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吸痰最新指南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
医护团队协作加强
项目实施过程中,医护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良好的跨学科合作氛围 ,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降低了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 时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与声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吸痰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吸痰技术将逐渐应用于临床,能够根据患者的痰液性状、通气需求等因素自动调节吸痰参数, 提高吸痰效果与安全性。
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 道内吸痰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 吸痰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方案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吸痰前评估
01
02
03
04
痰液性状
观察痰液颜色、黏稠度及量, 判断是否需要吸痰。
呼吸音
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痰液分 布情况。
人员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吸痰操 作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确保安全有效地 完成吸痰操作。
并发症预防措施
针对吸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 防措施,如加强气道湿化、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等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CHAPTER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回顾
气道管理效果提升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内吸痰操作得到了规范,有效减少了 气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与治疗效果。
CHAPTER 03
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
人工气道类型选择
气管插管
适用于短期机械通气患者,操作简便 ,但易导致喉部损伤和感染。
气管切开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清理患者呼吸道
中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密
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密闭式吸痰的原理。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密闭吸痰器进行吸痰的方法,其原理是在吸痰过程中保持呼吸机通气不中断,以防止气道内负压过大引起肺泡破裂
和气道压力改变。

在密闭吸痰过程中,将呼吸机通气管路的分离器接入吸痰器的压力骤降
通道,通过拉出吸痰管在气道内进行吸痰,然后再将分离器接入通道内,避免气道内的气
体流动受阻。

密闭式吸痰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点。

由于密闭式吸痰过程中不需中断机械通气,可以
避免气道内压力改变,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和不适感,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
采用密闭装置进行吸痰,减少了气道内负压骤降对患者肺泡的损伤,提高了吸痰的安全性。

密闭式吸痰可以一次完成吸痰的整个过程,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和时间,缩短了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通气质量。

密闭式吸痰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由于密闭式吸痰需要使用专用的设备,且设
备价格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所以在一些资源有限的医疗单位可能无法广
泛应用。

密闭式吸痰需要严格掌握操作技巧,避免不当使用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在吸
痰过程中要注意吸痰管的插入深度,避免引起气道刺激和粘膜损伤;要保持吸痰管与呼吸
机通气管的连接,防止气道内气体流动受阻等。

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

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呼吸衰竭等病症。

机械通气病人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吸痰过程中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意义和重要性吸痰是机械通气病人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其意义和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机械通气病人由于呼吸机的限制,往往无法自主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易引发肺部感染和阻塞性肺疾病等并发症。

吸痰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2.防止肺部感染:呼吸道分泌物的积聚不仅会引起肺部感染,还会增加机械通气病人的肺部感染风险。

通过及时、规范的吸痰操作,可以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降低气道阻力:呼吸道分泌物的积聚会增加机械通气病人的气道阻力,影响气体交换和通气效果。

吸痰可以有效减少气道阻力,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注意事项机械通气病人吸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1. 洗手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医护人员应先洗手,并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帽子、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等。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2. 选择适当的吸痰器材吸痰时应选择适当的吸痰器材,包括吸痰管、吸痰器和吸引器等。

吸痰管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气道情况和分泌物的特点来确定,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3. 吸痰前的准备工作吸痰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吸痰管是否完整、吸痰器是否正常工作、吸引器是否具备足够负压等。

同时,还需确认病人的气道湿度是否适宜,可在吸痰前进行必要的湿化处理。

4. 吸痰技巧与方法吸痰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以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和损伤。

具体步骤如下:•用洁净的手套进行病人护理•将吸痰管插入合适位置•控制吸痰深度和力度,避免对气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用吸引器吸除分泌物,掌握好吸引时间和力度5. 吸痰后的处理和观察吸痰后需要对病人进行观察和处理,包括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痰液性状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流程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流程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流程1. 简介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提供机械通气支持的设备,常用于重症监护和外科手术后恢复等情况。

对于那些无法正常排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患者,吸痰是必要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的流程。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吸痰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呼吸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已连接好患者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

