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课程改革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2024年课程改革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意义重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一个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们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我对于2024年课程改革的个人总结。
首先,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是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综合素质等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配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前的课程设置较为繁重,学生往往需要背负过多的学习压力。
而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为学生减负的目标,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减少了学业负担和课业压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前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灌输,而鲜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城市的学校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根据2024年的情况,老师课改方面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的小结:
1. 强调学生主导学习:2024年的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老师开始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学习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
2. 个性化教学成为主流:2024年老师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个性化教学。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推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3. 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2024年老师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学科知识。
老师会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4. 利用技术促进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师们开始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来支持教学。
2024年的老师课改中,课堂上普遍使用教育科技工具,如智能白板、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总体而言,2024年老师课改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化教育,倡导学生主导学习,并利用技术手段促进教学。
这些变化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学生。
第 1 页共 1 页。
新时代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经典优质范文3篇
新时代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经典优质范文3篇新时代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积极地投人到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钻研,不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改变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现把一年来的实验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
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一年级《摸一摸画一画》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点、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两条弯曲的线条,要求学生想象感觉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说感觉像小河,有的说感觉像小路,有的说感觉像山间飘浮的云,还有的说像妈妈做饭飘出的香味,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想象去练习,不少学生画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有创造性的生动的画面。
这样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思考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同时教师对那些积极参与抽象造型游戏的学生以鼓励和评价。
例如: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画法很有创造力等。
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和被评价中树立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
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2024年度课改年终总结
2024年度课改年终总结2024年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一年,也是课改的关键一年。
通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我国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就,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结构优化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着力缩小文理科课程差距,加强了理科与文科学科之间的融合,推动了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
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课程模式,推行跨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二、教学方法变革我们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变革,加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我们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体系改革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我们加强了评价体系的改革。
不再单纯以卷面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们推行了多元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外作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四、课外活动的强化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课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科技创新、艺术表演等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强化家校合作我们注重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形成育人的良好氛围。
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培训和学校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使教育成为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大幅度提升。
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较重,课外活动的时间有限。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推行课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资源匮乏等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2024年,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变革。
这些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加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以下是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的小结。
一、课程结构调整在2024年的课改中,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
一方面,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
许多传统的课程被调整或合并,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和职业需求。
例如,英语课程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加入了实用英语、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内容。
另一方面,学校开始引入一些新的课程,如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在2024年的课改中,教学方法也发生了重要的改革。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探究式”教学取代。
学生被鼓励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三、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建立2024年,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始在学校推广。
