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2
副溶血性弧菌
概述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
•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
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
病原学特征
•副溶血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染色阴性,兼性厌氧菌,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
•本菌嗜盐畏酸,对酸较敏感,当pH6以下即不能生长,在普通食醋中l一3min即死亡。
•在3%一3.5%含盐水中繁殖迅速,每8~9min为一周期。
对高温抵抗力小,50℃20 min;65℃
5 min 或80℃1 min 即可被杀死。
本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致病机制
•吞服10万个以上活菌即可发病,个别可呈败血症表现。
该菌有侵袭作用,其产生的TDH和TRH的抗原性和免疫性相似,皆有溶血活性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致肠袢肿胀、充血和肠液潴留,引起腹泻。
TDH对心脏有特异性心脏毒,可引起心房纤维性颤动、期前收缩或心肌损害。
治疗措施
•及时对脱水患者输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纠正失水。
血压下降者,除被补充知容量,纠正酸中毒等外,可酌用血管活性药。
•抗菌药物轻者患者可不用抗菌药物,较重者可给复方新诺明或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医院医治。
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敏感。
呕吐、腹泻严重者要补充水和盐。
副溶血性弧菌
返回
嗜盐性试验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 氯化钠 蒸馏水
2g
按不同量加
100mL
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 控制弧菌生长情况(7%生长最旺盛)
pH7.7
制法 配制2%蛋白胨水,校正pH, 共配制3瓶,每瓶100mL。 每瓶分别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钠: (1)3g;(2)7g;(3)10g。 待溶解后分装试管。 121℃高压灭菌15min。
2. 本菌嗜盐畏酸,若盐浓度低于0.5%则不生长,pH值为 8.0—8.5。
3. 本菌对酸较敏感,当pH6以下即不能生长,在普通食醋中
4. l一3min即死亡。
5.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
6. 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常隆起,圆形,表面光滑,湿润。在 3%一3.5%含盐水中繁殖迅速,每8~9min为一周期。 对高温抵抗力小,50℃ 20 min;65℃ 5 min 或80℃ 1 min 即可被杀死。本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 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凝固剂
返回
3%氯化钠三糖铁琼脂
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发酵糖类,其产酸时通过酚红指示剂测出, 酸性呈黄色,碱性呈红色
较高含量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硫代硫酸钠可被某些细菌还原为硫化氢,
与硫酸亚铁中的铁盐生成黑色硫化铁
凝固剂
此 斜菌 面的 颜反 色应 不为 变底 或层 红变 色黄 加不 深变 ,黑 有, 动无 力气 。泡
组员: 李铭艳(食品国标) 黄敏慧(进出口食品) 刘伟 (PCR定量检测) 刘建焕(ELISA快速检测)
概述
1. 副溶血性弧菌属弧菌科,是一种嗜盐性细菌。是 一种生活在近海的海洋微生物,深海一般未发现, 尤其是在洗浴者和海产加工工人的伤口中。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大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大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2010年9月3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某高等专科学校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症状。
为了解本次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明确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有关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对本次疫情展开深入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定义⑴可能病例:9月1日以来,该高等专科学校师生中出现腹泻(≥3次/24h)、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两项及以上者;⑵确诊病例:可能病例中粪便、呕吐物、肛拭子标本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者。
1.2 病例搜索⑴查阅该学校卫生所、大连市中心医院门诊日志;⑵在该学校开展宣传教育,要求出现腹泻症状的师生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⑶通过询问就诊病例,获得其它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尚未就诊人员的信息,进行入户或电话调查核实。
1.3 现场卫生学调查⑴通过现场观察了解聚该校食堂卫生状况;⑵访谈病例和非病例了解就餐情况;⑶访谈厨师了解菜品制作过程;⑷访谈食堂采购人员了解原料来源。
1.4 病例对照研究⑴病例组:全部可能病例。
⑵对照组:可能病例同宿舍或相邻宿舍学生。
⑶调查内容:9月1日以来就餐情况,包括就餐时间、就餐地点、食物名称及食用量。
1.5 标本采集及检测共采集了10份样本,其中现患病例2人肛拭子;加工用具标本5份(菜刀2份,砧板2份,操作台1份);食物原料标本3份。