•检查吸痰设备,包括吸痰管、吸痰球囊、注射器等,确保其完整无损。

•手部消毒:使用洗手液洗净双手,或用酒精手消毒剂消毒。

•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口罩等。

3. 吸痰流程吸痰的具体流程如下:1.将患者调整至半卧位或端坐位,保持舒适姿势。

2.检查患者值班中的气囊,并记录一下颜色及气囊的状况。

3.呼气末正压(PEEP):确保PEEP袋上的阀门已关闭,PEEP来源与呼吸机已关闭。

4.变更治疗设备:关闭标记该区域符号的治疗设备,同时打开和调整EtCO2设备。

5.根据需要将气管固定带松开:如果吸痰机前的气囊和气道外固定带接触到患者的脸颊前额耳朵或下巴时,疏通阻塞物和/或更换面罩。

6.用生理盐水预冲洗:使用注射器或雾化器,将适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减少黏液和痰液的黏附。

7.用手开始:将拇指和中指握住吸痰管的掌握区域,将一只手握住A底部,确保管子不会在吸痰过程中滑动并且握紧B。

4. 吸痰方法吸痰的方法如下:•吸痰时,应通过控制吸力的大小和持续时间来保护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不受损伤。

•慢慢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直到触及抵抗感或患者咳嗽。

•吸痰时,应坚持单次吸痰3到5秒,有需要可以进行多次吸痰,但每次吸痰后都应让患者有适当的时间恢复呼吸。

•在每次吸痰前,应记录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并在吸痰后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引起不良反应。

•吸痰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患者的稳定,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

•在吸痰过程中,应避免过多的刺激和刺激引起的黏液分泌。

如出现大量分泌物,应及时搏动吸痰球囊以储存。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有效吸痰方法的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有效吸痰方法的探讨
慢 性 阻塞 性 肺 部 疾 病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有 效 吸 痰 方 法 的 探 讨
力 升 高 、 氧 饱 合 度 ( p 比 原 来 下 降 血 SO )
李娟 董津平 施 灵芝 机 湿 化 量 , 加 雾 化 次数 。 每次 吸痰 后 听 增
2 左 右 , 翻身 扣 背 、 化 、 持 > 0 角 % 即 雾 保 6。 侧 卧位 5~1 O分 钟 后 吸 痰 , 痰 后 再 听 吸 诊 。对 照组 采 取 传 统 的按 时 1 2小 时 次/ 吸痰 及 翻 身 叩背 吸 痰 。两 组 患 者 均 常 规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痰 前 后 给 予 3分 钟 吸 8%氧气 , 0 吸痰 管外 经 不 超 过 气 管 内经 的
无 菌控 制 吸 痰 : C P 在 O D伴 急 性 肺 部
S S 1. P S 30软 件 统 计 分 析 , 数 资 料 采 用 计 检 验 , 问 比较 用 t 验 。 组 检
结 果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 : 0 3 6 /. s .10 s 1x 2 1. 1
达到最佳吸痰效果。 关键词
专 吸
效 果 差 : 肺 有 较 多 痰 呜 音 , 痰 中 出 现 双 吸
不 同 程 度 的 呛 咳 和 发 绀 , 痰 后 S O 在 吸 p, 3 0秒 内 难 上 升 至 8 % 。 5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处 理 使 吸 痰 后 S O 0 可 p ,达
中或 后 患 者 无 呛 咳 和 发 绀 , 痰 后 S O 吸 p
在3 O秒 内 迅 速 上 升 至 8 % ~9 % 。 ③ 5 0
时抬高臀部再 吸痰 , 效果更佳。
给 氧 保 障 吸 痰 : 痰 前 后 各 给 予 吸 8 % 氧 气 3分 钟 , 改 善 低 氧 血 症 , 少 0 以 减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新版

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法新版

• 整顿用物。
3.
统计痰量及性质,颜色。
• 4.操作后病人体位舒适,床单位整齐,用物按要求分类放
• 置,无机械通气者调回氧流量。
吸痰注意事项:
• 1、严格无菌操作; • 2、用呼吸机患者吸痰前后吸纯氧2分钟; • 3、注意吸痰时间不大于15秒,轻柔向上旋转 • 提吸
4、先吸气管,再吸口鼻腔;
• 5、对呼吸道粘膜敏感者,为降低刺激性呛 • 咳,先向气管注入少许利多卡因,以降低反 • 应。

