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合集下载

跟孩子有效沟通方法

跟孩子有效沟通方法

跟孩子有效沟通方法以下是 8 条关于跟孩子有效沟通方法:1. 要蹲下来和孩子平视呀,别总是高高在上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别人说话,别人一直站得比你高很多,你会不会觉得有压迫感呢?就像我跟我家孩子说话时,我会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我很重视他的想法呢。

2. 得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呀,别总是不耐烦地打断。

这就好比你正说得兴起,别人突然打断你,你啥心情呀?我女儿跟我讲她在学校的趣事时,我就静静地听着,时不时给她回应,她可开心了。

3. 多用鼓励的话语呀,少批评指责。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你说“哎呀,你怎么这么差劲”,那他多难过呀!但如果你说“宝贝,这次没考好没关系,咱下次努力一定行”,那效果肯定不一样啊!我儿子上次比赛输了,我就是这么鼓励他的,他马上就有信心了。

4. 别总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呀,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

难道别人的孩子就一定完美无瑕吗?就像我从来不会拿我家孩子和别人比,我看到的是他独一无二的优点。

5. 跟孩子说话要简单易懂呀,别讲那些深奥的大道理。

就跟给孩子讲故事一样,得让他能明白呀。

上次我给我家孩子讲大道理,他一脸懵,后来我换了简单的方式,他就懂了。

6. 适当用些肢体语言呀,抱抱孩子、亲亲孩子。

这就像给孩子吃了颗定心丸,让他知道你爱他呀!我经常会抱抱我的孩子,他可喜欢了呢。

7. 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呀,别一味地否定。

要是你提的建议总是被别人否定,你会咋样呢?我家孩子说想周末去爬山,我就尊重他的选择,结果他玩得可高兴了。

8. 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呀,别啥都给他安排好。

这就像你去买衣服,别人都给你选好了,你会不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我会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玩具,这样他会更有主见呢。

总之,跟孩子沟通真的很重要,方法要用对,孩子们的心其实很柔软很敏感,咱们要好好呵护呀!。

【行为习惯】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行为习惯】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行为习惯】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导读: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以自身眼光给他们设计成才之路,以为只要舍得投资,自小培养,孩子就会飞黄腾达。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与孩子说话时蹲下身子,会让孩子获得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沟通理解。

在事关孩子的学习、成长上,我们何妨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来看看孩子的兴趣和想法,正视他们的长处与不足?上辅导班就是眼下培育孩子的热门,挑选哪个班,该并任多少门课,我这个曾当过教师的人,对此却不以为然。

我的观点就是,孩子的兴趣就是第一位的,孩子不愿的就不要勉力;低年级的可以尝试学音乐书画,他们更易拒绝接受;中年级的若然孩子不反对,何不学学文学创作。

这些东西对升学或者协助并不大,但可以提高人的智趣、审美和思维能力,使孩子终身受惠。

至于别人热衷什么忙什么,大可不必盲目跟风。

有些家长把某些课外学科当作成才捷径或升学“秘笈”,迫孩子攻读,以致费时耗钱、半途夭折的事,我见过不少。

有人恳请我乘门路卖钢琴,说道培育孩子向音乐发展,但她家人及亲友中,无人懂琴乐之之术,恳请老师家教也非她荷包所能够缴付,光凭辅导班那点“三脚猫”工夫,能够顶上个屁用。

琴就是帮忙她买了,没一年,钢琴变成了弃置的摆放,孩子早已丧失兴趣。

有朋友的孩子语数成绩不佳,母亲看到他整天就爱涂涂画画,便想培养他学画。

丁俊辉不是没读多少书吗,他读书成绩肯定不好,但桌球技精湛一样能出人头地。

孩子被送去学画,周末的时间大部分耗在绘画班里,结果画没画成,语数又失去追赶的时间,成绩每况愈下。

不少父母望子成龙无心,罔顾孩子的性格、气质和兴趣,以自身眼光给他们设计成才之路,以为只要舍不得投资,自小培育,孩子就可以飞黄腾达。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鲁迅那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仍然值得一读。

