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一、前言本教案旨在介绍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技术,帮助学生了解黑龙江省的农业特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业特点及农作物种植环境。
2. 掌握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学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黑龙江省农业特点及农作物种植环境1.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2. 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3. 农作物种植环境的优势和劣势第二节: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1. 春小麦种植技术2. 玉米种植技术3. 大豆种植技术4. 水稻种植技术5. 蔬菜种植技术第三节:黑龙江省农作物管理方法1. 田间管理技术2. 病虫害防治技术3.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法4.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黑龙江省农业特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作物种植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农业特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如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技术》2. 参考资料:相关农业科研论文、黑龙江省农业厅官网资料3. 实物资源: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等样品4.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教学PPT七、教学安排1. 第一节:黑龙江省农业特点及农作物种植环境(2课时)2. 第二节: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技术(2课时)3. 第三节:黑龙江省农作物管理方法(2课时)4. 实践环节:田间观摩、农作物种植实践(3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黑龙江省农业风光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述1.1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1.2 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种子选择与处理2.2 整地与施肥2.3 播种技术2.4 田间管理第三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3.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3.2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原则3.3 常用农药及使用方法3.4 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治第四章:农作物灌溉与排水技术4.1 灌溉原则与方法4.2 灌溉设备选择与使用4.3 农田排水技术4.4 节水灌溉技术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技术5.1 收获时间与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存5.3 粮食储藏设备与技术5.4 防止粮食损失与品质保持第六章:粮食作物种植技术6.1 春小麦种植技术6.2 玉米种植技术6.3 大豆种植技术6.4 稻米种植技术第七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7.1 烤烟种植技术7.2 蔬菜种植技术7.3 花卉种植技术7.4 药用植物种植技术第八章:果树的栽培与管理8.1 果树品种选择与栽培地选择8.2 果树育苗与栽植技术8.3 果树修剪与疏果技术8.4 果树病虫害防治与施肥管理第九章:蔬菜栽培与管理9.1 蔬菜播种与育苗技术9.2 蔬菜田间管理技术9.3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9.4 蔬菜收获与保鲜技术第十章:农田管理与保护技术10.1 农田土壤管理与保护10.2 农田水分管理与保护10.3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10.4 农田环境污染防控第十一章:农产品加工技术11.1 粮食加工技术11.2 经济作物加工技术11.3 蔬菜加工技术11.4 水果加工技术第十二章: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12.1 常见农业机械介绍12.2 农业机械的正确使用方法12.3 农业机械的维护与保养12.4 农业机械的安全操作第十三章:农业科技应用13.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13.2 农业生物技术应用13.3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13.4 农业环保技术应用第十四章:农业经营与管理14.1 农业市场分析与预测14.2 农业生产成本控制14.3 农业项目管理14.4 农业政策与法规第十五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5.1 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15.2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15.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15.4 农业发展与乡村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技术展开,内容涵盖了种植、管理、收获、储藏以及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使用、农业科技应用、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1.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组成要素–光照–温度–湿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2.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控技术–温室栽培–水培技术–施肥技术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1.农作物种子处理技术–种子消毒–种子浸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2.农作物育苗技术–定植容器的选择–基质选择和消毒处理–温湿度调控第三章农作物栽培技术1.主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水稻–小麦–玉米2.一些特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蔬菜–水果–草坪草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病害的认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2.农作物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技术–虫害的认识–灭治技术–生态防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提供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考察,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四、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完成学习笔记,收集、整理、归纳要点;2.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3.实践评估:对学生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中的表现进行评估;4.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五、教学资源1.电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2.实验设备和器材:温湿度计、测光仪、显微镜等3.实地考察的农田资源时间主要内容教学方法第1周农作物生长环境与生产要素理论授课第2-3周农作物种子处理与育苗技术理论授课第4-5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践操作第6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理论授课第7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第8周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第9-10周教学回顾和复习综合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3班级:1、1教学目标: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2、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3、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2、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农作物布局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需求原则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作物的分类和生长周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
1.3 教学内容1.3.1 农作物的定义与分类农作物的定义农作物的分类1.3.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成熟收获1.3.3 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1.4 教学活动1.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农作物的定义、分类、生长周期和生长环境等内容。
