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_弗拉森_一个辩证的反实在论者

合集下载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

1.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

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

9.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恩格斯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10.简述科学哲学及其性质内容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以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为对象.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哲学是处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中层次的边缘学科,是比一般哲学层次低的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的内容:1)对各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经验内容的分析2)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分析3)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分析.科学哲学的内容是科学中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问题.11.简述科学与非科学分界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对科学的理解不同,导致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借问题上纷争迭起,壁垒森严.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2)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即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3)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就其划借问踢理论而言,仍然未能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4)库恩的“范式”标准即“拥有了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在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只能处于前科学时期,而不配称为科学.5)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他的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6)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宣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方法可言.他否认了科学与宗教迷信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他的见解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近乎荒谬的.7)新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夏佩尔,劳丹,麦克斯韦和格丁等为代表,新历史主义者继续坚持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劳丹与夏佩尔分别代表了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劳丹坚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理论,其实质是继续坚持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夏佩尔则坚持以科学实在论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从而把新历史主义理论引向了唯物主义.8)后现代主义的划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与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客观”“真理”“实在”“理性”等概念的解构,彻底摧毁了科学作为知识典范的地位,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非科学文化的界限而走向彻底的相对主义.12.谈谈你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的理解通过阅读对于划界标准的历史演变,我觉得要解决划界问题,全面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辩证的综合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趋向

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趋向

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趋向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从文化艺术领域渗透到哲学领域之后,并不象其前辈那样,只反对传统哲学的某一方面,比如从19世纪中以来,各种反形而上学或反理性思潮,主要是反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绝对主义、抽象主义、逻辑主义、科学主义、一元论、以及形形色色的"中心论"等,而后现代主义则反对或试图消解整个哲学。

而且这种"反哲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是对维特根斯坦的反形而上学的"激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从"语言疾病"到"协同主义"鉴于传统哲学愈来愈局限于抽象概念的运思,满足于咬文嚼字、自娱自乐于空泛的"真理"和"实在"的追求,使哲学在进入20世纪后面临各种危机。

最早主张用逻辑彻底消除传统哲学所使用的自然语言带来的模糊性、不精确性、非科学性,继而要推翻整个哲学的革命行动,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中。

正是在那里,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完成了历史性巨篇《逻辑哲学论》。

在这部论著中,他向全世界的哲学家们宣告:"除了自然科学命题,即与哲学没有关系的东西之外,不说什么";而"一个人对于不能谈的事情就应当沉默"。

以往的哲学所谈论的一切都是应当保持沉默的东西。

至于为什么他还要撰写一本被哲学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他说,那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种拆掉哲学大厦的梯子,一旦完成摧毁哲学大厦的历史使命,该梯子也就将被抛弃。

这正如他自己表明的:"理解我的人当他通过这些命题--根据这些命题--超越这些命题时,终于会知道是没有意思的。

"[1]为此,维特根斯坦在完成《逻辑哲学论》,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摧毁哲学的工具之后,就放弃了哲学研究,去乡村小学执教,去修道院当园丁。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若干问题科学实在论长期受到质疑,至少始于康德,一直有增无减。

到当代,出现了实在论者的抗衡,出现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其中包括实在论工具论之争。

由于争论者们在命题和论据使用上的差异,争论实际缺少焦点,成了一场广泛持续的大混战。

为了对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加以清理,本文试行讨论:科学实在论的前提和起点,对它的质疑、已有命题的分类、值得加以辩护的命题类型以及对它的辩护。

科学实在论因何而生从何开始近代科学萌发时期的伟大成就说明,自然界并非神创的,也与人的意愿无关,是客观存在的。

这也就是科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实在论(也被叫做形而上学或常识实在论),它反过来又成为一切科学研究的最大前提。

当时的成就还说明,人们使用科学方法是可以认识自然界的。

由此出现了作为主体认识结果的科学理论与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问题。

就此关系所作的断言,则属于科学认识论意义上的实在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实在论。

