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笔记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完整版)文学理论笔记整理

文学理论导论1、文学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2、文学理论的任务:发展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3、文学概论的学习方法:a 、视野开阔,阅读面广 b、联系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现象、作家作品。

C、联系自己的创作于欣赏实践 d、学以致用,尝试评论语研究4、学习文学理论的作用及意义:确立文学观指导文学与审美实践指导文学的研究与批评5、历史上对文学性质的不同认识:1、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文学作品无认识价值)两者都重视认识艺术真实的标准不同布瓦洛别林斯基} 文学对于生活的模仿,不仅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描绘可能发生的事。

6、表现论代表人物:柏拉图,康德(奠基人,知、情、意理性、情感、道德修养),雪莱,诺瓦里斯,柏格森(《创造进化论》自觉本能),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被压抑的生命冲动)}迷狂说:宗教神秘说(神灵附体)7、亚里士多德:一桩不可能发生的事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

8、再现论的优点:1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2、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3、引导作家深入生活缺点:1、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2、把艺术创作的最高目的视为忠于现实,忽视创作主体的情感体验。

9、表现论的优点:1、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 2、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缺点:1、把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 2、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 3、把表现与规范队对立起来10、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审美反应.11、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理论方式:概念、范畴、推理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出来宗教方式:{实践方式:主体亲自实践,主客和一,追求意义与价值审美方式:理性直觉}12、文学审美属性的具体表现:整体性: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观照。

情感性:以形象具体的东西作为观照的对象来感受体认事物及其特点。

无功利性:创造性:12、文学形象的审美特征1、虚拟性:假定与真实的统一真实是指艺术形象不能离开依托假定是指通过艺术方式来接近本质2、情感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指人的喜怒哀乐愁等的心理内容3、模糊性:朦胧与明晰的统一具有阐释的多种可能性4、涵盖性:特别与一般的统一作家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结果社会内容5、生动性1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1、情感性2、形象性3、陌生化4、音乐美5、蕴藉美14、文学的功能一、历史上关于文学功能的两种认识1、为人生而艺术强调文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文学发挥影响人生干预生活功能2、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以自身为目的,超越现实,不受任何限制,纯娱乐、纯形式王尔德:美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只有艺术美才能超越时空永恒不变二、文学功能系统的基本层面1、认识功能指文学可以扩大人的认知领域,增强认知的深广度,增进对自然,社会,历史的了解,开阔人的认识视野,强化对社会历史规律发展的了解。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深邃世界的大门。

书中对于文学的本质、形式、创作方法以及文学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文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文学理论首先让我思考的是文学的本质。

文学究竟是什么?是对现实的反映,还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书中提到,文学既是对客观世界的描绘,也是作者主观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它通过语言这一独特的媒介,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艺术的形式,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有其特点。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独特的韵律,传达出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小说则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塑造,展现出广阔的社会画卷;戏剧凭借舞台表演的张力,将冲突和矛盾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散文则以自由灵活的笔触,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

不同的文学形式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魅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文学的多彩世界。

文学创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过程。

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观察力让作者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为创作提供素材;想象力则让作者能够突破现实的束缚,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情节;而语言功底则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它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感染力。

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文学不仅仅是对社会现实的简单记录,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

它可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社会的变迁也会对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同的社会背景会孕育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

文学与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化是文学的土壤,文学是文化的结晶。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特定时期和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书中还提到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文学理论,这可真是一场奇妙的头脑冒险!起初,我以为这会是枯燥乏味的学术之旅,没想到,越深入其中,越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神秘花园。

就拿其中关于“文学形象”的部分来说吧。

以前读小说、看故事,只知道被情节吸引,跟着主人公或哭或笑。

可通过这次的研读,我才真正明白了文学形象背后的玄机。

比如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

作者曹雪芹把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她就站在你面前,叉着腰,扯着嗓子说话。

书中描写她出场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了她的泼辣和张扬。

她身上穿着的五彩斑斓的华服,头上戴着的金光闪闪的首饰,每一处细节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个在贾府中呼风唤雨、权势滔天的女人。

