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

合集下载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复习课件:第1讲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部编版】
儒家
荀子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非攻”;选贤能人;提倡节俭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人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法家 韩非 强调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 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生活特征:房屋:干栏式建筑,使用木构水井,种植水稻(大米),农业 工具骨耜,蓄养家畜,使用乐器是骨哨,会雕刻和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南方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稻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粟__的最早起
源地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__黄__河__、___长__江__和___淮__河___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
成功的原因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乎民心;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③变法措施得当,执行坚决; ④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
启示 ①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 ②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 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讲 早期国家的思想文化变革:青铜器甲骨文和百家争鸣
器是什么?
四羊方尊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与社会变革
中国古代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春秋和战国 三分魏蜀吴 南北朝并立 宋元明清后
东周分两段 一统秦两汉 两晋前后沿 隋唐五代传 皇朝至此完
古代史发展趋势: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夏商周时期重大史实
早期国家的产生
2019.12.17
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
的差别。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相关史事
山 顶
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于1930年。后来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发现3个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以及至少代表8个个体的遗骨化石。山顶洞人的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已经具有

现代人类的特征。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
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
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
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
京 人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
的 早 期

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古代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 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 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 过石化变成了石头,被称为“化
人 类
早的古人类。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
石”。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 的重要证据。
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
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山 顶
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

会埋葬逝者。

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__北京人课件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__北京人课件中华书局版

人类是植物所变的
日耳曼神话说天神欧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 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 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 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 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中国女娲用泥土造人传说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 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 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 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 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她起名为『人』.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 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于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 填补辽阔的大地时,她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 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 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生活习性
掌握了磨制工具和钻孔技术
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生活集体:是由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氏族组织。 氏族: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共同生活,共同劳动, 平均分配劳动果实,没有贫富贵贱差别。
古猿Βιβλιοθήκη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猿人
保留古猿的 原始特征
介于猿和 人之间
与现代人没 有差别
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
起了关键作用。
第一课
世界上最早的人类是 怎么来的?
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 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 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 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 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 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 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造物工 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 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历史学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历史学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本单元涵盖先秦和秦汉两个时期(原始社会至220年)。

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时期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

(1)政治: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初建和巩固,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2)经济: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后,历经秦、汉不断发展。

(3)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秦汉时期,文化专制逐渐加强;这一时期,文学体裁多样,时代特色鲜明。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考点定位 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

2.夏、商、西周国家治理的特点。

3.早期国家的特征。

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时代代表性遗址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________(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从事渔猎和采集;群居生活;学会了用火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种植粟、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制作黑陶(“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2.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群时期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1)权力分配: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公开课课件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公开课课件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17张PPT)

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
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

太甲… 王位世袭具体传给那些人呢?
商 西 周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王位即可传子也可传弟。
治 制

注意:王位世袭制存在缺陷,众多的事实表
明,极易发生“弟”、“子”争相代立的王
位之争,导致王朝内部混乱王权衰落。
主页
结束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政 治
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制 度
的矛盾。
禄田

主页
返回 结束
结合世袭制、分封制的原则思考:王位是谁的?
人物 身份 年龄 生母
备注
1
先王 弟弟
27
先王 有战功,与相 王后 臣关系密切
夏 商 西
2 儿子 19 侧妃 深得先王喜爱
周 政

3 4
双胞胎 儿子
18
王后
德行相当
制 度
5 儿子 16 王后 最贤能
主页
商 汤
“昔者汤
克夏而正
天下,天
大旱,五
年不收。
汤乃以身祷于桑林……” ——《吕氏春秋·顺民》
主页
夏 商 西 周 政 治 制 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结束
行政管理制度
政务官: 相、卿士

中央 史 官: 卜、祝、史
商 西
武 官: 师
周 政


设置: 侯、伯(方国首领)

地方
职责: 定期纳贡,奉命征伐
《礼记·祭法》郑玄注:“宗庙
西 周
者,先祖之尊貌也。”


商朝时期甲骨片上记载的 殷商世系是家谱、族谱、宗谱

中国古代史第一讲 唐朝概况

中国古代史第一讲 唐朝概况

38
东北府天
38
《 旧 唐 书 》 卷 《 地
则 不 及 , 西 则 过 之 。
至 单 于 府 。 南 北 如 前
, 西 至 安 西 府 , 南 至
宝 十 一 载 地 理 。 唐 土
理 汉日东
志 之南至
一 盛郡安
》 ,,东
及唐 周朝 边后 形期 势疆

二、唐帝系表
(1)唐高祖 李渊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 (3)唐高宗 李治(649-683)
(23) 唐昭宗
李儇(873-888)
李晔(888-904)
|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拀 (904-907)
唐高祖李渊像 古代画像
李渊造像记
唐太宗幼年患病,李渊礼佛祈祷后病愈,因造佛像 还愿
唐太宗墓石雕 照片:昭陵六骏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像 古代画像

