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2.徐晓媛: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徐晓媛: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Block” rotations Student portfolios
加拿大临床药学课程体系介绍
•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英语、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预科
生物化学数学(微积分)、统计学
• 基础生物医学和药学
一年
本科
• 治疗学、药学实践和病人护理技巧
• 行为、社会和监管科学
• 实践学习 四年
Pharm. • 理论学习 D • 实践学习 一年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徐晓媛
xxycpu@
一、标准制定过程
研制过程
Process and Timeframe
Phase III
Phase II 初稿形成
summer- 2014 Phase I 问卷调查、国外调研
Spring 2014
定稿 Autumn 2014
◆ 2014年1月-4月:宣传动员,收集资料。
• • • • 2 Hospital 2 Community 1 Ambulatory Care 4 Elective (2 with direct patient care) Match using Pharmacademic

Experiential Team interviews P3s

• •
教指委根据委员反馈意见修改国标讨论稿,形成征求 意见稿并挂网公开征求意见。
◆ 2014年10月下旬:召开定稿会,报送教育部。
教指委在汇总征求意见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召开 由教指委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等参加的国 标定稿会,形成国标报送稿,并报送教育部。 目前,各校均可在教指委网站上查询国标内容 (http://202.119.189.236:8083/) 。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目录前言 (4)1 适用专业范围 (7)1.1 专业类代码 (7)1.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7)2学制与学位 (7)2.1 学制 (7)2.2 授予学位 (7)3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1培养目标 (7)3.2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9)3.3知识目标 (10)3.4能力目标 (12)4办学标准 (14)4.1宗旨和目标 (14)4.2教育计划 (16)4.3学生成绩评价 (23)4.4师资队伍 (24)4.5教育资源 (27)4.6教育评价 (31)4.7学生发展 (33)4.8科学研究 (34)4.9管理和行政 (36)4.10改革与持续发展 (38)前言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所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学科;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学科体系。

建国以来,中药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药学类专业也从当初的一个专业逐步分化成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这些专业与蒙药学和藏药学一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

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1.总则1.1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制药工程专业。

1.2本标准构成本标准由专业标准和附录构成。

1.3名词释义1.3.1.培养目标:指毕业4-5年后必须达到的要求。

1.3.2.毕业要求:毕业时须达到的要求。

1.3.3.专任全职教师: 指从事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专任全职教师。

为本专业承担数学、物理学、语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为学校其他专业开设公共课的教师和担任专职行政工作(如辅导员、党政工作)的教师不计算在内。

1.3.4 综合性实验: 指实验内容跨两个以上一级学科,或者至少涉及二个以上二级学科,能够将多个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复合在一个实验中,形成比较系统、复杂的实验操作过程。

1.3.5 研究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过程,完成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的、体现科学研究基本过程与规律的实验。

2.标准2.1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具备健全的法制意识和药品质量意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愿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扎实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遵守职业道德,依法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自我调节和承受能力;(4)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和较熟练的计算机使用水平,适应现代制药工业发展需要。

2.2培养目标2.2.1 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药学、制药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制造工艺、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工程技术类型人才。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修订

全国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修订

教师能够胜任本科教学任务,学生对教师教学总体比较
专业核心课程均有教授为学生授课,整体教
满意。近 3 年,学生评教平均成绩在 80 分以上。
学水平高,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高。近 3 年,学
●教学水平
现场专家听课评价优良率 70%及以上(优秀、良好、合 生评教平均成绩在 90 分以上。
3.2 教学
格、不合格)。
●教学改革
近 5 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奖励,或承担省
励(如:教学成果奖)或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专业负责人
与奖励
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课题。
近 5 年至少获得 1 项教学奖励或项目立项。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机构健全,有专职工
作人员,有完善的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和切实可行
●教师教学
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本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从组
和前沿信息,熟悉药事法规、政策,熟练应用 1 门外语。)
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比例高,并取得成
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创 效。
新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50%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级大
●创新创业
20%以上的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性 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活
要求(4) 与职业素养
紧密结合。
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观测点
保证标准
发展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药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与
药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基
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药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掌握药物化学、药剂
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指对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的一系列要求和规定,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

本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明确教学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和归档教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师的评优评先提供依据。

再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校建立有效的课程建设机制。

学校应当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最后,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学校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学生学习成绩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总之,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本标准,加强对教学管理的规范和监督,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12月修订

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2016年12月修订

1全国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2016年12月修订)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1.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设置依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定位与发展规划。

办学特色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服务面向。

发展规划有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定期回顾和总结本专业的建设情况,不断完善专业发展规划,规划执行情况良好。

