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的命门学说
命门及命门学说研究进展
11113 按药品名直译再加上剂型的英译。
如:桂林西瓜霜-Guilin Watermelon Frost ;麝香风湿油-Musk Rheumat 2ic Oil ;复方丹参丸-Compound Danshen Dropping Pill ;九味羌活汤-Decoction of Nine Containing Motopterygii 11114 意译,将中药的功能作用翻译出来。
如:温脾汤-Decoction for Warming the S pleen ;活血通脉胶囊-Capsule for Promoting Blood ;牵正散-Powder for Treating Face-Dis 2tortion ;活络丹-Bolus for Activation Meridians 。
11115 音译加注释。
如:伤湿止痛膏-Shang Shi Zhi Tong G ao (Plaster for Rheumatic Pains );清热消炎宁-Qing Re Xiao Y an Ning (Anti-inflammation Capsule );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Nin Jiom Pei Pa K o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Coughs Syrup )。
112 五种译法的优劣:从上述药品的英译来看,前两种译法虽简洁明了,但却似乎没有传递出任何信息;第三种译法虽传递出了一部分信息,但仍无法让人了解药品的功用,而且如果其中含有按拉丁语翻译的中药名,笔者认为这即便是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也会是一大难题。
相对而言,第四种译法则将药品的功效阐述得清楚明白,便于人们购买。
但这是解释,不是药名。
而第五种翻译法,则既能让人掌握药品名,又能让人明白其药用功效。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四种译法所存在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中药的药名翻译,尤其是对新研制开发的中药药名的翻译,以采用第五种译法,即以音译加上注释为佳。
_难经_命门_释疑
医家南针、浙医春秋、专科集验、临证启悟、衷中参
西、大师诊籍、中医文化等新栏目,贴近实际,立足
浙江,面向全国,不断为推动中医药学术的传承和发
展作出努力。
(东 火 )
筋骨、四肢百骸。验之今者,也确而无误。受胎后五 十天左右,在 B超检查中始可见胎心跳动,五个月左 右始能听到胎音,此其验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 动而后有精聚,而始成形。此火者,元阳根本也,此
命门有阴虚者,以邪火之偏胜也。邪火之偏胜, 缘真水之不足也,故其为病,或为烦渴,或为骨蒸, 或为咳血吐血,或为淋浊遗泄。此虽明是火证,而非 邪热实热可比,以其来徐,且有虚损之因,不可 寒 胜,不可水折。盖虚火只因无水,只当补水以配火, 而使阴阳得平,而火自熄,此所谓劳者温之之义。此 系丹溪 “阴常不足,阳常有 余” 之 体 现, 治 宜 畜 鱼 置 介,育阴潜阳,以六味地黄类补水以制火。设使苦寒 清火,更伤阴精,水涸无度,火焰难熄,故此火宜补 而不宜泻,宜温养而不宜寒折,此又许知可补脾不若 补肾者也。
此论景岳论之最详。其曰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 谓也,此火为水中之火,乃先天真一之气,藏于 坎 中。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化,此实生生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3 年 10 月 第 48 卷 第 10 期
· 707 ·
之本也。是以花萼之荣在根柢,灶釜之用在柴薪。使 真阳不发于渊源,则总属无根之火,火而无根,即病 气也,非元气也。…… 可 见 火 之 标 在 上,火 之 本 在 下。使命门阴胜,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 故致游散不归,而为烦热格阳等病。凡善治此者,惟 从其性,但使阳和之气直入坎中,据其窟宅而招之诱 之,则同气相求,而虚阳无不归原矣。故曰:甘温除 大热。此乃东垣脾胃虚弱,谷气下流乘肾,相火离位 上逆而为相火矣。此乃虽呈火候,总属无根,招之引 之则为大法,直宜温养,且忌寒之折之,若用寒凉, 则至速毙。此火属无形,与实热迥然有别焉。东垣制 补中益气汤类,甘温升提,上之下之,则清阳得升, 火归其宅,此所谓有形之火 (实 火) 不 可 纵, 无 形 之 火 (虚阳、阴火) 不可残 也, 也 很 明 确 地 指 出, 虚 阳 (无根之火) 乃 为 离 位 之 相 火, 也 即 阴 火 也。 此 乃 东 垣补肾不若补脾论者。
中医各家学说-张介宾
掌握:阴阳理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熟悉:命门学说,八纲辨证(诊治),八阵(方药)
了解:医学哲学思想(医易同源),郁证
一、生平简介
张介宾(1563-1640),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末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 张介宾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 富裕。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
如今之世 ‚经‛、‚道‛就是赚钱
当时很多医家尽管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形成了新的 看法,对经典著作中的某些提法产生了怀疑,但大都不直接把矛头对
准经典著作。
他们或以发挥经义为由,婉转阐发自己的学术观点,或以古今 疾病不同,经典著作尚未论述为口实,曲折提出自己的主张,或提出 编纂者存在错简误编等问题,把矛头指向王叔和,并加以严厉批评。
1、阳非有余(论阳气的重要性) (1)阴以阳为主(阳为阴之主) 阴气的生成和衰败都以阳气功能作用为主导。 ‚水之生物者,赖此一也,水之化气者,亦赖此一也‛、‚一即阳
也‛
‚水之所以生,水之所以行,孰非阳气所主,此水中有阳耳。‛
张景岳关于阴阳学说的核心是重阳尊水。一般说来,总是以属阳 的一方为主,属阴的一方为辅。 《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 气乃绝。‛ 也就是说在人体内部的阴阳矛盾运动中,是以阳气为主导的,而 不是阴阳两方面绝对平均的。
皆有脾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
病理上 ‚五脏相移,精气相错‛。
水火与生命的关系 生命起源与水火关系最为密切: ‚造化之初……若以物理论之亦必水火为先‛; ‚水火之气……其在人身是即元阴、元阳‛。 将人体阴阳、精气与水火有机的联系起来。
赵献可
