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优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案名称:小学科学1《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2. 掌握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的了解;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蜡烛、点火器、实验台、手套、实验杯等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火的形态,并与蜡烛的关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3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蜡烛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蜡烛的基本组成。

b) 实验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蜡烛实验,并指导学生一起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i. 将蜡烛放在实验台上,点亮蜡烛。

ii. 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iii. 学生猜想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进行讨论。

iv. 温馨提示:学生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以免烫伤。

c) 实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蜡烛的变化原因,并解释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3. 总结(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原理,并复习学生的笔记。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4. 拓展(10分钟):a) 图片展示: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材质的蜡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蜡烛的特点和用途。

b) 学生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小实验,探究不同材质蜡烛的燃烧特性,并记录实验结果。

c)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和结果。

六、教学延伸:1. 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蜡烛的化学反应原理和燃烧特性;2.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3.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释身边其他现象。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质课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是不是每天都是晴天呢?这说明天气是在变化的,其实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自身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生:身体长高了、长胖了、变强壮了,知识增多了。

师:我们的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每天都在进行着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看一看蜡烛有哪些特点?把你们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用多种感观对蜡烛进行观察,例如用手摸,用鼻子闻,用眼看等,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蜡烛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易变形。

(蜡烛是白色的,呈圆柱体。

蜡烛由蜡油和中间的蜡芯构成。

蜡烛摸上去有一种滑滑的感觉。

第一次闻上去没有什么味道,细细再闻的话,有一种说不出的味)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呢?切割、加热、点燃师问:如果用刚才的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蜡烛会发生哪些变化?(讨论交流)4、以上是我们的猜想,如何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做实验)做实验是常用的验证真理的方法,下面,根据刚才自己的猜想,结合老师提供给你们的实验器材,制定出本组的实验方案。

5、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

(找学生说出本组的实验步骤)6、各小组根据汇报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青岛版

第五课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3.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第一个实验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李绍明)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李绍明)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老纳完小李绍明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准备:小苏打、蜡烛,酒精灯、火柴、铁架台、蒸发皿、石棉网、大烧杯、白醋、鸡蛋、易拉罐、水、白纸、澄清的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创设情境:你们看,老师手里的蜡烛,当用它来照明时,一会儿,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如果老师不小心把这支蜡烛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你们的身高变化是不是每天都能看见呢?这说明有的变化是缓慢的,不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变化却很明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板书:蜡烛的变化)二、明确学习目标1、能从蜡烛受热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的类型。

三、预习反馈1、你对蜡烛有哪些认识?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发光、发热、变短、切断、点燃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四、合作探究(一)探究蜡烛的加热变化1、谈话: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组长领材料,分组观察。

并完成表一的内容。

3、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学生讨论:蜡烛的特点4、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师综合学生发言后板书:切断、点燃、加热……5、谈话:下面我们就来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法来试一试。

在实验前请大家猜测一下:加热以后,它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以后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验证?学生发言,交流猜测结果。

6、谈话: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老师想提几点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看黑板。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试验记录;能尝试是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了御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科学知识:认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师: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变化:草木生长、生米煮熟、水滴石穿 ...... 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开始我们就以蜡烛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研究物质的变化1、研究蜡烛的变化师:认识它吗?(出示蜡烛)生:认识,蜡烛。

师:蜡烛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

主要从颜色、形状、大小、气味、手感等方面加以描述。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的都是静态的特点,关于蜡烛的变化,你能试着说一下吗?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点燃,可以加热熔化,可以切割,可以压扁,等。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蜡烛的变化。

师:如果采用同学们的方法,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加热蜡烛,蜡烛会熔化,变成蜡油。

师:也就是说蜡烛变成了液体状态,是吧?生:对。

是:点燃蜡烛会有什么变化?生:蜡烛会越烧越少,最后会烧没了。

师:切割蜡烛又会有什么变化?生:变短。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当然了,这也是咱们的猜想,如果想要知道咱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生:做实验。

师:对,做实验是解决我们的科学问题有效的探究方法。

老师呢也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下实验方案。

现在开始。

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有哪个小组想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

小组分享方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的。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2)设计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阐述;(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2. 教材:课本、PPT;3.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2)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蜡烛燃烧的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2. 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军周旋的。

2 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时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

3 通过朗读,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镇定,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并用课本剧形式表演出来。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伯诺德夫人一家的镇定、沉着。

三教学准备:课件(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能说说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装着情报的、关系到一家人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利益)2 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我们不得不佩服伯诺德夫人聪明的才智和过人的胆识。

3 然而,一天晚上,这半截蜡烛却成了所有人特别是伯诺德夫人一家关注的焦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7自然段,读的时候思考,为什么在这天晚上这半截蜡烛成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2 学生自由朗读。