因此,科学实在论是以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以二元论为前提的。

科学认识论研究科学家群体如何确立理论以及理论的功能。

尽管,当时在主体个体的认识上有唯理性论与(唯)经验论两种见解,但科学认识论思想的演化是开始于经验论,开始于以下两个命题:一切科学理论最终都来源于经验;经验的直接支持是确立科学理论的充分条件。

它们分别构成了广义经验论和狭义经验论。

当然,后者是一个极强的命题。

与狭义的强经验论相应,在科学理论功能的解释上人们明显地倾向于实在论(下文中如不加说明均指科学实在论),而不是工具论。

例如,洛克曾把心灵比作没有任何观念的白板,他认为,完全是由于经验心灵中才能出现观念。

[1]休谟把观念看作是对象的副本(copy),他认为,我们关于对象的观念与对象的实际存在的符合(conformity)就是一种真理。

[2]这些实际给出了科学实在论的一个强命题,即科学理论是对实在的摹写或副本。

它也就是科学实在论演化的起点。

人们对科学实在论的质疑首先就是对强命题的质疑。

论范弗拉森的观察与实验思想

论范弗拉森的观察与实验思想
性质推 出来或假定 的并不具观察性。我们对 于事物 的认识是通 过对事物性质 的掌握 , 性质和实物是统 一。例如我们可以通过 声音找到发声体 , 看到光认识到光源 。再者 并不存 在只具性质 而不具 实物 的事物 , 我们 可 以通过 性质推 出实物 的存 在 , 至于
制只能用 肉眼观察的 , 把借用 器具所 观察的的观察认 为是不可
意义在于检验理论 在经验上的适当性 , 它受 理论的指导并继续
完成理论 的构建 。 可见观察与实验在范弗拉 森的构建经验论 中
是两个 比较重要的概念 。
1 论 观 察
( 一) 论观察到 的必需是具体的实物
到我们感觉器官在空 间和时间位置上不具有先天优势 ; 二是对 于人得感觉器官来说 , 我们的感觉器官难以把握空间的大小和 维度以及时间上的长短 ; 三是 事物的本 身所 具备 的能力过强或 者过弱 , 都不能让 我们有效 的观察他们 ; 四是事 物的本身 所产 生的波长不在使我们人所能观察的范 围; 五是物体本 身的质量
观察 ,实际上就把大部分的科学知识排斥在可认识的范围外 ,
使科学知识 变的无知 。 美 国的哲学家阿伯托 ・ 科德罗也指 出, 范
弗拉森的可与不可观察的划分是相互矛盾的 , 随意主观的。它
这种实物是被陈述为 ”电子 … ’ 电磁波 ” 或为别 的 , 那就要用到 具体 的语用学 。如果我们 不利用性质去推理事物 的存在 , 那么 我们 的认识是滞后 的 , 也不利科学 的进 步。在这里范弗拉森犯 了一个严重 的错误 , 他否认 了抽象性思 维通 过理性概括得 出的 理论 的正确性 , 那么科学 上所做 的假设或辅 助性 的假设 , 是没
具也能观察到得 , 因此他指 出利用显微镜进行的观察不是真正 的观察 , 而用望远 镜进行 的观察却是观察 , 因为 当人靠 的足够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几点思考

关于科学实在论的几点思考陈嘉映/文提 要:本文从一个特选的角度来透视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

我认为,在争论物理学对象是否实在之前和之时,我们须问:物理学的实在性为何需要证明。

这种需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物理学内部的对象和假说是否实在,这要由物理学的发展去解决。

二是物理学对象相对于日常对象是否实在。

日常实在对象提供了实在概念的原型,但并不提供实在概念的定义,不能因为物理学对象不似日常而否定其实在性。

然而,由于物理学对象只能由数学通达,所以,“实在”概念在物理学中已经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实在;怀疑;规律;机制中图分类号:B503.92 文献标识码:A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几乎没有哪本讨论物理学哲学的书不讨论物理学对象是否实在的问题。

