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汇总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ocx

汇总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ocx

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俞俊锋【摘要】肠梗阻是一种严重的急性消化道系统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

而目前肠梗阻的诱因来源于多个方面,其中最常见的是腹部的术后并发症,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重点所在,而目前早期的肠梗阻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病症,从而导致诊断的遗漏,假设由此开展可导致肠坏死、感染等病症,同时伴随着一些恶性病症,例如腹胀、呕吐、便秘等等,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康,而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目前肠梗阻治疗方法可知,其治疗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西医治疗以及中医治疗,前者主要是针对单纯的不完全肠梗阻进展治疗,而后者那么通过中医养生和调节方法进展治疗,而中医学将肠梗阻又称为“关格〞、“肠结〞,其相关引发原因为饮食,劳倦,寒凝,热郁,湿阻,燥屎内结及虫聚等等。

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进展综述,详细资料如下:1.西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方法为:首先给病人进展禁食处理,然后对他们行胃管插入吸出胃中残留、废气以及积液,以到达减轻腹胀、降低肠内压力、减少肠内细菌和毒素吸收、改善肠壁血循环的目的,同时通过输液补充相关营养以及保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失衡,通过生长抑素类药物以减少肠道肠液分泌及解痉止痛药物缓解患者腹部疼痛,并进展必要的抗菌药物抗感染,后期可视病人情况,酌情选药。

[1]。

2.中医治疗方法2.1灌肠治疗灌肠是肠梗阻不通过手术的一种特殊治疗方式,主要运用于其前期治疗,一般可以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进展治疗,其组方包含:大黄15g,芒硝10g,枳实15g,厚朴15g,炒莱菔子15g,桃仁9g以及赤芍15g,其中大黄需要最后放入,与芒硝的作用同为泻热通便,同时配合枳实、厚朴、莱菔子顺气消胀,桃仁、赤芍的活血润肠成效,从而到达治疗的目的。

常用灌肠主要以100mL的复方大承气汤配比7.5%的生理盐水进展操作,在灌入药剂后,需要保证药剂停留在肠内半小时左右。

中西医结合诊治肠梗阻研究进展_徐彤

中西医结合诊治肠梗阻研究进展_徐彤

160第13卷 第6期 2011 年 6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6 Jun .,2011中西医结合诊治肠梗阻研究进展徐彤(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摘 要:文章主要从治疗肠梗阻的一般措施、手术方式,以及外治与理疗等方面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预防肠梗阻的概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梗阻;手术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6- 0160- 02收稿日期:2010-12-15作者简介:徐彤(1990-),女,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疾病。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病情危重、发展迅猛的急腹症,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这就要求医生应对肠梗阻有关基础理论认真学习,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提高对肠梗阻的诊治水平。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准确,特别是对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也越发及时。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情况作一综述。

1 肠梗阻的分类1.1 发病类型 按发病类型分类将肠梗阻分为单纯性、绞窄性以及闭袢性肠梗阻。

单纯性肠梗阻可以是完全肠梗阻,也可以是不完全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多由单纯性肠梗阻发展而来,梗阻肠段发生了血运障碍,并可继发组织坏死、坏疽和穿孔。

闭袢性肠梗阻的输入袢和输出袢均发生阻塞,这意味着集聚在闭袢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无法减压,很容易发生血运障碍。

1.2 发病机制 按发病机制主要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管性3大类。

机械性根据病因和梗阻位置分为肠腔内、肠壁内和肠外3大类。

动力性肠梗阻又可分为无功能性肠麻痹、中毒性巨结肠以及药物引起的肠麻痹。

血管性梗阻分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肠系膜血管栓塞以及低血流量综合征。

1.3 发病部位 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近段、中断和远段肠梗阻。

2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1 临床表现 急性肠梗阻的四大主症为腹痛、腹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XU Tong(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Liaoning,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general measures,surgical,and outside physical therapy and other aspects of governa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CM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profiles.Key words:integrative medicin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的造型[ J ] .中华医学杂志,1980,60 ( 2 ):22-26.[ 3 ] 刘汶,张敦义.番泻叶致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方法[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 ( 4 ):231 .[ 4 ] 黄柄山,毛翼楷,范隆昌,等.饮食失节所致的脾虚动物模型及中药治疗观察[ J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 ( 5 ):295-296.[ 5 ]沈鹰,孙弼纲.生化乏源动物免疫器官改变的实验研究[ J ]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4 ( 1 ):59-61.[ 6 ] 阚甸嘉,腾静茹,傅湘琦,等.用耗气破气理论塑造脾气虚动物模型[ J ] .吉林中医药,1990 ( 2 ):32-34.[ 7 ] 叶冰,彭成.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 ( 4 ):42.[ 8 ] 彭成,罗光宇,徐治国.主要补气药对偏食酸味脾虚模型作用的比较研究[ J ]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1994,11 ( 3 ):22-28.[ 9 ] 罗光宇,黄秀凤,杨明均,等.偏食法塑造大鼠脾气虚证模型的研究[ J ] .中医杂志,1990,31 ( 4 ):49.[ 10 ] 彭成,罗光宇,欧春芳,等.偏食苦味所致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研究[ J ] .四川中医,1990 ( 12 ):14-15.[ 11 ] 周永生,樊雅莉,陈小野,等.脾气虚证动物模型规范化的初步研究——部分免疫功能方面[ J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 ( 2 ):1-5.[ 12 ]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0-281.[ 13 ] 赵宁,贾红伟,张皖东,等.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 J ] .中医杂志,2008,49 ( 5 ):449-451.[ 14 ] 刘士敬,杜宁.大鼠胃饲秋水仙碱塑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1999,23 ( 8 ):378-380.[ 15 ] 刘士敬,朱倩.X 射线照射大鼠腹部塑造脾气虚模型的研究[ J ]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 ( 7 ):331-333.[ 16 ] 易崇勤,叶百宽,金敬善,等.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胃黏膜细胞酶组织化学及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 ( 6 ):31-34.[ 17 ] 刘友章,王昌俊,周俊亮,等.四君子汤修复脾虚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及机制[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 35 ):118-122.[ 18 ] 郑小伟,王颖,宋红,等.三种脾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及胃窦G 细胞的比较研究[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 6 ):338-340.[ 19 ] 王晓明,易杰,廖世新,等.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客观评估[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 ( 7 ):406-408.[ 20 ] 王雪萍,刘旺根,王玎玎.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的影响[ J ]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 ( 3 ):25-26.[ 21 ] 陈小野.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造模方法和思路[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 ( 1 ):3-5.1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胀、恶心呕吐以及便闭。

