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导学案附答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难点】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作者)二、自主学习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轧.钢( zhá) 轧.账(ɡá) 倾轧.(.yà) 迂.回(yū) 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 刹.那(chà) 潺.潺(chán) 寒噤.(jìn )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省,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2.作者链接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背景链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3.体会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将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4.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坚不摧、坚韧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无坚不摧、坚韧刚强民族精神的歌颂。
【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知识链接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
”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
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
”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
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
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两套(附导学案)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 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1. 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2. 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有改动。
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青睐, 以之为歌咏的题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梁衡的《壶口瀑布》所歌颂的并不仅仅是壶口瀑布,而是整个黄河。
黄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作者笔下,“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 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的黄河,不就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吗?课题壶口瀑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 分配知识与技能处。
过程与方法1.识记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告诫 • (ji e)雾罩(zh a o )•推搡(tu I S rng) ・ ・ 驰骋• (ch 岔H) 旋涡(w o )•寒噤(j in ) 雾霭(a )・ ・ 出轧 (zh 6) 乘隙(x 1) 迂回(y u )汩汩(gu )潺潺 (ch 印)震耳欲聋(zh e )恕不可遏(e )价值观写作 背景 读准 字音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 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句中所描绘的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 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标题)【初读课文,整体獲知】1. 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淞布是在阳季,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看到:雾气弥漫(扑面而来);河水正 沸着;被急急吸去的水流;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2. 面对雨季的黄河,作者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怕、惊慌最危险。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本文语言之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培养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知识卡片】游记的基本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从结构上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
【课前准备】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2.边读边用“”画出文中写景和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其妙处。
3.回忆自己游览过的美景,记录关键词。
【导学流程】1.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阅读也是一种旅行,是一种精神的旅行。
2.旅人谚云,“观景不如听景,……”。
今天,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山西人梁衡来游览《壶口瀑布》。
活动一:初读课文,识其形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识其形貌,感受气势。
请看大屏幕,这四张图片中,你认为哪张是壶口瀑布?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活动二:再读课文,探究写法跳读课文,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作者用怎样的写法将这自然景观写得如此吸引人呢?活动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仔细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活动四:模山拟水,阐述分享作者运用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带我们游览了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
你也用自己的妙笔带我们游览一番吧!(提示:可抓住某一处景物的特点来写)请小组交流,推选两名同学,一名读一读,一名赏一赏。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今天大家一起跟随一篇篇游记在文字中旅行,课下别忘了继续游山玩水,读山品水。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梁衡用词准确,表现力强善用修辞,生动形象多用短句,节奏感强《壶口瀑布》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本文语言之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最新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及答案
21.《智取生辰纲》导学案1一、积累与运用2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趱.行( ) 嗔.怒( ) 面面厮觑.( ) 这陋.( ) 朴.刀( ) 4凭.地( )5省.得( ) 兀的6..( ) 聒.噪( ) 怄.( )2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7酷热端的干系寻思逞辨勾当吹嘘怨怅劈头劈恼8(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93 辨析近义词,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10(1)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___________( 走行跑挨)。
11(2)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_______(走行赶跑)过去,12谁敢五更半夜走?13(3)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_________(直下通)流,都叹气吹嘘……14(4)却才见你们________(看探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154 试品评下列人物的语言。
16(1)杨志道:“都管,你不知。
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地名叫做黄泥冈,闲常太平17时节,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休道是这般光景。
谁敢在这里停脚!”18192021(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22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不是我口浅。
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23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
也24合依我劝一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25262728293031二、思考领悟3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33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34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35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36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37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38子道:“挑出村里卖。
17 《壶口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7 《壶口瀑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参考答案: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
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声势浩荡、刚柔相济,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的,有陡峭奇绝的,有多姿多彩的。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大致有四:第一,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第二,从观景的角度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第三,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第四,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使文章的境界更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一类。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课后解析)