物理学是否提供关于实在的理论?是否在揭示世界的结构及其作用方式?实在论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他们的立场又有很大区别。

粗分,一些论者是防御性的,针对反实在论者坚持物理学理论的实在性。

另有一些论者持物理主义还原论立场,主张只有物理学对象是实在的,惟有物理学才认识实在,常识所认识的世界不是实在世界。

反实在论者的立场同样是形形色色。

粗分,一大批论者从物理学理论的“操作性”出发否认物理学对象的实在性。

另一批是所谓“强纲领”的社会建构主义者,主张科学无非是一种意识形态。

还原论者可视作实在论中的极端派,社会建构主义可视作反实在论中的极端派。

本文不讨论这两类极端的立场。

我所讨论的是物理学理论是否只是操作理论,抑或事关实在。

本文中“实在论”和“反实在论”是在这一限定意义上使用的。

有些科学家、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把物理学理论视作约定、建构、操作理论,另一些努力证明物理学对象的实在性。

前一个阵营被称作反科学实在论者,包括劳丹(Lar2 ry Laudan)、弗拉森(Bas C.van Fraassen)等。

库恩一般也列入这一阵营。

①后一个阵营①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被建构主义者奉为经典,他本人被理所当然地视作反实在论的一个主要代表。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科学哲学界兴起的一对互相反驳的思潮。

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W·塞拉斯、D·夏皮尔、H·普特南、M.A·邦格以及S.A·克里普克等。

他们认为:1.科学研究的对象、状态和过程是真实存在的,微观观察不到的客体也是真实的。

2.认识是外部世界的映象,理论对象只要在认识上有效,它便是实在的。

3.科学理论是似真的、趋近于真理的过程。

反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L·劳丹、黑崎宏、范·弗拉森、实用主义者以及实证主义者等。

他们认为:电子、光子根本不存在,之所以建立关于微观状态、过程和对象的理论,仅仅是为了预测和产生我们感兴趣的情形。

所以电子等是虚构的,认识不一定反映外部世界,关于认识的理论只不过是工具罢了。

即使最有效的理论也不是真的。

劳丹认为,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不成功,即使成功,也不要求其词语都有指称。

实用主义者不相信电子,因为看不见它们。

黑崎宏认为,科学世界只是日常世界的概念之网,理论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

范·弗拉森认为,科学只旨在给我们经验上适合的理论,科学规律是虚设的。

两种对立思潮争论的焦点是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包括粒子、场、结构、状态、社会科学的理论对象)的真实性。

这两种思潮各有千秋。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实在论占居上风,尽管如此,它内部也在不断修改,并且观点不尽一致。

