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学期全套教案汇总上海新教材【精品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课程标准:本章为中学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试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试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试验应留意的平安事项、混合物的分别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试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确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确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物质的量与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试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试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树立平安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试验平安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平安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损害的事务特别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沟通,并加以预防。
学生思索、探讨。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试验,尤其要留意试验平安,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试验平安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老师应与时确定学生的成果,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爱好。
学生回顾、探讨沟通,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损害实例和违规试验操作所发生的损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知学生试验平安的重要性。
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试验中应留意的平安问题学生总结,沟通,相互补充。
思索沟通思索沟通要做到试验平安,你认为应留意哪些问题学生思索、沟通、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务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试验必需留意试验平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马上水洗,边洗边挤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马上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确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渐渐加入浓硫酸巩固练习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接触药品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C.试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试验台上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马上用湿抹布扑盖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马上用水冲洗,边洗边挤眼睛,不行用手揉眼睛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马上用水冲洗3.运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备课参考参考答案:练一练1.AB 2.B巩固练习:1.C 2.D 3.B 4.D 5.C 6.D 7.D 8.D 9.C 10.B11.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需验纯。
沪版高中化学教案
沪版高中化学教案
课程: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沪版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及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知识
3. 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化学元素的概念及周期表的组成,解释化合物的形成原理,并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
3. 案例分析: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及性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
5. 总结回顾: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
1. 化学元素、化合物及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合物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 实验演示
3. 互动讨论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实验报告成绩
3. 考试成绩
教学延伸:
1. 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规律
2. 探讨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堂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课程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祝愿本次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关于高一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0篇)
关于高一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0篇)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一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
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
高一化学教案大全沪教版模板
高一化学教案大全沪教版模板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必须要备学生。
在写教案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来具体研究。
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一化学教案大全沪教版模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大全沪教版模板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题引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过渡】观察上述化学反应可知:通常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
级化学教案沪教版上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A.先变红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C.先变无色后变红 D.先变蓝后变紫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3.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4.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可培养创新精神。
图示是经小明同学改进后制取和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简图。
实验现象是接近三通管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而接近三通管上口的火柴仍在燃烧。
由此可判断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
引入新课: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及所依据的性质有如下几点:⑴灭火(利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演示阶梯蜡烛实验:实验1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倒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如图装置,用一只茶杯罩在两支燃着的蜡烛,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⑵制碳酸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又易分解)⑶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⑷温室肥料(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璃导管做的实验出现的火焰颜色是黄色的。
高一化学上册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教案高一化学上册教案5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一化学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
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目录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对于教学的课程内容,一定设计过很多教学教案。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高一化学教案沪科版2021案例
高一化学教案沪科版2021案例如新课标要求我们对低段学生的教学多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在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定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一化学教案沪科版2021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案沪科版2021案例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
2.对硅酸的组成、性质及制备形成初步的认识。
3.了解硅酸盐的组成的表示方法、性质及应用。
4.理解硅酸钠的性质及应用。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硅酸的制备;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硅的制法。
2.2课题难点二氧化硅和硅的性质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展示图片:水晶、玛瑙、石英坩埚、沙子。
你知道组成这些物质的成分是什么吗?讲述:这些物质虽然看起来形态各异,实际上它们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硅,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
大到高科技领域,小到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硅及其化合物的踪影。
当今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更是与人们对硅的性质的认识息息相关。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二氧化硅及其化合物——硅酸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一节硅过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硅元素的有关知识。
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含量、存在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归纳整理:硅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硅元素主要以氧化物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的各种矿物和岩石里。