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盛 丽 唐晓勇 王 东红 李 亮 ( 1 . 甘肃省 中医院,甘肃 兰州,7 3 0 0 5 0 ; 2 . 甘肃省兰州军区总医院,甘 肃 兰州,7 3 0 0 5 0 ;3 . 甘肃中1 5 _ 学院,甘肃 兰州,7 3 0 0 0 0 ) 中图分类 号:R 5 7 4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0 7 . 2 2 8 6( 2 0 1 0 )0 7 . 0 0 1 7 . 0 2 证型 :G D I 肠梗 阻 ( i n t e s t i n a l o b s t r u c t i o n ) 是指 由于各 种原 因 转 枢 ;润肠 运 中,通 降 ;疏肝 和脾 ,顺 肠 四法 ,分 别 变通 排气 饮 ” 、 “ 大承 气汤 加味 ” 、 “ 升 麻 ,牛膝 , 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而产生的 采 用 “
率仅次 于 急性 阑尾炎及 胆 道疾 病 ,居第 三位 J 。本病
诊 断 困难 ,发展 快 、病 情 重 ,常需 急诊 处 置 ,是医 学
界一大 难症 , 有 待进 一 步研 究 。目前关 于其 发病 机制 、 病 因 的研究 已经 日趋成 熟 ,但 尚无特 效 的药 物及 满 意
的疗 法 ,而 术后 引起 的肠 梗 阻及 复 发也 是手 术疗 法 的
治之方 法唯 “ 通 ”为主 。《 医学真 传 》 :“ 夫通 则不 痛 ,
性 肠梗 阻 7 8例 。药 物 组成 :炒 莱菔 子 ,枳实 ,桃仁 ,
厚 朴 ,木香 ,香 附 ,赤芍 药 ,大 黄 ( 后下) ,芒硝 ( 冲
理也 ,但通 之之 法 ,各有 不 同 。调气 以和 血 ,调血 以
服) 。随证加 减 ,每剂 煎 服 2 0 0 ml 煎液 , 胃管注入 , 夹管 2 h ,1日 1剂 ,均 于用 药 2 ~4剂 后排 气 、排便 、 腹痛 缓解 ,梗 阻解 除 ,取得 较好 的效 果 。李超 l 1 2 r j 采 用 中西医 结合 的手 段 , 以加 味承 气 汤为 主方 ( 大黄 ,芒 硝 ,枳 实 ,厚朴 ,香 附 ,桃仁 ,赤芍等 )鼻饲 ,配合 针灸 , 治疗粘 连 性肠 梗 阻 5 6例 , 总有 效率 为 : 9 1 . 0 7 %。 2 . 3单 味 中药或 提 取物 治疗 :李俐 3 J 采 用单 味番泻 叶

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三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急性发作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解除急性梗阻
1 中医中药治疗
1.1 中药口服或胃管、鼻型肠梗阻导管注入
1.2 中药敷脐
1.3 中药灌肠
1.4 中医针灸
2 西医治疗
2.1 基础治疗
1.1 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和营养支持
1.2 解痉
1.3 抗感染
1.4 抑制消化液分泌
1.5 炎症和水肿的消除
2.2 胃管的置入及其治疗
2.3 鼻型肠梗阻导管的置入及其治疗
第二阶段缓解期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实施确定性手术
1 传统手术肠粘连松解/肠切除/短路手术+防粘连药物
2 小肠内置管Baker内固定术
3 腹腔镜手术粘连松解术
第三阶段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原则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1.1 术后第1天中药口服或胃管、鼻型肠梗阻导管注入,连续2周1.2 术后第1天中药敷脐,连续2周
1.3 术后第1天中药灌肠,连续1周
1.4 术后第1天中医针灸,连续1周。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摘要】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病症之一, 是一种复杂的疾病, 在临床上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多见。

肠梗阻在中医属于“肠结”范畴。

临床上病人主要有阵发性腹绞痛与反复呕吐、吐出物为黄绿色液体,甚至为粪汁样,触及肠型及听到高亢肠鸣音,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和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的体征,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个肠拌气液平面。