他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而“先行理解”的,应是孩子的性情、爱好和特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
淡 的光 芒 。
了小颖 的家长。到学校来 的是小颖 的 爷爷 , 一个朴实厚 道的 中国式农 民。 我 们 的交 流从 孩子完成作业 开始 。小颖 的爷爷说 : “ 这孩子从一 年级到 四年级 都很 好 , 也聪明, 就 是从 这学 期开 学 , 她开始不做 作业 了。 ” 听了小颖爷 爷的 话, 我第一反应是 , 难 道 我 有 什 么 地 方
做得欠缺 , 伤 害了这孩子幼小 的心灵 ?
谈话 中 , 我进一 步了解到 , 小颖 的父母 去年离婚 ,她爸爸又 给她找 了一 个后
在百思不 得其解时 , 有一件事 发生 了 : 有一个周 五下午放 学后 ,当我刚想 回
家 时 ,接到 了小颖 爷爷 的电话 : “ 毛 老 师 ,小颖 还没有到 家 ,是不是 在学 校 呀? ” 我告 诉她爷爷 , 放学后 , 每个学生
他们 有过不 同意 吗? ” “ 没有, 但 我想见 亲妈妈 , 我怕他 们 不 同意 。 ” 小颖 终 于
流下 了 l I E N。
妈。 这是一个 重要 的信息 , 莫非小 颖 以 不做作业 的行为来抗 拒她爸爸续 娶后
妈 的行 为 ?
看着眼前弱 小的小颖 ,我不禁 动
了恻隐之心 。为 什么这个 小女孩有 不 做作 业 的坏 习惯 ? 无论 如何 , 不做作 业 怎么也不 能与眼前 的小颖挂上钩 。
是怎样对待你 的? ” 我试探着 问。 “ 没 怎样待我 , 爸爸 和我进 行 了一
X I N Y U S H A L O N G 心语沙龙一
绫会 当老 师吗
霍 庆
妻子第一天 学开车 ,回来和家 人 说: “ 我们 那个 教练 真 叫一个 差劲 , 张 带 着 一个 四岁 左 右 的 女 孩也 来 学 轮 滑。 母 亲先是 给孩子穿好 了轮滑鞋 , 戴 好 了护具 ,然后就开始 不断地 催促孩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1《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是关于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书中有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就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杨谨老师用一个“蹲”字教会我们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蹲下来,孩子不必仰视父母,关系变得平等了。

蹲下来,父母能跟孩子平视,能更好地注视孩子的目光。

蹲下来,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可以温和地说话,有效得沟通。

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和、真诚的注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

蹲下来,父母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他看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经历的感受。

是的,蹲下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他们的世界,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话语。

”同样的道理,也适合于我们教师。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蹲下身子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权利。

二、与孩子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健康自由的成长。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利用自己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影响孩子,使孩子真正的信服于你。

四、要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积极耐心地教会孩子正确抒发自己的不良情绪。

五、赏识孩子,告诉孩子:“你**地方真棒”,赏识只要掌握了尺度和方法,那就是最能激发孩子潜能,最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法。

六、给孩子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来自成人的爱。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可以让我们和孩子的心更贴近,这样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你说话。

除了家长之外,我们教师就是与孩子们相处时间最多的人了,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孩子的行为,从而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及时作出引导,用真诚和耐心和他们相处交流。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教师个人总结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是一本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交流的书籍。

通过阅读和实践,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蹲下来是一种姿势,也是一种心态。

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态度。

蹲下来代表着尊重和接纳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注。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会有意识地蹲下来与他们同一高度,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能更容易地建立起亲近感。

第二,倾听是交流的关键。

与学生交流时,我会始终保持倾听的态度。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关爱。

我会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我在倾听他们的话语,同时避免打断和干扰他们的表达。

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时,我会使用开放性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第三,积极反馈和表扬是构建良好交流的重要因素。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会积极地给予肯定和赞扬。

通过积极反馈,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同时,我也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挑战,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努力。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表扬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第四,情感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