有人承认物理对象的真实性,否认社会科学的对象真实性。

有的科学实在论者走向弱化,出现了普特南的弱实在论,A·法因的自然本体论以及R·詹宁斯的科学准实在论等。

(摘自社科规划项目《新世纪科技新知词典》)。

范·弗拉森后现代语言概率真理论的建构逻辑与反思

范·弗拉森后现代语言概率真理论的建构逻辑与反思

普林 斯 顿大学 教授 范 ・ 弗拉森 作 为 当代最 著 名 的 反实 在论 者 , 建构 主义 出发 , 从 反对 传统基 础 主 义 的线性 决 定 真 理 观 , 鉴 2 借 O世 纪 以 来 统 计 物 理 学、 概率论 等最 新科 学成 果 , 与当代 语用学 语 境论 相结 合 , 其 真 理 论 “ 向语 言 而 生 长 ” 18 使 朝 ,90年
士多德 的“ 合论 ” 中世纪基 督 教 的 “ 符 、 天启论 ” 到 笛 卡尔 的 “ 赋 观 念 论 ” 黑 格 尔 的绝 对 观 念 的 天 、
“自我 认识 ” 其概 念 论 的 真 理 观 都 是 一 种 知 识 及
论哲 学 的线 性 决 定论 , 只不 过 是 由物质 决 定 还 是 由精 神观念 决定 之分 罢 了。这在 后现 代主 义者 罗 蒂看来 , 它们 都是 一 种基 础 主 义 、 代 主 义 的 “ 现 镜 喻 ” 论 , 一 种 “自然 之 镜 ” 理 是 。其 区 别 只 是 在 于
理 学、 对 论 、 率论 、 义学和语 用 学研 究的 最新成 果 , 相 概 语 批判 了基 础 主义 实在论 的 线性符 合 真
理观 , 出 了非 线性 的语 义和语 用概 率真理 论 以及语 境 具 体 真理 观 。 为 了更好 地 坚持 和 发展 提 马克 思主 义的真 理观 , 马 克 思主义 真理观 建 立在 当代 自然科 学最新 成果 诸如相 对 论 、 使 统计 物 理 学、 率论 、 息论 的成 果 之 上 , 概 信 我们 要 批 判 借 鉴后 现 代 主 义概 率 真理 论 和 语 用、 境 真 理 语 论 , 对真 理观上 的 线性 决定论 , 反 正确 处理反 映 与建构 、 定与 不确 定、 确 线性 与非 线性 的辨 证 关 系, 富马 克思 主义 真理观 。 丰 关键词: ・弗拉 森 ; 范 建构经 验论 ; 概率 真理论 ; 用论 ; 语 语境 论

实用主义_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_涂纪亮

实用主义_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_涂纪亮

收稿日期:2005-04-07作者简介:涂纪亮,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涂纪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732]关键词:实用主义;实在论;反实在论摘 要: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实用主义存在于这一论争的思想氛围中,自然不能不受到这一氛围的强烈影响。

本文按历史顺序阐述了从古典实用主义者到新实用主义者对“实在”的各种看法,并梳理这一论争在实用主义内部的演变过程。

中图分类号:B 0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06)02-0003-07 “实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德谟克利特等唯物主义者把实在理解为物质之物,柏拉图等唯心主义者则把实在理解为精神之物。

在中世纪,唯名论者认为殊相是实在之物,唯实论者认为共相是实在之物。

在近代,培根、洛克等经验论者认为物质实体是实在之物,莱布尼茨、黑格尔等唯理论者认为理性、观念是实在之物。

不论这些哲学家们对“实在”作怎样的理解,他们都从各自的观点提出了各自的实在论。

可是,从19世纪下半叶起,在西方哲学中逐渐掀起一股反实在论思潮,它与反形而上学思潮的出现紧密相连。

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是这股思潮的主要倡导者。

其后,反实在论思潮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着:一是沿着反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以至当前的后现代主义这条路线;另一是沿着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历史社会学派以及当前的范·弗拉森等人的反实在论这条路线。

在最近一百年内,反实在论不断向传统的实在论发起攻击,以致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持续论争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焦点。

实用主义一百多年来正是在这两股思潮的论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必然受到这一论争的强烈影响。

粗略说来,皮尔士作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基本上持实在论的立场,其后的实用主义者除刘易斯、塞拉斯、戴维森等人在不同程度上持实在论立场外,其他实用主义者如詹姆斯、杜威、米德、布里奇曼、蒯因、普特南等人虽然有时也自称为实在论者,但他们的基本观点已逐渐背离传统实在论的立场,带有或多或少的反实在论色彩;罗蒂则更明确地以反实在论者自居。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综述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综述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综述摘要: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旷日持久且日久弥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根本原因是双方在它们共享的且不可缺少的一些假定承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或者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本文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形成及其争论的焦点。

关键字:科学实在论反实在溯源争论科学理论真理性问题在哲学界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是由于真理是客观世界、人与时间之间的一种关系,时间是对真理最严峻的考验,它造成了真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因而出现众多绝然对立的流派和观点,甚至完全否定真理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借助马克思主义的有力武器去剖析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真正确立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从而挽救真理。

20世纪的科学哲学是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战争硝烟”中走过来的.实际上,在哲学上就有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

形而上学实在论认为事物的存在独立于我们的心灵与认识,主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性世界,它不是由神创造的,也与人的意愿无关,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