1.4.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1.4.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农作物种植的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农作物生长的成功因素。
1.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二章:农作物种植技术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农作物种植的技术,包括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作物种植的基本技术,掌握种子选择和播种的方法,学会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3 教学内容2.3.1 种子选择种子质量的判断种子品种的选择2.3.2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播种深度播种密度2.3.3 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施肥时间和方法2.3.4 灌溉技术灌溉的原则和方法灌溉设备的选用2.3.5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2.4 教学活动2.4.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讲解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2.4.2 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或者农田中进行种子选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实验操作。
2.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2.5 作业与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4.增强学生的农作物生产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原理;2.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3.种植技术:地块准备、播种和栽培管理;4.施肥技术:肥料种类、用量和施肥方法;5.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措施;6.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流程第一节: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3.农作物生产技术对农业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农作物的选种和繁育1.农作物选种的原则和方法;2.农作物繁育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
第三节:种植技术1.地块准备:土壤改良、翻耕和平整等;2.播种技术:播种密度、深度和排列方式等;3.栽培管理:浇水、除草、松土、保土等技术要点。
第四节:施肥技术1.肥料种类和营养元素的作用;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3.施肥方法: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技术要点。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1.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农药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六节: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问题1.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2.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保护措施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如课堂测试、作业考察等;2.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3.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等也是评估的重要指标。
高教版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第三节 间作与套作
• 甘薯边际效应(边行劣势)可达3行,甘薯种植行数应>6 行,行数越大减产越少。
边际效应 边际优势:间套作中的高杆作物边行通风条 件好、根系吸收范围大、吸收能力强,生长 发育状况及产量优于内行的现象
边际劣势:
间套作中的矮作,边行 生长发育状况及产量劣于 内行的现象
3、套作生产确定行数还应根据作物的主 次关系 –如麦棉套作时 –小麦为主时,小麦应保证基本的种植行数 –棉花为主时,小麦应减少种植行数,根据 棉花要求保证棉花行数。
行数 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来
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
行数确定:
1、产量要求(保证产量需保证一定行数) 2、边际效应大小(边际效应大,行数少;反之行数多) –高位作物少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
–矮位作物多于边际效应影响行数的两倍
如
小麦/棉花+甘薯条件下
• 小麦的边行优势可达3行,小麦的种植行数应<6行,行数 越多,小麦边行优势的利用效果越差。 • 棉花边际效应(边行优势)可达4行,棉花种植的行数应 <8行,行数越少增产越多。
玉米食用菌模式
• 至宋、元时期的七百年间,间混套作有一定发展,注意到用地养地相 结合,并提高了对套作的好处和合理选配作物组合的认识。
• 至明、清,人口增加较快,人均耕地显著减少,间混套作普及较快。 明代《农政全书》中有了关于大麦、裸麦和棉花套作,麦和蚕豆间作, 以及棉薯间作等记载。清朝《农蚕经》记述了麦与大豆的套作。此外, 明朝还有早稻与晚稻套作,清朝有稻豆套作、粮菜问作、稻与苡薏间作 等有关记载。至建国前,套作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玉米与豆类间作在 全国各地已都有分布。
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生期,所不同处,套种每种 作物的共生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一半。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教案: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步骤和技术要点。
3. 学会运用农作物生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
3.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4.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5. 农作物的采收、贮藏和加工技术。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1. 引入农作物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 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 分析农作物生产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第二课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1. 介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特点。
2. 分析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如土壤、水分、光照和温度等。
3. 讲解如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第三课时: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1. 介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种、播种、育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2. 讲解农作物的管理方法,如灌溉、除草、修剪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栽培一种农作物,并记录管理过程和结果。
第四课时: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 介绍农作物的常见病虫害种类和特点。
2. 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
3. 讲解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预防、监测、防治方法等。
4. 进行病虫害防治实验,观察效果并总结经验。
第五课时:农作物的采收、贮藏和加工技术1. 介绍农作物的采收时机和方法。
2. 讲解农作物的贮藏技术,包括贮藏环境、温度、湿度等要求。
3. 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的加工技术,如脱粒、研磨、腌制等。
4. 进行农作物的采收和贮藏实践,记录过程和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的情况。
2. 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材。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生长周期。
2. 掌握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教学内容:1. 农作物的定义和分类。
2.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3. 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水、肥、光、温等)。
4. 生长周期调控方法(播种时间、栽培技术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讨论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和生长周期调控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实例。