情感沟通是一种有温度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建立起与学生的情感连接。

我会在交流中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传递对他们的期望和支持。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也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

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与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也会更愿意与我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总的来说,《蹲下来和孩子交流》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和指导,让我意识到与学生有效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和不断改进,我希望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起真诚和亲密的关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蹲下来面对孩子说话

蹲下来面对孩子说话

蹲下来面对孩子说话老师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这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动作,却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认真而亲切的态度,使老师和孩子更亲近,因为爱的细节不仅能感染孩子,更能教育孩子。

许靖浩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光自己有好多小动作,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

这个孩子令我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好的办法令他改变。

昨天,许老师正在上课,靖浩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撒尿。

”还没等许老师回话,他就撒腿跑了出去。

过了几分钟,老师从窗户里往外一望,他正坐在秋千上荡秋千,许老师见此,心里的火就上来了,她拉开窗户大喊一声:“靖浩,你还不快回来上课,靖浩听到后望了望老师,又荡了一下,还没等秋千稳下来,他从上面扑腾一下,还打了个趔趄,才向教室跑去,许老师一下子挡住了他,狠狠地说:“站起来,谁让你去打秋千的?”,“别班的小朋友还在那里打呢!”许老师一听他这么说心里就更生气了,一下子把他拉出来,让他站在了黑板前。

我看到孩子与老师的对抗,便满面笑容地走到他的跟前,蹲下来,平视着孩子,握着他的手,温和地说:“你是个懂道理的孩子,你许老师是担心你。

你看老师不守着,你跌伤了怎么办?”他见我一直蹲着温和地跟自己说话,也放松下来,说:“我知道是为我好。

”我点点头说:“真是个好孩子,以后,只要老师不让咱去玩,咱就不去玩,好吗?”他赶紧说:“行。

”从那以后,奇迹出现了,上课许靖浩变的也听话了,出去的时候也守规矩了。

偶尔也犯小错误,但一触到我温和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蹲下来,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小伙伴说,却不愿与老师说的原因。

所以,我想: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书心得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家庭教育相关书籍。

在读完之后,我深刻认识到和孩子真正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一些实践方法。

首先,书中讲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即我们作为成年人,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孩子交流。

要认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的,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当作我们的附属品,默认我们的决策和决定就是正确的。

通过从平等的位置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并且与他们建立起更加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次,书中提到了一些实践方法,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

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对视,并且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注和尊重,也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

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这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要,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反馈和支持。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从而建立起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总的来说,阅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和孩子真正沟通的重要性,并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

我相信,如果能够将这些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将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更加良好和融洽的关系。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记得以前,在上海的幼儿园,带一波小波辣子,那个时候,最习惯的一个动作就是蹲下。

当初去应聘的时候,园长问我:”你个子这么高,跟小孩子说话挺不方便啊?”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的就答上了:“没关系啊,我蹲下来就行啦!”后面熟悉了,园长笑着说当时录用我,这句话起了关键作用。

今天课间去找同事有点事儿,没在办公室,去教室也没有看到人。

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他正蹲在小朋友身边,起先还以为在帮孩子整理东西,后面站了会才发现,他是蹲下来指导孩子们读书,一边跟孩子交流,我瞬间感动了。

想起我们的奶奶老师,她是上海首位幼教特技教师,当时已近八十高龄了,依旧爱孩子如初。

她常常走进班级,走到孩子中间,每说话必蹲下。

与其说这是长久以来的职业习惯,不如说是奶奶老师打心里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一个蹲下的动作,完全拉近了和孩子的生理和心里距离。

奶奶老师白发如霜,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感觉。

身体很健康,性情特别开朗,跟我们这些小老师交流毫无代沟与障碍。

记得那几年,每周都要写一些教养随笔交上去,奶奶老师一定是逐字逐句来看的,因为她把每一句她认同的、喜欢的,哪怕几个字的短句子都用红笔做了标记,并且每一篇你认真完成的她都会在后面写上大段自己的话,对于那时候稚嫩的我们,真是莫大的鼓励,所以我一直深深相信,奶奶老师有这样难得的一副好状态一定是源自于她老人家对孩子最真挚的爱。

