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端弯矩值设计值地调整
建筑结构模拟题三
1、长边边长与短边边长之比小于2的矩形板均为双向板。
对错
2、划分吊车工作制的依据是其起重量的大小。
对错
3、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均进行调幅,因此弯矩调幅可在内力组合后进行。
对错
4、《高规》规定,某楼层处综合框架总剪力Vf<0.2VO时,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
因墙高 ,故须考虑全部上部楼板传来的荷载设计值,即 。(
2、该过梁的跨中弯矩为:
(4分,若有计算公式而数值计算错误扣0.5分)
过梁的支座弯矩为:
(4分,若有计算公式而数值计算错误扣0.5分)
建筑结构模拟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为考虑主梁、次梁扭转刚度对次梁、板弯曲转动的约束作用,通常采取增大、减小、使总荷载不变的方法来计算内力,即以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
2、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或弯起的位置和。
(4)计算各节点处的弯矩分配系数(根据线刚度分配:),用弯矩分配法从上至下分层计算各分层单元的杆端弯矩(先计算梁固端弯矩,按);(1分)
(5)叠加有关杆端弯矩,得最后弯矩图;(1分)
(6)按静力平衡条件求出框架的其它内力图(轴力及剪力图)。(1分)
4、框架结构设计中通过调整地震作用参与组合时的荷载效应值来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2、竖向荷载:
屋面荷载→屋面板→屋架→横向排架柱→基础→地基(2分)
吊车轮压→吊车梁→柱牛腿→横向排架柱→基础→地基(2分)
墙体荷载→连续梁→横向排架柱→基础→地基,或墙体荷载→基础梁→基础→地基(2分)
高规总结
一高规总结1:梁的计算跨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7.1条2: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混凝土高规》7.1.9条;《抗规》6.1.10条。
抗规底部加强高度不大于15mm,而高规无此限制。
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混凝土规表11.1.6γ=1.0注:1: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均应取R Eγ=0.75 2:轴压比小于0.15的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R Eγ=1.03: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R E4:《高规》表4.7.2;《高规》表11.2.21条;《抗规》表5.4.2有类似的规定。
5: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在《抗规》表4.2.3条。
4:薄弱层的定义:《高规》5.1.14.5: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高规》5.2.26:注意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异同变形模量:无侧限条件压缩模量:完全侧限条件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γ的取值。
7:各类材料结构设计规范可根据各自情况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8: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T《高规》3.3.17条9:关于柱计算长度系数合理选取问题(目前只是混凝土部分)《混凝土规范》7.3.1110:关于偶然质量偏心问题偶然质量偏心:是由于施工,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质量偶然偏心或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的不利影响。
(偶然偏心和刚度质量是否均匀没有关系,即规则结构也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高规》3.3.3条《抗规》5.2.3条0.2V的调整系数问题11:关于《抗规》6.2.13条《高规》8.1.4条12:关于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问题《高规》5.1.14条《抗规》3.4.3条13:各种比A刚度比:意义是层刚度比的概念来体现结构整体的上下匀称度《抗规》附录E2.1《高规》4.4.3条《高规》5.3.7条《高规》10.2.6条B周期比:验算周期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侧移刚度较小,调整原则加强结构外部或者削弱内部(对应多层建筑规范没有提出这项要求)《高规》4.3.5条C位移比:是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本楼层平均值的比。
工程结构抗震题库及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地,请填在括号中)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地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A.40米以上地高层建筑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地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地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地多高层建筑3.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4. 9度区地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C )A.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B. 0.85(GK+Qk)C. 0.75(GK+0.5QK)D. 0.85(GK+0.5QK)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e有何变化?( A )A.T1↓,Fe↑B.T1↑,Fe↑C.T1↑,Fe↓D.T1↓,Fe↓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地偏心距不宜大于(A )A.柱宽地1/4 B.柱宽地1/8 C.梁宽地1/4 D.梁宽地1/8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CA.较大地初始刚度B.较高地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地延性D.较小地自振周期T1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薄弱层地位置为(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地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11.场地特征周期T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地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地 ( D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 . 可提高砌体地抗剪强度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地破坏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地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地负弯矩进行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地负弯矩进行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地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二.填空题 (每题 2分,共12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震源在地表地投影位置称为 震中 ,震源到地面地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2、某一场地土地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地场地类别为 Ⅲ类场地 .3、丙类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房屋高度 和 结构类型 查表采用不同地抗震等级.4、某地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6.45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 9度 .5、框架结构防震缝地宽度不小于 70 mm.6、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地总高度不宜超过21 米,层数不宜超过7 层.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地地面振动2、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地烈度值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地组合值之和4、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地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5、地震影响系数α: 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地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6、鞭稍效应:突出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四.简答题(共3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空白处)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6分)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1分)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2分)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分)2、工程结构抗震设防地三个水准是什么?如何通过两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7分)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1分)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地严重破坏(1分)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地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对构件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保证必要地强度可靠度,以满足第一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1分);对结构进行弹性变形验算,控制侧向变形不要过大,满足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1分);通过合理地结构布置和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1分)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地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地弹塑性变形验算,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1分)3、什么是地基液化现象?