科学实在论是以形而上学实在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关于这个自在世界的客观描述只有一种,而真理就是我们的观念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科学理论,而反实在论对此予以否认。

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两大阵营都有很多哲学家,他们都提出了精致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

要真正把握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观点,还得去追溯历史的源头.一、争论的历史溯源:回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从历史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19世纪,二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

回溯19世纪,争论应该是从科学实在论的历史先驱一——原子实在论开始。

“原子”在19世纪初就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概念,围绕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就产生实在论、非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演进思路。

原子实在论认为原子就像桌子、椅子一样是实在的,反实在论者却不以为然。

19世纪末,马赫、迪昂和彭加勒对原子等理论实体持现象主义、工具主义、约定主义.现象主义基于物理对象可以还原为感觉经验,认为物理对象的描述可以分析为描述感觉经验的现象陈述;工具主义认为,科学理论不是对不可观察对象的真实描述,而是使我们安顿和说明可观察世界的纯粹有用的工具;约定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原则上是无法直接证明是对或错的,深层次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在很多可能的理论中选出来,而这种选择依赖于我们的约定,因此,科学理论的选择是科学家共同约定的结果。

20世纪十大哲学问题

20世纪十大哲学问题

20世纪重大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深化,主要动因是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猛烈动荡和急剧变革,对上世纪乃至几千年哲学发展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各哲学学派之间,哲学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之间的影响和借鉴。

20世纪哲学以新颖性和多元论为特征,阅读和理解现代哲学,比学习古典哲学要困难得多;康德、黑格尔的庞大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各家各派都在一定范围内独领风骚。

本文不拟教科书式地罗列介绍各种流派和观点,而是论列最具普遍性和争议性的十大问题。

显然,如何遴选是见仁见智的事,本文的考虑既包括问题在学理上的份量,也兼顾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反应,以及对于解决中国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启发意义。

可以将此十大问题视为未成定论的坐标,考察中国哲学界对世界哲学研究熟悉和理解的程度,解决自己问题时借鉴利用外来资源的能力,以及参与共建人类精神文明最有希望的切入点。

一、反形而上学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就西方哲学传统而言,不是机械观的对立面,而是超验玄想的同义语。

除了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带“新”字号的哲学,几乎每家每派都以反形而上学相标榜,都以破除形而上学为开辟新说的前提。

问题在于,对于不同派别而言,作为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这样的情况:某家某派所欲破除的形而上学,正是另一家另一派立论的精髓之所在。

最早亮出反形而上学旗号的,应属活跃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尼采。

他自称反形而上学家,宣称要向形而上学开战,他以自己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抽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两块基石——道德和逻辑,宣称传统形而上学自以为把握了世界的终极本质,实为一厢情愿。

不过,当他用强力意志对世界的根源和本质作概括时,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在二、三十年代,分析哲学的开创者罗素和维也纳小组的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对形而上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的出发点是逻辑和语言分析。

罗素批评说,黑格尔那庞大而堂皇的思想体系,不过是建立在传统的主谓辞逻辑的基础上。

科学实在论简述

科学实在论简述

科学实在论简述一、科学实在论的定义实在论一词,在早期哲学中,特别是在中世纪的哲学论争中,就作为与唯名论相对立的概念而被加以采用。

它主张宇宙是实在的、客观的学说。

在近代哲学中,它尤其表明了这种观点,即物质客体是独立于我们的感觉经验、外在于我们而存在的。

科学实在论正是一般实在论观点在科学理论解释中的具体化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它有着特殊的解释对象和解释方法,也使它在理性的进步中产生了特殊的功能和意义。

在实在和实在论的本质的认识方面,有着几种比较典型的论述:普林斯顿大学的范·弗拉森认为:“朴素地讲,科学实在论是这样一种观念,即科学为我们所揭示的世界图景是真实的。