17 《壶口瀑布》(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雨季益口瀑布的特点: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枯水季壶口薄布的特点:降隆冲去、轰然而下,润泪如泉、潺成溪,哀哀打旋、如丝如线。
写“脚下的石”:从脚下石头的角度看眼前的河水,表现了黄河坚韧不拔、奋力抗争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对自己身为黄河的子孙面感到骄做和自豪。
解析:第2段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第3、4段写枯水季的瀑布,第5段写脚下的石。
从这2至5段中筛选关键词句进行归纳概括,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参考答案:第3段从河床角度看,河水在上游的特点:由地理构造“丁“字形状,写壶口瀑布得名的原因,又描写了上游的水势。
第4段从水流角度看: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猛烈。
第5段从脚下石头角度看:眼前河水的特点———坚韧不拔。
解析:抓住第3、4、5段的主要内容分析。
三、参考答案: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了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
2.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写出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形象,令人震撼。
3.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嘴。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4.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这句话运用反间句式表达了造物者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主观世界)的意思,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而且立意深刻。
5.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输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见与不见之间——《壶口瀑布》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不见”飞瀑的原因,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及写作特点。
2.通过梳理“见与不见”的辩证关系,深入体会黄河的伟大性格及作者的独特情思。
二、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口口相传的俗语是最好的景区宣传——·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庐山最美在山南,山南最美数三叠。
·两季临壶口,唯不见飞瀑。
难道梁衡先生两次前往壶口瀑布都没能看见飞瀑吗?难道壶口瀑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轻易被人看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不见”的秘密。
主问题一:一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所感雨季河滩俯视涛声如雷胆战心惊水汽笼天第一次游览为什么没能见到飞瀑?雨季水势大、水雾弥散、场面凶险,导致作者没能看到飞瀑的真容。
辨析:到底见到没有?视听结合,见到一个凶险又神秘的轮廓。
活动2:生发想象,补写幻境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想象可以到达:“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我仿佛看到。
”总结:以虚写实,开阔想象,回味无穷。
主问题二:二游为何“不见”飞瀑?活动1:梳理游踪,推究线索时间地点观景视角所见所闻枯水季河沟—河心俯视——深不见底的“龙槽”仰视——“丁”字状的水流活动2:析读字句,品评百般态(1)拆解字形,描绘水流动态象形字是对事物真实形态的模拟呈现,注意“丁”字的字形,它一横顶头,一竖而下,水流的样态仿佛已经跃然眼前,一起来描述:水流驰骋(动词)而来,跌落(动词)而去。
(2)析读词句,品评水流样态·评析“驰骋”之样态析读字词:涌挤撞推搡呼拥碎哪个动词呈现的状态让你震撼?语段对比:动词串联成句:黄河水涌来,挤着、撞着,推搡着,呼拥着,撞碎开,驰骋而后下跌。
原文: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壶口瀑布导学案 (含答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梁衡在一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第一课时预习】: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 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刹.那 chà潺.潺chán 寒噤. 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第17课《壶口瀑布》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第17课壶口瀑布一、学习目标○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于山西霍州,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出版有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觅渡》等。
【二】文体知识游记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或著作。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壶口瀑布》属于写景型游记。
游记的文体要素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要素:①所至,即作者的游踪;②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③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行程的所思所想。
一般来说,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游记。
【三】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1.铸(zhù):铸造。
2.告诫(jiè):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3.推操(sǎng):推来推去。
4.霎(shà)时:极短时间。
5.驰骋(chěng):(骑马)奔驰。
6.漩(xuán)涡:文中指液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7.寒噤(jìn):寒战。
8.迂(yū)回:回旋;环绕。
9.汩(gu)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10.湿漉(lù)漉:形容物体潮湿的字形易错,注意右边写法。
样子。
11.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12.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护卫。
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
本文指水流声势浩大。
17《壶口瀑布》导学案
《壶口瀑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游记文体。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黄河雄伟的气势,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一、新知认知1.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和山西交界处,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五百多米宽突然收缩到四十多米,从三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2.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3.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的文章。
游记一般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有的游记带有议论色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的游记带有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的游记带有抒情色彩,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二、预习任务1.初读课文,圈点勾画陌生的字词,抄写“读读写写”,解释成语。
2.在文中画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2)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3)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课后思考1.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2020人教部编语文八下】17《壶口瀑布》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课题:17《壶口瀑布》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课前完成)【基础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时间:2分钟)轧.钢()轧.账()倾轧.()迂.回()推推搡搡.()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噤若寒蝉:弥漫:【整体感知】3.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4.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自主质疑】5.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我还有哪些内容不太理解?请写下你的困惑。
我的发现:我的疑点:展示案(课堂探讨)【文本探究】6.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下面表格。
7.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品味体悟】8.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②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反馈案(课堂检测)【学以致用】9.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训练案(课后完成)10.比较阅读:阅读梁衡同题文章《壶口瀑布记》,比较其与课文在选材、布局、语言运用和主旨上的异同。
壶口瀑布记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 导学案