旳原则。
• 1. 假如是呼吸机脱机,试吸后,将吸痰管插入气管至有

阻力处,上提1~2cm,立即按闭侧孔即可吸痰。吸痰
• 时应轻柔左右旋转向上提吸,时间不大于15秒,吸痰


冲管,根 据情况反复吸痰,一般连续可吸三次,不可
超出3-5分钟
• 2、吸引管旳冲洗 应该是每吸引一次更换一次吸痰管,但
• 假如用防污染旳吸痰管,在每次重新吸痰旳时候应将
18~22℃,湿度保持50—60
%,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
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三.准备
• 1.操作者准备:仪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罩,必

要时做好职业防护
• 2.环境:清洁,舒适
• 3.用物准备: 负压吸引装置,选择合适旳吸痰管数根,

治疗盘,治疗巾,注射用水3瓶,无菌镊2

把,手套,无菌生理盐水,听诊器。必要
人工气道加湿加温措施:
• 正常呼吸道对吸入旳气体有加湿作用。呼
吸机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造成下呼吸道 失水,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排痰不畅, 而加重气道阻塞,所以充分湿化十分主要。 1 .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法。 2 .超声雾化器加湿法。一般是利用呼吸机上 配置旳加温加湿装置。

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

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

下列关于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注意事项
机械通气病人是指需要机器辅助呼吸的患者,这些患者一般情况下无
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受限。

在机械通气的治疗过程中,吸痰是非常重要
的步骤,因为这可以帮助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从而提高呼吸
道通畅度。

但是在吸痰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第一,需要保持清洁。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先对手部进行消毒,同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吸痰器和吸痰管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
在清洁的环境下进行。

第二,需要控制时间。

吸痰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5秒,同时在吸痰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翻身操作,避免出现窒息等情况。

第三,需要注意吸痰的频率。

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的吸痰操作
就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需要掌握吸痰的力度。

在吸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状况
进行调节,一般来说,吸痰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对患者的呼吸系统
造成过大的刺激。

第五,需要关注吸痰的效果。

在吸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
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哮鸣音等异常情况,则说明吸痰的效果不佳,需要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洁、时间、频率、力度和效果等方面,这可以帮助提高吸痰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呼吸系统健康。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以确保吸痰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一、引言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四、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六、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七、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八、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九、呼吸机撤离一、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重症医学分会2024)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重症医学分会2024)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4年)引言重症医学是探讨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起先,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爱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依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探讨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供应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纳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看法和建议,反复仔细探讨,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依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举荐看法依据2024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依据探讨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举荐看法的举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举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探讨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探讨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探讨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探讨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探讨结果支持探讨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探讨,结果清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 小样本,随机探讨,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比照探讨IV 非随机,历史比照和专家看法V 病例报道,非比照探讨和专家看法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呼吸机的吸痰操作流程

呼吸机的吸痰操作流程

呼吸机的吸痰操作流程呼吸机(Ventilator)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在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室、康复科等各个领域。

它能够为无法自主呼吸或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提供机械通气。

然而,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患者产生呼吸道分泌物,这就需要进行吸痰操作,以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吸痰操作流程,确保操作准确迅速,以提高治疗效果。

一、术前准备1. 洗手:操作人员应首先进行手部卫生,彻底洗手并戴上干净的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器械准备:确保所有吸痰操作所需的器械齐全,包括吸痰管、吸引器、器械盒等。

所有器械应事先进行消毒和清洁。

二、选取合适时机1. 评估患者状态: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的呼吸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呼吸频率、呼吸音等,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吸痰。

2. 注意指征:通常,当患者存在明显咳嗽或有痰音时,且气道分泌物较多,或者咳痰困难时,需要进行吸痰操作。

但需要根据医生的判断和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吸痰的时机。

三、吸痰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将患者的头轻轻向一侧转动,用一块柔软的垫子或毛巾支撑好患者的下巴,使其头部保持自然直立的位置。