唐 高 宗 与 武 则 天 合 葬 墓 乾 陵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
|

|
|
(17)唐敬宗(18)唐文宗 ( 19)唐武宗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湛
李昂
李炎
|
|
(824-826) (826-840) (840-846) (22)唐僖宗
|
(11) 唐肃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13) 唐德宗 李适 (779-805 )
|
(15) 唐宪宗 李纯 (762-779) ─ (14) 唐顺宗 李诵(805)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历史二轮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_先秦时期学案含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先秦时期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1)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的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2)经济:西周时期实行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3)思想文化:商代出现我国成熟的汉字——甲骨文。

“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歌成为当时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特色的实用科技得到发展一、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771年)1.政治:(1)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在地域范围上的扩展。

(2)西周实行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形成“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3)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2.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是主要的土地制度。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高超。

(3)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称为“工商食官”。

3.思想文化:商代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文字传承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1。

政治: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秦国进行商鞅变法,郡县制、集权思想开始出现。

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较大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中国古代史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部分 第1编 中国古代史 第0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发展。
深化8大核心要点——激活思维潜能
要点一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 (1)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 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 (2)此后中原地区开始呈现出汇聚周围地区先进文化因素并率先发展 的趋势,逐渐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2.兼容并蓄: (1)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彼此吸收各自长处,加 速了各地区文明化的进程。 (2)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这种开放 性吸收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要点七 先秦儒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要点
阐释
仁爱思想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 (2)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爱民,得民心
强调整体精神和 在儒家思想中,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和整体利
群体意识 益都占有重要地位
(1)孔子强调“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提倡人伦价值 (2)孟子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应尽的义
清单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走向统一、集权趋势 (1)列国纷争:春秋时期,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战国时期,郡 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 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2)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等族逐渐融入,华夏族更加 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3)变法运动 ①各国通过变法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②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建立县制 等,顺应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
时空定位·通史概览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
命题探究·多维讲练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1节 远古时代)PPT课件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1节 远古时代)PPT课件

煤的自燃


雷电生火


偶然碰撞生火
森林自燃生火
烧烤食物
火 的 用 途
照明、御寒
驱 赶 野 兽
原始社会的产生
在遗址中,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 骨化石。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人怎样生存下去呢?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无 法生活下去。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
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
禅让的传说
1.尧、舜、禹的“禅让” 2. “禅让”的实质
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期考察,舜的表现十分突出。尧逝后,舜接替了首领的位置。
部落联盟首领的继任需要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这 样的制度被称为“禅让”。
禅让的传说
思考: 1、禅让制时期包括哪些传说中的人 物?
尧、舜、禹
2、部落推选继承人的标准是什么?
贤能
3、禅让的实质是?
部落首领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的传说
大禹治水 (山东嘉祥武 氏祠的画像石)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古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 和现象。 2、理清重大事件发展脉络,树立历史时空观念。 3、学会获取、处理、理解和表达历史信息的能力。 4、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和熟悉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 2、学会根据历史事件分析和理解时代发展,培养民族精 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重大史料的了解和认识、评价。 2、学会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PPT课件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PPT课件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实行___王__位__世__袭__制____; 对都城以外的地区通 过分封侯、伯, 实行间接管理. 2. 西周的分封制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起兵推翻商纣 王的统治, 建立周朝. (2)目的: 为有效统治被征服的广大地区, 藩屏 王室.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A. 分封制
B. 礼乐制度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命题分析】该题以新情景入题, 实际考查的
是宗法制的内涵. 解答该类题的关键是对概念
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刘备与汉献帝为同一祖先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正是
宗法制的特点, 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史料探究 材料1: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 记载一个以血 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 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有三万多种, 其内容之丰 富, 价值之高, 是很值得我们去了解与认识的.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 数、成分、原因, 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 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综合探究】 (1)依据材料1, 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我国民间 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 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2, 并结合现实, 分析家谱在当今社 会的作用. 【思路引领】 本题以家谱为切入点, 考查古代宗法制度的相 关知识, 命题有新意, 也注重了对“理解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 解题的关键在于 充分认识材料,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1讲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第1讲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版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源头多元交融,逐渐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在夏商周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八方雄起: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具有自身特点与风格,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家国同构:夏、商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

争霸变革: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思想、儒家思想初步形成,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天下一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国家治理: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官僚体制逐渐取代了贵族体制,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田园风情:秦汉时期走向一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发展,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农业、手工业促进了商业发展,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都体现了田园风情。

思想一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文化灿烂:《史记》《汉书》是两汉史学代表作。

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裁多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中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第1讲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1讲

