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3月5日(星期一)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以下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会及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11.61,-0.33,-2.76%)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毕节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毕节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毕节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2011年2月14日毕节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上)市长王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克服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克难攻艰,推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58.8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2.45亿元,年均增长15.54%,人均生产总值从4014元增加到9641元,年均增长20.6%;财政总收入从3.17亿元增加到11.54亿元,年均增长3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49亿元增加到9.59亿元,年均增长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36亿元增加到94.2亿元,年均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7.82亿元增加到32.93亿元,年均增长36.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42元增加到3624元,年均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225元增加到14300元,年均增长15.7%。

(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

始终坚持以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通乡油路16条389.5公里,建成村级公路232条1833.6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厦蓉、毕威、杭瑞高速公路,成贵、昭黔、毕水兴等铁路毕节市段开工建设;实施烟水配套工程43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14处,“三小”水利工程14处,冬修水利工程35处,除险加固工程20处,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2.63万亩,解决了32.8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推进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建成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户6698户;城乡电网、通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鹰潭市政府工作报告(提纲)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政府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简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发展凝聚人心、以改革拓展空间、以正风气形成合力、以加强组织建设强化保障”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洪涝灾害,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超常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20亿元,五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3.6%,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50亿元,五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60亿元,五年翻两番多,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85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0元,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5950元,年均增长10.3%。

县乡经济。

——经济质量实现大提升。

三次产业结构比;大铜业;大旅游;大物流;楼宇经济;农业经济。

——发展后劲实现大增强。

“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740亿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和的4.4倍。

项目建设(固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外贸,园区发展);各项改革;全民创业。

——城乡统筹实现大突破。

城市建设(大框架格局,城市品位,城市人口,城市化率);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大四小”;农村卫生清洁工程。

——人民生活实现大改善。

民生工程(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光明微笑关心工程);节能环保;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

2011年两当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两当县政府工作报告

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蓝图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中共两当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梁英(2011年9月28日)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两当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回顾总结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两当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描绘新蓝图,为实现两当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两当县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县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两当发展史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

五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5.12”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县域经济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我们抢抓“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重大历史机遇,奋力争先,苦干实干,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幅。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4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0.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1.7%、31.3%、83%、15.4%。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排名全市第一位。

——灾后重建顺利开展,项目建设突飞猛进。

我们把灾后重建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县277项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273项,占规划项目的98.6%,累计完成投资13.67亿元,县域经济不仅在震后全面恢复,而且为今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农村居民住房重建5424户、维修2712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302户、维修2183户全部完工,新建和维修户达到全县总户数的82.3%,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2011年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15日在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兰州市市长袁占亭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五年政府工作回顾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市影响力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办支持甘肃发展《若干意见》和省委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再造兰州”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力量破解发展难题,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部实现翻番增长。

预计今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360亿元,是2006年的2.13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达950亿元,是3.19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638亿元,是2.2倍。

地区性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可达350亿元和150亿元,分别是3.3倍和3.6倍。

建成了兰州石化大乙烯、榆中钢厂、西固热电联产等大型产业支撑项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达460亿元,是2.17倍。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4亿元增加到544亿元,是2.8倍,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提高到40%。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二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突破。

针对发展空间受限难题,立足发挥中心带动作用,实施“再造兰州”战略,启动兰州新区建设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增容扩区,城市规划区面积由1649平方公里扩大到5810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由221平方公里扩大到688平方公里。

针对产业支撑不足难题,积极研究发展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确定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编制了全市园区和产业布局规划,制定了“研政产”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1白山市政府报告

2011白山市政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十一五”: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白山实现历史新跨越2006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等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经济总量快速扩充。

预计五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45.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7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8%、27.6%、36.2%、47.8%和24.8%。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6.2:51.4:32.4调整到10:58:32。

2010年单位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2%,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市中心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318天。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支付改制成本18.1亿元,完成108户国有企业和111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53%提高到70%。

政府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按期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

累计引进域外资金741.3亿元,年均增长61.8%。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7亿美元,年均增长20%。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建设累计投资91亿元,新建公路1026公里,总里程达到6375公里。

长白山机场建成通航,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等相继建成,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靖宇至松江河铁路等开工建设。

市区投资72亿元,完成了道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

“六路安居工程”完成954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3.8万户。

改造农村泥草房2.95万户。

庐江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庐江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庐江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回顾刚刚过去的2010年,面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我们在上级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支持监督下,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基本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3.2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增加2.34亿元,增长30.4%,增幅居全市第一;超千万元镇达13个。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24%。

