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考察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考察笔记
整理者:石方中
导论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教育学的涵义:
1.定义的方法:是研究……………………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
2.研究对象:人类的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三、教育的涵义:
1.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质上:社会实践活动
内容上:传递社会经验(知识)
2. 直接目标:培养人才
实体结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
3.
(普通、公共)教育学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普通中小学·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
(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或者意义、功能)P3
教育的意义:世界的社会状况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的发展又促进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民主的发展。
1.教育对政治的意义与价值: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1)教育的普及推动了社会政治的变革;
(2)教育通过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
针、路线,造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的变
革;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对经济的意义与价值: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直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教育对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传递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批判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创新作用。
4.教育对人类自然生态的意义与价值:教育能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
增长的手段之一;
教育能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
质量的基本手段;
教育能优化人口结构,是人口结构
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
二、当代教育与社会改革
(一)现代社会的特征:全球化、信息化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多领域与多视角
共时性与历时性
整体性与多元性
1.学校教育将更加向外部世界开放,全球式的教育规范将逐渐得到确立。
(全球化就是时空压缩,全球化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的开放的社会。
这样就要求必须把学校教育置于开放的国际社会之中,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相应地,我们的教育必须呈开放状态去迎接世界的眼光。
2.教育会与全球化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国际社会异常关注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粮食危机、资源短缺、人口爆炸、毒品、宇宙开放与海洋利用、国际人权与民族主义、战争与和平等,都属于全球问题。
3.由于经贸文化、人才等出现世界性,教育上要求重新确立人才规格标准,教育目的有所变化。
国际人(日本)应具备的10个基本条件:积极肯干,但是不蛮干;人际关系融洽,不以自我为中心;兴趣广泛,知识丰富;外语出色,乐意结交外国人;行动迅速;能很快适应异国他乡;意志刚强,富有忍耐性;深谋远虑,但不优柔寡断;安排、处理好家庭生活关系;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补充:我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党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4.全球化会引起教育上的一系列冲突,使教育内外部的矛盾更为尖锐。
5.全球化可能对学校教育内部的不同要素产生影响。
(1)全球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价值失范、认知缺失和工具理性的强化(2)全球化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事实与价值在知识上的背离;知识自身的
作用与系统性弱化,能力及生活的联系变
得日益重要和突出;教学的不确定性、模
糊性增强。
(3)全球化对教师的影响:身份认同上的危机;权威地位松动;职业自主性的
匮乏。
(二)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1.从工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转化
2.信息化的存在形态:
(1)信息化的基础性形态——技术存在;
(2)信息化的结构性形态——社会存在;
(3)信息化的生命性形态——个体存在。
3.教师的“讲”变为“引”
在信息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以帮助学生以他们所能的最佳方式学习、支持学生决策怎样学习和从哪里获取新知识。
4.学生的“听”变为真正的“学”
5.集体教学将逐渐转变为教学的个别性和多样化,传统的“因材施教”将被赋予新的涵义。
6.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将更有利于学生的适应性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7.从学习者的“双基”夯实变为学生高级思维和技能的发展。
双基基础知识
基础技能
第二章
一、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部分
子系统大系统
二、相互制约(教育与社会)
(一)社会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政治、经济、文化
(二)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
价值:作用、意义额、价值、有用性使用价值
功能、功用、效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P3页
(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A.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
B.培养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公民,促进个体政治社
会化,个体逐渐掌握和了解一定的政治体系所倡
导和认可的政治规范。
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党组织、权力机构
政治行为方式:
1.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设置,教化学生的思想政治
2.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政治活动
3.设立一些思想频道课程
(2)促进社会的政治变革
A.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政治变革(教学的教育性)
B.通过创造社会的舆论促进社会变革
C.教育可以存进政治民主化,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大众民主)
2.教育的经济功能 P4页
劳动者
教育——生产力
科学技术产学研结合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保存、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
(2)教育对文化的传播、交流——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3)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批判——通过对教育内容的确定·文化价值上的比较(4)教育对文化的融合和创新——文化内容上的增加和增值。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一、教育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是生存、存活状态的重要内容之
一。
二、教育的个体制约性,教育的发展要受到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个体发展的含义:
1.外延:个体范围·学生(普通中小学,6~7至17~18岁)
2.内涵:个体的发展就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的延续不断变化的过程。
3.对于内涵的解释:(1)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2)生理和心理的同步发展
(3)延续个体不断的变化
四、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循序渐进的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区别对待学生,在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教育方法的选择上,从本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
(三)不平衡性教育的发展要抓住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个体身心某一方面发展最适宜的时期。
(四)差异性表现不同的个体身上(气质、性格)因材施教
(五)互补性互相弥补:某一方面能力缺失,在其他方面超常发挥以得到互
补;另一方面存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的互补。
缺陷儿童的教育是有可能的。
外向气质特征教育建议胆汁质冲动、暴躁、不安定,精力旺盛扬长避短
多血质敏捷、缺乏忍耐力,注意力容易转移防止粗心大意
内向粘液质情绪稳定,反应慢,注意力集中,不暴露
内心
防止谨小慎微抑郁质孤僻,心细、胆小、内心体验深刻,敏感防止孤僻抑郁
气质类型上是没有好坏的
量智商 80~120 言语能力
智力空间能力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智能组合逻辑数学能力
音乐能力
运动能力
人际能力
自知、反省能力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个体社会化功能
1.涵义为社会所同化
2.表现:是学生获得一定的社会文化
使学生学会如何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二)个体的个性化功能
1.涵义:个性形成与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
核心:通过实践使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断形成
2.个性化的表现:
(1)教育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
(3)教育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
题目:论述教育与个性的关系?
