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合集下载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s Vol.26No.1Jan.,2012第26卷第1期2012年1月收稿日期:2011-08-20修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2008BAJ08B03)。

第一作者:徐保根(196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E-mail:xubaogen@zufe.edu.cnFeasi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t Village-levelXUBao-gen,ZHAOJian-qiang,XUEJi-bin,GUHui-na,FANGAi-jun,DONGChuan-de(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ssessthefeasi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useinordertoprovidesufficientreferencesfor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and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Methodsusedincludedliteraturereview,expertconsultation,comparativeanalysis,andsumofweigh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innewresettlementareascouldbedividedintothreebasicones,i.e.,urban-type,town-typeandcentral-villagetyp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thestructureoffarmers’employment,theeconomiccapacitiesoffarmers,villagecollectivesandthetownandcitythevillagelocates,etc.HuoyutangVillageandXichengVillageinYiwuweretheurban-type;HenggangvillageandBailianVillageinHaiyanwerethetown-typeruralresidentialareas.Itwasconcludedthattheindexsystemandmethodforthesuitabilityassessmentofruralresidentialareashadcertainvalueofapplicationandcouldguidethe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and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Key words:landadminstration;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suitabilityassessment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摘要: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境较 差
在 实 地 调 研 中 发 现 ,农 村 居 民 点
内部 土 地 利 用 结 构 不 合 理 ,特 别 是 历 史 较 长 的居 民 点 , 公 共 设 施 配 套 很 不 完 善 ,卫 生 、 教 育、 等 基 础 设 施 投 入 较 少 。村 中道 路 曲 多 直 少 , 占地 多 、 效 率 低 。居 民住 房 结 构 不 合 理 ,牲 畜 棚 舍 、厕 所 、 厨房 和 住 房 混 杂 一 起 ,
源。
( ) 人 均 居 民 点 用 地 偏 高 且 区 二 域 差异 大 根 据 重 庆 市 土 地 利 用 变 更 调 查 数 据 显 示 ,2 0年 全 市 人 均 农 村 居 民点 08 用 地 2 80 m/ , 是 《 镇 规 划 标 3. 32人 村 准 》 ( B 08— 3 中 规 定 人 均 居 民 G5 18 9 )
2 1 卷. 00 1
少 0 1% 同 期 , 农 村 人 口 由 .4 。
18 .2 人 减 少 到 1 1. 1 人 ,年 9 26 万 49 9 均 减 少2 5% .8 。农 村人 口减 少 的 速 度 是
农 村居 民点 面 积 减 少速 度 的 1.3 , 84倍 说明 全 市在 推 进 农 村人 L非 农 转 移 的 J 过 程 中 ,没 有 把 已 非农 人 口所 占 的居 民点 用 地 及 时 复垦 整 理 , 致 使 人 均 居 民点用 地呈 增 长 的态 势 。 ( )生 活 设 施 不 完 善 ,生 存 环 五
19  ̄20 年 间 ,全 市农 村居 民 97 08 点 面 积 由 3 .7 h 6 3 万 下 降 到 3 .9 5 7 万
h , 1年 间仅 减 少 0 5万 h ,年 均 减 1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文章编号:1672—7487(2007)01—0025—0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张成英(山西忻卅l市国土资源局,山西忻州034000)摘要:针对土地规划编制、修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新一轮规划修编时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的几项措施,目的就是要使此次规划修鳊务必切合实际情况。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保证耕地教量和质量,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土地利用;编制中图分类号:$28文献标识码:A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1986年至今.我国已先后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形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成为加强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成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但是由于上轮规划编制盹规划的理论不够成熟,地方各级政府的思想、组织、技术和程序不是太到位,导致了规戈Ⅱ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受到影响,通过对上轮规划实施的分析评价,结合近几年规划管理的工作实践,上轮规划存在着四方面的不足。

一是对区域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不够,规划指标分配不合理;二是深入调查研究不够,规划建设用地布局欠合理,规划的操作性受损;三是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存在脱节;四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不够,给闲置地、低效用地留下了空间。