检测项目均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实验室检测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1]。
2 结果2.1 发病情况截至9月3日16时,共出现病例12例,罹患率6.0%(20/200)其中可能病例11例,确诊病例1例。
2.2 临床表现12例病例,腹泻100.0%,腹痛91.7%,恶心75.0%,呕吐66.7%,发热50.0%,血样便8.3%。
2.3 流行病学分布2.3.1 人群分布⑴性别分布:12例病例中,男性8例,占67%,女性4例,占33%。
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中的海洋性细菌,为海产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
在非沿海地区,因食用此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中毒者亦时有发生。
为保障食品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特性,进行下列检验,以便鉴别诊断。
第一节副溶血性弧菌标准的检验方法一、检验方法(一)操作步骤1. 分离培养:首先称取样品25g,加225mL3.5%灭菌盐水,用均质器打碎或用乳钵磨碎,接种氯化钠琼脂平板和嗜盐性琼脂平板各一个,同时取10mL加入100mL增菌液中,放37℃8~16h培养后,涂上述平板进行分离,37℃培养18~24h取出观察,挑取可疑菌落,转种3.5%氯化钠三糖铁斜面,37℃、24h观察结果。
2. 涂片镜检:将三糖铁培养基上反应可疑者即底层变黄(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上层斜面不变(乳糖、蔗糖不分解)、有动力、不产生硫化氢,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形态。
3. 嗜盐性试验:将上述可疑培养物分别接种不同含量的盐胨水(0%,3%,7%,10%)于37℃24h培养后观察生长情况,在无盐和10%盐的胨水中不生长,在3%和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者,继续进行下列有关试验。
4. 生化试验:分别接种下列各类生化培养基,葡萄糖、乳糖、蔗糖、甘露醇、甲基红、靛基质、V-P,赖氨酸、鸟氨酸、精氨酸、硫化氢及溶血性试验,放37℃培养,除V-P、靛基质和甲基红试验培养48h后加试剂观察外,其他均在24h观察结果。
5. 动物试验:将上述符合各类反应的副溶血性弧菌,接种3.5%氯化钠胨水,经37℃、16~18h培养后,小鼠腹腔注射0.3mL,观察2~3d,将死亡小鼠进行解剖作分离培养。
(二)检验程序图6-1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程序二、结果分析判定及注意事项(一)样品处理采样时应注意首选准备好灭菌用具及容器,以无菌手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必须尽快送检,不宜存放时间过长,副溶血性弧菌在适宜温度下繁殖较快,但不适于低温生存,在寒冷的情况下容易死亡,防止待检材料冷冻,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弧菌
弧菌科种类
弧菌属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2013-7-29
3
三个菌属的鉴别
试验
肌醇 粘丝试验 鸟氨酸 精氨酸
150 μgO/129
弧菌属
- +/(-) +/- +/- S + +/-
气单胞菌属 邻单胞菌属
- - - +/- R - - + - + + S - -
4
TCBS生长 耐盐(7%)
16
霍乱流行病学特点(2)
霍乱发病季节在夏秋季,本市主要在5-10月份, 7-9月为发病高峰 人群普遍易感,在同源感染因素下易造成爆发和 流行
2013-7-29
17
霍乱预后及危害
霍乱能引起机体剧烈吐泻、失水、电介质紊乱以 致死亡
病死率高低与病情轻重以及医疗条件、抢救的时 效性有关。病情重、医疗条件差、抢救不及时病 死率可高达20%-50%
霍乱流行病学特点(1)
霍乱(O139与O1群霍乱),具有传染性强、传播 迅速、易出现暴发和流行特征;世界卫生组织将 其纳入霍乱范畴,我国将它列入法定报告的甲类 烈性传染病 霍乱弧菌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 蝇传播,以食物传播为主,常可借助食用被霍乱 弧菌污染的食物而致病
2013-7-29
22
全国霍乱O139流行情况(1)
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首次发现霍乱O139后, 短期内在这两个国家造成流行,发病人数高 达10多万例,并在几年间已传入亚洲、欧洲、 美洲等20多个国家 1993年传入我国后,即在新疆南部柯坪县发 生霍乱O139引起的暴发,报告病例数202例, 死亡4例
2013-7-29
弧菌科及检验
弧菌科共同特征
革兰阴性菌,短小弯曲弧状,无芽胞, 多数有鞭毛、有菌毛。 需氧兼性厌氧 具有一端单一鞭毛、运动迅速 氧化酶+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许多菌株生长 需要2%~3%氯化钠 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 最为多见。其中有一些种对人类致病。
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方法
下列质控菌株接种后于36℃±1℃培养18~24h结果如下:
菌 名 菌 号 生长状况 培养特征
副溶血性弧菌 ATCC17802 良好 肉汤浑浊
大肠埃希氏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CC25922 部分抑制 ----
贮 存:贮存于避光、阴凉干燥处,用后立即旋紧瓶盖。贮存期三年。
规 格:250g
实验图:
培养基配方(每升):
蛋白胨10
氯化钠60
最终pH 7.2±0.2
使用方法
1、称取本培养基70g,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1L,分装试管,每管10ml,121℃高压灭菌15min,备用。
2、选择3个连续适宜的稀释度,各吸取1mL稀释液,加入10mL培养基中,每一稀释度接种3管,于36℃±1℃培养18~24h。
名称:氯化钠蛋白胨水(60g/L)
用 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
副溶血性弧菌,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致可食物中毒,也称嗜盐菌食物中毒。临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呕吐、腹泻及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海洋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原 理:蛋白胨和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高氯化钠含量可以抑制非弧菌类细菌生长。
