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38
续前
评分方法
CRAMS评分法 (5个参数英文 字头的缩写)
儿童创伤记分法
(Pediatric TS)
简称PTS
院前指数法٭
( Prehospital Index )
简称PHI
年代
1982年 至
1985年
1986年
1986年
作者 选取参数 检验结果
Gormican Clemmer
生命体征 胸腹部伤势 运动语言反应
43
4、PHI法应用举例
例1、一闭合型尺骨骨折患者,收缩 压96mmHg、脉搏96次/分、呼 吸20次/分、神志正常、无胸腹穿 通伤。 PHI评分为:1+0+0+0+0=1分, 故检伤分类判定为轻伤
44
例2、一创伤性脾破裂伤员,收缩压 90mmHg、脉搏126次/分、呼吸 24次/分、神志正常,无腹部穿通 伤。 PHI评分为:1+3+0+0+0=4分, 故检伤分类判定为中度伤
35
附、香港的简易检伤分类及快速救护程序
是 是否步行
第三優先 (綠色)
否 否
是否呼吸
頸動脈
否
死亡 (黑色) *
是
是
呼吸率
< 10, > 29 / 分鐘
第一優先 (紅色)
10-29 / 分鐘 微細血管回流 #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2 秒 或 (脈搏 <120/分鐘)
不理想的清醒程度(VPU)
(神志、面色),“二摸”(脉搏、手足), “三测”(毛细血管充盈度、但暂时不用急于测 量血压),“四量”(评估出血量、尿量)。
常用检伤分类方法

常用检伤分类方法
1.伤情严重程度分类法:这种方法通常根据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一般可以
分为四类:危重伤员(红色伤标)、中重伤员(黄色伤标)、轻伤员(绿色伤标)和死亡(黑色伤标)。
这种分类的目的是在现场大量伤员和医疗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来治疗尽量多的有存活机会的伤员。
2.致伤原因分类法:根据导致受伤的致伤物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钝器伤、锐器伤和火
器伤等。
火器伤一般指枪弹伤和爆炸性损伤。
此外,还可以根据致伤物的作用方式不同,分为擦伤、砸伤、碰撞伤、拳脚伤、咬伤、挤压伤、高坠伤、摔跌伤、辗压伤等。
3.损伤性质分类法:根据损伤的性质,可以分为自伤、他伤、意外伤和造作伤等。
造
作伤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自己造成的伤害,如为了赔偿或诬告等。
法医对造作伤的识别是一项专门的工作任务。
4.其他分类法:除了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伤分类方法,如START分
类法、SALT分类法、PHI评分法、TI评分法等。
这些方法通常根据伤员的生理指标、解剖部位、伤型、伤势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伤员的救治优先级。
检伤分类——精选推荐

大批外伤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事件现场有限的医疗救援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伤残程度,以及安全、迅速将全部患者转运到有条件进一步治疗的医院。
如果现场伤病员不多,且有充足的医疗救护力量,应对所有伤员同时进行检查、处理。
如现场伤病员太多,又没有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力、物力时,必须先对全部伤病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确定哪些有生命危险应最先获得救治,哪些可暂不救治,哪些即使立即救治也无法挽回其生命而不得不暂缓救治。
1 现场检伤分类注意事项a 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检伤、分类 并由具有一定创伤救治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最后确定检伤结果。
b 检伤人员须时刻关注全体伤病员,而不是仅检查、救治某个危重伤病员,应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c 伤情检查应认真、迅速 方法应简单、易行。
d 现场检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救命 重点不是受伤种类和机制 而是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合并症。
e 对危重伤病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反复检查、记录并对比前后检查结果。
通常在患者完成初检并接受了早期急救处置、脱离危险境地进入“伤员处理站”时应进行复检。
复检对于昏迷、聋哑或小儿伤病员更为需要。
初检应注重发现危及生命的征象 病情相对稳定后的复检可按系统或解剖分区进行检查,复检后还应根据最新获得的病情资料重新分类并相应采取更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对伤病员进行复检时,还应该将其性别、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及既往疾病等因素考虑在内。
f 检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尽量减少翻动伤病者的次数 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如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翻身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还应注意 检伤不是目的 不必在现场强求彻底完成 如检伤与抢救发生冲突时 应以抢救为先。
g 检伤中应重视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病患者,因其多为真正的危重患者。
h 双侧对比是检查伤病患者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检伤分类基本形式