这些不足直接导致了规划预期发展速度远远低于了规划期内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速度,表明现行规划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了。

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城镇建设规模规划有意增大上轮规划修编不仅要求改变原来城市建设摊饼式的外延扩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尽量减少占用农田,但在具体编翩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基本上是依据各地方国土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要求来进行调整,政府要求把建设用地面积做大,以便于发展城市,但这样一来,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合理,是否最优,就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坚 实 的社 会基 础和 强大 的 内在动 力 。
国 设 立 了土 地 开发 整理 专 项 资 金 ,但 资 金 投 向偏 重 于 耕地 开 发和 复 垦 整理 ,对 农村 居 民点整 理 投 入较 少 。 目前 ,我 国农 村 居
民点 整理 建设 的过程 中又走 上 了 “ 、乱 、差 ”的 脏 老 路 。 “ 农 村 ” 建 设 涉 及 基 础 设 施 配 新
比较 单一 ,这 给本 已捉 襟见 肘 的地 方财 政
带来 了更 大的压 力 。
2国 家政 策支 持 力度进 一 步加 大 .
此 外 ,政 府 资 金 注 入 “ 输 血 ” 而 有 “ 造 血 ” 功 能 , 资 金 使 用 需 要 层 层 审 无 批 、 逐级 拨 付 ,常 常 是 “ 子 吃一 节 剥 ~ 粽
新农 村 建设 规 划 ,一 般 乡镇 仅 有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农 村居 民点 整理 过 程 中 ,只 关 注 单 个 项 目设 计 ,缺 乏 与 相 关 规 划 的 衔 接。 由于 对 地 方农 民发展 经 济 、 改善 居 住 条件 、保 障权 益等 诸 方 面 没有 做 出统 筹 规 划和 合 理 安排 ,致使 部 分 新农 村 居 民点 在
达 到预 期 效 果 ,资 金投 入 是 关键 。虽 然 我
快 ,支 农 惠 农 政策 的广 泛实 施 ,我 国 农村
经 济 不 断发 展 ,农 民收 入水 平 显著 提 高 。 农 民 享 受市 民 待遇 、提 高生 活质 量 的 愿 望 日益 强烈 ,主 动参 与 改 善居 住 环境 的意 识 不 断增 强 ,为 开展 农 村 居 民点 整理 提 供 了
r 代 化 、加 快 社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_ 【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探讨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探讨

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探讨针对我国农村土地的供需矛盾,如何合理地对农村的各种用地和各业用地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出现的耕地与宅基地引起的冲突纠纷,并分析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在这方面存在弊端的原因,以及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看法。

标签:农村土地总体规划;耕地与宅基地纠纷;原因和对策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亦称农村土地规划,是指在农村土地利用的过程中,针对已有的规划目标,对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长期的调整配置。

同时,这也是对农村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的合理组织利用。

长远来说,这对当地的自然和经济都起到了保护和推进的作用,是践行中国特色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一步。

而近几年来,因农村耕地和宅基地的矛盾纠纷的人逐渐增多,农村土地规划的矛盾不容忽视。

本文主要针对农村耕地和宅基地矛盾纠纷的情况进行调研,并分析此类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对策,帮助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问题。

1 农村土地总体规划中耕地与宅基地具体问题举例案例一:河南周口某村一农民,因农村分地时,在耕地边上的都给多分一点,叫做方地,而因隔壁邻居新建房要占用一部分他家方地,乡里说占方地不用补偿,因此引起了双方邻居的纠纷。

案例二:有A、B、C三家人,A和C是亲兄弟,A是C哥哥,B是同村的一个村民。

A在村里有一片宅基地,但那时A一直都在外地住很多年了,A的宅基地在C家的前面,C与2006年强占A的宅基地种菜。

B得知后与C交涉,C不还,在A不知情的情况下,B与C协商,把A的宅基地更换了C的八分左右的耕地,并签协议,协议上的宅基地所有者写的是B的名字。

2012年A退休几年后,想回老家住,B说宅基地已经与人更换。

A月C交涉,C不还,理由是A没有宅基地相关手续,但是村里大家都知道该宅基地是A所有的,因此造成了纠纷。

在调查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但本人认为,从案例中体现的农村在分宅基地时的不合理方法,以及我国对农村土地规划矛盾纠纷的处理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性机制是有待完善发展的。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摘要: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阶段,另一方面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关键手段,其是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实践。