第二章:农作物播种与育苗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播种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会育苗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1. 播种的方法和技巧(播种深度、密度等)。
2. 育苗技术要点(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实例。
教学活动:1. 演示播种方法和技巧。
2. 操作练习:学生自行进行播种和育苗操作。
3. 讨论常见农作物播种和育苗的实例。
第三章: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了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水肥管理、修剪、除草等)。
2. 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学习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实例。
3. 讨论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第四章:农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调控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技术。
2. 学会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教学内容:1. 农作物产量提高的原理和方法(合理施肥、种植密度等)。
2. 农作物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品种选择、栽培环境等)。
3. 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等)。
教学活动:1. 讲授农作物产量提高和品质调控的原理和方法。
2. 演示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
3. 案例分析: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实例。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中职《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1. 教学内容•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农作物种子•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采收与贮藏技术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职学生掌握基本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具备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3. 教学重点•了解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农作物种子的选育和保存方法•熟悉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和技术措施•熟悉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掌握农作物采收与贮藏的技术要点4.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地实验和农田观察,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实践操作,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5. 教学资源•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教程》•视频: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操作视频•农田:提供实地授课和实践操作的农田6. 教学活动安排6.1 第一课时: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践操作视频,加深理解。
•学生讨论和提问,梳理所学知识点。
6.2 第二课时:农作物种子•课堂讲解:讲解农作物种子的选育和保存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农作物种子选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农作物种子的保存实验。
6.3 第三课时:农作物栽培技术•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素和技术措施。
•外出实地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实际工作流程。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进行交流和分享。
6.4 第四课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课堂讲解:讲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病虫害案例分析,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农田调查,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样本,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鉴定。
6.5 第五课时:农作物采收与贮藏技术•课堂讲解:介绍农作物采收与贮藏的技术要点。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2. 掌握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技术。
3.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方式和时间。
4. 提高学生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认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2. 播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等3. 施肥技术:包括化肥、有机肥的使用,施肥时期和施肥量4. 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合理灌溉5. 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和农药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 实践操作法:安排田间实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际种植技术。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虫害案例,提高学生识别和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本课程共设2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0课时,田间实习10课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2. 田间实习基地:提供实际的种植环境,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最新的农作物生产技术动态。
4. 农药样品:用于讲解和识别病虫害防治药物。
七、教学步骤1. 第一周:讲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第二周:讲解播种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等。
3. 第三周:讲解施肥技术,包括化肥、有机肥的使用,施肥时期和施肥量。
4. 第四周:讲解灌溉技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合理灌溉。
5. 第五周: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和农药使用。
6. 第六周至第十周:田间实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实际种植技术。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一章:农作物种植基础知识1.1 农作物概述介绍农作物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讲解农作物的重要性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1.2 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解析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阐述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3 农作物种植制度讲解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分类和特点分析农作物种植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章:农作物种子处理与播种2.1 种子处理介绍种子处理的方法和目的讲解种子消毒、拌种等处理技术的操作要点2.2 播种技术阐述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等关键技术介绍播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第三章:农作物田间管理3.1 灌溉与排水讲解灌溉的重要性、时机和方法阐述排水措施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2 施肥技术介绍施肥的原则、方法和肥料种类分析施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3.3 除草与治虫讲解除草和治虫的重要性介绍除草剂和农药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其安全间隔期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介绍农作物常见病虫害的特征及其识别方法讲解病虫害诊断的重要性和方法4.2 病虫害防治方法阐述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分析各种防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4.3 常用农药及使用技术介绍常用农药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机理讲解农药的安全使用、合理轮换和间隔期第五章:农作物收获与储藏5.1 