检伤分类基本形式
1. 现场分拣式,就像在菜市场挑选蔬菜一样,你得快速地把好的和坏的分开呀!比如在火灾现场,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就会进行这样的分拣,把急需救助的伤员快速找出来。
2. 分类卡片式,这就好比玩扑克牌,不同的卡片代表不同的类别呢!医院里经常会用这种方式,比如红色卡片代表重伤患者。
3. 延期分拣式,哎呀,这有点像等蛋糕发酵一样,需要时间等待呢!像地震后,一开始可能先做简单处理,之后再详细分拣。
4. 轻重伤分类法,很简单呀,就是把重伤的和轻伤的区分开嘛,就好像区分大苹果和小苹果一样。
比如车祸现场就常用这种方法。
5. 救治优先分类,这不就是先救最紧急的嘛,就像家里着火了先救小孩一样!例如在战场上,肯定优先救治那些伤势重又有希望救活的。
6. 简易分类法,很容易理解呀,就是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分,就如同把黑白两色球分开一样。
像是在紧急集合的时候可以快速用这个方法。
7. 多标准分类法,哇,这就像一个综合打分一样,好多方面都要考虑进去呢!比如在重大事故中,要结合伤势、年龄等因素进行分拣。
8. 区域分类法,就好像把一个大房间分成不同的区域一样清楚明白!比如在大型灾害现场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来安置不同情况的伤员。
我觉得检伤分类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救援工作更加高效有序,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呢!。
外伤现场检伤分类法

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
第一优先
重伤员
其次优先
稍后处理 最后处理
中度伤员
轻伤员 死亡遗体
13
四、分类判断伤情的依据参数
一般情况:
如伤员年龄、性别、心理素质、 致伤因子的能量大小、 基础疾病、既往史等
生命体征:
如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毛细血管充盈度、尿量等生理指标
14
17
五、检伤分类的方法
模糊定性法
–简单、快速、方便 –不用记忆分值和评分计算 –缺乏科学性与标准化 –仅适用于院前的紧急检伤分类
定量评分法
–量化打分,直观,具备科学性 –必须记忆分值并进行评分计算 –符合标准化,便于搞科研、写论文及国际交流 –评分方法有若干种,各有特点和应用范围
18
(一)模糊定性法
–在第一时间首先抢救重伤员,争取宝贵时机
–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4
准确推测预后
–全面、正确地评估伤情和伤亡发展趋势(宏
观)
–及时、有效地救治每个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决定某一伤员在现场是否优先救治和后送
–根据伤情轻重预测治愈时间及后遗症
5
合理使用医疗急救资源
–在事故现场急救医疗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资源可能会十分匮乏 –必须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保证 优先抢救重伤员 –轻伤员则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处理
19
外伤急危重症的ABCD四项指标
为正确评判且方便记忆,结合伤势归纳为4个字母
A. Asphyxia B. Bleeding
窒息与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出血与失血性休克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 800ml)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伤情程度的快速评估方法)ppt课件

.
2
问题的提出:
先救你的亲戚? 先救你的朋友? 先救你的爱人? 谁在你面前就先救谁? 刚好逮着谁就先救谁? 谁大声呻吟会叫喊就先救谁?!
.
3
问题的解决方案
现场检伤分类(Triage)是灾害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医疗救援的 首要环节。当医护人员面对现场大批伤员 时,第一步救援措施必然是快速地进行检 伤分类,将重伤员尽快从伤亡人群中筛选 出来;然后再分别按照伤情的轻重,依先 后顺序给予医疗急救和转运送院。
4、死亡—IV类:用黑色标识
确认已经死亡,或在现场条件下伤势太重, 不具备治疗条件,即将死亡的伤员。
.
14
六、伤情评估方法
完善的检伤分类需要三个阶段:现场分类(初步评估)医疗分类(再次评 估)、伤员后送。
1、现场分类(初次检伤)。 初次检伤,在现场进行,现场是安全。现场检伤分类可以使救援、治疗和 转运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并能优化医疗资源和后勤支援人员的配置。
(1)现场分类人员由当地受训过的救援人员、医疗人员或第一批进入现场 的救援人员开展,可以在现场或现场附近的检伤分类区进行。
(2)采用ABCD模糊定性法,对每名伤员的分类时间为5-10秒。在整个检伤 分类过程中,只进行手法开放气道和直接按压止血两项处理,而不进行更 高级的抢救措施,如辅助通气、心肺复苏等。
脉搏(P):正常60~100次/分、有力
呼吸(R):正常14~28次/分、平稳
血压(BP):正常收缩压>100mmHg
– 死 亡(黑色标识)
– 重 伤(红色标识)
– 中度伤(黄色标识)
– 轻 伤(绿或蓝色标识)
.
12
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
1、重伤--I类:用红色标识
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