副溶血性弧菌 标准
副溶血性弧菌标准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主要存在于海水和淡水中,也可以在一些动
物体内生长繁殖。
这种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中被广泛关注,因为它可以对养殖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副溶血性弧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其形态为短小的弧形杆菌。
它具有一定的耐
盐性和耐热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在水产养殖业中,副溶血性弧菌常常引起养殖动物的疾病,如虾、蟹等。
同时,人类如果摄入感染了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品,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
为了有效防控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措施。
首先,对于水
产养殖业来说,要严格控制水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减少细菌的滋生环境。
其次,需要加强对养殖动物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动物,防止疾病传播。
此外,对于加工和销售海产品的环节,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管,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除了在养殖业中的防控措施,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应该注意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识。
在购买和食用海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和有品牌保障的产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存疑的海产品。
在食用海产品时,要保证烹饪熟透,避免生吃或半生食,以免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和其他细菌。
总的来说,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对于水产养殖业和消费者来说
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监测,以及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确保水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希望相关部门和个人都能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共同维护水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
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条件
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拮抗条件杨胜远;韦锦【摘要】对分别分离自菜园土壤、大蒜植株、大豆植株、蔓花生植株、淡水湖淤泥、仙人掌植株、芹菜植株、细菌型豆豉和日本纳豆的可产抗大肠杆菌活性物质的42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1株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JNT02,其发酵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0.87±0.83) mm ;经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JNT02与枯草芽孢杆菌位于同一簇群,同源性达100%,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JNT02在改良兰迪培养基中24 h可完全杀灭共培养的副溶血性弧菌,并且种子液带入的抗菌物质对其拮抗作用有累积效应,在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中枯草芽孢杆菌JNT02对副溶血性弧菌却只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人工海水中没有拮抗作用;改良兰迪培养基有利于枯草芽孢杆菌JNT02产抗菌物质。
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NT02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拮抗作用主要依赖于其代谢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取决于环境条件是否有利于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而并非是否有利于其生长。
%The strain JNT02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ly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ith (20 .87 ± 0 .83) mm diameter of antibiotic circle fermented broth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ssay ,was screened from 42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vegetable garden soils ,garlicplants ,soybean plants ,vine peanut plants ,freshwater lake silts ,cactus plants ,celery plants ,bacterial soybean lobster sauce and Japanese natto especially producing antibiotic