第四章教学原理与策略
1.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中介和桥梁)
2.教学即是科学也是艺术
一.教学的含义
(一)日常用法:教学=教
(二)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有教无学或者有学无教教学处于游离状态(三)整体理解: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效
具体涵义: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动态生成的这基本模式,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个人经验世界和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占有的过程。
二.教学观
(一)涵义是对教学的总体性认识或基本看法
(二)教学观的基本构成
教学问题教学观
为什么教教学目的观
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观
教什么教学内容观
怎么教教学方法观
应该怎样去教教学价值观
第二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技术和艺术
一、涵义(什么是课堂教学技术和艺术)
课堂教学技术就是指课堂教学按一定的规程和要领进行的操作行为。
技术(客观):技巧(技能或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到了熟练地自如化的程度——熟练的技能);艺术(富有创造性和个性方式方法)
只有当人把技术掌握到技巧的时候才能达到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境界
二、构成体系单项表达技术
有声言语技术双向交流技术
教学言语技术用嗓护嗓技术
体态言语技术
有形言语技术
板书言语技术
教学方向操作技术
(信息的组织)内容逻辑操作技术
教学组织技术形式逻辑操作技术
一般的管理技术
教学管理技术
(学生的组织)特殊的管理技术(活动、考勤、奖惩、提问、
分数)幽默技术
启发技术
教学艺术应变技术
导入技术
三、具体内容
(一)教学口语单向表达是指教师单方面通过口头发音向学生传送和呈现教学信息的操作。
单向表达包括语流、语气、用词用句(词句)技术以及不同种类教学内容的特殊表达技术。
清晰
语流平稳
流畅
衔接
力度
语调
单项表达规程要领语气速度
停顿
语势
无贅词赘句
词句简练没有无意义重复
没有口头禅
词句短语化
中心明确
词句逻辑层次清楚
句句依存
(三)教学有声言语操作(口语)技术
教学有声言语操作技术指教师通过发声(包括借助其他媒体以声音形式)传达呈现和交流教学信息的操作技术,也称教学口语技术,是传达和交流教学信息的主渠道。
由单向表达技术、双向交流技术和用嗓护嗓技术三大类及各层次技术构成。
1.教学语流技术
教学语流指教师言语操作活动形成的语言进程,是口语词句与语气之合成整体的动态运行。
词句是口语中确切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口语语流的核心和中轴,没有词句就没有口语。
语气是口语中确切词句之外的附加意味,即说话的口气,是词句的附加信息,依附于词句而存在。
语流是词句和语气动态合成的整体;词句携带着语气向前推进,就形成语流。
要求:
(1)清晰
清晰,指发音吐字饱满,可听度高,至少能保证80%——90%以上学生听清楚90%以上的信息。
发音要清晰必须每个字发音到位,做到字正腔圆。
关键是要把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都要发得清楚完整。
在吐字归音的动程中具体表现为:出字(发字头的音)动程大,时间长,准确有力;立字(发字腹的音)、归音(发字尾的音)虽然动程小,时间短,但要圆润、饱满,尤其是归音要趋向鲜明,干净利落,防止吃字现象,即发不出或发不清尾音。
语流不清晰一是由于发音不到位,二是与地方语言的影响和干扰有关。
教师应以国家法定标准语为职业语言和工作语言。
在我国,要求以汉语执教的教师,其普通话水平至少达普通话等级二乙。
(2)平稳
平稳,指语流从容而稳定,无“抖动”现象和剧烈的“跳动”现象,要求口语发声用气时气息稳定匀称、换气从容。
言语语流不平稳,是因为心情紧张不平衡、语句太长未能从容换气等而造成的。
(3)流畅
流畅,指语言进程中没有梗塞和违背教学需要的停滞现象,除必要的有意义的停顿之外,语流滔滔不绝,舒展通达。
语流不流畅,除口齿不伶俐外,主要是因为思维不流畅,课堂上思维受阻,信息不能有效地自如地提取出来;也因为语句太长、信息点多且信息点间的关系复杂,而执教者自身未能做到熟练于心、胸有成竹,以致一时语塞、辞不达意等原因导致的。
(4)衔接
衔接,指教师语流进程中语句与语句之间和师生双向交流中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回答、再回答衔接及时、紧密、过渡自然,无“卡壳”、“僵硬”、“松散”、
语塞和失语现象。
2.教学语气技术
教学语气指教师口语中确切词语信息之外的附加意味,用日常习惯的表述来说就是“说话的口气”。
教学语气操作技术的规程和要领是根据教学信息的逻辑意图和情感表达的需要,控制言语的轻重(力度)、高低(语调)、快慢(语速)和间隙(停顿)。
