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主要结构和基本性质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4b2ee3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f.png)
原子结构知识: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是研究原子的重要内容,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两部分。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云是包围在原子核周围的一层层电子,是负电荷。
电子云的形状是由电子云中电子的位置所决定的。
原子的大小和构成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以其电子云的大小为基础。
原子的大小和电子云的大小有很大的联系,当然也和原子核的大小有关。
原子核的大小相比于整个原子来说是非常微小的。
一般而言,原子的大小取决于其原子的核的半径。
原子核半径大小的估计需要用到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来计算。
二、原子的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的质量、电子的电荷量、原子的半径、电子的速度和能量,等等。
其中,原子的质量是原子核的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即u。
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总质量约为1.0 u。
电子的电荷量与正电荷相等,因而原子是电中性的。
原子中的电子数量是相等于质子数量的。
原子半径的大小是难以确定的。
原子核的直径远远小于原子的直径,因此原子的半径主要取决于电子云的大小。
电子的速度和能量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两个,它们直接影响着电子在原子中的位置和动态。
电子速度越高,电子离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而电子的能量也就越大。
三、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价电子数、氧化态、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元素周期表中所有元素的一个重要特征。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周期数就越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原子价电子数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参与的电子数。
氧化态是指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失去或者获得,形成的化学物质中原子所具有的电荷状态。
化学键是指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的结合力,比如共价键和离子键。
这些化学键的强度决定着金属、非金属、甚至是惰性元素的区别。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2de710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0.png)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是研究化学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具有无限的分解能力。
在现代原子理论中,原子结构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占据原子的大部分质量,而电子则绕核旋转,占据大部分原子的体积。
原子核的电荷为正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因此原子整体带有净电荷为0的性质。
元素的质子数为每种元素的唯一特征,称作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是氢(H),原子序数为2的元素是氦(He),以此类推。
元素的核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能力。
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是按照“能量最低、能级最少”的原则排布,也称作能级填充原则。
二、周期表元素的周期性是指,在同一周期内,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断增加,电子数不断增加,外层电子在同一层次上填满,导致原子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Dmitri Mendeleev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并形成了我们熟知的现代元素周期表。
周期表的竖列为元素的族,每个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周期表的水平行被称为一周期,同时在相邻一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元素化学性质。
由此,周期表成为研究元素化学性质和性质周期性的基础。
三、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反应活性和元素的物理性质。
1. 元素的反应活性元素的反应活性是指元素自身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化学反应是通过原子的失去或获得电子实现的,因此,原子外层的电子数越少,该元素就越容易与其他元素反应形成化合物。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活性是不同的。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是丧失外层电子形成离子,再和其他原子形成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则通常是在反应中获得一个或多个外层电子,形成阴离子或分子化合物。
元素的反应活性可以通过电位高低、键结构和化学结构等来指示。
2. 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元素的密度、熔点、沸点和硬度等特征。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a0b834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c.png)
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核素)原子核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 个)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决定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
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
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诸量如35Cl为34。
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核素的质量数相等。
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r(Cl)=Ar(35Cl)×a% + Ar(37Cl)×b%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帮助学生理解原子与核的结构与性质
![帮助学生理解原子与核的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a00d8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d.png)
帮助学生理解原子与核的结构与性质原子与核的结构与性质原子与核是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的结构与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化学、物理等科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子与核的结构、原子的性质、核的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壳层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运动,电子带有负电荷,平衡了原子核的正电荷。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运动。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而整体原子带有零净电荷。
二、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半径、原子质量、原子的化学性质等。
1. 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核与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原子半径主要由原子核的质子数以及电子的排布方式决定。
原子半径随着电子层次增加而增加,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由左至右逐渐减小。
2. 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由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为1,而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原子质量主要用来标识不同元素。