影响地基液化地因素?(6分)饱和砂土或粉土地颗粒在强烈地震下土地颗粒结构趋于密实,土本身地渗透系数较小,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泄不走而受到挤压,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当孔隙水压力增加到与剪切面上地法向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砂土或粉土受到地有效压应力下降乃至完全消失,土体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丧失抗剪强度,形成犹如液体地现象.(3分)影响因素: 土层地地质年代,土地组成,土层地相对密度,土层地埋深地下水位地深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3分)4、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 (7分)(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3分)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端组合地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b c c M M η其中c η为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为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2分)为保证强剪弱弯,应使构件地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地剪力值,对一、、二、三级框架梁,梁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 Gb nr b l b vb V l M M V ++=η 对一、、二、三级框架柱,柱端截面组合地剪力设计值调整为:nr c l c vc H M M V +=η (2分) 5、什么叫轴压比?为什么要限制柱地轴压比?(4分) 轴压比:cc A f N n = 柱组合地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地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和 (2分)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地重要因素,受压构件地位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地实现,应限制柱地轴压比(2分)6、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4分)(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1分)(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1分)(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2分)四、计算题(21分) 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地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每层层高皆为4.0m ,框架地自振周期;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结构地阻尼比为,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Fi 及各层层剪力Vi.(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033.008.0028.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 (3分)kN 2040)12001200(85.0eq =+=∑=G C G (3分)kN 32.672040033.0eq 1Ek =⨯==G F α (3分)(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地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56.04.04.14.1028.11=⨯=>=092.001.0028.108.001.008.01=+⨯=+=T n δ(2分)kN 2.632.67092.0Ek n n =⨯==∆F F δ(1分))1(n Ek 1111δ-=∑=F H G H G F nj j jkN 37.20)092.01(32.67812004120041200=-⨯⨯+⨯⨯=(3分) n n Ek 1222)1(F F H G H G F n j jj∆+-=∑=δ kN 95.462.6)092.01(32.67812004120081200=+-⨯⨯+⨯⨯=(4分) (3)求层间剪力 kN 32.6795.4637.20211=+=+=F F V (1分)kN 95.4622==F V (1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期末考试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地震波:地震引起地振动以波地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2) 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尺度,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地等级;(3)地震烈度:表示地震时一定地点地面振动强弱程度地尺度;(4)震中:震源在地表地投影;(5)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地水平距离;(6)震源:发生地震地地方;(7)震源深度:震源至地面地垂直距离;(8)极震区:震中附近地地面振动最剧烈,也是破坏最严重地地区;(9)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或相近地点连成地曲线;(10)建筑场地:建造建筑物地地方,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小区或自然村;(11)沙土液化:处于地下水位以下地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地趋势,使孔隙水地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化”地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12)结构地地震反应:地震引起地结构运动;(13)结构地地震作用效应:由地震动引起地结构瞬时内力、应力应变、位移变形及运动加速度、速度等;(14)地震系数: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15)动力系数:单质点体系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16)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7)振型分解法:以结构地各阶振型为广义坐标分别求出对应地结构地震反应,然后将对应于各阶振型地结构反应相组合,以确定结构地震内力和变形地方法,又称振型叠加法;(18)基本烈度:在设计基准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10%)地地震烈度.(19)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权限批准地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地地震烈度.(20)罕遇烈度:50年期限内相应地超越概率2%~3%,即大震烈度地地震.(21)设防烈度(22)多道抗震防线:一个抗震结构体系,有若干个延性较好地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地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同作用;(24)鞭梢效应;(2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26)重力荷载代表值:建筑抗震设计用地重力性质地荷载,为结构构件地永久荷载(包括自重)标准值和各种竖向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27)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单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时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地85%;(28)轴压比:名义轴向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比;(29)强柱弱梁: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地设计要求;(30)非结构部件: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向力地部件二、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4.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5.纵波地传播速度比横波地传播速度(快).6.造成建筑物和地表地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7.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9.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10.建筑地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地(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地影响.12.抗震设防地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13.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4.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地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地段.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17.饱和砂土液化地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18.场地地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19.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地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20.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地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地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2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22.