她的爱孩子决不是嘴上随口说说,而是身体力行,是发自内心满满的喜欢!去年我自己也带一年级,也是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

当时没有预先通知,比较突然地走上了这个岗位,所以也是像一年级的孩子一样,懵懵懂懂就上任了。

前期并没有什么铺垫和积累,后期也是啃着老本带孩子。

而这位同事却迥然不同,早早的就开始做起功课,满腔热情、满心付出,整个身心都扑在即将到来的一年级里。

开学之后,更是频繁更新着班级博客,他自己一步步的探索、发现、调整和修正,孩子们一点点的变化和进步……事无巨细,所投入的心思和精力是我见到的最棒的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站起来教孩子做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有两层含义:1、肢体的蹲下;2、心灵的蹲下。

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也就是教师或家长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孩子。

蹲下身来,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蹲下身以平等的心尊重孩子,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

可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孩子时,我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蹲下来说话”的对话方式教育孩子往往效果很好。

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受到突然袭击而精神高度紧张,根本听不进你说的话,也就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了。

一味的指责,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还会使孩子失去对老师或家长的依赖感、信任感。

蹲下来吧,让我们的目光与孩子的目光平等交流;蹲下来吧,让我们用孩童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站起来教孩子做人“站起来教孩子做人”。

这句话中的“站起来”实际上指的是身正为范。

育人首先“己立立人”。

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呢?要求孩子努力学习,自己却在搓麻将;要求孩子要诚实守信,自己却谎话连篇;要求孩子勤俭节约,自己却在铺张浪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

在学校,教师是孩子崇拜的偶像,教师的话一定程度上就像圣旨,孩子愿意听,乐于听。

但教师如果言行不一,也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父母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父母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在教育孩子时,父母们早已习惯了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父母们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们蹲下来,蹲到和父母们的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情况又会怎样呢?至少,孩子肯定会认真地听你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

倘若你在说话,而他心不在焉,那么即使你说得再多,道理再正确,又有什么用呢?蹲下来吧,只有蹲下来,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喜欢把心里话对自己的朋友说,却不愿与父母说的原因。

蹲下来,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

在这样的家庭,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父母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只有父母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子女,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方萍就很聪明,她是这样跟孩子交谈的:有一天,女儿文馨回家晚了,方萍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

方萍还告诉文馨,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文馨回来。

文馨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

妈妈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导读:以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相关怀得体会范文,是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欢迎大家使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4篇)仔细品尝一部名著后,信任大家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范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1作为孩子的家长,我始终以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从孩子诞生到学会步行、学会说话,到后来上幼儿园、学校我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教育他,觉得自己走过的路,积累了一些阅历,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小孩子感受。

在读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我发觉对于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所做的打算往往是背道而驰,虽然由于家长的威武使得小孩临时的屈服,但对小孩子的成长或者说美妙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一刻开头中介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嘉奖,“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由于我的工作关系,晚上和节假日常常要加班,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常常是以“下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间或会对孩子发脾气。

造成孩子很怕我,有时想和孩子聊谈天,他也是以敷衍的口气与我交谈。

实际上是由于自己没有真正的“蹲下来”,没有设身处地的以小孩的角度考虑。

这也是我读过本书发觉自己最大的不足。

其次章读懂孩子,才能与孩子欢乐共处中我读懂了“叛逆宝宝”、“淘气捣蛋的奇怪宝宝”其实是父母没有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对孩子的苦恼,没有接纳他的负面心情。

比如有时在辅导孩子功课时,遇到有些题目会体现出很不耐烦,有时甚至会发些小脾气,我在旁边总是觉得问题很简洁或者说这类题型之前做过,没有仔细考虑过小孩子消失这些负面心情的缘由。

第三章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你身边的“小大人”这一章内容里,跟父母们强调的是要公平地对待孩子,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父母就自作主见地为孩子包办一切,不情愿听孩子的心声,不管孩子情愿不情愿,甚至有的时候孩子已经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想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父母却置若罔闻,认为自己的打算才是为了孩子好。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