培养目标公开 公开途径符合学校定位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有多种公开途径。

知晓程度培养目标为专业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社会所知晓。

评价与修订评价方式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修订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修订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

2.毕业要求 思想素质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

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素养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了解药品生产、工程设计和研发的相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能正确认识药品及其制造过程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团队精神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专业知识与能力 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创新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在制药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制药工程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制药工程学科前沿、现状和发展趋势。

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 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制药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有系统的、与制药工程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在制药过程研发、技术改造与创新、工程工艺设计与分析等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2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观测点标准内涵 3.课程体系理论课程通识类课程 人文、社科、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体育、艺术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符合教育部统一要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的教学标准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其次,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化学成份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3. 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

4. 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制剂制备和制剂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5. 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6. 了解中药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 学习一门外语,达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 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

身心健康,能
胜任工作。

此外,本标准适用于本科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及专业认证。

各院校的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育都必须以此标准为最低标准,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建立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制度与机制。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2019年修订稿《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一级)》是国家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主要依据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临床药学专业。

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是国家对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办学的合格要求,主要依据2018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临床药学专业)制定。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临床药学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1.1 [专业设置与规划]专业设置的依据和论证充分。

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地区与行业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发展及医药科技进步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定位与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

有临床药学专业发展规划。

近5年至少召开1次专业发展规划研讨会议。

有明确的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1.2 [培养目标]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专业规划等,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国标中规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1.3 [培养要求]⏹思想政治与职业素养学生应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要求临床药学相关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与临床药学相关的化学、生物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2)掌握与临床合理用药相关的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标准与临床处置方法的基本知识和理论;(4)掌握药物在人体正常状态及疾病状态下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规律和药物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5)掌握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6)掌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7)掌握药物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药事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在当今社会,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确保教学
质量,国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规范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标准一:教学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设置是核心,体现了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根据标准,高等学校的本科
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保证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具备前瞻性和专业性,符合时代潮流。

标准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标准要求高等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沟通能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标准三: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高等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
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评估结果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标准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

标准要求高等学校建立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结语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
进学校教育内涵建设。

学校和教师应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一、引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领域。

为了提高中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中药学专业人才,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本文旨在分析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为我国中药学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概述1.培养目标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中药学科技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业课程包括中医药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等;选修课程涵盖相关专业领域,如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技术等。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创新实践等,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本科学知识和外语能力。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中药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选拔与培养选拔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和产业经验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中药学专业教师队伍。

3.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与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中药学专业教学管理1.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3.教学评价与反馈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策略。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对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本科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定期、系统的评估。

其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再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符合本科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最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还要求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提高本科专业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对本科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才能提高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含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含临床医学、药学、中医学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医学发展的需求,吸取国际医学教育先进经验,结合国内教育实际,确保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将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主题,探讨其内容、意义和实施路径。

一、医学教育标准的内容1. 临床医学教育标准:包括临床医学基本知识、临床技能培训、临床实习规范等内容。

具体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口腔医学等学科的教育标准。

2. 药学教育标准: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理毒理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物管理学等专业课程。

3. 中医学教育标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药学等内容。

二、医学教育标准的意义1.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医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系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2. 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依据国际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可以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医学知识。

3. 促进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科研创新,提高医学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推动医学教育与时俱进。

三、医学教育标准的实施路径1. 加强标准制定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机构,由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实践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依据国家医学发展需求制定医学教育标准。

2. 完善设施和条件:投入大量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设施和条件,保障医学教育的顺利实施。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总结:医学教育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药学类(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认证标准药学是一门关于药物的研究学科,主要包括药物的发现、设计、合成、制备、分析、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方面。

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学科之一。

药学类专业的认证标准是指对药学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全国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药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专业发展需求,包括基础科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理学、中药学等多个学科内容,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药学知识。

2.教学质量:专业教学质量是评价一所高校药学类专业的重要标准。

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资源、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评价,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和培训。

3.学生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应当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要求,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4.实践环节:药学类专业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设置和组织。

5.资源保障:药学类专业需要保障实验室设备、药品资源、教材等方面的资源,确保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

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药学类专业教育的发展,提高药学类专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符合认证标准的药学类专业才能获得认证资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总的来说,全国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对药学类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评价标准,是保障学生利益和维护药学专业声誉的重要手段。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认证标准,才能促进药学类专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药学类专业的教育质量。

希望各高校和有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推动药学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落实,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药学人才做出贡献。