这个评价系统主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学术成绩、学习方法、综合素质等方面。
学生不再仅仅被评价为优、良、中、差,而是根据不同的能力维度给予评价。
评价结果不仅是数字成绩,还会包括文字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
这一系统的建立,旨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职业教育的重视在2024年的课改中,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加重视。
学校开始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方向,并在学校开设的职业课程中学习相关技能。
同时,学校也加强了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五、教师专业发展在2024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加重视。
学校和政府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2024年课程改革督导评估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督导评估总结2024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次督导评估的目的是对改革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指导方针和课程标准。
这些方针和标准将学科知识与核心素质要求相结合,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改革的推进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学校积极引进新的教育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也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包括设计和实施活动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改革还需要落实教师发展计划,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同时,学校也重视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价,以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
改革的初步实施效果较好。
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不断加强。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有了明显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得到改进。
然而,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改革的推进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改革进度和效果差异较大。
其次,学校在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配置上存在不均衡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条件相对较差。
第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不够高,一些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还存在困惑和不适应。
最后,部分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课外学习和培训的压力仍然较大。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举措。
首先,教育部应制定更加具体和明确的教学指导方针和课程标准,以明确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
实施新课程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将我校实施新课程工作总结如下:二、新课程实施背景1. 国家政策导向:国家教育部门高度重视新课程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各地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教育理念更新: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校发展需求:我校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为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必要实施新课程改革。
三、新课程实施过程1. 前期准备阶段(1)组织学习: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2)制定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
(3)培训师资: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实施阶段(1)课程设置:根据新课程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2)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总结反思阶段(1)开展教学研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收集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新课程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3)总结经验教训:对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四、新课程实施成效1. 教学质量提升: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学生的学业成绩稳步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 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课改实验校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校于XX年11月15日被批准为XX省教育学院首批普通高中课改实验基地校。
自成为基地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致力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二、主要工作与成果1. 新课程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年度,我校高度重视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通过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组教师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等,旨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以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教学行为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在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6项基本理念作为指导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1)共同目标与个性发展相结合;(2)知识与能力并重;(3)过程与方法并行;(4)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为一体;(5)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6)加强学科间交流与融合。
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本年度,我校围绕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了以下创新教学模式:(1)实施“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深入探讨和互动;(2)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加强学科间融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4)引入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3. 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本年度,我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加强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主要包括:(1)开发校本课程,如:传统文化、科技创新、艺术欣赏等;(2)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如:在线课程、名校课程等;(3)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本年度,我校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2024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我国进行了一场彻底的课程改革。
这场改革涵盖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段,以及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学生,我亲身经历了这次改革,并且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
首先,课程改革前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与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
而在2024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和调整。
新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了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当代文学的魅力。
在数学课程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题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的能力。
这样的调整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实用和有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