西医治疗肠梗阻多以手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则充分发挥了西医纠正内环境紊乱、营养支持的优势,在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加以中药通里攻下,针灸行气活血的特长,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故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011-02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ang Lei 1, 2, Wang H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2, Deng Heming2. 1, Tianji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150, China【Abstract】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one of common disease in surgical acute abdomen, is a complex disease, clinically,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he most rare. More than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urger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correct environment disturbance, the advantages of nutritional support in anti-infection, maintaining acid-base balance, water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at the same time, to pass under attack in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invigorate the circulation of qi and special skill, make the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ith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s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粘连性肠梗阻是患者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常发生在腹部手术后,也可以发生在腹部感染之后,其发生率占各类梗阻20%~40%[2]。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浆 膜 面 上形 成 一 网络 状 物 , 中 含 有 许 多 多 核 白 细 胞 及 其 他 其 炎性 细胞 , 维 网络 使 邻 近 的 浆 膜 面 粘 合 在 一 起 , 后 , 纤 纤 其 成
维 细胞 出现 在 其 中 。局 部 的 炎性 反应 是 否 形成 纤 维 性 粘 连 的 决 定 因素 之 一 是 局 部 纤 维 分 解 的 速 度 , 纤 维 素 性 网 络 能 被 如 迅速吸收 , 纤维 增 生 将 停 止 而 无 粘 连 形 成 , 之 , 纤 维 细 胞 反 成 将 产 生 胶 原 柬 , 为纤 维 粘 连 的基 础 。 同 时 , 多 毛 细 血 管 伸 成 许
[ 章 编 号 ] 1 0 8 4 (0 0 1 —15 —0 文 0 8— 8 9 2 1 )2 5 8 3
以 阳明 腑 实 及 湿 热 蕴结 症 状 为主 , 治疗 则 以攻 下 通 里 、 下 去 峻
粘 连性 肠梗 阻是 肠 梗 阻 最 常见 的 一 种 类 型 , 占肠 梗 阻 的 4 % ~6 % , 我 国 6 O 0 在 0年 代 大 肠 梗 阻 病 例 统 计 中 , 属 第 一 它 位 … 。临 床 多 表 现 为 反 复 性 顽 固性 腹 痛 、 胀 、 吐 、 便 排 腹 呕 排 气 等症 状 , 重 者 可 进 一 步 发 展 为 肠 坏 死 而 危 及 生 命 。 梗 阻 严 治疗 主要 分 为保 守 治 疗 和 手 术 治疗 两大 类 。预 防和 治 疗 肠 粘
粘 连 缓 解 汤方 : 大 黄 、 朴 、 实 、 硝 、 菜 菔 子 、 麻 仁 、 生 川 枳 芒 炒 火 赤芍、 仁、 香、 桃 木 乌药 、 胡 索 、m 子 、 甘 草 , 延 J楝 I 生 年老 体 弱 者 , 加生 黄芪 、 参 、 归 , 阻 时 间 较 长 , 虑 有 肠 道 细 菌 移 位 党 当 梗 考 者 , 金 银 花 、 公 英 。 胃管 注 入 , 管 2h以 上 。 谭 华 儒 加 蒲 挟 等 _ 用 和解 通 逄法 治 疗 粘 连 性 肠 梗 阻 5 5 0例 , 选 大 柴 胡 汤 加 方 减: 柴胡 、 芩 、 夏 、 芍 、 归 、 实 、 朴 、 川 军 、 硝 、 黄 半 白 当 枳 厚 生 芒 木 香 、 菊 花 , 痛 甚 者 加 延胡 索 , 吐 重 者 加代 赭石 , 野 腹 呕 精神 差 者 加 西 洋 参 , 结 无 矢 气 者 加 焦 槟 榔 , 暗 有瘀 斑 者 加 丹 参 、I 便 舌 J I 芎 。共 治 疗 5 0例 患 者 , 愈 3 痊 6例 , 转 1 好 2例 , 效 2 。郭 无 例

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

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

方法选取病例4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中药剂胃管注入。

结果治疗组24例,治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

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具有见效快、应用方便、疗效确切等。

标签:中西医;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观察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常有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腹部不适感,麻痹性肠梗阻是由神经、激素和代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肠道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及影响肠道局部神经传导或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进而致使肠管扩张蠕动功能消失不能将肠内容物有效转运,并且无肠管梗阻证据而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如若不能及时解除,症状进一步发展则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现将我院经中西医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陈孝平《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麻痹性肠梗阻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中药煎剂方:桃仁9g、生大黄20g、厚扑20g、炒莱菔子30g、生木香20g、芒硝6g。

