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比A视疲劳运用
集合过度典型病例分析
集合过度典型病例分析
男,9岁,主诉:看黑板不清楚,眼睛疲劳,来院检查。
检查:
电脑验光:OD:-1.75 1.0 OS:-1.75 1.0
试镜时主诉近距离阅读时头疼,眼睛酸胀。
综合验光:Worth-4-dot:4
远隐斜:5 eso
近隐斜:12eso (+1.00D:5eso)
AC/A:7
BCC:+0.25D
NRA:+2.50D
PRA:-1.50D
近NFV(-):X/16/8 PFV(+):35/37/25
调节幅度:OD:16D OS:16D
NPC:3cm
Flipper:OD 10cpm OS 10cpm OU 6 cpm
分析:
远近均为内隐斜,且近大于远,AC/A偏高,近见NPV偏低,其他参数基本正常,说明集合过度,会使患者出现视疲劳症状。
处理:
建议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缓解集合过度。
进行视觉训练,融像训练:Brock 线,偏振立体图、红绿可变矢量图
立体图、立体镜等。
训练3个月后复查结果:
主诉:眼镜已适应,长时间看近疲劳酸胀感消失
双眼视功能复查检查结果:远:3eso近:1eso BCC:0 NRA:+2.50 PRA:〉-3.00,患者满意。
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下。
AC/A、NRA、PRA、集合等眼动参数在迟发性近视中作用的研究
AC/A、NRA、PRA、集合等眼动参数在迟发性近视中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调节和集合的关系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得出结论:调节、集合及其相互作用在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反应性AC/A为关键参数,高反应性AC/A的迟发性近视者在近距工作时存在视网膜成像离焦倾向。
【关键词】近视调节眼球运动(集合)目前国内有关迟发性近视中反应性AC/A,正、负相对调节和隐斜的使用报道较少。
本研究将在正视迟发性近视者中进行隐斜,正负相对调节以及调节反应和集合的测量,分析和探讨反应性AC/A等眼动参数在迟发性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基本机制。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与分组本研究对象为66例在校高中生,年龄17-20岁,男性36例,女性30例,排除眼部其他疾病。
所有近视研究对象既往有戴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两种矫正方式,戴镜矫正时间约3-6年,根据屈光状态(主客观验光结果)和问卷表分为3组,其中正视者17例;迟发性稳定性近视者29例;迟发性进展性近视者20例;所有迟发性近视者均经规范的主客观验光和能否戴隐形眼镜等有关检查后,配戴同一种软性隐形眼镜进行测量。
1.2材料和方法1.2.1材料 5m距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0.3m距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以上均为“E”字视力表,日本拓普康RM8800自动验光仪,测瞳仪,综合验光仪。
1.2.2调节反应和所对应的集合的测量用苏州六六同视机测量,矫正屈光异常,调整瞳孔距离,视标用检查眼位的画片。
先测量无调解状态下的自觉斜视角(△)。
其次于镜筒附带的镜片架上放置同度数凹球镜,用相同的方法测 1.00D,2.00D,3.00D的A和AC值。
1.2.3水平隐斜的测量在综合验光仪上用ronGrafe法测量,选择0.8的单行视标,在左眼前放垂直分离棱镜(6△)单行视标分为上下2个,在右眼前放置分离棱镜(12△),使单行视标或右上、左下。
逐渐减少水平测试棱镜直到两视标垂直或上下一条直线,得到的棱镜读数即为水平隐斜。
AC比A定义及临床的意义
总结:
AC/A的概念
影响因素和 正常值
检查方法
临床意义
THE END
谢谢观看
性AC/A测量方法和梯度性AC/A测量 方法
计算性AC/A测量方法
计算性AC/A=瞳距(cm)+工作距 离(m)*(近距隐斜-远距隐斜)
瞳距单位为cm 工作距离单位为m 如果是外隐斜,隐斜符号为负值 如果是内隐斜,隐斜符号为正值
计算性AC/A---例子
患者的瞳距为60cm,工作距离40cm, 近距隐斜:6 eso,远距隐斜:4 exo
梯度性AC/A---例子
基础近距离隐斜量:2 exo 加-1.00D后,近距隐斜量为2 eso,AC/A=4 /D 加+1.00D后,近距隐斜量为7 exo,AC/A=5 /D 取平均值,AC/A=4.5 /D
THE THIRD
影响因素和AC/A正常值
测量方法:计算性 AC/A>梯度性AC/A
1、
2、
梯度性AC/A的结果和双眼 前加的镜片类型有关
AC/A正常值
AC/A:4(±1) /D
THE FOUTH AC/A临床意义
临床双眼视问 题的重要诊断
依据
确定临床治疗方 案的重要参数
近距离内隐斜 伴有高AC/A的患者
配戴近附 加眼镜效
果很好
近距离内隐斜 但AC/A正常的患者
推荐的治疗方法 是:配戴棱镜或 者进行视觉训练 或者两者结合
AC/A
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比 值,指的是1.00D的调节 引发的调节性集合量
它反应调节 与集合之间 的联动关系
THE SECORD 检查方法
AC/A测量
分为刺激性AC/A测量和反应性AC/A的
1、 测量
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_李丽华