由于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性不同,不同种类教学内容在语气上又有特殊规程要领,形成讲述性口语语气技术、解说性口语语气技术和议辩性语语气技术三类。
要求:
(1)力度
力度,指口语发声用力的大小。
对某些语词特别加较大的力量称为重音,重音多用以特别强调逻辑意图,有时也表示强烈的情感。
(2)语调
语调,指言语时声音高低升降、起伏变化的现象,含字调、词调和句调。
汉语字调按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周,词调和句调则是在字调基础上再加上言语所传达的信息需要而变化。
语调主要用以表达教师或教学内容的感,激发学生的情绪。
语调与情感有更直接联系。
语调调种颇多,有低沉、收抑、高昂、扬长、直平、曲折等等,各用于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
语调升降变化幅度大,则感情复杂而强烈;语调升降变化不明显,则情感柔和或平淡。
(3)语速
语速,指口语信息推进的快慢,或语流快慢、语流密度。
语速过快会对语流质量产生极影响,但并非语速慢就一定好。
作为教学口语语气的一大操作要领,语速的快慢应由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定。
一般来说,教学对象的年龄较小或接受理解力较弱,教学言语速度就应较慢,反之则较快;事件和形象讲述语速可较快,而概念、原理讲述则应较慢;情绪紧张、激动、欢快的内容,语速应较快,情绪平静、严肃、沉郁的内容语速则应较慢。
但无论多么快多么慢,教学言语速度都有一个上下限度。
总之不宜过快,要让多数学生的听力和思考活动都能跟上,能捕捉住每个词、每个语句,或形成图像、理解其义;但也不宜过慢,过慢则不能调动听觉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造成心理疲倦,影响教学效果。
(4)停顿
停顿,指口头言语过程中有目的、有意义的暂时间隙或间断现象。
其与语流梗塞造成的无意义间断或被迫间断不是一回事。
停顿分为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逻辑停顿。
语法停顿是语句之间标点符号所显示的停顿,如逗号停顿短,句号停顿长等;感情停顿是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而暂间断说话;逻辑停顿是根据言语语义单位之间的联系及重点强调而进行的暂间断。
感情停顿和逻辑停顿也可说是根据感情表达和逻辑关系呈现、逻辑意图表达的需要,而打破语法停顿的拘囿所进行的停顿操作。
教学尤其应掌握的是感情和逻辑停顿,以及要把握住暂时的时间长短和声断气不断两个要领。
(5)语势
语势,指口语的动力性和震撼力,语势绝不仅是声音音量大,有时音量小,语势却强大;有时音量大,语势却单薄无力。
语势是全部语气操作的综合效果,当全部语气操作要领都达到教室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极致力时,语势
最佳。
(6)种类特殊语气
口语种类特殊语气,指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接受性对教学口语语气及操作进行的分类,分为讲述性语气、解说性语气和议辩性语气。
每一类教学口语语气技术其实都是前述口语四大语气要领的综合应用,只是因教学内容和对象特点不同,在语调、重音、语速、停顿的操作上又各有特点罢了。
①讲述性语气,指在教学中向学生讲事件和人物的经过、经历和状态时使用的口语语气。
②解说性语气,指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说明概念、定义、原理、特点、规律及相关的知识、术语、数据等等时使用的口语语气。
③议辩性语气,指教师在教学中批判性评说他人行为、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主张的论说论辩的口语语气,常在有争议性的教学内容和较高年龄段学生中使用。
3.教学词句技术
词句指口语中确切信息意义的载体,包括较少的基本信息载体单位语词和由语词连接组织而成的较大载体单位语句。
词句是口语语流构成的核心和中轴,是语气的附着体,可以说没有词句就没有语流,没有词句就有教学进程的推进。
所以词句操作是教学言语操作的核心操作,词句技术是整个教学言语技术的核心技术,词句技术是全部口语单向表达技术的支柱。
要求:
(1)简练
词句简练指口语的用句要精简、干净、洗练,力求削减和削除与有效传达教学信息无关的多余词句和妨碍信息准确传达的长句子,也就是无赘词句,尽量避免无意义重复和口头禅,长句化短。
(2)逻辑
词句逻辑指口语中每词每句合乎语法规范且准确达意,词句段间关系谨严。
细分为每句话词句规范达意或词句准确;一段话中心明确,层次清楚,层次分布均衡,句句依存。
第五章
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准确地说,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对话离不开问答,合适的提问、听辨和回答技巧是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
