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燃眉之急”、“艰苦”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根据出示的内容猜猜说的是谁?
1、他是一位军神,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2、毛主席为他赋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生说,师相机板书:彭德怀
(2)把课题补充完整:彭德怀---------
(3)读课题质疑。
简单了解“骡子”,骡子用来派什么用场?运东西、拉磨等。
课文中的“大黑骡子”是什么?板书:坐骑。
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出行最好的坐骑是什么?骏马,其次驴子等。
彭德怀为什么不用这些坐骑?点出故事的背景是在红军长征艰难时期。
一位大将军与他的坐骑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彭德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圈出本课生字词语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读通读顺课文努力做到不丢、不添、不回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 )字音。
(2)读词。
(3)汇报已理解词语师相机点拨。
(4)分段赛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内容很多,如何拎住核心的东西,快速理出一条思路来?我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彭德怀”和“大黑骡子”这两个词眼儿,请学生朗读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拎”出了线索,如下:
决定杀大黑骡子
彭德怀忍痛杀大黑骡子
吃不下骡子肉汤
四、指导写字。
1、读字观察字形。
2、师点拨:邱(左右结构,邻里谦让,所以“邱”的横要写成“提”,右为双耳旁。
3、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2、仅仅为了杀一头牲口,身为军团长,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下命令呢?
(设计意图: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到聚焦“三次命令”,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又为这节课选取了“切入口”。
)
二、追问“第一次命令”,感受“割爱”之迫
1、出示第一名令,指名读。
2、彭德怀为什么要下令把六头牲口全部杀掉呢?学生读第1—4节,画出有关句子。
3、补充背景材料:当时,很多红军战士的身体非常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就再也爬不起来了;有的看上去并没有死,眼睛还睁着,战友们好不容易把他们扶起来,可是没走几步又瘫倒在地,默默死去。
死亡人数越来越多,后边的人无需向导,循着尸体,就能准确找到行军路线。
4、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彭德怀,亲眼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呢?(啥牲口。
)从这道命令中,你感受到到了什么?(板书:爱战士)
(设计意图:适当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对“燃眉之急”有了更亲切的感受,体会到杀牲口实属迫不得已,从而自然地感受到彭德怀爱战士的情怀。
)
三、透视“再次命令”,感悟“大爱”之诚
1. 谁来发出第二次命令?
2、怎样才能发不布好这道命令?(显示第11自然段的“提示语”部分,并突出“不耐烦”和“大声”)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已经给我们做了提示,“大声”好理解,“不耐烦”是什么意思?彭德怀对什么“不耐烦”呢?
(设计意图:以“提示语”为抓手,指导学生阅读人物语言,使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提高了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
3、警卫员和饲养员是怎样请求的,彭德怀又是怎样结解释的呢?请抓住提示语,读好第5——10自然段中的人物对话。
4、“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从“流着眼泪”能体会到老饲养员怎样的心情?(非常难过)
5、老饲养员为什么难过?(因为他舍不得大黑骡子,大黑骡子为革命立过功)还有别的原因吗?(教师启发:彭德怀下令杀掉的有六头牲口呀,老饲养员为什么单单舍不得大黑骡子呢?)
6、是呀,从表面上看他是舍不得大黑骡子,实际上他更是为彭德怀担心哪。
带着你的理解,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7、面对老饲养员的伤心,彭德怀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第9自然段)从提示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8、现在我就是老饲养员,你就就是彭德怀,请你来安慰安慰我吧!(生读)
9、听了你的安慰,我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怎样说才能让我一点儿也不担心呢?
10、从彭德怀的这番话中,你除了感受到他的自信与坚定,还感受到了什么?(能够与战士同甘共苦)
(设计意图:适时创设交际情境,将学生顺利地走进人物内心,又使朗读指导扎实而有效。
)11、从“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这一句中“深情地望着”一
词,体会到彭德怀非常爱大黑骡子。
但是他为什么还会如此“平静”地说呢?(他在克制自己,故作平静)
12、分角色朗读彭德怀与饲养员的对话。
13、让学生读第2——4自然段,画出彭德怀很疼爱大黑骡子的句子。
14、彭德怀为什么这么疼爱大黑骡子呢?请在这个自然段中找找理由。
15、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彭德怀更爱战士。
(板书:更)并进一步揭示“衬托”这种写作方法。
(板书:衬托)
16、一边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一边是为革命出生入死的战士,让彭德怀在这二者之间做出选择,是多么无奈、多么痛苦啊,所以他“不耐烦”了。
谁再来发布这个命令?(指名再读第二次命令)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者从“不耐烦”切入,分两个层次透视、辐射第2——11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通过品读感悟,让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处。
)
四、渲染“最后一次命令”,彻悟“爱”之悲壮
1、彭德怀背过脸去,在等待那一声刺耳的枪声。
但是,(师引读)枪声没有响——(生接读);(师引读)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师引读)二十分钟过去了——(生接读)。
2、这是怎样的二十分中?(生1:漫长的二十分钟!)所以你怒吼道——(生读第三次命令);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生2:这是痛苦的二十分钟!)所以你怒吼道——(生再读第三次命令);这是怎样的二十分钟?(生3:这是使我饱受煎熬的二十分钟!)所以你怒吼道——(生再读第三次命令)
(设计意图:这里,未像前两个环节那样先揭示第三次命令,再品读、点拨,而是直接引读课文,简洁地完成了学生由读者到军团长的角色转换,使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这二十分钟的“漫长”“痛苦”和“饱受煎熬”,愤怒地发出第三次命令。
这样,既省去了繁琐的分析,又避免了教法的雷同。
)
3、这可是一道死命令呀!副官长不得不开枪了。
大黑骡子倒下了,与彭德怀朝夕相处的大黑骡子倒下了!它跟着彭德怀爬过了一座座山,渡过了一道道水,饱含饥寒、出生入死。
而现在,彭德怀却亲口下令杀了它,此时此刻,他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大黑骡子说,他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想,再写下来。
(生写,再指名深情诉说)
4、这千言万语,这万般的谢意与歉疚,都凝成了这样一个动作——(指名再读第19自然段)(设计意图:教者深情的话语,将学生积淀的情感推向了极致,也为学生提供了书写心声的机会,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
)
五、缘疑回溯,深悟“大爱”之神圣
1、(师引读)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生接读)
2、“滚滚洪流”指什么?为什么把红军队伍称为“铁流”呢?
3、红军战士的力量来自哪里来?(来自大黑骡子)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还来自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是呀,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因为有了像彭德怀这样爱兵如子、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领导,才会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最终取得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