2. 操作人员准备:取下呼吸机面罩,将吸痰管插入连接呼吸机的呼吸回路相关接头,确认吸痰管贴合紧密。

3. 吸痰操作:- (1) 吸痰管插入:缓慢插入吸痰管直至患者咽喉处,遇到喉部痉挛可稍作停顿,等待患者镇静。

注意避免插入过深,以免引起气道刺激和出血等问题。

- (2) 吸引分泌物:用一只手握住吸痰管的容器端,用另一只手控制吸引器开关,将吸引器插入吸痰管的容器端。

同时,缓慢、均匀地吸引分泌物并逐渐拔出吸痰管。

注意吸痰杆的吸引力度要适中,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 (3) 清洁吸痰管:吸痰操作完成后,应将吸痰管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以保持其通畅和清洁。

然后,再次插入吸痰管并进行必要的次数的吸痰操作,直至分泌物较少或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吸痰最新指南

机械通气吸痰最新指南

机械通气吸痰最新指南:
1.气管内吸痰仅仅在患者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

也就
是说患者有需要吸痰的指征时候才吸。

2.如果患者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
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建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

向成人和儿童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

3.基于对婴儿和儿童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身吸
痰。

主要是避免深吸痰有可能会造成气管黏膜的损伤。

4.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

5.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高水平PEEP的患者,在吸痰时为了
避免有肺泡重新塌陷的风险,应采用封闭式吸痰。

6.建议对婴幼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7.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发生由于吸痰导致的肺(泡)重新
塌陷,建议避免将患者与呼吸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的)肺复张。

8.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
管直径的50%,婴儿则要小于70%。

9.建议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气道内吸引(endotracheal suctioning, ETS)是呼吸管理和机械通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从患者的人工气道内将肺内分泌物吸出,整个过程包括病人的准备、吸引以及后续护理。

一方面,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racheal tube, ETT)的存在会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咳嗽反射,并绕过上气道加温湿化功能,显著降低分泌物排出能力。

另一方面,气道内分泌物会增加气道阻力、导致肺不张、降低肺顺应性,增加呼吸做功,导致低氧血症。

美国呼吸治疗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 AARC)指出,有效的气道内吸引可以帮助插管病人改善气体交换,降低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和潮气量,提高血氧饱和度。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unit, NICU),机械通气时进行气道内吸引是常见且必要的侵入性操作,且可能伴随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缺氧、心动过缓、心律失常、颅内压升高、感染、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气胸和肺不张等。

因此,制订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气道内吸引操作指南可促进这一操作规范化实施,保证病人安全。

一、吸引指征与禁忌证推荐意见一:不宜定时吸痰,应实施按需吸痰(B级证据,强推荐)。

推荐意见二:新生儿气道内吸引无绝对禁忌证(D级证据,弱推荐)。

推荐说明:由于吸痰过程的相关风险和对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新生儿执行气道内吸引应基于对患儿临床状况的评估,而不应该作为机械通气时常规护理的一部分。

当新生儿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进行气道内吸引:(1)人工气道內出现可见的分泌物或血液;(2)双肺听诊湿啰音、痰鸣音或呼吸音降低;(3)氧饱和度下降,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且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引起;(4)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的表现,如呼吸频率增加、三凹征等,考虑为气道堵塞引起;(5)呼吸机监测面板上出现锯齿样的流速和/或压力波形,排除是管路积水和/或抖动等引起;(6)患儿在压力控制模式下潮气量下降或容量控制模式下气道峰压升高,考虑为气道分泌物引起;(7)反流误吸。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疾病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无法自主呼吸,需要通过呼吸机来进行辅助呼吸。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被自然排出,需要护士进行吸痰护理。

循证护理是指通过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并不断调整护理实践,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本文将介绍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I. 吸痰护理的重要性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容易导致呼吸道阻塞和感染。

定期进行吸痰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手段。

吸痰护理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II.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护理中的应用1. 吸痰频率循证护理强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需要制定吸痰计划,而不是一刀切的固定吸痰频率。

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频率不宜过于频繁,过度吸痰反而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损伤和气道反射亢进,增加感染风险。

也不宜过于稀疏,以免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引发呼吸道感染。

循证护理建议护士结合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和气道分泌物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吸痰计划,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吸痰技术循证护理强调吸痰技术的规范化和个性化,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和不适。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吸痰和即刻吸痰是两种常见的吸痰技术。

