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为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 藏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 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 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 的病理因素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
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 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 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 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 促
加减
肺气阴两虚为主者加黄芪、沙参、百合;肾阳虚为主 者,酌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片、肉桂; 肾阴虚为主者加生地、冬虫夏草。另可常服紫河车粉 补益肾精
预防调护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气的刺激而诱发 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逐步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生痰生火 避免海膻发物 避免烟尘异味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 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 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 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 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 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 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 言”
西医学命名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
疾患)引起的哮喘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 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 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病因
外邪侵袭
体虚病后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
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中医内科哮病》PPT课件

《中医内科哮病》PPT课件
消痞散结。 • 黄芩、桑白皮:苦寒、甘寒。清热解毒、泻肺平喘。 • 甘草:甘平。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分证论治—发作期
3. 浊哮
主症:喘咳胸闷,但坐不得卧,痰涎涌 粘腻难出。
兼次症:呕恶,纳呆,口粘不渴,神疲乏
或胸胁
不舒,或唇甲青紫。
舌脉:舌质淡或胖淡,或舌质紫暗或淡紫,
舌脉:舌质淡,苔白滑。脉紧或浮紧。
分证论治—发作期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射干:苦寒,归肺经。降逆祛痰,解毒利咽。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 干姜、细辛:辛热、辛温。 紫苑:苦、甘,微温。 款冬花:辛温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五味子:酸、甘,温。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 大枣:甘平,补脾益胃,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中西医链接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以及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以哮
喘为主要症状者
病因
• 1.外邪侵袭:六淫之邪、花粉、烟尘、异气体。 • 2.饮食不当:冷饮、酸辣、海羶鱼虾蟹等。“食哮”、“鱼腥哮”、“卤哮”、“糖
哮”、“醋哮” • 3.情志失调:大怒、大喜、大悲、紧张、抑郁。 • 4.体虚病后:麻疹合并肺炎、反复感冒。
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苏子:辛,温。止咳平喘,降气祛痰。 白芥子:辛,温。温肺祛痰,散结止痛。 莱菔子:辛、甘,平。祛痰降气。
分证论治—发作期
4. 风哮 主症:哮喘反复发作,时发时止,发作时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止时如常人。 兼次症:咳嗽痰少或无痰,发作前多有鼻痒、咽痒、
打喷嚏、咳嗽。或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伴 恶风、汗出;或伴形体消瘦,咽干口燥,面色 潮红或萎黄不华。 舌脉:舌质淡或舌质红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浮 或弦细。

哮病中医内科学课课件

哮病中医内科学课课件

• •


【结语】
• 一、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
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二、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 三、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一概述:
• (一)涵义:
•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 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 阻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 于气道挛急所致。
• 释义: • ①证候特征:呼吸困难、喉中哮鸣。 • ②反复性—突然性、反复性、短暂性。 • ③反复性说明次病可分为发作期、缓解
• 2.哮病与支饮 • 支饮是另一种特殊的喘。虽然也有痰鸣气
喘的症状,但多指左心衰,两者发病的解 剖部位有显著的不同(哮病从解剖角度看, 由于气道挛急所致),但临床上有时不好 区别,而且用药截然不同。
• 3.哮病与肺胀: •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导致肺脾。肾三脏受累,痰浊、水饮与血瘀互 结,以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症见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 面色晦暗等。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期。 • ④第一个句号后的话是对本病发作期临 床表现的进一步描述。 • ⑤别名:哮吼。
(二)历史沿革
• 1、《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有关喘鸣
的记载与本病相似。 • 2、《金匮要略》对哮病的临床表现及治 疗论述颇详。“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 3 、元 ·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 理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 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 原则。 • 4 、明 · 虞摶《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

中医内科学——哮病《精选》.ppt

中医内科学——哮病《精选》.ppt

最新.课件
40
• (5)常用药: • 白芥子——温肺利气涤痰; • 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 莱菔子——行气祛痰; • 麻黄——宣肺平喘; • 杏仁、僵蚕——祛风化痰; • 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 • 茯苓——健脾化痰。
最新.课件
41
• (6)加减:
• 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 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 痰;
• 3、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并阐明病理 因素“专主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 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原则。
• 4、明·虞抟《医学正传》对哮喘作了明确
的区别。
最新.课件
4
(三)病证范围
• 1.本篇所论哮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 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 症(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 的哮喘。
• 舌脉: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 或细数
最新.课件
43
• (2)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 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 (3)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 (4)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本方补益 肺肾,降气平喘,适用于肺肾两虚,痰 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 平喘固本汤由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 胡桃肉、脐带、沉香、苏子、款冬花、 半夏、橘紅、磁石组成。
• 舌脉:舌苔厚浊,脉滑实。
最新.课件
38
• (2)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 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 (3)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 (4)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本方涤痰 利窍,降气平喘,用于痰壅气实,咳逆 息涌,痰稠粘量多,Fra bibliotek闷,苔浊腻者。
最新.课件
39
三子养亲汤