职业培训双眼视异常病例分析李丽华 宿颖/文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脑电视的使用频率逐步增高,随之而来的是视疲劳等症状的出现,这使得人们对良好视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看见,还必须看得清楚、看得舒服。
而现代眼视光是将眼睛作为工作对象,将恢复和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方法使人们在读书和工作时,达到最佳视力、最舒适的用眼和最持久阅读的理想视觉状态。
由于视疲劳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因此在日常验光工作中,对于一些有视疲劳症状、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的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本文结合集合不足患者和假性集合不足的患者各一例,浅谈双眼视测量方法、集合不足患者和假性集合不足患者的体征、病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1 双眼视测量方法测量顺序:一般先进行没有刺激或抑制的检测,例如隐斜视的测量;再进行放松的测量:水平负融合(B I)、负相对调节;最后进行刺激性的测量:水平正融合(BO)、正相对调节。
1.1 隐斜的检查使用E状视标,在C A M P状态下,右眼前加底向内的12△,左眼前加底向上的6△,破坏患者的融合,在双眼分视的情况下,检查其隐斜程度。
加三棱镜后,柱状视标变成上下左右两个部分,先检查患者水平隐斜,旋转底向内(外)三棱镜,将左右的视标逐渐靠拢,成为一个等号,患者抵抗底向内(外)三棱镜的能力就是水平隐斜。
同样旋转底向上(下)三棱镜,使分离的等号变成一个减号,重新回到双眼单视状态,患者抵抗底向上(下)三棱镜的能力就是垂直隐斜。
远近检查方法相同。
1.2 AC/A测定戴C A M P眼镜在适当照明状态下,被检眼注视40c m处,相当于20/20一排柱状视标双眼同时添加+1.00D球镜度,放松调节,测定其眼位,并作记录;双眼前加-1.00D球镜度,刺激调节,再测定眼位,并作记录;用两次结果的绝对值相减,再除以2,即得AC/A。
1.3 调节幅度的检查方法在亮照明条件下戴C A M P镜片,所测调节幅度即为调节近点的倒数,将视标由40cm远处慢慢向鼻根部移动,直至看不清视标为止。
视力检测之AC比A的测量方法
AC/A的测定
AC/A的定义
•AC/A:A表示调节力,AC表示集合力
•是调节性集合与引起该调节集合的调节之比•刺激性AC/A:即其中的A是调节刺激
•反应性AC/A:即其中的A是调节刺反应•正常刺激性AC/A=4△±2/D
AC/A
是联系调节与集合的纽带
调节
集合
AC/A是判断双眼视异常的重
要依据,双眼视异常的分类
中就以AC/A值作为分类依据
隐斜法测量AC/A
•公式:AC/A=PD+(△近-△远)/D
•注:
–PD指瞳距
–△近指近距离隐斜量,内隐斜取+,外隐斜取-
–△远指远距离隐斜量,内隐斜取+,外隐斜取-
–D为看近所需要的调节量
计算性AC/A测量结果重复性高,关键是近距离的隐斜测量需要控制好调节。
《视疲劳验光》
1.病史了解 最近用眼情况较多,裸眼视力右: 1.5,左:1.2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怀疑屈光问题。
2.科学验光 R:+0.50×85 L:-0.50。外隐斜。辐辏 近点:大于11厘米(异常)。距离33厘米为交叉 性复像,测定外斜度数为5△~6△。
3.视疲劳的诊断 (1)外隐斜视伴辐辏功能不足; (2)视疲劳综合征。
负相对集合6△不足为正相对集合18△的一 半,故可能有聚散性疲劳,补偿矫正方法 将2△底向外的缓解棱镜分至双眼,戴缓解 棱镜后测试,双眼负相对集合8△,正相对 集合16△
整理课件
4.集合灵活度 灵活度正常值为15±3周期/ 分钟(cpm)。
5.AC/A AC/A是指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 率,即每1D的调节反应,就会产生一定的 调节性集合。
整理课件
【案例5】47岁,女性,教师,主诉戴近用眼镜阅 读时需要将阅读物拿开很远,不戴眼镜时又需将 阅读物放得很近才能看清,看近稍久,感觉非常 疲劳,平常习惯阅读距离为40cm。现用眼镜处方 为1年前所配,R:-2.50-0.50×5 1.0,L:-3.250.50×175 1.0,近附加+1.00D 。
整理课件
二、视疲劳检查矫正流程
1.病史了解 眼病史、全身病史、环境状况、视 疲劳的主要症状和发生时间、环境。
2.科学验光 首先需要全面检查眼睛的基本情况, 排除一些有视疲劳症状的器质性眼病。
3.视疲劳的诊断 经过正确科学验光检查,排除 器质性眼部疾患和全身疾病后,找出视疲劳的原 因。
4.明确治疗方案 综合选择配镜、中西医药物治 疗、视觉训练、作息调整等治疗方法。
5.调节灵活度 6.近附加(ADD,下加光)
整理课件
(四)双眼视觉检查 目的:以双眼视觉角度寻找视疲劳的可能
特殊视觉功能检查 AC_A概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能对AC/A相关概念进行阐述 能对AC/A异常患者进行处理
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 工匠精神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相对调节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在调节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发生的集合作用称为相对集合。其中所能增加的集合作用称正相对集合,所能松弛的集合作用称负相对集合。如令正视眼注视33cm物体时,使其调节固定不变,继在眼前加基底向外的三棱镜,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恰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棱镜度就是正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增加的内收力,再改在眼前加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同样进行检查,其不发生复视时的最高三棱镜度为负相对集合值,表示尚能松弛的外展力。其意义在于视近时应尽量保持多余的正相对集合也即内收力才能持久、舒适。