2.教学口语双向交流技术指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换传递教学信息的操作,其中包括提问、听辨和回答技术。
3.课堂教学双向交流就是由提问—听辨—回答(再提问)的一系列连贯的反复进行的操作行为,构成一个信息循环系统。
质量
提问技术数量(总数、人均数、时均数、提问数)
提问面
双向交流规程要领
集中注意
强行记忆
听辨技术理解分析
自我监听
评价(及时、敏捷、中肯)
回答技术引导(新旧知识联系提示、思维方式分析
指导)一、教学提问技术
提问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了解学生听课质量,启发学生思考讲课重点、要点、难点和延伸讲课内容,检查是否达到或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大小目标),而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操作。
教学首先因为有了提问才可能成为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因此,提问技术,是任何一种优质教学的重要的、中心的技术。
提问操作水平是教师教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具有了解教学、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和检测教学四大功能
(一)提问质量
提问质量指提问有意义、准确、具可答性及类型合理。
没有意义或没有价值的提问只能是浪费教学时间:提问不准确,表明教师要么是对问题本身没有思考好,要么是言不达意,使学生不能顺着问题清醒地思维。
提问类型基本上分为“是什么”(记忆型问题)、“为什么”(理解型问题)、“怎么样”(评价型问题)三大类。
一堂课的提问一般应以中间型即“为什么”型提问居多,而“是什么”和“怎么样”各占较少比例为宜。
(二)提问数量
提问数量指一堂课提问的总数以及提问的人均个数、时均个数和一定的提问间隙等。
一堂课最佳提问个数由提问质量来控制。
如能保证提问质量高则数量多少可随机而定;如提问质量差,那怕只有一个提问也是多余的。
(三)提问面积
提问面积指一堂课提问所涉及的知识面和学生面。
提问要打开学生思路,必须使问题本身视野开阔,跨课堂、跨单元甚至跨学科,意味着允许学生调动各方面知识(不只是本课所学知识)来思考;
每个提问都面向全体学生,先提问,然后配上体态、手势、表情等操作示意每个学生都必须思考。
认准只向某几个学生提问的操作,不仅不能发挥提问功能,而且会打击相当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听辨技术
教学听辨指教师在教学中倾听、辨析学生发言和对自己的口语质量进行自我监听的操作。
听辨技术是教学口语双向交流技术中又一重要操作技术,对学生提问之后便是对学生发言的听辨,如果听辨跟不上或听辨质量不高,则会使提问形同虚设或严重影响提问质量及提问价值的有效实现。
(一)集中注意
集中注意亦称教学聆听,指教师排除干扰,将全部心理活动指向或“调”
向学生发言的内容,并出现相应的体姿和表情。
(二)强行记忆;
强行记忆指教师努力记忆学生发言的主题层次和主要词句。
强行记忆的基要求是:尽量准确、完整、快速地记住指定信息,不可边听边忘。
(三)理解分析
理解分析指教师对学生发言内容要义及正误和正误原因的把握和推测。
(四)自我监听
自我监听指教师对自己的口语行为如语流、语气、词句和对学生的提问、答问等进行倾听和辨析的操作。
自我监听是教师的一种随堂的自我评价操作,有效的自我监听是教师进行自我教学调整和修正的前提和基础。
又要说、又要想、又要听,而且还要把自己一分为二成主客体,把自己的口语也作为客体去加以审视和监控,这种操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三、教学回答技术
回答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的回应操作。
回答技术是教学双向交流口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或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回答技术的规程要领是:
(一)对学生的发言(或表现)给予评价,
(二)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思维的引导。
评价语选择
教师必须充分积累和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学生发言之后,教
师应立即从知识、能力等方面给学生以确切、简练和热情的评价:
对优点充分赞扬;对缺点要建设性批评,避免简单、生硬和机械地全部
肯定或全部否定。
(三)学会赞美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学生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
3、赞赏每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第六章
姿态
体态言语表情
课堂教学有形手势
言语系统外表修饰
种类辨识
板书言语书法
设计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