substance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The strain JNT02 was classified into Bacillus subtilis base on 16S rDNA sequence and phylogenic analysis .In the im‐proved Landymedia ,B .subtilis JNT02 completely killed the co‐culturedV .parahaemolyticus in 24 h , and the enhancement of antagonistic effects of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brought from the B .subtilis JNT02 seed broth were also demonstrated .However ,B .subtilis JNT02 showed weak inhibitory effects a‐gainst the growth of V . parahaemolyticus in alkaline‐pepto ne‐water media and no antagonistic effects in artificial seawater .The improved Landy media were propitious to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production of B .subtilis JNT02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antagonistic action of B .subtilis JNT02 against V . parahaemolyticus was via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producing ,and depended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an‐timicrobial substance production ,in stead of the growth of B .subtilis JNT02 .【期刊名称】《水产科学》【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7页(P807-813)【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拮抗菌;拮抗条件;枯草芽孢杆菌【作者】杨胜远;韦锦【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广东潮州 521041;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广东潮州 521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1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嗜盐性细菌,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隶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1],也是海洋生物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3]。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PPT幻灯片课件
含量。
10
• 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KP) --在特定条件下,某些菌株在含 高盐(7%)的人O型血球或兔血球及以D 甘露醇作为碳源的我妻琼脂平板上产 生β溶血的现象 • 神奈川现象与本菌的 致病性密切相关
11
血清分型
• O抗原(耐热的菌体抗原) O1- O13 共13种
• K抗原型(荚膜抗原) K1- K71 共65种
• H抗原(鞭毛抗原),无特异性
12
三、检测程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7 -2013
13
GB 4789.7-2013
14
1、样品制备
• 食品样品 鱼类:表面组织、肠、鳃 贝类:全部内容物(贝肉和体液) 甲壳类:动物的中心部分,包括肠、鳃 水产制品
GB 4789.7-2013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
• 一、概述 • 二、生物学特性 • 三、检测方法
2
一、概 述
•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于 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发现。
• 该菌存在于近海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 贝壳等海产品中。在37℃、pH7.7、3~ 4%NaCl环境中生长最好。
18
TCBS平板上典型特征
19
科玛嘉弧菌显色平板--紫色菌落
20
4、纯培养
• 挑取3个或以上的可疑菌落,划线3%氯化 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36℃±1 ℃培养 18 h~24h。
5、初步鉴定
• 氧化酶试验 • 涂片镜检 • 3%氯化钠三糖铁 • 嗜盐性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
精品课件
26
六、检验实验
目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采用国标法(GB/T 4789.7—2013 )
设备和材料
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a) 恒温培养箱:36 ℃±1 ℃;
b) 冰箱:2 ℃~5 ℃、7 ℃~10 ℃;
c) 恒温水浴箱:36 ℃±1 ℃;
d) 均质器或无菌乳钵;
4.纯培养
挑取三个或以上可疑菌落,划线3 %氯化钠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36 ℃ 土l ℃ 培养 18h--24h.
精品课件
33
5.初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
挑选纯培养的单个菌落进行氧化酶试验,副溶血性弧菌 为氧化酶阳性。
涂片镜检
将可疑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形态。副 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呈棒状、弧状、卵圆状等多形 态,无芽胞,有鞭毛.