而且所假定的实体是真实地存在着的。

”—史密斯指出:“‘实在论’用于概括科学哲学的许多见解。

不过,所以这些见解都包含着这样的假定,即科学命题是真或假。

在这里,真理是根据已被放弃的真理的一致性理论的样板来理解的。

”剑桥大学的D.帕皮诺认为:“对本世纪大多数科学哲学家来说,‘实在论’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观点:当告诉我们关于独立的(尽管是不可观察的)实体的真理时,关于科学观察的理论将被看作是有意义的。

这种实在论者的对手是‘工具主义者’。

”多伦多大学的J.布朗说:“科学实在论是我们的理论要确确实实描述世界的一种原则。

它主张,存在着一个非观察的实体和过程的领域,而科学以它对可观察世界的解释合理地展示了这个领域。

”1二、科学实在论的沿革科学实在论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一支最有前途的哲学运动,已成为科学理性发展过程中自然而又必然地要面对的一种思潮。

而且,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科学实在论都越来越受到了更多科学家、科学哲学家以及哲学家们的重视。

类似于众多西方哲学流派,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同样有着它孕育和生成、进步和曲折、批评和反批评的复杂而又生动的历史。

郭贵春先生在《科学实在论教程》一书中,将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划分成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从原子实在论诞生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后现代科学哲学及其启示

后现代科学哲学及其启示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总第152期2012年第06期Serial No .152No .06,2012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是以新解释学和解构哲学的兴起为标志而登上现代思想舞台的,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成为一种时髦的流派。

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艺术、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科学哲学,使得科学哲学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

一、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形成科学哲学在20世纪经历了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后,转向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方向。

毋庸置疑,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后现代主义与科学哲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这种结合是通过一种双向运动而实现的。

一方面,后现代科学哲学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产物。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地席卷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它冲击了以认识论为核心的现代思想框架,为传统的形式、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可接受性带来巨大的震撼。

这种效应也不可避免地在科学领域中泛起它的漪澜。

所以,后现代科学哲学趋向作为后现代性在科学哲学运动中的深入,是现实地存在着的,并深嵌着时代的烙印。

”[1]另一方面,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产生也是科学哲学自身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物。

波普尔、费耶阿本德等都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代表。

正如美国学者R.萨索尔所说的:“到后现代性领域……上去旅行,部分地是和卡尔·波普尔一起进行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有保罗·费耶阿本德为伴……所有这些同伴都对一种适用于科学的后现代哲学的感受性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一种后现代科学哲学。

”[2]在R.萨索尔看来,是斯蒂芬·图尔敏最早在1981年使用了“后现代科学”这一术语。

1991年,《科学哲学学会》在一篇文章中使用了“后现代科学哲学”一词。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焦着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焦着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焦着【摘要】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焦着是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二者都是探讨科学理论与实在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

科学实在论肯定科学语言意义的客观性,认为其能够指称外部实在。

反实在论则否定科学语言意义的客观性,不认为其能够指称外部实在。

当然,双方的理论都在不断变化改进,发展到现在有的人甚至认为二者间的认识出现了开始融合的趋势。

对于哲学学习来说,审视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会为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论与实在的本质和关系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反实在论;科学理论;客观实在二十世纪的科学哲学,可以说是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走过来的。

真理问题一直是科学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争论的焦点。

近年来,众多的哲学家对这个问题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更是使其成为了科学哲学的核心争论内容之一。

概括说来,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科学目的、科学活动、科学理论的本质的元理论。

它以两种预设为前提:预设一是科学的目的是给实在一种为真的概括性描述;预设二是科学理论由它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作出评价。

简而言之,可以说科学实在论是科学哲学中探讨科学理论与实在之间关系的理论。

也就是探讨意识之外的“实在”是什么?科学理论与实在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科学实在论者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成熟的理论术语能够指称实体。

科学实在论的核心信条是:科学理论中的专有名词有所指称,并且科学理论中的定律近似真理。

科学实在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哲学理念来源于古希腊的朴素实在论,坚持严格的因果决定论观点,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产生的必然性;科学实在论的科学观来源于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之中兴起的科学原子实在论。