真阴:《医贯· 五行论》中指出“命门之水,乃真水 气也,是真阴为阳水。不畏火不克木,为万物受命 根本”。 位置:命门左边的一个小孔内,“上行夹脊,至脑 中为髓海”。 性质:无形之气。与阳互根互生互相转化。 功能:分泌津液,经由经脉灌注濡润肢体与五脏 六腑。 病理变化:真水不足导致火的亢盛、有余。
4命门为人一身之主 他在《医贯· 内经十二官论》中说: “玩《内经》 注文,即以心为主。愚谓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 谓之君主之官,当与十二官 平等,不得独尊心之官 为主。若以心之官为主,则下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当为十一官 矣。”
5肾命关系
“命门即在两肾各一寸五分之间,当 一身之中, 《易》所谓一阳陷于二阴之中 ” 赵氏所说:“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 虚,则 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 充分说明了肾命水火的关系。
真水真火的关系 其一、见有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阳,而见 有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而见 阳虚阴盛的表现,这是因为阴阳 对立所决定的。 其二、真水真火,只是虑其不足,不必虑其有余, 因为命门真水真火是人体 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 先天之本,只虑其不足。 其三、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这是因为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因此,补火当于水中补火,使阴中求阳, 阴生阳长。
补水配火,六味丸
②火之不足,缘真水有余。
水中补火,八味丸
Hale Waihona Puke 其论述六味丸之方义时说:“肾虚不能制火者,此方主之。 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 则火无所制,而热证生焉,名之曰阴虚火动,河间氏所谓肾 虚则热是也。今人足心热,阴股热,腰脊痛,率是此证,乃 咳血之渐也。熟地黄、山茱萸, 味厚者也。经曰:味厚为 阴中之阴,故能滋少阴补肾水;泽泻味咸,咸先入肾,地黄、 山 药、泽泻,皆润物也,肾恶燥,润之。此方所补之水, 无形之水,物之润者亦无形,故用 之。丹皮者,牡丹之根 皮也。丹者南方之火也,牡而非牝属阳,味苦辛,故入肾而 敛阴火, 益少阴,平虚热。茯苓味甘而淡者也,甘从土化, 土能防水,淡能渗泄,故用之以制水脏之 邪,且益脾胃而 培万物之母。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即此药也。” 赵氏对六味丸中每 一味药物的作用一一阐发,从补肾水, 平虚热,补脾胃三方面论述其壮水之主的作用。
中医各家学说(总结版)
中医各家学说(总结版)医家与学派(一)伤寒学派将历史上不同时期研治伤寒而卓有成就的医家统称为伤寒学派。
伤寒学派诸家以《伤寒论》为其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
根据其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特点,一般惯分为XXX以前伤寒八家和明清时期伤寒三派。
(二)河间学派河间学派是以XXX时期河北河间著名医家XXX为代表的医学流派。
以《内经》理论为指导,以阐述火热病机,善治火热病证而著称于世。
倡“六气皆能化火”说,治病善用寒凉,世人亦称之为寒凉派。
XXX,金著名医家,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医方精要宣明论》《三消论》等。
其主要内容为“六气皆能化火”。
(三)易水学派XXX建立了以寒热虚实为纲的脏腑辨证体系,在医学发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易水学派的开山。
易水学派又为温补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攻邪学派XXX学派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
XXX为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五)丹溪学派丹溪学派以养阴为宗旨,强调保存阴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XXX为学派之倡导者。
大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治疗强调滋阴降火,而开后世滋阴法之先河,并擅长气、血、痰、郁等杂病的论治。
(六)温补学派以XXX为先导的一些医家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养补虚为临床特色的辨治虚损病证的系列方法,或侧重脾胃,或侧重肾命,而善用甘温之味,后世称之为温补学派。
代表医家有XXX、XXX、XXX、XXX、XXX等。
(七)温病学派温病学派是在历代医家研究外感温热病的基础上构成的,经过明清两代而逐渐发展成熟,在其构成发展进程中,又分为二个派系,一为温疫学派,一为温热学派,温疫学派以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为代表,以探讨温疫病见长。
温热学派以XXX、XXX、XXX、XXX四大家为代表,研究普通温热病(包孕湿热病)的发生发展证治规律各论晋唐期间XXX1、平生和著作XXX,初唐著名医学家。
公元581~682年(XXX元年~XXX元年),一说为公元541~682年。
他认为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之思”而草率从事,必须“精勤不倦”,XXX有成。
《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
•论著•《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林明欣\于智敏\张萌2r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530200)摘要:文章从《外经微言》书名释义入手,探究本书的写作初衷与意蕴所在,重点从4个方面剖析其中的命门学说。
