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困境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的困境与对策

作者:李杨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6期

摘要: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模式、高考历年、高考内容以及高考题型也在向前发展,尤其是高考试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题型十分新颖和贴近现实生活,而且重心转为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历史学科特征尤为突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阶段,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探索和推行一种行之有效、能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的科学高中历史教学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考试题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018-01

1 从学生层面来看高中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困境

据江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的大规模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方法传统和缺乏探究精神。首先,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减弱和重视程度不高。不少学生表示,“学习历史真讨厌。”“历史真无聊,又难懂!”“历史学起来枯燥无味,上历史课就等于背书课”等等。历史是一门考试科目,学生对历史学科不会太忽视的原因主要在于高考,但相比较其他学科来说,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微不足道了。随着年级的变化和文理分科的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幅度的降低了,高一和高中学生在对待这一科目态度上大相径庭。据了解,一所高中学校,只有将近17%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历史兴趣,40%的学生直接表明讨厌历史,其余的学生表示对历史兴趣一般。当然,不同类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情况,总的来说职业类学校情况好些,再就是重点高中、普通民办初高中。而重点高中的高三学习对历史学习兴趣最为薄弱。与此同时,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保持“应试”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历史的基本习惯,过分依赖教师讲解知识点、划重点和布置任务、公布答案,传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与新课程理念主张的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差距太大,这是致使历史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2 从教师层面来看高中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困境

2012年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第八年,然而不少历史教师仍然没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新课程理念精髓所在,依旧将考试成绩当作最权威的衡量、评价学生的标准,认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是高考,高考是所有教学的核心,学生不可能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式上不仅

传统而且教学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尤其是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上,不少学校当其是摆设,使用率低下,甚至不使用。

3 改善历史教学相关对策

3.1 历史教学立足江苏,反映社会生活和突出时代感

高考试题改革后,不仅题型十分新颖和贴近现实生活,而且重心转为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史观以及社会史观这四大历史观十分突出,十分注重社会热点的切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我国史学研究的新发展和新方向。譬如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中“孔子和柏拉图的比较”这一题,是和谐化社会与个体素养的相互融合;“市长畅想题”是对城乡关系发展的美好憧憬;“科举制”这一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如今的考试制度;再譬如,历史试题中第一题和第四题侧重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体会;第五题、第七题和第九题侧重对中国艰难近代史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把握;第十二题、第十三题和十四题、第十五题反映出世界文明发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试卷中,不乏对古代人们社会生活历史的说明,重同时也反映出试题命题者对文明史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包括通史相关内容,而且还涉及到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众多领域,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对近代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史为鉴,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应对当前时政热点和关注社会热点,从而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与此同时,江苏历史试题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十分看重,旨在挑选优秀学生。在承认这个主张积极可取的同时还得辩证对待,这一趋势对学生和教师今后的学习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 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历史教学

对教师而言,传统传授书本知识、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教学的需要。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信息量有明显的增大,这也意味着高中历史教学应转为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培养能力”方向。2012年是新课程贯彻实施的第八年,近几年高考试题得分难度有所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转变教学思想,尊重课标,以课标为基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准确与把握,确保学生可以记忆和自主运用具体史实解决实际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从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注意分析阶段历史发展特征和总结基本规律,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譬如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中“学者对康有为的评价的变化”这一题目,着重考查的是学生领悟材料信息,并从中提炼观点,迁移所学知识点来进行逻辑论证等能力,这是对学生历史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3.3 培养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和高考试题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学会在历史的画卷中自己感受历史知识,敢于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现象看到本质,学会自主分析

分析当下热点问题,学以致用,注重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梳理历史认识体系,提高自身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期促进自身学科成绩和学习素养的提高。

总的来说,历史学科的教育与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持续、长期和不断深化与探索的创新过程。针对江苏省高中历史教学在高考试题改革大背景下陷入的困境,通过学生、教师的双双努力来实现高中历史的最终教学目标和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6(9):63-68.

[2] 郑国强.关于在职校中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14-18.

[3] 阎崇年.谈谈中学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分析高考试卷所想到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80-85,92.

[4] 李刚.以“纯粹历史的方式”运用史料——论史料对培养历史技能的作用[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5):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