而反实在论的基本立场则植根于洛克、休谟等实证论者的经验主义传统,强调感觉经验的唯一实在性,认定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不存在。

近代早期的科学实在论者对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实在性做了假设,他们认为科学理论的客观性就在于其真理性,而其真理性就是理论与外在世界的一致。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3、爱因斯坦的实在论

3、爱因斯坦的实在论

3、爱因斯坦的实在论实在主义者(1916年——1955年),Einstein讲:“当我是一个学生的时候,这本书正是在这方面给了我深刻的影响。

我认为,Mach的真正伟大,就在于他的坚不可摧的怀疑态度和独立性;在我年轻的时候,Mach的认识论观点对我也有过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观点今天在我看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在与马赫偏离和决裂的一段时间内,爱因斯坦还在继续追求许多逻辑实证论者仍能接受的现象论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

渐渐地,他对马赫的哲学基础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并且有意识地把它颠倒过来。

例如他批评马赫“不仅把感觉作为必须研究的惟一材料,而且把感觉本身当作建造实在世界的砖块”的感觉论的或反实在论的立场;批评马赫否认科学理论的“思辨性”、否认概念形成中“自由构造的元素”的实证论的或反形而上学的立场。

这促使爱因斯坦把经验在科学中的地位加以限制,并选取了一条理性论的实在论哲学。

在不知道玻耳兹曼和吉布斯(W.GIBBS)的已经发表而且事实上已经把问题彻底解决了的早期研究工作的情况下,我发展了统计力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热力学的分子运动论。

在这里,我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到一些事实,尽可能地确证那些有确定的有限大小的原子的存在。

……这些考察同经验的一致,以及普朗克根据辐射定律(对于高温)对分子的真实大小、的测定,使当时许多怀疑论者(奥斯特瓦耳德(W.Ostwald)、Mach)相信了原子的实在性。

这些学者之所以厌恶原子论,无疑可以溯源于他们的实证论的哲学观点。

这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表明即使是有勇敢精神和敏锐本能的学者,也可以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们对事实作出正确解释。

相对论理论的另一个要点是它在认识论方面的观点。

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地正确的。

唯一地决定一个概念的“生存权”的,是它同物理事件(实验)是否有清晰的和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因此,一些旧概念,象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因为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

现代科学实在论研究概述

现代科学实在论研究概述

现代科学实在论研究概述一、何谓科学实在论?(一)科学实在论是什么?科学实在论是一种关于科学目的、科学活动、科学理论的本质的元理论。

这些元理论包含两个预设:科学的目的是给实在提供—种为真的概括性描述;科学定律和理论由它们的正确性、客观性和经济性做出评价。

显而易见,科学实在论的两个预设均蕴涵着它的描述性主张和规范性主张。

因此,劳丹这样概括到道:“从本质上看,实在论是一种关于利学的目的或价值应该是什么的学说。

尤其是实在论者坚持科学的目标总是要找到对于自然界更加逼真的理论。

但是,现代实在论者把这种价值论的观点与描述的观点结合了起来,……虽然实在论的规范主张在逻辑上独立于描述性主张,但前者在认识论上依附于后者。

”诚如图奥梅拉(R.Tuomela)所言,科学实在论是科学自己的哲学,是比任何其他哲学观点都更为认真地对待科学的哲学学说。

布朗(H.I.Brown)也力图证明,实在论为追求科学的人提供了合情合理的科学目标。

他认为,科学理论就是预先假定独立于我们理论化而存在的项目做出断言的,我们能够通过针对那些项目检验理论并承认那些进入理论的项目来追求实在论的目标。

在科学实在论者和大多数科学家看来,追求实在论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二)科学实在论有代表性的具体表述由于着眼的侧重点和强调的强弱程度不同,科学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对科学实在论的具体表述也因人而异。

现在,我们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表述分而述之。

着名的反实在论者范弗拉森(B. C. van Fraassen)认为,科学实在论的一种朴素表述是:科学给予我们的世界图象是真实的、在细节上可信的图像,而且在科学中所假定的实体是真实存在的:科学的进步是发现而不是发明。