从“五脏皆由命门所主”“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命门为水火之府,内藏先天阴阳”角度对命门学说加以阐发;从“命门之火宜补不宜泄,必须于水中补之”、“补泻命门的系列药物与方剂”“安心利精养生”角度对命门学说的应用进行介绍;从本书命门之论,探讨古人建“命门学说公共知识库”以体现传承,融“命门学说”百家之长以体现创新,提出了“五脏皆由命门所主”及“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创新性观点,构建了完整的命门学说“理、法、方、药、用”体系;从“万物生长靠太阳”和“人类生长靠命门”,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命门学说的应用进行拓展;探讨了命门学说与4P医学模式的相关性,重点对预测与预防、个体化与群体化、指导性与参与性进行解读,以期助力中医理论传承与创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关键词:外经微言;命门学说;发微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研究项目(N〇.Z Z11-102,N o.Y Z-178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〇.2014C B542903 )Exposi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derived from W a ijin g W eiyanLIN Ming-xin1, YU Zhi-min1, ZHANG Meng2('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X), China;2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200, China )A b s t r a c 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and implication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Waijing Weiyan's titleand then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life-gate theory from four aspects. The life-gate theory were expounded. Five organs and twelve meridians were dominated by the life-gate and the life-gate which contained the natural yin-yang was a viscus of tire and water.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theory were introduced as follows: the fire of the life-gate should be filled but filled from water;a series of herbs and formulas for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the life-gate were summarized; applying Anxin Lijing method for nourishing of life. The book also reflected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As for inheritance, the theory summary could be regarded as a common knowledge base. As for innovation, it was put forward that five organs and twelve meridians were all dominated by the life-gate. Meanwhlie, it was built a complete innovation system of the life-gate theory which contained theory, method, formulas, herbs and usage. All living things grow under the sun, while human growth depends on thelife-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fe-gate theory has been expanded with the modern research resul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is theory and 4P medical model was discussed. The contrast expanded from three parts,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individualand group, guidance and participation. The above research work can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CM theory, thus guid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improving curative effect.K e y W o rd s I Waijing Weiyan: Life-gate theory; ExpositionFunding: Basic Science and Research Autonomous Subject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No.ZZl 1-102, No. Y Z-1789),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No.2014CB542903)《外经微言》著者为陈士铎,约成书于1687年 (清康熙二十六年),全书九卷,每卷九篇,共八十一 篇。
中医的五大学说与七大学派
中医的五⼤学说与七⼤学派中医学是中国5000年传统⽂化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形,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法,并产⽣了近万种医药书籍,建⽴了⼀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科学技术以及医疗中的新问题的影响,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经历和内在规律。
中医的五⼤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变化的规律来解释⼈体⽣理特征和病理变化;五⾏学说,将⼈体五脏分阴阳学说属于五⾏,⽤五⾏特性来研究五脏⽣理功能、相互关系及影响。
藏象学说,研究⼈体各个脏腑的⽣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病因学说,探索⼈体致病的因素;病机学说,研究疾病发⽣,发展与变化的机制。
