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综合交通标准2018
综合交通标准2018
综合交通标准(Comprehensive Traffic Standard)是根据实际
交通情况和政策法规制定的一套规定交通运输行为和交通设施的标准和准则。
综合交通标准的目的是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优化交通效率,并促进可持续交通发展。
综合交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交通管理:规定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管制等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条件,以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2. 行车安全:规定行车速度、超车规则、驾驶员的行车素质要求等,以保障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 公共交通:规定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时刻表、站点设置、票价制度等,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便利程度,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 道路设计:规定道路的宽度、坡度、弯道半径、车行道等级等,以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并满足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需求。
5. 停车管理:规定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停车位数量和布局、停车费用收取等,以合理管理停车需求,避免交通拥堵。
综合交通标准的修订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计划、道路建设项目和交通政策,确保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满足
市民出行需求。
因此,综合交通标准通常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2018年)
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2018年)目录一、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结构图 (1)二、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明细表 (6)100 物流基础标准 (6)101 术语 (6)102 分类、代码与标志 (8)200 物流设施设备标准 (13)201 多式联运设施设备 (13)202 道路运输设施设备 (17)203 水路运输设备 (26)300 运输作业标准 (29)301 多式联运作业 (29)302 道路运输作业 (33)303 水路运输作业 (39)400 物流服务与管理标准 (47)401 物流服务 (47)402 物流管理 (49)500 物流信息化标准 (52)501 元数据与数据元 (52)502 信息格式 (53)503 信息交换与共享 (56)504 信息系统与平台 (58)三、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统计表 (61)四、编制说明 (62)(一)编制目的 (62)(二)编制依据 (62)(三)编制原则。
(63)(四)交通运输物流标准范围界定 (64)(五)标准体系构成 (65)(六)其他 (66)一、 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结构图交通运输物流标准体系100 物流基础标准500 物流信息化标准400 物流服务与管理标准300 运输作业标准200 物流设施设备标准101 术语102 分类、代码与标志202 道路运输设施设备203 水路运输设备201 多式联运设施设备202.1运输设备302 道路运输作业301 多式联运作业303 水路运输作业302.1普通货物运输302.2危险货物运输303.2危险货物运输303.1普通货物运输402 物流管理401 物流服务501 元数据与数据元502 信息格式504 信息系统与平台503 信息交换与共享301.1普通货物运输301.2冷链货物运输201.2货运枢纽202.2货运场站303.3大件货物运输201.1运输设备注:标准体系类别说明100 物流基础标准分类号标准类别标准类别内容说明100 物流基础标准与交通运输物流活动直接相关,并在该领域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通用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分类、代码与标志。
基于obe理念的交通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航海教育研究(MER)2019年第4期第36卷H5OBE理恚的交通运輸专驰蟆谀卍课程血采初建于艳莉(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6026)摘要:针对交通运输专业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基于OBE需求导向理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目标,对交通运输专业水路运输方向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提出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用矩阵列出模块化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需求导向(OBE);交通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724(2019)04-0054-07—、弓I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交通运输业正面临新一轮智能革命、互联网+革命、信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港口、水路运输的生产模式在变革,交通运输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交通运输专业对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优化和调整,同时对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
2018年3月,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中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
在这部标准中,提出了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对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给出了指导性建议⑴。
这个标准标志着我国本科生的教育走向规范化,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由于交通运输学科的复杂性以及交通运输专业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制定符合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任务十分紧迫。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即需求导向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被西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定义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随后逐渐盛行于西方的教育界⑵。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重点
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9.01.29
•【文号】交办科技函〔2019〕156号
•【施行日期】2019.01.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评估结果的通知
交办科技函〔2019〕156号根据《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交科技发〔2017〕174号),2018年9月至12月,部对认定满5年的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组织开展了评估工作,评估结果经公示无异议。
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通航建筑物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等1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桥梁结构抗震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等24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合格,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行业重点实验室青海研究观测基地等4个重点实验室评估认为需整改。
二、评估结果为优秀的重点实验室,部将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支持激励。
三、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评估反映出的问题,研究落实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9年1月29日附件。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8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2018各专业教学标准
XX专业教学标准(参考格式)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解读:一步细分。
职业面向内容包括:专业大类与专业类(对应2015 版专业目录大类和中类)对应的行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对应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 版,到小类)主要岗位类别(需调研行业企业现行通用岗位类别)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举例(社会和行业认可度高的)五、培养目标解读:通用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等行业/ 职业类别/技术领域,能够从事×××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专科毕业后 3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
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二)知识(三)能力解读:培养规格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描述。
这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起点和终点。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落实2017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
文化素质提出对毕业生文化素质的普遍要求,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进一步要求。
职业素质一般应包括在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等方面的要求。
可综合写一条,也可分写2-3 小条,200-300 字。
注意与中职和本科的区别。
身心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普遍要求,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面向提出有关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20号——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20号——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7.2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20号•【施行日期】2018.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8年第20号《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规定》已于2018年4月11日经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