3. 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不同电子层次之间的电子结构。
电子层次的不同排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例如反应活性和元素化合价等。
三、核的结构与性质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核能等重要性质。
1. 核子: 核子是原子核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包括质子和中子。
核子质量相对较大,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目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即不同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不同。
2. 质子数与核能: 核能是核结构的重要性质,与核中的质子数密切相关。
在同位素中,质子数增加,核能增大。
3. 同位素与同位素变化: 同位素指的是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种。
同位素变化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等,这些变化反映了原子核的不稳定性。
四、原子核与放射性放射性是原子核的一种特殊性质,放射性元素的核能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核衰变过程,放出辐射。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4e9c9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7.png)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归纳总结在化学学科中,原子结构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原子的构成和性质。
理解和掌握化学原子结构对于学好化学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原子的结构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性质。
一、原子的基本构成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称为原子核,而电子则绕着核心围绕运动。
2. 质子和中子原子的质子数等于其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中子数可以不同,对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而言,中子数不同,但质子数一定相同。
3. 电子原子的电子数等于其核中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电子负电荷的大小和质子正电荷相等,所以一个元素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保持电中性。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1. 托姆森模型托姆森模型(提出于19世纪末)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球体,电子嵌入其中,如“西瓜糖葫芦”的糖葫芦是正电,糖果是电子。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带负电荷的电子存在。
2. 鲁瑟福模型鲁瑟福模型(提出于20世纪初)通过金箔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
鲁瑟福模型认为原子由一个极小且带正电荷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类似于太阳系的构造。
这个模型强调了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内。
3. 波尔模型波尔模型(提出于1913年)是鲁瑟福模型的发展,引入了能级概念,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在围绕核运动时不会向核坠落。
波尔模型中电子只能处于特定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时跃迁能级。
三、量子力学的发展1. 波尔模型的局限性波尔模型无法解释原子光谱的全貌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精确位置和运动轨迹。
2. 德布罗意假说德布罗意提出了一种物质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的假说,也被应用到原子结构中。
这为原子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3. 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方程,用于计算原子中电子的能级和电子云的概率分布。
四、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1. 电子能级和轨道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能级和轨道的顺序填充电子。
原子的主要参数
![原子的主要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fc2d4d3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a.png)
原子的主要参数原子是构成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而电子则围绕中心旋转。
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原子核,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旋转。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是描述原子的重要参数,它们分别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和原子的质量。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化学物质的特性和变化。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化学键形成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
一、原子的结构质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它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质子数是确定元素种类的关键,它们的数量直接对应于元素的原子序数。
中子:中子是不带电荷的粒子,它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中子在稳定同位素原子核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也可以在放射性原子核中找到。
电子: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它的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
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能级上运动,这些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了各种光谱线。
二、原子的分类氢原子:氢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原子量为1。
它是所有原子中最简单的,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氦原子:氦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为4。
它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碳原子:碳原子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量为12。
它是生命体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因为它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多种键合形式。
氧原子:氧原子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量为16。
它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可以与许多元素形成氧化物,也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铁原子: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原子量为56。
它是过渡金属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常用于制造合金和催化剂等。
三、原子的相互作用共价键: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是因为这些原子都具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可以在它们之间共享,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cc17f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1.png)
