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古代诗歌》教学反思《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通用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通用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通用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反思1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单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修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而从以住的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学很注重朗诵,但是仅仅停留在纠正字音,熟悉课文内容等层面,学生对课文尤其是诗歌的理解,更多的是理性认识,而且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的知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显然不利于语文教学。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语言这个东西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

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

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

可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为什么不我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支读,去体味,去揣摩呢?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以读带讲的方法。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明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鲜明的写实风格明清散文在文学表现上具有鲜明的写实风格,以传统的绘画手法和笔墨技巧为基础,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通常通过描写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等来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精髓。

这一特点在明清散文史册上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例如大文豪袁枚的《小晏横幅》,以其深刻的细节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成功刻画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之间的文化交锋和纷争不断的局面。

二、独特的审美特征明清散文在审美特征上也有着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

具体而言,它主要表现为强调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丰富性。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散文往往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生命的感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就像明代文学大师陈继儒的《问道松树》,笔者在这篇散文中通过对松树的描写,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松树的敬仰和情感。

这种纯净、简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为明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注入了更为独特的内涵和生命力。

三、高度的文化内涵明清散文在文化传承和内涵方面也有着高度的价值。

在明清时代,由于中国古代文化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使得文化的内涵逐渐得到提升和深化,同时也对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艺形式上,明清散文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创作风格。

例如万历年间金圣叹的《咏梅》一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表现了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高度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四、多样的艺术表达明清散文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在文学技巧上,明清散文主要表现为讲究画面的布局和文学格式的搭配。

在结构上,明清散文则注重句式的长短、折句和平举的运用。

而在叙述方式上,明清散文则借助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和修辞运用,如描写、比喻、象征、颂词等等,体现出了其在艺术表达上的多样性和创作风貌。

明清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艺术表现上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风格。

正是这些特点和风格,让明清散文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竹溪一中刘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应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

高一下学期我们就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教学,现将我在新课改新课堂模式下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的教学的点滴做法反思如下: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修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选择,要让学生真正有兴趣。

以下的做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的兴趣。

①以浓郁的诗味,引领学生走入诗的国度。

如欣赏《大唐遗韵》、电视诗歌散文、“新年新诗会”,就能让学生在感性与激情之中,认识唐诗的发展过程、整体风貌、名家名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阅读的强烈兴趣。

②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底蕴类”的高考高分作文、名家对诗人诗篇的精彩评点等。

如:阅读了余光中的《寻李白》,欣赏了《独上西楼》这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学生就为“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文字叫绝,明白了原来可以这样透彻形象地理解李白,这样将李白的精神、文字融入到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之中,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另外:余秋雨、林语堂等文学大师对苏轼的理解评点,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认识苏轼的兴趣,还有同学课外去购买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2、梳理整合教材,突出学生自主赏析的目标。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采用了分单元的结构,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三个单元来欣赏。

名家名作编为基本阅读课,将分类赏析编为拓展阅读课,体现了大家和群体、点和面的客观存在。

这样的设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

在具体实施上,我们是两者并重的,并调整了一下顺序,以更适合我们定位的选修课程作为“必修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备考的准备”的要求,形成有序、系统的教学;在讲课篇章上,我们是选择典型精讲,其余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练习、交流等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说课标 说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0-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部分
作者 荀子 韩愈 陆游 孔子 年份 2010 篇目 《荀子•劝学》 《杂说(四)》 《游山西村》 《论语》
《蜀道难》 《醉翁亭记》
2011
体裁 散文 散文 诗歌 散文
课标要求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李白 诗歌 欧阳修 散文
2012 《孟子· 告子上》 孟子 散文 《师说》 韩愈 散文 《遇永乐》 辛弃疾 诗歌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字应用 文化论著研读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安排
主体部分,提供的阅读鉴赏的作品。
每个单元各举一篇 诗歌或散文为例, 带有举例示范性质, 供学生参考鉴赏。 附1.“探究· 讨论”:指点方法,提示要点。 附2. “相关链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 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 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 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鉴赏方法】 5.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 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 交流体会。【创作实践活 动】
二、说教材
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体系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教 材 体 系
注重积累
(朗读、背诵、摘抄、评注)
注重对话
(走进文本、超越文本)
注重专题
(前后勾连,把握重点)
注重读写结合
(赏析与拓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
评论鉴赏文章 读书笔记 作业完成 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
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 趣味、欣赏个性为重点
过 程 性 评 价
评 价 建 议