结构地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地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地弹塑性变形验算).2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地关系.2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地(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25.地震区地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2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地分析.2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28.框架结构最佳地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29.框架体系地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30.结构地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3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32.(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地重要问题.33.高层钢结构地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34.框架-支撑体系地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35.防止板件失稳地有效方法是限制它地(高厚比).36.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三、判断题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X)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前进方向相垂直.(√ )4.地震现象表明,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X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X )6.纵波地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X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X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地表现较差.(√)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地增加而减轻.(X )11.地基土地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地静承载力.(X )12.结构地自振周期随其质量地增加而减小,随刚度地增加而加大.(X )13.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地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地可能性也愈大.(√)14.弯曲构件地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地延性. (X)15.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地情况下,对于不同地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16.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地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X)17.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X )18.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X )19.地震时内框架房屋地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X)20.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地延性.(X )21.耗能梁段地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地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X )四、简答题1.抗震设防地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地设计方法是什么?答:目标是对建筑结构应具有地抗震安全性能地总要求.我国《抗震规范》提出了三水准地设防要求,概括起来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频度较高、强度较低地多遇地震时,一般不损坏也不需要修理.第二水准是建筑物在遭受基本烈度地地震影响时,允许结构部分达到或超过屈服极限,或者结构地部分构件发生裂缝,结构通过塑性变形消耗地震能量,结构地变形和破坏程度发生在可以修复使用地范围之中.第三水准是建筑物遭受预估地罕遇地强烈地震时,不至于发生结构倒塌或危机生命安全地严重破坏.方法:依据三个地震烈度水准,使用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实现.2.建筑场地选择地原则是什么?答:选址时应当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当无法比开始应采取有效地抗震措施.在危险地段,不应建造非临时性地建筑物,尤其是严禁建造甲、乙类建筑物.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地抗震承载力验算?答:(1)砌体房屋(2)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地下列建筑物: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基础荷载与上述一般民用框架房屋相当地多层框架厂房.(3)抗震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地建筑.4.影响液化地因素有哪些?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答:(1)土层地地质年代(2)土地组成和密实程度(3)液化土层地埋深(4)地下水位深度(5)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整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型变化处开裂.5.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主要步骤.答:6.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条件及计算步骤.答:适用条件:(1)结构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2)房屋地总高度不超过40M (3)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地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4)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时地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7.什么时候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地影响?答:《抗震规范》规定,8度和9度时地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地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8.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答:对结构物地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地一种动力分析方法.以下情况:①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②高度大于150M地钢结构和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③烈度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地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地横向排架④采用隔墙和消能减震设计地结构.9.何谓“抗震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答: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地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地过程.与计算设计地不同:计算设计是通过地震作用地取值进行结构地抗震验算,而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地抗震薄弱环节,概念设计需要辅以必要地计算设计.10.什么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在设计中如何体现?答:11.怎样保证框架梁柱节点地抗震性能? 如何进行节点设计?答:节点抗震设计原则:①节点地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件地承载力②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③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地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地传递④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框架柱抗震设计原则:①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②在弯曲破坏发生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地抗剪能力③控制柱地轴压比不要太大④加强约束,配置必要地约束箍筋梁抗震设计原则:①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抗剪承载力②梁纵筋去附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地延性和耗能能力③妥善解决梁纵筋锚固问题.12.框架结构在什么部位应加密箍筋?答:加密柱端.13.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有哪些结构体系?各自地特点?答:14.抗震设计为什么要限制各类结构体系地最大高度和高宽比?答:15.多层及高层钢筋混疑土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划分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地?答:16.如何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地内力和位移?答:17.简述现行抗震规范计算地震作用所采用地三种计算方法及其适用范围.答:18.如何设计结构合理地破坏机制?答:19.如何进行内力组合?答:20.多层砌体结构地类型有哪几种?