3 交流:(晚上会用到蜡烛,蜡烛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

他们一家三口人的姓名也会结束)4 蜡烛随时会熄灭,情报会暴露,伯诺德夫人一家在这关键的时刻就会想尽办法拯救这半截正在燃烧的蜡烛。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3~7自然段,看看这一家人怎样拯救这场灾难的,其中你最佩服谁?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1 学生浏览2 交流:⑴伯诺德夫人你最佩服她的什么?(沉着、镇定)你从文中哪里读到的能给大家读读吗?(她看着)读得好吗?谁再来试试?“急忙”是她慌张吗?(抓紧时间)为什么不迅速吹熄蜡烛呢?“轻轻地”体会到什么?(临危不乱)⑵杰克你最佩服他的哪里?(镇定、不露声色)齐读重点句子(在斗争的)为什么搬木柴?被夺回后还有意义吗?为什么还去搬回?(不露声色)放到句子里再读!的确,在蜡烛被夺回后,杰克搬回木柴已经失去了意义,他只能装作若无其事地坐待着他在等什么呢?谁能用“要是”的句式说说他当时心里想的话?而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这半截燃烧着的蜡烛也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⑶杰奎琳为什么佩服她?(解除了危机)如果危机不是她解除的,你还佩服她吗?为什么呢?佩服她什么呢?(道晚安)她在最关键的时刻,把装着情报的蜡烛捧到了敌人面前,向敌人说晚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的确让人佩服!四表演:1 这一家人凭着沉着、镇定、勇气战胜了敌人,保住了情报,让人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些令人佩服的人物来演一演?2 学生准备、表演。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61
62
63
64
65
1014
1014
1013
1013
1013
课 题
1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实验课
课 时
1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2、用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5、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6、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汇报。
科学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课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从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在四十分钟的活动中,教师着力引导儿童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第一篇: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案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学会用语言归纳发现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3、会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所属类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探究,感知物质的两大变化类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蜡烛的熔化和燃烧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蜡烛、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蒸发皿、火柴,A4纸。

学生分组实验:蜡烛、火柴、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PPT图片——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

(师生交流)这些事物的变化,隐藏着深奥的科学奥秘,值得我们去探究。

引出蜡烛并揭示课题:这是一支蜡烛,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蜡烛,探究它的秘密。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新授:1、观察蜡烛的特征。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蜡烛,说说它有什么特征?(可以点燃、切割、易碎、硬的、光滑的……)(过渡)刚才同学们做得真不错,真棒!如果要让蜡烛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切割、加热、点燃……),引入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环节: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加热蜡烛。

(交待实验注意事项:加热蜡烛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灼伤自己和他人。

)步骤:(1)把蒸发皿安放在三脚架上;(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内,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3)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并试着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蜡烛在加热后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蜡烛的变化》优质教案 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3)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蜡烛若干支、火柴、生鸡蛋、白醋、白糖、小刀、彩纸、橡皮泥、水。

教师准备:试管夹、干玻璃片、烧杯、抹布、三脚架、澄清石灰水、吸管、酚酞、食用碱、酒精灯、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展示实验: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

)2.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3.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风雨交加、草木生长、生米煮熟饭、平地起高楼,沧海成桑田,海枯石会烂……这些都是变化,可是这些变化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呢?我们这节课将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物质“变化”。

(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我们来观察蜡烛的变化1.出示蜡烛。

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集体交流。

(点燃、加热、切割)2.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蜡烛若干支、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三脚架、酒精灯。

蜡烛的变化 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  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授课人:董婉君【教学目标】1.能从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酚酞、澄清石灰水、白醋学生材料:每组蜡烛1个、火柴1盒、酒精灯1个、三脚架1个、蒸发皿1个、蜡块1个、涂有石灰水的烧杯1个、干燥烧杯1个、勺子1个、抹布1个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学:)之前老师学过一个魔术表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烧杯里装着不同的液体,现在我们把它倒在一起看看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变红了)你们觉得神奇吗?(学:)神奇在哪里?谁来说一说?(学:);我们再来看看,把另一种透明的液体倒进这个杯子里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又变成了透明的液体了)神奇吗?(学:)神奇在哪里?谁来说一说(学:)。

液体发生了不同颜色的变化,其实吧!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大家看就像老师手里的蜡烛,如果把它点燃过一会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学生猜测那如果老师手里的蜡烛不小心掉在地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也就是说它会改变蜡烛的形状。

今天呢,咱们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蜡烛来研究一下他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了解蜡烛的特点:提问:怎样研究一个物体?就让我们从观察开始吧。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

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

(生:白色,固体、圆柱形、较软、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小结:同学们观察真仔细。

那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谈话: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些好办法,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师: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有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有动物的出生、长大、死亡……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2.研究物质的变化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了解蜡烛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提示多感官的观察方法,总结出蜡烛的特点:光滑、硬、容易断、易碎等)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
(2)加热蜡烛
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交流)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一下这个实验应怎么操作呢?(分组设计实验)下面就请各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里的蜡烛进行加热,注意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各小组都已发现蜡烛受热后产生的变化了,接下来请各组用盖帽熄灭酒精灯,观察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及时记录。

指导小组汇报观察加热蜡烛的现象:加热后蜡烛变成可以流动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烛。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课件)
(3)燃烧蜡烛
师:当蜡烛被点燃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你的经验猜想一下。

生交流。

师:蜡烛燃烧时,究竟会怎样变化?变化时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实践出真知。

”还是让我们再来动动手,通过几个实验来看一看吧。

(投影出示三组实验,指名读明确要求,提醒学生注意烧杯的拿法,可让学生示范,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发扬小组间互助合作的精神,来分组完成这三个实验,最后再将你们小组内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好吗?在小组长的安排分工下,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注意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各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内壁为什么会出现雾气?石灰水为什么会变浑?皿底为什么会变黑?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蜡烛燃烧后所产生的新物质(水、二氧化碳、黑碳……)。

(4)分类变化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刚才我们把蜡烛受热熔化成液态的蜡油,冷却又凝成固体的蜡烛这种现象叫做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那现在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又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1页,谁来读一读文中的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课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能不能变回去了?
3、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种变化。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从蜡烛身上了解到物质的奇妙变化有两类,下面就请同学们探究以下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课件出示)小组汇报交流,指导学生重点阐述根据什么现象来辨别的。

师:除了以上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外,你们能不能从我们的生活中再列举一些事例呢?生交流
4、巩固小结:指名生汇报: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5.课后拓展
师:课后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实验,选择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并辨别是属于哪一类变化及相关依据,下节课请你们老师带领大家继续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