AC/A比值的定义
AC/A 比值:A 表示调节力,C表天集合力,是调节性集合与引起该调节集合的调节之比。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所要用的集合度去除于调节力。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
1、AC/A比值的定义
2、相对调节和相对集合
3、近反射三联症
在集合固定不变情况下能单独运用的调节作用称为相对调节。如正视眼在注视 33cm 物体时应用 3D 调节力和 3Ma 集合力,此时在双眼前同时加负镜,并逐渐增加负镜度数,若加到-3.0D 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这仍能看清楚的最大负镜片度,即3.0D 是其正相对调节;再在眼前加正镜片,若加到+2.0D 时,注视目标恰将开始模糊,但仍能看清楚,此最大正镜片度 2.0D 即是其负相对调节。其意义在于如果正相对调节小于负相对调节,就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阅读或近距离工作,只有正相对调节较大,才能持久视近而不致出现视疲劳。
视功能检查的意义与方法
视功能检查(d e)意义与方法一.色觉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顾客(de)色觉是否正常,判断有无色盲色弱.这项功能对于顾客(de)日常生活影响还是挺大(de),发病(de)比率为男性约为5%,女性约为%,为遗传性病患.验配与处理指导:提出相关(de)验配建议和意见,改善色盲和色弱对生活带来(de)影响.二.立体视觉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顾客(de)立体视觉(de)敏锐度,初步诊断双眼是功能是否正常.验配与处理指导:对于立体视低下者,建议进行相关(de)立体视训练.这对展现门店(de)专业水平,提升门店(de)专业形象,有很大(de)帮助.三.眼部检查1.裂隙灯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眼前节(de)健康状况,观察眼前节有无病变及紫外线等带来(d e)防护性伤害,比如说发现睑裂斑、白内障等.验配与处理指导:(1)建议防紫外线及防辐射类镜片(de)验配,建议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de)验配,产生功能性产品消费(de)可能性;(2)建议隐形佩戴者在佩戴隐形(de)同时有一副框架交替佩戴,这样一方面顾客会感觉到是在切实对其负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框架(de)成交或者第二副眼镜(de)成交.2、眼压(de)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眼压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有异常.验配与处理指导:不正常者,建议进行相关治疗处理,在门店能够帮助顾客发现眼压(de)问题并给出相应(de)治疗建议,会让顾客感觉门店是不同与传统(de)门店(de),专业性上,是完全可以放心(de).3、直接检眼镜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眼底有无病变,如黄斑或视网膜(de)病变.验配与处理指导:建议进行紫外线防护类(de)镜片验配,变色镜片和染色镜片(de)验配.提升了门店(de)专业水平,增加第二副(de)消费.四.感觉融像Worth4点检测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双眼(de)融像功能,判断有无抑制或复像.验配与处理指导:1、对于产生复像者,进行棱镜(de)验配处理;2、对于有抑制者,进行脱抑制训练;3、对于散光矫正不良(de)排除;目前来说,已经成为门店(de)常规视功能检查项目之一五.不等像检查通常(de)屈光参差会带来不等像(de)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不等像带来(de)佩戴不适进行处理,开处不等像眼镜处方.检查目(de)与意义:测定顾客双眼不等像(de)差值,设法在不改变屈光度(de)情况下,减少或消除双眼不等带来(de)融像性疲劳.验配与处理指导:开处不等像眼镜处方,通过面弯及近眼距(de)改变放大率,实现镜片(d e)处方个性化设计和定制.一是可以通过个性化专业性(de)处方给这类顾客进行更好(d e)视觉处理,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新(de)定制化方式,也有助于单价(de)提升,这可能也会成为未来(de)验配方向之一.六.眼位检查1、斜视(de)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鉴别有无斜视,以及斜视量(de)大小.验配与处理指导:对于隐斜量不正常者和有斜视者,进行相关(de)屈光矫正或棱镜(de)验配,并结合相关(de)视觉训练.2、隐斜(de)检查:①、马氏杆检查②、VonGrafe检查检查目(de)与意义:进行隐斜(de)测量,隐斜和斜视通常会给顾客带来不同程度(de)视觉疲劳,对顾客(de)生活造成影响.