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讲话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幼儿教师蹲下来和幼儿说话“蹲下来和幼儿说话”是从学前领域的各类从业人员口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课堂上的教师、讲座中的专家学者,幼儿园的管理者等,大家讲到师幼关系时,都会不约而同的引用“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以说明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从孩子的视野看世界,与孩子平等相处。

为了证实这句话的实用意义,有记者进行专门调查得出回答“记者为了弄清为什么每次出门孩子总是嚷嚷要大人们抱,于是全程跟踪了一个4、5岁的孩子随母亲逛王府井大街,从孩子的视角拍摄下孩子所见到的一切,结果令人惊讶。

画面中孩子见到的不是多姿多彩的花花世界,而满是一条条人们匆匆行走的腿,这就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大人们一直以为是因为孩子偷懒怕累,不愿自己行走而叫大人抱,谁曾去想别的原因。

”1在长期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紧密接触中,笔者渐渐发现,教师在和孩子进行互动时,蹲下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即使确信这句话正确性的自己,也经常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使笔者产生了疑问:以幼儿教师“身势语”、“体态语”、“肢体语言”、“非言语行为”等为重点,进行相关调查、整理和分析。

身势语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两种,肯定性评价包括微笑、点头、抚摸、拥抱、击鼓掌、惊异、手势Ok或v、关心或倾听;否定性评价包括远离、皱眉、摇头、无奈、严肃、忽视、轻视、生气、盛怒等。

教师采用的积极非言语评价行为多为微笑和抚摸,消极非言语评价行为多表现为严肃、皱眉和生气。

研究中还提出,教师的积极性非言语评价会直接导致幼儿的积极反应,反之亦然。

秦旭芳(2002)则从幼儿社会性行为如翘拇指表示肯定,鼓掌表示鼓励等。

常用身势语如下蹲——双膝或单膝蹲下,目光与幼儿平视;弯腰——教师双腿直立或微曲,上部肢体下倾,俯视幼儿;坐——教师坐在凳子或其他物品上,身高与幼儿持平,目光平视;站——教师躯干直立,俯视幼儿。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5篇)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帮大家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没仔细读,最近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番。

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可是怎样蹲下来?我们应以怎样的身份去对待身边的孩子?变成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案例说明了应该怎样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平等的对待孩子,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其实,在我们与学生的相处中也是一样的,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学生们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学生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童年。

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到达有效的沟通。

孩子希望与我们交流,希望被尊重,希望以平等的方式进行朋友式沟通,只有平等沟通,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一直以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和教育方法都很了解,从孩子出生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到后来上幼儿园、小学我都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教育他,觉得自己走过的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小孩子感受。

在读过《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于小孩子的内心世界还是不够了解,所做的决定往往是背道而驰,虽然由于家长的威严使得小孩暂时的屈服,但对小孩子的成长或者说美好的童年起到了反作用。

第一章爱的教育,从你蹲下来的一刻开始中介绍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奖励,“下命令”让孩子很抵触。

“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

“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

“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蹲下身”来和学生交谈,你的目光就会和学生的目光成为一条直线。

这时,学生会把你当做他(她)的朋友,会把他(她)心中的话告诉你,也会乖乖地听你的话。

而如何“蹲下身”来和孩子交谈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人本主义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教育是个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有怎样的教育观,就会教出怎样的人,“蹲下身”和学生交谈,学生得到的是平等。

平等,让人思想上没有压力,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

平等,不仅有利于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更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

一个在生活中处处得到尊重的人,也会尊重别人的。

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尊重别人的人,遇事就不会看人脸色。

如此,就能够很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生活,自己能应对生活就是学会了生活,这对孩子人生很重要。

2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必须树立三种观念这三种观念为:(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

(2)学生主体的观念。

(3)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明确——我们要选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的学生。

所以,我们始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个性得到最优发展,最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3 要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制作标语牌例如:“平视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奋进。

