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变异类型
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2)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f1c0675b84ae45c3b358c23.png)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d5c0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c.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3.1变异的类型与原因,3.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与遗传的关系。
2. 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进化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变异的类型与原因,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教学重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生物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2. 新课导入:讲解变异的类型与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变异与遗传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2.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原因。
(2)分析遗传与变异的关系,举例说明。
(3)谈谈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答案:(1)生物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原因:遗传物质改变、环境因素影响、基因重组等。
(2)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遗传的表现。
如: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因相同,但由于环境因素,他们的生长发育会出现差异。
(3)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②促进生物适应环境;③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领域的研究动态,了解变异在生物育种、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性质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f0fed76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b.png)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性质
引言
遗传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间或群体
内基因组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变异产生于基因的变异或基因频率的
改变,对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中生
物遗传变异的性质以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遗传变异的类型
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因型变异和表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
基因型变异是指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个体的
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基因型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
基因蛋白编码区域的变异等。
表型变异
表型变异是指由基因型变异引起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的差异。
表型变异的类型包括形态特征上的变异、生理特征上的变异和行为
特征上的变异等。
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体适应性
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能生存或繁殖成功。
物种多样性
遗传变异也是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进化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通过积累适应环境的有利基因型,物种可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的改变。
结论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它指的是个体间或群体内基因组的差异。
遗传变异分为基因型变异和表型变异两种
类型,对个体适应性、物种多样性和进化都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
解遗传变异的性质对于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一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11b59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c.png)
高一生物的变异知识点归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而变异是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在高一生物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许多关于变异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生物的变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个体在遗传上与其亲代或同一种群的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
它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二、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中发生的突然而明显的变化,即基因型的突然转变。
突变可以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的突然而明显的变化。
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的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表现型。
2. 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发生的突变。
常见的染色体突变类型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断裂等。
染色体突变往往影响着个体的遗传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三、性状的变异性状的变异是指同一物种个体在某一性状上存在差异。
这种变异可以是连续性变异和间断性变异两种不同类型。
1. 连续性变异连续性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在某一性状上存在连续性的变化。
比如身高、体重等。
连续性变异往往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因此在自然界中呈现出连续分布的特点。
2. 间断性变异间断性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在某一性状上存在明显的分群现象,即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血型、花色等。
间断性变异往往受到基因的影响,呈现出离散的分布特点。
四、突变的影响突变对生物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有益突变、无害突变和有害突变。
1. 有益突变有益突变是指使个体在环境适应和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的突变。
有益突变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2. 无害突变无害突变是指对个体没有任何影响的突变。
这种突变在生物个体中常见,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没有明显的影响。
3. 有害突变有害突变是指使个体在环境适应和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突变。
有害突变会导致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甚至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abec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c.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归纳
![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8156e97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a.png)
知识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归纳优选精品资料共享共赢共进生物必修二第五、六、七章知识点归纳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二、可遗传的变异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1)诱发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2)基因突变的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d、多数有害性e、不定向性b、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布局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3)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不异;优选精品资料共享共赢共进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①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形态不异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②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统一性状的基因个数4)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有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
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fc75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7.png)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2.例题: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 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例: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A.YR B. Dd C.Br D.Bt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A.1/2 B.1/3 C.1/4 D.全部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C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 DA.1/4 B .1/6 C .1/8 D .1/12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自由组合..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杂交育种..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闭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易区分的相对性状..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例: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 B 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B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问亲本杂交组合是 C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 B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B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以人为例: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44+XY ;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 ZW ;雄性的是ZZ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二、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例: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D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 A A.100% B.75% C.50% D.25%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一、人类遗传病概述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1、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 X连锁隐性 ; X连锁显性、 Y连锁等..2、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所生的孩子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2、遗传咨询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 24-29 岁..4、婚前体检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①例:1以下家族图谱分别是患有何种类型的遗传病:2右图为某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是隐性遗传病..2I-2和I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Aa ..4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 ..2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基因用A;a表示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色体显性遗传病..2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3/8 ..37号与8号婚配;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2/3 ..3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病遗传图解..