煮沸后待温度降至35~40℃经胃管内注入,100mL/次,2次/d,注入后夹闭胃管2h。

1.3观察项目每日记录患者症状变化,记录给药后患者首次出现肠呜音、排气、排便的时间。

1.4疗效判定依据《中药新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拟定。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恢复排便排气,血象、血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显效:腹痛减轻、恢复排便排气,无恶心呕吐,血象、血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恢复正常;有效:腹痛减轻,有排气、排便,无恶心呕吐,血象、血生化及腹部X线影像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血象、血生化、腹部X线影像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的凝 血酶原可促进纤维蛋 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 这些纤维蛋
采用生 长抑素联 合鼻 胃管治 疗 的 2 6 例患者 , 观 察组 2 7 例患 者则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 , 4 组腹痛缓解 时间 、
排气恢复时间和手术中转概率均呈现出了递减趋势。杨’ 波I
选取 1 0 0 例 急性小 肠梗 阻患者 , 随机分 为对照组 和观察 组 , 各5 0 例, 观察组 患者 在对照组 患者 的治疗 基础上 每 日经 胃
等 。传 统 胃肠减 压一般使 用单 腔 胃管 , 但对 于低位肠 梗阻 , 目前广泛使用 经鼻型肠梗 阻导管 , 减压效 果更佳 。祁 冰等【 2 J 将 应用鼻 肠梗 阻导管治疗 的粘 连性肠梗 阻患者 与单纯鼻 胃
管治疗 的患 者进 行 Me t a 分析, 可见 治疗 组治愈 率 明显高 于 对 照组 , 且J D= 0 . 0 0 0 1 , 具 有统计 学意义 。陈颖 圳回顾分 析 2 年间 的 2 3 例粘连性肠 梗阻患者 的病 例 , 患 者均置肠梗 阻导 管, 并 给 予肠 内营 养治疗 , 本组 患者 治愈 率 1 0 0 %, 且随访 6 个月均未再 出现肠梗 阻症状 。
管 注入 泛影 葡胺溶 液 1 0 0 m L, 并 闭管 3 h , 对 比两组 患者 非 手术治疗成功率 , 可见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 。 1 _ 2 . 2 中药治疗 目前 中药治疗有 口服或 胃管注入 、 灌肠 和 外敷三种方 法。 吕兵兵等 回顾分析 9 7 0 例粘连性肠梗 阻病 例, 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 给予 中药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 1 0 g , 芒硝 1 0 g , ) r i C h 1 0 g , 枳实 1 0 g , 莱 菔子 3 0 g , 赤芍 l 0 g , 桃仁 1 0 g ) , 水煎2 0 0 m L , 每 日分 2 次 胃管 注入 , 每次 注入后 闭管 2 h , 其中6 1 8例 患者未 行手 术 治疗 治愈 或好 转 , 有 效 率达 6 3 . 7 %。靳怀安等 将 6 0 例粘连性肠梗 阻术后患者进行 回顾 性分析 , 证 明术后给予 四君子汤能 改善 患者创伤后的免疫功 能, 减轻炎症反 应 , 促 进 胃肠功 能恢 复 。杨士 民 Ⅲ J 入选 6 8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 , 并将其 随机 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3 4 例, 两组常规治疗相 同 , 对 照组每 日给予 肥皂水灌肠 1 次, 治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8-04-10T16:49:31.6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作者:孙尚龙[导读]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的疾病的统称。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痛、小腹痛”范畴。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

肠梗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多学科合作及介入技术的应用,肠梗阻的治疗不断改进,疗效肯定,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了心理及机体的痛苦。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15-02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的疾病的统称。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痛、小腹痛”范畴。

近年来肠梗阻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神经机制、炎症机制、肠屏障功能研究等,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试验主要从保护肠屏障功能着手去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作用机制1.肠梗阻的病因梗阻发生的病因和患者自身有无腹部手术史具有密切关系,腹部无手术史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影响,另外还有粪便过硬,堵塞肠道等因素。

而一些腹部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包括腹膜炎伴有肠麻痹、乙状结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美克尔憩室索带致肠扭转等。

这些疾病均会导致肠道正常解剖组织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梗阻。

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为术后肠粘连,据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史的肠梗阻患者,腹腔粘连与外科手术次数及范围及手术方式有正相关性[1]。

2.肠梗阻的治疗2.1 非手术治疗胃肠置管、支架植入术及联用药物治疗常规采用单胃管,负压吸引,低位肠梗阻,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方法有如下几种:(1)DSA透视下导管置入技术,沿交换导丝将经石蜡油润滑后的肠梗阻导管经鼻送入空肠内。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肠梗阻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肠梗阻进展
效1 2例 , 效 率 为 7 . 9 ; 中药 1剂 后 排 气 或 有 67% 服
排便 者 1 6例 , 2剂 2 服 2例 , 3剂 4例 ,4例 无 效 服 l ( 3剂后 ) 手术 治 疗 。李 氏 用 通肠 消 粘 汤 ( 黄 转 大
l 、 2g 厚朴 1 、 实 9g 广 木香 1 、 2g 枳 、 2 g 槟榔 l 、 2 g 桃 仁 1 、 芍 1 、 胡索 1 、 2g 赤 2g 延 2g 金银 花 1 、 藤 l 2g 红 2 g 芒 硝 9g 冲 ) 随 症加 减 治 疗 术 后 粘 连性 肠 梗 阻 、 ( , 6 0例 , 1剂分 4次 服用 , 胃管 注 入 , 日 或 腹胀 重 者 可
8 % 。张 氏 用 复方 大 承 气 汤 [ 黄 3 ( ) 川厚朴 1 、 壳 1 、 莱 菔 子 、 5g枳 5g炒 1 、 实 1 、 仁 9g 赤 芍 1 ] 煎 鼻 饲 或 保 5g枳 0g桃 、 5g 水 留灌肠 治疗 23例 , 果 总 有 效率 为 8 . % 。解 除 8 结 83 肠 梗 阻症状 和体 征时 间最 短 为 4 5小 时 , 长 为 5 . 最 9
1 治 愈后 再 次 出现 肠 梗 阻 , 治疗 后 痊 愈 , 均 4例 经 平 住 院 7~l 6天 。张 氏 用 当归 四逆 汤 加 减 治疗 5 3 例 , 1 分 3次 服用 , 排便 排 气 者 , 煎 剂 灌 肠 日 剂 无 取 1次/ , 天 排气 后 即停 止 , 为 一个 疗 程 , 疼 缓 解 5天 腹 后 , 服 l 一2 个 疗 程 以 巩 固 , 果 总 有 效 率 继 结
9. % 。尹 氏 加 味 大 承 气 汤 [ 黄 1 ( 下 ) 25 大 5g 后 、 芒硝 1 ( 0g 冲服 )厚 朴 1 、 实 1 、 、 5g枳 2g 木香 1 、 2g莱 菔 子 1 、 仁 1 、 5g桃 2g赤芍 1 、 胡 索 1 、 2g延 0g 乌药 l 0 g 治疗 术后 慢性 粘 连 性 肠梗 阻 , 煎 口服 。服 药后 ] 水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效果如何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是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综合运用各自的优势,综合配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肠道的恢复为目标。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质量,更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健康效果。

对于肠梗阻的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疑是一种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选择。