”等等,并要经常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你有能力做这件事,在这门课上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自信心。

4 教师应从关注优秀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从居高临下地“训导”学生变到主动“平视”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一次上课十分钟后,我们班的一位学生才慌忙赶到,笔者很生气的批评了他,课下,笔者找这位同学谈心,这位同学说:“我妈妈发高烧,我为妈妈买过药后才来上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精品文章读后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读后感--------------------------------------------------------------------------------如何才能和孩子沟通?作为父亲或母亲或者老师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是啊,当孩子还小时,由于他们还比较幼稚和简单,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许多事情都主动地和成人讲,成人也对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关心与爱护,这时亲子、师幼之间的沟通似乎还没有问题;然而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也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甚至开始有了秘密和各种各样的情绪。

这时,沟通就越来越难了。

不可否认,我们都对孩子抱有一份发自人心的爱,但很多沟通的失败并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尊重。

大人总认为“你是我的,就得听我的”,因而动辄就对孩子居高临下、横眉冷对。

他们从不致力于心灵上的深层次沟通,而试图一厢情愿地厉行所谓的职责,结果反而让孩子被这种变味的爱遮蔽得透不过气来。

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拿就请静下心来看一看《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书中所提到的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我们关心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也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亲子沟通,就从我们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

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

《活动设计是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读后感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学生和家长青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

面临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在实践与反思中,我觉得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必须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出发点。

教育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水平,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滞后。

内容应以幼儿身心发展的成熟程序为基础,注重幼儿的学习准备。

幼儿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活动设计应促进幼儿内部矛盾的产生并解决,促进幼儿尽早尽快地获得发展。

教师不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幼儿今天知道了什么,明天将学会什么,而应该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如何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学习,以及该活动会对幼儿的发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儿园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

要求选择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的生活经验,把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纳入教学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

众所周知,对幼儿来说,生长是重要的,他的发展是随着生命运动而进行的。

儿童在自己的亲身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由此获得各种生活知识,习得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的活动设计,应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活动,爱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

活动化原则是指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应以活动为基本形式,其本质是通过调动幼儿积极进行外部活动而引发积极的内部活动。

这种内部活动不仅仅是智力运演,也是情绪调节、态度形成、知识结构化过程。

孩子在幼儿园该学哪些本领常常听到父母问孩子:“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些什么呀?”孩子总是自豪地回答:“学本领呀。

”我们罗列了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或者说应该学会的“本领”,父母不妨做一个小小的对照:这些“本领”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吗?学习怎样做学生在许多爸爸妈妈看来,幼儿园里孩子们很自由,可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自由选择玩具和玩伴,这可是老师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融入集体的轻松氛围呢。

进了幼儿园,孩子学会了把玩好的玩具放回原处,学会了离开教室的时候,听着老师的口令排队,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什么时候午餐,什么时候午睡,什么时候吃点心。

学会了自控,知道老师讲故事的时候,不能随便在教室里走来走去,不能随意打断老师。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比在家里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乖多了?学习怎样交朋友其实,许多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幼儿园又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教他们怎样保持友谊,教他们在没有老师和妈妈帮忙的情况下自己怎样独立解决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孩子学会怎样参与别人的活动,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上前招呼:你在干什么呀?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默默地看别人玩,或者一个人自言自语。

这样的社交对于孩子长大之后融入集体大有帮助呢。

学习怎样独立做事在家里,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略微吃力地干一件事,比如扣纽扣梳头发拿玩具,总是会忍不住上去帮一把。

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像爸爸妈妈一样对这么多小朋友做这样的关照,他们会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几分钟里穿好衣服,要求他们在多少时间内穿上外套到教室外边排队。

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穿鞋,开果汁瓶盖,知道上了洗手间之后要洗手。

这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了孩子相当的自信,也给爸爸妈妈莫大的方便,你带他出去旅行或去朋友家做客,再也不需要时时刻刻关注着他、帮着他了。

学会怎样说故事管目前许多学前儿童研究专家不主张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认字,但是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无形中也培养了孩子对书籍的爱好。