答:21.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地作用是什么?答:构造柱地作用:可以部分提高墙体地抗剪强度,大大增强房屋地变形能力.墙体开裂后,构造柱与圈梁形成地约束体系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散落,使墙体以滑移等方式大量消耗地震能量,保证房屋不至倒塌.圈梁地作用:与构造柱整浇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共同约束墙体,提高房屋地整体性及延性,增强房屋地抗倒塌能力.22.在砌体结构地计算简图中如何确定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答:(1)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2)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3)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地全地下室时,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4)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半地下室时,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1、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土层液化地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地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地非液化土层地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地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地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地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地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地反应谱,常以a(T),两者地关系为a(T)= Sa(T)/g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地结构,然后对结构地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地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地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地加速度时程曲线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地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强柱弱梁”可有效地防止柱铰破坏机制地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地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地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地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地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地刚度和强度.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地大小?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地等级,它以地震释放地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地地震波来确定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地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地后果分类地.震级地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地感觉、器物地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地.7、简述底部剪力法地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地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地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地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地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地构件应予以计入.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地比值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地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地比值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乘积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地尽端和转角处?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地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地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地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地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地破坏更为严重11、试述纵波和横波地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地影响?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地振动方向与波地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地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地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地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地刚度要求.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地方法可分为哪几类?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地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地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地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地小建筑物地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地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地先后顺序,形成合理地破坏机制(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地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地变形能力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一、二、三级框架地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地节点外),柱。
2010版混凝土规范关于弯矩调幅
下调后1跨跨中最大弯矩其值为(图中红线所示)
M 1 (0.409l ) 2 ( g q) (0.409l ) 2 0.5( g q) 0.0836( g q)l 2
M B max
曲线1
按弹性方法,边跨跨 内的最大正弯矩出现 于活荷载布置在一、 三、五跨(兰色曲线), 其值为:
M0为按简支梁确定的跨度中点弯矩。
跨中弯矩计算:法一
——附加三角形弯矩图
附加三角形弯矩图
M B 0.038Fl
这相当于在原来弹性弯矩图形上叠加上一 个高度为
M B 0.038Fl 的倒三角形
此时跨度中点的弯矩改变成
1 1 M 1` M 1 ΔM B 0.156 Fl 0.038Fl 0.175Fl 2 2
M
A
M B / 2 M1 ' M 0 M1 ' M 0
MA MB 2
MB A B
MB 最不利弯 矩
M u 0.15Fl
M0 M 1 0.5M
a
平衡关系求得 的弯矩
M 1
具体地
弯矩 弹性分析得出的最不利 M1 ' Max MA MB 1.02M 0 2
fl???????弯矩调幅法的基本规定弯矩调幅法的基本规定1连续梁任一跨调幅后的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加上跨度中点的弯矩m1?之和应不小于该跨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即??220101babammmmmmmm???????abmb?mb平衡关系求得的弯矩最不利弯矩??1m?flmu15
1.05h0 1.05h0 1.05h0
箍筋面积增大 的区域
箍筋面积增大的 区域
教学楼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目录1、建筑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1 工程概况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2ﻩ原始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建筑设计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1设计概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2建筑立面剖面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3装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4抗震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楼梯的设计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2.6关于防火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7细部构造总说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建筑细部具体构造做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解析
4. 明确区分框架与抗震墙组成的结构:少框架属于 抗震墙结构范畴;少墙体属于框架结构范畴;一般 的框架抗震墙结构,墙体分配的倾覆力矩≥ 50%总 地震倾覆力矩。 5. 提高框架-筒体结构的多道防线:其框架按刚度分 配的最大楼层地震剪力不宜小于10%结构总地震剪 力;否则,框架承担15%总地震剪力并加强筒体地 震作用和构造。 6. 增加板柱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高度不大于12m 时,不要求墙体承担全部地震作用。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第 3 部分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含框架结构和其他结构中的框架 不含异型柱框架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框架结构] 设计要求提高的汇总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序 号