0
14
2.1.2 分离变量法求解薛定谔方程
运用分离法变量法使ψ( r, θ, φ)变成只 含一种变数的函数R(r)、Θ(θ)和Φ(φ)的乘积:
r,, Rr
15
sin2 (r2 R ) sin (sin )
R r r
2mr 2sin 2
2
E
Ze2 40 r
1
2 2
D = r2R2n,l(r)
41
2.3.2 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与电子云 的径向部分
原子轨道的态函数形式非常复杂, 表达成图形才便于讨论化学问题。
42
作图对象重要涉及: (1) 态函数 (即轨道)和电子云;
(2) 完全图形和部分图形; 完全图形有: 态函数图:ψ(r,θ,φ) 电子云图:|ψ(r,θ,φ)|2
9
类氢原子的薛定谔方程:
哈密顿算符: H
2
2
ze2
2m
4 0 r
2
2 x2
2 y 2
2 z 2
薛定谔方程表达式:
2 2 2m
ze2
4 0
r
E
r x2 y2 z2
10
11
通过坐标变换,将 Laplace算符从直角坐 标系(x, y, z)换成球坐 标系(r, θ, ф):
2
1 r2
21
2.1.4 类氢原子的态函数
1.态函数表达式:
n,l,m r, , Rn,l r l,m m
令: Yl,m ( ,) l,m ( ) m ()
则: n,l,m Rn,l (r) Yl,m ( , )
22
Rn,l (r) : 径向态函数
Yl,m ( ,) : 角度态函数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556a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点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 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也约为1 u。
3. 电子- 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1/1836 u。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照特定的能级和轨道运动。
4. 能级和轨道- 能级: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常用主量子数n表示,n的值越大,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 轨道:电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轨迹,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决定。
5. 量子数-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级,取值为正整数(1, 2,3,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取值范围从0到n-1。
- 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取值范围从-l到+l,包括0。
-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取值为+1/2或-1/2。
6. 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量决定。
-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价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7. 原子符号- 原子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下角表示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8.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不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9. 原子的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独特的,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元素。
11. 原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电离能是指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12. 原子的放射性- 放射性原子通过放射性衰变过程自发地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
-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de39b8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5.png)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质子数是固定的,称作原子序数。
但是中子数可变,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称为同位素。
原子的电子数也可以变化,同种元素的原子在电子数不同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结构先来说说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无电荷。
电子带负电荷,它们在原子核周围高速运动,形成电子壳层。
原子核直径约为10^-15米,它带有正电荷,故原子是带正电荷的。
核内的质子和中子是稳定的,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化不大。
电子壳层数量的不同会对原子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原子的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这意味着带一定电子数的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比较容易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又例如,氧原子由8个电子构成,因此它比较容易接受两个电子成为负离子。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涉及它们化学和物理方面的各种特征。
其中一些是: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其倾向于接受、捐赠或共享电子的方式。
这对于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元素周期表列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例如,氧原子是高度电负的,也就是它更倾向于吸收电子;另一方面,金属元素如铜和铁更倾向于捐赠电子。
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的质量、大小、密度和熔点等。
这些性质主要受到原子核和电子互相作用的影响。
原子的重量原子的重量可以通过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原子质量等于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元素的原子质量与碳-12相对的比率。
例如,氧-16的原子质量为15.995 u,相对原子质量为16 u。
同位素可以有不同的原子质量和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原子的原子半径来确定。
原子半径是从原子核到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6330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0.png)
初中物理原子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结构1. 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内。
3. 电子壳层原子核周围围绕着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称为壳层,电子的轨道排列成不同的能级。
4.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排列的表格,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壳层排布。
二、原子的性质1.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的轨道决定。
由于原子核电荷吸引电子,使得电子相对集中在原子核附近,因此原子整体上看起来是较小的。
2.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
电子质量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电子结构。
原子通过电子的失去、获得或共享,可以形成化学键以及各种化合物。
4. 原子的核衰变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不稳定,会发生放射性衰变,释放出粒子或能量。
三、原子的相互作用1. 原子的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主要通过电磁力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磁力。
2. 原子的间接的相互作用原子之间还通过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波和光子。
3. 原子的核相互作用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核力来实现,核力包括弱核力和强核力。