其次,在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教师通常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在2024年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多样化,不再是简单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强调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例如,在科学实验课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在文科课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2024年的课程改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次改革,这一问题得到了改善。
新的课程设置了综合素养教育的课程和评价体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不仅仅要追求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
总的来说,2024年的课程改革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次改革,我不仅学到了更加实用和有用的知识,而且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024年课程改革总结范文
2024年课程改革总结范文____年课程改革总结____年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该次改革旨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
通过对各级学校开展重大课程改革实验,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取得了更多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____年课程改革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第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我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目标。
我们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人文素养。
学校设置了更多的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
同时,我们优化了课程结构,增加了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的时间。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有力地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了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在____年课程改革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我们不仅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时间,还推行了“创客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为我国的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第三,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我们注重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公平。
我们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了学校布局,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
我们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保障了这些地区学生的教育权益。
我们还加强了学校间协作,推进资源共享,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有力地提高了教育公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第四,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
我们注重加强教师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们加大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了培训质量。
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研讨会,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实行了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
2024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24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2024年,教育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工作,着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以下是对这次改革工作的总结:
1. 教学内容的调整:经过调研和评估,针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优化后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采取了更多的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方法。
通过实践和体验,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评价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再是唯一标准,改革后的评价方式更加综合和多样化。
除了考试,还引入了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和实践成果等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4. 教师角色的重塑:教师被赋予更大的自主权和专业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扮演更多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制定学习计划,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教育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加强了对课程改革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家长介绍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增加了大家对课程改革的接受度和支持度。
总体来说,2024年的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评价方
式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这次改革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未来的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实施状况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整。
现将本学期课程实施状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1. 课程设置本学期,我校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15门课程。
课程设置遵循了全面性、基础性、选择性、实践性的原则,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实施(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方法多样化。
本学期,教师们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备课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课堂管理有序,学生学习氛围浓厚。
各科任教师能够按照学校要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确保课堂秩序。
同时,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受益匪浅。
本学期,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的问题(1)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方法和手段仍需改进。
(2)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3)家校合作不够紧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总结本学期,我校在课程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努力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
关于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精选5篇)新课程学习总结1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
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与改革同命运、共呼吸,把握机会,领会课程的精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庄行幼儿园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课程实施的过程还是一次园本化课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21世纪一代新人的过程。
面对新理念,我们在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寻找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又能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途径。
以下是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结合我园环境教育特色,以“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去构建选择性课程,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积极推进园本化课程的建设。