如果对这方面(de)问题能够进行很好(de)处理,改善顾客(de)配镜舒适度是非常明显(de).验配与处理指导:1、正位训练2、三棱镜矫正3、视觉训练4、抗疲劳可能性七.调节功能(de)检查1.调节幅度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调节幅度是否在正常(de)范围之内验配与处理指导:调节幅度小,可提示使用正球镜附加2.调节反应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是否有调节滞后与调节超前现象验配与处理指导指导:调节不足可采用正镜附加,其次可以进行视觉训练调节过度视觉训练.①、NRA和PRA(de)检测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顾客动用和放松调节(de)能力.验配与处理指导:1、验光结果指导在1000px检查时,若NRA值大于+则说明远距离验光时调节未完全放松,验光结果负值过大.2、低NRA值提示使用正球镜附加.对老视附加进行修正②.调节灵活度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顾客(de)调节灵活度是否正常验配与处理指导:不正常者进行调使用反转拍进行调节灵活度(de)训练,改善调节灵活度能够提高.有临床报告,通过调节灵活度(de)训练,可以改善近视青少年(de)视觉疲劳症状,和青少年渐进(de)验配结合起来,会有更好(de)效果.八.集合功能(de)检查1.集合幅度(NPC)检查目(de)与意义:判断集合近点是否正常,是否减退.验配与处理指导:异常者进行集合训练.2.聚散力测量检查目(de)与意义:评估顾客动用集合、发散系统来补偿移开以保持双眼视觉(de)能力.验配与处理指导:1.会聚不足通过视觉训练改进融像聚散功能;2.会聚过度远距离屈光矫正,近距离阅读附加.3.散开不足使用BO三棱镜九.AC/A(de)测定检查目(de)与意义:检查调节与聚散(de)是否协调.验配与处理指导:1.合理(de)屈光不正矫正2.附加球镜3.补偿三棱镜附:AC/A比值与近视(de)关系当眼位正位,AC/A比正常时,正常验配.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不应过深,应降低度数处理.当眼位正位,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加深,应提高度数处理.当有隐内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低矫正.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矫正不足,应降低度数处理.当有隐内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当有隐外斜,AC/A比正常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大时,近视度数可以不变,但是要测试辐辏与调节情况,必要时用棱镜处方.当有隐外斜,AC/A比较小时,近视度数可以过矫,应增加度数处理,必要时用棱镜处方。
视功能检查和视功能训练行业专业
≤+1.50D
+1.50-+2.50D ≥2.50D
调节紧张、调节 过度、调节痉挛、 假性近视。需要 做调节训练,散 瞳验光
正常
近视过矫或远视 欠矫-需重新验 光
行业专业
4
3、PRA(正相对调节):正常值是-2.50±1.00,反应的是调节 的储备力量,越大越好;PRA小说明调节不足(易视疲劳或近视 容易加深
行业专业
18
各项视功能检查
8、负融像性集合/正融像性集合 负融像性集合(BI镜测量) 正融像性集合(BO镜测量)
行业专业
19
各项功能检查
9、NPC(集合近点):正常值是5-7cm,<5cm或>7cm可考虑集 合过度或集合不足
行业专业
20
视功能异常包含什么?
常见的视功能异常包括 调节不足
调节功能异常 调节过度 集合不足
行业专业
5
各项功能检查
4、BCC(调节反应):正常值+0.25- +0.75D;如果是零或者 负值,说明患者总是在使用大于调节刺激的调节力量(调节超 前);如果BCC>+0.75D说明调节滞后,调节总是“慢半拍”, 跟不上(导致远视离焦而促进近视进展)
调节滞后≠调节不足
行业专业
6
BCC分析
≤+0.25D
鉴别诊断:单眼不能通过,双眼通过是调节问题;反之是聚散问题
行业专业
9
行业专业
10
调节检查眼强调检查顺序: NRA——BCC——PRA——Flipper——AMP
原则:先做刺激调节放松的检查,在做刺激调节紧张的检查 如果检查顺序不正确,(先刺激了调节,就不容易放松快了)会导致
检查结果有误
ACA比值在配镜中的运用
AC/A比值在配镜中的运用摘要:本文从验光方面入手研究AC/A比值的重要性,论述了AC/A比值的概念、临床意义、测量方式和指导咱们如何进行验配,解决验光上部份的疑难问题。
以求AC/A 比值准确性和可比性,便使用同视机的方式来测量AC/A比值,并用各类案例来分析验证AC/A比值在视觉系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验配中起着和谐验配处方的作用。
文中归纳了AC/A比值关于近视眼、远视眼并结合各类斜视状态下的情形来调整配镜者验配处方的原那么,从而使配镜者达到解除视疲劳,配戴舒适清楚的成效。
关键词:眼的三联动,调剂性集合(辐辏),调剂,屈光不正,视疲劳一、AC/A的概念当咱们看眼前有限米时,眼睛需要进行调剂,而眼部各组织即显现和谐现象。
调剂时睫状体收缩,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核心落在视网膜上。
调剂时,眼肌产生内旋内转的作用,使集合增加,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进而达到看近清楚的目的,这确实是咱们所说的眼的三联动。
依照眼的三联动咱们分析一下集合和调剂之间的关系。