难忘那一抹花香--浅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难忘那一抹花香--浅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法释怀 的苦难 。终究 ,还是无法逃出这命运 的桎梏 。 这样 ,既有利 于学生对其作品内涵的理解 ,又提
升了这节课 的高度 ,与高考很好地连接起来 ,让学生 学 习更 有 目的性 和 积 极性 。
2.披 沙拣 金 .含 英咀 华
这 门选修包括古诗30篇 、文言文18篇 ,但一个学 期根本做不到每篇都要精讲 ,如何尽 可能地多讲 ,又 有一定 的成效 ,灵 活多样的形式举 足轻重 。
语文的本质是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唯美的诗文 ,
首 先 从 唯 美 的 导语 人手 ,未成 曲调 先 有 情 ,营造 适 宜
的 氛 围 。 在讲授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时 ,我设计 了这
样一段开场 白: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 部诗歌发展史。从《诗经 》中的“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到《楚辞》里的“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余兮善窈窕”, 爱情总是令人向往 ;从《古诗十九首》中的“不惜歌者 苦 ,但伤知音稀 ”到唐初王勃 的“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 沾 巾”,离别 也打上 了时代 的烙 印 ;从宋人笔 下的烟
好的开始是成功 的一半 ,导语至关重要 ,设计可 以多姿 多彩 ,但要注 意两个方 面 :一是文 质兼 美 ,应 用诗般唯美的词句或散文般含蓄隽永 的语言去唤醒 学 生 内心 对 文本 的热 爱 ,方 能 深 入 其 中 ;二 是 要 利 于 学生对本节课诗文 内容或情感的理解 。
二 、万 紫千 红 才 是 春
了’一 份 热 血月干胆 ! ”
同时 ,教师还应高瞻远瞩 ,将有价值 的信息与高 考中的作 文素材相连 ,让生感 到学 习本册选修 的价 值和意义。在讲述推荐作品《一剪梅》时 ,我补 充了一 段与李清照有关 的文字 :
南宋 的江 山在风雨里摇摇 欲坠,残垣断壁里恍 恍惚惚 的是那半声无可奈何的叹息 。除 了叹息 ,又能 怎样 ?平平仄仄 的词调敌不 过背 面苍凉的战场 ,闺词 娇柔 中的相思在 国破家亡里变得残破不堪 。山河 的 破碎 在你 眼中漾成 了深深浅浅 的痛 。时间的烟云里 , 你放不下 的是夫亡 国衰的苦楚 ,觅到的不过是你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与高考知识点复习教学反思一、处理教材的想法(一)、蓦然回首,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联系误区一:误把选修教材与必修内容割裂开来教学内容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真还是不变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前后贯通的。

我们老师们肯定还记得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这是我在整个人教版教材编排中最喜欢也最受用的一个专题,因为它让我和我的学生都受用无穷。

记得上《论语》时,我就是用这一专题的理念去教的,感觉比较得心应手,而且我也真正感受到学生开始喜欢上古诗文了。

当然,学生是有惰性的,这就要我们老师做好引导。

怎么引导?钱梦龙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说:“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了好几遍才读出好的,就是我要导读的地方。

” 省级培训部的王荣生教授指出“核心教学环节的展开”对我启发也比较大。

他说要注意“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而合情的教学环节是:由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由学生读不懂的让他读懂,由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

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

有时候,读一读,查一查,想一想,议一议,再读一读……看似笨拙,实则质朴。

至少用这种理念去授课,学生不排斥,也不觉得枯燥,而且非常配合。

(二)、花开四季,各有千秋——注意选修特性,选修≠必修误区二:误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诗歌与散文欣赏"" 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扩展性的目标侧重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学习探究的方法,应该是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重要导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有疑敢问,有疑善问,形成宽广的多元化视野,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选修有选修的特性,有它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也应比必修有明显的扩展。