在我国,村庄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部分。

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存在问题;解决建议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研究,是土地整治理念的重大转变。

在之前的土地整治工作中,往往比较关注耕地面积;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之后,往往比较关注多目标统筹以及多要素综合整治。

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过程中,应该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涵作为工作指导,切实解决村庄规划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策略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协同性(一)主体协同在村庄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

因此,需要保证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

《若干意见》中提出: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是乡镇政府,该项工作应该由乡镇政府组织开展;在新出台的《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对乡村地区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特别是在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个方面是土地征收,另一个方面是宅基地保障。

这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本质上就是坚持乡村地区村民的主体地位。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多个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主体:一是乡镇政府,二是村民,三是社会资本代表。

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主体的诉求,一方面需要坚持原则,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地使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2】。

(二)部门协同在各项目的规划过程中,自然资源部门是重要的参与部门,其需要编制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镇村体系规划,二是村庄布局规划,三是居民点建设规划;农业部门同样也是重要的参与部门,其需要编制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二是产业发展规划,三是田园综合体规划。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几项措施,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土地整治;城乡统筹发展一、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内涵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包括两个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和农村工矿废弃地整治。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是指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以及对农村居民的用地规模和结构、布局进行综合调整,运用工程技术及调整土地产权,促进土地利用合理化、科学化,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工矿废弃地整治,是指农村已经破产或废弃的土地,通过工程的整理,让它达到可以耕地的过程,它是农村建设整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及土地的再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所存在的问题(一)地方政府追求建设指标,忽视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上,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又能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地方政府过分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从而导致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集体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经常出现。

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例,建新区项目涉及到城镇建新和农村建新,在拆旧区复垦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公正合理分配两个建新区的面积比例,直接关系到农村地区将来的发展。

部分地区在分配两个建新区面积时,往往只重视城镇建新区而忽视了农村建新区,这种方式将直接限制农村地区的发展。

又如某些地区在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过程中,过于重视拆旧区能复垦出耕地的面积,但对新复垦出耕地的质量却少有关注。

甚至有些地区完成项目建新区的建设后,遇到拆旧区农民不愿意拆迁,形成有建新无拆旧的窘境,直接导致建设用地不减反增。

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中,由于地方过于追求建设指标,忽视了城乡统筹发展,出现了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城镇轻农村、重数量轻质量和重建新轻拆旧”的三种不良趋势。

(二)缺少具体的法律法规作为行动指导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民个体三者之间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涉及到权利的划分与界定。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

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发布时间:2023-02-17T00:44:35.71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9期10月作者:刘菲[导读]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也变得势在必行。

刘菲河北正坤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行,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也变得势在必行。

本文以某县域为例,对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进行了研究,为加快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与优化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居民关系的主要形式之一,承载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等综合功能,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我国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导致居民点用地分布不协调。

近年来,在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定居点无序扩大、布局分散等问题的影响下,日益加剧的现有城乡矛盾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合理优化农村居民点结构,不单单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国土空间规划中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 1.1 村庄平面布局充分尊重自然本底、原有肌理,按照适度集中原则,统筹安排居住、产业、公共服务、景观绿化等空间布局,满足新时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传承村落空间基因、延续当地空间特色,整理激活零散用地、闲置空间,合理增补各类功能空间,优化组织内部路网、绿道水系,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田水路林村”空间格局,推动乡村用地集聚、功能提升、有机更新。

统筹村庄“山、水、田、林、路、屋”等村庄风貌要素,从村庄空间的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进行村庄风貌设计引导。

并通过村庄主要交通轴线及上层规划的乡村旅游线路将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进行串联,塑造多层次性的村庄总体风貌格局。