1、学思结合,全面领悟新课程《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指南》的出台,为我们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开学以来,我们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传达上级课改精神、观看新课程辅导报告录象、组织专题讨论、开展参与式培训、问答式咨询等等。
一次次的学习与领会、讨论与反思,教师们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
首先,我们做到园领导先行一步,抓紧自身的学习,反复研究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每一次组织教师学习之前先确定好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园内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园长助理及三位教研组长组成,每二周召开一次碰头会,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商讨制订相应的对策,确保课改能顺利推进。
这样通过上下连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课程结构要体现选择性份
课程结构要体现选择性(1)份课程结构要体现选择性 1课程结构要体现选择性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方面要求体现选择性。
怎样理解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呢?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依据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及课程的适应性要求而提出的,它主要涉及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校长与教师)、学生有什么样的权力和有多大的权力对课程做出选择。
这样看来,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包括如下三个基本内涵:(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变通性。
我国幅员辽阔,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看,可分为沿海发达地区、中原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有着不同文化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应当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以适应这种区域经济和社会差异。
从文化侧度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课程结构应适应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需要,如民族文化课程、地域文化课程等。
由此看来,国家层面的课程结构需要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
如规定多少比例的必修课、每门必修课程的课时,为地方课程留出一定的开发的空间。
观念是否发生转变,学校中实际发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了变化。
因此,调动、解放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的时候,课程改革才__。
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通过选择并设置能够创造和形成本校文化特色的课程上。
不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在课程门类及其关系方面都应适应每一所学校的学校文化特殊性,学校有必要也有能力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计划还需要规定学校自己设置的选修课(校本课程)的课时比例。
如原苏联规定,国家课程占41.3%,各加盟__课程占41.9%,学校开设选修课程占16.8%。
__除了特别规定的弹性教学节数(占总节数的20%)之外,还规定选修课应占10—30%。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13篇)
教学改革经验总结(13篇)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1数学教学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4年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2024年课程改革情况汇报____年课程改革情况汇报引言: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XX同学,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____年我校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情况。
一、背景介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校在____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课程改革。
本次改革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注重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革目标我们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如下:1. 推动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2. 强化实践和应用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整合传统课程和现代科技,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改革举措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校在____年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1. 推动学科融合,加强跨学科学习。
我们增加了一些“科学与文学融合”、“历史与地理融合”等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2. 强化实践和应用性课程。
我们增设了“创客实践”、“科学实验”等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整合传统课程和现代科技。
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进行结合,开设了“信息技术与数学”、“信息技术与物理”等课程,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问题解决。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型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四、改革成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以下一些成果:1. 学科融合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加深了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 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学生在实践和应用性课程中大量动手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
2024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____年老师课改情况小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改变,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____年,针对教育现状和社会需求,各地纷纷进行了老师课改,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以下是对____年老师课改情况的____字小结。
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各地纷纷进行了课程改革。
二、课程改革方向1. 转变教学方式____年老师课改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转变教学方式。
过去,教师大多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老师们开始尝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拓宽知识面过去,学校教育主要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
____年老师课改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中融入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了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____年老师课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老师们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
4. 强化实践教学____年老师课改中的一个重要改变是强化实践教学。
老师们将更加注重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例如,在社会学课中,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社会知识。
三、具体措施1. 培训和支持为了确保老师们能够顺利进行课程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对老师的培训和支持。
他们组织了课程改革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为了支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各地积极整合和开发教学资源。
专业初体验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探析——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案例
职教视点F OCUS21OCCUPATION2015 12专业初体验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探析——选择性课程改革实施案例文/姚忠杰摘 要:专业初体验系列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四选三择,多元成长”选择性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在“先体验、后选择”选择性教育思想指导下,以相关者视角为课程开发逻辑而制定的。