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一、引言现场检伤是指在事故、灾害等紧急情况下,对伤者进行初步的伤情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在现场检伤中,根据伤者的伤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伤者的伤情分为不同的分类,从而为后续的救治和医疗处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
二、伤情分级的原则1. 严重程度原则:根据伤者受伤的严重程度,将伤情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轻度伤者通常指伤情较轻,不会危及生命,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和休息来恢复。
中度伤者伤情较重,但并不危及生命,需要及时的医疗处理。
重度伤者伤情严重,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和治疗。
2. 伤情类型原则:根据伤者所受的伤情类型,将伤情分为外伤、烧伤、中毒、冻伤等几个类别。
外伤通常是指身体组织受到机械性或物理性的损伤,如刀伤、撞伤等。
烧伤是指身体组织受到高温或化学物质的损伤,如火灾、化学品溅入等。
中毒是指身体受到有毒物质的侵害,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
冻伤是指身体组织受到低温的损伤,如冻疮、冻伤等。
3. 伤情部位原则:根据伤者受伤的部位,将伤情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四肢等几个部位。
头部伤情通常是指头部受到外伤或烧伤等造成的损伤,如头部撞击、头部烧伤等。
胸部伤情是指胸部受到外伤或烧伤等造成的损伤,如胸部刺伤、胸部烧伤等。
腹部伤情是指腹部受到外伤或烧伤等造成的损伤,如腹部撞击、腹部烧伤等。
四肢伤情是指四肢受到外伤或烧伤等造成的损伤,如四肢骨折、四肢烧伤等。
4. 伤情性质原则:根据伤者受伤的性质,将伤情分为急性伤、慢性伤和复合伤三类。
急性伤是指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产生的伤害,如刀伤、撞伤等。
慢性伤是指长期积累的、时间较长的伤害,如慢性创伤、慢性病等。
复合伤是指多种伤害同时出现的伤情,如刀伤并发感染等。
三、现场检伤分类的意义现场检伤分类的原则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和医疗人员快速了解伤者的伤情特点,从而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通过对伤者伤情的分类,可以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来确定救治的优先级,优先处理那些伤情较重、危及生命的伤者。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A. Asphyxia 窒息与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 Bleeding 出血与失血性休克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 Coma 昏迷与颅脑外伤 伴有瞳孔改变和NS定位体征 D. Dying die 猝死与心搏骤停 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1模糊定性法
简单、方便、快速 不用记忆分值和评分计算 缺乏科学性与可比性结果粗糙 仅适用于院前的紧急检伤分类 尤其重大灾害对大批伤员的最初筛选 因为完成每一例检伤分类仅需时10秒
2定量评分法
量化打分用数字直观地评价 必须记忆分值并进行评分计算 具备科学性和可比性符合标准化便于搞科研、写论文及国际交流 因为耗费时间所以不适用于重大灾害现场对大批伤员的最初筛选 创伤评分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初目前几十种方法各有特点和应用范围
五、院前模糊定性法 ——ABCD法
1、ABCD法的来源
ABCD法来源于前述伤情程度的判断依据即从众多的伤情参数中选择出四项最重要的生命体征指标: 体温T 神志C 脉搏P 呼吸R 血压BP
面对重大的灾害事故检伤分类可以将众多的伤员分为不同等级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展开现场医疗急救和梯队顺序后送从而提高灾害救援的效率合理救治伤员积极改善预后同时通过检伤分类可以从宏观上对伤亡人数、伤情轻重和发展趋势等作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评估以便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汇报灾情指导灾难的救援决定是否现场增援
因此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是应急预案的一个核心手段和实质内容;检伤分类方法要尽量简单、准确能够对伤情程度做出快速评估本人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个人见解现着重就院前检伤分类的概念与方法学评述如下:
演讲目录 一、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 二、检伤分类的等级、标识与救治顺序 三、伤情分类的判断依据 四、检伤分类的方法学概述 五、院前模糊定性法——ABCD法 六、院前定量评分法——PHI法 七、检伤分类的标识和现场登记
检伤分类