中医的七⼤学派从汉代⾄清代,中医的主要脉络可归为七种学派,即伤寒学派、寒凉学派、补⼟学派、攻邪学派、滋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
伤寒学派东汉末年及隋唐之际,瘟疫频发,危害极⼤。
那时的医家,如华佗、张仲景、王叔和、巢元⽅、孙思邈等⼈多研究伤寒病,以解除民众的疾苦,后逐渐形成了伤寒学派,其中最著名的是张仲景。
寒凉学派⼜名河间学派。
此学派以阐发⽕热病机为中⼼内容,最初研究外感病的⽕热病机,随后演变为研究内伤之阴虚⽕旺病机。
寒凉学派促进了中医学病机学说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温热学派奠定了基础。
补⼟学派擅长治疗虚损病证,着重于根据脏腑的寒热虚实诊断病情。
⾦元时期,李东垣提出了脾胃学说。
明代李中梓、张景岳等医家,在其基础上,进⼀步加以完善。
五⾏当中,脾胃属⼟,因此这⼀学说被称作“补⼟派”。
攻邪学派此学派吸取《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河间派⽕热理论,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认为邪⽓侵扰是⼈体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时应着重以祛邪为⼿段,因⽽得名“攻邪学派”。
滋阴学派滋阴学派以养阴为宗旨,强调保存阴⽓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学术理论源于《内经》,亦受河间学派⽕热理论的影响,但是更侧重于阐述阴虚⽕旺病证的研究。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
中医各家学说笔记、重点1.玄府气液说: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这是刘完素对人体生理、病理观的又一独特见解。
刘完素对玄府的认识已超越了《黄帝内经》所述的汗孔概念,而是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2.亢害承制论:这是《黄帝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
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该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3.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治疗内伤病提倡的基本法则,即用甘温之剂来补益其脾胃,升其阳气、泻其火热的一种治疗方法,他所制的主治内伤热中证的补中益气汤即是以此为基础。
5.情志疗法:在《内经》情志五行相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情胜情的治疗方法,巧妙地治愈某些疾病。
张子和对此法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经验。
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
6.伤寒时地议:是缪仲淳论治外感热病时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他认为古今风气不同,南北水土有异,而且古今人禀赋亦各不同,治疗疾病时可参照《伤寒论》的理论,根据实际发病情况,从时、从地、从人灵活运用。
7.主客交:是吴有性的学术观点之一。
主。
正气;客。
邪气。
邪气和血脉合而为一。
在疫病传变过程中,有的患者,素体尪赢,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证虽除,正气业已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由于“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解”。
9.治形论:张景岳治病的方法重在“治形”,治形又必以精血为务。
他说“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此实医家之大门路也。
”常用药物以熟地黄为主。
10.(邪伏)膜原:邪从口鼻而入,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明确提出“阴阳者一分为二”的著名论点的医家是()A.孙一奎B.张景岳C.李中梓D.赵献可E.薛己2.张景岳论真阴之脏是指()A.心B.肾C.肝D.命门E.脾3.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得最多的莫如()A.熟地B.当归C.白芍D.生地E.黄芪(二)B型题A.左归丸B.右归丸C.六味丸D.八味丸E.一贯煎1张景岳治疗真阴肾水不足,自制()2.张景岳治疗元阳虚衰,自制()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B.“阳非有余,阴亦不足”C.“阳常有余,阴本不足”D.“阳非有余,阴非不足”E.“阳常有余,阴非不足”3.朱丹溪提出()4.张介宾提出()(三)X型题1.张景岳医学著作有()A.《类经》B.《类经图翼》C.《类经附翼》D.《景岳全书》E.《质疑录》2.张景岳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有()A.阴阳一体思想B.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C.阴阳的常与变D.阳非有余,阴亦不足E.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在五行之中,张景岳最为重视的是()A.木B.火C.土D.金E.水4.张介宾在其《大宝论》中,重点论述了真阳的重要,阐发了“阳非有余”的论点。
他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论证()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命门之辨”5.张景岳从几个方面对真阴作了阐发()A.真阴之象B.真阴之用C.真阴之病D.真阴之治E.真阴之脏6.张景岳称命门者()A.为水火之府B.为阴阳之宅C.为精气之海D.为死生之窦E.为精血之海、元气之根7.张景岳喻为“治世之良相”的两药是()A.熟地B.人参C.黄芪D.当归E.白芍8.张景岳提出在治疗上也有常变之别,下列哪些属于治疗中的变法()A.以寒治热B.以热治寒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虚则补之二、填空题1.张景岳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和最为突出。
2.张景岳对阴阳虚损的治疗提出了____的法则,指出“善补阳者,,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命门是生命之门吗?
