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

(10分)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1)心乐之()(2)潭中鱼可百许头()(3)以其境过清()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俶尔远逝翻译:(2)凄神寒骨翻译: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头交代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位置、环境,表现了作者探幽时浓厚的兴趣。

B. 第二段写了潭水中的鱼很多,也写了潭水的清澈见底以及鱼儿快活游动的情景。

C. 既写了“寂寥无人”的环境,又说有“同游者”,说明作者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D. 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情的内在变化,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共10分)6.(3分)(1)以·······为乐(2)大约(3)因为7.(4分)(1)忽然间向远处游去(2)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8.(3分)C(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10分)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020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课内文言文复习1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③出淤泥而不染④窥谷忘反⑤横柯上蔽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A一百许里B百千人大呼C千百成峰D赏赐百千强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从流飘荡:随着B.负势竞上:凭依C.窥谷忘反:通“返”D.在昼犹昏:夜晚6.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7.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10.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A、期在必醉度已失期)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如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干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遗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②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③之五百金,现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注】①涓(juān)人:近传之臣。

②反:酒“返”,返回。

③买:花费,④期(q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②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③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________④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3)【甲】文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寄寓怎样的情感?(4)【乙】文“涓人”千金买马首给你怎样的启示?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白频洲五亭记(节选)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后又数十载,萎芜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精练卷六: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桃花源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木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③也。

”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④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可以益矣________(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丘得其为人,黑而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不知其善也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有所默然深思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学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日:教学相长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 组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 组合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组合练习题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河间献王①曰:“汤②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静居独思,譬如火焉。

夫舍学圣③德慧也。

”(选自刘向《说苑》)【注】①河间献王:刘德,汉景帝第三子,封为河间献王。

②汤:人名又称武汤,武王,商朝的建立者及第一个君主。

③广明:扩大彰显。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B. 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C. 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D. 何乃独思火之明/也可以见小耳/未可用大知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强.也强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汤称学圣王之道者,譬如日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2分)6.(2分)B7.(4分,每空1分)(1)味美(2)勉励(3)舍弃(4)只有,只8.(4分,每句2分)(1)所以,学习之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困惑)。

(“是故”“困”各0.5分,语意1分)(2)武汤(武王)称赞学习圣王的学说,好比太阳(的光芒)。

(“道”“譬如”各0.5分,语意1分)9.(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学习比思考更重要(学习圣王之道的重要性,或学习圣王之道比独自思考重要)参考译文:河间献王说:“武汤称赞学习圣王的学说,好比太阳(的光芒);居住在幽静的地方独自思考,如同火(的光明)。

舍弃学习圣王之道,好比舍弃太阳的光芒。

为什么独自思考如同火的光明呢?只能够见到微小的东西罢了,不能获得大的智慧。

只有勤学好问才能够用来扩大彰显道德和智慧。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B.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A文选自《________》,B段文字作者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男有分________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③屋舍俨然________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3)B段文字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A文中的哪两个短句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心乐之B.无案牍之劳形C.渔人甚异之D.不独子其子(5)A文中的“大同社会”与B文中的“世外桃源”在主题创作上有什么共性?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罴说柳宗元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

不善内而情外者,未有不为黑之食也。

(选自《柳宗元诗文选注》)【注】①罴(pí):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屋舍俨然()②阡陌交通()③咸来问讯()(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纯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③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十五、阅读陶渊明《桃花源记》,完成1~4题。

(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

黄发( )垂髫( ),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 )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 )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之。

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

未果,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C.停数日,辞去/成礼而去D.既出,得其船/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把“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渔人进出桃花源是文章的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一线贯穿,平铺直叙。

B.渔人从山上的小口进入桃花源以后,发现那里桃林美艳,土地平整,房屋整齐。

C.渔人后来“寻向所志”、“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花源真真假假,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D.“皆叹惋”这细节描写,写出了桃源人忧叹自己和平安宁的生活被外人破坏了的情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乙]郗公值永嘉①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②共饴③之。

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

”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

后并得存,同过江。

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注】①永嘉:晋怀帝年号。

②传:轮流。

③饴:同“饲”,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2)郗公值永嘉丧乱2.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所从来战则请从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乃记之而去C.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及下船D.席苫于公灵床头行者休于树3.翻译下列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文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表现了桃花源中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乡人“传共饴之”,是因为郗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帝①置酒洛阳南宫,曰:“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②;给饷馈③,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④也。

”(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①帝:指汉高祖刘邦。

②子房:指张良,字子房。

③饷馈:军饷。

④禽:通“擒”。

8.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2分)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3)高起、王陵对.曰▲(4)不绝.粮道▲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愚公移山》)B.其.真不知马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C.有功者害之.何陋之.有(《陋室铭》D.有一范增而.不用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

(2分)▲▲(2)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2分)▲▲12.【甲】【乙】所写内容都与“人才”有关,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4分)▲▲8.(2分)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每处1分)9.(4分)(1)“见”同“现”,表现(2)面对(3)回答(4)断绝(每空1分)10.(2分)D11.(1)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古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②而二螯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①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②跪:蟹脚。