还有她的神态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简单的几个字,就把她的精明和厉害劲儿给勾勒了出来。

她笑起来的时候,让人觉得热情似火,可那笑容背后,又似乎藏着无数的心机。

她对待下人的严厉,对待贾母的讨好,对待竞争对手的算计,每一种态度的转变,都那么自然,那么生动。

再比如说《水浒传》里的鲁智深。

他那大大咧咧、豪爽仗义的形象,简直深入人心。

“拳打镇关西”那一段,鲁智深听了金翠莲的遭遇,二话不说就要去替她报仇。

他瞪圆了眼睛,挽起了袖子,那股子愤怒和正义感简直要从书里冲出来。

他去找镇关西的时候,故意刁难,让镇关西切了好几回肉,把镇关西气得够呛。

最后三拳下去,打得镇关西一命呜呼。

这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把鲁智深的急性子和嫉恶如仇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了这些文学形象的描写,我才发现,原来一个好的作家就像是一个高明的画师,用文字一笔一笔地勾勒出人物的轮廓、性格和灵魂。

他们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这个人是怎样的,而是通过一个个细节,让我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而且,文学形象不仅仅局限于人物,还可以是一个场景、一种氛围。

就像鲁迅笔下的《社戏》,那江南水乡的夜晚,月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书籍,让我对文学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重要议题,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

书中指出,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方式。

它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可以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文学的创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魅力。

作者认为,创作并非简单地将想法转化为文字,而是一个需要灵感、想象力和技巧的复杂过程。

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瞬间的感悟或者长期的积累。

而想象力则让作者能够突破现实的束缚,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世界。

技巧则包括对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和情节的设计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作者不断地学习和磨练。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文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一方面,文学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启发和教育的作用,能够引导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

审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形式美,如优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更在于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力量。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让我们产生共鸣,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体验到人生的喜怒哀乐。

同时,我也思考了文学批评在文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文学批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评价,更是对文学发展的引导和推动。

通过批评,我们可以发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促进作者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而且,文学批评还能够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

此外,书中关于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些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文学这个奇妙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关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部分。

以前看书,就是单纯地看个热闹,看个情节,从来没想过作者在塑造人物的时候,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

就拿《红楼梦》来说吧,里面那么多人物,个个都活灵活现,仿佛就站在你面前一样。

比如说王熙凤,一出场那可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作者通过描写她爽朗的笑声,一下子就把她泼辣、精明的性格特点给展现了出来。

再看看她的穿着打扮,“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一连串的描写,多细致啊!从头上戴的到身上穿的,每一样都写得清清楚楚,让你一下子就能想象出她的富贵和奢华。

而且通过这些描写,也能反映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她爱出风头的性格。

还有林黛玉,作者描写她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她的神态和心理入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哪是在写人啊,简直就是在画一幅精美的画。

她的忧愁、她的敏感、她的聪明,都在这细腻的描写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在想,作者得有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和多么细腻的心思,才能把一个人物刻画得如此生动。

除了人物塑造,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也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就像《边城》里的湘西小镇,“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样的描写,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置身于那个美丽宁静的小镇之中,能听到溪水潺潺的声音,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深层奥秘的大门。

这扇门背后,是对文学的全新认知和深刻洞察。

文学理论,它并非仅仅是关于文字的堆砌和故事的讲述,而是对文学这一复杂而多元现象的系统性剖析与理解。

它引导我们思考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产生作用,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

书中首先强调了文学的本质。

文学并非简单地记录现实,而是通过作者的创造性表达,对现实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它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对人性的探索,也可以是对美好情感的抒发。

比如,鲁迅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挣扎;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则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淳朴,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文学语言是文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不同于日常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优秀的文学语言往往能够打破常规,运用比喻、象征、通感等修辞手法,赋予文字更丰富的内涵和韵味。

像张爱玲的文字,细腻而富有韵味,“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生活的繁华与不堪。

文学作品的结构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部分。

一个好的结构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其结构之精巧令人赞叹。

在阅读中,我还了解到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

同时,文学也具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它将一个民族的智慧、价值观和传统代代相传。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不仅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书中还提到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读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赋予作品新的意义。