一、中西医治疗肠梗阻的原理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它是指由于肠道内腔被物质阻塞而导致胃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消化道的正常功能,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和痛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理论,解除梗阻,恢复肠道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帮助疾病的快速恢复。

在中医的理论中,肠梗阻是由于气滞血瘀、寒湿内阻、脾胃虚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因此,中医的治疗思路主要是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阳化寒、健脾润燥等方法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温化寒湿,并增强脾胃功能。

其中,经络疏通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气血调节可以通过草药调理和膏方治疗进行,温化寒湿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或外敷热敷进行。

而健脾润燥则可以通过食疗、调理饮食结构来实现。

与此同时,西方医学也提供了多种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是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通过切除梗阻物或修复肠道通路来解除梗阻。

这种方法在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时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另外,西医也会采用物理疗法,如使用胃管进行胃肠减压,使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能够排出,从而缓解肠道积气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原理就是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相结合,综合运用各自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在诊断上,中医的望闻问切与西医的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治疗上,中医的经络调理和草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气滞血瘀、寒湿内阻等问题,促进肠道的恢复和功能的调节,同时西医的手术和物理疗法可以解除梗阻,排除积气,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 ,包 含了 中医通 里攻 下 ,行气 活血 ,荡涤 实热冶疗 ,代表方性休 克 ,应用抗 生素尽量用 三代头孢 菌
素 ,尤以头孢 曲松 钠为佳 ,因其半 衰期长作用持 久 ,配合 甲硝唑 的应
用控 制厌氧菌 。患有阵 发性 腹痛系肠 管克服梗 阻部位蠕动 所致 ,对 症 治疗 时可予 以止 痛 ,尽量 不用解痉 药物 ,以利于 肠 内容物 下行 。同时
中点及右腋 中线连点常规穿刺4r q探查 。脐旁为 lmm 孑,建立C L O 戳 L O 人工气腹 ,气腹压 1 ̄4 m g 0 1m H ,术 中先处理胆囊管 ,术者左手持 抓钳
牵拉胆囊 壶腹 ,右手用分离钳游 离胆囊管 。左手上 下摆动胆囊 ,清晰
暴露C l 三角的前后浆膜层及胆囊管 ,扩 大三角 ,确认三角右侧壁为 at o
84 中8 7 3例 l例顺 利完成L C,手术成 功率 为9 . %,平均手 术时 76 9
间4 mi,术 后平均住 院时问3 。中转 为开 腹手术 l 例 ,手术 中转率 5 n d 7
产生丁深远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井籽继续随着腔镜技术
的进 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 ,L 的适应证范围将不断扩大 ,在保证安全 C
( 中硬满 ,痛而拒按 ,大便不 通) 。中西医关于 肠梗阻的共 性诊断 腹 为临床 协同治疗 提供 了理 论基础 。肠梗阻 的保 守治疗 ,也就是 基础治 疗包括 :① 胃肠 减压。 ②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 失衡 。③抗 感染 。 ④其他 治疗 。其 中其他治疗 包括营养 支持治疗 ,通便 ,导泻 ,灌肠治
例 ,死 亡2 ,手术 I 例 ;其 中机械性畅 梗阻4 例 ,占8 %;男性 3 例 6 8 0 0
肠套叠人 院后予 以急诊 手术 。结肠肿 物梗阻保守治疗3 后手术治 d 疗 结肠造瘘 , Ⅱ 期还瘘 。2 自乡镇 医院治疗2 3 不缓解转 到凤城市 例 ~d

恶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恶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药、止吐药、抗分泌药ꎬ对于一般情况较好ꎬ病理分型
一ꎬ但该病手术风险较高ꎬ目前对 MBO 手术治疗的
连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局部肿瘤压迫造成的单一部
位梗阻ꎬ对于广泛转移、大量腹水、腹腔放疗史、心肺
功能差、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营养状态差及高龄患者
不宜行手术治疗ꎮ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粘连松解术、
病变肠段切除术、肠段吻合术及造瘘术ꎮ 研究显示ꎬ
恶性肠梗阻( MBO) 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
分ꎬ手术侵袭度评分≥14 分时患者术后的病死率超
约为 5% ~ 43%
ꎬ常见的引起恶性肠梗阻的肿瘤
25% 的术后病死率ꎻ当 APACHE ̄Ⅱ评分≥14 分ꎬ手
ꎮ 梗阻可分为癌
近 80% ꎬ 显著高于手术侵袭度评分 < 14 分 时 患 者
肿瘤造成的肠梗阻ꎮ 晚期肿瘤合并 MBO 的发生率
潜在的加重肠梗阻症状的副作用ꎬ用药选择ꎬ药物用
耐受可ꎬ给予全身化疗并配合中药扶正祛邪方ꎬ可提
量大小需权衡利弊ꎮ 非甾体消炎药易加重胃肠黏膜
高患者生存质量ꎬ延长生存期ꎮ 张玉锋 〔13〕 发现肠系
损伤ꎬ哌替啶作用时间短ꎬ副作用多ꎬ临床现均不推
荐使用ꎮ
1 2 2 止吐药 对于行胃肠减压后仍有呕吐症状
题之一ꎮ MBO 常规 治 疗 方 法 有 手 术 治 疗、 药 物 治
疗、营养支持、胃肠减压、支架置入及中医治疗ꎬ现对
近些年来关于 MBO 的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ꎮ
1 西医治疗 MBO 的现状
过 85% ꎬ 显著高于手术侵袭度评分 < 14 分 时 患 者
术侵袭度评分≥14 分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接
61 54% 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ꎬ上述指标均具有明显
统计学差异ꎮ 陆震等 〔6〕 对 27 例消化道肿瘤导致的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