收获技术阐述收获时期、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收获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5.2 农作物干燥与储藏讲解农作物干燥的方法和设备阐述储藏条件对农作物品质和保存期限的影响5.3 粮食储藏技术介绍粮食储藏的方法、设备和注意事项分析粮食储藏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六章:农作物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6.1 农作物种植模式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如单作、间作、套作等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6.2 栽培技术讲解土壤改良、作物轮作等栽培技术阐述栽培技术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七章: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7.1 农业生物技术介绍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作用7.2 农业信息技术讲解遥感、物联网等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阐述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作用第八章:农作物生产与环境保护8.1 农作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讲解生态环境保护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8.2 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介绍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等环保型农作物生产技术分析环保型技术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九章:农作物生产与市场运营9.1 农作物市场分析讲解农作物市场需求的调查与分析方法阐述农作物市场趋势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2 农作物营销策略介绍农作物品牌建设、线上线下销售等营销策略分析营销策略对农作物销售和农民收入的提升作用第十章:农作物生产政策与法规10.1 农作物生产政策讲解国家对农作物生产的支持政策,如补贴、扶持等分析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农民利益的保障10.2 农作物生产法规介绍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如土地使用权、农药使用等阐述法律法规对农作物生产和市场秩序的规范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作物概述补充说明:深入讲解农作物对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方式(教案)《农作物生产技术》(高教版第二版)同步课堂
(1)接茬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收获后种植夏玉米或夏大豆。
(2)移栽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大蒜收获后移栽棉花或西瓜(甜瓜)苗的种植方式。
(3)套作复种指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在前茬作物的行间套种或套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栽棉花的种植方式。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引出主题
“农作物”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绿肥作物外,还包括蔬菜和牧草等。另外,农作物布局既可以指农作物种类的布局,也可以指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在多熟区还包括农作物不同熟制组合的布局。
2.分发学习任务书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间作与套作的作用
(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结合间作与套作进行讲解。
通过学习通中抢答方式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1.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
2.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3.简述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组内合作,完成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的巩固来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4)再生复种单指水稻与再生稻形成的复种形式。
2.熟制
3.休闲
(二)复种的条件
(三)复种技术
(四)河南省主要的复种方式
讲解复种,并结合图片形式进行讲授。
按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引入本课重点知识学习。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农作物生产技术》PPT课件
秆粗叶大分蘖少,每株的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秆细
叶小而分蘖多,每株的穗数多而穗小粒少。
②按熟期分类 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
迟熟,晚稻早、中、迟熟品种共九个类型。熟期分类在我
国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为标准的。
h
54
③按株型分类 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粳稻 偏矮、籼稻偏高。籼稻以短于100cm的为矮秆品种,高于 120cm的为高秆品种,100~120cm的为中秆品种。
南京:4月18~22日播种 6月下旬~7月中旬抽穗:为早稻品种 7月中旬~8月中旬抽穗:为中稻品种 8月下旬~10月下旬抽穗:为晚稻品种
h
49
3. 水稻和陆稻
根据栽培地区土壤水分和生态条件不同,可分水稻(包括浅水 稻、深水稻、浮水稻)和陆稻(又称早稻或坡禾)两个类型。主要区 别在于两者耐旱性的不同。它们在形态解剖和生理生态上的一些差 别,都是两者的耐旱性不同的表现。
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h
31
第二节 水稻的类型和品种
h
32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
栽培稻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禾本科(
Gramineae)稻属(Oryza)植物。目前世界上栽培
④按杂交稻种和常规稻种分类 杂交稻遗传基础丰富, 表现明显的杂种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稳产。杂交稻需要 制种多种子易混杂或不孕率高,成本也较高。常规稻种不用 制种,有利良种加速繁育,成本较低。现在我国水稻生产是 杂交稻与常规稻并存。
h
39
普通栽培稻
籼亚种 (基本型)
晚季稻 (基本型)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
2. 掌握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其种植面积。
3. 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2.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区域。
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历程、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了解和认识。
2.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区域。
4. 小组讨论:探讨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学习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了解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视频观看:播放水稻播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的视频教程。
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和肥料使用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水稻生产经验和技术要点。
第三章: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技术教学目标:1. 掌握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学习玉米播种、育秧、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了解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玉米种植模式。
教学内容:1. 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2. 玉米播种、育秧、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环节。
3. 黑龙江省玉米病虫害防治和玉米种植模式。