项目
高度(m) 跨数 尺寸边长(直径)
一
2001规范 60, 55, 45, 25
无规定
2010规范 60, 50, 40(35), 24 H>24m不应单跨 ≥400mm(450) (一~三级且n>2)
Vj
jb M b
' hb 0 as
' hb 0 as (1 ) H c hb
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的一级框架可不按上式确定,但应 符合下式要求:
Vj
1.15 M bua
' hb 0 as
' hb 0 as (1 ) H c hb
jb —— 强节点系数;对框架结构,一级宜取1.5,二级宜取
(1)对框架结构的轴压比限制适当从严;对框剪结构、筒体结构,
框架为第二道防线,对延性要求稍松,因此轴压比适当放松;对部
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支柱必须提高延性,其轴压比从严。 (2)国内外试验表明,增加柱配箍率;采用复合箍螺旋箍,连续复 合螺旋箍;截面中配置芯柱,均能增加柱的位移延性,可对轴压比 适当放松,但其箍筋加密区的体积最小配筋率,应满足放松后轴压 比的箍筋配筋率要求。 (3)6度设防区,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其轴压比计算,可取
抗震设计4-2
例1:某3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边跨跨度为5.7m, 框架梁截面尺寸250mm×600mm,柱宽500mm,纵筋采用 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重力荷 载代表值引起的剪力VGb=135.2kN,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 用组合下作用于边跨一层梁上的弯矩为:
m m 梁左端: M max 210kN , M max 420kN
4.3.3
内力组合
框架抗震设计时,考虑四种基本组合。
一、无风荷载时 1、地震作用效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效应的组合
S 1.2SGE 1.3SEhk R / RE
2、竖向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的荷载效应组合 二、有风荷载时
S 1.2CGGk 1.4CQQk R
3、且有地震作用时
二、影响框架柱延性的因素 (一)剪跨比 剪跨比是反映柱截面承受的弯矩与剪力之比的一个参数。
试验表明: 时为长柱,柱的破坏形态为压弯型,只要构造合理一般都能 满足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大于其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要求 ,且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时为短柱,柱将产生以剪切为主的破坏,当提高混凝土强 度或配有足够的箍筋时,也可能出现具有一定延性的剪压破坏。
梁端一般是在考虑地震作用的组合时出现最不利内力, 而跨间正弯矩则是在考虑和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均可 能发生最不利内力。 梁端: 负弯矩 正弯矩 梁端剪力
M 1.2MGE 1.3M Ehk
(重力荷载效应有利) M 1.3M Ehk 1.0M GE
V 1.2VGE 1.3VEhk
对框架梁
可取
Mb b Vb h0b
lb Vb 2 1 lb 1 跨高比 Vb h0b 2 h0b 2
3)斜截面承载力验算 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承载力有所下降,按式4.29及式 4.30计算。 1.一般框架梁 Vb≤1[0.42ftbh0+1.25fyvAsvh0/s]/γRE 2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节点边缘 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的框架梁 Vb≤1[1.05ftbh0/(λ+1)+fyvAsvh0/s]/γRE
柱端弯矩调整计算
柱端弯矩调整计算引言:柱端弯矩调整计算在工程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帮助工程师确定柱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建筑物在承受外力时不会发生破坏。
本文将介绍柱端弯矩调整计算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一段:柱端弯矩调整计算的重要性柱端弯矩调整计算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柱子作为建筑物的支撑元素,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外力。
如果柱端弯矩计算不准确,可能导致柱子的强度不足,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二段:柱端弯矩调整计算的方法柱端弯矩调整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有弯矩法和位移法。
弯矩法通过计算柱子在承受外力时产生的弯曲矩,从而确定柱子所需的强度和尺寸。
位移法则通过计算柱子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来确定柱子的稳定性。
第三段:弯矩法的计算步骤弯矩法的计算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根据柱子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确定柱子的截面面积和惯性矩。
2.根据设计荷载和支座条件,计算出柱子在不同位置的弯矩大小。
3.根据柱子的弯曲矩和截面特性,确定柱子的最大弯矩和弯矩分布图。
4.根据柱子的强度要求和弯矩分布图,确定柱子的尺寸和配筋。
第四段:位移法的计算步骤位移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柱子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确定柱子的刚度。
2.根据设计荷载和支座条件,计算出柱子在不同位置的位移。
3.根据柱子的位移和刚度,确定柱子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4.根据柱子的稳定性要求和变形限制,确定柱子的尺寸和配筋。
结论:柱端弯矩调整计算是确保建筑物结构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计算柱子的弯矩和位移,可以确保柱子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师在进行柱端弯矩调整计算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计算,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层混凝土结构计算时的调整内容总结
一、框架结构1、柱端弯矩的调整(强柱弱梁) 6.2.1①∑∑=b c cM M η ηc =1.68,1.4,1.2,1.1 ②∑∑=bua cM M2.19度抗震和一级2、底层柱底截面弯矩的调整(强柱根) 6.2.2 乘以增大系数ηcr =1.5,1.25,1.153、柱端部剪力的调整(柱的强剪弱弯)6.2.3①()n bc t c vc H M M V +=η ηvc =1.68,1.4,1.2,1.1②()n bcua t cua M M V +=2.19度抗震和一级4、角柱弯矩、剪力的调整 6.2.4①弯矩增大系数1.1 ②剪力增大系数1.15、梁端部剪力的调整(梁的强剪弱弯)6.2.5①()Gb n rb c b vb V l M M V ++=η ηvb =1.56,1.3,1.2,1.1②()Gb n bbua t bua V M M V ++=1.1n k Gb l q V ⨯=2.1211.2是荷载分项系数6、特一级框架结构4.9.2 ①柱端弯矩系数增大20% ηc =1.4*1.2=1.68(见1) ②柱端剪力系数增大20% ηvc =1.4*1.2=1.68(见3) ③梁端剪力系数增大20%ηc =1.3*1.2=1.56(见5)二、剪力墙结构1、短肢剪力墙的调整 抗震等级提高一级7.1.2-3 2、短肢剪力墙剪力的调整7.1.2-5①底部加强部位a.w vw V V η= ηvw =1.9,1.6,1.4,1.2b.w wwuaV M M V 1.1= 9度时②其他层w vw V V η=ηvw =1.4,1.2(一级、二级)3、剪力墙弯矩的调整(上部加强抗弯) 7.2.6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上一层不调整 ②其他层乘1.24、双肢剪力墙中剪力的调整 7.2.7 当一肢为大偏心受拉时,另一肢剪力乘1.25由于地震作用为双向,所以另一肢为大偏心受拉时,本肢剪力也乘1.25 5、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调整 7.2.10 a.w vw V V η= ηvw =1.9,1.6,1.4,1.2b.w wwuaV M M V 1.1= 9度时6、连梁剪力的调整(连梁强剪弱弯)7.2.22①()Gb n rb c b vb b V l M M V ++=η ηvb =1.56,1.3,1.2,1.1②()Gb nbbuat bua V lM M V ++=1.19度时 7、特一级的调整4.9.2①底部加强部位及上一层弯矩增大系数1.1 ②其他层弯矩增大系数1.3③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增大系数1.9(见5) ④其他层剪力增大系数1.2三、框架剪力墙结构1、框架抗震等级的调整 8.1.3 框架承受50%以上倾桥覆力矩时,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
在设计中如何体现“强柱弱梁”“强减弱玩”“强节点弱构件”
在设计中如何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如何进行节点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
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所以我们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节点处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和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间满足下列不等式:是在不同程度减缓柱端的屈服,一般采用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方法,将承载力的不等式转为内力设计值的关系式,采用不同增大系数,使不同抗震等级的框架柱端弯矩设计值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除采用增大系数的方法外,还采用梁端实配钢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方法。
2001规范比89规范适当提高了强柱弱梁的弯矩增大系数nc,9度时及一级框架结构考虑框架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并乘m增大系数1.2,主要考虑部分楼板钢筋的作用。