药学类——药学专业教学标准620301

药学类——药学专业教学标准620301

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药学(620301)二、入学条件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药学类(6203)卫生(84)药师(2-05-06-01)制药工程技术人员(2-02-32-00)医药商品购销员(4-01-05-02)药剂师;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医药商品购销执业药师药物制剂工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药品调剂、静脉药物配置、库房管理、用药指导、药品零售、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具有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守法敬业,严谨细致;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以患者为中心,主动服务;5.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6.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7.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于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适用于药学、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报送稿)1. 概述药学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

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发现和生产药物及其制剂;阐明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监督和管理药品等。

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

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民众的重视。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人才培养都是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临床药学(100703TK)专业适用标准见《临床药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3. 培养目标3.1 专业类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3.2.1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发现和评价、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科中药学专业教育标准

本科中药学专业教育标准

本科中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〇一四年九月1.前言中医学包括民族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生命科学学科和独具优势的医疗资源,数千年来,为中华各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学包括针灸推拿学和民族医学也是我国独具特色与优势的高等教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医学和各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现代中医学高等教育包括针灸推拿学和民族医学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有特色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高等教育包括针灸推拿学和民族医学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标是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中医学和民族医学人才。

建立中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促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民族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医学类专业建设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

《本科中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中医学专业为主体,从专业设置、办学标准、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规定,针灸推拿学和民族医学专业只对办学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及文件,并参考《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医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试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等制订。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二00九年十月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1.十个一级指标中第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品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大体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大体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三个品级。

各品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数为A。

大体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未达到大体通过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前言通过50连年的发展, 中药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到2021年,开设本科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已有81所。

最近几年来,各办学主体踊跃探索中药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踊跃探索中药学专业人材培育途径,已经形成并初步成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药特色的人材培育模式。

教育资源不断丰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中药学人材培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期对中药高等教育的要求,规范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进一步提高人材培育质量,有必要成立一个符合时期需要、增进未来中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

因此,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药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药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药学专业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设置大体要求》等制定。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10月20日目录前言 (4)1 适用专业范围 (7)1.1 专业类代码 (7)1.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7)2学制与学位 (7)2.1 学制 (7)2.2 授予学位 (7)3中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3.1培养目标 (7)3.2思想品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9)3.3知识目标 (10)3.4能力目标 (12)4办学标准 (14)4.1宗旨和目标 (14)4.2教育计划 (16)4.3学生成绩评价 (23)4.4师资队伍 (24)4.5教育资源 (27)4.6教育评价 (31)4.7学生发展 (33)4.8科学研究 (35)4.9管理和行政 (36)4.10改革与持续发展 (38)前言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基本理论、资源利用、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应用方式、质量控制、新药研发与生产、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营销与管理等相关方面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总结临床防治疾病经验所形成的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学科;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是保障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不可或缺的学科体系。

建国以来,中药高等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已经完成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药学类专业也从当初的一个专业逐步分化成为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中药制药专业,这些专业与蒙药学和藏药学一起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人才。

加强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中药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医药卫生保健服务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中药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讨论稿)二00九年十月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指标体系(讨论稿)1.十个一级指标中第项指标为核心指标。

2.各个指标的评价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A表示“完全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不达标”。

3.认证结论分为“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基本通过认证”和“不通过认证”三个等级。

各等级的评价标准如下:通过认证,有效期6年:一级指标中A≥6,C=0,其中核心指标全部为A。

基本通过认证:一级指标中A≥5,其中核心指标为A≥3。

不通过认证:未达到基本通过认证标准。

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前言经过50多年的发展, 中药学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08年,开设本科中药学专业的院校已有81所。

近年来,各办学主体积极探索中药高等教育规律,不断调整和优化办学层次和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已经形成并初步建立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具有中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为国家中药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中药高等教育的要求,规范高等中医药本科教育中药学专业设置,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需要、促进未来中药高等教育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标准。

因此,中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负责起草并拟定了《全国中药学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制定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和中药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特点,突出中药学办学特色,为国家开展中药学专业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它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并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高等教育本科中药学专业设置基本要求》等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1. 概述药学是以现代化学、生命科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

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和发现新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研制新型制剂和技术;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等。

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

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随着药品使用规模的增长、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疾病治疗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药源性疾病等问题日渐严重,药学服务愈来愈受到重视。

体现在药学教育领域,逐步实现以“药品为本”向以“患者为本”的重心转移。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人才,尤其是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2.1 专业类代码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临床药学(100703TK)、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3. 培养目标3.1 专业类培养目标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3.2.1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合成和评价、药物制剂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量控制、药品管理以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2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物制剂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制剂设计与制备、生产与应用等领域,从事药物制剂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3 临床药学专业培养具有生物学、医学、药学基础,具备临床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目的的药学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

