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一般程序
➢ 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质量 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 于有效成分已经明确药材 的品质鉴定。
(5)含量测定
鉴定目的
2
鉴
鉴定项目
定
记
鉴定方法
录
及 结
观察现象
果
判 断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鉴定依据
国家颁布的 药品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制订的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
卫《 生中 部华 药人 品民 标共 准和 》国
暂《 行进 标出 准口 》药
品 质 量
部颁标准
一级
国家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 品标准 。
二级
一、《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
➢ 1953年版:收载药品531种,多数为原料药。 ➢ 1963年版:分为2部。常用中药643种(药材446种)。 ➢ 1977年版:内容较大变动,中药1152种,药材882。 ➢ 1985年版:中药713种(药材506种)。 ➢ 1990年版:中药784种(药材509种)。 ➢ 1995年版:中药920种(药材522种)。 ➢ 2000年版:中药992种(药材534种)。 ➢ 2005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 一般性检查 ➢ 感观比较 ➢ 常出现的问题
1 取样前的 准备工作
材 , 逐 件 取 样 。
5
贵 重 药 材 及 不 足 件 : 一
1000
超 过 件 : 超 过 的 按
5%
~
件 : 按 取 样
100
总 包 件 在 件 以 下 : 取
1%
般 药
取 样
5
样 件
100 1000
2 抽取样品的原则
中药材
生药的鉴定方法--资源与质量标准
1 鉴定步骤及方法 (1)观察及描述 采用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形态的原则,掌握形 态上的共性和特性。 描述时要准确使用植物形态学知识及专业术语,认 真的观察、解剖和描述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以达到确定品种的目的。 检品不齐全的,须深入产地调查和采集实物,了解 其相关信息,否则就无法着手鉴定。
3 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
一般描述方法 组 织 排 列 描 述 细 胞 形 状 描 述 大 小 的 描 述 数 量 的 描 述 颜 色 的 描 述 粉末特征描述
先 多 数 后 少 数
先 特 殊 后 一 般
先 感 观 后 测 试
4 电子显微镜鉴定技术
电子显微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 大类。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或分析电子显微镜。
化学定量分析 生药的化学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中药含有的某
种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杂质或有害物质的
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化学定量分析通常包括重量分析法和容 量分析法两大类。
光谱鉴定法 它是通过测定中药中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 药品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 850nm的可见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 667cm-1)的红外光区。
色谱鉴定法
柱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薄 层 色 谱 法
薄 层 扫 描 法
毛 细 管 相
鉴 定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质谱鉴定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五、生物鉴定法
利用生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 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以及用 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 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生药的品 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简述生药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生药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真伪、质量、产地、功效等进行鉴定的过程。
生药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外观鉴定:主要通过药材的颜色、形态、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进行鉴定。
例如,对于枸杞子来说,真品一般为红色或橙红色,质硬而有弹性,果核完整;而假品颜色不红或呈黄色,果核破碎或缺失。
2. 显微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微观特征,如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
例如,对于天麻来说,真品中的纤维束较多,而假品中纤维束较少且较粗糙。
3. 理化鉴定:包括对药材的理化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如比重、熔点、溶解度等。
例如,对于蜂蜜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水量、酸度、还原糖含量等来鉴定其真伪。
4. 化学成分鉴定:使用化学试剂或仪器进行分析,确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来说,可以通过测定其含有的黄连素、鞣质、生物碱等成分的含量来鉴定其品质。
5. 药理活性鉴定:通过实验研究药材对生物体的作用,确定其功效和药理特性。
例如,对于人参来说,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其对动物的兴奋作用、抗疲劳作用等来鉴定其质量。
以上是生药鉴定常用的方法,不同的药材鉴定方法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生药的鉴定上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 1、杂质检查 2、水分测定
4、浸出物测定
烘干法 甲苯法 减压干燥法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冷浸法、热浸法 酸溶性浸出物测定 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甲法 乙法
3、灰分测定
5、挥发油测定
总灰分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0
• 灰分测定:
• 总灰分测定: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 不挥发性无机成分以及表面附着的不挥发 性无机成分的总和。 •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指总灰分中加入10%盐 酸处理得到的不溶于10%盐酸的灰分。是衡 量泥沙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地下部位入 药的生药尤为重要。
29
肉桂
海桐皮
30
马钱子
31
5、质地
是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 性等特征。 描述药材质地的名词术语很多,常见有: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熟地黄。 柴性:折断面木质部非常发达,象木材一样。
32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或有光泽,如郁金。
自然折断时,断面是否平坦,还是显纤维性、颗 粒性、裂片状,有无胶丝,是否层层剥离等。 茅