《中医内科学》哮病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  ppt课件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证侯: 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 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 白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 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兼风寒表证。
舌脉:舌质淡,苔白滑。 脉象:脉浮紧或弦紧。
ppt课件
19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 气阻,肺失宣畅。
治 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 表 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ppt课件
20
证治分类(发作期-冷哮)
方解: 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 五味子敛肺止咳;
小青龙汤→芍药和营养血; 半夏燥湿化痰; 甘草调和诸药。
射干麻黄汤→射干、款冬花、紫苑祛痰利 肺,止咳平喘。
8
讨论范围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症(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 )引起的哮喘。
ppt课件
9
病因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情 志 刺激
体虚病后
ppt课件
10
诱因
ppt课件
11
病因病机
主因:内有宿痰 诱因:外邪侵袭:风寒、风热、烟尘异味。
饮食不当:生冷、肥甘厚味、海膻发物。 情志刺激: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横克脾土。 体虚病后:素体虚弱、病后体虚。
↓ 痰气博结,壅塞气道,肺失宣降
↓ 哮病
ppt课件
12
病因病机
病位: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痰气博结,壅阻气道,肺失
宣降。 病理性质:邪实正虚。 病理因素:痰
ppt课件
13
诊查要点
病史:有过敏史及家族史,诱因。 症状:特点:反复发作,持续时间;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C.越婢加术汤
D.越婢加半夏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二)填空题:
治疗哮病的首要原则是,发作时
,平时

(三)简答题:
哮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1 .试述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2 .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27
病案分析
杨某,男, 20岁,工人。经常发作性喉间哮 鸣气急6年,入夏即发。最近哮喘又作,喘 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痰黄 粘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胸闷、心 悸,疲乏无力,舌红,两侧糜烂,舌苔薄
膈 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
(舌(脉兼))面口色不青晦渴,或 渴 喜 热 饮 , 形 寒 怕 冷 , 天 冷 或 受 寒 易 发,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
治 法: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 表 方:
射干麻黄汤
16
热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 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
拘泥于祛邪
若发生喘脱危证—— 当给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予以温补,阴虚者予以滋养,
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14
(三) 分证论治
哮病
发作期
缓解期
冷 哮 证

肺肺 脾肾 气两 虚虚 证证
15
寒哮证 (发作期)
证 候: (主) 喉中哮鸣 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
证 候: (主) 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
(兼) 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02
中医对哮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治疗原则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 之间相互关联,治疗哮病 需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 。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 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预防为主
强调预防哮病的复发,通 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 惯,增强患者体质。
中药治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总结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呼 吸系统疾病,多与过 敏体质有关。
预防哮病需避免接触 过敏原,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哮病需根据 个体差异制定治疗方 案,注重整体调理。
05
问题与解答
学生提问
01
什么是哮病?
02
03
04
哮病的症状有哪些?
哮病如何诊断和治疗?
哮病与喘证有何区别?
教师解答
哮病是一种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至喘息 不能平卧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
坚持治疗
注意症状变化
留意自身症状的变化,如出现气喘、 咳嗽等症状加重或持续不减的情况, 应及时就医。
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不要随意 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04
哮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张某,男性,45岁,已婚 ,干部。
பைடு நூலகம்主诉
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 咳嗽20余年,每冬春季节及气 候骤变时易发作,可自行缓解 。
中医内科学哮病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哮病的概述 • 中医对哮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 哮病的预防和保健 • 哮病的案例分析 • 问题与解答
01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中医内科学》哮病-ppt课件全文
哮病:为诱因引动宿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而成,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联系:哮病反复发作,可向肺胀转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①首辩已发、未发:
已发——平静时突发胸部满闷,呼吸喘促,喉中哮鸣,伴咳嗽, 咯痰不利,甚则张口抬肩,唇甲青紫,额汗,心悸、烦躁不宁。
未发——可无明显的症状与体征;或仅有轻微的咳嗽、咯痰、呼 吸紧迫等;日久反复发作,可见气喘、咳嗽、咯痰、呼吸时喉间 哮鸣有声、自汗、畏风、神疲形衰、腰酸浮肿。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风痰为患——祛风涤痰
平时应扶正治本
辨其阴阳 区别脏腑
寒热错杂——温清并施 阳虚——温补
阴虚——滋养 补肺 健脾 益肾
注意事项
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兼顾治疗,不可拘泥于攻邪。 注意治痰。 慎用辛散,汗出伤正,易致复发。 缓解期补益肺肾,可减轻或减少其发作。
(三)分型施治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常用药:
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 朴、半夏、陈皮、茯苓。
5、虚哮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 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口唇爪甲青紫,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 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 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常用药:
哮病
一概述:
(一)涵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原因是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 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从解剖角度看,由于 气道挛急所致。