经国家统计局同意,199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公路、水路运输全行业统计工作规定》(交通部、国家统计局令1992年第36号)同时废止。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18年7月23日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交通运输统计管理,规范交通运输统计活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统计体制、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有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交通运输统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交通运输统计活动包括: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及城市客运领域和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活动。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及城市客运领域统计活动的组织实施。
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铁路、民航、邮政领域统计活动的组织实施。
交通运输部统计工作部门负责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及城市客运领域统计归口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部其他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公路、水路及城市客运领域相关统计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水路及城市客运领域统计活动的组织实施,按照职责和规定开展综合交通运输统计工作。
第四条交通运输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交通运输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等职权,不受侵犯。
第五条交通运输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教学标准
民航运输服务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代码:500401二、入学要求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的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普通高职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休学创业可延长至6年。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熟悉民航售票服务、旅客运输服务和民航货物运输服务岗位的典型工作流程,掌握民航运输地面客运、货运服务、安检服务等技能,在航空公司、民航机场、民航相关企业等方面就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1)良好的道德素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符合社会规范和礼仪;(2)热爱民航事.业,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心理;(3)能正确自我定位,正确地评价自己及他人,较快地适应民航运输行业的工作环境;(4)具有吃苦耐劳、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能按照质量要求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5)良好的专业形象和职业素养。
2.知识(1)能够按照民航规章和工作程序要求,解决突发问题;(2)能够进行计算机订座,客票退改签服务和航班座位管理;(3)能够查验旅客的身份证件、识别旅客行李中的违禁品、为旅客办理乘机手续;(4)能够为各类旅客提供登机、接机及中转服务;(5)能够处理航班延误、取消、备降、返航等航班不正常情况;(6)能够处理行李少收、多收、破损、内物丢失等行李运输不正常情况;(7)能够进行普通货物和活动物、鲜活易腐、危险品等特种货物的收运、仓储及装载;(8)能够进行航班预配和结算,完成旅客座位安排、货物货舱吨位分配,绘制飞机载重平衡图和拍发飞机业务电报;(9)能够正确进行开箱包和人身检查;(10)能在英语情境下为旅客提供服务。
3.能力(1)具有民航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基本运用能力;(2)具有空港事务处理、客票销售操作及处理能力;(3)具有民航运输岗位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计算机应用基本能力;(4)能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5)具有在服务业中较规范的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6)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能与团队成员沟通协调及有效合作完成工作任务能力。
铁道运输类——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教学标准600112
高等职业学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高速铁路客运乘务(600112)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交通运输大类(60)铁道运输类(6001)铁路运输业(53)铁路列车乘务员(4-02-01-02)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员(4-02-01-03)列车员列车长列车值班员售票员售票值班员铁路客运员客运值班员铁路客户服务员暂无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铁路运输行业的铁路列车乘务员、铁路车站客运服务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高速铁路客运乘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3.熟悉高速铁路线路站场、动车组、通信信号等运输设备知识;4.掌握铁路客运规章及相关知识;5.掌握高速铁路客运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和突发应急处理知识;6.掌握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基本理论及客运服务知识;7.掌握高速铁路乘务组织基本理论及列车服务知识;8.掌握形象设计及形体塑造的基本知识;9.掌握高速铁路行车组织方式和行车技术规章相关知识;10.了解最新发布的涉及本专业的铁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建筑类学科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研究城乡人居环境的营造、协调、经营和优化的学科。
建筑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以工程科学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特点,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并具有突出的规划或设计创意特征。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
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
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
我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 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正式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2012 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经验定性主导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及其实践模式,而是力求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创新和交叉学科结合,同时,融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从而将学科推进到国家战略和人居环境学科集群的高度。
与建筑类学科密切相关的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常常占有支柱性的重要地位。
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涵盖了自然地景、城乡土地、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场所营造的广袤对象。
通过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建筑设计及其环境营造、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类学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人居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我国,建筑类学科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将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2018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XXX技术学校XXX技工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物流服务与管理 (1219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能从事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营销、物流信息处理等技能操作性工作,适应物流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质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忠于职守诚实守信。
3.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爱护货品、尊重客户。
4.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5.具有严格按照物流企业操作规程工作的意识和良好的专业作业行为习惯。
6.具有物流企业安全作业观念、环保节约意识及创新精神。
7.具备继续学习、自我提升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了解物流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要求等知识。
2.掌握常见的物流类型,了解物流的基本功能、行业现状及物流业态,熟悉物流企业的典型职能部门和岗位要求。
3.掌握物流企业成本的基本核算知识,会初步计算仓储、运输、配送、货代、快递等各单项物流服务项目的成本,确定服务收费价格。
4.掌握运用物流服务产品营销的基本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市场调查和物流产品的市场开发,具有较强商务沟通能力。
5.熟练掌握物流业务流程,能完成相关作业任务。
6.掌握货品管理专业知识,辨识各类不同货品标识,完成货品验收、养护等作业。
7.具有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能对各类客户投诉与异议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协调客户关系的能力。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山东省交通运输学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讨论稿)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更客观、公平、公正、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基本原则教师教学工作量主要是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教学、晚自习辅导、学校组织安排的期中期末考试、补考监考、阅卷,带队指导学生进行校外实习、举办专题讲座等发生的教学业务量;教师接受学校下达的任务编写教材、教参、教学计划(大纲)、实验、实习指导书等按照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第(六)款的有关规定计算报酬。
2、课堂教学工作量是指由教务处列入年度(学期)教学计划并正式下达到各专业科(部)的工作量。
3、教师工作量在实际工作中如有变动,诸如因故调课、代课或因学校其他原因造成的补课,以及在集中为函授班、短期培训班上课期间因无法调课而停上的课等以教务处教务员的《调课通知单》为依据进行计算。