3.2.4药事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药学基础知识和法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了解医药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能够运用法学、行政学、管理学等社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医药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估,从事药事各环节的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2.5药物分析专业培养具备药物分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品研究、生产、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领域,从事药品质量研究、药品分析检验、体内药物分析和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6药物化学专业培养具备药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新药分子设计、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化学药物合成和生产工艺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7 海洋药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药物特别是海洋药物研究、生产与工艺设计以及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专门技术人才。

3.3专业培养目标的制订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各高校应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等,准确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同时还应根据医药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国际药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定期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反思和评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更好地满足民众的健康需求,并加快药学类专业的国际互认和药学人才培养的国际接轨。

4. 培养规格4.1 学制四年(临床药学专业五年)。

4.2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4.3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药学类专业总学分为140-170,总学时为2600-3000(其中临床药学专业总学分180-200,总学时2900-3200)。

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4.4 专业类人才培养基本要求4.4.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学生应达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意识、表达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4.2掌握药学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与药学相关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化学、生物学、医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4.3掌握药学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技能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受到各学科实验技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基本能力。

各专业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见附件课程体系建议。

4.4.4掌握药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及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够了解药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熟悉药事法规、政策,熟练应用至少一门外语。

4.4.5 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心理健康。

各专业应根据自身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药学学科特点、医药行业和所属区域的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相关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专业办学特色。

5. 师资队伍5.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各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应具有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师数量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师资结构。

专业专任全职教师数量充足,人数不少于10人。

折合在校生数大于120人时,每增加20名学生,至少相应增加1名专任全职教师。

所有专任全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专任全职教师中90%以上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硕士、博士学位。

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每1万实验教学人时数配备一名实验技术人员。

5.2教师专业背景和能力要求应有具备药学类或中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学术造诣较高的药学类专业负责人。

专任全职教师中50%以上必须具备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三门课程每门至少有1名具有药学类或中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的高级职称的课程负责人,药理学课程至少有1名具有医学类(含药学类、中药学类)学历教育背景的高级职称的课程负责人。

教师应具有本专业类教学所需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师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量。

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总体比较满意。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应从事一定的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专任全职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近三年发表本专业教学论文、学术论文、主编(或副主编)正式出版教材数至少达到人均1篇(种)以上。

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课程负责人要有相应的科研方向,具有主持省级及以上药学科研项目的经历。

5.3教师的专业发展各高等学校要为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

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各专业应建立基层教学组织,健全老教师传帮带、集体备课和定期教学研讨等机制。

有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专业能力发展规划,并执行良好。

主动为教师建立教学培训计划,重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培训,提出明确的培训学时、学分要求。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药学类专业师资培训活动、讲课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等。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通道和保障机制,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发展计划和举措。

6. 教学条件6.1 教学设施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为教学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室、实验室、各类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设施。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实践的教学设施,保证自习教室的数量。

在制度和经费上保证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

6.1.1基本办学条件药学类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规定的医学院校的合格标准执行。

6.1.2教学实验室(1)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

(2)照明、通风设施良好,水、电、气管道及网络走线等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

实验台应耐化学腐蚀,并具有防水和阻燃性能。

(3)实验室消防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室配备数量充足的消防设施,有警示标志,备有急救药箱和常规药品,并有各种紧急情况发生后的应急设施和措施,安全出口畅通。

(4)具有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废收集和处理措施。

(5)实验用药品的购置、存放和管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1.3教学实验仪器(1)建有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仪器配备充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2)仪器设备台套数要求:基础药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应满足每人一套;大部分实验的仪器台套数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4人的需要(临床药学专业大部分实验课程的仪器台套数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2人的需要),综合实验、大型仪器实验的台套数(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满足每组实验不超过6人的需要。

6.1.4实践基地有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如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每人带教不超过3人。

6.2 信息资源要求(新开办专业准入要求)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教材、参考资料和工具书,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等信息资源。

专业所在学校图书馆或所属学院的资料室中应具有一定数量与本专业有关的中外文图书、期刊、资料、电子资源等各类资料,且各类资料的利用率高。

其中订阅药学类核心期刊种类数不少于30种,外文期刊应有一定比例。

建设专业课程网站,提供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6.3 教学经费要求6.3.1教学经费总额和生均教学经费教学经费投入有充足的保证,每年的正常教学经费不低于学校本专业学费收入的20%。

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

6.3.2新专业开办的仪器设备价值新开办的药学类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总值不低于300万元,且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