这为浙江省选择性课改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选择性 课程改革 专业初体验一、课程开发缘起1.“选择性”课改大背景2014年11月12日,浙江省教育厅启动了中职“选择性”课程改革。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要求:中职学校要建设“核心课程”和“自选课程”两大体系,其中“核心课程模块”属于必修课程;“自选课程模块”供学生选修,属于校本课程。
而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是全省首批35所试点学校之一。
2.学生专业和发展方向选择实况在深刻理解省课改《方案》精神基础上,对笔者学校2014级1369名学生组织了问卷调查。
其中在“入学志愿填报决定因素”一项的问卷调查中发现:33%学生表示是“家长的要求”或“跟从同学”; 56%学生是“自己选择”;还有9%学生选择“其他因素”。
在随后针对“自己选择”学生的抽样访谈调查中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当时选择的专业及以后的职业情况了解甚少,主要还是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对今后工作岗位的粗浅了解,决定了专业选择。
3.学校“选择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结合学校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汽车应用与维修”和“工艺美术”两个专业的选择性教学经验——“专业基础+技能方向”,提出了构建价值多元的“专业体验+主修职业技能+辅修职业技能”的选择性专业课程结构。
其中专业体验模块是实践“点亮学生兴趣、信心之灯”课改思想的重要举措,包括“专业体验包”和“专业方向项目”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自选课程模块”。
二、课程开发目的第一,根据相关者视角,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专业、职业启蒙体验,了解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能力要求、求职岗位、升学方向和发展机遇等,减少选择的盲目性。
2024年度课改年终总结
2024年度课改年终总结
根据2024年度课改年终总结,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观点和总结:
1. 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2024年度课改注重增加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机会,推动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实地考察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课改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创新思维:课改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需求。
4. 教学资源的优化:2024年度课改注重优化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等。
通过更新和优化这些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和学习环境。
5.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课改也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的来说,2024年度课改旨在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
过这些改革,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学生,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挑战。
2024年科学课改工作总结
2024年科学课改工作总结2024年,我负责组织和推进科学课改工作,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1. 制定科学课程改革方案:我组织了一支由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代表和科学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对现有科学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了科学课程改革方案。
这个方案主要包括调整课程内容、更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2. 更新教材和教具:根据课程改革方案,我组织了一批科学教师和教育专家对现有教材进行了评估,并与出版社合作更新了教材。
同时,我们还购买了新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器材,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 培训科学教师:为了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我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包括教学方法培训、实验技巧培训和跨学科教学培训等。
通过培训,科学教师们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4. 推广课程改革:为了促进课程改革的落地,我组织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教学展示和教师交流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向各地的教师和学生推广了新的科学课程,并分享了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5. 监测和评估:为了了解课程改革的效果,我组织了一次评估活动。
我们邀请了教育专家对改革后的课程进行评估,并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意见。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学生对新的科学课程更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通过以上工作,我认为2024年的科学课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新的科学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同时,科学教师们也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学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推广活动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获得了积极的反馈。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而不同,方成大同——萧山三职选择性课改工作总结材料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充分挖掘“选择性”课改赋予的权利,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调动各级领导、各位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努力让“选择性”课改落地、生根,探索一种“适合的教育”与“适合的课程”。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我校“选择性”课改工作。
一、做了什么?(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只有思想产生了变化,行动才会发生变化。
摆脱固有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让选择性课改理念深入人心,做好持续开展选择性课改的思想准备,使他们有信心、有热情、真心实意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
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点。
1.持续做好思想动员和理论学习。
按照文件精神,我校组织老师聆听专家讲座,开展关于选择性课改方面的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改理念,从自身教育理念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改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理念学习与研讨,促进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新课改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组织老师们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
我们先后组织百余人次到外校参观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扎根课堂的教学实践,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思想产生了强大的震憾,认识到选择性的魅力和必要,另对我们自身开展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借签学习作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受益匪浅。
(二)围绕一个中心——完善选择性课程体系的设计一个主旨:让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两个原则:尊重个体原则——机制灵活可选择,课程丰富有选择,职业体验促选择,成长导师助选择,多元提升会选择。
双向并重原则——发展方向就业与升学并重,课程结构技能与特色并重,课程内容实训与素养并重,课程特色专业与生活并重。
三个体系:1.优化“三选三调”自主选择体系允许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一定适应性学习后,围绕“就业”或“升学”、“专业”和“方向”进行三次选择和三次微调。
具体设计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三选三调”流程表图1 “三选三调”时间图第一阶段:学基础、感所长,学生根据所在专业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认识并感悟所学专业,梳理个人特长;第二阶段:择方向、有专长,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专门化方向,深入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内容,发挥个人特长;第三阶段:明路径、谋成长,在两年学习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生涯规划,确定今后发展方向,谋划个人成长。