不同的读者由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讲一、什么是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

参考文献:刘勰的《文心雕龙》、严羽的《沧浪诗话》、叶燮的《原诗》、朱光潜的《诗论》和《文艺心理学》等正是文学理论著作。

二、文学理论的普遍性1、文学理论涉及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别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理智史和社会学等广泛种类。

2、美国学者卡勒归纳出当今理论的四种特征:①、理论是跨学科的②、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③、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④、理论是反思性的。

三、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1、罗伯特·艾伦论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的差异2、个案分析:《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对比阅读: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

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

~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希望井》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

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

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里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

~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缺口》四、作品与世界的关系✧《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表现活动的产物:✧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以忘言。

”✧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六、作品与形式的关系李商隐《夜雨寄北》在形式上体现出语词重复的特点:“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二章、文学与语言第一讲、文学与话语一、何谓话语: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完整版)《文学理论》读书笔记韦勒克

文学理论----韦勒克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区分----两种说法1.是一种“再创造”:是不必要的复述,不可能比原作好2.怀疑论:文学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将研究和鉴赏分开两者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采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认为科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甚至早于科学方法,他们其实可以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如何弄清这些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是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的东西而人文研究是找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价值例如研究莎士比亚,因为文学是不存在着文学法则的。

因而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两个极端的解答方法1.将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视为一途,仅限于收集事实,或是建立法则2.否认该学科,坚持文学是无法研究的。

需要知道的是每一文学作品都兼具一般性和特殊性。

结论:人文科学就是要基于文学理论并使用通行的术语来说明它的特性,文学理论是必须的。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什么是文学研究:1.一切与文明的历史有关的研究,事实上这些都排挤在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研究,这个实际上等于否定了文学研究具有特定的领域和方法。

2.“名著”,只注意出色的文字表达形式不管其题材如何。

根据美学价值和一般学术名声。

仅仅阅读名著会失去对文学产生的环境因素的清晰的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其连续性、类型的演化和创作过程的本质。

3.限指文学艺术即想象性的文学。

但是文学有带有语言的色彩,故必须要弄清文学的、日常的、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科学语言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那种标志系统。

文学语言则是有很多歧义的即高度内涵的,还有表现情感的一面,强调文字符号本身的意义,强调语词的声音象征。

而这种区分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又有不同程度之分。

日常语言在量上和实际意义上与文学语言相区别。

文学的本质显现于其所涉猎的范畴中:是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

但是想象性的文学也不必一定要使用意象。

结论:一部文学作品,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组合体。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中国文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总论一、文学与人1.文学对人了生活的意义。

大众文化是向文学本身的归附。

文学弥补生活中的缺憾,对生活的一种超越,客服生活中的困难,是自由的体现。

消遣、娱乐的价值。

文学的社会价值(核实是审美)认识价值是审美的认识价值。

教育价值也是审美化的教育价值。

具经济价值文学商品化2.文学与人性。

(1)人性即人的自然性(2)人性即人的社会性(带有欺骗性)不足:实质是那人降低到动物层次。

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性,但并未忽视人的自然性,而是放在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结合点上。

(3)人性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

文学要显现出人性的丰富,生动和宽阔和深厚。

3.文学是人学。

依托政治权力才能确立。

(1)文学是人写的,写人的,为人的。

写作的主题,对象,目的是人。

作者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融情于物。

(2)文学对人的表现是整体性的。

文学和艺术吧人的一般性和个别性结合起来表现。

(3)文学显现了人的自由。

艺术能克服生活的局限,显现出人最完满的自由的需要。

艺术是对人的生活的有限性超越。

二、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1.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

西方之所以称“诗学”的原因:(1)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

(2)西方诗学兴起较早,因而诗学即文艺理论。

诗论(中国)关于文学的理论即文艺学。

文艺学的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含文学批评史)、文学理论(含文学理论史)2.研究对象。

以文学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来讲: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学科方法为对象。

3.研究方法。

方法是多方面的。

(1)运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把文学看成一个具有内在生机与活力的系统,文学是整体构成的。

