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
(中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中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d9fa75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a.png)
(中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中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七年级上册2012年6月第1版,2016年6月第5次印刷第1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第2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国家第3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七年级下册2012年12月第1版,2015年12月第4次印刷第4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三节工业第四节交通运输第5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第6章我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首都北京第二节台湾省第三节四川省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第五节黄土高原第六节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七节珠江三角洲地区八年级上册2013年6月第1版,2016年6月第4次印刷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二节海陆分布第三节海陆变迁第2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第3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第二节语言和宗教第三节聚落第四节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与景观文化第4章地域发展差异第一节国家和地区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八年级下册2013年12月第1版,2015年12月第3次印刷第5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第二节学习与探究——亚洲的人文环境和地域差异第6章认识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第二节中东第三节欧洲西部第四节萨哈拉以南非洲第五节极地地区第7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二节美国第三节澳大利亚第四节巴西第五节俄罗斯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3e1da858fafab069dc02e3.png)
《日本》课堂教学设计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学效率的变化。
本文以“日本”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地理板画和思维导图,并且通过在课堂创设有质量、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发展辩证思维。
树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
关键词:日本;地理概况;自然特征;扬长避短前言:本课选自湘教版七自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
在《日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区域综合分析的能力。
一.设计思路本课结合课标要求,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理念,不仅引导学生读图、看图、析图,还注重小组合作探究。
用三位网友的“日本印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作为贯穿本节课的主线。
引导学生再利用导学案形成他们自己对日本的印象,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设置“案例分析”和“开放思维”的题目,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渗透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课堂小结利用口诀来总结,简洁有针对性。
板书设计以板画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熟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二.设计环节【课标要求】能读图分析日本“岛国”的地理位置及对气候、河流、地形产生的影响和联系,由于地处板块边界处,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频发。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资料,分析日本海洋性气候的特点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环境保护观,在自然环境方面学会分析优劣势,学会扬长避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学难点】在地图上落实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理解各地理事物的成因【教学过程】导入:【图片展示】在博客上选取三位网友对日本的印象见闻。
【范文】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
![【范文】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e7702055270722182ef71f.png)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对认识国家地理有九点目标要求(课标):(1)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5)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7)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8)用实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9)举例说出某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人教版的实验教材在国家尺度上选择了6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
希望通过对6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只是一个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国家地理的学习方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日本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教材蕴涵了除“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外的其他8点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学习日本这个国家,应使学生初步掌握这8点要求。
本节教材需要用三个课时,本课时主要讲述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涉及的课程标准有(1)因地制宜发展经济;(2)开发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3)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的联系。
前两点在学习其他国家时都有体现,第(3)点只是在日本这个国家有体现,应作为重点。
本课时讲述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教材首先陈述日本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再引出为什么日本这样的一个资源小国能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教材通过大量的数据图表说明日本经济的发展特征。
评: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
本--能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去分析教材,充分体现出“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0c510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0.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特征以及人种分布。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掌握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培养学生对人口与人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世界人种的特征以及分布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世界人种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掌握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人口与人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人口与人种问题,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人种的划分及特征,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2.探究人口分布规律: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3.学习人种特征及分布:介绍各大洲人种的特征及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4.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人种特征及分布1.人种的划分2.各大洲人种特征及分布情况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种特征及分布情况的掌握程度。
(优质)中图版地理第一节日本PPT课件
![(优质)中图版地理第一节日本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dbbbea168884868662d653.png)
大部分位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 气候特征明显。
日本的河流
九州岛浦上川
观察图像及图片, 日本河流在长度、 流量、流速方面有 何特点?
国土面积小 地形多山 少平原
降水多
河流长度? 短 水量大小? 大 水流速度? 快
开发方向?
水电
日本水电每年提供的发电量 占全国电力总量的6%
6 日本陆地面积的2/3被__森__林____覆盖.
日 本 风 光
识图练习1(标出下列岛屿的名称)
D 九州岛
B 本州岛
A
北海道岛
C 四国岛
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日 本
日本四大岛
北1海道
岛
九州4 四3国岛
岛
本2州岛
中国
12.95
960
135
美国
2.82
937
30
俄罗斯
1.49
1707
8.7
日本
1.27
37.7
338
结论: 日本是个地___狭__人__稠__ 的国家
关平 山 东原 地
日
平狭、 本
原小 丘 是, 陵
地
日仅 占 本分 全
形
最布 国
大在 总
的沿 面
平海 积
原地 的
3/4
区
。,
日本的地形?