维普资讯
■■■. ■
Ci sMe' e drDs n E uao Ci V l o1 N V 20 h e d' Mo n /ac dc i o h a o4N . O , 06 ne u / n e t e tnf n , 1
结于命 门 ,命 门者 , 目也 。”这 “ 门” 指的是 足太 阳膀胱 命 4 命 门为 肾间动气说 :此说虽认为 两肾中间为命 门 ,但 .
经的睛 明穴。腧 穴里 又有 “ 门穴 ” ,为 督脉上 的要穴 ,位 其 间非水非 火 ,只是存在 着一种原 气发动之机 ,同时认为 命 命 孙一 奎 。他还 提 于后背两 肾间 ,第二腰 椎棘突 下 ,与肚脐 相平对 的区域 。但 门不是一个具 形质 的脏器 。倡此说者 为明 ・ 这 两 个 “ 门” 均 与 中医 命 门学 说 中 的 “ 门 ”含义 不 同。 出命 门是肾 间动气 所在 ,是 一种生 生不息造 化之 枢纽 ;肾间 命 命 彼一 “ 门”为 脏腑 的概念 ,因其 主司元 气 ,是人 体元 气的 动 气虽为脏腑之本 ,生命之 源 ,但不能认为是火 。 命 根 本所在 ,元 阳的发源 地 ,为 生气 出入通达 与维 系生命之 处 , 其重 要性 无异 于生命之 门,故名之。 命 门究竟位 于何 处? 有无实 质形体? 与肾 的关 系如何 ? 以上 的不 同 见解 主要基 于 对命 门部 位 的认 识有 异 而分 。 此 外 ,金元 时期 的医家还将命 门与相火 联系起来 ,首提的是 金 ・ 刘完素 ,他认 为相火为命 门所 属,与心包络 、三焦相联
中医各家学说: 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学术流派概述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医学流派概况中医各家学说是以阐明和研究中医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医学流派和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的一门学科。
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中医理论体系是在历代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为理论知识而形成的。
【远古医学的内容】从伏羲制九针到著成《黄帝针灸》;由黄帝岐伯论经脉到著成《素女脉诀》;由神农尝百草到著成《神农本草经》,这是《礼记·曲礼》所说的“三世医学”。
【《内经》】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内经》这部医学巨著的渐渐形成,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内经》贯穿朴素的唯物主义及辩证法思想表现在:1、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2、借助阴阳五行学说以说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和整体观念。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与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受到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形成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医学亦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这就奠定了医学流派产生的基础。
汉代以前:有不同的师承授受关系,又有不同的学术理论见解,出现学术上的争鸣,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就有了产生医学流派的一定条件。
当时对中医学术研究上已有不同的方向,有侧重于理论,有侧重于临床的。
汉代:医家张仲最熔理论与方药于一炉,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断治疗规律。
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习心得,各创新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
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温补学派、伤寒学派、温热学派这七大医学流派成为祖国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脉络。
三、学木争鸣在祖国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伤寒论》与伤寒学派:其学术理论源于古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与辨证论治法则为后世所公认,研究者众多。
命门新解:附命门灸
命门新解:附命门灸命门,顾名思义,生命之门也。
中医的命门一说,源自《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篇》说:“命门者,目也。
”而《难经》则指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难经》一书,据传出自扁鹊之手,是或不是,人们早已无法考证,那也不是我需要关心的事。
我只要知道内经和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其中之一,这就行了,因为据此可以正本溯源。
自内难之后,命门学说,历朝历代名医大家们皆各有见解,因此古往今来一直论争不断,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督主自称是一位内经票友,九针玩家,所以关于命门,督主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直以来,立新出品坚持原创,绝不剽窃抄袭,所以观督主人的很多学术理念,都与众不同。
但这些与众不同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意的去标新立异,那不是观督主人的性格。
立新七针的学术理念建成,必须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必须以符合自然规律作为前提;二是要从临床实用的角度出发;三是永远肯定一切也否定一切,包括肯定和否定自己。
提到玩家的说法,上次有人就嗤之以鼻,谓古往今来的医家从没有“玩家”一说,医乃治病救人之圣术,岂可当做玩?他是不明白,玩家并没把医术和学术仅仅当成工作与事业,如果只是工作或事业,能挣钱就行,有疗效就行,那就不会常常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就谈不上自称玩家了。