(2)比较方法:横向、纵向、古今、中西。

(3)理论联系实际(4)多学科融合(模糊数学→模糊美学)4.研究任务。

M·H·埃布拉姆斯《浪漫主义与批评传统》。

书中提出著名的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西方诗学研究重心)→作品→作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后的转移)→读者。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整理一、各种学说:模仿说(文学对自然的模仿);感悟说(外界的变化引起情绪的波动,用文字来抒发感情);实用说(文以载道);表现说(作者用文字表现自己);客观说(艾布拉姆斯,立足于文学谈文学)二、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模仿说: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的反应,但是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是被允许并应该存在的;感悟说:文学是大自然或现实人生的各种境况,或社会矛盾促发作者而产生的反应;实用说:从功能角度出发,把文学视为一种教化的手段;表现说:文学本身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感情的共同体现;客观说:把文学的特质归结为语言形式,强调文本的自足性,而排除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联。

三、文学审美与文学虚构:1.作为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文学借助想象表现了人类的愿望和期盼,构建艺术世界的材料虽然来自于现实生活,但是艺术虚构的目的却在于超越现实;2.艺术虚构的存在正是由文学的审美性决定的,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审美关系,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只有在审美语境中虚构和想象才能成为理想的表现,而不是个人欲望的幻想;3.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虚构使文学能够相当真实地描绘生活,又能在这种似乎客观的描述中显示主体的理想和追求,个性与情感四、虚构与艺术真实:1.艺术真实不同于历史真实、科学真实,是一种本质真实,具有诗意性。

2.衡量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反映测度——看文学作品是否源于生活,是否符合社会逻辑;表现测度——创作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真挚的情感状态;心理测度——文学作品能否适应、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五、文学形象的分类:语象——指非描摹性的,但是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所造成的“形象感”(如修辞手法造成的语象,如比喻、通感等,汉字象形特点本身带来的视觉化效果);形象——专指描摹性的,能够引发读者视觉想象的形象(如人物形象的外部形象,例:少年闰土);意象——指为表现思想感情的形象六、文学形象的特征:1.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他只能通过接受者的想象才有可能间接地被感动;2.文学形象具有心象性:人们在接受文学形象时的心理活动其实是一种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表象运动;3.文学形象具有概括性:虽然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着远远大于这种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使其既不脱离感性的形态,又能蕴涵着某种理性的因素;4.文学形象具有符号性:文学形象是具有蕴意的,只有追寻思考形象的蕴意所指,把形象作为一种表意符号来理解,才能把握形象和文本的意义七、言意矛盾:类型一,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差异、不对等,包括言丰意寡和言寡意丰两种情形;类型二,个性体验的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类型三,语言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与思想的形成八、言意矛盾的克服办法:1.构思过程中的言意矛盾:观察生活,丰富体验,勤于实践,博览群书,坚守个体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2.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锤炼语言,运用形象、寓言等九、语言艺术的特点:1.语言艺术的表现很少受时空的限制,对社会人生的反映有巨大的容量;2.语言艺术能够深刻、细腻地表达思想感情,表现人的自恋心理生活;3.语言的丰富表现潜力拓展了文学的审美空间,使文学在把握人生上成为最自由,最具普遍性的艺术种类。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读书笔记读勒内·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就像是在文学的茂密丛林里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探险。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深邃的文学世界。

韦勒克的论述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思考的火花和智慧的光芒。

在书中,韦勒克对于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强调文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艺术形式,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读一本小说的经历。

那是一本在书架角落里毫不起眼的书,书的封面有些磨损,甚至书名都有点模糊不清。

可当我随手翻开它,就被里面的文字深深吸引住了。

那本小说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故事。

小镇不大,人们彼此熟悉,生活看似平静如水。

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情感纠葛。

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她有着大大的眼睛和倔强的性格。

她梦想着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她只能每天在小镇的杂货店帮忙。

杂货店的老板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总是对她吹毛求疵。

但女孩从不抱怨,默默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穿着整洁的西装,举止优雅。

女孩在与他的短暂交流中,仿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影子。

从那以后,女孩的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渴望改变的种子。

韦勒克说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声音层面、意义层面等等。

在这个小镇的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描写,比如小镇街道上的尘土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杂货店陈旧的货架上摆放的物品,都是声音层面的展现,让我仿佛能亲眼看到那个场景。