VP试验方法 : 取一种细菌的24h纯培养
物,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
37'C培养48~72h取出后在培养液中先加
VP试剂甲液0.6mL,再加乙液0.2mL,充
分混匀。静置在试管架上,15min后培养
液呈红色者为阳性,以“ ”表示;不变色
为阴性,以“—”表示。1h后可出现假阳
性。或者可以用等量的硫酸铜试剂于培养
1966年国际弧菌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副溶血 性弧菌。
精品课件
4
中毒食品主要是海产品鱼、虾、蟹、贝类和海 藻等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
类,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中毒原 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精品课件
5
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
致病因子: 1、耐热直接溶血素TDH,肠毒素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之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示例 10 g 1 g 0.1 g 0.01 g 0.001 g
D2 3 2
2
1
× 221
使用MPN表
第3种情形,没有全部管均为阳性的稀释度。那么, 选择最低的2个稀释度,将余下更高稀释度的阳性 管数加到第3低的稀释度中。示例E中,没有全部管 均为阳性的稀释度,最低的2个稀释度为10g和1g, 将0.1g、0.01g和0.001g的阳性管数相加,形成第3 个稀释度0.1 g。
➢ NMKL
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和计数, 1997
➢ CCFRA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17.1:1995
标准的修订原则
➢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依据,经科学 研究制定
➢ 与国际方法接轨 ➢ 修订法同时体现定性、定量分析流程
实验室内研究
MPN计数与涂布平板计数的对比
食品类别 加标菌株
猪肉馅 冻虾仁 海鱼
A3 1 0
0
0.001 g 0
310××
使用MPN表
如果还剩下3个以上的稀释度,那么找到全部管均为阳性的最 高稀释度。此处存在3种情形。
第1种情形,全部管均为阳性的稀释度在余下的3个最高稀释 度中,采用这3个稀释度。示例B中,首先剔除最高稀释度, 由于全部管均为阳性的稀释度在余下的3个最高稀释度中,因 此使用这3个稀释度。示例C中,全部管均为阳性的稀释度在 余下的3个最高稀释度中。
加样浓度 等级
天然污染 低
阴性对照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MPN/g <0.03 <0.03 <0.03 2.1 0.03 <0.03 2.9 0.24 0.03
试样数 24 24 24 24 24 24 24 21 24
副溶血弧菌培养意义
副溶血弧菌培养意义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业中常见的细菌,其对人类健康会造成重大危害,同时还会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和控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副溶血弧菌的培养在细菌学研究和诊断实验室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养副溶血弧菌可以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特征和生理代谢等方面的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培养副溶血弧菌还可以在食品加工和环境卫生监测中使用,判断食品或环境中是否存在副溶血弧菌污染。
1.诊断感染病例:如果怀疑某人患有副溶血弧菌感染,医生可以通过血样或其他样品的培养来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存在或数量,从而确诊病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研究生物特性:培养副溶血弧菌可以了解其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代谢特点等,为深入研究该菌种提供基础数据。
3.判断食品安全:副溶血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病原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通过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培养,可以及早发现食品污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4.环境卫生监测:副溶血弧菌在水体中繁殖迅速,对水产养殖业产生危害。
通过对水体或其它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进行培养,可以及早发现环境污染,从而采取措施防止其扩散和影响。
总之,副溶血弧菌的培养在生物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其生物特性和感染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其检测和控制的效率。
副溶血性弧菌讲解
2、增菌
(1)定性检测
将制备好的 1:10 样品匀液于 36 ℃±1℃培养 8 h~18 h。
(2)定量检测
•用无菌吸管吸取 1:10 样品匀液 1 mL,注入含有 9 mL 3% 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的试管内,振摇试管混匀,制备 1:100 的样品匀液。
•另取 1 mL 无菌吸管,按之前操作程序,依次制备 10 倍系 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一次,换用一支 1 mL 无菌吸 管。
MR:阳性 (红色)
左侧为阴性 对照
VP:阴性
五、抗原的特征
O抗原是耐热的菌体抗原,目前有O1~O13共 13种,可用于血清学鉴定。 K抗原是一种荚膜抗原,现有K1~K71,也用于 血清学鉴定。 中国大陆副溶血弧菌大部分是O3:K6。
六、检验实验
目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采用国标法(GB/T 4789.7—2013 )
-
生 化
乳糖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性
VP
+ -
状
ONPG
-
阳性:+ 阴性:-
3 %氯化钠三糖铁琼脂中的反应为底层变 黄不变黑,无气泡,斜面颜色不变或红色 加深。
嗜盐性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可疑菌落,分别接种 0%、 6%、8%和 10%不同氯化钠浓度的胰胨水,36 ℃±1 ℃培养 24 h,观察液体混浊情况。
b.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 TCBS 上呈圆形、半透明、 表面光滑的绿色菌落,用接种环轻触,有类似口香 糖的质感,直径 2 mm~3 mm。从培养箱取出 TCBS 平板后,应尽快(不超过 1 h)挑取菌落或标记要 挑取的菌落。典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在弧菌显色培养 基上的特征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判定。
4.纯培养
在SS平板上,菌落中等大小,长出1~2mm扁 平、无色、半透明的菌落,不易挑起,挑起时呈 粘稠状。
副溶血性弧菌使用说明