第一,咱们目前把集合分为4种,张力性集合、融合性集合、调剂性集合、近感集合。
调剂和集合是有Perlia核相联系成为双眼单视时中枢的操纵中心,这确实是为了保证两眼既能够看远又能够看近,常常维持双眼单视经历长期的锻炼和演化所形成的,是一种生物适应的结果,他们之间紧密的联动关系。
下面要紧说说的是调剂性集合和调剂之间的关系。
调剂性集合(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即注视有限距离目标时,眼的调剂刺激双眼的视轴向内集合,这种伴随调剂而来、通过调剂中枢兴奋而引发的集合成份称为调剂性集合。
调剂(Accommodation,A)即在变换注视远近物体时,人眼晶状体屈光能力改变的现象。
AC/A是调剂性集合与调剂的比值(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的缩写。
AC/A是指当双眼调剂时也伴随着集合的增加。
ACA比值(修正)
【原创编辑】AC/A比值的观念:AC/A 比值(AC/A Ratio)AC(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就是代表调节性辐辏,A(Accommodation)就是代表调节,由此可以知道从计算式或测量式得到AC/A比值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一位患者每【调节或放松】一定的调节量时,可以改变或带动多少个錂镜度(△)的【辐辏或开散量】。
AC/A比值的测定在分析验光检查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决定最后诊断时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且在各种状况下决定各个适当的处理方法及顺序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值。
例如:一个有症状的近方内斜位而且有高度AC/A比值的患者;通常看近时,加入〝+〞度数将有很好的效果。
若是另一个具有等量近方内斜位,但是AC/A比值低的患者,则其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了,此时处理的方式即为(视觉统合训练)或(下錂镜处方)。
举例:一位患者近视-5.00DS看近方有中、高度内隐斜位,经过【视力分析】假设需要4△Base out才能纾缓其症状,其纾缓的方式可以使用球面镜片或加錂镜。
此时AC/A比值就占很重要的地位。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高为8/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8△Base out),因此需要降-0.50DS便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0.50DS,也就是配戴-4.50DS的眼镜为处方原则。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低为2/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2△Base out),因此需要降-2.00DS才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不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因为这样患者便配戴了-3.00DS,此时会影响患者在远方的补偿作用(看远方不清楚),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5.00DS加上4△Base out然后做视力训练。
AC/A比值可以经过两种方式来获得,第一个方式就是利用【远、近方斜位量】计算来获得,称之为(计算式AC/A Ratio)。
(优质医学)AC比A
AC/A =(近距隐斜-加+1.00D的近距隐斜) /+1.00D
7
AC/A检查前的准备
1 屈光不正全矫
2 调整好PD
3 明室中检查
4 双眼同时注视
5 外隐斜(EXO)为负值,内隐斜(ESO)为正值
8
隐斜测量法
AC/A=PD+(ΔN-ΔO)/D
11
梯度法AC/A测量 同视机或综合验光仪
综合验光仪 马氏杆近视标法 Von Graefe近视标法
12
13
AC/A测试 注意事项
1. 测量隐斜视环境不要太亮,免得检查数据受到 焦深的影响,调节反应和调节刺激相差太悬殊。一 般是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测量出来的刺激性 AC/A值比反应性AC/A值偏低。 2. 视标上面的字要绝对看得清楚,以控制调节相 对稳定。 3. 做梯度性AC/A测试时候,所增加的正镜片值不 可以大于检查距离的远点,所增加的负镜片不应该 使患者产生调节滞后,确保眼睛在明视范围内。 4.要严格的测量瞳距,包括远用的和近用的,不能 不管近距离瞳距是多少就直接用综合验光仪上面的 近用瞳距给被检者,因为综合验光仪上面的近用瞳 距比较呆板。
23
病例2:男,12岁,主诉视疲劳,晕,偶有呕吐。 屈光检查:右眼:+1.00DS,矫正视力1.0;左眼
14
焦深
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 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 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 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
15
隐斜法 VS 梯度法
16
视疲劳患者的眼动参数研究
研究结果
哥是足矫!
哥是欠矫或过 矫!
研究结果
我更高,闪开!
我是Morgan 值!
研究结果
不能当指标 了!