四、原子的能级与光谱1. 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指的是电子在原子中的能量状态。
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会产生光谱。
2. 光谱光谱是原子或分子在受到激发后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
由于原子能级的量子化特性,不同元素的光谱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识别元素的成分。
五、原子的应用1. 化学实验通过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可以进行化学实验,包括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合成。
2. 原子能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过程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用于发电和核武器等领域。
3. 材料科学通过对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开发新的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
物体的原子结构
![物体的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d1151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15.png)
物体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
了解物质的原子结构对于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物体的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的组成和性质。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心,带正电荷。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心,是没有电荷的。
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带负电荷。
正负电荷相等,使得原子整体呈现中性。
二、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都较大,而电子的质量相对较轻。
因此,绝大部分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三、电子壳层电子围绕在原子核的外部,呈球状云分布。
电子的运动速度较快,因此无法确定其精确位置,只能通过电子壳层的概念来描述电子的位置。
电子壳层可以分为不同层级,每个层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四、能级和轨道电子壳层中的能级和轨道是描述电子位置和能量的概念。
能级表示电子的能量状态,越靠近原子核的能级越低。
轨道描述了电子在能级中的运动状态,也可以理解为电子在特定能级上的运动轨迹。
五、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组织的一种方式。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将元素以一定的规律排列在表上。
元素周期表的核心是按照原子序数(即质子数)排列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六、分子和化学键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在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中,原子之间会共享电子或者通过电子的转移建立稳定的结构。
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取决于其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和数量。
七、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由于中子的存在,同位素的质量是有所差异的。
同位素的存在使得一种元素可以存在多种形式,这对于研究物质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着重要意义。
八、物质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受其原子结构的影响。
原子中电子和其他粒子的排列方式和能量状态决定了物质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化学反应性等特性。
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8f2f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7.png)
高二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原子结构与性质是高二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从原子的组成,原子结构和原子性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原子的组成在化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原子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原子呢?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1. 质子:质子是原子的基本正电荷粒子,它位于原子的核心,具有单位正电荷。
2. 中子:中子是原子的基本中性粒子,它同样位于原子的核心,不带电荷。
3. 电子:电子是原子的基本负电荷粒子,它以负电荷环绕在原子核外部的电子层中。
这样,原子的基本组成就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构成的。
二、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是指原子内部的构造布局,它涉及到电子的排布和层次结构。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原子由核和电子层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的中心。
而电子以不同能级的轨道围绕在原子核外部。
1. 能级:能级是指电子在原子结构中所具有的不同能量的分层结构。
在原子结构中,能级的层数不同,能级越靠近原子核,其能量越低,能级越远离原子核,其能量越高。
2. 电子轨道:电子轨道是指电子在原子内部所具有的固定路径。
根据原子结构理论,电子轨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s轨道、p轨道、d轨道和f轨道。
其中s轨道最接近原子核,能级最低,p轨道次之,d轨道再次,f轨道最远离原子核,能级最高。
通过以上的原子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元素的周期性质、元素化合价等性质有着密切关系。
三、原子性质原子的性质是指原子所具有的特征和行为。
原子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两个方面: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原子在物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质量、尺寸、稳定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原子的物理性质是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来确定的。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原子的化学反应性、化学价、化学键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原子的组成和性质特征
![原子的组成和性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c3bba7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0.png)
原子的组成和性质特征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设置,而电子则在原子核外绕着核壳层运动。
原子的组成和性质特征是物质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下文将对此进行叙述。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的组成由三种粒子构成,分别是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则围绕原子核内层壳层运动。
每个原子核含有相等数量的质子和中子,而电子的数量则由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所决定。
原子的组成如此精细的控制原电荷数与质量数。
1. 质子质量为1.0073质量单位的质子是原子核里面的基本构成元素。
质子带正电荷,数量等于原子核中的核子数。
2. 中子不带电荷的中子与质子类似,它是原子核里面的基本构成元素。
中子的质量大约是1.0087质量单位。
原子核中的中子与质子数量相等,中子的作用是稳定原子核的结构。
3. 电子电子存在于原子核外部,带有负电荷。
电子的质量只有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千分之一,但具有大约相等的负电荷的能力。
原子中的电子以不同的能量轨道围绕原子核旋转。
二、原子的性质特征原子的性质特征与其组成有关。
下面来介绍几个常见的原子性质。
1. 原子量原子量是指一个原子所含有的质量。
它可以通过依据其对应的标准原子量和标准原子符号来计算。