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起霜”;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 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 杜仲折断时有 胶丝;黄柏折断面显纤维性且呈裂片状分层;苦楝皮的折 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和石楠藤的藤茎。 湖北: 胡椒科风藤和石楠藤-称作“岩香藤” 夹竹桃科络石藤——称作“石楠藤” 桑科霹雳—————称作“络石藤” 松萝科松萝————称作“海风藤”
6
• 种既存在又不存在: 一方面按形态和生殖的不连续性标准划分的种 在自然界有一定普遍性,另一方面至今还没有 一个把所有有机体都划分成统一的生物学单位 的不连续性标准。 种是又间断又连续的,连续的部分发生在种和 种的交叉处,变异是多元化的,中间过渡的。 在生态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品种也发生变化,优 劣是量变,真伪是质变。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生药的鉴定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例如商品“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分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 形科、玄参科等不同的植物来源。又如 “贯众”,全国曾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 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其中各 地习用的商品和混用的药材有26种,另 外的32种均为民间草医用药。其他如山 慈姑、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金 钱草、石斛的同名异物也很多。在同物 异名的生药中,有的是同科属植物,临 床上已习惯使用,功效尚相似;有的是 同科不同属或者不同科,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不尽一致,有的甚 至没有疗效或者作用完全不同。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
3、核对标本
–当确定未知种是什么科属时,可以到有关植物标 本馆核对已定学名的该科属标本。 –要得到正确的鉴定,必须要求标本馆中已定学名 的标本正确可靠。
第四节 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 即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及水试、火试等直观的方法,对生药的性状 ,包括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作为依据而进行生药 真实性鉴定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对生药的品质作出初步判断,如甘草“以甜者为 佳” 这种鉴定方法,更多的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经验积累的总结,方法简便易行、 快速有效,是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 生药鉴定:是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检测手段,依据国家药典、
有关政策法规及有关专著和资料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 良度的评价,以确保生药的真实性、安全性、有效性。 • 鉴定生药的目的:真、伪;优、劣。 • 同名异物:白头翁、贯众、忍冬、木通、防己
• 同物异名:鱼腥草——折耳根,大血藤——红藤
四分法
最终供试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样品量的3倍,即1/3实验分析用,1/3复核 用,1/3留样保存,其保存期至少一年。
二、生药的常规检查——杂质、水分、灰分、浸出物
• 1、杂质:根茎、残基——非药用部分 (拣、筛、称) • 杂草——非药用物 • 砂石、泥土、尘土 • 虫、霉、变 • 2、水分(疗效、贮存) • 烘干法、甲苯法 • 减压干燥法 • 气相色谱法
第三节 基源鉴定
• 一、基原鉴定:
• 又称原植(动)物鉴定,是应用动植物分类的知识,对生药的来 源进行鉴定,确定学名和药用部位,是生药鉴定工作的基础。 • 1.原植物形态的观察
•
•
2.核对文献
3.核对模式标本
4 生药的鉴定
含量测定和生物检定。
(一)取样
1、抽取前。 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1) <100件,取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 >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 (4)贵重药材,逐件取样。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 材,用探子取样。每一包件在不同部位各取2—3 份。 每一包件取样量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 包件较大或个体较大药材,实际抽取有代表性 样品。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检品受理(取样)
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异议与仲裁
检验
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以及有关 资料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 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真实性鉴定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 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等。 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 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品质优良度检定,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
第四节 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生药的显微鉴别手段和方法 组织化学色谱法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关于《中国药典》… …
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全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 必须遵照执行。 1953年版(仅1部)、 1963年版、1977年版、 1985年版、1990年版 、1995年版、2000年版、 2005年版 05年版分1、2、3部,1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 脂和提取物、成方及单味制剂,总计1146种。
药材取样法
4、总样品,对角取样。 5、平均样品,1/3 实验室分析,1/3复 核,1/3留样,保存期至少1年。
2,3生药鉴定
(9)水试
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时发生的特殊现象,
如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 度,粘性、酸碱等明显变化等。
水试-水溶性成分的存在
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会使水变色,或由于
某种成分的水解产物易被氧化从而使药材本 身变色 苏木(暗红棕色或黄棕色)投入热水后,水 液染成红色,并逐渐转为深红色
品种(真伪)鉴定
质量(优劣)鉴定 杂质检查 水分测定 灰分测定 浸出物测定 挥发油测定 限量检查
(1)杂质检查 a、来源与规定相符,如药用根,却带 了大量根茎和茎残基 b、来源于规定不同,如泥沙、石块、 尘土 c、虫蛀、霉变
(2)水分测定 含水量是影响生药品质的重要因素。 样品要求: d<3mm的颗粒或碎片 方法: a、烘干法(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 的生药) b、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c、减压干燥法(贵重药材)
水试-遇水发生化学变化
某些中药材本身无香气或臭气,遇水后则产
生特殊浓烈的香、臭气,或者本身原有的气 味加重。 苦杏仁加水共研,会产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黄芥子研碎加水湿润,会产生强烈异臭。
