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善断说郭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谋善断说郭嘉

——毛泽东曾多次推荐人们读 <郭嘉传》《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毛泽东爱读的一篇人物传记。1959 年,他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他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三国时期曹操赏识和重用的一位英才,可以说他们是一见如故。经荀或推荐,曹操初次见郭嘉,论议天下事,便感叹道:“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在哀绍魔下碰壁以后,见了曹操,也高兴地认为曹操“真吾主也”。曹操随即让郭嘉担任自己的首席军事参谋。

郭嘉没有辜负曹操的厚望。他每临大事,神机妙算,稳操胜券,令曹操喜不自胜。《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是“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可惜,郭嘉在38 岁那年不幸病逝。曹操大哭,并表曰:“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及至赤壁战败,曹操再次大哭,对手下说:“郭奉孝 (郭嘉,字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悲伤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1959 年3 月2 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了关于郭嘉的一大段话,几乎把《郭嘉传》上记载的事例全部讲到了。他说,曹操有一个谋士叫郭嘉,27 岁

到他那里当参谋,38 岁就死了。赤壁之战时,曹操想念他,说这个人若在,不会使我处于这种困难境地。过去有许多好主意就是他出的。比如,打不打吕布,曾经是议论纷纷。那时袁绍占领整个河北和像北,就是郑州以北,曹操在许昌,吕布在徐州。郭嘉建议先打吕布。有人说,打吕布,哀绍插下来怎么办?郭嘉说,衰绍这个人多端寡要,见事迟,得计迟,不要怕。哀绍一定不会打许昌。于是曹操就去打吕布,把吕布搞倒了。如果吕布与衰绍联合起来打曹操,曹操就危险了。郭嘉的计谋是成功的。还有郭嘉出计帮助曹操消灭衷谭、衷尚兄弟的部队,毛泽东都讲到了。

毛泽东希望党的高级干部中有像郭嘉一样的谋士,来共同支撑起国家的建设大业。特别是在“大跃进”之后,他对国家建设人才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些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失误,使他更加感到领导干部有没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能不能做到多谋善断,留有余地,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1959 年,毛泽东曾谈及一向在经济建设上多谋深思的陈云。庐山会议期间,7 月 11 日晚,毛泽东找周小舟、周惠等人谈话,提到《郭嘉传》里“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的话。这里的“良将”说的就是陈云。不久,他还谈起,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

值得一读。郭嘉这个人足智多谋,初在衰绍魔下不得施展,就跑到曹操那里。在此前上海召开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还谈到 1958 年定的高指标,陈云是不同意的。他由此讲到做工作一定要“多谋善断,留有余地”,要善于“观察形势,当机立断”,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方法”。

什么是“多谋”?在毛泽东看来,就是要与各方面的人包括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人商量问题,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听取各种意见;“善断”,就是要能够正确集中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失时机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这就需要提高马列主义水平,需要胆略、才识和魄力。

毛泽东推荐高级干部读《郭嘉传》,正如他在 1959 年3 月 2 日郑州会议上所说,是借郭嘉的事告诉各级领导干部,不要多端寡要、多谋寡断。谋要多,但是不要寡断,要能够当机立断;端可以多,但是要抓住要点。他还在其他场合进一步解释说:“多谋善断”这句话,重点在“谋”字上。要多谋,少谋是不行的。要与各方面去商量,反对少谋武断。商量又少,又武断,那事情就办不好。谋是基础,只有多谋,才能善断。谋的目的就是为了断。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

毛泽东推荐读《郭嘉传》,其实不只是称道郭嘉的“多谋”,也有赞赏曹操的“善断”之意。如上所述,毛泽东评衷绍“优柔寡断,不会用将”,说他见事迟,得计迟,常常

处于被动,吃了败仗。而曹操就不同了,如果没有他的当机立断,郭嘉再好的主意,也不会得到实施。郭嘉之所以弃袁投曹,就是因为在衷绍那里,其谋、其智派不上用场。知人善任,纳谏用谋,是领导者的大事。有了“郭嘉”们的“多谋”,再加上“曹操”们的“立断”,二者结合起来,领导工作就会如虎添翼,就能不断解决难题,打开新的局面,创造新的成绩。总之,“善断”与“多谋”并举,则可成非常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