结果讨论
洋人指标
反应性AC/A 或许更可靠
THE END
视疲劳患者
眼动参数的研究
09级本科生 邓杰颖
作者:郭锐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眼科 摘自:《国际眼科杂志》
研究目的
生理
器质性 病变
功能性 病变
视疲 劳
精神 环境
……
研究回溯
视疲劳的収生与双眼视功能
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AC/A 值异常是视疲劳一个最重要 的因素。
——《视疲劳与双眼视功 能各参数的关系研究》 国际眼科杂志 2008年11月
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
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周俊【摘要】·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basic exophoria and pseudo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are three common reason for visual dysfunction. It's difficult for optometrist to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cause of the similar signs and symptom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distance &near eye position, accommodation, AC/A ratio and negative/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 ( NRA/PRA ) may help optometrist to make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which may relax asthenopia and maintain normal binocular vision.%目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引发的视疲劳在视光学门诊中较为常见,由于这三种视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相似,视光师如果仅对单纯的某个指标进行分析往往会造成误诊,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远近眼位、调节反应、AC/A、正/负相对调节等各个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诊断和归类.根据诊断结果,提供合适的配镜处方、训练方法以及日常生活建议,才能最好地缓解视力疲劳,维持正常双眼视功能.【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7【总页数】2页(P1245-1246)【关键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作者】周俊【作者单位】510060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目前,双眼视功能异常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国外有较多报道。
ACA比值(修正)
【原创编辑】AC/A比值的观念:AC/A 比值(AC/A Ratio)AC(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就是代表调节性辐辏,A(Accommodation)就是代表调节,由此可以知道从计算式或测量式得到AC/A比值的目的,就是要知道一位患者每【调节或放松】一定的调节量时,可以改变或带动多少个錂镜度(△)的【辐辏或开散量】。
AC/A比值的测定在分析验光检查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同时在决定最后诊断时也具有独特的功能,并且在各种状况下决定各个适当的处理方法及顺序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现值。
例如:一个有症状的近方内斜位而且有高度AC/A比值的患者;通常看近时,加入〝+〞度数将有很好的效果。
若是另一个具有等量近方内斜位,但是AC/A比值低的患者,则其处理的方式就不同了,此时处理的方式即为(视觉统合训练)或(下錂镜处方)。
举例:一位患者近视-5.00DS看近方有中、高度内隐斜位,经过【视力分析】假设需要4△Base out才能纾缓其症状,其纾缓的方式可以使用球面镜片或加錂镜。
此时AC/A比值就占很重要的地位。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高为8/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8△Base out),因此需要降-0.50DS便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0.50DS,也就是配戴-4.50DS的眼镜为处方原则。
假设此人AC/A比值较低为2/1,表示(每降-1.00DS可以舒缓2△Base out),因此需要降-2.00DS才可以舒缓4△Base out,所以这个案例我不会建议采用降球面度数,因为这样患者便配戴了-3.00DS,此时会影响患者在远方的补偿作用(看远方不清楚),所以这个案例我会建议-5.00DS加上4△Base out然后做视力训练。
AC/A比值可以经过两种方式来获得,第一个方式就是利用【远、近方斜位量】计算来获得,称之为(计算式AC/A Ratio)。
视功能分析诊断学习资料
调节功能异常的诊断
一.调节不足(调节滞后)症状:
1.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2.视远、视近均模糊,尤以近物明显,注意力无法集中
3.头痛、牵拉感,眼肌紧张,阅读字体有移动感
4.眼干、畏光、流泪等症状
全身症状:
1.头痛、颈部僵硬、全身乏力
2.不能长时间视近物
3.希望避免近距离工作
调节不足体征:
1.调节幅度降低,比相关年龄最小调节幅度低2D以上
2.正相对调节(PRA)减弱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镜片通过困难
4.BCC结果>+0.25D
调节滞后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
2.正相对调节(PRA)减弱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镜片通过困难
4.BCC结果>+0.75D
二、调节过度(调节超前)症状:
1.视物模糊、视力不稳定
2.稍作近距离阅读和工作后即感眼胀、头痛
3.畏光、对光敏感、从视近转为视远时聚焦困难
调节过度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年龄最小调节幅度2D
2.负相对调节(NRA)减弱
3.单眼调节灵敏度下降、+2.00镜片通过困难
4.BCC结果<+0.75D
调节超前体征:
1.调节幅度正常
2.NRA减弱
3.单眼灵敏度下降、正片困难
4.BCC结果<+0.25D
三、调节不持久症状:
1.视疲劳、长时间工作后感觉疲劳欲睡觉。
视功能对照表
视功能对照表症状常见问题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感、模糊、聚焦困难,字体发生流动、跳动 低AC/A 值型-集合不足 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眼球酸胀、眼周围痛 无法集中注意力,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
看远重影、模糊、头痛,驾驶障碍等 低AC/A 值型-散开不足 复视高AC/A 值型—集合过度 眼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 晚上额部疼痛 聚焦过度感觉 视物远近均可出现模糊 希望尽可能避免近距离工作 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的很近 喜欢闭眼 复视 高AC/A 值型-散开过度 广场恐怖症 不喜欢参加群体活动 长期抱怨视疲劳 正常AC/A 值型-基本型外隐斜;正常AC/A 值型—基本型内隐斜 看远看近模糊 复视常见于学龄青少年、成年人、屈光不正长期未矫正者 正常AC/A 值型—融像性运动困难视远或视近模糊 近距离工作后不适感 症状随时间加重,晚上更明显 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后,注意力无法集中 希望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初步双眼检查不能解释与视觉有关的症状 晚上或近距离工作后眼上方疼痛。
调节过度 调节超前 调节不足 调节滞后 调节部持久 调节灵活度异常 AMP 提高 —— 〈2.D 以上 ———— —— NRA 下降 下降 —— —— —— 下降 PRA —— —— 下降 下降 下降 下降 BCC 〈+0.75 〈+0.25 〉+0.25 〉+0.75 —— —— 调节灵活度 正镜困难正镜困难负镜困难负镜困难负镜困难正负镜困难水平隐斜 垂直隐斜 垂直融像 负融像性集合 正融像性集合5m 1±2EXO 1±2EXO 3-4/1.5-2 7±3/4±2 9±4/19±8/10±4 40cm 3±3△EXO 1±2EXO 3-4/1.5-2 13±4/21±4/13±5 17±5/21±6/11±7 40cm+1.00D集合近点检查(NPC ) 破裂点3± 4cm 恢复点5±5cm AC/A 计算性:3/1~5/1 梯度性AC/A :4/1~6/1 BCC +0.50~+0.75 NRA +1.75~+2.25 PRA-1.75~-3.00 调节灵活度(±2.00D ) 双眼 单眼 6岁 3 5.5±2.5 7岁 3.5±2.5 6.5±2.0 8-12岁 5±2.5 7±2.5 13-30岁 10±5 11±5 30-40岁10±511±5结论: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度:远近眼位相差》=4 散开不足和散开过度:远近眼位相差》=10 其他远近均近似相同NRA :调节过度与集合不足、散开过度正相关,同时与Flipper 同步 PRA :调节不足与集合过度、散开不足正相关,同时与Flipper 同步集合不足 散开不足 集合过度 散开过度 外隐斜 内隐斜 融像性运动障碍 AC/A≤3:1≤3:1≥7:1计算性高、梯度性可正常 正常 正常正常远近隐斜EXO 近>远4△ ESO 远>近8-10△ ESO 近>远3~4△ EXO 远>近10-15△远近隐斜基本相同 远近隐斜基本相同 无明显隐斜NPC > 6cm —— 接近鼻尖 —— 变远 —— —— 正融像集合 ↓ —— —— —— ↓ —— ↓ 负融像集合 —— ↓ ↓ —— —— ↓ ↓ NRA ↓ —— —— ↓ ↓ —— ↓ PRA —— ↓ ↓ —— —— ↓↓Flipper +2.00D 困难 -2.00D 困难-2.00D 困难+2.00D 困难+2.00D 困难-2.00D 困难 ±2.00都困难如果是调节不足,同时伴有集合不足则是调节不足引起的假性集合不足。
AC比A值应用
AC/A比值介绍与分析一、眼的三联运动和AC/A比值知识眼的三联运动:当眼睛进行调节时,眼部各组织所出现的协调现象。
调节时,睫状肌收缩,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使焦点落于视网膜上。
调节时,眼睛有内旋,增加辐辏量,随着瞳孔缩小,这样会使焦点的深度上升,然后眼睛根据焦点的深度进行调节量的控制,这样眼睛才能看到清楚的近物体。
也可以说成这样:调节增大->辐辏增大->瞳孔变小->焦点深度上升->调节量控制。