近景设计引导:设计村内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公共活动场、村入口空间、集会场、晒场等生产场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的消费需求重视不足 其中4 万亿元投资计划 产品稀缺和价格上升。教育、 医疗卫生等公共 核心还是为内需创造较为宽松的供给环境, 而 领域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使社会公众大量压缩 从而制约了消费水平的 真正制约内需的两大前提, 消费意愿和消费能 即期消费而转向储蓄,
力, 却并未提到战略高度 。收入 是消费 的决定 提高。因此, 国内基础 设施有 了很大改观的 在 性 因素 , 要增加消 费, 就必须千方百 计地提高 情况下, 应把投资转向医疗卫生 、 教育、 保 社会 居 民的收入。 障领域,从物质基础设施转 向社会基础设施,
的是人民可以享有更好的医疗、 教育、 住房等 次分配过程中, 资本收益的比例相对于劳动力
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
少相挂钩的理念 ,农村居 民点用地是否合
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条件。 二是社会公 有明显提高, 使居民的劳动收入相应减少。
正与公平的实现。 基本消费的平等化可以有力 2完善收入再分配体制, 、 缩小收入差距。 地促进社会公正与公平。 公正与公平不是抽象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富人的消费倾向低, 的东西, 最终要落实到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之 穷人的消费倾向高。 而我国目 前收入差距在逐 中, 用一个概念来概括, 那就是“ 消费”解决诸 年拉大 ,04年全 国农村 的基尼 系数 已经 达 。 2o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全市农 、 村居民点用地 7 ,6. 公顷,占土地总 233 6 1 面 积 的 70 . %, 占 建 设用 地 比重 的 7 6. % 户 均用 地 747 2 64 3 l.n r,人 均用地 21 m。 3. : 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 5 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 无为县> 居巢
改善, 寓于社会最终消费的提升之中。 二、 关于提高消费率的政策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研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研究

顷, 整治 安置 区大 部 分 安排 在 拆 旧 区域 当缩 减农 村居 民点用地 。 在 此建 立农 村居 民点 整理 潜力 的估 算模 型 :
区 、 镇周 边 的 村 庄 ; 治 安 置 区 面 积 为 3 . 4公 集 整 88
规划 人均 建 设 用 地 指 标 表 ” 类 指 标 控 制 要 求 , 各 政 和 县人均 农 村居 民 点用 地 面 积 比较 合 理 , 们 建 议 我 保 留现有 的人均 建设 用地标 准 。

进 城 乡统筹发 展 ; 实施 农 村居 民点 综 合整 治 , 对农 村 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 地进行重新规 划 和综 合利 用 , 引
导农 村集 中建设 和村 民有序转移 , 促进 自然村 向中 将 心村和集镇 聚集 , 村村 民向住 宅小 区、 型 社 区和 农 新 小城镇集 中 , 于加快推进小城镇 综合 改革 建设和 有利
治 区 的现 状调 查 , 析统 计 待 整 治 区现 状 规 模 。同 分
农村居 民点综合 整治是土地利用 总体 规划 的 组成 部分 与 延 伸 , 规 范 土 地 开 发 整 理 行 为 、 实 是 落 土地 利用 总 体 规 划 确 定 的土 地 开 发 整 理 目标 的重
要手 段 , 主要 目的是 为 在 区域 内实 现对 土 地 的可 其
加 的耕 地 , 现对 城 乡建 设 占用耕 地 和 区域 耕 地 总 实 量 的有 效 补充 , 现 城 乡 统 筹 中“ 护 耕 地 与 保 障 实 保
建 设” 的双赢 。 实 行农 村居 民点综 合整治 , 将城镇建设用 地 收益 反哺农 村 , 展城 市反 哺农 村 的资 金渠 道 , 障城 可扩 保 镇建设 用地 , 进城 乡经 济社 会协 调 发展 , 促 有利 于 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摘要通过回顾和分析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本轮规划修编的一些理念,并就本轮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问题;意见建议我国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基础,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1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的问题1.1指标问题全国大部分城市存在建设用地指标提前用完这一情况,许多项目用地需要修改土地利用规划才能报批。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中的建设用地指标、耕地保有量等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关系密切,这些指标的实施情况决定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的用途被改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农田被划到了水上、山上。