不与水反应的水试
琥珀加水煮沸,不溶化发软者为真品 阿胶溶于水中,水液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有少量 类白色物析出 滑石粉在水中不应崩散 厚朴花用沸水泡开后,花瓣厚,以手揉之显肉质者 为佳 血竭不应溶于水,但在热水中软化,细粉入沸水中 成团发黏 熊胆粉投入清水中,在水面旋转,呈黄色线状下沉, 不扩散,水不呈黄色 牛黄投入水中,可吸水变潮湿而不变形,若迅速膨 胀崩解,则为伪品。
观察植物形态
核对植物学文献 核对标本
核对文献
《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 植物图鉴》、《新华本草纲要》等分类学专 著 ;《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品种方面 的著作 ;必要时,查原始文献(期刊) 核对标本 模式标本:发表新种时所描述的 植物标本
第一章 生药的鉴定
通过理化鉴定分析中药中所含的 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 量的多少,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 硬度、粘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 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油脂类、树 脂类、液体类药和加工品类药材的真 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药材中如掺有其他物质时,物 理常数就会随之改变,如蜂蜜中掺水 就会使比重降低,影响粘稠度。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年版对有些药材的物理常数作了 规定,如蜂蜜的相对密度在1.349以上, 冰片(合成龙脑)的熔点应为205~ 210℃;肉桂油的折光率应为1.602~ 1.614等。天竺黄规定检查体积比,即 取竹黄粉末(过 4号筛)10g,轻轻装 入量筒内,其体积不得少于35 ml。
将所取样品混合拌匀,即为总样品。 对个体较小的药材,应摊成正方形, 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 取用对角两分;再如上操作,反复数 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所有必要 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 品。
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 用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 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 存,保存期至少1年。
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 皮孔或毛茸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类药材顶部 有的带有根茎;单子叶植物根茎有的具膜质 鳞叶;蕨类植物的根茎常带有叶柄残基和鳞 片。
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粘性或粉性等特征。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 不同。质地也不一样,含淀粉多的药材, 如经蒸煮加工,则因淀粉糊化,干燥后而 质地坚实。用于形容药材质地的术语很多, 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之“松泡”; 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 性”;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油 润”;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 谓之“角质”等。
生药的鉴定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观察生药组织切片或粉末中的后含物时,一 般用甘油醋酸试液或蒸馏水装片观察淀粉粒,并 可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的偏光现象; 用甘油装片观察糊粉粒;如欲观察菊糖,可用乙 醇装片也可用水合氯醛液装片不加热立即观察。 为了使细胞、组织能观察清楚,需用水合氯醛液 装片透化,方法为取切片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 上,滴加水合氯醛液,在小火焰上微微加热透化, 加热时须续加水合氯醛液至透化清晰为度。为防 止放冷后析出水合氯醛结晶,可在透化后滴加稀 甘油少许,再加盖玻片观察。
第三章 生药的质量保证
为了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后含物的性质,可用 适当的试液进行显微化学反应。如石细胞、纤维 和导管加间苯三酚和浓盐酸的木质化反应;淀粉 粒加碘试液的反应;木栓化细胞壁、角质化细胞 壁及脂肪油加苏丹Ⅲ试液反应;黏液加钌红试液 的反应等。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可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 也可进行磨片观察。
中成药显微鉴定时,一般需根据处方,明确 品种和药用部位,对各组成药材粉末特征分析比 较,排除某些类似的细胞组织及后含物等的干扰 和影响,选取各药在该成药中较具专属性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因此,单一粉末药材的主 要显微特征在成方制剂中有时不一定作为依据, 而某些较次要特征有时还起鉴别作用。
不定根(艼) 须根
根茎(芦头) 茎痕(芦碗) 主根
须根放大(示“珍珠点”)
生药鉴定的四大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生药鉴定的四大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生药鉴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对药材或中药材料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估的过程。
在不同领域中,如中医、药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生药鉴定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准确地鉴定生药材料,我们可以确保其品质、纯度和安全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概述四种主要的生药鉴定方法,并提供每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步骤。
首先介绍形态学鉴定方法,它依靠对生物特征进行观察来确定植物的物种。
接下来是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检测生物材料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定。
然后讨论生物学检验及活性测定方法,它通过测定组织细胞或生物样品的特殊功能来判断其质量和纯度。
最后探讨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生药鉴别和检验手段中的新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生药鉴定的概述,深入解释四种主要的鉴定方法,并展示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生药鉴定工作,以确保药材质量和有效性的标准化。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当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以期推动生药鉴定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生药鉴定方法一:形态学鉴定2.1 基本原理形态学鉴定是通过观察和测量生药材的外部形态特征来确定其真实身份和品质。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人眼对植物组织、器官和其它形态结构的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解剖知识进行判断。
2.2 鉴定要点一在进行形态学鉴定时,首先需要对待鉴定的生药材进行分类,确定其植物类别。
然后通过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根茎、茎叶、花果等部分,了解其生长习性和特性。