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增长37.3%;74个项目入选省“861”行动计划,居全市第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亿元,增长19.2%。

外贸进出口总额4800万美元,增长28.4%;外贸自营权企业新增21家。

(二)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初步统计,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8.8:32.1:39.1 调整为28.1:35.6:36.3,二产比重提高3.5个百分点。

农业发展提质增效。

县财政安排引导资金550万元,扶持粮食、蔬菜等七大产业发展。

“安徽一袋米”工程推进加快,粮食总产跃升全省前十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流转土地16万亩,新增蔬菜基地近2万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

新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9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5家,畜禽、茶叶省级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新增“三品”认证产品21个、王巢等省著名商标4个、“巢湖麻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

在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设立唯一县级馆,成功举办第三届名优农产品合肥展销会等活动。

在郭河农业示范区基础上,成功申报挂牌台湾农民创业园,二期建设已启动,整合资金2.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12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21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21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医药 发展 和休 闲度 假酒 店 建设 分别 进行 研 究推 动 ,制定 出
台推 动农 业 产业化 发 展 的政策 文件 ; 实施 “ 央企 入 滇 ” 与 l , 6
户 中央 企业 签订 战略 合作 协议 ; 建设 标准 厂 房40 万平 方 0多
米 , 立 了中小 企业 创业 投 资基金 , 设 并争 取 到 了国土 资 源部
克 难奋 进 , 省 经 济社 会发 展 取得 显 我 著 成 绩


在 这场 艰苦卓 绝 的抗 旱救 灾 斗争 中 , 我省各 级 党 委 、 政 府 的执 政 能力 和领 导水 平经 受 了重 大考 验 ,全省 人 民 的精
神 意志 和 勇气毅 力 经受 了重 大考 验 ,党和 人 民群 众 的深厚

面推 进科 学发 展 、 和谐 发 展 , 得 了可 喜成 绩 , “ 一 五 ” 取 为 十 发展 划上 了 圆满句 号 。全省 生产 总 值增 长 1. 全 社 会 固 2 %, 3 定资 产投 资增 长2 . 地方 财 政一 般 预算 收入 增长 2 . 21 %, 48 %,
社 会 消费 品零售 总 额增 长2 .%, 乡居 民收入 实 际分 别增 1 9 城 长 81 .%和 1 .%, 镇 登 记 失 业 率 42 %, 口 自然 增 长 率 32 城 .1 人 63 。 单 位 生产 总 值 能 耗 下 降 36 , 贸进 出 口总额 增 长 .% , . 外 % 6 .%。 居 民消费 价格 总水 平 上涨 37 略 高于 3 67 除 .%, %左 右 的
1 万亿 元 。全省 铁路 在 建项 目达 1个 ,条 高速公 路 、2 3 9 5 条二
级 干线 公路 、 村公 路建 设 全面 推进 , 开 工建 设4 件 骨干 农 新 2

石家庄赵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赵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赵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根据县委九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制定了《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的重要时期。

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力打造新赵州的奋斗目标,坚持“强二、优一、兴三”的思路不动摇,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成为赵县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五年,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

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36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以上。

到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比2006年前进了11位。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一倍,收入规模在全市前进了1位。

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6.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亿元、利税完成27.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6倍、4.3倍。

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5.8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

——这五年,是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

始终把“强二”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坚定不移地抓投资、上项目、兴产业、强园区。

五年累计实施规模以上工业项目904个,完成投资89.4亿元。

河北华泰、金鱼油漆、统万珍极等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克尔化工、宏润化工、泰合药业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聚集发展,淀粉产业集群晋身省级产业聚集区,兴柏药业、利民集团被认定为河北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

生物产业园被列为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园区之一。

抓住省政府扶持发展省级工业聚集区的机遇,规划整合了19.6平方公里的赵县工业园区,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十堰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8日在十堰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周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十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政府工作的回顾本届政府从2005年开始履职,已经走过整整六年时光。

六年的历程,在十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

面对东风公司“两个总部”外迁、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频发等多种困难和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奋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是2004年的2.1倍,年均增长13.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8亿元,比上年增长69.9%(扣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7.9%),是2004年的4.3倍,年均增长2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是2004年的5.2倍,年均增长31.8%。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实现县域生产总值295亿元,年均增长10.3%;劳务经济总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16.3%。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六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2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5家。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累计建设、改造通村水泥路1.3万公里,解决9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3.3万户。