• 多山,以山地、丘陵 为主
日本大地震(9级)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地震致使丰田每天损失 7200万美元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 因为日本处于亚欧板块 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不稳定 。
地 壳 运 动 (多火山地震)
亚欧板块
八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国家和地区》教案 中图版
![八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国家和地区》教案 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8d37da0242a8956bece4c1.png)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第一节国家和地区【教学目标】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新课引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提问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过程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
讲述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
板书国家和地区。
§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
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
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
§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
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
(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⑷各组代表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认识国家1——日本
![认识国家1——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686f281de87101f69e319540.png)
日本海 太 平 洋 夏季风
B
A
思考:日本东西岸降水 的差异及其原因?
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来, 在日本东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 形雨;而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 偏少。
冬季风 日本海 太 平 洋
冬季,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携带 较多水汽,在西部沿海受山地阻 挡抬升形成较多降水;而东侧为 背风坡降水偏少。
夏季风
27.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 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日本河流短小而流急, 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 丰富。 28.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 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 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 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 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 因又是什么?
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 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 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 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 风坡,雨水较少。 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 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 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 需求量大。
29.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 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 少,解释其原因。
在濑户内海沿海岸地区,冬季有北部 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 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 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30.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 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 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 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 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最冷月平均 最热月平均 气温(℃) 气温(℃) 上海31.2N 3.7 27.8 东京36N 3.7 25.1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0ec96afb59eef8c75ebfb397.png)
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认识国家的课程内容有9条,“日本”可以承载以下5条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5、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说明】地理复习旨在使学生能将有代表性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整合,在整合中发现异同,总结规律,掌握区域整合的复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重点完成2.3.4.5的拓展与整合。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能分析出日本和台湾在自然地理方面的异同。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3.通过材料分析日本和台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性,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三、教学过程问题2:当飞机飞到日本上空时,透过窗户向下俯视,惊奇的发现日本和台湾的自然地理有很多相似之处,请你来总结一下吧!归纳小结:两地区在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有相同点,并总结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过渡:两地气候的共性是都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你能找出这种气候类型吗?问题3:朋友说可以到日本享受北海道的滑雪,看大型的机械化耕作,你认为纪实中有不实之处吗?说说你的理由过渡:在日本看不到大型的机械化耕作,在哪些地区可以看到呢?小结:日本是岛国面平原面积小不能大型的机械化,美国和中国东北平原因为平原面积大耕地多,能够用大型机械化耕作。
小组合作交流找出两个地区自然地理方面的相似之处。
生进行慧眼识气候环节,辨认候类型,归纳气候特点。
个别学生交流分析原因。
学生快速回顾所学到的地区并交流原因。
让学生明确利用经纬网地图判别方向的方法。
设计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通过组间相互补从多方面总结自然地理的相同点。
日本(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
![日本(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f97ed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9.png)
A.1954~1972年,三大都市圈产业集聚、工资较高,人口迁入增加
B.1954~1972年,三大都市圈宜居宜购、生活便利,人口迁入增加
C.1972年后,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人口迁入减少
D.1972年后,大阪和名古屋都市圈总部经济规模较小,人口迁入减少
文化交流
1
民族:
人口 1.27亿
民族 大和族
语言
日语
佛教
宗教
神道教
文化交流
2
服装文化:
在日本随处可见身着和服和西装的人们
文化交流
2
服装文化:传统服饰:和服
和服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日本作为近 邻,其和服就是受中国文化影响一个典型体 现。
和服的出现可追溯到日本的古坟飞鸟 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当时东吴 地区临海,出现了与日的商贸往来。因此, 东吴风格的服饰就经此传入日本,造就了和 服的雏形,“吴服”一词亦因此而来。
有较高纬度区域部分河流___有___结冰期。
亚洲东部的岛国
9
森林资源:
日本陆地面积的_2_/_3__被
森林覆盖,森林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_7_0__%__
日本十分重视对本国森 林资源的保护
3
岛国经济
岛国经济
1
农业:
日本平原面积__狭__小___
日本地_狭__人_稠__,人 均耕地只有340平方米 日本土地的特点:耕 地__少__,地块__小__。
太平洋
亚洲东部的岛国
2
范围:
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
四
北海道岛
个
本州岛
大
四国岛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https://img.taocdn.com/s3/m/0a19af7219e8b8f67d1cb93d.png)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教案1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教案1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3bae6fc4ffe473268ab94.png)
国家和地区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及它们的位置,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2、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和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国家及地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读书、读图、计算,加深对世界上面积大、人口多的一些国家的认识。
2、组织学生对“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
理解我国一贯主X的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国际和平、反对战争,树立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边界纠纷和平解决以及国与国之间应当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一些媒体或其它途径,对某些国家或地区及其差异可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讲,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读图判断、分析的能力。
3重点难点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探索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同学们,请观察课本94页图A和图B,琼斯一家的生活和伊佐拉一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教材预习有同学说了,因为他们生活的国家不同,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
下面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国家和地区看一看终究是何原因?一、自主学习1.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该国居民多数为种人,且以族人居多数。
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是国,该国通行的语言是语。
3.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个,其中亚洲有个,北美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是,非洲是。
4.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洲,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5.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数分布在洲、洲、洲,我国也是发展中的国家。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目录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31707f7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0.png)
目录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我们身边的地理第二节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地球认识地球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第四节第四节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第三章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口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世界的人种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世界的语言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世界的聚落第四章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第一节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第二节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五章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世界的发展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二节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国际经济合作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六章 认识大洲认识大洲第一节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亚洲及欧洲第二节第二节 非 洲第三节第三节 美 洲第七章第七章 了解地区了解地区第一节第一节 东南亚东南亚第二节第二节 南 亚第三节第三节 西 亚第四节第四节 欧洲西部欧洲西部第五节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八章第八章 认识国家认识国家第一节第一节 日 本第二节第二节 埃 及第三节第三节 俄罗斯俄罗斯第四节第四节 法 国第五节第五节 美 国第六节第六节 巴 西第七节第七节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中国的疆域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中国的人口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中国的民族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河流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节第五节 自然资源概况自然资源概况第六节第六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七节第七节 中国的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第八节第八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第一节 农 业第二节第二节 工 业第三节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一节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第二节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第三节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第七章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一节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第三节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第四节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五节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第八章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第二节第二节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三节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第四节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第五节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第九章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076adb0c22590102029d25.png)
案例题目:《日本》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
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日本的国情——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对他的经济以及文化有着一定的影响。
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学会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综合法、启发式引导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百度视频1】/s?f=0&n=1&word=%B6%DF%C0%B2a%C3%CE【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哪个国家?(日本)【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国家——日本,他与我国为什么要用“一衣带水”来形容呢?它的自然环境,经济以及文化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与我共同走进日本。
教案第一节日本
![教案第一节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b534a5a284254b35eefd34ab.png)