在范弗拉森看来,像皮尔土(C. S. Peice) 这样的早期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已被经验发现所拒斥,但它也有正确的韵味。

它回答了两个主要的问题:它把科学理论的特征概括为对真实存在的东西的描述,它把科学活动的特征概括为发现的事业而不是发明的事业。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作者郭贵春,1952年生,山西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成素梅,1962年生,山西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

自20世纪60年代科学哲学的研究发生了历史学转向(historicalturn)以来,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最激烈、最持久且最令人注目的争论之一,是关于科学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甚至还有非实在论之间的争论。

能够把科学理论理解为是对独立存在的客观外在世界提供了真理性的描述吗?如果是,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应该相信理论实体的本体性呢?科学实在论者在不同程度上对此问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各种形式的反实在论者从根本意义上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而非实在论者则试图另辟蹊径走向一种超越。

近年来,随着不同观点的兼容并蓄,争论焦点的集中与转移,辩护视域的扩展与交融,论证方法的相互渗透与借鉴,已形成了争论各方可以直接对话的基本前提。

在这种背景之下,对科学实在论的元理论研究,就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讨的重大问题。

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思考,本文试图就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发表管见,以求抛砖引玉。

科学实在论的论证策略与困难当代科学实在论者相信,科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陈述,并且认为他们有理由能够令人相信不可观察的理论实体的本体性。

关于这个问题的大多数论证策略主要是“逼真论证”(theconvergenceargument)和“操作论证”(themanipulabilityargument)。

问题在于,这些论证策略并没有真正成为科学实在论解释的保护伞。

1“逼真论证”及其困难。

逼真论证与“奇迹”论证(“miracles”argument)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只有站在实在论的立场来解释实验现象与科学的成功,才不会使其成为一种奇迹。

主要代表人物有斯马特(J.Smart)、普特南(H.Putnam)和波义德(R.Boyd)。

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结构实在论的第四版本

相互作用建构实在论——结构实在论的第四版本
哲学 。
电子 等微观 客体 是 否 真 实存 在 , 在论 者 与 反 实 实
在论者 有完 全相 反 的回答 。实在 论者认 为 科学 理 论 中名 词术语 所 指称 的“ 西” 比如 电子 , 管看 东 , 尽
反科 学实 在论者 否认 科学 理论 中电子 等微 观
客体 真 有 其物 的依 据是 : 一 , 定 的经 验 证 据 , 第 给 可 以对 应 很多逻 辑 自洽 的理论 。如 果理论 术语所 指是“ , 真” 到底 哪种 理论所 指为 “ ” 真 呢?要 知道 , 每一种 理 论都是 依据 相 同的经验 证 据啊 !反实在
学 理 论 结 构 的具 体 化 。“ 象 实体 ”“ 现 、 曲率 模 型 ” 科 学 哲 学 与 量 子 力学 中现 有 矛 盾协 调统 一 的纽 带 。 是 关键 词 : 子力 学 ; 互 作 用 ; 构 ; 构 实 在 论 ; 象 实体 ; 量 相 建 结 现 曲率 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 0 文献 标 识 码 : N 2 A 文 章 编 号 :6 1 4 7 2 0 ) 5 5 9 6 1 7 —6 7 ( 0 7 0 —0 6 —0
论者得 出结 论—— 经 验证 据不能 决定 科学 理论 的
不见 , 但它 真实存 在 , 真有其 “ 。而反 实 在论者 物”
则 否认 或怀 疑科学 理论 中 电子等微 观 客体 的客观 实 在性 , 否认或 怀 疑 电子 等 真有其 “ ” 物 。 科 学实在 论者认 为 科学理 论 中电子 等微 观客
实存 在 。科 学 理 论 常 用 指 称 的微 观 结 构 说 明现
象 。科学 需要 相信 这些不 可观 察 的微 观 结构 。例
如构 成核 子 的夸克 , 导 理论 中引人 的“ 柏 电子 超 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