新阶段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基本完成,减少贫困人口43万。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313亿元,年均增长18.2%;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产值规模过亿元的企业达130家;地方工业比重超过50%。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东风渝安20万辆扩能、东风实业3万辆整车、正和车身3万辆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2011年富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富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富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富平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抓实干,奋力拼搏,顺利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0.4亿元,增长14.4%。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491万元,增长34.3%,提前18天超额完成全年奋斗目标;财政支出15.9亿元,增长3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18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29元,增长20.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亿元,增长18.6%。

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节能减排等主要指标均全面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县先后获得了6个国家级和29个省级奖项,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档次。

回顾“十一五”,我们深深感到,这五年是我县加快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的重要五年,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预期目标基本提前两年或一年实现,发展中的富平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县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十五”末的2.4倍。

三次产业结构由30:26:44调整到28:33:39。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2%,2010年是05年的4倍,09年列入省财政直管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2010年较05年分别净增10172元和2407元。

累计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26个,到位资金62亿元,是“十五”的5倍。

工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庄里工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支持的百个县域工业园区,老庙美原花炮产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化公司82户,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中冶陕压轧辊、陕焦130万吨焦化、20万吨甲醇、龙钢110万吨钢材、实丰200万吨水泥等重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以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的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2011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20日何永林在巴彦淖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开创了巴彦淖尔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结构转型迈出重要步伐。

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1∶38∶31演进为2010年的18∶57∶25,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7.5%提高到47.7%,初步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重大转变。

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1%,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1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9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9.9亿元增加到68.9亿元,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年均增长36.4%,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法治、服务、文化等软环境不断优化。

---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16亿美元增加到5.33亿美元,增长3.6倍。

甘其毛都口岸成为自治区重要的陆路口岸,我市在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显现。

石嘴山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嘴山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时间:2011-1-12文章来源:石嘴山日报——2011年1月7日在市第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市人民政府市长张作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0年工作2010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抓转型、重民生、迎大庆为主线,以项目建设和三争双招为抓手,超额完成了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亿元,增幅13%;财政总收入57.3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6亿元,分别增长32.6%和4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幅3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幅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80元和5845元,分别增长9%和10%;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7.5亿元和289.3亿元,增长39.5%和31.4%;化解历史工程欠款3.85亿元,政府债务率同比下降22.3%;全年争取新增建设用地17745亩,同比增加1605亩;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2%;为民承诺办理的10件实事完成98%,3个子项已经启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居民幸福指数全区第一。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抓结构调整和大项目,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力推工业升级。

坚持抓优势产业技改和新产业壮大并重,抓龙头企业做强和助推产业链配套并重,抓发展与节能减排并重。

有色金属、煤炭机械、能源化工、汽车、太阳能、PVC等非煤产业产值达到335亿元,迈上新台阶。

东方有色、天地奔牛、西北骏马、博宇钢铁、大地化学、大武口电厂等完成技改投入61.1亿元。

太阳能和汽车装备产业迅速发展,江苏阳光多晶硅、国电多晶硅、日晶电子、晋安太阳能、天得太阳能、宁沪太阳能、君功汽车等相继建成投产或扩能,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支点。

投资2亿多元完善宁夏石嘴山陆港经济区、宁夏精细化工基地、石嘴山生态经济区等园区的基础设施。

2011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

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13日在恩施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州长杨天然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连同《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施‚三州‛战略、推进绿色繁荣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州六届五次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狠抓特色产业建设,不断加快产业兴州步伐,州域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全州实现生产总值351亿元,增长13.8%,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增长21%。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5亿元,增长26%;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户,总数达到555户,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0家,比上年增加14家,税收过1000万元的企业15家,比上年增加3家。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实现农业增加值107.6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达到167万吨,增长4.1%,茶叶、蔬菜等农产品产量都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增特色农业基地30万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91家,‚恩施玉露茶‛、‚思乐‛畜产品、‚大山鼎‛蔬菜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7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重点景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开展了东航‚恩施号‛彩绘飞机起航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宣传活动,恩施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全年接待中外旅游者1062万人次,增长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6亿元,增长74%。

2011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

菏泽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21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21日在菏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刘士合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4.6亿元,增长39.8%,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9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5655元,增长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92.6亿元和803.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92.6亿元和172.9亿元,增幅均居全省第二位,圆满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着力开展项目建设推进年、提升年活动,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2亿元,增长22.6%,其中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完成320亿元,增长26%。