大批外伤现场检伤分类现场检伤、分类的目的是合理利用事件现场有限的医疗救援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挽救尽可能多的生命,最大限度减轻伤残程度,以及安全、迅速将全部患者转运到有条件进一步治疗的医院。
如果现场伤病员不多,且有充足的医疗救护力量,应对所有伤员同时进行检查、处理。
如现场伤病员太多,又没有足够的医疗救护人力、物力时,必须先对全部伤病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确定哪些有生命危险应最先获得救治,哪些可暂不救治,哪些即使立即救治也无法挽回其生命而不得不暂缓救治。
1现场检伤分类注意事项a 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检伤、分类并由具有一定创伤救治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最后确定检伤结果。
b 检伤人员须时刻关注全体伤病员,而不是仅检查、救治某个危重伤病员,应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c 伤情检查应认真、迅速方法应简单、易行。
d 现场检伤、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救命重点不是受伤种类和机制而是创伤危及生命的严重程度和致命性合并症。
e 对危重伤病患者需要在不同的时段由初检人员反复检查、记录并对比前后检查结果。
通常在患者完成初检并接受了早期急救处置、脱离危险境地进入“伤员处理站”时应进行复检。
复检对于昏迷、聋哑或小儿伤病员更为需要。
初检应注重发现危及生命的征象病情相对稳定后的复检可按系统或解剖分区进行检查,复检后还应根据最新获得的病情资料重新分类并相应采取更为恰当的处理方法。
对伤病员进行复检时,还应该将其性别、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及既往疾病等因素考虑在内。
f 检伤时应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尽量减少翻动伤病者的次数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如脊柱损伤后不正确翻身造成医源性脊髓损伤)。
还应注意检伤不是目的不必在现场强求彻底完成如检伤与抢救发生冲突时应以抢救为先。
g 检伤中应重视检查那些“不声不响”、反应迟钝的伤病患者,因其多为真正的危重患者。
h 双侧对比是检查伤病患者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如在检查中发现双侧肢体出现感觉、运动、颜色或形态不一致,应高度怀疑有损伤存在的可能。
检伤分类方法

检伤分类方法在医疗救护工作中,对于受伤患者的分类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伤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此,对于伤情的分类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检伤分类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将其分为急救级别。
急救级别是根据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来划分的,一般分为轻伤、中伤和重伤三个级别。
轻伤通常是一些皮外伤或者是一些轻微的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
中伤是指患者的伤势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的处理和救护,但并不会立刻危及生命。
而重伤则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已经出现严重异常,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其次,我们还可以根据伤情的类型将其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由外部直接作用于身体而引起的损伤,比如挫伤、擦伤、切伤、骨折等。
而内伤则是指由于身体内部器官的损伤所引起的伤情,比如脑震荡、内脏出血等。
在处理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伤情时,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合适的治疗。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伤情的部位将其分为头颈部伤、胸腹部伤、四肢伤等。
不同部位的伤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比如对于头颈部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颈椎的稳定性,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而对于胸腹部伤,我们则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救护措施。
四肢伤则需要及时止血、固定等处理。
最后,我们还可以根据伤情的原因将其分为意外伤和非意外伤。
意外伤是指由于外部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损伤,比如交通事故、坠落、触电等。
而非意外伤则是指由于身体内部因素引起的损伤,比如心脏病突发、中风等。
在处理这两种不同原因引起的伤情时,我们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
总的来说,对于伤情的分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伤情,采取更合适的救护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因此,在医疗救护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各种伤情分类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提高救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现场检伤分类

现场检伤分类
现场检伤分类是指在事故现场对伤员进行快速评估和分类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优先救治那些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
以下是现场检伤分类的一些要点:
1. 评估病情:首先需要对伤员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评估的内容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循环、气道、出血、骨折等方面。
2. 分类标准:根据伤员的病情,可以将伤员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红色(危重)、黄色(重)、绿色(轻)。
对于那些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可以将其分为红色和黄色等级。
3. 分类方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三三三”法,即观察伤员的呼吸频率、心跳次数和意识状态,如果其中一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则可以将其分类为重或危重。
4. 优先救治:对于红色和黄色等级的伤员,应该优先进行救治,包括止血、心肺复苏、固定骨折等。
5. 记录和沟通:在检伤分类的过程中,应该对伤员的病情、分类结果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6. 动态评估:在救治过程中,应该对伤员的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如果伤情发生变化,应该及时调整分类等级和救治方案。
总之,现场检伤分类是事故现场救援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救治效率和成功率。
在进行检伤分类时,应该遵循科学、快速、准确的原则,同时要尊重伤员的人权和尊严。
急救检伤分类

急救检伤分类
急救检伤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 临床表现急救检伤: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和体征进行分类,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头痛、意识丧失、出血等。
2. 体部急救检伤:主要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分类,比如头部创伤、胸部创伤、腹部创伤等。
3. 创伤急救检伤: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外伤类型进行分类,包括刺伤、烧伤、挤压伤、撞击伤等。
4. 毒物急救检伤:根据患者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后出现的症状进行分类,包括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食物中毒等。
5. 环境急救检伤:主要根据患者处于什么环境中引起的急救检伤,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溺水等。
这些分类可以帮助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但在现实急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伤病共存的情况,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急救检伤。
应急工作手册:检伤分类流程图