根据最新的研究,即刻吸痰相比于常规吸痰能够更好地维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压力峰值,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循证护理建议护士在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优先选择即刻吸痰技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以提高吸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吸痰液处理循证护理提倡对吸出的痰液进行妥善处理,以预防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

研究表明,对吸痰液进行密封处理和正确处置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指南(第一部分)

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指南(第一部分)

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指南(第一部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的指南。

我们将讨论插管吸痰的目的、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插管吸痰的目的插管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干预措施,旨在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呼吸功能。

2. 插管吸痰的适应症插管吸痰适用于以下情况:- 气管内有明显的分泌物堆积;- 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或气道梗阻的症状;- 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 其他需要清除气管内分泌物的医疗或治疗措施。

3. 插管吸痰的操作步骤插管吸痰的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包括收集必要的器械和物品,确保插管吸痰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保护患者:提前通知患者,安抚其情绪,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舒适。

3. 卫生措施:进行手消毒,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

4. 插管吸痰操作: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准确无误地进行吸痰操作。

5. 吸痰后护理:吸痰后,及时清洁设备,记录操作过程和患者的反应,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

4. 相关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和反应,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操作前要仔细评估患者的肺部状况和呼吸参数,选择适合的吸痰方式和设备。

- 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卫生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 如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并报告给医疗团队。

请参阅“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指南(第二部分)”以获取更多有关插管吸痰的信息。

以上为2023年气管插管吸痰指南的第一部分,详细讨论了插管吸痰的目的、适应症、操作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在第二部分中将继续探讨插管吸痰的设备选择、并发症处理等内容。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要点概要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要点概要

推荐意见 1: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

(D级推荐意见 2: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更换为气管切开。

(C级。

推荐意见 3:应常规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

(C级每日 3次监测套囊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和气管狭窄,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 25— 30cmH2O 较合适。

推荐意见 4: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应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 , 以清除声门下至插管气囊之间的分泌物,延缓 VAP 的发生。

(B 级推荐意见 5:机械通气时应实施气道湿化, 要求近端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 37度。

相对湿度 100%.但不推荐在吸痰前常规进行气道内生理盐水湿化 (C级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主动湿化是指在呼吸机管路内应用加热型湿化器进行呼吸气体的加温、加湿;被动湿化是指应用人工鼻吸收患者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进行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可较好进行加温加湿,与加热型湿化器相比不增加堵管发生率,并可保持远端呼吸机管路的清洁,但因能增加气道阻力,死腔容积及吸气做功,不推荐在慢性呼衰患者尤其是撤机困难因素的患者应用;有报道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较加热型湿化器能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人工鼻(热湿交换器型与加热型湿化器比较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15,16。

有 6个临床试验表明吸痰前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气道湿化可使患者的血氧在吸痰后短期内显著下降,因此在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17-22。

推荐意见 6:呼吸机管路不必频繁更换,一旦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B级推荐意见 7:NPPV 可作为 AECOPD 和 ACPE 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

(A 级bipap 呼吸机通过鼻面罩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来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它采用涡轮供气方式,可产生较有创呼吸机大得多的持续气流(40~50l/min,用以补偿漏气,维持预设压力水平,可以保证使用鼻面罩不会因漏气影响治疗效果, 具有优异的人机同步性能。

气管内吸痰时的临床指南 Microsoft Word 文档

气管内吸痰时的临床指南 Microsoft Word 文档

美国呼吸治疗学会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有关对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病患在做气管内吸痰时的临床指南。

这个临床指南是根据从1990年1月到2009年10月之间已发表的电子文献和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CINAHL,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医学资料库的数据,并且通过对气管内吸痰总共114例的临床跟踪,62例回顾和6例荟萃分析对原有的临床指南做出的更新。

在这个指南当中,有10项建议是按照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的标准提出的。

1.气管内吸痰仅仅是在病患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

也就是说病患有需要吸痰的指征时才吸痰(It is recommended that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should be performed only when secretions are present and not routinely) ;2.如果病患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It is suggested that pre-oxygenation be considered if the patient has a clinically important reduction in oxygen saturation with suctioning);建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向儿童和成人提供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10% increase of baseline in neonates);3.建议在给呼吸机上的病患吸痰时不要让病患与呼吸机分离(Performing suctioning without disconnecting the patient from the ventilator is suggested);4.基于对婴儿和儿童所做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深吸痰。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肺膨胀不足等。