2.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指一个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它是元素的唯一标识。
原子序数的数值决定了元素化合的形式和特性。
3. 化学组合原子通过共析、脱电子、接受电子等化学反应进行化学组合。
原子可以通过结合成原子、分解成原子等方式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出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表是一共人工排序的元素表。
这个表以元素原子序数、原子标准符号和元素化学性质来排序。
元素周期表能够方便地记录、学习和预测元素的原子性质。
5. 原子能级原子能级是原子核和原子外层原子的互动结果。
每个原子有一组特定的能级,这些能级的组合结构表明了原子所能够接受和释放的能量。
三、总结原子是物质科学中的基本单位。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b5606b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0.png)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构建单元,由一个中心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物理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性质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原子的结构主要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粒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粒子,围绕在原子核外层的电子壳中。
原子核的质量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而电子的质量很小。
原子的物理性质包括质量、电荷和大小。
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来确定,通常用原子质量单位来表示。
原子的电荷由电子和质子的数量决定,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平衡。
原子的大小通常通过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半径的大小和电子壳的分布有关,一般来说,原子的半径越大,中心核和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越远。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涉及原子的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原子通过与其他原子形成化学键来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主要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来形成的,如在氢气分子中,两个氢原子共享一对电子。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如氯化钠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
化学反应是指原子之间的重新排列以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化学键会被打破和形成,导致反应物变为产物。
原子的性质会随着原子的变化而变化。
首先,原子的性质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来归类和预测。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元素周期规律地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排列。
在同一周期中,原子的大小和电负性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在同一族中,原子的性质也会有相似之处,如同一族的元素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其次,原子的性质还与原子的能级结构有关。
原子中的电子按照能级填充,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不同能级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最外层的电子被称为价电子,它们对于原子的化学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价电子的数量和分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键和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8eae8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b.png)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归纳原子结构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原子的组成、构造以及性质等方面。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原子结构知识点。
下面将对初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进行归纳。
第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质子和中子分别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和质量。
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成不同的能级轨道运动,负电子和原子核的正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原子结构。
第二,原子核的性质。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也称为原子序数。
中子是电中性的粒子,它的数量可以不同,同一个元素的不同中子数形成同位素,同位素的存在使得原子质量可以有不同值。
第三,电子的性质。
电子是负电荷的粒子,它以不同的能级轨道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确保了原子的电中性。
电子的能级轨道分为K、L、M、N等能级,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在填充轨道时,要按照能级从低到高的顺序填充电子。
第四,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的表格,它反映了元素的周期性发展趋势。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两个方向。
在周期方向上,原子序数递增,同时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在族方向上,元素具有相似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第五,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同一个元素中质子数量相同而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原子质量不同。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
医学上利用同位素进行放射性示踪和治疗,工业上利用同位素进行放射性示踪和核能的利用等。
第六,化学键的形成。
原子结构不稳定的原因在于电子云的作用力相对较弱,因此原子会通过化学键的形式,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学键根据电子的转移或共享情况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转移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2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第二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823fc046e45c3b3567ec8b59.png)
2.1 单电子原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及其解
• -1-单电子原子的 Schrödinger 方 程的建立
写出势能和动能算符, 得出氢原子和类氢离子 的Schrödinger 方程:
2 Ze ˆ V 4 0 r
2 2 2 2 2 ˆ H , 2 2 2 2 8 x y z
或者说角动量的绝对值有确定值
h M l l 1 2
角量子数 l 决定电子的原子轨道角动量的大小。 l 的取值 0,1,2,3……n-1 对应着 s, p, d, f…... (亚层)
l 决定了ψ 的角度函数的形状。
角量子数 l
e 原子的角动量和原子的磁矩有关. 磁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2m M e
2.2 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对于Schrö dinger方程
ˆ E H
n
ˆ 作用后都等于一个常数 En乘 解此方程得出的每一个 n 正好被 H 以n , 即n代表的状态具有能量 E .
单电子原子的能级公式为
e4 Z 2 E n 8 2h 2 n 2 0
主量子数 n, n 为1,2,3,4 等正整数。
r : 径向坐标, 决定了球面的大小 θ: 角坐标, 由z轴沿球面延伸至r 的弧 线所表示的角度. φ: 角坐标, 由r沿球面平行xy面延伸至 xz面的弧线所表示的角度.