这说明:我们以前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没有深入认真地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把握不准,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供需的关系不够,前瞻性不强,整体考虑问题不足;上级对下级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不强,对同级部门专业规划协调不够。

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要认真搞好调查、分析、研究,根据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立足现实,科学谋划。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土地利用规划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1.2规划实施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编制和实施2个阶段,两者相互依托,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同等重要,如何保障规划的有效执行成为政府和社会十分重视的环节。

通过上一轮规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成效,确保了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面积的安全。

土地利用规划3

土地利用规划3

(二)运输对象对运输条件的要求
运输对象主要有客、货两类, 客运包括旅行、游览等项目,对运 输条件的要求是在速达的基础上, 力求安全、经济、舒适、方便,而 且要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在货 运中,由于货物种类不同,包装方 式不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二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三节 公路用地规划
仓库用地的布置应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要 求,地形平坦、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不能过 高,土壤承载力要高;必须具备方便的交通 运输条件,最好接近货源和供应服务地区, 合理组织货区和货物运输,最大方便地为生 产、生活服务;不同类型仓库最好分别布置 在不同地段,同类型仓库尽可能集中紧凑布 置,但居民日用品供应仓库应均匀分布,以 便接近供销网点;仓库就有足够的用地,但 不应浪费用地;仓库用地的布置应注意居民 点的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产生,确定居民 点安全。
(二)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1、行车速度 表3-4-42、路面宽度 3、路基宽度 Nhomakorabea、平曲线半径
5、停车视距
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应使驾驶员 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 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 距。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和安全距离,其公式为:
第三篇 土地利用内部规划
第一章 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
第一节 概述
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居民按照生 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它是由 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工程设施 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根据其性质和人 口规模,可分为城市居民点和农村居民点。 居民点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 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 都对居民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农村地区,住房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住房供应不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规划中的住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低收入农村家庭的住房需求农村地区的低收入家庭,往往面临着住房困难。

这些家庭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修建或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

由于缺乏财力,很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居住在破旧、危险的房屋中,生活条件恶劣,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低收入农村家庭的住房需求,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实施低收入住房保障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低收入家庭购房或租房补贴,以帮助他们改善住房条件。

2. 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低收入农村家庭的住房问题。

二、农村闲置房屋的利用问题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闲置房屋,这些房屋空置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解决农村闲置房屋利用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资源,还能改善低收入农村家庭的住房条件。

针对农村闲置房屋的利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鼓励租赁和低价出售:政府可以出台鼓励政策,鼓励农村闲置房屋的租赁和低价出售,以促进居民对闲置房屋的利用。

2. 推动闲置农房改造:政府可以组织力量对农村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将其改建为出租房或者农家乐等农业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房屋利用率。

三、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分配问题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农村集体土地的分配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的合理分配,对于改善农民的住房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分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公平合理的土地房屋分配政策:政府可以制定公平、合理的土地房屋分配政策,确保每个农民都能公平分享土地资源,获得自己的住房。

2. 鼓励集体土地房屋合作建设: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地区开展集体土地房屋合作建设,通过合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农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满足。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
关键 词 : 农村 居民 I 最整理 城镇 建 设 用地 指 标挂 钩
国务 院在 深化改革 严格土地管理 的决定 中指出 :鼓励农 做法 。江苏省是城镇建设 用地的高需求地并率先开展了此项 “ 村建设用地整理 ,城镇 建设 用地增加 要与农村 建设 用地减少 工作 , 具体做法是 : 地方政府通过村庄整合等方法把新增 的耕
村生态环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 内涵是指从宏 观上对农村居 随着经济特别是城镇化的快 速发展以及人 民生活水平 的 农 再加上经济发达地 区对 建 民点的数量、布局进行 调整以及从微观上 对农 村居 民点用地 提高 , 民进城 的愿望也相当强烈 。 设用地需求的强烈愿望以及政府的大力倡导 ,就为农村建 设 规模和 内部结构 、 布局进行综合调整。