其中,根茎的形状、颜色、纹路、断面等可以提供重要线索;茎叶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如毛发、腺体等以及叶片的排列方式也是鉴定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花果部分则可以通过颜色、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判断。
此外,还需注意生药材各个器官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细微差异可能存在的地方,例如不同种类之间或同一种类不同时期生长的花果形态。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8.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 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 鉴别。如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 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 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熊胆投入清 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与内含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矿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 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主要利用感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等)进行宏观鉴定(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是生药鉴定必备的基本功。一般包括七个方 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折断面、气味,还有水试、火试。
因此,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 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 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 有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生 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生药标准
是生药药的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 遵循的法定依据。
4.表面特征
常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指药材表面光 滑或粗糙;有无纹、皱、槽、沟、连珠;表 面常可见节、根痕、叶痕、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花前胡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 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暹罗角有 “天沟”、“地岗”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轻重、弹柔以及粉性、黏性、绵性、柴性、 角质、油润等特征。有时反映其显微特征及 质量。经验鉴别:南沙参“松泡”(质轻松, 断面多裂隙);山药“粉性”(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当归“油润”(质地 柔软,含油而润泽);郁金“角质”(质地 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道地黄芪 质柔韧、粉性——质优,江苏引种品质坚硬、 柴性——质劣。
11-生药的鉴定
2. 根茎类 (rhizomes)
根茎类生药是以植物的地下茎入药,包括 根状茎 ( 常称根茎 ) 、块茎、鳞茎或球茎。
根茎类生药表面有节和节间,以单子叶植 物的根茎为明显,节上常见有退化的鳞片 状叶,有时可见叶痕和芽痕,周围或下侧 有不定根或根痕。蕨类植物根茎的表面常 有鳞片或鳞毛,有的周围密布整齐的叶柄 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草 质茎木部不发达,髓疏松或成空洞,木质 茎木部发达,皮部薄;单子叶植物茎不呈 放射状结构,维管束散列,无明显的髓。
目的: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1、观察植物形态: 对于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应注意其根、茎、叶、花、
果实等部位的观察。特别对繁殖器官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 显微镜进行观察。 2、核对文献: 目的: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等,确定检品科属。
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学著作,其次再查阅 具有鉴定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
3. 色泽 (coluor) 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 生药的色泽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如玄参
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加工、贮藏不当,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
甚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4. 表面特征 (surface character)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等, 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 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一般呈圆柱形或圆锥 形,平直或稍弯曲、扭转、有的分枝,上 端常连接短缩的根茎 ( “ 芦头 ”) ;表面 常较粗糙,多数有木栓、皮孔及支根痕; 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大多明显, 中心常无髓,少数生药有异型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类生药多为须根或须根膨大 成块状根,块状根的形状比较多样,如麦 冬、天冬呈纺锤形,表面常较光滑,无木 栓及皮孔,断面不呈放射状,内皮层环较 明显,中心有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对个体较小的生药,应摊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划"×"字,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
个体大的生药,可用其他适当方法取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二、杂质检查生药中混杂的杂质,系指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性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检查方法可取规定量的样品,摊开,用肉眼或扩大镜(5~10倍)观察,将杂质拣出,如其中有可以筛分的杂质,则通过适当的筛,将杂质分出。
然后将各类杂质分别称重,计算其在样品中的百分数。
如生药中混存的杂质与正品相似,难以从外观鉴别时,可进行显微、理化鉴别试验,证明其为杂志后,计入杂质重量中。
对个体大的生药,必要时可破开,检查有无虫蛀、霉烂或变质情况,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生药取样法称取。
三、水分测定水分的测定,是为了保证生物不因所含水分超过限度而发霉变质。
水分测定的方法常用的有烘干法和甲苯法。
供测定用的生药样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以下的花类、种子类、果实类药材,可不破碎。
1. 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