如不是玩,也就不会上瘾,我也就断然不可能不停的研究出这么些东西和道理来。
既然玩,那就一定要玩出个品味和境界,比如针具,自己用的针,一定要品质最好手感最顺的,纯金针是必须的标配,但仅仅金针还远远不够,效果也必须让自己认可自己才行,别人已经很满意了那只是别人的追求,不代表玩家也会很满意。
比如今天做一支金针出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晚上抱着这支针睡。
明天一觉醒来,又不满意了,因为又发现有缺点和不足,那就一定要对这支针改进或更换,否则寝食难安。
玩家非常人,所以别拿常人的眼光去理解他们。
为什么内经把目当成命门?要明白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人体卫气,那就需要系统全面的理解,仅仅靠文章和文字是很难解释清楚的。
中医各家学说
三世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中医理论体系内容: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方剂、本草、针灸、辨证、诊法、治则、养生、运气用阴阳学说阐明医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说明各种事物的普遍联系②说明事物的平衡、不平衡③说明事物的互相转化④说明阴阳为矛盾共生用阴阳学说说明事物的互为转化:冬伤于寒,春生病热;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亥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确立学派的依据:①师承授受:亲炙(师徒面对面传授学习)、私淑(未曾见面,学习著作尊其为师)②学术争鸣:不同学派、不同医家六大学派:医经学派:《黄帝内经》;经方学派:经验方或仲景方;河间学派:火热立论;易水学派:脏腑病症;寒温学派:中医外感病;汇通学派:中西医汇通刘完素(刘河间)亢害承制论:①自然界运气承制是保持事物运动平衡的必要条件②五运之气偏亢到一定程度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火热论:①火热病的广泛性②六气皆能化火③五志过极皆为热甚④火热病的治疗(表证宜汗解,里证宜攻下)张从正(张子和)处之者三,出之者三:天之六气、人之六味、地之六气合称三部之气,太过或者不及时变为三部邪气,侵犯人体导致三部之病,按照症状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治疗对应用汗(表解)吐(上涌)下(下泄)三法,使得邪去正安。
攻邪之法:汗吐下三法朱震亨(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①理论依据,源于内经②取类比象,天地日月③人体阴精,迟成早渴④精欲无涯,动火耗精⑤动静得宜,收心养性火热证的辩治:①实火可泻:正治法(黄连解毒汤热者寒之,小便降火极速,硝黄冰水)火郁发之:外受风寒(苍术柴胡),内有郁热(火郁汤)反治法:火盛者,当顺其性而发之必兼温散②虚火可补:滋阴降火法:阴血虚而相火旺(四物汤加黄柏)阴精虚而相火旺(大补阴丸)引火归源法:附子未津调,敷涌泉穴甘温除热法:人参,白术,甘草郁证病因病机:寒暑交侵(外)、饮食失节(饮)、七情内伤(情)、劳役过度(劳)导致气血佛有郁,导致血热湿痰(六郁)使得相因为病,变生他病(气湿痰热血食)10、孙一奎论命门:含义:命门乃肾间动气,蕴含着原气、动气生生不息的变化,为人身先天之太极,是原气生生不息运动变化的机理。
中医各家学说简答题
四、问答题(一般3题,共35-40分):1.试述刘河间玄府气液说的主要学术内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答: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
刘完素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气液宣通”为前提,玄府气液宣通与神机出入密切相关。
病理上,刘河间认为热气怫郁是玄府闭塞的主要原因。
治疗方面,应以开发郁结,宣通气液为主要原则。
总之,刘氏“玄府气液宣通”说,是其病机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要旨在于研究论述人体精气在幽微难见的“玄府”中的运行情况。
2.试述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指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都能化生火热。
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六气皆为火化。
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
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
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
3.试分析李东垣“阴火上冲”的病机及其虚实属性。
答: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
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
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
4.论述李杲的内伤热中证。
答: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
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
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
治疗经验: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多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太极图说》与“命门学说”