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进展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解除肠梗阻,针对生理紊乱,基本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休克等;在解除梗阻方面,则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在非手术治疗领域中,包括中药及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确切疗效和独特优势。

现对中医治疗肠梗阻的相关临床研究及进展做一概述。

l.肠梗阻的中医认识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痛”、“关格”、“肠结”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六腑主受纳传化,其功能“传而不藏”,“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以通降下行为顺,凡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瘀血留滞,燥屎内结或虫团集聚等因素,皆可使胃肠通降功能失调,滞塞不通,发为本病。

2.肠梗阻的中医治疗肠梗阻的基本病机是肠道痞塞,腑气不通,以痞、满、燥、实为主证。

在此基础上,徐长生认为,可合并血瘀、寒凝、热结、湿阻、食积、虫结等证。

故肠梗阻的治疗应着重疏通肠道,以通里攻下为主,针对各兼证,辅以理气、泄热、活血、祛瘀、止痛等诸法。

2.1中药从现有大量报道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目前对于肠梗阻的中医治疗中,通里攻下、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通里攻下法,基本方为《伤寒论》大承气汤,以此方或以此方为基础的变方较常见。

大承气汤功效峻下热结,方中大黄味苦性寒,长于泻下攻积,能荡涤肠胃邪热积滞;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能更好地发挥泻热荡积、推陈致新的作用。

两药相须为用,则峻下泻热之力更强。

厚朴味苦性温,除满消胀;枳实味苦微寒,行气导滞除痞;二药合用助硝黄推荡积滞之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含有番泻苷,可兴奋肠平滑肌,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具有拮抗内毒素,减少细菌及毒素移位及抗炎抑菌作用;芒硝含有硫酸钠,能促进肠蠕动而排便;枳实含挥发油并含黄酮苷,能促进胃肠蠕动,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Qi QH等发现大承气汤能显著增加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含量,从而加速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恢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肠梗阻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治肠梗阻患者112例,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6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72.7%,有效16例,有效率24.2%,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疗效显著。

关键词肠梗阻中医结合疗法疗效肠梗阻是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多,特别是由于腹部手术后造成的肠梗阻[1],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难题。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肠梗阻患者112例,男62例,女50例;年龄5个月~69岁,平均44.1岁;病程2~6天,平均3.2天。

入院后急诊手术治疗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6例。

方法:66例患者均进行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持续吸出胃内容物、积气、积液。

23例采用宽肠理气汤灌胃治疗,宽肠理气汤处方为[2]:蒲公英30g,莱菔子30g,败酱草30g,延胡索12g,黄芪12g,川贝12g,松壳12g,广香12g,茯苓12g,桃仁12g,厚朴12g,赤芍12g,白芍12g,白术12g,太子参12g,青皮12g,陈皮9g,甘草6g,大黄6g(后下),芒硝6g(冲),年老体弱及儿童用量酌减,日1剂,加水500ml,煎成300ml备用,经充分胃肠减压,腹胀感减轻、从胃管注入药汁150ml,注入后闭管1小时,再注入150ml 药汁,重复上法应用。

用石蜡油和生菜油灌胃治疗20例,方法:石蜡油和生菜油50ml交替注入,注入后闭管1小时;用番泻叶泡水治疗23例,番泻叶泡水100ml胃管内注入,注入后闭管1小时。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腹部透视[3]。

结果66例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后,治愈48例,治愈率72.7%,有效16例,有效率24.2%,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

恶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恶性肠梗阻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曲 肽 ( c e t , C) O t o d 0 在缓 解 症 状 上 较 东 莨 菪碱 有 效 , 激 素 的作 r i 而
病 灶 外 , 性肿 瘤 治 疗 本 身也 可 以引 起 M O。 肿瘤 因素 ( 术 恶 B 非 如
后 肠 粘 连 、 疗 诱 导 的肠 腔 狭 窄 、 内疝 等 ) 致 的 肠 梗 阻约 占 放 腹 导 所 有 MB 0的 3 4 %。 多数 MB 患 者处 在 无 法 治 愈 的 晚期 或 %~ 8 0 者 终末 期 , 临床 治疗 十 分 困难 。 目 西 医 治疗 主 要包 括手 术 、 前 支
中心 临床 随机 对 照试 验 , 由于 支架 组 穿 孑概 率 较 高 而提 前 关 闭。 L 丁 。 实 验 者认 为 可 能 与 支 架 的特 殊 材 料 有关 ,但 同样 材 料 支 架 的应 用 并没 有 引起 相似 的 穿孔 率 。 目前 关注 较 多 的是 “ 渡支 架 ” ] 过 的
中 国中 医 急症 2 1 年 2月第 2 01 0卷 第 2期 J T M. e . 0 1 V 12 N . E C F b 2 1 , o.0, o2

2 5・ 9


述 ・
恶性肠梗阻 的中西 医治疗进展
马 鸣花 t 霍 介 格 △
1南 京 中医 药大 学第 一临 床 医学 院 ( 苏 南京 2 0 2 ) 江 1 0 8 2江 苏 省 中西 医结 合 医院 ( 苏 南 京 2 0 2 ) 江 1 0 8
用 具 有 争议 性 . 仍需 要 进 一 步 的研 究 ] C是 人 工 合成 生长 抑 。0 素 的衍 生物 , 为神 经 递 质 及 神经 激 素 发 挥 作用 , 节 胃肠 道 及 做 调 胰 脏 的多 肽分 泌 。 通过 环 磷 酸腺 苷及 钙 调节 在 细胞 水平 减少 胃 它 肠 道 内 容 物 增加 水及 电解 质 的 吸 收 , 而 打 破 其 扩 张 一 泌 一 从 分 运 动 的恶 性循 环 。 由于独 特 的生 理 学作 用 , 其在 MB 中的治 疗作 用 O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7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2±2.4)d短于对照组的(13.8±2.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