新落地招商引资亿元以上项目230个,总投资930亿元。

东明石化120万吨高硫重油综合利用、玉皇化工10万吨顺丁橡胶,郓城洪达焦化,曹县凯雷圣奥(一期),成武达驰电气750千伏级变压器,单县舜亦新能源(一期)、宇泰光电,市开发区玉皇化工20万吨苯乙烯等185个过亿元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牡丹区华润电厂、华盛荣镁合金,郓城赵楼煤矸石电厂,市开发区聚隆能源,巨野铁雄新沙20万吨甲醇,成武呈祥风力发电塔,东明方明化工聚合切片等260个过亿元项目开工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大力推进"1655"企业成长计划,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1家,新增222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36亿元、利税295亿元,分别增长28%和62%。

酒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酒泉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大会文件之十五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15日在酒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酒泉市市长康军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的工作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11年,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一年,面对通胀压力加大、宏观政策趋紧的形势,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攻坚克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80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60亿元,增长18.8%,财政支出80亿元,增长2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8元,增长13%,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8030元,增长11%,移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约束性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6%以内。

政府承诺的创业促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10件惠民实事有9件得到落实。

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是:1、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加紧策划、对接、申报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全市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105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04项,5000万元以上项目253项。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敦当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敦煌客运枢纽站投入使用,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酒泉段、瓜星高速公路、酒嘉城际公路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北大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成设计方案招标,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顺利推进。

2011年人大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人大换届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0月25日在***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镇长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安定团结、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我镇科学发展、亮点纷呈、成绩显著的五年。

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强力推进经济建设,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开创了***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㈠注重发展优先,综合实力迅速提升工业经济迈出新步伐。

将***工业园扩展到70公顷,配套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园区对项目的集聚力和承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入园企业现已达到32家。

鼓励各村利用优惠政策、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及个人投资,创办了全区首个村办企业园——**全民创业园。

镇域工业企业现已达到158家,其中限上企业达到39家,2011年镇域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6亿元。

经过几年的工业发展积累,依托企业用工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带动百姓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发展意识上发生了较大转变。

棚室经济成为新亮点。

先后辟建了**、**、**等6个棚室基地,形成以田园采摘、特色餐饮、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架构体系。

2010年,启动**现代观光农业项目区建设,当年建成棚室812栋,并将全部棚室农业节点统称为“***”,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包装。

今年,按照区委关于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小镇的总体要求,以**路为中轴、**干线为两翼,落实棚室10000栋,全镇棚室总量达到10200余栋。

棚室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打破了***镇发展大田种植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瓶颈,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180元增长到2010年的8125元。

农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共发展玉米膜下滴灌5000亩,累计安装大田节水喷灌设施 160台套,农田机电井发展到316眼,全镇大部分耕地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3月日在小孟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镇长孙恒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严峻考验,加快转型升级,拓宽思路谋发展的五年,也是经济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五年。

五年来,全镇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的正确决策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围绕全面建设“经济主导工业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各项要素城镇化”的现代化新小孟的奋斗目标,以做好计生和稳定工作为前提,以抓好队伍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三个重点,发扬“团结、苦干、创新、跨越”的小孟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全镇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经济指标快速攀升。

2010年,完成两税地方收入1300万元,年均增长x%;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同比增长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x亿元,是“十五”时期的x倍。

规模工业销售收入5.67亿元,利税9324万元,分别增长72.9%、81.92%。

全镇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企业迅速发展。

市外国内资金3.2亿元,外资1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200万美元;新增限额服务业x家;新上过亿元项目x个,过5000万元项目x个,签约过亿元项目x个。

各项经济主要发展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计划。

——突出园区平台建设。

我镇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和镇机械工业园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机械加工产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凸现,支撑小孟经济的企业群体正在崛起。

永华机械、育达X光机、科大鼎新、鑫旺机械、弘诚金属、金泰金属等项目建设,跨出了外引内联、提质增量的坚实步伐。

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培植壮大了机械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了全镇新农村社区规划,实现了集约用地,腾地兴业。

镇中心社区规划建设36栋楼,已开工建设21栋,17栋完成主体建设。

群众服务中心全面建成,文化广场、中心公园已投入使用。

——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

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殖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引进了益丰粮油、大明牧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同时依托圣凯罗服装、新璞气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积极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扎实有序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完成了林木确权发证工作。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全镇合法生育率为98.7%,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06.2:100。

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卫生工作全面加强。

卫生院门诊大楼投入使用,18处村卫生室通过了省市级规范化验收,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

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安居工程。

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80元。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镇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得益于各位代表委员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企业员工以及4万小孟人的艰辛努力。