《蜀相》教学反思5篇

《蜀相》教学反思5篇

《蜀相》教学反思5篇《蜀相》教学反思1《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选修部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第三课。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意蕴美和情感美。

本单元主要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式了解是个内容,提取作者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有写景和用典评论两部分组成。

本课总体上完成了事先预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参与其中,学生学为主体,老师教为辅助,省时省力,高效。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蜀相》的重要方法。

课前我让学生借助教辅书籍查阅有关杜甫的资料。

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又简单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这些对课堂上鉴赏探究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人”“世”的积累还比较欠缺,还需教师平常引导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积累。

读,是学习鉴赏诗歌的有效性教学方法。

《蜀相》这首诗歌篇幅比较短,更有利于采用读这种有效性教学方法。

在方式上,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师加以点拨指导,从而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基调情感。

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背诵的教学要求。

《蜀相》是一篇感情深沉的作品,鉴赏这首诗歌就要以情感来打动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就一定要用自己的激情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对诗歌细致深刻的探究,使学生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也有一些弊端,如由于事先已经把教学过程步骤化、具体化,没有能够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展开讨论,学生在学习中缺少思维上的交锋。

同时多媒体的运用由于限制了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预设规程性地赏析文本,致使课堂的生成性有所缺少。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不能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修改版]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篇一: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11月11日至13日,这三天都在上《古代诗歌四首》。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较两种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点。

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后反思:三节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

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

还有在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早”体现在哪里时,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方面,学生还找出了“水面初平”“绿杨阴”,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涨起来了”来印证,后者则说早春时杨柳最早发芽,容易被人注意。

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

欣赏,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思考

欣赏,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思考

作 品 的思 想 内涵 ,探 索 作 品 的 丰 代 诗 歌 散 文 发 展 概 述 等 知 识 , 能 , 力 提 高 审 美 能 力 ” 教 学 建 把 努 的 富 意 蕴 , 悟 作 品 的 艺术 魅 力 。 领 用 握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作 品 的意 境 美 和 议 , 些 建 议 对 于 我 们 教 学 《 国 这 中 历 史 的 眼 光 和 现 代 观 念 审 视 古 代 音 韵 美 ; 三 是 要 引 导 学 生 用 历 史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欣 赏 》 具 有 重 要 的 诗 文 的 思 想 内容 ,并 给 予 恰 当 的 的 眼 光 和 现 代 的 观 念 审 视 古 诗 文 指 导 意 义 。 对 这 一 选 修 模 块 , 面 语 评 价 ” 学 习 《 国 古 代 诗 歌 散 文 的 思 想 内 容 ,取 其 精 华 ,剔 除 糟 文 教 师 理 应 达 成 “ 赏 ” 共 识 , 。 中 欣 的
欣 赏 》, 方 面 是 品 味 语 言 , 味 粕 。 一 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把 教学 的着 力点 放 到 “ 赏 ” ; 欣 上
语 言 所 负 载 的 丰 富 内 涵 ,领 悟 作
鉴 赏 是 以 一 定 的 积 累 为 基 础 而 且 要 认 识 到 ,教 学 中 我 们 语 文
品 反 映 的 社 会 生 活 和 人 的 情 感 世 的 , 学 选 修 课 《 国古 代 诗 歌 散 教 师 的 导 向 和 引 领 作 用 比 以 往 任 教 中

要J A激 发 学 生 浓 厚 兴 趣 人 手 , “ 太 艰 深 的 古 代 诗 文 ” 应 “ 助 也 才 能创 新 和 发 展 。 在 阅读 课 上 , . 不 , 借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doc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案例南漳高级中学徐红菊2013/11/6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与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在课堂上实践“自问自探这种教学模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散文小品,是“序”的体裁。