结论在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早期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肠梗阻是临床外科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类并发症,该疾病能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

术后肠梗阻早期无显著临床表现,较易造成漏诊,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如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及肠道坏死等[2]。

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7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7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标准。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7.7岁,手术类型包括10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5例胆囊切除术、1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5例胃癌手术;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2岁,手术类型包括9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15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6例胃癌手术。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恶性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恶性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4 结 语
f 1 3 】 高红 勤 , 胡铁 城 . 胡铁城 教授 治疗 老年 失 眠经验 介 绍 『 J 1 . 新 中医 , 2 0 1 1 , 4 3 ( 9 ) : 1 3 6 - 1 3 7
中医 对 失眠 的病 名 、 病 因病 机 、 辨证 治 疗 都有 着 深 刻 的认 识 , 治 [ 1 4 钟嘉熙. 刘仕 昌 教授 治疗失眠经验 U 1 . 新中医, 1 9 9 5 , 2 7 ( 9 ) : 1 2 — 1 3 . 疗方 法 多样 , 且 疗效 肯 定 , 体 现 了中 医辨 证论 治 的整 体思 想 。失 眠 是 【 1 5 1 张 建平 , 张淼 , 王 焕玲 等 . 田芬 兰教 授 谈从 脾 论 治失 眠 U 1 . 1 云南 中 机 体 内在 气 血 、 阴阳、 脏 腑 功 能失 调 所 致 。 中医 对失 眠的 治 疗 , 可 以 医 中药杂 志 , 2 0 1 4 , 3 5 ( 5 ) : 9 — 1 0 .
I 1 8 】 张宪 忠 , 马 海波 , 韩光明, 等. 养 阴安 神胶 囊治 疗 失眠 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研 究
U 】 . 中西 医结合 心脑 血 管病 杂志 , 2 0 1 3 , 1 1 ( 1 0 ) : 1 1 7 4 - 1 1 7 6 .
追溯 到 《 黄帝 内经》 巾: ‘ 其不 足 , 泻其 有 余 , 调 其 虚实 , 以通其 道而 去 其邪。 ” 失眠 的治疗 应 ‘ 谨 察 阴 阳 所在 而 调 之 , 以平 为期 。 ” 补 其 不足 , 泻 其有余 , 使 机体 恢复 “ 阴平 阳秘 ’ 的健 康状 态 。 中医治疗 失 眠的历 史 悠久, 临床疗 效也 得到 广泛 的肯定 , 但 存在 一定 的不 足 , 如辨证 分型 不 致, 疗效 评 定标 准 不统 一 , 临床 疗 效缺 乏 客观 性 , 故 仍 需 继续 研究 , 开拓 失眠 治疗思 路 , 为 广大失 眠患者 提供更 加高 效 , 优质 的服 务。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及循证证据优选演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及循证证据优选演示
教训??!!
教训
术前术中重视不够——手术失误
术后观察不仔细——补救不及时
绞窄性肠梗阻与胰腺缺血样改变病例
主要特点 持续疼痛
肠套迭
发生率:4%; 发病因素: 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 游动度过大; 病理因素如肠息 肠管功能失调、 蠕动异常
肠套迭类型
肠套迭类型
肠系膜血管栓塞
发生率:少见 原因: 肠系膜动脉栓塞;风心病…...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 和回流障碍……. 肠系膜血管损伤;外伤、手术…..
多发肠系膜血栓案例
腹腔广泛栓塞 死亡
中西医结合分型
I型 痞结型
II型 瘀结型
III型 疽结型
中西医结合分型
I型(痞结型): 肠腑因气机痞滞而不通 全身情况好; 腹胀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多见于无血运障碍的早期机械性肠梗阻 不全性肠梗阻 早期麻痹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分型
II型(瘀结型) 肠腑因血瘀实结而胀满 脱水明显,腹部中度膨胀, 腹膜刺激征不明显,但可有轻度压痛 多见于轻度血运障碍的肠梗阻
MRI 检查
腹部彩超检查
粘连性肠梗阻
定义:粘连性肠梗阻 是由肠粘连或粘连 带所致的梗阻
其它类型
粘连
40%
60%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北京:人卫生出版社,1999,1151~1153
粘连性肠梗阻
原因:
● 先 天 性 粘 连 —— 发 育 异
常、胎粪性腹膜炎
80
● 后 天 性 粘 连 —— 腹 腔 内 70 手 术 、 炎 症 、 创 伤 、 60
出血、异物……
50
40
其中手术后80% 盆腔或阑尾术后30% 肠道术后22%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梗阻中西医治疗进展
摘要】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

肠梗阻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多学科合作及介入技术的应用,肠梗阻的治疗不断改进,疗效肯定,改善了患者预后,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了心理及机体的痛苦。

【关键词】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215-02
肠梗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腔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的疾病的统称。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腹痛、小腹痛”范畴。

近年来肠梗阻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神经机制、炎症机制、肠屏障功能研究等,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试验主要从保护肠屏障功能着手去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作用机制
1.肠梗阻的病因
梗阻发生的病因和患者自身有无腹部手术史具有密切关系,腹部无手术史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影响,另外还有粪便过硬,堵塞肠道等因素。

而一些腹部疾病的发生也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包括腹膜炎伴有肠麻痹、乙状结肠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美克尔憩室索带致肠扭转等。