《日本》说课稿何海兰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本节内容选自晋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晋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A、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B、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日本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
二、说学情初一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发展的关键时期,逻辑能力尚不够强,但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讲授日本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以图片展示,并尽量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节课教材特点,根据教学基本原则和规律,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A、在教学形式上力求突破“为了学地理而学习地理”的思想瓶颈,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或生活常见现象,设置问题情境,创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B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C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静态的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教学教学]《日本》课件
![[教学教学]《日本》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69f8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a.png)
目录
CONTENTS
• 日本地理 • 日本历史 • 日本文化 • 日本经济
01
日本地理
地理位置和国土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是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多个小岛组成 。
国土面积
行政区划
日本分为都道府县共一都、一道、二 府、43县。
总面积约37.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 折,总长度约3万公里。
现定居的村落。
古坟时代
约从公元300年到公元500年, 此期间日本出现大型的古坟,标 志着日本进入古坟时代,政治上 则出现了以大和国为中心的统一
政权。
中世历史
平安时代
约从公元794年到公元1192年,此期间日本首都从奈良迁到平安 京(今京都),政治上则出现了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政权。
镰仓时代
约从公元1192年到公元1333年,此期间武士阶级掌握实权,幕府 统治确立。
室町时代
约从公元1336年到公元1573年,此期间日本战乱频繁,各地大名 割据。
近现代历史
1 2 3
安土桃山时代
约从公元1573年到公元1603年,此期间织田信 长和丰臣秀吉先后统一日本。
江户时代
约从公元1603年到公元1868年,此期间德川家 康建立幕府统治,日本进入长达265年的和平时 期。
明治维新
传统绘画
03
日本传统绘画,如浮世绘和日本画等,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
表现手法,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
茶道和日本武道
茶道
茶道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以品茶为主的仪式和文化活动 。茶道强调的是精神修养和人际交往 ,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日本
![第一节日本](https://img.taocdn.com/s3/m/3ddbb6b5960590c69ec376fb.png)
国徽:为 圆形。绘 有16瓣黄 色菊花瓣
国花:樱花。日本盛产樱花,有“樱花之国”之美誉。每当樱花 盛开的时节,全国处处都是樱花。樱花是蔷薇科的落叶树,日本 的樱花种类繁多,共300多种。樱花一般为白色或淡红色。
日 本 樱 的 花 国 花
——
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日 本
鄂霍茨克海
日本周围临海
东 海
日本的四大岛
时间 阪神 1995.1.17
震级 7.2
死亡人数 5438
经济损失 8000多亿元
每年9月1日为日本的全国防 灾日,全国上下进行防震演 习。
亚 洲 气 候 图
日 本
北京、东京气候比较表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气温年较差 东京 北京 3.7° -4.7° 25.1° 26.1° 21.4° 30.8° 年降水量 1610毫米 636毫米
九州
本洲
北海道
四国
计算日本人口密度:
国家 人口 (亿) 面 积 (万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中国
日本
12.95
1.27
960
37.8
130
336
结论: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狭山 小地 ,、 仅丘 分陵 布占 在全 沿国 海总 地面 区积 的 3/4 , 平 原
日 本 地 形
富士山是很著名的活火山,它是日本 最高峰(3776米),日本的象征。
日本
1923年关东大地震
日本是个“地震国”,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 一天平均4~5次。地震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 大的危害。 1923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8.3级,东京 房屋破坏了73%,横滨达96%,共死伤24万人。
1995年阪神大地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点
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 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
高考能力
能识记日本的地理特征并能分析日本的产业结构经 济发展特点。
一
1.领土组成
读右图,完成下列任务。 ①找出日本领土主要有哪四个大岛组成? 其中哪一岛的面积最大? ②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 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
④ “日本的海洋渔业”及右 图,说说日本发展海洋渔业的主 要有利条件有哪些?
六
茶道
花道
剑道
你知道日本文化中的“ ”吗?
柔道
空手道
合气道
六艺、相扑、和服、寿司是日本主要民族大和族的瑰宝。
在古代,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影响很大。
日本奈良的东大寺
日本的书法
在近现代,日本的文化又受到欧美文化的广泛影响。
京
最冷月(1月)均温 3.7℃
-4.7℃
最热月(7月)均温 25.1℃ 26.1℃
年降水量 1610毫米 636毫米
① 从降水量、气温变化幅度两方面比较东京和北京气 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与北京相比,东京降水量大,气温变化小。
② 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对外贸易 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 出口:工业制成品。
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 国及欧洲各国。
出口汽车的产品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
服装 石油 煤炭 棉花
水产品 蔬菜
中
日
国
汽车 电子产品
其他工业产品
本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 经济贸易伙伴国;日本 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基本 上是高技术附加值制成 品,如家用电器、汽车、 精密仪器等;中国对日 本出口的产品则以劳动 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含量 较低的初级产品为主。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 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全球有1/10的火山位于日本, 1/5的地震发生在日本。富 士山,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也是日本最高峰。
2.多火山和地震
富士山
富士山山体呈圆 锥形,山顶常年积雪, 山坡森林葱郁,山麓 瀑布、温泉和湖泊广 布。富士山火山口直 径约800米,深约200 米,公元800年、864 年、1707年有过3次大 规模的喷发。
神户
神户是日本著名国际贸易港和工业中心,兵库县首 府,在本州西南部大阪湾西北岸。
五
阅读教材相关正文部分和 右图,填写下列表格归纳日 本工业特点。
发展程度
高度发达
工业结构 技术密集节能节材 工业部门 电子、汽车、钢铁
工业地位 产品竞争力强
分布特点
集中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 海沿岸
在图上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城 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 阪、神户、北九州。
富士山-国语高清.FLV
2.多火山和地震
火上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给 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 大危害,但在火山分布区, 景色优美,地热资源丰富, 是著名的观光疗养地。
三
读亚洲东部气候类型分布 示意图(右图),说一说日 本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其 分布有何特点?