文字表现形式为文言文。

学生要必修二的教材曾接触过一篇“序”(《兰亭集序》),所以对于文体有一定的了解,而作者李白,也是耳熟能闻。

因此,重点应放在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与整理上,放在对文本内容记叙的情境的描绘与欣赏上,放在对李白洋溢在文中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等的人生观与精神气质的赏析上。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文言文这一版块的内容,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区域与学生本人知识能力的限制,依需老师的引导与校正,才能较好完成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兰亭集序》,理解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与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的性格与才气。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导入师: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何况又是在桃花盛开的园子里,更何况是与自已聪敏多才的“从弟”,这是一场怎样的视觉与精神的盛宴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品读《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解题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二.细读:整理文言字词句并翻译全文通假字“序”同“叙”重点字词逆良坐花醉月古今异义大块文章词类活用歌惭幽咏诗特殊句式 1.会于桃花之芳园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3.罚依金谷酒数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三.品读:理解本散文的内容,感受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1.结构这篇小序只一百二十多字,却全面记叙了游赏的缘由、游赏过程、自然的景物、同游人的情况的思想情绪。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论、辩、书、序等体裁。

2.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散文,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特点、鉴赏方法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和交流。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代表性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第四课时:选取一组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欣赏和解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评价。

4. 学生能够动手编写古代诗歌散文,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案例分析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深入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具体案例,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不期的代表性作品。

2. 案例分析:选取《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诗歌,分析其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选取《楚辞》中的《离骚》、《天问》等作品,探讨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选取唐诗中的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诗歌,欣赏其豪放与忧国忧民的情怀;选取宋词中的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作品,领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词句。

【公开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将进酒》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目标: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1. 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

2.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因“愁”而喝,怀才不遇,喝!功业未成,喝!离愁别绪,也喝!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喝酒!唐代天才诗人李白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李白好饮也善饮,有杜甫的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李白嗜酒如命,狂放不羁,他不仅能饮酒,而且也善劝酒。

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的一首劝酒歌——《将进酒》,感受他与酒的不解之缘。

【板书】将进酒李白二、知人论世1.解题《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

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

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幻灯片】2.背景简介跟谁喝酒呢?注意课本注释,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幻灯片】三、因气求声,吟咏诗韵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

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3篇古代散文教学反思范文一【关键词】反思,教学,散文,学生,阅读,他们,唐宋,教师,学习,文化,一、教什么《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

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

”“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

”“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

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

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化。

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及意蕴;*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怎样教自主诵读课。

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

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

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

篇目多,容量大。

因此,在阅读中,必须强调自主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灵活运用朗读、品读、熟读、悟读、欣赏性和探索性阅读等方法。

《扬州慢》教学反思

《扬州慢》教学反思

《扬州慢》教学反思《扬州慢》教学反思篇一:《扬州慢》教学反思《扬州慢》是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一首词。

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着名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

词的上片先述所见,以“尽荠麦青青”勾画扬州全景,更是以“废池乔木”点缀,渲染出一幅萧条冷清的画面。

下篇写感想,先设想杜牧重到扬州,用“须惊”和“难赋”逐层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信的程度;又借“桥边红药”间接地表现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

鉴于这首词的特点和十四班的学生情况。

我的教学思路为:激情导入——诵读品味——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在把握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赏析——视频赏析——比较阅读——课后作业。

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但却是我们学生的薄弱之处。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师的“霸权主义”作怪。

所以,在这次教学中,我并没有走老路子(先解题,再作者介绍,然后听读录音,教师讲解,作业或高考知识链接)。

而是大胆的舍弃了书本上那些“死”的东西,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赏析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为我要学——语文知识模块无非是字、词、句、篇,而学生的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

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

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让他们去与作品、与作者交流。

基于此,我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诵。

在学生无法把握词的节奏和个别字音时做了一些指导。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老师都会让自己的学生课前预习,但有一部分老师却没有进行反馈。

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最终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就这首词的内容,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交流。

一方面,反馈了学生的预习,另一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

发挥了班级教学的优势。

经典的作品一定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即情感思想与内容的浑然天成。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经典(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上完《古诗词三首》我首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了反思,发现一节课下来自己的过渡语言单一,无法全面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的意境,一节课执教两首古诗容量大,总感觉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