应急工作手册:检伤分类流程图应急工作手册:检伤分类流程图1、检伤分类流程图概述1.1 本流程图旨在指导应急救援人员对事故现场受伤人员进行分类和分流处置。
1.2 通过准确分类和分流,将受伤人员优先送往相应的医疗机构,提高救援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2、人员梯度分类2.1 重伤员2.1.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出现昏迷或休克等严重症状。
2.1.2 处置方法: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并安排最快的方式将其送往专科医疗机构。
2.2 中度伤员2.2.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存在明显的创伤(如骨折、大出血等)或严重的疼痛。
2.2.2 处置方法: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骨折等,并优先将其送往综合医疗机构。
2.3 轻伤员2.3.1 判断标准:生命体征稳定,创伤轻微,能够进行基本的自理。
2.3.2 处置方法:给予合理的创面处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将其送往社区医疗机构或医疗点。
3、病情梯度分类3.1 病情评估3.1.1 使用评估工具(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评估受伤人员的病情严重程度。
3.1.2 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分类和分流的优先级。
3.2 重症患者3.2.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较差,存在生命危险。
3.2.2 处置方法:紧急召集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治,并全力配合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3.3 一般病患3.3.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一般,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3.3.2 处置方法:提供基本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并将其送往综合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3.4 轻微病患3.4.1 判断标准:病情评估结果良好,需要基本的治疗和观察。
3.4.2 处置方法:进行简单的创面处理,并将其送往社区医疗机构或医疗点。
4、附件附件1:急救包清单附件2:应急救援机构联系方式附件3:病情评估表格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急救: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救助的行为。
5.2 分流:将受伤人员按照伤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并送往相应的医疗机构。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心搏呼吸骤停 –治愈时间约需 1~2个月,可留有功效障碍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10
第10页
轻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 30% ~ 40% –主要脏器或部位未受损伤 –无内脏伤,仅有体表伤或单纯闭合性骨折 –全部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改变 –不会有生命危险 –治愈时间在 1 ~ 4周内,可痊愈无后遗症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7
第7页
死亡
–约占总伤员数 5% ~ 20%
–伤员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 或完全断离
–或者心搏呼吸停顿已超出 20 ~ 30 分钟以 上,且未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人体整个生命机能永久性丧失,死亡不可 逆转,心肺脑复苏已不可能
–现场宣告生物学死亡,已全无抢救价值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8
第8页
重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 20% ~ 25% –主要脏器或部位严重损伤 –主要生命体征出现显著异常 –有亟时生命危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 –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也不宜马上
转院 (但可在医疗监护下从现场紧急后送) –治愈时间需2个月以上,可能遗留终生残废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9
第9页
中度伤
时间就是生命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将重伤员筛选出来 –在第一时间首先抢救重伤员,争取宝贵时机 –防止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3
第3页
准确推测预后
–全方面、正确地评定伤情和伤亡发展趋势 (宏观)
–及时、有效地救治每个伤员,主动改进预后
–决定某一伤员在现场是否优先救治和后送
现场检伤分类标准

现场检伤分类标准
现场检伤分类标准如下:
确认现场环境安全,我已做好个人防护。
“我是救援人员,可以行走的到我身边来”,自行走出的伤员标为绿色,并指引到安全区域。
不能行走的检查呼吸、循环和意识。
检查呼吸分两种,本身没有呼吸的,开放气道,打开气道仍然没有呼吸的,标为黑色;打开气道恢复呼吸的,标为红色。
本身有呼吸的检查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30次,标为红色;小于每分钟30次,接着检查外周血液循环。
甲床再充盈时间大于2秒或不可触及桡动脉的,标为红色并控制出血,甲床再充盈时间小于2秒或能触及到桡动脉的,接着检查意识。
不能遵循简单指令,标为红色;能够遵循简单指令,标记为黄色。
对每个伤员的检伤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
检伤分类时只纠正气梗阻和控制严重出血,不做心肺复苏。
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在突发的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力量 往往是有限的,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医 疗资源可能十分匮乏。因此必须将有限 的急救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保证抢救 重伤员。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地把重伤 员从一大批伤亡人群中筛查出来,争取 宝贵的时机在第一时间拯救,从而避免 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于现场。 轻伤员由于身体重要部位和脏器未受损 伤,没有生命危险,可以在现场轮候, 等待稍后的延期医疗处理。
遗留功能障碍
1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重伤员
总的概率约占伤员人数的20% ~ 25% 伤员的重要部位或脏器遭受严重损伤 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异常,有亟时的生命危
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 预后较差,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根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为什么要进行检伤分类?
当一场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同时会造 成现场成百上千甚至更多人的伤亡
而此时,医疗救援力量往往是十分有限 的、尤其在事发初期只有几个医生护士
那么,面对这么多的伤员, ——你先救谁呢? 请问,你先救谁呢?! 先救谁呢?先救谁呢······
因此,创伤的现场检伤分类具有十 分重要的医学意义,是应急预案的一个 核心手段和实质内容;检伤分类方法要 尽量简单、准确,能够对伤情程度做出 快速评估。本人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个 人见解,现着重就院前检伤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
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