2.优化“1+N+X”选择性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围绕升学或就业,围绕专业和专门化方向,围绕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进行多门课程的选择,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选修课程,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1+N+X”课程体系,做“适合的课程”,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和文化素养。
“1+N+X”中“1”代表1个专业和核心课程,“N”代表专业方向和限定选修课程,“X”代表兴趣特长和自由选修课程。
其中核心课程教学时数不超过总课时数的50%,选修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不低于总课时数的50%,为学生开设不低于20%的实训实习课程,提供累计6周的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实现就业与升学并重,技能与特色并重,实训与素养并重,专业与生活并重。
图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图表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时表组成注:①自由选修课程安排自由选修课程按课程性质分为兴趣课程、竞赛课程、社团课程和网络课程四种,具体目录详见学校《选修课课程简介集》,共有102门备选课程。
每学期具体开设情况详见浙江省中职课改及选课系统(/admin/webindex.aspx)。
②职业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安排表2 职业素养提升周内容安排3.优化“四维多元”课程评价体系学生、教师、企业、社会共同组成四维多元的校内外评价体系,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考核,关注过程,重视素养,根据课程实际,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师评与自评、互评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等,应特别注意适时、适当适应行业、企业的考核方法;不同课程、教学项目采用不同的评价办法,逐步健全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落实三项工作——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1.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选择性课改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分层推进、分级培训、精品带动。
①分层推进——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识规律,根据学校师资情况,以老带新,以骨干教师带动年轻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以项目驱动、梯队合作的形式推进。
②分级培训——也叫两级培训。
一是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对预申报课程开发的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明确课程开发的要求和流程,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③精品带动——目前,学校年轻老师较多,有些对课程开发有畏难情绪,不敢尝试,也有些教学经验不足,对课程把控不到位,开发的课程质量不高,因此,通过校内外的精品课程的解读帮助老师明确思路,优质开发,另对有潜能、潜心认真的老师,力帮不怠使之出精品,并大力宣扬、鼓励,带动全员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④活动拉动——即以各种活动的开展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的质量和积极性,除了鼓励老师参加区、市、省级的校外校本教材的评比外,也同时开展校内的评比,并积极联系广告公司进行封面包装、设计,内容排版,将老师的作品精致地呈现,这也是一种奖励和激励。
2.各类课程的实施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没有变化的课堂,课改就是一句空话。
我校持续尝试“八融合”教学模式,推进选择的发展,保证选择的质量。
①专业课和文化课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又组织文化课教学,尝试让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课程与专业模块整合,如语文课中加入动画片脚本设计的学习,音乐课程与数字影音后期制作相结合。
去年11月我校举办了语数英和专业课二合一形式的“一站到底”知识竞赛,在形式上耳目一新,在内容上两者并重,另外服装专业与汉服文化相融合的社团实践类课程——“卿心阁”汉服社深受师生欢迎,并在11月荣获萧山区首届十大精品社团。
②专业和企业融合:将专业方向细化后,将对应校企合作企业的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设置,共同制定教学内容,使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有效对接。
本学期高一新生进行了始业教育。
本此始业教育融入优秀企业管理元素,通过“一考核、二激励、三考察”三个妙招,使高一新生刚入校就确立了职业规范、职业定位和专业理想。
始业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是参观考察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让新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所学专业今后的职业性质、职业环境。
本次参观考察兵分四路:服装专业新生来到中国达利有限公司,物流、电子、信息专业的新生分别被带往萧山经济开发区杭州信息港、信多达电子和空港新城。
各企业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企业概况、经营理念和对员工的技能要求,然后带领学生实地了解生产车间,管理流程。
另外2014年6月,我校与达利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意识,达利公司继我校三职提供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岗位,并为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扩大校内工厂——达利生产流水车间的规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实习岗位,能工巧匠进校园,我校准备聘请达利的高工进校开设服装工作室。
达利公司可来校开展产品知识讲座,对学生进行产品专业知识、销售技巧、服务技巧等培训。
在校企深度合作背景下,去年9月我校与达利公司合作的技师培训班开班,今年1月我校与达利(中国)服装中心在达利公司举办了“现代学徒制”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企业师傅与学生郑重签约,师傅为学徒戴“金顶针”,学徒向师傅鞠躬行礼,师徒合影。
通过仪式,固化了师徒关系,既继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为后期师徒的教与学铺平交流融合之路。
③教学与生产融合:根据企业培养要求设置合理的教学项目,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短实训项目引入日常教学,如我校服装专业每年均与校中服装厂紧密合作,完成企业订单任务,实现“以教定产,产教结合”。
实训中对学生进行角色训练,让学生们轮流担任生产线中的不同岗位,并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这种模拟企业和车间的课程,既可以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生产线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服装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服装产品的生产操作。
还可以获得一些经济报酬,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的成就感。
经过精心的组织,每年的生产订单都能高质量的如期完成,合作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个人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非常满意,生产订单已有原来的四处联系到企业莫名而来。
④作品与产品融合:企业订单通过教师的评估和分解,替代原有教学项目,实现学生项目作品的实用性、市场性。
例如,我校主动联系临浦育苗学校提出捐赠校服计划,育苗学校领导非常感谢和支持,把校服生产任务交给我校服装专业。
为了尽快把校服送到孩子们手上,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多彩,我校服装部立即根据育苗学校学生信息展开了打版、买料、排版、裁剪,校徽、商标印制等工作,学生开始服装制作。
⑤班级管理与企业运作融合:重视学生管理,试点将学生对应公司运营模式,分别落实各自岗位,在实训期间,班级实行公司化运作,既是学生,又是员工。
⑥教师和技师融合:对于教师而言,既要是学校教师,又要成为满足企业实际生产要求的技师:对于学校而言,一个教学岗位既要有学校教师,又要有企业技师,使教学更贴近实际。
即一师双岗、一岗双师。
⑦教室与工厂融合:按照准企业化标准进行实训室的改造,努力探索环境育人,把教室、实训室和企业工作场所三合一,实现教室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统一。
⑧选修课程与创新创业融合:依托我校产研园区和创业一条街的实践平台,建议部分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关的社团实践类课程。
目前三职在校生创业园面积300余平方米,具有创业实践、项目管理、企业孵化等功能,建有创业服务中心,现有首批入驻的“乐淘淘”“博知书吧”“传媒科技”“电子制作坊”“洗衣生活馆”“小快星驿站”“三生阁”等八个创业项目,采用“企业投资、学生经营、第三方监督”的模式。
此外,今年将创新创业纳入社团实践类课程,为八支团队安排了指导教师对项目运行进行具体指导,学生认真践行创新创业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更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参与主动性。
3.各类课程的评价做好课程管理、评价办法,用制度规范老师的教学行为。
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动适应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下课程改革的巨大挑战,确保课改实施实施和质量提高。
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以明晰“两条主线”的思路进行组织体系的构建,为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有效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