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设计教学时我充分考虑了这点,但在实际教学时却忽视对意境的描述和渲染,因而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

在《乡村四月》教学中我扣住文眼“才、又”,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

如果此时我能有意识地对乡村劳动场面进行一番描述,相信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能很快感染气氛,入情入境。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

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学生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

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生怕在课堂上讲的不够,却忽视了对学生拓展的训练,“广积粮”的教学意识将我们引入另一片崭新的天地。

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如何在小学阶段达到一定的目标,靠的不是老师一首一首地讲,而应该是有意识地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阅读,主动积累。

古诗词教学反思2在教学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书中和词语手册上的注释,自己弄懂诗句意思,然后比较三首古诗词,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思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思考

• 如《梦游天姆吟留别》课后的的“探究· 讨论”涉 及词语理解、表现手法、人生态度,其第三题是: 诗的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 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 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 其第四题是:请将此诗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 较,分析两诗在主题和意境上的差异。 • 可以借助“探究· 讨论”的有关课题和材料,开展 小课题诗词研究性学习尝试,以提高学生鉴赏和 评价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备课思考
第五中学
一、处理教材的想法
• (一)、蓦然回首,还是“寻觅文言的津梁” ——注意与必修内容的联系 • 误区一:误把选修教材与必修内容割裂开来 • 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了好几 遍才读出好的,就是我要导读的地方。 ——钱梦龙 • 由学生不喜欢的让他喜欢,由学生读不懂的让 他读懂,由学生读不好的让他读好。 ——王荣生
• 诗坛霸主谪仙人:
• 一星升起,他灿烂得是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 我 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 灵魂!李太白,谪仙哉! • 他是盛世游子,拿着酒杯走遍了大江南 北。把酒望月,昨天他被风风光光迎进皇 宫,今天他却挥了挥衣袖,潇潇洒洒在外 得自游荡。举杯消愁,玉盘珍馐他不看一 眼,仕途与他无缘;对酒当歌,诗,酒才 是他的挚友。他是中国诗史上的辉煌篇章, 他是中国诗的代言人!
• 赏析指导(短文):总领 • 赏析示例(诗作):示范 • 自主赏析(诗文作品):教师指导下学生赏 析活动的具体凭借 • 推荐作品: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鉴赏方法自 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
• 2.利用注释准确理解作品词语,丰富文学 常识。 • 3.利用“赏析示例”把握作品内容和形式 特点,学习欣赏方法。 • 4.利用“探究· 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开展 研究性学习。 • 说明:“探究· 讨论”的对象有词语含义、 语言艺术、诗篇结构、意象意境、表现手 法、诗人感情、对比阅读等。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四篇)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四篇)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夜归鹿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的首篇。

该单元要求教会学生“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即要教会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 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 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 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同时《夜归鹿门歌》这首诗将山寺的鸣钟、月照的鹿门、夜归的世人、月、烟树、岩扉、松径等景物(意象)顺次组合, 于喧闹的红尘之外, 另创出一个和谐的、宁静幽美的隐逸胜境来, 抒发了诗人归隐后清闲淡素的情怀志趣,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典型的意象、独特的意境、独有的情感。

鉴于以上两点, 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教会学生用“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

先通过解题、朗读, 对诗歌有一个整体感知, 在此基础上直奔重点。

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根据初步感知, 以时间和地点为分界概括两幅画面:黄昏江边景、月夜山中景。

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品味意象, 概括景物特点, 揣摩诗人情感。

景物特点一旦体悟到位, 领悟情感也就轻松自然。

在此基础上, 趁热打铁, 让学生自主欣赏王维的《归嵩山作》效果很好。

学生已基本掌握这种赏析方法, 对诗歌意境情感领悟比较到位。

反思这节课, 我再一次认识到, 一节课一个重点即可, 不宜贪多;对于诗歌, 景物是核心, 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特点是理解诗歌的关键;需要改进的几处:1、第一幅画面赏析, 忽略了“争”的点拨。