取样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样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2. 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生药,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少量蒸馏水,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仪器装置如图4-1。
A为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40cm。
使用前,全部仪器应清洁,并置烘箱中烘干。
测定时取样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A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玻璃珠数粒。
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B管的狭细部分,将A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粘附在B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许,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改算成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3.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的装置: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新鲜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的厚度,放入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
测定时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
分取约0.5~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在减压干燥器出口连接新鲜无水氯化钙干燥管,打开活塞,待内外压一致,关闭活塞,打开干燥器,盖上瓶盖,取出称瓶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有水分的百分数。
也可应用红外线干燥法和导电法测定水分含量,迅速而简便。
四、灰分测定生药中灰分的来源,包括生药本身经过灰化后遗留的不挥发性无机盐,以及生药表面附着的不挥发性无机盐类,即总灰分。
同一种生药,在无外来掺杂物时,一般都有一定的总灰分含量范围。
规定生药的总灰分限度,对于保证生药的品质和纯净程度,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总灰分超过一定限度,表明掺有泥土、砂石等无机物质。
有些生药本身含有的无机物差异较大,尤其是含多量草酸钙结晶的生药,测定总灰分有时不足以说明外来无机物的存在,还需要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即不溶于10%盐酸中的灰分。
因生药所含的无机盐类(包括钙盐)大多可溶于稀盐酸中而除去,而来自泥沙等的硅酸盐类则不溶解而残留,故测定酸不溶性灰分能较准确地表明生药中是否有泥沙等掺杂及其含量。
1. 总灰分测定法供测定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混合均匀后,称取样品2~3g(如需测定酸不溶性灰分,可取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缓缓炽热,注意避免燃烧,至完全碳化时,逐渐升高温度至500~600℃,使完全灰化并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总灰分的百分数。
如样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蒸馏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灼炽,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2.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取上项所得的灰分,在坩埚中加入稀盐酸10ml,用表面皿覆盖坩埚,置水浴上加热10分钟,表面皿用热蒸馏水5ml冲洗,洗液并入坩埚中,用无灰滤纸滤过,坩埚内的残渣用蒸馏水洗于滤纸上,并洗涤至洗液不显氯化物反应为止,滤渣连同滤纸移至同一坩埚中,干燥,炽灼至恒重。
根据残渣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数。
五、浸出物的测定对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生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水或其它适当溶剂为溶媒,测定一药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以示生药的品质。
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作浸出物测定。
供测定的生药样品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筛,并混合均匀。
1.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1)冷浸法:取样品约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100ml,塞紧,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2)热浸法:取样品约2~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50~100ml,塞紧,称定重量,静止1小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小时。
放冷后,取下锥形瓶,塞紧,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
精密量取滤液25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含水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2.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取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代替水为溶媒。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热浸法须在水浴上加热)。
3. 醚溶性浸出物测定取样品2~4g,称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于已恒重烧瓶的脂肪油抽出器中,用乙醚作溶剂,水浴加热4~6小时,放冷,以少量乙醚冲洗回流器,洗液接入蒸馏瓶中,低温蒸去乙醚,于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称定重量,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含醚溶性浸出物的百分数。
六、挥发油测定适用于含较多量挥发油的生药。
测定用的样品,一般须粉碎使能通过二号至三号筛,并混合均匀,仪器装置如图4-2。
(注:装置中挥发油测定的支管分岔处应与基准线平行)测定法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
取样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挥发油0.5~1.0ml),稳定重量(准确至0.01g),置1000ml的烧瓶中,加水300~500ml(或适量)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有0.1ml的刻度)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小时,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mm处为止。
放置1小时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含挥发油的百分数。
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取水约300ml与玻璃珠数粒,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再用移液管加入二甲苯1ml,然后连接回流冷凝管。
将烧瓶内容物加热至沸腾,并继续蒸馏,其速度以保持冷凝管的中部呈冷却状态为度,30分钟后,停止加热,放置15分钟以上,读取二甲苯的容积。
然后照甲法自"取样品适量"起,依法测定,自油层量中减去二甲苯量,即为挥发油量,再计算供试品含有挥发油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