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1.二氧化硅学与练:写出C和S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推测CO2和SiO2的性质是否相同?归纳整理:C和Si的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CO2和SiO2分别是二者的价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应该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上海版高一化学课教案模板
上海版高一化学课教案模板上海版高一化学课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规律及性质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掌握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材料“侯氏制碱法”,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许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根底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响,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响。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响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响,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看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究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响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纳了比照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良,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响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看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响及其应用。
新教材高一化学教案【3篇】
新教材高一化学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教材高一化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沪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
沪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高一化学教案:离子反应》,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离子反应》属于高一课本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离子反应》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
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
第一课时讲电解质。
第二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几乎年年考。
2、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感受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相对原子质量和摩尔质量间关系的教学,体会分析推理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再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相对原子质量”,是放在 “原子结构”讲解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讲解之前的一部分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3.流程图说明 (1)情景引入:问题: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通过两个的问题,引导学生 回顾知识,直奔主题。 (2)多媒体展示:原子核的结构图片和原子中各微粒的结构关系。比较直观表示原子。理清原子结构关系, 教师用形象比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示原子核体积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多媒体展示: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 (4)阅读《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表》 (5 归纳两个有关原子的等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6)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巩固与应用的训练。 (7)多媒体展示:元素符号的角标。归纳元素符号的角标的含义。 (8)由 12C 和 14C 关系带来的思考,引出同位素概念 (9)多媒体展示:同位素氕、氘、氚的图片,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总结同位素特点。 (10)课堂总结及布置作业 五.教学案例 1.情景引入: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一定了解。通过复习性质,回顾已学知识,直奔主题。如:
(2)探究活动一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中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3)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
五.教学案例
1.引入主题: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科学家的确“称”出了一个原子的质量。
(3)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4)知道同位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认识空间想象、分析推理的方法,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懂得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规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 三.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A
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B
一个原子的质量(g)
1.674×10-24 2.656×10-23 1.993×10-23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B
思考问题一:平时我们计算时,为什么不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要用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问题二:科学家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与“曹冲称象”在方法上的异曲同工之妙,你能体会吗?该提问的
学生参看表格(教材 p12),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原子质量非常小。
2.课的展开
(1)学生探究活动一: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引起的使用不便?
a.采用其他的单位:类似于采用纳米,使 1 纳米=10-9 米
b.采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然后得到相对量。在此即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2)学生活动:利用表格,计算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Miss Tao
高一上学期化学讲义
Page 1பைடு நூலகம்of 65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 2 课时)
第 2 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明确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区别;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3)复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关系。
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上,使学生能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另外,在完成设计的表格后,引出了阿伏加德罗常数,也就可以在此复习初中已涉及的“物质的量”的概念,
并可架起微粒数-物质的量-质量的桥梁关系。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原子结构和同位素(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 (2)知道元素符号角标的意义;
方法一
使用合适的单位
思考一、二
探究活动二: 完成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物质的量”概念的 复习
相对原子质量与 摩尔质量的关系
物质的量与微粒 数、质量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Miss Tao
Page 2 of 65
3.流程图说明
(1)引言:“一个原子有多重?”这本身就可作为一个话题引入,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质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建立(或巩固)对应的桥梁关系。
六.教学反思:本内容属了解性质,但因内容枯燥而要上好很不易。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一点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因而本节课上,主要将重心放在“为何采用相对原
子质量?”(即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指导)和“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采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2.流程图
引入新课
多媒
原子的结构
体展示 理清原子结构关系
多媒 构成原子的粒子 体展示 及其性质表
学生活动: 阅读表 1.1
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
归纳两个 关系式
多媒 元素符号角标 体展示 归纳五个角标含义
思考 12C 和 14C 关系 归纳提出同位素概念
多媒
同位素实例
体展示 总结同位素的特点与用途
Miss Tao
Page 3 of 65
本节内容可分作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和同位素;二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对物质的量复习。教材先介绍原子的
构成,通过原子中的微粒引出同位素概念。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原子的结构比较抽象,要用比
喻方法等让学生形象思考,适当利用多媒体图片使其形象具体。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在方法上有所回味,并与探究活动一相呼应。
(3)学生探究活动二:完成表格中 C/B 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6.02 1023,从而引入“物质的量”概念的
复习。
(4)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物质的量”内容多少、深浅的实际情况,复习相对原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
教学内容。看上去教学要求仅为了解层次,但教学要求并不低。
本节课的开头设计,我以设疑激趣为先导,但又开门见山地引入课题。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模版,拉开主线。
2.流程图
引言:你知道“一个原子有多重吗?”
学生探究活动一: 如何改变因原子质量非常小而 引起的使用不便?
方法二
使用一个合理的量作为标准, 即采用“相对原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