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要求: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式中:——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变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分配;——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值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取零;——节点左右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按实配钢筋(考虑受压钢筋)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可根据实际配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
上式中:b——梁截面宽度;h0——梁截面有效高度;——受压区纵向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x ——受压区高度;fck——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yk——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As——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受压钢筋截面面积;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λ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ξEs——钢筋弹性模量。
当框架点不在楼层内时,说明浇若干层的框架梁相对较弱,为避免在竖向荷载和地震共同作用下变形集中,压屈失稳,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内力调整简化方法介绍
内力调整简化方法介绍1强柱弱梁《抗规》方法:,再将按刚度分配给上、下柱。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的弯矩比例进行分配;——节点左、右梁端截面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节点左、右梁端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取1.5和1.3;对其他结构中的框架,一、二、三、四级分别取1.4、1.2、1.1和1.1。
简化方法:将地震组合下柱端弯矩设计值直接乘以进行放大,即。
两种方法对比(以第三层B节点为例):《抗规》方法:AB跨梁右端弯矩设计值,BC跨梁左端弯矩设计值,三级框架,则,本节点上、下柱刚度相等,则调整后上、下柱端弯矩为。
简化方法:各种作用上柱弯矩标准值为,各种作用下柱弯矩标准值为,调整后弯矩为上柱,下柱综上所述,按《高规》方法与按简化方法进行强柱弱梁调整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故在以后的内力调整均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2强柱根《抗规》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增大系数1.7、1.5、1.3的乘积。
底层框架柱纵向钢筋应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3柱强剪弱弯《高规》方法:、——分布为柱上、下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并且应是进行强柱弱梁、强柱根调整后的弯矩值;——柱的净跨;——柱剪力增大系数。
对框架结构,二、三级分别取1.3、1.2;对其他结构类型二等框架。
一、二级分别取1.4和1.2,三、四级均取1.1。
简化方法:将各种作用产生的剪力组合值直接乘以,即。
两种方法对比(以3层A柱左震为例):《抗规》方法:,,三级框架调整后简化方法:各种作用在柱端产生的剪力标准值,调整后综上所述,按《高规》方法与按简化方法进行柱强剪弱弯调整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故在以后的内力调整均可采用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的要求:cc b MM η=∑∑式中,c M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来分配;b M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c η——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二级框架为。
为了避免框架柱脚过早屈服,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和。
底层是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以第二层中柱为例进行柱调整:B 节点左、右梁端弯矩338.24157.690.62291.05KN m -+⨯=-⋅ 216.23137.690.62174.92KN m -⨯=⋅B 节点上、下柱端弯矩269.15163.220.1252.83KN m -+⨯=-⋅301.13163.610.6202.96KN m -+⨯=--⋅252.83202.96455.79B M KN m =+=⋅∑柱 291.05174.92465.97B MKN m=+=⋅∑梁0.99B B M M=∑∑梁柱1.1512.57B M KN m =⋅∑梁56.78B M KN m ∆=⋅, 在节点处将其按弹性弯矩分配给上、下柱端,即252.83512.57283.56455.79M KN m =⨯=⋅上202.96512.57228.24455.79M KN m =⨯=⋅下0.8283.56226.85RE M KN m γ=⨯=⋅上 0.8228.24182.59RE M KN m γ=⨯=⋅下其他层柱端弯矩的调整用相同的方法,计算结果如下:8、截面设计框架梁这里以第一层的AB 跨梁及第二层AB 柱为例来计算 8.1.1 一层AB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一层AB 梁)从梁的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B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
最新横向框架承重四柱三跨不等跨综合楼工程全套设计计算书
目录1、结构设计11.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的确定 (1)1.1.1 选择承重方案 (1)1.1.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1.2.3 结构计算简图 (2)2、荷载计算 (4)2.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4)2.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4)2.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4)2.3.1 梁自重计算 (5)2.3.2 柱自重计算 (5)2.4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 (5)2.4.1 第5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5)2.4.2 2~4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6)2.4.3 一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6)3、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7)3.1计算梁、柱的线刚度 (7)3.2计算柱的侧移刚度 (7)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8)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
(8)4.1.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8)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9)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0)4.1.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1)4.2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5)4.2.1 风荷载标准值 (15)4.2.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16)4.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17)5、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0)5.1计算单元 (20)5.2荷载计算 (21)5.2.1 恒载计算 (21)5.2.2活荷载计算: (23)5.2.3.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25)5.3内力计算 (25)5.3.1、计算分配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 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来计算恒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
(27)5.3.3 计算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和柱轴力。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调整后的截面内力
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经内力组合后,还要根据规范对其进行调整。
调整主要体现在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结构构件,规范还有特殊规定需要调整的构件。
内力调整主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的思想,以保证结构安全。
TBSA、TAT或SATW A的做法,是将构件在不同位置、不同情况下所具有的差别数值化,如TAT,它将这种差别叫“设计内力调整系数”。
TA T或SATW A软件采用的设计内力调整系数如下:1、一级抗震:框架柱Ucm=1.331 Ucv=1.464 Ucn=1.0底层框架柱Ucm=1.997 Ucv=2.196 Ucn=1.0底层加强区剪力墙Uwm=1.000 Uwv=1.331 Uwm=1.0连梁、框架梁无Ubv=1.271 无2、二级抗震:框架柱Ucm=1.100 Ucv=1.210 Ucn=1.0底层框架柱Ucm=1.250 Ucv=1.375 Ucn=1.0底层加强区剪力墙Uwm=1.000 Uwv=1.100 Uwm=1.0连梁、框架梁无Ubv=1.050 无3、三级抗震及四级抗震:其调整系数均为1.0以上调整系数的符号说明:Ucm-柱端弯矩调整系数Ucv-柱端剪力调整系数Ucn-柱端轴力调整系数Uwm-墙端弯矩调整系数Uwv-墙端剪力调整系数Uwn-墙端轴力调整系数Ubv-梁端剪力调整系数4、框支柱:设计剪力不小于基底剪力的2%(Vc≥2%Q0);地震力产生的轴力放大1.2;设计弯矩放大1.5,即Ucm=1.5(不分抗震等级)。
5、角柱混凝土角柱:Ucm=1.3;Ucv=1.3钢角柱、钢管角柱和劲性角柱:仅将地震力产生的内力放大1.3倍。
(一、二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系数改为1.5,高规5.2.8条,上述一级和二级调整系数表内已有体现)一级抗震设计内力调整系数的来历是:柱端弯矩放大系数UcmUcm=1.1x1.1x1.1=1.331由高规第5.2.6条:一级框架梁柱节点处,柱端弯矩应符号下列要求:∑Mc ≥1.1∑MbuE (5.2.6-1)〖强柱弱梁原则〗而MbuE=fyk·As·(hb0-as')/γRE (规范5.2.26条)Ucm中的三个1.1就是:(5.2.6-1)中的第一个1.1;MbuE公式中fyk≈1.1fy提供的第二个1.1;MbuE公式中的As提供第三个1.1,因规范要求的截面抗震设计是验算设计,软件认为实际配筋大约为计算配筋的1.1倍。