而女孩内心的渴望和挣扎,则是意义层面的核心,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再深入读下去,韦勒克谈到了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历史相互影响。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本小说中的情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镇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家工厂要在小镇边上建厂,这给小镇带来了一些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韦勒克笔记摘录

《文学理论》是从总体上对文学所做的理论探索,它包括了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性问题,既有本体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它与传统的《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一类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两位作者深信“文学研究应该是绝对的‘文学的’”,因而他们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并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文学的内部研究上。

对文学研究做这样的区分是《文学理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

所谓文学的“外部研究”侧重的是文学与时代、社会、历史的关系,其理论预设是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模仿说”与“再现说”,即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自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之后,“表现说”更多地进入了理论家与批评家的视野,但这种强调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作用的观点,依然是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的。

西方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从古希腊罗马中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直到现实主义的各种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模仿——再现——表现这条主线发展的,批评家的眼光总是围绕着文学的外部问题绕来绕去,唯独不太重视文学本身。

这种在古今中外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侧重外部研究的文学理论自然有它的道理,因为文学艺术不可能脱离与现实、生活、历史、时代的紧密联系,文学艺术也不可能没有教化作用。

但问题的关键是过分强调这类关系却掩盖和忽略了对文学艺术本身的理论研究,这就使文学丧失了文学性、艺术丧失了艺术性。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象征主义文论与唯美主义文论,把传统的文论带入了现代主义阶段,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的文论成为现代主义文论的主流,它们一反传统文论强调文学外部研究的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学本身,它们要求高度重视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技巧、方法等属于文学自身的因素。

关于“内部研究”,既然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本身,那么,本书作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学作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1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由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是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2意蕴的内涵: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3作品意蕴的层次:①观念层:蕴含在作品内的有关人生、社会、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主要围绕五组关系展开:人——自然;群体——群体;个体——群体;自我——他人;自我——自我。

②情意层:指蕴涵在作品内的作家的情感内容,它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冲击力;具有感受性和体验性的特征,无法明确分析,是构成文学作品内在价值的重要方面。

③欲望层:指文学作品深层蕴含的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它既是作家创作的深层动力,也是文本内涵的深层构成。

④精神原型层:指蕴涵在作品深层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结构。

4三大基本原欲——情欲:《查黛莱夫人的情人》、《金瓶梅》、《废都》、《少年维特之烦恼》权欲:《查拉图士拉如是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物欲:《鲁滨逊漂流记》、《欧也妮·葛朗台》、古希腊阿尔戈斯号船众英雄与金羊毛神话1文学作品的体裁,简称文学体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明显特征的文学作品类型。

2文学体裁的划分:①两分:韵文,散文②三分: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③四分: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3诗歌定义: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有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三大特征。

4凝练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A、题材的高含量性:陆游《钗头凤》《示儿》,B、情感的高度集中性:诗歌是要表达感情的,但因为篇幅的有限性和对艺术效果的特殊追求,诗歌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一个漫长的情感过程,而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状态,或者能激起强烈情感反应的某种情景;陆游《示儿》、于佑任《绝命诗》;C、意象的概括性:诗歌对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与人事的认识、领悟往往借助意象的创造来完成,而诗歌的意象又忌杂多,它需要精心选择最有表现力、概括力的意象来承载诗人的情感与思想;余光中《乡愁》、艾略特《荒原》,贾岛《寻隐者不遇》中松、药、山、云;D、语词的凝练性:《寻李白》绣口一吐就半个盛5跳跃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诗歌特别讲究跳跃性与艺术空白,是最具有再创造余地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十讲阅读笔记