现场检伤分类的方法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现场检伤分类这事儿。
现场检伤分类啊,就像是给受伤的小伙伴们排个队,看看谁最需要赶紧被照顾。
有一种方法呢,是看伤的严重程度。
比如说,那些有生命危险的,像大出血的,止都止不住的那种,肯定是要先被关注到的。
就像一个漏水的水桶,水哗啦啦地流,那得先把这个漏洞堵住呀。
还有呼吸方面有问题的,要是喘不上气来,脸憋得通红或者都有点发紫了,这也是非常紧急的情况。
这就好比是汽车发动机没油了,得赶紧加油才能继续跑,人也一样,呼吸不畅就很危险啦。
再说说那些受伤后意识不清的,叫他都没反应,就像睡过去了一样,这也得排在前面处理。
这就像电脑死机了,得赶紧重启或者维修呢。
另外呢,还有一种是按照受伤的部位来分类的。
要是伤到脑袋啦,心脏啦这些重要的部位,那肯定要优先对待。
脑袋受伤了,就像手机的芯片坏了,整个系统都可能出问题呢。
在现场的时候呀,咱还得快速判断。
不能在一个人身上花太多时间去检查。
就好比是在一群饿了的小动物里分食物,要先把食物给最饿的、快不行的那些。
而且呢,要一边检查一边做个小标记。
比如说,最紧急的用红色标记,稍微缓一缓的用黄色标记,那些伤比较轻的就用绿色标记。
这样呢,后面来救援的小伙伴一看就知道先照顾谁啦。
现场检伤分类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心里有个大概的谱儿,就能把这个事儿干得漂亮。
就像整理杂乱的房间,先把最急需处理的东西弄好,然后再慢慢收拾其他的。
咱这么做呢,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受伤的人都能得到合适的救治,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呀。
咱多学一点这个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在紧急情况下派上大用场呢。
急救检伤分类标准

急救检伤分类标准急救是指在突发事件中迅速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以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和减轻伤害的程度。
而急救检伤是指在急救过程中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急救措施的优先级和方式。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急救检伤分类标准。
一、按伤情严重程度分类根据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可以将急救检伤分为轻伤、中度伤和重伤三个级别。
1. 轻伤轻伤是指伤者的伤情较为轻微,不会危及生命,但仍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常见的轻伤包括轻微擦伤、轻度扭伤、轻微烧伤等。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采取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清洁伤口、敷药、冷敷等。
2. 中度伤中度伤是指伤者的伤情较为严重,但并未危及生命。
常见的中度伤包括骨折、严重扭伤、中度烧伤等。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处理,如固定骨折、包扎伤口、止血等。
3. 重伤重伤是指伤者的伤情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常见的重伤包括严重骨折、内脏损伤、大面积烧伤等。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如止血、复位、人工呼吸等。
二、按伤口类型分类根据伤者的伤口类型和位置,可以将急救检伤分为不同的类别。
1. 外伤外伤是指伤者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损伤,常见的外伤包括擦伤、割伤、烧伤、挫伤等。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敷药、包扎等。
2.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折断,常见的骨折包括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先固定骨折部位,然后进行包扎和止血等处理。
3. 内脏损伤内脏损伤是指伤者内部器官的损伤,常见的内脏损伤包括脑震荡、心脏破裂、脾脏破裂等。
在急救过程中,需要迅速进行抢救,如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
三、按伤者年龄分类根据伤者的年龄不同,急救检伤也会有所区别。
1. 成人成人的身体结构相对成熟,对于一些急救处理方法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在急救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较为复杂的处理方法,如固定骨折、进行人工呼吸等。
2. 儿童儿童的身体结构相对脆弱,对于一些急救处理方法比较敏感。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1)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1)外伤的现场检伤是医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针对突发外伤事件中的伤者,通过对伤者现场检测、分类、以及初步救治,提高伤者的生存率和恢复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是医生执行现役医疗服务的基本工具之一,落实此分类法可以将事先的“半个医生”作用发挥到极致。
分类法一:按病情严重性分类。
这一分类法是按伤害部位的严重程度先后顺序进行分类,首先诊治危及生命的伤势,如心脏骤停、Ⅳ度心肺复苏等,其次诊治危及器官的伤势,如中枢神经系统创伤、重度烧伤等,并依次下降。
分类法二:按损伤器官及部位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受到伤害的器官及部位进行分类,包括头颈部、胸部、腹部、脊柱、四肢等多个部位,而每个部位的伤势应该独立、全面,及时救治。
分类法三:按伤口类型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伤口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切割伤、挫裂伤、烧伤、腐蚀伤、穿刺伤、枪支伤等,需结合各类伤口的特点进行分类和治疗。
分类法四:按伤员状态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伤员的意识状态、心理状况和生理指标进行分类,如呼吸、血压、血氧值等,从而判断出伤者的急诊优先级和处理方案。
分类法五:按所在环境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伤者所处的环境特点进行分类,包括户外、灾难现场、交通事故等多种情况,需要根据环境特点与伤情特点结合进行有效的紧急处理。
综上所述,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是医学服务的基础性工具之一,能遵循分类法,提供精准的应急处理方案,将伤者的生命安全最大可能保护,减少各级医疗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培训和现场演练,将分类法真正落地,为民众服务,更好的完成现役医疗服务。
外伤的现场检伤分类法