保障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0 l 】
的模式 , 向城镇集 中、 即: 向中心村集 中以及就地安置 。 从各地 的模式也是各地采取的最主要的安置模式 对于第 --" ; -' 方面 f 的 内容 , 地则根据实际情况 , 各 对农 民的土地进行再分配或 建
二、农 村居 民点 用地 整理 与城镇 建设 用地 指标 的实践来看 ,向城镇集中及向中心村集中则是整理潜力最大
相挂钩” “ 。 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 , 村庄 、 集镇、 建制镇 中的农 民 地数 量( 顷) 公 作为城镇建设 用地的指标 ; 指标 可 以在耕地复
集体所有制建设 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抓好农村建设用 垦前进行使用即按 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置换规划建 。 地整理 既是贯彻落实 国务 院关于严格土 地管理决定 的要求 , 设用地预 留区内土地面积 , 同时 , 但 必须要在规定的年 限( ) 期 又是当前和今 后一个 时期缓 解建设 用地矛盾 的有效手段和途 内复垦出相应面积 的耕 地 ,完成 对已经使用的建设用地指标 径, 做好此项工作 , 既能 有效地利用 国土 资源 , 又能促进和 改 的置换 ; 于已经超额完成复垦任务 的 , 对 指标可 以转到下一期 善农村环境 , 同时还可 以缓解用地矛盾。 江苏省自开展农村建 使 用 ; 于未能完成复垦任务 的 , 责令其完 成复垦任务 , 对 要 完 设用地 整理以来 , 在缓解城镇 用地 压力 , 集约 、 节约利用土地 不成复垦任务的 ,要对本期规划甚至下期规划 中的建设 用地 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 但问题依然存在 。 文试图通过对 指标进行扣除直至指标相抵完成 ;省政府将给地 方农 村建设 本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跨世纪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C r08s C en t ur y,J une2008,V ol l6,No.7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尚成柱(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规划办,江苏,徐州,22l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模式【中图分类号】U41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7一0032一ol1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较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宅基地用地增长很快,占用耕地的比例居高不下。

②居民点建设处于自发状态。

③基础设施不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少,服务功能低。

④居民点建设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对宅基地审批程序不严,未批先建、乱圈乱占现象普遍。

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

农村居民点整理还是实现控制农村宅基地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出路之一。

2.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可行性农村居民点居住人口的减少趋势,使农村居民点整理更具现实性;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建住宅在经济上成为可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将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创造有利的外在条件;农村人口居住观念的转变将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进程;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对农村、农业建设定额优惠政策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了有效保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土地周转、土地置换政策为零散、偏远村庄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创造有利条件。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村居民点的规划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环境的改善。

本文将从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规划原则与方法、建设内容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农村环境:农村居民点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农村建设,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态效益。

2. 优化农村空间布局:通过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3. 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规划合理的农村居民点能够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二、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农村居民点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应该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的需求、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等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依据农村居民需求:规划应该以农村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问题,提供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 考虑自然环境: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点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4. 综合协调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农村居民点与周边乡村的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农村居民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3. 居住环境改善:包括居民房屋改造、环境卫生改善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4. 农村产业发展:通过农村居民点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

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作为缓解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关键之一,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于如何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关键词】土地供需矛盾;土地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引言研究综述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空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

乡镇及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思想的指导,建设无规划或先行于规划,布局混乱;或与规划思想不相协调,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较低。

时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政策的推行,一则使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提高,二则有力地缓解了发展无地可用的僵局,为城镇发展赢得了空间。

但是,土地供需矛盾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应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不能因为城镇发展寻得空间就忽视农民的利益,影响农村的稳定。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区域经统筹城乡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农村居民点布局类型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农村居民点或新村规划布局,大体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公社或场所在地为中心,建立完全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