17 壶口瀑布【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回yū ()推推搡搡.()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噤若寒蝉:弥漫:【整体感知】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合作探究】1.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17、《壶口瀑布》导学案
17、《壶口瀑布》导学案第一段——自学质疑(第一课时)【环节一】自主学习——明确目标,自学教材(35分钟)小组分工提示:在本环节自学过程中,请同学们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小组协调员组织学习开始学习、监督员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督导本组同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计时员根据自学任务督导本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环节的学习任务。
1、明确目标(1分钟)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划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2、积累常识(5分钟)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壶口瀑布》基础梳理”进行学习。
知识链接:①走进作者: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②写作背景: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作者两次造访壶口瀑布,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并由此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散文。
③文体知识: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3、自学教材(10分钟)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并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注意朗读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俯.视()漩.涡()推搡.()霎.时()雾霭.()怒不可遏.()驰骋.()迂.回()弥.()漫寒噤.()汩.汩()潺.潺()4、理解内容(19分钟)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可以分为几层?(自学指导:自读课文,圈画关键字,梳理每段大意。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壶口瀑布导学案金
课题:《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2课时【预习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
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
(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几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表述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壶口瀑布》导学案 (推荐)2022年部编版语文精品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 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发奋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吼叫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根底梳理〔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轧.钢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抖。
噤假设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 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刹那 chà潺潺chán 寒噤 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之欧阳文创编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 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霎时shà刹那chà潺潺chán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欧阳光明(2021.03.07)()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 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 ǎng霎时 shà刹那 chà潺潺chán 寒噤 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壶口瀑布》导学案(答案)之欧阳科创编
课题:《壶口瀑布》(答案)()班组姓名教师评价三案用时2课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材助读】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简介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一、基础梳理(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 zhá轧账ɡá倾轧yà迂回yū推推搡搡sǎng霎时 shà刹那 chà潺潺chán 寒噤 jìn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寒噤:身体因受冷、受惊或疾病而微微颤动。
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鸣叫。
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含贬意。
弥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二、整体感受文本: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通过重点学习第六自然段,结合全文,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梁衡有多部散文集问世,《壶口瀑布》选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该书的“代序”里提到:“文章为思想而写”,他认为散文美的最高层次是“哲理美”,要写出新的思想。
2. 壶口: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 ,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
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
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
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预习自测】:
一、基础梳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轧.钢()轧.账()倾轧.()回yū ()推推搡搡.()
霎.时()刹.那()潺潺.()寒噤.()怒不可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
噤若寒蝉:
弥漫:
【整体感知】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明确: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明确: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合作探究】
1.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明确】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行文曲折有致。
2.试比较一下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4.品味下列句子,分析文辞优美的原因: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明确:①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②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凝重”“猛烈” “平平的,大大争。
”有坚忍不 3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
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
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寄寓了惊叹之情。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2)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
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5.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明确: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课后训练】
1.比较阅读:阅读梁衡同题文章《壶口瀑布记》,比较其与课文在选材、布局、语言运用和主旨上的异同。
壶口瀑布记
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壶口在山西吉县境内,是黄河上惟一的瀑布。
因状如壶口而得名。
水流至此急冲沟下,人观瀑布由上俯下,
只见烟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绕过壶口。
即古书上所载“河里冒烟,旱地行船。
”原来黄河在这里,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却正当她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裂坚石而炸雷,飞轻雾而吐烟,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搅谷,巍巍地颤。
波起涛落,切层岩如豆腐,照徐霞客所记,三百年来竟剜石开沟上剁三百余米;激流飞湍,锉顽石如木铁,据民间所言,有黑猪落水,眨眼之间,退毫拔毛,竟成雪白之豚。
黄河于斯于此,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轰然辟开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势,细细磨出深沟浅穴。
放眼两岸,鬼斧神工,脚下这数里之阔的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她顺势一跃,排山推岳,挟一川豪情,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又再现她的沉静,她的温柔,她的悲壮,她的大度。
去路千里缓缓入海。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
美哉,壮哉,我的黄河。
2、从语言、内容或结构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赏析。
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