高2013级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古代史 第1讲
楚国吴起变法
(2)、商鞅变法内容:
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 织;统一度量衡 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 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 制、制定连坐法
“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 文化风俗: 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3)、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积极作用: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 经济上: 了土地私有制。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 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 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含义: (2)内容:
一 、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宗法制 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以巩固统治秩序,解决 (1)含义: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及土地继承方面矛盾的制度。
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特点: 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依据父系血缘亲疏分配政
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文明
政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和发展; 小农经济为基础; 经济: 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思想: 文化: 传统科技的成就,文学、汉字、书法、绘画、戏 曲的发展(渐趋平民化,通俗化)。
链接:古希腊时期:奴隶制文明
政治:民主政治制度 经济:商品经济 思想:早期人文主义 文化:辉煌的文化成就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的统一 (1)条件: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中国古代史上册

中国古代史上册

中国古代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1、元谋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在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

会使用天然火,属于(长江流域)。

2、北京人北京人是化石残骸最多的原始人类,生活在大约70-2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能够保存火种,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属于(黄河流域)。

第2课原始农耕(定居)文化12、南北方粮食、住房的差异的根本原因: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不同。

3、后世楼房的先祖是干栏式建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1、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

2、典型事件:涿鹿之战:黄帝和炎帝战败蚩尤,统一黄河流域。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方,称为“禅让制”。

2、重要事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3、王位世袭制: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开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直至辛亥革命,世袭制废除。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者启。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上古三代”(青铜时代)(奴隶制王朝)2、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建立者:启都城:阳城3、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建立:公元前16世纪建立者:汤都城:殷(今河南安阳)第一个有文字出土证实的朝代是商,文字是甲骨文,迁都事件是盘庚迁殷4、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世纪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今陕西西安)通过(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

西欧在8世纪初实行的是采邑改革与之相似。

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1、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

春秋是(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制)形成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

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政治形式1.夏朝政治形式:启继承禹的地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制度: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教材补缺商汤的“仁德”政治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他“以宽治民”,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扩展了统治区域,远居黄河上游的氐人、羌人部落等纷纷来纳贡归服。

商汤有许多轶事典故,其中“解网施仁”反映出他“仁德”治国的思想,是成语“网开三面”的历史来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

商朝已有分封。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前提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4)影响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消极: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瓦解①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②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

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

③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

图解历史分封制的演变及影响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概念: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度(主要特点)。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③家族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与“国”紧密结合)。

(4)作用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易混易错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凡是考查继承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

教材补缺西周乡遂制度乡遂是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乡遂”制度也就是“国”和“野”对立的制度。

西周、春秋时期,周王和诸侯都城及四郊以内的地区,称“国”,“国”中之人称“国人”;四郊以外的地区称“野”,“野”的居住者称“野人”,或称“庶人”“鄙人”。

“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其近郊,划分为若干“乡”进行管理,“乡”以下分为州、党、族、闾、比。

“遂”的范围指边远农村地区,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进行管理。

春秋中期以后,这一制度逐渐废弃。

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4)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5)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归纳总结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内涵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商鞅变法(选修1)1.背景(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②各国进行变法。

(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

(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

2.内容(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③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3.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

(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

(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4.作用(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2)局限性①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②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考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贵族政治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他们依靠血缘和出身世代享有世袭的特权。

这就是历史上的世卿世禄制度,这一时期的政治被称为“贵族政治”。

2.“封建”的不同含义(1)西周的“封建”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封建”,它是相对于郡县制而言的,意指分封人民、土地给诸侯,建立国家。

(2)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封建制度”是以生产方式划分的,是一种社会形态。

针对练1(2018·衡水中学一调,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和控制。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可知,封建不是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排除B、D两项;宗法制与题意无关,A项排除。

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4)在后世朝代的变异:西汉、两晋、明初、清初都曾实行过“分封”。

但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代的“分封”已是过时的制度,在大多数时候只是郡县制的补充,大多数分封的“王”根本没有封民或臣民,他们只能享受衣食税租之利,没有任何实权。

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共同体意识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扩展,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播,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这种“大一统”的“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考点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与宗法观念(1)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亲亲尊尊,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

(2)宗法制与宗法观念的区别与联系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念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

2.家国同构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

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甚至掩盖了阶级和等级关系。

1.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针对练2(2018·衡阳一模,24)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

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国无公族”。

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

这说明()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答案 B解析根据“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说明宗法制有利于政权巩固和稳定,故B项正确;“三家分晋”是在战国时期,与A项中的时间“西周”不符,故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表述错误,均排除。

2.“兄终弟及”继承方式与“嫡长子继承制”孰优孰劣(1)“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方式,主要实行于夏朝、商朝,“嫡长子继承制”确立后,这一惯例基本结束。

宋元出现过这种做法的回潮。

在私有制社会,“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缺乏硬性的纽带,因为“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兄弟之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

可见,“兄终弟及”原则容易导致权力的纷争。

(2)“嫡长子继承制”根据“嫡”“长”这些先赋的条件,把王位继承资格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个人身上,确立起较明确的标准,减少了诸子争立、骨肉相残的局面。

材料一中国自周秦以来,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

在这种经济关系中,血缘宗法关系浓厚,以家庭内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劳动关系,使家族制度、宗法制度、家长专制的存在成为普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