x r sin cosφ r x2 y2 z2 y r sin sinφ tan y / x z r cos 2 2 2 1/ 2 cos z /( x y z )
氢原子能级:
4
E1 , E1 4 , E1 9 ,
氢原子能级图
En(eV) 0
-0.54 -0.85 -1.51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3d01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c.png)
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等。
氢键的形成
02
当一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上有一个孤对电子时,它可以与另一
个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之间形成氢键。
氢键的特点
03
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
和溶解度等性质。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化学键合理论
共价键合理论
共价键合理论概述
共价键合理论是化学键合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解释了原子之 间如何通过共享电子来形成化学
键。
共价键的形成
当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它们各自 提供电子,形成一个或多个共用电 子对,这些电子对将两个原子紧密 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的类型
根据电子云的分布和重叠程度,共 价键可以分为非极性键、极性键和 离域大π键等类型。
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
指物质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 能级而产生的光谱。吸收光谱中的暗 线与原子的能级有关,可用来研究原 子结构。
发射光谱
指物质通过加热、放电、激光等方式 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而释放光子产 生的光谱。发射光谱中的亮线与原子 的能级有关,可用来研究原子结构。
线光谱与连续光谱
线光谱
指由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 的光谱,由不连续的线组成。每 一条线都对应着某种特定的波长 ,反映了原子能级跃迁的规律。
连续光谱
指由炽热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 体所发出的光谱,其特征是谱线 密集且连续分布,反映了原子能 级跃迁的复杂性。
原子能级与光谱项
原子能级
指原子内部各个状态的能量值,由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 量子数决定。原子能级是描述原子状态的重要参数,决定了 原子的光谱性质。
离子键合理论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2763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e.png)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部,带有负电荷。
二、核结构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4米,但它含有原子几乎所有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数为A,等于质子数Z和中子数N的和,即A=Z+N。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Z,即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中正电子的数目。
三、电子结构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外部的空间中,遵循能量最低原则填充电子壳层。
电子壳层是原子核的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级别。
电子壳层分为K、L、M、N等壳层,其中K壳层能量最低,L壳层次之,以此类推。
每个壳层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即2n^2个电子,其中n为壳层的编号。
四、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系统的组织形式,将元素按照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排列。
周期表分为横向周期和纵向族。
横向周期代表原子核中质子数增加的顺序。
纵向族指的是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列。
五、元素性质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原子中质子数Z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则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性质。
它们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
原子半径指的是原子的大小,随着周期上升而减小,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电离能是电子从原子中被移除所需的能量,随着周期上升而增大,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电负性是原子对电子的吸引能力,随着周期上升而增大,周期内从左到右逐渐增大,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金属性指的是元素在化合物中释放电子的能力,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变化组成的性质。
它们包括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活动性和化合价等。
元素的活动性指的是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化学反应的倾向。
活动性依赖于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尺寸。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cb5894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7.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化学作为一门探究物质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基础是对原子结构和性质的了解。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原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原子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质子、中子和电子。
1. 质子: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具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p+。
2. 中子: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质量与质子相当,约为1.67×10^-27千克,符号为n^0。
3. 电子:电子位于原子外层的电子壳中,带有负电荷,质量约为9.11×10^-31千克,符号为e^-。
二、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主要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1. 原子核: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具有正电荷。
其直径约为10^-14米,约占整个原子体积的1/10000。
2. 电子壳:电子壳是由电子组成的,围绕原子核的外部轨道运动。
根据电子能量不同,可以分为K壳、L壳、M壳等多个壳层。
三、原子的性质原子的性质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质量数、原子量、同位素等。
1.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原子核中质子或电子的数量,也叫做元素的序数,一般用字母Z表示。
2.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对元素名称的简称,采用拉丁字母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3. 质量数:质量数是原子核中质子与中子的总数,一般用字母A表示。
4. 原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并没有单位。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6。
四、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元素)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和核反应性可能会不同。
五、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核素衰变活度减少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同的半衰期,而半衰期的长短决定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和特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
![原子结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5952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5.png)
原子结构知识点前言原子结构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本文将重点介绍原子结构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原子的奥秘。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是中性粒子,而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形成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壳层运动。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外部的不同能级壳层上运动。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电子壳层的万分之一,但其中包含原子99.9%以上的质量。
电子结构电子壳层的能级分为K、L、M、N等,每个能级壳层可以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居里原理,每个电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且必须填满低能级轨道后才能填满高能级轨道。
原子物理性质原子的物理性质主要由其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和电子结构决定。
原子序数越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目越多,电子结构也更加稳定。
原子的性质还受到元素化学属性的影响,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等。
原子结构的应用原子结构不仅在化学领域有重要应用,还在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可以设计新材料、开发新技术,甚至探索宇宙奥秘。
结语原子结构是一个精彩而复杂的领域,本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深入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拓展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 然后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 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 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构造原理原理示意图
小结: d 能级穿透一个能层,f能级
穿透两个能层。
(2)泡利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2_个电子,并且_自_旋__状__态__相反。
特别提醒 (1)周期的序号等于能层数。 (2)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碱金属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 的非金属,最后以惰性气体结束。 (3)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 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4)ⅢB~ⅦB 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目与族序数相 同。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3) 原 子 轨 道 : 电 子 云 轮 廓 图 给 出 了 电 子 在 _核__外__经__常__出__现_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①每个能层(n)中,能级符号的顺序 是__n_s_、__n_p_、__n_d_、__n_f_…__…_______
②任一能层,能级数 =___能__层__序_______数
1要关注同周期元素的典型性、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 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单 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的递变规律,并理解其中的特殊 性;理解构造原理、能熟练写出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 排布式、轨道表示式,尤其是 Cr 和 Cu。
2能分析出常见分子中的 σ 键、π 键的数目,分子的 结构式和空间构型,能用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 斥模型解释,能进一步分析陌生分子。
③s、p、d、f……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 ___1___3___5___7__…__…__的两倍_.