副溶血性弧菌编号 名称北京华越洋生物NRR00440 副溶血性弧菌基本信息:名称:副溶血性弧菌规格:300ul甘油菌储存温度:-‐80℃基因组:副溶血性弧菌简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
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在对该菌进行培养的最适宜的培养基:温度为30℃—37℃,含盐2.5%—3%(若盐浓度低于0.5%则不生长),pH 值为8.0—8.5。
操作说明: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
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菌落进行后续操作。
冷冻管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株复溶: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管中。
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株复壮: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
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细菌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24-‐48h,真菌在23-‐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 (必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株传代: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增大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慢释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注意事项:1、菌种活化前,将冷冻管保存在低温、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长时间室温下放置会导致菌种衰退;2、冷冻管开封、冻干粉复溶、菌株恢复培养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3、一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部分需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4、苛养菌的培养需采用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培养基,敬请正确选择,不清楚时来电询问;5、某些厌氧菌的培养,自开封到接种完成,均需以无氧气体充填,以保持厌氧状态;培养过程中亦要保持厌氧状态;6、某些菌种,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要5-‐10%CO2 促进生长;7、如发现冷冻管盖松动、复溶液浑浊等异常情况,应停止使用对应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以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时,需要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下面是一份关于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活动风险评估的报告。
一、风险辨识:副溶血性弧菌属于群居菌,可以在淡水和海水等环境中生存,主要存在于海水生态系统中。
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传播,如贝类、虾类等。
实验活动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风险: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耐热和耐寒的特性,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以生存较长时间。
实验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实验室卫生防护,如不洗手、不穿防护服等,可能会感染副溶血性弧菌。
2.感染源风险:实验室中可能存在未处理的感染源,如未及时清理的菌液、感染的病原菌培养物等,如果不注意正确处理和处理废弃物,可能会导致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
3.操作风险:实验室中进行的副溶血性弧菌实验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包括培养、接种、孵育、检测等。
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符合相关操作规范,如未进行消毒处理、操作不规范等,可能会导致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
二、风险评估:针对以上的风险辨识,进行如下的风险评估:1.风险等级评估: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途径、感染性和病原性等特点,评估其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
2.风险影响评估:3.风险概率评估:在正确采取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副溶血性弧菌的传播和感染风险较低。
因此,评估其风险概率为较低。
三、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包括:1.个人防护措施:实验人员在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实验时,应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
2.实验室卫生措施: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有定期的清洁和消毒计划,定期清理实验设备、垃圾桶等。
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方式处理,避免感染源的传播。
3.操作规范措施:实验人员应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如正确消毒处理、规范的接种和培养操作、正确的检测方法等。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细菌培养:将样品(如血液、粪便等)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副溶血性弧菌会在适宜条件下生长繁殖,通过观察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来鉴定是否存在副溶血性弧菌。
2. 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通过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3. 免疫学检测:利用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
常见的方法有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4. 纳米粒子检测:利用特定的纳米粒子与副溶血性弧菌的抗原或DNA结合,形成可见颜色或光信号,通过肉眼观察或仪器读取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准确性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副溶血弧菌简介
致病因子:一般认为Vp的致病因子有黏附因子、