(2)虽有公社或大队所在地的集中式居民点,周围再分布有较小的集中式居民点(大集中+小集中)。

(3)以一个生产队为中心,建立小型集中式居民点(小集中)。

(4)沿用原有村落,就地改建进行改造。

(5)自发形成的小村落。

2 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2.1村庄建设选址不太科学有些村庄位于自然地质灾害多发区,村庄布局隐患多,形成“先天性”不合理。

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区依然有村庄布局,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浅谈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

浅谈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

浅谈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村庄面貌有所改变,但现存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以衡阳市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对策。

关键词:衡南县;农村居民点;问题与对策1、研究区域概况(1)地理区位与交通衡南县位于东经112°6′至113°8′、北纬26°32′至26°58′之间,东接安仁、衡东两县,南毗常宁、耒阳二市,西连祁东县,北邻衡山、衡阳两县和衡阳市城区,东南西三面环抱衡阳市区。

县域区位优越,京广铁路、湘桂铁路、衡茶吉铁路、衡昆高速、京珠高速、g107、g322穿境而过,湘江、耒水、蒸水四季通航,南岳机场落于县城,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

(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衡南县位于衡阳凹字形丘陵盆地中心,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地势东西高,南北低,中部偏西隆起。

县内矿产丰富,矿种较多,现已发现的有钨、锰、铅、铜、铁、铀、铝、金、煤、萤石、芒硝和玛瑙等28种。

(3)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18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1.0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0.83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6.17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13:48.31:24.56。

2011年,全县总人口111.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81万人,农业人口63.90万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5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021.64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374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35.33元。

2、衡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概况根据2009年衡南县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库,以及2010年,2011年衡南县土地利用变更台账,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6.7,以乡镇为单位,统计各乡镇土地总面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行政村数量以及农村居民点图斑数量,并通过计算得出各乡镇村庄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图斑密度,如下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提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规模、布局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市;农村居民点;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理念,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否合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1、农村居民点数量与用地规模。

2005年末,巢湖市土地总面积939,367.47公顷,全市有1,518个农村居民点,平均密度16个/百km2。

全市乡村户数101.24万户,乡村人口312.60万人,农村居民点平均人口规模为667户/个和2,059人/个。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

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2,36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占建设用地比重的66.34%。

户均用地714.7m2,人均用地231.5m2。

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和县>含山县。

对全市5个地域单元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进行分析,从含山县的196.7m2/人到庐江县的253.8m2/人不等,大部分县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0~250m2/人之间。

总体上巢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人均用地较多。

3、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情况。

1996~2005年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8~1999年由于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农村居民点面积有所减少,1999~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最高值为72,673.30公顷,2003以后逐年减少;2003~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从72,673.30公顷减少到了72,363.16公顷。

二、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问题
1、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同步扩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从理论上分析,由于城镇居民点人均用地低于农村居民点用地。

因此,转化一个农民就会相应地减少居民点用地,节约出部分建设用地。

也就是说,城镇化进程在用地上表现为城镇用地扩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应该下降。

但是,实际情况与理论上的分析有较大的距离。

1997~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从72,626.47公顷减少至72,363.16公顷,共减少263.31公顷。

实际上从1999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一直不降反增,2003~2005年才转为下降趋势。

此外,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不降反增,从2000年的202.97m2/人上升到2005年的231.48m2/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变动不协调,两者比例失调,加剧了人地矛盾。

2、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

依据巢湖市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为72,36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

从对巢湖市城乡建设用地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巢湖市还是大多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的比重都是最高的。

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建设基本上处在自发性的发展之中,为了农田耕作的便利,农村居民点多数服务于一定的耕作半径,从而形成了“满天星”式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客观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度相对较低。

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的建筑类型多以单层为主,各家各户独立成型且人均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

2005年末,全市农村人口312.61万人,农村居民点用地72,363.16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高达231.48m2。