《太极图说》与“命门学说”蒯仂;吴人杰;邹纯朴【摘要】“命门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极图说》对“命门学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命门无形、命门非水非火、命门与相火及命门学说的现代临床理解上.《太极图说》是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学术之源,开中医学探求生命本源的风气,是“太极命门”的立论根据.明清医家为进一步阐明阴阳、水火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作用,对命门学说作了很大发挥,使得中医学在明清两朝迎来新一轮发展,丰富了中医理论,指导着当今的临床实践,故研究《太极图说》对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03【总页数】2页(P297-298)【关键词】太极图说;命门;周敦颐【作者】蒯仂;吴人杰;邹纯朴【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9《太极图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哲学著作,它继承了《易传》的思想,融儒、释、道为一体,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宇宙生成演化体系[1]。
他把宇宙生成化生的理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道德伦理准则、规范,归纳于200余字的《太极图说》,言简意赅,意义深奥,影响并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对明清温补学派医学家如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的医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从《太极图说》的哲学思想出发,探析其对中医“命门学说”发展的影响。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2]”周敦颐的太极图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无极而太极”用一个圆圈表示,第二三部分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从而产生五行,五行又各依其性排列的水火升降图,第四部分为二(阴阳)、五(五行)的乾坤精妙凝合从而形成的先天男女,第五部分表明万物由此生生变化,无所底止。
周敦颐将阴阳五行等演成一体,通论万物发生演变的过程。
10.张介宾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当时北京异族兴起,辽西局势已 不可为。数年戎马生涯无所成就, 使景岳功名壮志 “消磨殆尽”, 而亲老家贫终使景岳尽弃功利之心, 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医技大进, 名噪一时,被人们奉为仲景东垣再 生。五十七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 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足,根本为阴精之亏虚。
阴阳的常与变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常者易以知,变者应难识。”
(1)精气为常,寒热为变:
“阴阳二气,最不宜偏,不偏则气和而生 物,偏则气乖而杀物。” “属阴属阳者,禀受之常也;或寒或热者, 病生之变也。”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病变之常,病变之变。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之类属于病变之常;
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阴阳俱损;或
气伤及或精伤及气,导致气精两伤。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2、阴阳谐和相济
“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 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
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五行互藏和阴阳水火
能两个方面的密切关系,以论述 阳气的重要性。
寒热之辨,是从寒热之气在生命
活动中的不同作用。以阐发阳气 的重要性。
水火之辨,是从水火的性质,作
用以阐发阳气的重要性。
(2)论真阴之不足
中 医 各 家 学 说
① 阴为阳之根
“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以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
可以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
“阴阳原为一气。”
之”,“欲清其流,必澄其源。”
命门是构筑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范畴
命门是构筑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范畴
李林;任秀玲;杨景月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15)001
【摘要】学科发展的历史是概念、范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命门"范畴的形成,反映了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理论思维的支撑和指导意义.深入研究"命门"范畴及范畴体系的形成、内涵、作用和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将为中医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论思路的借鉴.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李林;任秀玲;杨景月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15
【相关文献】
1.临床经验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要性 [J], 王景尚
2.关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范畴及其研究状况的思考 [J], 吴弥漫
3.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范畴与方法探讨 [J], 刘艳骄
4.论分工范畴与几个重要理论范畴的联系 [J], 秦庆武
5.太极范畴与命门学说的形成——命门学说发生学研究之三 [J], 邢玉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沂蒙肾病医院-命门学说