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心支持我镇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小孟经济、社会发展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先进镇街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及时梳理,认真查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力争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坚定地信心,推动小孟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努力实现“十二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镇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

根据上级要求,镇政府编制了《小孟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纲要》确立的“十二五”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工业强镇、生态乡村、和谐社区,实现小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主要预期发展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突破。

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年均递增 %;实现利税万元,年均递增 %;财政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递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跨越。

形成以两个园区为平台,战略性新兴企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服务业,拉动农村市场内需,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

——新农村建设实现新气象。

科学、合法、规范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提升、生态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清洁家园”,村庄建设达到“五化”标准。

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倡导文明风尚。

——社会事业实现新进步。

科教文卫体,全面发展,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教育服务。

三、扎实做好开局之年各项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做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对于巩固我镇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镇党委、政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确定了今年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争先,和谐小孟”的奋斗目标,坚持加快发展总基调,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镇村建设管理、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夯实发展和基层两大基础,实现小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以上;两税收入增长3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全镇各级要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推进小孟实现新跨越”的指导思想,发扬“团结协作、亲历亲为、干事创业”的精神,务实创新,开拓奋进,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努力开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要实现全年工作的任务目标,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运作,务求实效。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顶点定位,全力全速,努力在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镇的指标是全年签约过亿元项目3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3亿元。

我们深感担子重、责任大。

要更加注重务实招商。

我们将以项目为载体,在精心包装具体招商项目的同时,更加重视投资大环境的整体包装,重点挖掘并全面推介小孟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域特色优势,坚持以两个工业园区为主阵地,大力开展招商活动,精心组织专项招商活动,发布招商信息,大力推介小孟。

要更加注重以企招商,充分发挥企业家交流面广、业务精通的优势,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的嫁接,着实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品关联度强、发展后劲足的项目,壮大发展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狠抓项目带动,提供强力支撑。

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载体,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支点。

要始终把项目带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突破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要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引导扶持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质上档。

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发展内驱动力,提高经济外向度。

要调结构,抓技改,创品牌,争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含量以及核心竞争力。

今年着力推进瑞安机械、鑫旺机械、飞马矿山机械、新璞气流纺织等企业技术改造。

启动投资6.8亿元科大鼎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推进育达医疗器械二期LED无影灯、手术台项目建设;投资2.3亿元的永金数控机床项目3月底前形成规模生产;科力索具项目上半年形成量产;北京新医药项目2月底前完成手续办理和落地。

推进园区建设,搭建发展载体。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强化载体建设。

没有载体,招商引资搞不好,企业的技改膨胀搞不好,投资环境也搞不好。

只有搞好载体,实施对外优惠,扎实管理,才能增强生产要素的汇聚能力。

因此,必须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力度,确保项目落地。

重点抓好市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和镇驻地机械工业园两大园区建设,启动以永华机械为核心建设永华台湾工业园,以科大鼎新为核心的创业科技园建设。

完成小孟机械工业园规划设计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特色抓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新突破。

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牢牢抓住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不放松,建龙头、扩基地、上规模,以产业化的理念提升农业,实现特色、规模、效益的新突破。

一是发展龙头企业。

围绕基地建龙头,建好龙头带基地。

重点扶持益丰粮油、大明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激励新建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切实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能力。

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通过专业合作、土地租赁、企业化经营等形式,探索土地流转承包的有效形式。

二是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项目工程,实施镇村联动,集中会战,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是加强农民培训。

坚持就地转移、异地输出与返乡创业一起抓,积极发展各种劳动中介组织,及时发布劳务信息,搞好新型农民技能培训和配套服务,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积极鼓励农民返乡创业。

(二)以人为本,关注和保障民生,努力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实现新突破。

改善民居,提升镇村环境水平。

一是扎实稳妥推进社区建设。

以合村并点、整村搬迁为主要形式,以挂钩项目村建新拆旧为重点,加强镇中心社区楼房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建设档次和水平,为入住群众创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坚持把拆旧腾地作为重点任务,积极稳妥推进群众上房和旧房拆除工作,切实做到上一户、拆一户。

二是加强镇村环境综合治理。

镇村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先规划后建设,按规划搞建设,坚决取缔乱搭乱建行为。

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大力实施“清洁家园工程”,迅速集中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动,建立村级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做到镇村整洁卫生,无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搭乱建现象。

加强镇驻地及五条主干道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对河庄路进行维修改造;完善镇中心公园、文化广场建设;启用镇群众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