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因果关系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因果观念探究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说:“善人必令其终, 而恶人必罹其罚; 此亦吾国戏曲、小说之特质也。”纵览中国历代小说戏曲,从唐代的传奇到宋代的话本,从元朝的杂剧到明清小说,无不体现着这种“种因得果”的因果报应观。而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中是否继承和延续了这样一种果报的观念,笔者认为从曹雪芹所写的前八十回来看,他对自古承袭的这种因果报应论是持怀疑态度的。

中国人的因果报应观的完全成型应该是在东汉。佛教的传入使得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认为宇宙人生中的任何事物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与中国自古流传的果报的观念相融合,形成了这样一种心里观念:善因必得善果,恶因必得恶果。每个人的善恶行为都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相应的回报,或福或祸,或因积德修道而永脱生死,或因无道作恶而在三世六道中轮回(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P57)。

因曹雪芹并未完成其书,为忠实于原作者之原始意图,故笔者仅依照《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讲述进行分析,并未附加后四十回的内容。仅就前八十回而论,《红楼梦》并未展现出这种积淀于中国人心底深处的因果报应观念,即并未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一条铁律。一般小说的报应模式应该是人种善因,虽历经千辛万苦、百般艰险却终能得善报;而若是种恶因,则虽权势滔天、享尽人间之福,却终要到地府受诸般恶果。这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书中人物的生与死,好人得生,坏人终死。但是细数《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各位人物,死去的秦可卿、贾瑞、秦钟、晴雯、尤二姐、尤三姐、贾敬等,以及饱受折磨和迫害的香菱、贾迎春等,却并未发现这种报应论的根基。以晴雯为例,她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聪明过顶,个性刚烈,敢爱敢恨,敢于反抗。但是她的反抗,却遭到了残酷的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最终悲惨死去。而这样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读者从她身上并不能看出哪怕是一丝的因果报应,只是看出了一个受迫于俗世而最终饮恨而终的悲惨冤魂,“勇晴雯病补孔雀裘”也并未给她带来一丝善报。

但是,就前八十回来看,曹雪芹并不是完全否定了这种因果报应观,他不承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他却承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而因果联系仅是其中一种。就如他既替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安排了雨露浇灌之恩、下凡还泪之偿的因缘,又替剧中的众多人物安排了一场难以琢磨的命运之旅,仿佛一起之中,冥冥自有安排。尤三姐挥剑自刎、尤二姐吞金自尽、柳湘莲断发出家,三人性格、经历已经预示出了他们的悲剧结局,但就他们所做而言却并无太大的善恶之分,若只依据尤三姐说的“姐姐, 你一生为人心痴意

软, 终吃了这亏。此亦理数应然, 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使人家丧伦败行, 故有此报”这类话而草率得出结论,则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实际已经超脱了原始的因果报应说,不再执着于善恶果报的循环简单二元对立的循环,而是开始从更加复杂的层面去构思,展现在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中个别人物的渺小与无奈,历史大潮终将吞噬一切的趋势。所有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虚构,其必然与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身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曹雪芹本身即出生于世家望族,其家族的繁盛丝毫不亚于荣宁二府,而他也同样经历了家族的衰败所带来的人世酸苦,并让他深有体悟,最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了这部《红楼梦》。有着这样经历的一个人,有怎么会成为因果报应的忠实拥护者?简单地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呢?笔者在这里姑且揣测为曹雪芹自身的惨痛经历,尤其是后来的悲剧生活使他具有了一种宿命感,他不会承认为善就一定会带来福报,为恶就一定会带来恶报,这在他本身的经历中便说不通,但是他却有很强的宿命感,就如三国中所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道德经中所言“福祸相倚,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一样,《红楼梦》也存在这样一种宿命的对立统一的感觉。晴雯心灵手巧、精明强干是福,却最终因此得祸,被逐丧命。尤二姐、尤三姐貌美泼辣,却最终因美貌而双双自尽,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因果报应所能解释的了。或许这正是作者在这部书中所要探寻的,既然因果报应不能解释自己一生的坎坷,那是不是这本就是上苍给予的宿命呢?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似乎不是因果的报应,而是因果交织的一个大循环。

而就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来看,曹雪芹无疑是这个时代站的最高,看得最深最远的文人,从他的作品中便隐隐显露出了对当时康乾盛世背后潜伏的巨大危机的忧惧。荣宁二府最后的经历则恰好印证了清朝的衰落与灭亡,而因果报应不能作用于国家,这就无法从因果报应的角度去用历史的发展进程佐证书中体现的作者思想,与作者思想暗暗相合的则是笔者所推测出的因果循环或者换个名称为对立统一的循环思想。

这种因果统一的循环思想,不再是施恩与报恩或者施恶与报恶的线形模式,而是将因果看作是一个一个孤立的点,这些点又交织成了一个决定事物走向的立体系统,或是晴雯、尤二姐、尤三姐的死,或是荣宁二府的盛极而衰,或是作者本人的悲惨人生,亦或是康乾盛世的最终衰败,都是这样一个立体系统作用的结果,不是一个点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点共同交织作用的结果。在这样的系统下,无所谓因无所谓果,因即是果,而果亦是因,福报也不再是某一个人自身的行为便能决定的,而成为了多重力量聚合而成的必然趋势,这或许就是作者在苦苦追寻的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