文学理论十讲阅读笔记

《文学理论十讲》阅读笔记目录一、导论 (2)1.1 文学理论定义及重要性 (2)1.2 文学理论发展历史 (3)二、文学的基本原理 (5)2.1 文学的基本特征 (6)2.1.1 文学的艺术性 (7)2.1.2 文学的审美性 (8)2.1.3 文学的人文性 (10)2.2 文学的基本原理内容 (11)2.2.1 文学创作原理 (13)2.2.2 文学接受原理 (15)三、文学作品解读 (16)3.1 文学作品构成元素分析 (18)3.1.1 情节结构分析 (19)3.1.2 人物形象分析 (20)3.1.3 主题思想阐释 (22)3.2 文学语言与技巧运用 (23)3.2.1 文学语言特点分析 (24)3.2.2 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探讨 (25)四、文学流派与体裁研究 (26)一、导论作为一门学科,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论阐释的学科。

它不仅仅是一套学术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工具。

在当今社会,文学理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文学创作、评论、研究,还是教育、传播等领域,都离不开文学理论的指导。

在学习文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术语,更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解读各种文学作品。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学理论并不是一个僵化的、过时的学科,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完善的。

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文学理论十讲》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奥秘和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获得知识上的收获,更能够在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上得到提升。

1.1 文学理论定义及重要性文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作品。

文学理论对于指导文学创作和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创作的思路和技巧,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创作陷阱和误区。

literary theory 笔记

literary theory 笔记

literary theory 笔记以下是文学理论的笔记:1.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发展规律的学科,涉及语言、符号、文本、意义、文化等方面。

2. 文学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指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定性。

它包括文学的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虚构性等方面。

3. 文学的特征:文学的特征是指文学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的独特之处。

它包括文学的语言性、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方面。

4.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是指作家在构思、构思的过程中,对生活体验进行加工、提炼、改造,最终形成文学形象的过程。

它包括观察、感受、构思、表达等环节。

5. 鉴赏过程:鉴赏过程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评价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体验等环节。

6.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文学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基本趋势和内在机制。

它包括文学与社会历史环境的关系、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演变等方面。

7.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它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语言效果和艺术形象。

8. 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指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等。

它可以通过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等方面来体现。

9.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包括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评价。

10. 文学史:文学史是对文学发展历程的研究和叙述,包括对各个时期文学思潮和流派的特点和影响力的分析,以及对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评价。

以上是关于文学理论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文学理论的书籍,让我对文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创作过程、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以及文学的接受与批评等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匪浅。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形式,其内涵丰富而多元。

在书中,作者首先探讨了文学的本质。

文学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世界的提炼与升华。

作者指出,文学具有审美性,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同时,文学还具有认识功能,让我们通过阅读不同的作品,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的演变。

在文学的创作过程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多种多样。

有的作者是为了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有的是为了反映社会现实,还有的是受到某种特殊经历或文化传统的启发。

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需要作者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语言功底。

作者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文学形象和情节。

而且,创作还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只有经过反复琢磨,才能使作品更加完美。

文学作品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

其中,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核心之一。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能够深入人心,让读者产生共鸣。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此外,情节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情节的跌宕起伏能够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欲罢不能。

环境描写则为人物和情节提供了背景和氛围,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而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其风格和运用技巧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

优美、生动、准确的语言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学的接受与批评也是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对作品进行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读者可能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解读,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笔记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一、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固然是有的,但他的职责与作者完全不同,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知性的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者研究的材料可能是非理性的,或者包含大量的非理性因素,但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因此便与绘画史家和音乐世家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说与社会学家和解剖学家没有什么不同。

二、创造性的批评“创造性的批评”通常只是一种不必要的复述,充其量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翻译成另一件,一般来说都要比原件低劣一些。

三、对艺术的探讨将自然科学运用的那些方法移用到文学研究上。

1、移用的方法(1)效仿一般科学的客观性、无我性和确定性诸优点。

(2)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探究文学作品的前因和起源,即“起因研究法”。

(3)把某些科学上通用的定量方法,如统计学、图表、坐标图等,引进文学研究的领域。

(4)用生物学的概念讨论文学的进化问题。

2、评价单纯的移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科学方法仅就十分有限的文学研究范围或者某些特殊的文学研究手段而言,有时是有价值的。

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和目的上存在的差异1、历史上不同学者的探讨(1)早在1883年,狄尔泰就以“解释”和“理解”这两种认识范畴的对比来说明自然科学方法和历史学方法的不同。

