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平均数(1课时)教案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平均数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平均数的概念与求法。(教材第90~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一次数学测验中,班级平均分是90分,你猜猜这个班的马莉莉同学可能会得多少分?为什么?
2.小组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班级平均分是马莉莉的实际分数吗?如果不是,你知道“班级平均分是90分”是什么意思吗?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
求平均数呢?
二、学习新课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出示教材第90页例1)
(1)读情景图,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明确:①已知: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
12、11和15个纯净水瓶。
②所求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2)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明确:“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纯净水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的纯净水瓶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到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3)求平均数的方法。
(方法一)移多补少法(用代替纯净水瓶)。
(方法二)公式法。
①教师分析算法:要使每个人的纯净水瓶数量同样多,可以先把小队收集的纯净水瓶的总数量求出来,再平均分成4份,求1份是多少。因此可先求出这组数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得平均数,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②学生自主解答。
(14+12+11+15)÷4=13
2.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哪个队的成绩好?(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1)读图表,你能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明确:①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②所求的问题: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
(2)“哪个队的成绩好?”是什么意思?用什么成绩来比较?
明确:既可以用平均数来比,也可以用总数来比。
强调:①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②比较平均成绩,实际上就是比较“平均每人踢了多少个”。相当与所有男生踢的一样多,所有女生也踢的一样多,这样用一个男生成绩与一个女生成绩比较,结果公平。
(3)解决问题。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4)教师归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叫做平均数。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第1题:(8+6+9+8+14)÷5=9(本)
第2题:平均身高:(139+140+135+138+139+137)÷6=138(cm)
平均体重:(34+38+5+34+36+33÷6=35(kg)
2.完成教材第93~94页“练习二十二”第1、3、4、5题。
第1题:
最低气温/℃10 10 12 12 11 11 11 11
第3题:(1)(2)(3)
第4题:100÷4=25(个)
110÷5=22(个)
25>22
第一小组的成绩好些。
第5题:(8+12+11+9+10)÷5=10(个)
四、课堂小结
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是什么?怎样求平均数?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
(2)“先合后分”计算: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例1:(14+12+11+15)÷4
=52÷4
=13
答:平均每人收集13个纯净水瓶。
例2: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19+15+16+20+15)÷5 (18+20+19+19)÷4
=85÷5 =76÷4
=17(个) =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教学反思
1.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也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在设计中突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引导学生在分纯净水瓶中理解平均数的含
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升华点,探究新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整合。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知识。教学新知识时,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收集纯净水瓶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踢毽比赛构建新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生活和数学的密切关系。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典例】甲、乙、丙、丁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算了四次,得到以下四个数:45,60,65,70,问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把得到的四个平均数都乘3,然后相加,就相当于把甲、乙、丙、丁四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用此和除以3,就是原来四个数的和,再除以4就是这四个数的平均数。
解答:(45×3+60×3+65×3+70×3)÷3÷4=60
答: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0。
相关知识阅读
巧算平均数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班摘豆角多少千克?“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
于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
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
于丰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是以50为基准数。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