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1Ⅲ3的基因型是XbY; 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X B X B或X B X b ..2Ⅰ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 ;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外祖母;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X B X b ;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母亲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25% ..四、生物的变异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不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 ;而引起的基因分子脱氧核苷酸的改变;就叫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发生在DNA 复制阶段..即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点1 可逆性2 多方向性3 低频性4 随机性3、应用:诱变育种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概念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1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3、基因重组的意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等..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四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可遗传的变异..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2二倍体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3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杆粗壮 ;叶片、果实、种子比较大 ; 蛋白质、糖等营养物质含量高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方法: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得到多倍体..成因: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分裂;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见课本图解..5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可能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叫做单倍体..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瘦弱 ;而且高度不育 ..6单倍体育种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培养的方法先得到单倍体植株;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这样;它的体细胞中不仅含有正常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而且每对染色体上的成对的基因都纯合的..花药离体培养法与单倍体育种的区别..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例:1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产生新的基因A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2"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B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CA.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数目的个体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数目的个体4下列能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是D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5填空:若某生物体细胞含有六组染色体组;称为六倍体;其花粉中含有3 组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6判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X ;单倍体只含有一组染色体组√;配子都是单倍体√。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161c34240c844768eaee5e.png)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的本质:亲代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2、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伞藻是一类大型的单细胞水生绿藻,细胞核位于基部的假根内。
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含细胞核内的假根部分控制的。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具有重要作用。
5.染色体特点: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数目相同、形态相似的染色体。
6.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7.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8.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基因。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细胞核中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通常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10.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12.一般情况下,每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保证了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
第二节性状的遗传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如:双眼皮属于形态特征,血型属于生理特征。
2 . 基因控制性状。
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所以,性状并不是都能遗传的。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4. 基因与性状:(区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A、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相对性状一般也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B、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则表现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两个隐性基因。
C、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一样,都能独立遗传给后代。
5.人的受精卵中成对的基因(或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6.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子代的性状表现。
(遗传的是基因,表现的是性状)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的遗传信息来自一个亲本。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8acf5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b.png)
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遗传与变异”,涉及第2节“生物的变异”。
详细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重点讨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种变异形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生物变异的原因,理解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学知识分析生物变异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机制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具有显著差异的动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兴趣,提出问题:“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变异?”2. 知识讲解:(1)介绍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学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讲解三种变异形式的机制,结合PPT和模型进行演示。
(3)分析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强调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2. 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突变、染色体变异。
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应用。
案例一:一对同卵双胞胎,哥哥皮肤白,弟弟皮肤黑。
案例二:某植物出现了一种新的花色。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如:抗药性的形成、物种的分化和适应等。
(3)案例一:基因重组;案例二:基因突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较好,但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
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d3f32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42.png)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三章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三章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https://img.taocdn.com/s3/m/30cdacf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7e.png)
基因突变可以直接表现在性状上,改变的性状对生物的生存可能有害,可能有利, 也可能既无害也无益。
一、基因突变
(一)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红细胞 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31
C 解析: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 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 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引 起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 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A、B正确;纯合子自交,子代一般不会发生性 状分离,若出现性状分离,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C错误;常染色体 上的基因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发生基 因重组,D正确。
32
5.由于基因突变,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题 中所示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33
第一个字母 U
第二个字母
C
A
第三个字母 G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U
异亮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丝氨酸
C
A
异亮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A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精氨酸
G
34
(1)图中Ⅰ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Ⅱ过程叫________。 (2)除赖氨酸外,对照表中的密码子判断,X 表示哪一种氨基酸 的可能性最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 X 是甲硫氨酸,且②链与⑤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 么⑤链上不同于②链上的那个碱基是________。 (4)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________,它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 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变异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变异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54afa86524de518964b7df0.png)