教学活动:1. 讲授PPT:介绍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的适宜区域和气候条件。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黑龙江省)一、课程背景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和特点,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现状和特点;2. 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3. 学会农作物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5. 提高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概况1.1 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概况1.2 黑龙江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1.3 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现状及特点第二章: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2.1 种子的形成和萌发2.2 幼苗生长发育2.3 作物产量形成与品质形成2.4 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第三章:农作物种植技术3.1 地块选择与规划3.2 土壤改良与施肥3.3 播种与育苗3.4 田间管理技术第四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1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4.2 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4.3 农药使用技术与安全4.4 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第五章:农业机械化管理5.1 农业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5.2 农业机械化技术要点5.3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发展趋势5.4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生产效益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践操作;3. 案例分析: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生产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农作物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5.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了解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2. 考试成绩:期末理论知识考试;4.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作物灌溉与排水6.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6.2 灌溉方法与设备6.3 农田排水技术与方法6.4 灌溉与排水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七、农作物收割与储藏7.1 收割时期与方法7.2 收割机械与操作7.3 作物干燥与储藏技术7.4 储藏过程中品质保持与防治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8.1 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8.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措施8.3 作物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8.4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九、现代农业技术应用9.1 现代农业技术概述9.2 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9.3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9.4 现代农业技术与作物生产效益的关系十、农业经营与管理10.1 农业经营模式与体系10.2 农业项目管理10.3 农业风险管理与保险10.4 农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十一、教学评价11.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11.2 考试成绩:期末理论知识考试;11.4 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
农作物生产技术1-3章教案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第1章第三节学时:2
班级:1、1
教学目标:
1、了解单作、间作、套作、幅宽、间距、带宽、边际效应的概念;
2、理解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3、掌握间作与套作的作用;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教学重点:
1、单作、间作、套作、幅宽、间距、带宽、边际效应的概念;
2、间作与套作的作用;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教学难点:农作物间作与套作的技术指标。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与作用
(一)间作与套作的概念
间作与套作是相对于单作而言的。
1、单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
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3、套作是在前季农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套种,用“/”表示。
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图1-1 农作物种植方式示意
A单作; B间作; C套作
(二)间作与套作的作用
1、增产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作比单作具有增产作用。
2、增效合理的间套作能够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经济收入。
3、稳产保收合理的间套作能够利用农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达到稳产保收。
4、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一)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
在选配农作物及品种时,应坚持如下三条原则。
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在农作物共处期间,选择的各种农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要大体相同。
在生态适应性大体相同的前提下,选配的农作物对农田小气候的要求要略有差异。
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即间套作的农作物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
当农作物确定以后,在品种选择上还要注意互相适应。
间(混)作时,矮秆农作物要选择耐荫性强、适当早熟的品种。
套作时,一方面要考虑尽量减少上茬同下茬农作物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发挥
套种农作物的增产作用,不影响其正常播种。
3、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间套作选择的农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还要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是高还是低。
经济效益高的组合才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二)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农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农作物的田间结构。
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幅宽、间距、带宽等。
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农作物间的距离。
农作物左右间的距离称行距,前后间的距离称株距。
种植密度的安排是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
间套作时,各种农作物的行数用行比表示,即各农作物实际行数的比。
间作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计划农作物产量和边际效应来确定。
2、幅宽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如图1-2 。
3、间距间距是相邻两种农作物间的距离,是间套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
具体确定时,可根据两种农作物单作时行距一半之和进行调整。
图1-2 农作物幅宽、间距、带宽示意
4、带宽带宽是间套作各种农作物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了间距和幅宽。
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
带宽的调整取决于
农作物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农机具。
(三)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
( 1 )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
( 2 )加强水肥管理。
( 3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 4 )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 5 )早熟早收。
三、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
(一)主要间作类型
1、玉米大豆间作
2、玉米甘薯间作
3、棉瓜间作
4、果、粮、菜间作
(二)主要套作类型
1、小麦玉米套作
2、小麦春棉套作目前推广的主要有三一式、三二式、四二式及六二式。
3、小麦花生套作
(三)立体种养类型
1、稻鱼种养
2、玉米食用菌模式
一、名词解释
单作、间作、套作幅宽间距带宽边际效应
二、简答题
1.间作与套作有哪些作用?
2.间作与套作时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
3.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措施有哪些?
4.说出2~3种间套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