重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的 20% ~ 25% –重要脏器或部位的严重损伤 –重要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异常 –有亟时的生命危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 –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也不适宜立 即转院 (但可在医疗监护下从现场紧急后送) –治愈时间需2个月以上,可能遗留终身残废
10
中度伤
–约占总伤员数的 25% ~ 35% –伤情介于重伤与轻伤之间 –重要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但不严重
作者
选取参数
检验结果
(5个参数英文 字头的缩写) 儿童创伤记分法
(Pediatric TS)
生命体征 灵敏度82% Gormican 胸腹部伤势 特异度86% Clemmer 运动语言反应 总体评价: 共计5项 评分较复杂 儿童体重 生命体征 伤部及伤型 共计6项 灵敏度91% 特异度85% 总体评价: 适用于儿童
(86~99 mmHg)
10.0 ~ 11.33
(75~85 mmHg)
<9.86(74mmHg) 2、脉 搏 (次/分)
51 ~ 119 >120 <50
0 3 5
30
续前
3、呼 吸 (次/分) 正常(14 ~ 28) 费力或表浅 >30 缓慢 <10 正常 模糊或烦躁 不可理解的言语 胸或腹部穿通伤 无 有 0 3 5 0 3 5 0 4
12
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
第一优先
重伤员
其次优先
稍后处理 最后处理
中度伤员
轻伤员 死亡遗体
13
四、分类判断伤情的依据参数
一般情况:
如伤员年龄、性别、心理素质、 致伤因子的能量大小、 基础疾病、既往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前定性与定量法)
1
一、检伤分类的对象和范围
单个伤员检伤分类有助于尽快判断伤情
的严重程度;尤其院内检伤评分,可对 多部位、多系统、复合性全面伤情作出 准确的量化评估,因为全面伤情往往要 比伤员所有局部伤中最重者还要严重
群死群伤首先、必须在现场进行检伤分
类; 然后按伤情轻重分别给予顺序急救和 后送,抵院后继续逐个地动态检伤评分
–枪械火器伤,如刀刃、枪弹、弹片、爆炸、冲 击
–其它理化因素致伤,如烧伤、烫伤、冻伤、电 17 击伤、放射损伤、化学灼伤等
五、检伤分类的方法
模糊定性法
–简单、快速、方便 –不用记忆分值和评分计算 –缺乏科学性与标准化 –仅适用于院前的紧急检伤分类
定量评分法
–量化打分,直观,具备科学性 –必须记忆分值并进行评分计算 –符合标准化,便于搞科研、写论文及国际交流 –评分方法有若干种,各有特点和应用范围
4
准确推测预后
–全面、正确地评估伤情和伤亡发展趋势(宏 观)
–及时、有效地救治每个伤员,积极改善预后 –决定某一伤员在现场是否优先救治和后送 –根据伤情轻重预测治愈时间及后遗症
5
合理使用医疗急救资源
–在事故现场急救医疗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尤其在事发初期急救资源可能会十分匮乏
–必须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在刀刃上,保证 优先抢救重伤员
10
中度伤
–约占总伤员数的 25% ~ 35% –伤情介于重伤与轻伤之间 –重要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但不严重 –有潜在的生命危险,但短时间内不会发
生心搏呼吸骤停 –治愈时间约需 1~2个月,可留有功能障碍
11
轻伤员
–约占总伤员数的 30% ~ 40% –重要脏器或部位未受损伤 –无内脏伤,仅有体表伤或单纯闭合性骨折 –全部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改变 –不会有生命危险 –治愈时间在 1 ~ 4周内,可痊愈无后遗症
– 死 亡(黑色标识) – 重 伤(红色标识) – 中度伤(黄色标识) – 轻 伤(绿色标识)
8
死亡
–约占总伤员数的 5% ~ 20% –伤员头、颈、胸、腹任一部位粉碎性破裂
或完全断离 –或者心搏呼吸停止已超过 20 ~ 30 分钟以
上,且未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人体整个生命机能的永久性丧失,死亡不