狄尔泰认为,科学家以事物的始末缘由来解释它的本质,而历史学家则致力于理解事件的意义。

(2)1884年,著名的哲学史家文德尔班也对历史学必然因袭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观点加以抨击。

他认为自然科学家旨在建立普遍的法则,而历史学家则试图领会独一无二、无法重演的事实。

(3)后来、李凯尔特又对这观点做了精心的研究,并稍加修正和补充,他不太注重概括和个性化的探讨两种方法的分野,而是更多地关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差别。

文学理论笔记

文学理论笔记

导言1、文学的构成: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关系: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是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2、文学批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五要素:+传媒)第一章1、文学理论中两条线索●绝对主义:文学是独立的、纯粹的,文学拒绝社会历史的插手,文学理论的目的就是揭示文学的终极公式●相对主义(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尾随文学回到历史语境中,文学并没有什么终极公式,文学的秘密配方由历史老人调制,并且时不时就会发生变化2、文学的“无用之用:(夜牛汉1997)《夜》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3、韦勒克和沃伦的“透视主义:是把诗和其他类型的文字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4、“透视主义”既有相对主义的灵动性,又拥有绝对主义的恒常性。

研究某一艺术品时,必须能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时代和那以后历代的价值,一件艺术品既是永恒的(即永久保有某种特质),又是历史的(即经过有迹可循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一、几种影响较大的文学起源说1、西方最为古老的理论:模仿说●亚里士多德:一切实际上模仿,只是三种差别,即模范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文学艺术起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模仿,是“模仿的艺术”●模仿说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镜缘关系摹本(文学)【镜缘关系】原本(生活)●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更多的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2、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康德:艺术是一种自由的、愉快的而不带功利目的的活动;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如同一种游戏。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类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第一编导论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 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 广义的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 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 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被称为“诗论”“诗学", 如中国的《诗品》《原诗》, 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 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2.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及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 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 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具体地说,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内容。

虽也涉及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 但一般是作为例证出现的。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

文学史: 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植根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 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 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 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释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和范畴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 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 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文学理论读书笔记在阅读文学理论相关书籍的过程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思考的奇妙世界。

文学理论,这门看似抽象却又与我们日常阅读、写作紧密相连的学科,让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书中首先探讨了文学的本质。

文学究竟是什么?是对现实的临摹,还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或者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不同的理论家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的认为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有的则强调文学的虚构性,认为正是这种虚构让文学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在文学的功能方面,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娱乐和消遣,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对人性、社会、历史有更深刻的洞察,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谈到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语言无疑是最为基础和关键的。

作者通过精心选择和组织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风格。

比如,简洁明快的语言能够传递出直接而强烈的情感,而委婉含蓄的语言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形象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无论是人物形象、自然景象还是社会场景,都能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形象不仅是作品的外在表现,更是承载作者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结构则像是作品的骨架,支撑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合理的结构能够使作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吸引读者一步步深入其中。

文学创作的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挑战。

灵感的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是生活中的一次偶遇,也可能是内心深处长久以来的积淀。

作者在创作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文字。

在文学接受的环节,读者的作用不容忽视。

每个读者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会大相径庭,这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阅读期待等都会影响他们对作品的解读。

文学批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价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视角。

通过文学批评,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

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是情感。

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诗人,作家。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3.陌生化:又译“反常化”,与变形有联系。

他们都是使习见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应。

陌生化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

一个事物被陌生化时,该形象只以作者或读者似乎都未见过,不得不以“第一次”见到时的新奇形状和新奇感受去描写它的方式呈现出来,陌生化除作为手法和方式之外,它还是作家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一个总原则。

4.艺术真实:是主体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5.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6.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7.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8.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叙事学:叙事学又称叙述学,这词始建于法国理论家,托罗多夫《<十日谈>语法》一书。

主要指的是以法国为中心结构主义关系密切的当代叙事研究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法国当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法国形式主义思潮双重影响的产物。

它与传统叙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立足于现代语言学结构理论,而不是结构的社会意义。