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而密闭式吸痰则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应用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封闭吸痰系统中的阀门,在无需拔出呼吸机气道导管的情况下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阀门关闭,将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保持封闭状态,然后通过吸痰管和气道导管内部的闭合导管进行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吸出的分泌物导入负压吸引装置中进行处理。

密闭式吸痰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点。

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气道导管脱位的风险,因为在吸痰过程中无需拔出气道导管,减少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废气和痰液溢出的风险,有助于改善通气效果。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气道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通气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AARC)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均推荐在ICU中使用密闭式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通气效果。

在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呼吸功能受损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需拔出气道导管,容易造成气道内部的污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保持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波动,改善通气效果,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呼吸情况,提高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的机会。

ICU人工气道吸痰 临床操作指南

ICU人工气道吸痰 临床操作指南

北京海淀医院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液引流操作指南一、使用呼吸机患者概述:经人工气道吸引痰液是肺部护理和治疗的必需组成部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对已经存在的感染控制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如果痰液引流不通畅不彻底,那么所有其他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措施都将丧失作用。

因此,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认识到,痰液引流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存还是死亡的重要问题。

指南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吸痰方法,后续看护。

1. 患者的准备:1.1吸痰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经历,应在吸痰前向患者告知,使患者有心理准备;1.2对于之前进行了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引流措施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吸痰以获得最佳效果。

1.3吸痰前应给予患者100%纯氧至少30秒,以增加患者氧储备,减少吸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氧血症损害。

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开启呼吸机上的吸痰模式;或者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带管脱机的患者增加氧流量至10L/min。

不建议采用短暂增加潮气量、PEEP、呼吸频率、或手控呼吸方式增加氧储备。

1.4对正在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期间建议采用不脱开呼吸机的闭合吸引方式,以维持患者连续机械通气和給氧,呼吸机将在吸痰期间为维持预设的压力或容量而进行漏气补偿,可以降低肺萎陷的发生。

1.5建议在吸痰期间和操作后监测血氧饱和度。

1.6可以在吸痰前进行气道盥洗,给予少量生理盐水或生理盐水与5%碳酸氢钠1:1混合液,有助于稀释粘稠的痰液、防止气道内形成痰痂、和促进咳嗽反射利于深部分泌物引流;对于咳嗽反射丧失或力量微弱的患者,这项操作应慎重。

对于持续气道内滴注液体的湿化气道和痰液的做法不应常规采用,因为过度湿化或湿化不足、以及增加感染风险的报道均存在,滴注液体量必须根据患者的自身分泌物产量、通气量、咳嗽反射能力决定。

2. 吸痰过程:2.1吸痰操作前的准备主要包括:数量充足的吸痰管、无菌手套、有效的可调节压力的负压设备。

2.2不带负压放置吸痰管进入气道,直到开始准备撤出时才给予负压吸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吸痰最新指南:
1.气管内吸痰仅仅在患者有痰的时候,而不是常规性的。

也就
是说患者有需要吸痰的指征时候才吸。

2.如果患者在吸痰时,临床上有明显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的问题,
建议吸痰前提高氧浓度,建议在吸痰前的30-60秒。

向成人和儿童100%的氧,向婴儿提供基础氧浓度的10%。

3.基于对婴儿和儿童的研究证据,建议使用浅吸痰而不是身吸
痰。

主要是避免深吸痰有可能会造成气管黏膜的损伤。

4.建议不要在气管内吸痰前常规使用生理盐水。

5.建议对使用高浓度的氧或高水平PEEP的患者,在吸痰时为了
避免有肺泡重新塌陷的风险,应采用封闭式吸痰。

6.建议对婴幼儿采取封闭式的气管内吸痰。

7.如果有急性肺损伤的患者发生由于吸痰导致的肺(泡)重新
塌陷,建议避免将患者与呼吸机断开和采用(吸痰后的)肺复张。

8.建议成人和儿童使用的吸痰管直径要小于他们使用的气管插
管直径的50%,婴儿则要小于70%。

9.建议每次吸痰的时间不要超过15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