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创造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创造能力

【内容提要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中要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主要方法有:一、培养学生的兴趣;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三、以审美为核心,情感熏陶;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音乐教育表演创造参与

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游戏、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作尝试,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过于偏重对音乐知识的输灌,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甚至注重选拔和淘汰的武断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学本身造成了一种伤害,更是扼杀了绝大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如何加强音乐教育的自身建设完善音乐课堂,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没有任何负担,兴趣更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新课标》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比如,在上湘教版七年级第一堂课《大海啊,故乡》时,我尝试想过:这首歌看似简单,其实唱起来还是挺难的:一个是高音上不去,第二个是学生没有较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如果就这么干瘪瘪的跟着电子琴或录音伴奏一句句唱下去,肯定是失败的。

于是我先从身边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口头语言能力入手,一上课我就借认识学生为名,叫他们介绍自己和家乡的事物。因为学生对家乡最熟悉,刚到学校还不习惯,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他们留恋,又不用写作文那样长篇大论,三五句概括就行了,所以学生能大胆地站起来说,有些同学还为家乡的某些事物而自豪呢!如有个学生介绍完自己后还说:“我的家乡有广东水质最好的鱼水旅游风景区,欢迎大家来作客。”等,于是我因势利导从他们爱家乡进入音乐课堂《大海啊,故乡》,这样既活跃了音乐课堂,提起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审美教育的目的。

现代社会生活中,到处有大量的音乐现象,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迎宾、列队、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等,这些都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设计中,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现象,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并发现音乐。如教学《音乐在我身边》这一课,我先是播放场景片断音乐,从最简单的《运动员进行曲》开始,让学生为书上的几幅场景配备合适的音乐。因为这些场景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所以学生很高兴而且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接下来再激发他们努力寻找身边的音乐就不难了。什么“充煤气”、“收烂铜烂铁”农村妇人吆喝孩子回家的声音、昆虫声等。有些同学还利用教室里现场材料为大家表演“收烂铜烂铁”、还有农民犁田的“嗬嘿”声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同学们开怀大笑,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开始留意自己身边的音乐的兴趣,做一个有心人,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大胆积极的表演欲望。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我的音乐课上,我一直较为注重学生的参与、音乐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体验对音乐进行表演和创造,在《大海啊,故乡》的表演创造上,我考虑到学生刚到校,相互间还比较陌生,大多数同学还没有独自上台表演的胆量,所以我先从复习歌曲:大家齐唱开始→小组唱→独唱→舞蹈即兴创造表演这个程序进行,因为有了大家齐唱,坚定了信心,大部分学生才敢出来表演小组唱,因为有了小组唱的同学做榜样,独唱的同学才会更大胆地出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鼓励”成了我教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要想蜷缩的学生解放出来,需

要老师和同学太多的热情与掌声共同打造一个非常热烈的场面,没有人会拒绝鲜花与掌声。用掌声把学生从位置上“抬”出来,才能体现他们倍受尊重的感觉。一切的表演创造从这里诞生。又如,在上《声音的表现》这一单元,我先让学生单独上台给大家介绍并敲击各种乐器,然后我以一则小故事《一个夏天的一天》,让学生找出故事里的声音,并上台选出合适的乐器。把故事用音乐的形式串联起来,想出来表演的学生就像“鲤鱼跳龙门”那样涌跃;《学吹牧童笛》我要求人人手上都要有乐器,可是当时八(4)班有好几个男生没有乐器,我询问时他们不作声,其他同学说:“他们可以用树叶吹曲子”,我一阵惊喜:因为在我身边我没听过有能吹树叶的人,只是在电视上见过,于是我鼓励他们到教室门口摘树叶到教室里吹。听到那优扬清脆的《送别》,我高兴到说不出话来。在音乐的表演创造上我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独奏、齐奏、合奏。这样可以大面积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参与能力。

三、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

在音乐活动当中,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选择一些本身具有高品味审美价值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当中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熏陶,从而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我们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工作让学生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发现。如在欣赏“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母爱”系列的三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摇篮曲》时,我先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要求学生认真听并看视频里的画面。当看到视频里的感人画面连最后一排调皮的学生都那么专注的听,那么认真地看。人都是有感情的,他们也不例外。特别是看到镜头中母亲为了儿女能吃饱去上学,而自己却只能舔留在碗里的饭粒时,许多学生眼眶都红了;有的眼里噙满泪水,有的已经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情此景我知道我们的学生被音乐和情节所感动了。也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在欣赏《摇篮曲》中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义。使学生认为单调幼稚的歌曲充满了感情色彩。特别是完成课后练习——回忆母亲关心自己的情景时,许多学生讲着讲着都哭了,泣不成声,在大家的鼓励下才断断续续地讲完。通过这节欣赏课,使学生在音乐当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洗礼,比我们硬生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好得多。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创造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