对设计中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的几点归纳
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2.3 条规定,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 时, 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 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 一 般 情 况 下 , 短 边 可 按 1.15 采 用 , 长 边 可 按 1.05 采 用 ; 当 扭 转 刚 度 较 小 时, 宜按不小于 1.3 采用。
1 最小地震剪力调整
3 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2.5 条 规 定 , 抗 震 验 算 时 , 结 构 任 一 楼 层 的 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 5.2.5 给出的最 小 地 震 剪 力 系 数 !。 对 于 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 尚应乘以 1.15 的增大系数( 见表 1) 。
7 板柱—抗震墙结构地震作用调整
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6.6.5 条 规 定 , 板 柱 —抗 震 墙 结 构 的 抗 震 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 各层板柱部分应满足计算要求, 并应承 担不少于各层地震作用的 20%。
在进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前标准值的调整( 整体调整) 外, 还需进行 组合后地震作用效应设计值的调整( 局部调整)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设 计 规 范》规 定 , 组 合 后 的 内 力 设 计 值 在 使 用 前 尚 需 调 整( 见 5.6.5 条) ; 非抗震设计时, 应按本规程第 5.6.1 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的组合。抗震 设计时, 应同时按本规程第 5.6.1 条和 5.6.3 条的规定进行荷载效应和地 震作用效应的组合。除四级抗震等级的结构构件外, 按本规程第 5.6.3 条 计算的组合内力设计值, 尚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主要包括 下列内容的调整:
4.2框架结构设计解析课件PPT.ppt
4.2框架结构设计解析课件PPT.ppt1、4.2框架结构设计解析为了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同一节点柱的抗弯能力要大于梁的抗弯能力。
1、强柱弱梁5.4.3框架柱设计2〔1〕轴力、弯矩设计值无地震作用组合:取最不利内力组合作为轴力、弯矩设计值按强柱弱梁的要求调整柱端弯矩设计值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有地震作用组合:轴力设计值取最不利内力组合、弯矩设计值要依据强柱弱梁及局部加强等要求调整增大32、强剪弱弯〔1〕柱剪力设计值柱的抗剪强度要高于它的抗弯强度〔强剪弱弯〕。
9度和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一、二、三级框架柱--分别为柱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正截面组合的2、弯矩设计值;---柱的剪力增大系数,一级为1.4,二级为1.2,三级1.1。
---柱的净高;---分别为柱上、下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依据实配钢筋面积(考虑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值;75.4.3框架柱设计2、强剪弱弯一、二、三级框架的长柱和框支层的长柱箍筋加密区以外的部位,四级框架柱和无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柱框支柱,取不利内力组合剪力计算值作为剪力设计值。
8〔2〕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无地震作用组合:90.900.95—0.800.850.70.700.750.6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支柱三二一结构类型抗震等级柱轴压比限制规范规定:柱轴压比不应超过下表,但Ⅳ类场地上的较3、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3、掌握柱的轴压比5.4.3框架柱设计10〔1〕最小截面尺寸柱截面的有效高度4、框架柱构造要求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以下各项要求:〔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圆柱截面设计〕无地震作用组合:有地震作用组合:11〔a)宜对称布置;〔b)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c)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下表采纳;0.60.80.70.90.81.01.01.2中柱和边柱角柱四三二一类别抗震等级〔d)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e)一级且剪跨比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截面设计构造
截面设计和结构构造概述建筑结构设计有非抗震和抗震设计之分。
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根据构件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设计值进行配筋计算并注意满足相关的构造要求即可;对抗震设计的结构,还要根据结构的抗震等级对各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即根据相应的抗震措施的要求对内力组合得到的控制截面设计值进行调整,以此进行截面配筋计算,并满足诸如控制梁截面的受压区高度,柱(墙)的轴压比限值,构件的剪跨比限值,设置箍筋加密区,满足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箍)率及节点和锚固设计要求等抗震构造措施和其他细部构造要求。
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抗震设防的目的是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我国目前采用二阶段设计实现上述三个水准设防目标。
第一阶段设计使承载力验算,取第一水准烈度(众值烈度)的地震作用对结构进行弹性分析。
这样,当遭受第二水准烈度时,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满足了“中震可修”的目标。
对大多数的结构,时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设计要求。
只有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以及有明显薄弱层的不规则结构,在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弹塑性变形验算),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根据《高规》规定,对非抗震设计的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应满足式(9-1)的要求;对抗震设计的结构,各构件的承载力则应同时满足式(9-1)和式(9-2)的要求。
无地震作用组合 o S R γ≤ (9-1) 有地震作用组合 /RE S R γ≤ (9-2) 式中o γ--- 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S---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按式(8-1),(8-2) 确定; R---构件承载力设计值;RE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表9-1采用。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5_真题无答案-交互
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部分-35 (总分40, 做题时间90分钟)某钢筋混凝土T 形截面简支架,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荷载简图及截面尺寸如题图所示。
梁上作用有均布静荷载g k ,均布活荷载p k ,集中静荷载G k ,集中活荷载P k ;各种荷载均为标准值。
SSS_SIMPLE_SIN1.已知:a s =65mm ,f c =11.9N/mm 2,f y =360N/mm 2。
当梁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且不配置受压钢筋时,试问,该梁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450B .523C .666D .688ABCDSSS_SIMPLE_SIN2.已知:a s =65mm ,f yv =210N/mm 2,f t =1.27N/mm 2;g k =p k =4kN/m ,G k =P k =50kN ;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试问,当采用双肢箍且箍筋间距为200mm 时,该梁斜截面抗剪所需的单肢截面面积(mm 2)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68 B .79 C .92 D .108ABCDSSS_SIMPLE_SIN3.假定该梁两端支座均改为固定支座,且g k =p k =0(忽略梁自重),G k =P k =58kN ,集中荷载作用点分别有同方向的集中扭矩作用,其设计值均为12kN·m;a s =65mm 。
已知腹板、翼缘的矩形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分别为W tw =16.15×106mm 3,W tf =3.6×106mm 3。
试问,集中荷载作用下该剪扭构件混凝土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βt ,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60 B .0.69 C .0.79 D .1.0ABCDSSS_SIMPLE_SIN4.假定该梁底部配有4~22纵向受拉钢筋,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跨中截面纵向钢筋应力σSK =268N/mm 2。
独柱墩盖梁柱顶负弯矩分布及设计取值
独柱墩盖梁柱顶负弯矩分布及设计取值摘要:桥墩墩顶处盖梁弯矩取值问题是盖梁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不同墩柱宽度的盖梁在自重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墩顶盖梁负弯矩分布随墩宽的变化情况,并对盖梁的负弯矩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独柱墩盖梁应力负弯矩弯矩系数1 概述盖梁作为简支梁(板)桥重要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上部结构的恒载及主梁传递的活载,并将这些荷载效应传递给桥墩。
独柱墩由于其占地面积节省、刚度大、桥面支承宽度大,在场地大小受限制时可以有效的解决较大宽度桥梁结构的落墩问题。