2.理论联系实际:将基本原理寓于基本的生产活动和生 活现象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尝 试将育种原理与育种实践结合起来,以促进对理论原理的理 解,增强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提高创新能力。
3.比较:不同的变异的来源、特点、价值各不相同,不 同的遗传病有不同的遗传规律,不同的育种技术具有不同的 原理、方法、优势。通过比较,弄清彼此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解析] 考查染色体与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 知,该生物的每个染色体组中有 4 条染色体,且这 4 条染色 体形态、结构各异。则该生物的单倍体个体中应含有 2 个染 色体组,共有 8 条染色体,4 种形态结构,即每种形态结构 的染色体有 2 条,如图 B 所示。
[答案] B
考点五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①属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如④;②属于易位,由非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引起,会导致⑤的形成。
[答案] C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 4 条,生殖细胞中染色 体 2 条,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2 个染色 体组,如图①。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遗传和变异的_□_2_7_全__部__遗__传__信__息____。 2.二倍体:_□_2_8_受__精__卵____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__□2_9__两__个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
(1)概念:由__□_3_0_受__精__卵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 _□3_1__三__个__或__□3_2__三__个__以__上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 2 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 2 条,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 该细胞中有 1 个染色体组,如图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7d1e108dd1f34693dbef3e12.png)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也就是下代与上代性状的相似性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DNA。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有性生殖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型:XY或XX
性染色体
数量:1对
男性:XY 产生两种精子X 和Y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XX 产生一种卵细胞X
4、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
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性状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
变异
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类型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二、本单元主要考点:
1、说明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2、概述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3、举例说明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解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区别。
5、分析、应用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完整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b62777f7f1922791788e81a.png)
第15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梳理】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定义: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指利用染色技术对正在分裂的细胞进行染色,可以看到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4)三者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也是成对的,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
即:基因位于DNA 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意义:一般情况下,同种生物所含有的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所包含的基因也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保证了生物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
如:果蝇4对染色体,豌豆7对,玉米10对,水稻12对,人23对。
二、人的性状和遗传1.性状: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如:鸡冠的性状,花的颜色,眼皮的单和双等。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小麦的高茎与矮茎,子叶的黄色与绿色,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判断:狗的黄毛与卷毛(×)(不是同一性状)狗的黄毛与牛的黑毛(×)(不是同种生物)2.基因与性状(1)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所以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如a)。
AA或Aa控制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a控制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因此,性状表现为隐性性状的概率低,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概率高;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性状表现。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变异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001bc0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f.png)
生物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
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基础又将可遗传变异分成三类:
1、基因突变:该类型的变异是基因内部结构改变造成的,多因DNA复制差错造成,包括能使生物产生性状改变的有义突变和不改变生物性状的无义突变。
基因突变一般具备不定向性、普遍性、多害少利等特性。
太空育种和辐射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基因重组: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互换造成,生物的变异多数由基因重组造成。
农业上的杂交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应用的就是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由于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使生物发生变异,具体可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在农业育种上,染色体数目变异应用较广,如整倍数目变异的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等,自然界整倍数目变异的农作物较多,如四倍体的草莓、四倍体马铃薯三倍体香蕉、三倍体无籽桔柑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3ce5000b1c59eef8c7b471.png)
第一节生物变异的来源第一课时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1.生物的变异可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2.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引起的重组。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
3.基因突变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4.根据基因突变对表现型的影响,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5.基因突变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和有害性等特点。
6.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P641.生物变异的概述(1)变异的种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变异的原因:①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表现型的改变,其遗传物质不变;②基因重组;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2.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产生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
(2)基因重组的类型:(3)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能够产生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性状)的多样化,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1.变异种类的案例分析:①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包心菜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
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 kg。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异?②随着“神舟5号”飞船升空,包心菜种子已先后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升空、经过种植选育,先已成功培育出能代代相传的高产超大包心菜。
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异?提示:①为不遗传的变异;②为可遗传的变异。
2.请判断下列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否属于基因重组并分析原因。
①紫花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紫花和白花豌豆。
②黄色圆形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黄皱、绿圆和绿皱豌豆。
生物高考遗传变异现象
![生物高考遗传变异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83593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0.png)
生物高考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异现象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对种群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遗传变异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是指物种个体间在基因型和表现型上的差异。
在同一物种中,由于基因结构和基因频率的不同,个体之间的表型差异随之产生。
这种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随机变异:指在基因复制和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如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化等。
2. 隐性变异:指基因携带者没有明显表现,但可能影响后代性状的遗传变异。
3. 显性变异:指基因携带者有明显表现的遗传变异。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永久性变化,可由自然因素或外界环境因素引起。
2. 染色体重组:染色体非等位基因的重组和分离是产生遗传变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基因流失和基因扩增:一些基因在某些种群中可能会丧失,而在其他种群中会进行扩增,从而导致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
4.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改变,可以导致基因功能的变化。
5. 单倍体细胞的有性生殖:单倍体细胞的有性生殖会导致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四、遗传变异的影响1. 物种适应性增强:遗传变异为物种提供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使得物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2. 物种多样性增加:遗传变异导致了个体间的多样性,从而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
3. 物种进化:遗传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原动力,通过适应环境的选择和自然选择作用,最终导致物种进化和衍生出新的物种。
综上所述,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它给物种带来了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增加,促进了物种的进化和生存能力的提升。
深入研究和理解遗传变异现象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和进化论的验证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易位”与“交叉互换”相同吗?试分析原因?
