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既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如何检验酸的存在,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色硅胶用变色硅胶作指示剂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总结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可以证明反应物的减少,也可以证明新物质的生成。

(三)能力提升一周后小亮发现上次做实验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作出以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 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猜想2:只含Na 2CO 3猜想3:含有NaOH 和Na 2CO 3【讨论交流】NaOH 可能变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不成立.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加入过量BaCl 2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②不能用适量Ba (OH )2溶液代替过量的BaCl 2溶液的原因是③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3成立的是( )A .CuCl2溶液B .KNO 3溶液C .CaCl 2溶液D .NH 4Cl 溶液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既复习了盐的化学性质,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学会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算未知物化学式的方法。

2.掌握: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微粒数目比、质量比。

并熟练掌握根据一个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重视计算格式的规范。

【知识归纳】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

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 不变。

适用于一切 变化。

2、在一切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分子的数目 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用“一定改变”、“一定不变”、“可能改变”填空)3、 叫化学方程式。

表示意义为① ② 。

2H 2O 通电2H 2↑+O 2↑有两种常见读法① ② 。

4、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① ② 书写步骤① ② ③【典型例题】例题1、某纯净物M 稍加热就分解为氨气(NH 3)、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M 由四种元素组成B 、M 是氧化物C 、M 中含有水D 、M 不稳定例题2、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 、B 、C 、D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各物质得质量如下: (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35 82 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 4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 、该反应中A 与C 是生成物C 、反应过程中,物质 A 与物质B 变化的质量比为35:8D 、该反应中生成42gC 物质例题3、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单质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2O 34Al+3O 2↑对“电解10t 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一题,小丽和小明两位同学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小丽同学的解法小明同学的解法 解:设铝的质量为x2Al 2O 34Al+302↑ 204 108 10t x 2041010810810 5.3204t xt x 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 解: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3100%272100%27216353%Al O ⨯⨯⨯=⨯⨯+⨯=2的相对原子质量2Al 的相对分子质量铝的质量为:l0t × 53%=5.3t 答:最多可生产5.3t 铝.请你回答下列问题:①你认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正确吗?②对“34g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化学方程式为:)产生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一题,你认为也能用上述两种方法解答吗?试试看,请把能用的解法过程写出来.③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小丽和小明同学的解法都能使用?【效益检测】1、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2. 按下列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点燃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 + 3O22Fe2O3B.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aO + 2HCl CaCl2 +H2OC.用碳酸氢钠治疗过多胃酸: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CO2 +2NaOH Na2CO3 +H2O3. 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
专题十四物质间能否反应的探究
一、复习目标
1.能基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客观的事实或现象,对物质之间能否反应提出合理的猜想,并能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2.会从多个角度、多条路径去收集物质发生反应的证据,并能对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获得正确的结论。

3.归纳总结出证明反应发生的基本思路,利用该思路解决复杂陌生的实际问题。

4.学会对方案进行评价,能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方案。

二、试题类型及特点
1.从定性地角度以宏观可感知的实验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1)根据变化中出现的现象(如沉淀、气泡颜色变化等)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2)对无明显现象的,则基于各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创造明显现象,寻找反应发生的证据。

若是陌生物质,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证明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此类试题考查设计方案、优化方案、评价方案的能力。

2.从定量的角度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测定物质的含量、温度的变化、压强的改变、pH 的变化等作为判断依据。

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推理。

此类试题的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其他视角获取物质发生反应的证据,及考查识别、获取、利用信息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方法指引
1.知识储备: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2)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

(3)请举例你所知道的化学变化,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相关现象。

(4)你所接触过的化学变化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有那些?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并思考,在实验室该怎么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了?。

1 /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