孩子们还常常会在老师要求下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师讲过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

孩子渐渐学会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说故事的时候怎样开头、发展、结尾,求知欲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漫漫萌芽的。

学会请求帮助孩子在操场上玩的时候摔疼了,沙子飞到眼睛里去了,但是怕难为情不敢告诉老师。

这是许多初入园的小朋友都发生过的情形。

幼儿园老师会鼓励孩子大声说话,有事告诉老师。

有没有发现:原来羞羞答答的孩子更懂得怎样保护自己了?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他的幼儿园老师在孩子的未来的求学生涯中至关紧要,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同其他老师和成人的相处方式。

孩子如果同家庭以外的长者相处愉快的话,今后在同成年人交往方面会有相当的自信。

学会剪剪贴贴可别小看幼儿园里那些让孩子们剪剪贴贴的手工,这是最好的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方式。

当孩子用剪刀、胶水、橡皮泥制作手工的时候,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全都开动起来了。

小女孩比男孩子更喜欢这些手工,专家指出,所有的小朋友都应该重视这样的动手经历,这样孩子将来学习写字会容易得多。

学会搭积木研究表明,搭积木对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概念大有益处。

然而,就像小男孩不太喜欢手工课一样,女孩子通常会忽略积木。

专家指出,搭积木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排序和分类。

如果孩子想搭一个高塔,手头又没有长积木,他们会发现两块小积木拼起来可以变成一条长的。

这就在无形中为孩子将来学习除法、分数和几何打下了基础。

会辨识标记、概念、节奏幼儿园里没有认字阅读课,但孩子在那里认识了数字和字母,辨别了物体的颜色、形状。

知道把两种颜色调和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知道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学习唱歌跳舞,懂得了节奏感令孩子朗读的水平提高了。

学习乐器对于孩子将来学习数学有帮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研究者还发现,参加小组唱和学习钢琴的孩子在空间想象——如拼图之类的游戏中表现更出色。

学会跳远、跳高等运动技能幼儿园里的孩子几乎每天都有户外活动,跑步、滑滑梯、攀登和球类游戏,在这些活动中,孩子的身体机能和协调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

找小朋友同自己一起玩跷跷板,操场上的自由活动同跟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可不一样,在公园里,爸爸妈妈的眼睛老盯着孩子,会告诉孩子每一个项目怎么玩,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喝彩。

而幼儿园操场上的活动是完完全全由孩子自主的,他们学会了真正对自己负责。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假期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

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书中每一章节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李镇西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

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

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原文地址)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

读李老师的文章,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我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读后感本书是德国教育家班哈德,毕博的作品,讲述了欧洲顶尖贵族学校,萨勒姆王宫中学校长30多年精英教育心得,节制自省,唤醒责任,自我管理,服从要求,规律生活,目标人生。

我有以下几点感受:教育没有公式化的处方:纪律还是溺爱,强制还是信任孩子,该引导还是放任,都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去整合。

比如孩子很喜欢看电视,你会怎办?和孩子争辩看电视的坏处?没有作用。

如果你答应他看多久电视,时间到,应该马上关掉,做爸爸的要立下行之有效的规矩。

既然规矩已经定下,就该毫不妥协。

而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总是在对孩子妥协。

家长妥协惯了,到学校孩子也是一样的习惯,作业没完成,老师不会把我怎样,父母也不会把我怎样。

那就不怪孩子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写作业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品格教养强化孩子的人格。

面对孩子说谎,你是姑息了,没有反应;还是紧抓住进行教?还有你自己是一个善良、好学、诚实等品格的家长吗?教育者的“说一不二”原则:纪律、公正、控制。

定下的行为准则,不能动摇。

动摇了,你妥协了,要承担后果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孩子。

比如,你经不住孩子的哭闹,破例给孩子吃糖,那龋齿的后果是由孩子承担的。

因为我们之前定下的规矩是为孩子好的。

看电视也是一样,不仅破坏孩子的想象能力,还有被动接受很多成人世界的内容,视力会受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