晚自习辅导学时根据教师实际出勤情况据实计算。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一)、课堂理论教学工作量:课堂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
其教学工作量计算公式为:教学工作量=实际学时数×K1×K2说明:1、实际授课满45分钟计为1学时。
2、K1为授课班级规模系数,K1取值如下表:注:函授课程是指为校内外函授班面授所发生的教学工作量;学术讲座是经学校批准按计划举办的各类讲座,第二门课为课时数较少的课程。
(二)实践性教学工作量1、集中停课进行的汽车拆装、钳工、电气焊实训教学,电工、电子、电拖实训教学等,实践性教学工作量=计划实践学时×实习人数/15×0.8。
因学校招生等原因造成不足15人者,按15人计算。
2、集中停课进行的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实训、物流管理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数控编程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工作量=计划实践学时×实习人数/30×0.8。
50011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50011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一、背景随着我国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门制定了《50011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旨在规范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二、专业定位1.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铁路运输组织、运输规划、运输方案策划和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铁道运输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现代铁道运输管理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铁道运输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承担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
2.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当代铁道运输管理需要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信息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铁道运输管理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
四、专业课程设置1.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2. 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积分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数理基础。
3.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铁道工程概论、铁道车辆概论、铁道工程制图、铁道运输经济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铁道运输管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4. 专业方向课程:包括铁路运输组织、铁路运输调度、列车运行控制、客运列车组织与调度、货运列车组织与调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教学。
五、实践教学1. 本专业要求学生进行实习和毕业实践。
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选择到铁路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设计院、机车车辆、车务等单位参与实习。
2. 毕业实践是学生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后,按照学校的安排和要求到铁道相关单位进行的技能实训和科研活动。
六、实验教学1. 本专业实验教学应注重岗位技能培训和应用能力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9.05.13•【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施行日期】2019.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9年第12号《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已于2019年5月6日经第9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2019年5月13日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的标准(统称为交通运输标准)制定、实施、监督等相关活动,除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外,还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交通运输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第四条涉及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两种及以上领域需要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标准。
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的标准应当与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协调衔接。
第五条国家对标准化工作实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与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交通运输部负责综合交通运输和公路、水路领域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别负责铁路、民航、邮政领域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交通运输标准化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交通运输标准技术体系建设,统筹协调衔接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领域标准,研究审核交通运输标准化发展重大政策和重要事项等工作。
铁道运输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600104
高等职业学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铁道工程技术(600104)二、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交通运输大类(60)铁道运输类(6001)土木工程建筑业(48)铁路运输业(53)铁道工务工程技术人员(2-02-17-06)铁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02-18-12)铁路线桥工(6-29-02-02)施工铁路线路铁路路基施工员铁路线路工铁路路基工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土木工作建筑和铁路运输行业的铁道工务工程技术人员、铁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和铁路线桥工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铁道线路建设、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3.掌握与职业基础技能相适应的铁道概论、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4.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铁道工程施工与维护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5.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安全、质量相关知识;6.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知识;7.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规章制度,了解施工技术管理相关知识;8.了解电务、供电、信号、运输设备基本知识;9.了解最新发布的涉及本专业的铁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交通运输、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等专业,培养掌握交通运输规划、运营与安全保障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某个专门方向较深人的知识与技能,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安全高效运行、经营与管理、应急救援与指挥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
交通运输类专业是一个系统理论和实践并重且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一系列前沿交叉学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这种交叉与融合的趋势逐渐淡化了各传统专业学科间的界限,促使交通运输类专业越来越多地站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层面形成系统连贯的学科思维。
交通运输在国家经济建设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是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在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方式。
交通运输类专业主干学科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其二级学科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相关学科还包括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法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与交通运输类专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包括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工程、交通管理工程、交通管理、海事管理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特点之一是其系统复杂性,且涉及众多交叉学科;特点之二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本专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办学历史和特色优势,基本上是按某一运输方式或专业方向培养交通运输类专门人才。
2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交通运输类(0818)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交通运输(081801)交通工程(081802)航海技术(081803K)轮机工程(081804K)飞行技术(081805K)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081806T)救助与打捞工程(081807T)船舶电子电气工程(081808TK)3培养目标3.1专业类培养目标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程技术、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好地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在交通运输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技术开发与运用、运行管理、运营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学校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各自的定位、办学条件、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各自相关专业基础和学科特色,在对区域和交通运输行业特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办学定位,以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