注重不同作品间的共同叙事模式,而不是具体作品的特殊意义和艺术成就。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①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内在根据②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③语言组织和文体特色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11.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经典,精致,纯粹的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

高雅文学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

其特点有: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上具有探索性和独创性:有鲜明的个性风格:诉诸读者严肃的思考,具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2.大众文学:是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近,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13.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4.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15.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简答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性质及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及它的任务主要是探讨文学活动中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体系。

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价值取向的品格。

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分支,主要通过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的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研究作为基础。

2.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中其最终支配作用的因素,但这个最终支配性因素不是唯一支配因素。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态,。

它的发展变化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认识。

其一,生产力的发展往往要求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首先表现在政治等领域中。

政治的变革又进一步对文学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艺术的变革就与政治上的变革要求直接相关。

在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可以找到政治的航的革新要求的影响,它们都不是由经济直接推动了文学变革。

其二,文学发展有着自身体系化的要求和发展惯性,有着他相对的独立性,如诗歌问题对于韵律,句式的一些调整,小说文体在叙事模式中的严谨,大都是文学发展自身规律在起作用,与经济关系不明显,其三,在承认经济状况与文学变化发展并非一一对应的同时,还应看到经济的影响,也是可以反映在文学领域中的,古希腊城邦制国家,以市民作为公民主体,他的戏剧艺术很早就步入了发达阶段,而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农民居住分散,闲暇时间不多,也没有建立商坻消费的生活模式,这是中国戏剧长期停留在巫术仪式傩戏阶段,中国戏剧的兴盛,起于南宋江南的一些商业城市,江南一带物产丰富,生活舒适,居民集中,使得戏剧艺术有着广大的市场,能够得到经济保障,因而有了很快的发展。

可见经济因素对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总之,推动文学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情况下,可能起着不同主导作用的原因,有些与经济因素相关,有些则没有关系,但在最终决定意义上,经济因素是文学发展的最终极因素。

3.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含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理解:(1)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2)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鹳雀楼的体验,,这里“更上一层楼”的“更”值得注意,我们试着拿“再”试着替换,“再”只表明了重复上楼的条件,而未能传达出更深意蕴。

换“需”,只表达了了一种客观上的需要或要求。

而未能表达出主体的主动性,自觉性。

从全诗看,“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如下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指登楼动作在数量上由一向多地重复增加,比喻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指登楼动作在质量上由低到高的逐层增加,比喻人生境界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的继续向上登楼,之登楼动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连续不断和永不停止,比喻人生境界永远不断的提升。

这就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

4.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作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

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严格的规范,文学创作活动主要是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

因此文学活动在精神活动领域内是最自由,最富于个性的创造。

5.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或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里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6.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

“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的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他们的过程中把他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

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务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他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以人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

这种情形在中国传统戏剧的程式化表现上可以得到充分的确证,如曹操的“白脸”脸谱让人想起奸诈,关云长的“红脸”脸谱是忠义的象征等。

7.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

因为,通过唤醒机制或联想机制的作用,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的“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的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之中。

用笔记(卡片,摄像)等方法来收集材料,其目的无他,也是为了使之更深刻的进入记忆,并参与构思,激活思维。

事实上,笔记(卡片,摄像)中在整齐的东西,如果没有渗入记忆,没有转化为震撼主体心灵的材料,在文学创造的过程中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所以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8.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①现实型文学重视再现现实,理想型文学重视情感,象征型文学重在寄寓某种寓意,这种意蕴或侧重客观,或侧重主观,但都具有某种超过具体现象个别事物的抽象性,概括性。

②现实性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再现与表现都具有直接性,而象征性文学则以暗示的方式间接地传达某种观念意味。

③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的思想内容情感意义是相对明确的。

而象征性文学的审美意蕴则是朦胧,含蓄,和多义的。

④现实性文学侧重从现实中取材,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强调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

理想型文学侧重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奇中取材,并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生活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轨迹,现实性文学或从现实中取材,或虚构事物形象,但是这些形象都经过加工,处理成为概括性,虚拟性很强的假定性形象。

8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什么?现代主义文学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的表现性,虚幻性和假定性特征,使理想型和象征性文学发生了多向的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