哮病课件PPT课件

哮病课件PPT课件
03
哮病的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 调等,病机以痰饮内伏、气道壅塞为主。
02
哮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与 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4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标本兼顾,根据 病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哮病的西医定义
哮病是一种慢性 呼吸道疾病,主 要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等症状。
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01
02
03
04
中医理论:哮病 分为寒哮、热哮、 虚哮、实哮等类 型,治疗方法各 不相同。
西医治疗:主要 采用抗炎、平喘、 抗过敏等药物进 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 病情,采用中西 医结合的方法进 行治疗,提高疗 效。
预防措施:避免 接触过敏原、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加强锻炼等。
Simple & Creative
哮病课件
汇报人:_
Contents
目录
01.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04.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02. 哮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03. 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5. 哮病的康复和调护
06. 哮病的现状和前景
Part One
哮病的定义和概述
哮病的中医定义
01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呼吸道疾病,以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为主要症状。
心源性哮喘:哮病与心 源性哮喘的鉴别诊断主 要在于哮病发作时是否 有哮鸣音、哮病发作的 持续时间以及哮病发作 时是否有心悸、胸闷等 症状。
01
02
03
04
Part Four
哮病的治疗和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哮病的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哮喘症状 预防发作: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长期治疗: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长期控制 紧急治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等药物进行紧急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哮病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哮病
脱和内闭外脱,应及时抢救治疗。 (三)祛除宿疾伏痰,当为预防哮病发作之首务。 (四)平时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生冷、肥甘、
厚味、辛辣、海腥发物等。避免接触刺激性 气体及易导致过敏的灰尘、花粉、食物、药 物和其他可疑异物。
八、转归预后
(五)戒除烟酒。 (六)鼓励患者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太极拳、 内
六、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1)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姜、枣等 调和营卫;
(2)阳虚甚者:加附子助黄芪以温阳益气; (3)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口咽干,
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北沙参、玉竹、黄芪 等益气养阴; (4)表虚自汗,易感冒:加炙黄芪、浮小麦补气固表。
六、 辨证论治
肺肾两虚
症状 (1)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咯痰质粘; (2)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心慌; (3)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饮食不当、情志 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 咳嗽、胸闷等先兆。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 .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测定有助于诊断。
五、鉴别诊断
1.哮病与喘证
A.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 未必兼哮;
(2)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五味子、冬虫 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方用人参大补 元气,蛤蚧尾补肾填精;
(3)另可常服紫河车粉,以补肾元,养精血。
六、 辨证论治
治疗注意点:
1、寒郁化热,药随证变 2、风邪触发,重视祛风宣散 3、喘脱重症,急予扶正固脱
七、转归预后
(一)本病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二)当哮喘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要谨防喘

1-3-哮病PPT课件

1-3-哮病PPT课件
• 3.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 止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
• 4.避免烟尘异味;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 情绪的影响;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平时 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护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
25
• [结 语]
•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 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
34
•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 发时以邪实为主,治当祛痰利气,攻邪治标。寒 痰者温煞费苦心宣肺,热痰者清化肃肺,寒热错杂 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者 又当祛风涤痰。
• 反复发作,则由实转虚,且虚实之间常常互为因 果,邪实与正虚错杂为患,而见痰气瘀阻,肺肾两 虚,摄纳失常之虚哮,治当补正祛邪兼施。
• 处方:蜜炙麻黄5g,炒黄芩10g,知母10g,
桑白皮10g,光杏仁10g,海浮石10g,
芦根30g,金荞麦根15g,天麦冬各10g,
南沙参10g,生甘草3g,地龙10g。
7剂,水煎服。
• 药后症状消失,继续调治巩固半月。

-
29
• 按:本例因哮喘迁延,寒邪久郁化热,痰热蕴 肺,肺失清肃,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气胀 满,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闷疼痛, 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咯痰粘稠色黄, 烦闷,自汗,面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中麻黄、杏仁宣肺平喘,配射干、黄芩、桑 白皮清热肃肺,知母清热化痰滋阴,伍海浮石、 金荞麦根等加强清化之力,地龙清肺平喘,南 沙参清肺火而益肺阴,芦根养阴生津。二诊症 平而肺热阴伤未复,故配天冬、麦冬
• 7.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肺病及脾肾心, 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
-
11