各高校还应根据科技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定期对交通运输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的吻合度进行评估,建立适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机制。
4培养规格4.1 学制4年。
4.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4.3 参考总学时交通运输类专业总学分一般要求为140~180学分,其中实践性教学学分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25%。
各高校可根据具体办学情况做适当调整。
4.4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4.4.2 业务知识与能力方面(1)系统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熟练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实验及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3)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力学、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安全、信息、能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
(5)初步掌握交通运输工程某-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该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6)具有高度的协调配合团队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7)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
(8)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和文献检索能力。
(9)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10) 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外文文献资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
能撰写专业论文的外文摘要。
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性交流。
名高格环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细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4.4.3 体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各高校可结合行业特色需要,在体育技能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
5师资队伍5.1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各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应当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新开办交通运输类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30名学生的基础上,每增加10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教师队伍中应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或者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应不低于60%,35岁以下专任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30%。
35岁以下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实验教学中每位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15人。
每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人。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5.2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中,应至少有1个为交通运输类专业,或有过不少于1年的专业培训。
对有相关要求的专业,教师应取得行业岗位资质证书或培训证书,且其专业背景要与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相适应。
专任教师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从业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从事专业课教学(含实践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每3年有3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包括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参与交通运输工程项目开发、在交通运输企业工作等)经历;一般应有一定数量的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从事专业教学;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
5.3教师发展环境各高校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教学研讨、老教师传帮带、教学难点重点研讨等机制。
实施教师上岗资格制度、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青年教师任课试讲制度;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全体教师专业水平持续提高机制,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掌握教学技能,传承本学校优良教学传统。
应加强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6教学条件6.1教学设施要求6.1.1基本办学条件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6.1.2教学实验室基础课程实验室的生均面积、生均教学设备经费至少应满足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
专业实验室应能满足本专业类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所列要求。
每种实验设备既要有足够的台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
实验室应建立设备使用档案、设备与实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进行检查、清洁、保养、测试和校正,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
有存放实验设备、耗材的设施,有收集和处置实验废弃物的设施。
实验室应具备支持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课外开放时间,条件允许下应设立实验室基金。
6.1.3实践基地必须有调足教学需要、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应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就业去向,与交通运输行业科研院所、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实践基地,满足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践基地应制定实践管理制度并依据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 实践管理制度应包括教师选派、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内容。
实践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人井提供必要的实践、生活条件保障。
各类实践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有明确的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实习报告,据此给予实习考核成绩。
6.2信息资源要求6.2.1基本信息资源通过手册或者网站等形式,提供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各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要求,毕业审核要求等基本教学信息。
6.2.2教材及参考书专业基础课程中2/3以上的课程应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余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如无正式出版教材,应提供符合教学大纲的课程讲义。
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或行业规划教材。
6.2.3图书信息资源图书馆与相关资料室中应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类及相关学科的图书资料、刊物,刊物应包括交通运输领域核心期刊,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图书与期刊。
提供主要的数字化专业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并提供使用指导。
建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本专业类所有馆藏资源均应向学生开放。
6.3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应能满足本专业类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已建专业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应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经费、专业实践教学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
新建专业应保证一定数额的不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在内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应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每年学费收人中应有足够的比例用于专业的教学支出、教学设备仪器购买、教学设备仪器维护以及图书资料购买等。
7 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特点,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
具有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要求的专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取得相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
7.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有保效投结术科生上课的机制:有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要求;有专业基本状态数据监测评传体集保属学并限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有专业学情调在和分析评价机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综合发展进行有效测评; 有以学生评估为主体的评教制度;有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有毕业生、用人单位、校外专家参与的研讨不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的机制,使专业培养定位和规格不断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7.2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建立有毕业校友和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征求意见及建议的机制、制度,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调查与评价,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