提示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染色体的某一 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交 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属于基因重 组。
四、染色体数目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__□_26_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它们
4.数学方法的运用:基因频率的变化需要借助于数学方 法。但在运用中需注意不同条件下所用方法并不相同,需注 意总结规律。
第 21 讲 生物的变异类型
教材基础回扣
教材梳理
二、基因突变
1.概念:由于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1 替换、增添、
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期:_□_2__D__N_A____复制时,包括_□_3__有__丝__分__裂__间期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遗传和变异的_□_2_7_全__部__遗__传__信__息____。 2.二倍体:_□_2_8_受__精__卵____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__□2_9__两__个_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
(1)概念:由__□_3_0_受__精__卵__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 _□3_1__三__个__或__□3_2__三__个__以__上___染色体组的个体。
上引起的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_□_2_2_位__置__颠__倒____引起的变异。 3.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2_3__数__目__或__□2_4__排__列__顺_序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举例: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
__□2_5__缺__失____引起的遗传病。
热点问题透视 9.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物种等概念的判定及相关计算 10.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及形成原因的实验探究 1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或用秋水仙素处理)的实验探究 12.常见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及监测、预防措施
复习方略(教师用书) 1.整合: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内因,它与细胞增 殖密切相关,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要将生物变 异与细胞增殖、遗传物质的传递(复制)、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等 问题有机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概念:由__□1_8__染__色__体__结__构__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2.种类
(1)缺失:染色体中__□1_9__某__一__片__段___缺失引起的变异。 (2)重复:染色体中__□2_0__增__加____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_□2_1_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 体
热点问题透视 1.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意义 2.基因重组在杂交育种和基因治疗上的应用 3.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的特征及判定 4.单倍体的概念、特征及在育种上的价值 5.三种可遗传变异在育种方面的应用及流程设计 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7.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判断及遗传图谱分析 8.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贡献和局限性
2.理论联系实际:将基本原理寓于基本的生产活动和生 活现象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尝 试将育种原理与育种实践结合起来,以促进对理论原理的理 解,增强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提高创新能力。
3.比较:不同的变异的来源、特点、价值各不相同,不 同的遗传病有不同的遗传规律,不同的育种技术具有不同的 原理、方法、优势。通过比较,弄清彼此的本质属性和特点, 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性、低频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意义:是生物变异的_□_9__根__本__来__源_____,为生物进化
提供了最初的选择材料。
7.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 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 DNA 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发生
改变,由__□1_0__A_/_T__变成__□1_1__T_/A___,结果血红蛋白多肽链中 _□1_2__谷__氨__酸__被□ _1_3__缬__氨__酸__代替,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排列顺序 吗?
提示 不是。基因突变只是基因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 失,不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而染色体变异则会造成基 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
二、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在进行__□_1_4_有__性____生殖过程中,控制
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原因:外因:某些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因
素);内因:DNA 复制过程中,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数量和_□_4__排__列__顺__序__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_□_5__遗__传__信__息__。 4.类型:自然突变和_□_6__诱__发____突变。
5.特征:普遍性、□_7__随__机____性、多害少利性、□_8__不__定 ___向_
(2)特点:多倍体植株茎秆_□_3_3_粗 ___壮____,叶片、果实和种 子都__□3_4__比__较__大__,__□3_5_糖__类__和__蛋__白__质____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_□_1_5_非__同__源__染__色__体__上__的__非__等__位__基__因__
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四分体的_□1_6__非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之__间__的__交__叉_
交换。
(3)基因工程:外源基因的导入。
3.意义:是形成__□1_7_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部分 必修② 遗传与进化
第三章 生物变异、进化与育种
考试大纲要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则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5.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7.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Ⅱ
考试大纲要求 8.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Ⅰ 9.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10.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Ⅰ 实验: 11.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探究实验 12.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