疑难肾病简单治——治本足矣疑难肾病简单治——治本足矣肾病疑难,褚法皆用而不效或效而复发,激素治尿蛋白,潜血,一周内转阴,透析4小时肌酐降低50%,或其它方法治尿蛋白、血肌酐、升降反复,中药、西药……一年、两年……为什么肾病越治越重呢?原因何在?虽然原因众多,众法纷纭,无从着手,但是按如下思路去想,其结果不难看出激素快速转阴,不能治好肾是因为激素,不能从根本上使病变肾恢复至正常结构,透析换肾根本对病变的肾不处理,对症治疗如处理肌酐、尿蛋白水肿、高血压、贫血、恶心等,也对肾病变无治疗作用。
也就是说得了肾病不治肾,确切的说不治肾病变能治好肾吗?所以疑难肾病,简单治,恢复治疗肾小球及附属的结构,足矣!只有结构正常功能才能正常,那么怎么才能使肾小球恢复正常结构呢?首先了解肾小球的结构及病变。
(见彩图)肾的大体结构a 皮质b 髓质c 肾乳头d肾柱e 髓放线f肾纤维膜g 肾小盏h 肾血管i肾窦j 肾大盏k 肾盂l 肾窦脂肪m肾小盏n输尿管版权声明:肾病康复圣地——沂蒙肾病医院原创,未经允许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
肾病根源序言肾病根源序言20余年肾病治疗诸多感慨,为已取得治疗突破而高兴,又为疑难之处苦苦求索,肾病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肾病总要出现众多并发症,危及生命,为面对高额治疗费的病人及家属而扼婉,叹息之余,调整思路,探索治肾新途径,透析换肾不是治肾,不通。
只有博大精深的中医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才有出路,余遍寻中医名方,化载确有效治疗究不能探其源,遍读中医名著,众多探索,在实践中检验,终有一得——命门。
众多前贤,众多之说,加以结论,无论从部位,途径方式、通路,调节功效臻至完美,为求实效,日思夜酌,结合西医生理生化病生,形成今日之理论——命门引擎学说——激活命门引擎治疗肾病。
中医理论给人们以神秘感,不被西医所接受,是时代不同,拿古之理论放入现代篮子去盛硬搬硬套自然有问题,正确的是应验古代理论结合现代科技西医编织一个科学的新篮子,让您理解接受,众多肾病患者都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医的命门学说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命门”一词始见于《内经》,后见于《难经》,但两者所指截然不同。
《内经》命门为目;《难经》指右肾为命门。
后世医家皆以《难经》之意为准,并加以发挥,命门学说又成为后世各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后世的各家学说中大家都共同的认为左肾为水,右肾为命门为火,命门之火是水中之火,起到温熏寒水之作用。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大家都知道,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但是到了肾阴肾阳上,为什么左为阴右为阳,这不是与中医基础理论背道而驰吗?在同一学说中不是自相矛
盾吗?
看了现在的关于“命门”的论述真是可笑,千篇一律的引用文献,把各家学派的观点引述出来,来证明“命门”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观点。
我敢肯定的说他们论述了一大堆,到后来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明白到底“命门”是什么,肯定是云里雾里。
中医最根本的学说是阴阳学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阴阳所化,所以人体的五脏六腑也不例外,阴阳所化的万事万物又可分阴阳,如五行金、木、水、火、土,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故肾本身也可分阴阳,中医学认为壬癸水就是肾中之精,壬为阳水,癸为阴水,那左右肾那个为阳那个为阴呢?
中医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效法自然。
中医的基本理论大都根据自然现象演化而来,而且中医既然是中国的产物,它就要符合中国的人文地理。
中国的两条大河长江黄河孕育了华夏民族,这两条大河都是自西向东的流入东海。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常识,在辨别方向时都要面向北方,然后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中医基础理论明确指出左为阳、右为阴,那么左为什么为阳呢?中医基础理论又说了高为阳、低为阴,中国的地里走势是西高东低,也就是左高右低,根据高为阳、低为阴的原则,那么左为阳、右为阴就顺理成章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高处的水为阳,低处的水为阴,故高处之水壬水就应该是左肾之精,低处之水癸水就应该是右肾之精了。
如果真的有“命门”的话,那也应该是在左边之肾。
各家学说均认为“命门”是水中之火,起到温熏寒水的作用。
阴阳化五行,五行又化成了世上的万事万物,人也不例外也是五行化成,故人的五脏六腑也是五行而化,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中的水火虽是阴阳,但它是归属于阴阳而并不是阴阳本身。
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常识,那就是水火不相容,水中哪里来的火呢?水要加热必须要有一容器相隔,要不然就会杯水车薪或是水浇火灭了。
虽然中医的治疗原则中有温肾一说,并且在治疗的实践中也是疗效显著的,但是它真的是生了“命门”之火吗?中
医学为什么会让学中医的人晕头转向,就是因为理论上说不清楚,让大家模棱两可,这次把病治好了,下一次再用此方法却没有疗效,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经常说你给病人治病你心里有底吗?没有哪位医生敢回答。
中医有句话叫“效不该方”,就是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当病在好转时不要改动方子,继续用原方治疗。
也就是说不见效时就要改动方剂,但是怎么改呢?你是不是首先要考虑误诊的问题,而不是你的药用错了。
大家都知道如果在疾病诊断对的情况下,用的药都是针对病情而下,就算药不一样也会大同小异,只是病情恢复快慢程度不一样罢了,不会没有疗效。
但是你为什么会误诊?任何科学都有他的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依据,要是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的话,你的实践会不出错吗?反之,如果理论有问题的话,你在实践中能正确吗?中医基础理论我们不仅要熟悉它,而要真正地理解它。
有些东西可能就是古人的想象,其实它并不存在。
还是那句老话“对古人的东西要吸取精华,剔去糟粕”,但是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