2、最后两句的赏析中, 还应从知人论世层面略作探究。

夜归鹿门歌教学反思(二)本节课是我实践“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小课题众多实践课中的一节展示课, 本节课的展示内容有三: 一、复习诗歌教学的基本步骤--“知人论世、整体感知、品味意境、对比鉴赏”四步骤, 引领学生按照四个步骤阅读诗歌, 明确诗歌阅读“读什么”的问题;二、引领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即走进诗歌, 运用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抓住关键词语品悟诗情, 从而获得精神愉悦和审美体验, 解决诗歌阅读“怎么读”的问题;三、引领学生与学过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人比较, 评价鉴赏, 即跳出文本, 走出诗歌, 获得启迪, 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反思
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张巍峨在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备课中,我反复研读“课标”及“考纲”,对本单元的编选目的进行了认真的揣摩分析,认为选修教材尤其古代诗文的教学必须要对必修课的内容有所延伸、补充、拓展或提高,不能只选不修,在教学中要以赏析方法指导为主,而不是把知识讲授作为重点,要真正落实“延伸、补充、拓展或提高”的新课程理念。

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本单元教学目标也就很明确,本节赏析指导课的任务也很清楚,比起以往的教学,这节课乃至这个单元的备课比以往更充分,不仅考虑了教材内容的特殊性,同时更考虑了学情,尤其是学生在诗歌赏析中的困惑。

因此教学方法的确定比较切合学生需要,也与新课程要求相契合。

在本单元的诗歌赏析教学中我通过“诵读”来实现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不仅提高了学生诵读诗歌的兴趣,而且达到了使学生以读带理解,从而完成赏析任务的目的。

当天的作业未要求学生背诵,可通过第二天的早读反馈发现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这三首诗(《夜归鹿门歌》《登岳阳楼》《积雨辋川庄作》),可见,在诗歌教学中诵读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教师只重视诗歌内容以及
表达技巧的分析,而忽略学生诵读感知,那么一首优美的诗歌就会被教师分析的支离破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只是一鳞半爪,在完成背诵任务时就感觉异常艰难,学生背了上句忘下句,经常丢三落四,默写也时常错字满篇,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因此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使我在古诗文教学中突出“诵读”,从而培养学生语感,积淀文化底蕴,丰富精神世界的教学理念更加坚定。

在2000年,我曾写过一篇《授之以鱼比授之以渔更重要》的论文,所以在教学中突出方法指导是我一贯的教学思想,只不过在有些体裁的教学中学法指导比较有效,而在诗歌赏析等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运用技巧比较多的文体中方法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落到实处。

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花了几年时间总结诗歌赏析方法、诗歌答题技巧或步骤,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基本能够给予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如通过“三读”了解题目内涵、知人论世、理顺文句;熟读成诵;发挥想象或联想以“什么景(意象)、什么境、什么情”的基本格式去初步感知诗歌等。

在这个班也已经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有了赏析诗歌的意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用教师强调这些基本赏析要求,学生基本能够按着这一步骤去完成教师提出的较高的学习任务,虽然还不十分熟练,所以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比较默契,这就为圆满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提供了很大便利,
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落实。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任何学习方法的指导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否则方法指导就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

因此在第三册已经给学生初步的诗歌知识的基础上,在诗歌单元教学展开之前就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并根据需要补充了一些必要的知识,如“意象”、“意境”及常用的表达技巧等,然后在每首诗的讲析或自主学习中指导学生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达到掌握基本赏析方法的目的。

本节课只是诗歌单元赏析方法指导教学的一堂展示课。

从课堂生成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因此在实施各教学环节时基本与教师达成默契,因而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基本保证了教学的实效性。

不论是一堂成功的课还是一堂失败的课,它都会带给我们诸多思考,也只有课后的认真反思才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裨益。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节奏的掌控还不十分科学,在课堂生成中出现了一些未能预知的情况,教师做了比较合理的处理,比如教师补充讲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等,但是由于这种临时生成的问题较多,因此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现象,虽然不十分明显,但还是应该力求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