侵袭力、溶血性毒素、尿素酶、脂多糖、外膜蛋 白、蛋白酶、三型分泌系统和摄铁系统等。
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方法
传统方法:目前,我国对Vp的检测方法标准为: 国家标准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 物学检验 副溶血弧菌检验》。Vp的传统检测 方法,操作比较繁琐,包括细菌分离培养、革 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动力、血清学分型、 溶血及毒力实验等步骤,完成鉴定工作一般需 要5-7d,检测周期长,工作量大并且操作复杂, 灵敏度有限,不适合快速检测。
副溶血性弧菌
指导教师:白凤翎 组员:付绪磊、高子媛、吕佳煜
Contents
1
概况
2
分布与季
预防和治疗
副溶血性弧菌概况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又名肠 炎弧菌,系弧菌科弧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 厌氧菌,为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大多数菌体 在液体培养基中有单端鞭毛、能运动。
治疗:
①发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 医院医治。
②呕吐、腹泻严重者需输入生理盐水及葡萄盐水, 或口服补液盐,以纠正失水。血压下降者,除补 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等外,可酌情用血管活性 药。
③患病较轻者可不用抗菌药物,较重者可给复方新 诺明或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诺氟沙星等喹诺酮 类抗菌药物。
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感应元件的敏
感性、专一性与一个能够产生和待测物浓度成比 例的信号传导器结合,利用各种生物材料或生物 代谢产物如酶、抗体等做成的用于检测、识别生 物与食品的化学成分的传感器。目前利用传感技 术对Vp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电子化学技术 和电子鼻技术对食品中Vp的检测。研究表明生物 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检测的速度和灵敏度,使Vp 检测过程变得更为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一、概况 媒介食品 副溶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动
植物常会受到污染而带菌。海鱼、虾、蟹、蛤等海 产品带菌率极高;被海水污染的食物、某些地区的 淡水产品如鲫鱼、鲤鱼等及被污染其他含盐量较高 的食物如咸菜、咸肉、咸蛋亦可带菌,也可因受到 污染而引起中毒。带用少量该菌的食物,在适宜的 温度下,经3~4小时细菌可急剧增加至中毒数量。 进食肉类或蔬菜而致病者,多因食物容器或砧板污 染所引起。
无粘性,(绿)兰色,直径2—4mm 嗜盐选择性平板:直径2.5mm,圆整或不
齐,隆起混浊,无粘性,无色,湿润。 4、选择性培养
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3.5% Nacl-TSI 培养37℃ 24小时 5、镜检:取上述可疑菌落镜检,应为革兰氏 阴性,无芽胞多形态,两端浓染。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在海博 弧菌显色培养基上典 型特征。典型 副溶
7、生化试验
• 分别接种各类生化培养基,置37 ℃恒温培 养。除V-P、靛基质、甲基红试验培养48小 时后加试剂观察外,其他均可在24小时观 察。试验结果判定参照下表。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生化特性
葡萄糖产 酸 葡萄糖产 气 蔗糖 乳糖 甘露醇 硫化氢 甲基红
7、生化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的生化性状表
血性弧菌显蓝色至蓝 绿色 , 霍乱弧菌和 其它弧菌显无色。
副溶血弧菌在蔗糖琼脂(tcbs)平 板上的菌落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6、嗜盐性试验
将可疑培养物接种于不同盐浓度的盐胨水 中,37℃ 24小时,观查生长情况。盐含量 0、3、7、9、11% , 在3-7 %生长良好。
0 3 7 9 11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微生物国标检测流程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微生物国标检测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微生物国标操作流程详解副溶血性弧菌,作为一种常见的海洋细菌,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威胁,尤其在食物中毒事件中较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为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主要引起食物中毒。
危害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一般恢复较快,少数病人可发展至脱水、休克。
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常见于沿海地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便利,目前我国内陆省份各大城市也较常见,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集中在7-9月。
最常见的污染食品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的污染食品是海产品,包括鱼类、软体动物(如生蚝、墨鱼、八爪鱼)和贝壳类动物(如龙虾、虾、蟹);除了海产品外,其他食物(如烧肉、卤肉和凉拌菜)也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这主要是因为交叉污染所致。
我国不少地区还发现淡水鱼携带副溶血性弧菌。
最常见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发生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旅游景点,高发于接待旅行团团餐的大排档。
典型症状是什么?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4天。
国内报告9~20小时者占81%,10小时内者占70%。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典型症状是急性胃肠炎,如呕吐、腹痛、腹泻等。
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为主要特点,腹泻多呈水样便。
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少数病人发展至脱水、休克。
是否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男女老幼均可患病,但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暴发多以青壮年为主。
经常暴露于少量细菌者,感染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如渔民大多有生食或半生食某些海产品的习惯,暴露机会甚多,但发生食物中毒者并不多,即使发病,症状也较轻。
但内陆人员到沿海地区时,饮食稍有不慎,屡见发生病情较重的食物中毒。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