同时,农村居民点大多历史久远,不同年代、不同结构的建筑物相互交叉,互相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见缝插针式的建筑物非常普遍,当前大多数村庄的房屋、农舍等建筑物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朝向各异,前后错落不齐,小巷弯曲,村庄道路质量差;二是村庄内旧外新,建筑层次差别大、式样种类多、用材与装潢档次不一;三是功能混杂,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据有关调查,巢湖市农村建设容积率普遍小于1,利用率低下,给农村居民点内部基础设施的配置增加了很多困难,阻碍了居民点内部结构的优化。

就单个农村居民点自身的发展而言,其用地方式大多以外延式扩展为主,而忽视了对原有居民点内涵的挖潜,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不断扩张,而老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荒废,往往外围新房林立,中心旧房破烂不堪,成为“空心村”。

总体来看,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度相对较低。

三、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原因剖析
1、村庄建设规划滞后,规划意识欠缺。

长期以来,农村的发展一般属于自发性的任意外延,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农村建筑物分布混乱,生活配套设施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生活条件差。

新农村建设开展后,对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开展村镇规划,但是规划体系严重缺乏,由于历史原因,村庄建设规划并非土地管理部门职能,因此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不够,土地利用的统一规划与合理安排难以实现。

目前,巢湖大部分农村都未进行规划编制,有的村镇即使进行了规划,也仅局限于交通、水利工程等建设项目。

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但是规划中没有涉及空间管理的具体内容,只是整理出超标、闲置和不合理用地,并没有从整体上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现象。

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差,规划编制滞后,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

2、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宅基地整理工作的启动和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旧宅的评估费用、拆迁费用、新住宅的建设及各种设备安装费用,以及煤气、水电等一系列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整理后的成本回收又很慢。

目前,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靠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地方财政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

加之居民点整理后土地大部分用于农业耕作,资金回笼期长,所以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能力开展大规模农村居民点整理。

四、巢湖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措施和建议
1、制定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惠政策。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将通过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划归投资者有限期使用,使用期限一般不少于30年。

在土地使用期限内允许土地使用权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流转。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按比例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投资单位或个人确实需要的经审批后可优先安排使用。

2、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多元投资结构。

农村居民点整理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资金渠道的稳定,是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

虽然农村居民点整理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的国家措施,国家应占主体,国外经验也表明国家投资占70%~80%,但就我国目前的财力而言,国家承担70%~80%的投资是不现实的。

为此,建议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多元投资结构,可以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农业综合开发基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低息无息贷款等渠道筹集,同时鼓励农民个人投工投劳。

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投入的农村居民点整理专项基金。

3、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激励机制涉及到的产权调整,虽然不及私有制国家(地区)那样突出,但也存在着集体土地之间、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之间、土地使用者之间的产权调整及利益补偿分配问题,如农村居民点整理涉及到田块重整、村镇合并等权属置换重划。

因此,应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制定“土地分配与补偿条例”,把农村居民点整理后的利益分配与土地整理工作相互联系起来,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激励机制。

4、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在明确划定村镇建设用地范围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对于划入撤并范围的村庄用地,一律不得再审批新的宅基地。

同时,严格实行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度,转变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方式,引导并逐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进程。

5、加强村镇规划。

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北等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省市的实践表明,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的整理潜力较大,综合效益也比较高。

要通过合理的村镇规划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尽可能在已占用土地中调整盘活;小城镇发展与旧城、旧村改造相结合,鼓励缩并零散村庄,建设中心村;在经济较发达乡镇推广建多层住宅和公寓,限制发展庭院式、别墅式住宅。

要勾画好村镇边界,凡是村内有空闲地的不得批准外延占地;在山丘地区采取搬迁村庄,把占压良田的旧村址复垦为耕地。

6、严格农村建设用地管理。

农民向集镇或在中心村购房后,应限期拆除旧房,使旧宅基地还耕;在实施住宅园区及中心村规划中,折价收购农村的住房。

同时,实施增加挂钩和农村居民点置换等相关政策,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

参考文献:
[1]方斌,吴次芳,杨遴杰.农村居民点整理个例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2]彭开丽,张开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战略思考——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