这些疾病均会导致肠道正常解剖组织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梗阻。

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为术后肠粘连,据资料显示腹部手术史的肠梗阻患者,腹腔粘连与外科手术次数及范围及手术方式有正相关性[1]。

2.肠梗阻的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胃肠置管、支架植入术及联用药物治疗常规采用单胃管,负压吸引,低位肠梗阻,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方法有如下几种:
(1)DSA透视下导管置入技术,沿交换导丝将经石蜡油润滑后的肠梗阻导管经鼻送入空肠内。

患者痛苦及时得到缓解,提高了治愈率,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再次手术率,减轻患者痛苦和负担。

(2)内镜下辅助安置肠梗阻减压管技术,经一侧鼻腔插入肠梗阻导管,在胃镜下送至十二指肠或空肠,连接负压装置,疗效肯定、安全,较短时间内解决梗阻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率。

作为常规外科术前准备,手术成功率提高了。

(3)X线透视下插入法,主要适应于胃肠道无手术史大部分患者,导管可到达梗阻部位或回肠末端,透视的同时可以注入造影剂,进行梗阻端位置及性质的诊断。

缺点是患者和医师不可避免的接受放射线辐射,可以提升放射防护而避免暴露,此方法可以作为首选方法。

对于腹部有手术史者,该方法插管比较困难。

(4)肠道支架的植入术:已成为治疗消化道狭窄梗阻性病变的又一途径,尤其在解除结直肠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

2.2 手术治疗
临床上选择手术治疗肠粘连,一般会选择肠捷径术、部分肠切除吻合术、粘连松解术等术式,针对部分复杂性肠梗阻患者,则需要行小肠排列术治疗。

在肿瘤患者方面,包含有肿瘤根治术、肠捷径术、肿瘤姑息切除术等手术方式。

疝手术方式以疝修补术为主,对于存在肠坏死患者行部分肠切除吻合术[3]。

腹腔镜:腹腔镜对粘连性肠梗阻能够部分松解腹腔粘连,使肠梗阻消除,且对胃肠道干扰
相对较少,腹壁创口远离原腹腔粘连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在治疗粘连性
肠梗阻优势明显。

但腹胀明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
竭者为腔镜手术禁忌;对于腹腔镜手术中显露困难、广泛粘连、内脏器官损伤的
患者仍需中转开腹[3];腹腔镜操作更加细致准确,
(1)肠管与切口二次粘连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
(2)粘连性肠梗阻中很多只是一条粘连带压迫或是肠管与异位粘连成角引起,微创避免了“大切口,小手术”的被动局面,科学合理;
(3)减少器械、纱布和拉钩对肠管浆膜的损伤,减少肠粘连发生。

临床效果:开腹术式后再粘连率高,手术次数增加粘连率升高,进入“手术-梗阻-再手术-再梗阻”的恶性循环,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因具有创伤小、腹腔干扰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减少再粘连的发生。

2.3 术后治疗
肠梗阻患者由于肠道血运障碍较长或近期手术应激(有时近期接受2次手术
治疗),通常合并营养、免疫和肠功能障碍。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病生理改变不
会随着梗阻的解除而马上消失,手术后继续造成局部和全身不良影响,成为术后MODS发生或加重的主因。

因此结合病人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术后支持治疗;术
后营养支持患者术前多合并有严重的营养障碍,主要是长期禁食水、肠道黏膜萎
缩而吸收功能性减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和肠外营养支持不利等原因造成。

术后
营养支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应该尽早开始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和肠外
营养。

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肠黏膜的恢复和防止肠道菌群移位。


溶性对比剂:泛影葡胺是一种高渗性有机碘苦味水溶性液体,不仅能造影显像,
口服后能减轻肠壁的水肿,促进水分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加和稀释,促进肠
蠕动,肠道内容物通过狭窄的肠段,起到解除梗阻目的。

针对复杂性粘连性肠梗
阻患者,选择肠排列管加空肠营养管,不仅有减压效果,同时还方便给予肠内营养,操作简单,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肠粘连、肠排列术中最早应用米-阿管,选择的米-阿管长度一般为3.5~4.0cm,管前端存在有气囊以及铜头,属于气囊硅胶导管,双腔,有着非常好的弹性。

空肠造口后将支撑管插入至盲部,进入腹腔,小肠内同时置入营养管和米-阿管,保证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3.肠梗阻机制研究进展
肠梗阻发病机制研究也是个热点,主要集中于:神经机制、炎症机制、炎症
和神经相互作用机制及麻醉和药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
素6(IL-6)是参与炎症性肠梗阻的重要物质,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抑制,胃肠运动障碍,导致肠壁水肿、渗出、肠腔狭窄从而引起梗阻;肠屏障功能
研究,国外研究表明IL-22可以提高肠粘膜防御和肠屏障功能,增加肠上皮细胞
增殖、迁移和粘液分泌;IL-22还可以诱导几种抗菌肽的表达参与抗菌效应。

IL-22
的联合效应对于修复肠屏障功能是重要的。

IL-17A能提高肠粘膜固有免疫功能而
保护肠屏障功能[4]。

4.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肠梗阻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应重
视病情的演变过程,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带来不良预后,保护肠屏障功能,充
分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治疗肠梗阻。

【参考文献】
[1]贾天旗.102例无腹部手术史肠梗阻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2,25(18):22-23.
[2]张楠.5923 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6):615-618.
[3]蒋晓玲.肠梗阻中医治疗综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2);166-167.
[4] Monteleone I,Rizzo A,Sarra M,Sica G,Sileri P,Biancone L,MacDonald TT,Pallone F,Monteleone G.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Induced Signals Up-regulate IL-22 Production and Inhibit Inflammation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Gastroenterology,2011,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