原子轨道 轨道形状 轨道个数 s p
特别提醒 第一能层(K),只有 s 能级;第二能层(L), 有 s、p 两种能级,p 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 px、py、pz, 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 s、p、d 三种能 级。
d 区 族、Ⅷ族(除镧
程度地参与化学
ns 9 1~2
系、锕系外)
键的形成Biblioteka ds ⅠB 族、ⅡB (n-
区
族
1)d10ns1~2
金属元素
(n-2)f0~14 镧系元素化学性 f 区 镧系、锕系 (n-1)d0~ 质相近,锕系元
2ns2 素化学性质相近
3掌握几种典型晶体的结构与计算。重点关注 NaCl、 CsCl、金刚石、SiO2、干冰和石墨等晶体的结构特点, 并能从晶体中质点间作用力分析晶体的物理性质。
考纲展示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 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 电子的运动 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 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 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热点关注 1.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 书写以及根据电子排布式的特点进行元素推断。 2.运用电离能、电负性解释、推测某些元素的 性质。 3.结合元素周期律、周期表以推断题的形式进 行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应用。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__能__量__是 不同的,按照电子的__能__量___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通 常用 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特别提醒 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当基 态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 态原子。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释放一定频率的 光子,这是产生原子光谱的原因。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
2.原子结构与族的关系 (1)对主族元素:主族元素的族序数=
原子的__最___外___层___电___子。 数
(2)对副族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多于 8 个而少于 18 个的一些元素,它们除了能失去__最_外__层___的电子外,还 能失去_次__外__层__上的一部分电子。例如元素钪[Ar]3d14s2, 总共可以失去三个电子,钪为ⅢB 族元素。所以,失去 的(或参加反应的)电子总数,就等于该元素所在的族数。 除第Ⅷ族元素外,大多数元素所在族的族序数等于(n- 1)d+ns(n 为最外层)的电子数。
(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__能__量__也可能不同, 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_s_、__p_、__d_、__f__等表示, 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_s、 __p_、__d_、__f___的顺序升高, 即:_E__(s_)_<_E_(p_)_<_E_(_d_)_<_E_(_f)____。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 的电子总是优先_单__独__占_据__一__个_轨__道___,并且_自__旋__状__态___相 同。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_全__满__ (p6、 d10、f14)、半__满____ (p3、d5、f7)和_全__空__ (p0、d0、f0)状态时, 体 系 的 能 量 最 低 , 如 : 24Cr 的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23p63d54s1。
原子主要结构和基本性质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1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或离子 的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电离能和电负性等;2共 价键的类型、分子的结构式、空间结构、常见的微粒杂 化方式;3晶体结构的分析、晶体类型对物质性质的影 响、晶体内质点间作用力的大小及其对性质的影响及有 关晶体的简单计算。在复习时应注意: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分 元素分布
区
外围电子 排布
元素性质特点
除氢、氦外都是活
s ⅠA、ⅡA 族及 He
泼金属元素;通常
ns1~2
区
元素
是最外层电子参与
反应
p ⅢA 族~ⅦA 族、0
通常是最外层电子
ns2np1~6
区 族(除氦外)
参与反应
ⅢB 族~ⅦB
d 轨道可以不同
(n-1)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