③螯:蟹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虽有至道道:________(2)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_(3)学不可以已已:________(4)冰,水为之为:________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虽有嘉肴虽乘奔御风(《三峡》)B.而寒于水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C.蚓无爪牙之利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D.蟹六跪而二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A.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从“嘉肴”谈起,用意不在于谈论“嘉肴”,而是为了用“嘉肴”类比“至道”,然后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8份含参考答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8份含参考答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类文阅读专项精练卷8份含参考答案一、《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专练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 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八年级下册语文专题训练部编版文言文阅读: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翻译句子: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4.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5.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⑵日月广明之道()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7.8.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精练卷附答案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精练卷六: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桃花源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①者,诸暨②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③,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

安阳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⑦。

(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①王冕(miǎn):明初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地名。

③蹊:践踏。

④策,通“册”指书。

⑤恬:心神安适。

⑥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⑦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或牵牛来责蹊________ ②琅琅达旦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选文主要写了王冕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乙】高官农家畜一牛其子幼时日与牛嬉戏攀角捋尾皆不动。

牛或嗅儿顶、舐儿掌,儿亦不惧。

稍长,使之牧。

儿出即出,儿归即归,儿行即行,儿止即止,儿睡则卧于侧,有年矣,一日往牧,牛忽狂奔至家,头颈皆浴血,哮吼以角触门。

儿父出视,即掉头回旧路。

知必有变,尽力追之。

至野外,则儿已破颅死,又一人横卧道左,腹裂肠出,枣棍弃于地。

审视,乃三果庄盗牛者(三果庄,回民所聚,沧州盗薮也)。

始知儿为盗杀,牛又触盗死也。

是牛也有人心焉。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①去国怀乡②春和景明③把酒临风④吾谁与归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________ _______。

4.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我的赏析:5. 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我的探究:6.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

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我的抱负:七、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6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春学期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项精练卷六: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桃花源记》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B.诣.太守诣:拜访。

C.寻向所志.志:做记号。

D.渔人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忘路之.远近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余人各复延至其.家D.欣然.规往豁然.开朗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了标记,但当他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花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理想社会?答:6、请以“桃花源美,美在……”写几句赏析的话。

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你理解中的“桃花源”是怎样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1)桃花源美,美在(2)我理想中的“桃花源”是:二、阅读《小石潭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D.以其境过清.清:冷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的“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的“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选文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12、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3、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核舟记》1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罔不因.势象形因:原因。

B.矫.首昂视矫:举;抬。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D.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5、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能以径寸之.木箬篷覆之.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启窗而.观C.为.宫室器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B.作者写舟的正面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写,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

C.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人是苏轼,因为核舟雕刻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对苏轼说得真切细腻也就符合这一主题。

D.文中对“舟尾”两个舟子的描述,虽然他们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一个“视端容寂”,但却都表现了一种愉悦、轻松、活泼自乐的氛围。

17、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8、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四、阅读《北冥有鱼》1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志:记载。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迁移。

C.抟扶摇而上.者上:上面。

D.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

2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南冥者.,天池也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D.鹏之.背是鱼之.乐也21、下列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以大鹏南飞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处于束缚之中这一道理。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出惠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鱼之乐”,实际上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D.从本课的两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散文构思巧妙、语言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的特点。

22、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3、选文是怎样来描写“鹏”这只大鸟的形象的?有什么作用?五、阅读下文【甲】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乙】做题。

(2018·四川资阳中考题)【甲】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节选自《庄子·徐无鬼》)【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略)2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尽垩而.鼻不伤人不知而.不愠B.游于.濠梁之上至于.夏水襄陵C.子之.不知鱼之乐水陆草木之.花D.请循其.本天之苍苍,其.正色邪2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听而斫之听:(2)臣之质死久矣质:(3)是鱼之乐也是:(4)汝安知鱼乐汝:26、翻译下列句子。

(1)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7、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六、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做题。

2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B.教学相长.长:增长、促进。

C.虽有至道..至道:到达某个地方。

D.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2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其辩证关系,最后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30、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1、读了《虽有嘉肴》,你受到什么启示?七、阅读《虽有嘉肴》【甲】(原文略)及下文【乙】,做题。

【乙】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

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

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

孔子曰:“欲速则不达。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此之谓也。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3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至:最好。

B.然后能自强..也自强:自我强迫。

C.驽马徐.行弗间徐:缓慢。

D.怠.心渐生怠:懈怠。

33、下面对选文相关知识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又名《小戴礼记》。

B.乙文“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是全文的中心句。

C.甲文“弗学,不知其善也”中的“善”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是“好处”的意思。

D.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为“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

34、翻译下列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

35、甲、乙两文有哪些相同点?两篇短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八、阅读《大道之行也》【原文略】,做题。

3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同“举”,选拔。

B.讲信修.睦修:修整。

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D.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守。

3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8、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9、根据文中的内容归纳儒家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九、阅读《马说》【原文略】,做题。

4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成群死)不以千里称.也(著称)B.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况且)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D.执策而临.之(面对)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4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千里之.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策之不以.其道河曲智叟亡以.应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足肤皲裂而.不知D.其.真无马邪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以及“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43、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4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45、在当今社会,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请结合个人的阅历,谈谈怎样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