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② 便于排放污染物
③ 多优良港湾
④ 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读日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岛屿 名称。 ① __北__海__道__;② ___本__州___; ③ __四__国____;④ ___九__州___。 (2)写图中甲、乙代表的海洋 名称。 甲 _日__本__海___;乙___太__平__洋__。 (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 名称。 ⑤ __中__国____;⑥ __韩__国____。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 名称。 A __大__阪___;B _名__古__屋__; C __横__滨___;D __东__京___;
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 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 交通便利,利于进口原料、 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分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加 强对日本农业特点的理解。
① 说说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和 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原因。
② 为什么日本农业现代化侧 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
③ 日本适合水稻生产的自然 条件是什么?
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1. 资源条件 劣:工业原料和燃料缺乏,主要依靠进口。
优:海洋资源、森林资源、水力资源较丰富。 2. 人力资源条件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3. 交通条件 多优良港湾,海上运输发达。 4. 科技条件
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科技力量雄厚。 5. 市场条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进口原油等资源
相对位置
西与俄罗斯、中国、朝鲜、 韩国隔海相望
二
1.多山岛国
读右图日本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日 本境内的海拔高度特征。 在右图中找出奥羽山脉、富士山、关 东平原。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面积约占国土 面积的3/4,沿海有狭窄的平原, 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 的平原。
2.多火上和地震
思考:日本为什么会多火山地震呢?
日本为岛国,受海洋影响显著,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读右图,说一说日 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 化规律。北海道樱花 开花的时间,比九州 要迟1个多月,你了解 其中的原因吗?
日本樱花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原因:日本领土狭长, 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部春季升温早,北部春季升温晚。
对照新潟与东京的气候统计直方图,结合两地的海陆和地 形位置,分析日本东西两侧的主要气候异同及原因。
日本饮食简称和食,最具有代 表性的是寿司,一般用紫菜裹着 米饭制成,中间包着鱼、肉、虾 和各种佐料等。
以寿司这一饮食习俗为例,说明当地自然条件对它的影响。 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适合高产作物水稻生长,因此寿司
以米饭为主;日本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少,粮食不足,但临 海,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因此,寿司中加有大量鱼虾,而用 紫菜包裹。
当堂练习
1 .日本河流短急的主要原因是( D )。
① 由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狭小
② 季风气候,气候干旱
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较大
④ 植被覆盖差,泥沙淤积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日本最大的城市是( C )。
A.神户 B.横滨 C.东京
D.京都
3.关于日本农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岛、九州 岛以及一些附近的小岛组成。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岸线约3万千米。 日本领土南北狭长,面积约37.8万平 方千米。地狭人稠。
2.地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北部。
请你思考日本 的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日本
2.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30°N~46°N,130°E~ 150°E,位于北温带范围 内。
A.农业劳动力充足
B.耕地面积大,重视发展高度机械化
C.以生产小麦为主
D.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
4.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____为主,海、陆、空
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A )。
A.海运
B.空运
C.铁路
D.公路
5 .读右图,日本工业集中分
布在图中所示的阴影地区,主要
是因为该地区( D )。 ① 劳动力素质较高
相同点:两地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不同点:
气温:两地夏季高温,冬季新潟气温低于东京。新潟的气温年较差大于东京。冬季新潟 位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东京位于背风坡,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小,沿岸 日本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降水:两地年降水量较多,但是东京的年降水量大于新潟。夏季东京的降水量大于新 潟,冬季新潟的降水量大于东京。原因:夏季冬季东京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上降水 较多,而新潟位于背风坡上降水较少。冬季新潟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上多雨雪天气, 东京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上降水较少。
东京
东京地处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西北岸,是全国政 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达1200多万。
大阪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经济中心,是日本著名的水都。 位于大阪湾东北岸,又是世界大港之一。
名古屋
名古屋是日本第三大城市。它是中部地区的工业商 业交通的中心,又被称作中京。
横滨
横滨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东临东京湾,是世界性大 港之一,是日本著名的贸易港和工业中心。
谢谢观赏
Thanks for your listening
四
2017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34万亿美元,居世界 第三位。
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 比。回答下列问题。
原料燃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4.3% 90.9% 99.8% 92.3% 100%
① 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② 读图,看一看,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炭主要来 自哪些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