(心搏骤停时间不超过8 ~10分钟)
21
模糊分类判断标准
ABCD只要其中任何一项出现明显异常,
即为重伤员
ABCD四项重要生命体征全部保持正常,
则为轻伤员
介于两者之间,即ABCD其中一项有异 常但不严重,则可判定为中度伤员
22
(二)定量评分法
建立量化评分体系的程序
–回顾分析大量外伤病历,选择其中有关指 标作为评价参数,如一般资料、生命体征、 受伤部位、损伤类型或/和致伤原因等
2
群死群伤事故等级的划分标准
事故 等级
伤亡 人数
发展 趋势
一般事故
伤亡5人以下 (死亡1人)
无
重大事故 伤亡6 ~ 10人 可能有 (死亡2~3人)
特大事故
伤亡11人以上 (死亡4人以上)
有
伤亡数 是否增加
不再增加
有可能增加
继续增加
3
二、检伤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时间就是生命
–检伤分类就是要尽快将重伤员筛选出来 –在第一时间首先抢救重伤员,争取宝贵时机 –避免重伤员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按照各个参数对伤情和预后影响程度的不 同,用统计学方法加以权重处理
23
–将每个参数划分为轻重不等的若干级别 ( 可 分为3~5个级别),用数字量化给予不同分值
–依据受伤后体表是否完整,分为开放伤与 闭合伤
–依据各种体腔是否被穿透,分为穿通伤与 非穿通伤
–依据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分为贯通伤、盲 管伤、切线伤和反跳伤
16
致伤原因(伤因):
导致人体受创伤的原因通常可分为——
–交通事故伤,如机动车、非机动车、飞机、船 只
–机械损伤,如钝器、挤压、工业意外、高处坠 落
–轻伤员则在现场轮候,等待稍后处理
6
有条不紊地展开医疗急救
–在现场对众多伤员检伤分类后,将伤员 分为四个梯队顺序:
1)重伤 2)中度伤 3)轻伤 4)死亡
–依照上述次序、按伤势的轻重缓急,有 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救治与后送
–根据现场伤情程度和趋势,决定是否增
援
7
三、检伤分类的等级与救治顺序
现场检伤分类为四个等级:
12
现场必须遵循的救治顺序
第一优先
其次优先 稍后处理 最后处理
重伤员 中度伤员 轻伤员 死亡遗体
13
四、分类判断伤情的依据参数
一般情况:
如伤员年龄、性别、心理素质、 致伤因子的能量大小、 基础疾病、既往史等
生命体征:
如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毛细血管充盈度、尿量等生理指标
14
19
外伤急危重症的ABCD四项指标
为正确评判且方便记忆,结合伤势归纳为4个字母
A. Asphyxia 窒息与呼吸困难
(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 Bleeding 出血与失血性休克
(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 800ml)
20
C. Coma 昏迷与颅脑外伤
(伴有瞳孔改变和NS定位体征)
D. Dying (die) 猝死与心搏呼吸骤停
受伤部位(伤部):
–根据解剖生理关系,可将人体垄统划分为 八个部位,即颅脑、颌面颈、胸部、腹部、 骨盆、脊柱脊髓、上肢与下肢
–全身查体后,伤部定位应具体化描述,如 上下、左右、前后等,并尽量用数字表达 受伤范围
–据统计,四肢伤发生率为55% ~ 65%,而 多发伤约 5% ~ 35%
15
损伤类型(伤型):
18
(一)模糊定性法
从众多的伤情参数中,选择四项最重要的 生命体征:
– T(体温) 改为神志 – P(脉搏): 60 ~ 100 次/分 – R(呼吸): 14 ~ 28次/分 – BP(血压): 收缩压 100 ~ 140 mmHg
或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70 mmHg
※但单纯用上述生理指标作为分类判断依据是有缺 陷的,容易将重伤误判为轻伤员
可逆转,心肺脑复苏已不可能 –现场宣告的 20% ~ 25% –重要脏器或部位的严重损伤 –重要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异常 –有亟时的生命危险,心跳呼吸可能随时骤停 –常因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也不适宜立
即转院 (但可在医疗监护下从现场紧急后送) –治愈时间需2个月以上,可能遗留终身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