《中医内科学哮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哮喘》PPT课件
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量少—肺气闭郁,不得宣畅。 痰色白、稀薄而多泡沫—痰从寒化为饮。 口不渴,或喜热饮—病因于寒,内无郁热。 形寒怕冷,面色青晦—阴盛于内,阳气不得宣达。 天冷或受寒易发—外寒引动伏饮。 舌苔白滑,脉弦紧—寒痰内盛。 病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3、相关检查
血常规:WBC总数、N、E 血清IgE 肺功能:PEF 血气分析 胸部X线检查
17.01.2020
辨证论治
17.01.2020
1、辨证要点 邪实 寒痰
热痰
或兼表证
正虚 肺、脾、肾(心)——阳(气) 虚
肺、肾——阴虚
2、辨证思路
明确哮证诊断后,应分清哮证属发作期或 是缓解期
发作期哮证应先辨清寒热 缓解期以虚证为主,需辨明肺、脾、肾之
哮病
17.01.2020
概述
1、定义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临床特征: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
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范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细胞增多症
17.01.2020
3、历史源流
《内经》 《素问·阴阳别论》“……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17.01.2020
病机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为夙根 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运输水精 肾不能蒸化水液
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发病机理 痰气搏击,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证治汇补·哮病》“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17.01.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诊断依据
呈反复发作性
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 痒、喷嚏、咳嗽、胸闷 等先兆
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 纳差
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 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 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
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
现喘脱
吸困难,不能平卧,甚 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
家族史 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
哮病
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二科 主 任、主任医师于波
-
1
概念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 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
2
历代医家论述
《内经》虽无哮病之名,但在许 多篇章里,都有有关哮病症状、 病因病机的记载。如《素问·阴阳 别论》所说之“阴争于内,阳扰 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 则熏肺,使人喘鸣”即包括哮病 症状在内
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 下降,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二氧化碳潴留, 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 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 润阴影
-
10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哮病总属邪实正虚之证 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痰、
证机概要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
阻,肺失宣畅 治法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
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 表证不著者
所致,故有称“幼稚天哮”者
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
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
饮食不当
等导致肺虚。肺气不足,阳虚 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
或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
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
胶固,均可致哮
发物,以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一般而言,素质不强者多以肾
虚哮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 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 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脾、 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反复发作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 病。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 长,正气渐充,肾气日盛,再辅以药 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而中老年及 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 不易根除
元·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在《丹 溪心法》一书中作为专篇论述, 并认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 于痰”,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 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治疗 原则
明·虞抟《医学正传》则进一 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 指出“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 言”
-
3
西医学命名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
虚哮五类,注意是否兼有表证 而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
脾、肾三脏之所属 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全
身症状辨别其主次
-
11
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
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 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 为急”之说,以“发时 治标,平时治本”为基 本原则
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 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明确指出了哮 病发作时的特征及治疗,并从病理上将其 归属于痰饮病中的“伏饮”证。在《痰饮 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膈上病痰, 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 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
12
治疗原则--临证应用的准则
《景岳全书·喘促门》
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 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 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
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 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 宜量加消散,此等证侯,当惓 惓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 庶可望其渐愈
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 危者
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 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 为主
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 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
疾病的一个症状
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
轻度咳嗽或不咳
-
9
相关检查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 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外源性者血清IgE值增加显著
痰检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上干于肺,壅塞气道,而致诱发
为主,而病后所致者多以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对津 藏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 不能输化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 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成为潜在 的病理因素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
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 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 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 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 促
寒痰宜温化宣肺 热痰当清化肃肺 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 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 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
平时应扶正治本
阳气虚者应予温补 阴虚者则予滋养 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
13
证治分类






冷 哮 证
热 哮 证
寒 包 热 哮 证
风 痰 哮 证
虚 哮 证
肺 脾 气 虚 证
-
肺 肾 两 虚 证
14
冷哮证
症状
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 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 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 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 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 浮紧。
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
有哮病史。常由气候突变,饮

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
发。
-
8
鉴别
哮病与喘证
哮病与支饮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 支饮亦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
困难的表现
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
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 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 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
疾患)引起的哮喘
-
4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 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 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
5
病因
外邪侵袭
体虚病后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 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
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
如幼儿哮病往往由于禀赋不足
气不布津,聚液生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