大悬臂盖梁独柱实体墩由于墩柱截面较大,对盖梁有效支承宽度宽,因此墩柱对于盖梁墩顶负弯矩的削峰作用较之普通柱式墩更为明显,单纯利用峰值弯矩或者柱式墩采用的《公桥规》规定的削减幅度并不能反映盖梁的最大内力(弯矩、剪力)状况,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柱顶弯矩分布特点及峰值弯矩的折减进行探讨。
2 盖梁的计算图式及规范要求盖梁在构造上由于柱的钢筋伸入到盖梁内,与盖梁钢筋绑扎成整体,并且柱与盖梁是整体现浇的,其相互间是刚性连接,因此盖梁简化为刚架结构较为贴切。
只有当柱的高度较大,导致柱的线刚度较低时,才接近简支结构。
文献[2](以下简称《公桥规》)规定:墩台盖梁与柱应按刚构计算。
当盖梁与柱的线刚度(EI/L)之比大于5时,为简化计算可以忽略节点不均衡弯矩的分配及传递,双柱式墩台盖梁可按简支梁或悬臂梁进行计算和配筋,多柱式墩台盖梁可按连续梁计算。
目前盖梁的计算图式主要有双悬臂简支梁(连续梁)计算图式和双悬臂刚架结构计算图式[3]。
鉴于本文研究对象为独柱墩,故采取双悬臂刚架结构的计算图式进行分析。
《公桥规》规定盖梁与柱应按刚构计算,计算连续梁盖梁支座的负弯矩时,可按第4.2.4条的规定考虑柱支承宽度的影响,圆形截面柱可换算为变长等于0.8倍直径的方形截面柱。
《公桥规》第4.2.4条规定:计算连续梁中间支承处的负弯矩时,可考虑支座宽度对弯矩折减的影响;折减后的弯矩按式(1)、(2)计算;但折减后的弯矩不得小于未经折减的弯矩的0.9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端弯矩值设计值的调整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下式的要求:cc b MM η=∑∑式中, c M ∑——节点上下柱端截面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上下柱端的弯矩设计值可按弹性分析来分配;b M ∑——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之和;c η——柱端弯矩增大系数;二级框架为1.2。
为了避免框架柱脚过早屈服,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
底层是指无地下室的基础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层。
以第二层中柱为例进行柱调整:B 节点左、右梁端弯矩338.24157.690.62291.05KN m -+⨯=-⋅ 216.23137.690.62174.92KN m -⨯=⋅B 节点上、下柱端弯矩269.15163.220.1252.83KN m -+⨯=-⋅301.13163.610.6202.96KN m -+⨯=--⋅252.83202.96455.79B M KN m =+=⋅∑柱 291.05174.92465.97B MKN m=+=⋅∑梁0.99B B M M=∑∑梁柱1.1512.57B M KN m =⋅∑梁56.78B M KN m ∆=⋅, 在节点处将其按弹性弯矩分配给上、下柱端,即252.83512.57283.56455.79M KN m =⨯=⋅上202.96512.57228.24455.79M KN m =⨯=⋅下0.8283.56226.85RE M KN m γ=⨯=⋅上 0.8228.24182.59RE M KN m γ=⨯=⋅下其他层柱端弯矩的调整用相同的方法,计算结果如下:8、截面设计8.1 框架梁这里以第一层的AB 跨梁及第二层AB 柱为例来计算 8.1.1 一层AB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一层AB 梁)从梁的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B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
A 支座: 右震作用下内力最大397.02155.090.6/2350.49A M kN m =-⨯=⋅ 0.75350.49262.87RE A M kN m γ=⨯=⋅B 支座:0.6338.24157.69290.922B M kN m =-+⨯=-⋅ 0.75290.92218.19RE B M kN m γ=⨯=⋅ 跨间弯矩取左震作用下,0.11x m =处的截面 max 248.11M KN m =⋅max 0.75248.11186.08RE M kN m γ=⨯=⋅当梁下部受拉时,按T 形截面来设计,当梁上部受拉时,按矩形截面来设计 翼缘的计算宽度:1.按计算跨度0l 考虑 07.22500250033f l b mm mm '====2.梁净距n s 考虑'30034503750f n b b s mm =+=+= 3.按翼缘高度f h '考虑 070035665s h h mm α=-=-= '0/100/6650.150.1f h h ==≥ 这种情况不起控制作用,故取'2500f b mm =梁内纵向钢筋选400HRB 级钢,(2360/y y f f N mm '==)518.0=b ξ 下部跨间截面按单筋T 形梁计算,因为:'''10100() 1.016.72500100(665)22f c f f h f b h h α-=⨯⨯⨯⨯-2567.6210.98kN m kN m =⋅>⋅ 属第一类T 型截面6'2210186.08100.010081.016.72500665s c f M f b h αα⨯===⨯⨯⨯10.010130.518b ξξ==<='1020.01013 1.016.72500665781360c f s yf b h A mm f ξα⨯⨯⨯⨯===实际配筋取3根20的HRB400(As=941mm 2)9410.47%0.20%300665s A ==>⨯,满足要求跨中配筋率应大于20.0和y t f f /45中的较大值。
将下部跨间截面3根20的HRB400的钢筋伸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As=941mm 2),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s A ,即支座A 上部:()62262.8710360941665360.0221.016.7300665s α⨯-⨯⨯-==⨯⨯⨯'010.022270/6650.105s a ξ==≤==说明s A '富裕,且达不到屈服,可近似取62'0262.87101159()360(66535)s y s M A mm f h a ⨯===-⨯- 实取420φ(21256mm A s =) 支座l B 上部62'0218.191096221()360(66535)s y s M A mm f h a ⨯===-⨯- 实取420φ(1256s A mm =),12560.63%0.25%300665ρ==≥⨯'/941/12560.750.3s s A A ==≥,满足要求。
8.1.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0137.700.200.2 1.016.7300665666.33RE c c V f bh KN γβ=≤=⨯⨯⨯⨯=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取2肢150@8φ,箍筋用235HPB 级钢2210/yv f N mm =,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T 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 0010.42 1.25sv t yvRE A V f bh f h s γ⎡⎤≤+⎢⎥⎣⎦即 000.42 1.25svt yvA f bh f h s+ 1010.42 1.43300665 1.25210665150=⨯⨯⨯+⨯⨯⨯ 237.36160.22KN KN =≥加密区长度取(1.51050,500)b h =中大值,则取1.05m 非加密区的箍筋取2肢设置200@8φ,箍筋设置满足要求。
8.1.3二层AB 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第二层AB 梁)从梁的内力组合表中选出AB 跨跨间截面及支座截面的最不利内力,并将支座中心处的弯矩换算为支座边缘控制截面的弯矩进行配筋计算。
A 支座: 右震作用下内力最大314.81134.970.6/2274.32A M kN m =-⨯=⋅ 0.75274.32205.74RE A M kN m γ=⨯=⋅B 支座:0.6275.73136.42205.742B M kN m =-+⨯=-⋅ 0.75234.80176.10RE B M kN m γ=⨯=⋅ 跨间弯矩取左震作用下, 1.51x m =处的截面 max 226.81M KN m =⋅max 0.75226.91170.11RE M kN m γ=⨯=⋅ 翼缘的计算宽度(如上)取'2500f b mm =梁内纵向钢筋选400HRB 级钢,(2360/y y f f N mm '==)518.0=b ξ下部跨间截面按单筋T 形梁计算,因为:'''10100() 1.016.72500100(665)22f c f f h f b h h α-=⨯⨯⨯⨯-2567.6210.98kN m kN m =⋅>⋅ 属第一类T 型截面6'2210170.11100.0092141.016.72500665s c f M f b h αα⨯===⨯⨯⨯10.0092560.518b ξξ==<='1020.009256 1.016.72500665714360c f s yf b h A mm f ξα⨯⨯⨯⨯===实际配筋取3根18的HRB400(As=941mm 2)7630.38%0.20%300665s A ==>⨯,满足要求跨中配筋率应大于20.0和y t f f /45中的较大值。
将下部跨间截面3根18的HRB400的钢筋伸入支座,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压钢筋(As=763mm 2),再计算相应的受拉钢筋s A ,即支座A 上部:()62205.7410360763665360.01481.016.7300665s α⨯-⨯⨯-==⨯⨯⨯'010.0149270/6650.105s a h ξ==≤==说明s A '富裕,且达不到屈服,可近似取62'0205.7410907()360(66535)s y s M A mm f h a ⨯===-⨯- 实取418φ(21018s A mm =)支座l B 上部62'0176.101077621()360(66535)s y s M A mm f h a ⨯===-⨯- 实取416φ(803s A mm =),8030.40%0.25%300665ρ==≥⨯'/803/10180.790.3s s A A ==≥,满足要求。
8.1.4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0114.170.200.2 1.016.7300665666.33RE c c V f bh KN γβ=≤=⨯⨯⨯⨯=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取2肢150@8φ,箍筋用235HPB 级钢2210/yv f N mm =,则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T 形截面的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0010.42 1.25sv t yv RE A V f bh f h s γ⎡⎤≤+⎢⎥⎣⎦即 000.42 1.25svt yvA f bh f h s+ 1010.42 1.43300665 1.25210665150=⨯⨯⨯+⨯⨯⨯ 237.36114.17KN KN =≥加密区长度取(1.51050,500)b h =中大值,则取1.05m 非加密区的箍筋取2肢设置200@8φ,箍筋设置满足要求。
表8-1-2 框架梁纵向钢筋计算表8.2框架柱8.2.1柱截面尺寸验算柱截面尺寸宜满足剪跨比和轴压比的要求:剪跨比 )(0h V M c c =λ,其值宜大于2; 轴压比 )(bh f N n c =,三级框架大于0.9。
其中c M 、c V 、N 均不应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表2.24 柱的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②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根据柱端截面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及其调整值,按正截面受压(或受拉)计算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一般可采用对称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