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增加神经支配效益和同步协调性,它们之间关系有调节性辐辏AC与辐辏性调节CA,分别与它们所需的量这比,就是AC/A与CA/C。
CA/C在临床上使用较少,并未广泛应用,在测试需要也较困难。
AC/A比:(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 ratio)A表示为调节力,C 表示为辐辏力。
是调节性辐辏与引起该调节辐辏的调节之比。
也就是在一定的调节力下,眼睛所要用的辐辏度去除于调节力。
在临床上作为诊断与处理眼视觉异常的重要依据。
一般分为刺激性AC/A与反应性AC/A。
我们日常使用的方法是以调节需求和所加上正镜度数之和作为调节刺激,与所测试到调节性辐辏之比,就是所谓的刺激性AC/A比值。
而反应性AC/A比值是真正的调节反应量,并不是调节刺激量,通常比调节刺激量小+~+。
由于临床上多用刺激性AC/A比值,最常用的是刺激性AC/A,所以我们以后的AC/A都是刺激性AC/A。
正常的AC/A比为4△±2/D。
(计算性与阶陡性的平均值)二、计算性AC/A比值公式:通过对眼睛远近眼位的测试,根据瞳距,眼调节非人为性干涉,所带来的聚散功能数据,获得的AC/A比值为计算性。
计算性AC/A比值所要测试的值包括有“视远眼位(5米)、视近眼位(米)、瞳距(远用瞳距)、视近距离”。
计算性AC/A比值公式:nAC/A=PD+ [(A n- A d)/ ( D n- D d)]=PD+F n ×(A n- A d)nPD:瞳距,单位为cmnA n:视近时眼位值,单位为△;nA d:视远时眼位值,单位为△;nD n:视近时的调节需求,单位为D;如是米,那么就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解AC/A以及临床上面的运用
AC/A是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比值的简称。
测量的是患者在动态调节和调节静止状态下的调节性集合作用的改变量。
AC/A值为每度的调节力能带动多少棱镜的调节性集合度数。
正常值一般是3-5(棱镜每D)。
测量AC/A比值对我们平时临床上科学的处理双眼视觉异常帮助甚大。
一.人眼常见的几种聚散类型:(下面把聚散统一简称为集合)
人眼常见的聚散类型有4种,
张力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
张力性集合代表眼球休息状态时候的生理位置,屈光不正矫正后,通常我们把看远的隐斜视的就是张力性集合。
张力性集合过大,就导致内隐斜视,张力性集合过低,就导致外隐斜视。
近感知性集合是由于心里感知物体在近处而产生的一种集合现象,近感知性集合的刺激主要是空间深度觉的感知,其中包括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而视觉信息在生活中占主导。
调节性集合:当物象落在黄斑中心后方时候,很自然需要动用调节,使物象变清晰。
但是动用要调节之后,必然带来等量的集合刺激,中枢神经指挥双眼外直肌放松,内直肌紧张收缩,双眼往内转。
这个就是简单的调节性集合的生理。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高度远视的人为什么容易发生内斜视现象,然后带上矫正眼镜之后,内斜视消失。
融像性集合是当以上三种集合总量超过了该距离的集合需求或者低于该距离的集合需求时候,融像性聚散此时起到一个中和的作用,使四种集合总量刚好等于该距离的集合需求量。
二.AC/A的推导
AC/A是调节性集合和调节需求之比,说白了就是一个D的调节能产生多少棱镜度的调节性集合。
临床上,AC/A的测量就是为了分析调节性集合和双眼视觉异常的关系。
而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就是计算性AC/A和梯度性AC/A。
1.
计算性AC/A
操作方法:首先远用屈光全部矫正,然后测量出看远的隐斜视和看近的隐斜视,然后直接套公式:PD(cm)+近距离(m)×(近距离隐斜视-远距离隐斜视)
比如说看远是隐斜视:-2棱镜度,看40cm距离时隐斜视:-6棱镜度,患者的PD=6.4cm那么计算性AC/A=6.4+0.4×(-4)=4.8棱镜度/D
计算性AC/A的推导:
说直白了,计算性AC/A就是:在打破融合的状态下,(看近的眼球转动总量-张力性集合的量)/调节需求的量。
看近的眼球总转动量=近距离聚散需求+近距离隐斜度数
所以由此推导出计算性AC/A=(近距离聚散需求+近距离隐斜视-张力性集合)/调节需求
因为,然后近距离聚散需求=PD(cm)/外物距离(m)
把上面的公式套进去可以又得出,计算性AC/A=瞳距(CM)+视近距离(M)×(近距离隐斜视-看远时隐斜视)
或者计算性AC/A=瞳距(CM)+(近距离隐斜视-远距离隐斜视)/ 近距离调节需求。
这两种形式。
计算性AC/A的优点:简单方便,可以把测量出来的隐斜视直接带进去,比起梯度性AC/A
来,减少了球镜附加的影响,更好的减少了焦深对计算性AC/A测试值的影响。
缺点:受到近感知性集合的影响比较大,因为我们可以从推导方式看出,近感知性集合越大,测量出来的AC/A值也就越不真实。
如果把近感知性集合和调节性集合统一称为近距离相关集合,那么我个人认为计算AC/A称之为近距离相关集合和调节的比值更为恰当些。
因为计算性AC/A测量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计算精度的问题了,因为理论上聚散需求=PD(cm)/视标距离(m)。
但是我们实际计算的有效距离应该是视标到眼球转动中心的距离,而上面换算的却是视标到眼镜的距离。
而通常来讲,我们习惯认为眼镜到眼球转动中心的距离约等于2.7cm,所以计算性AC/A测量误差还是比较大点,除非用原始公式:近距离聚散需求+近距离隐斜视-张力性集合)/调节需求,才能相对更精确点。
2.
梯度性AC/A
梯度性AC/A操作方法:首先,我们在屈光状态足矫的前提下,先测量一个距离的隐斜视(隐斜视1),然后在不改变距离状态下,加上一个(+n)D或者(-n)D的球镜度再测量一次隐斜视(隐斜视2),然后直接套公式:梯度性AC/A=(隐斜视1-隐斜视2)/(调节刺激1-调节刺激2)。
也有人为了方便起见,直接把附加的球镜度设置为(+1)D然后直接测量梯度性AC/A=(隐斜视1)-(加+1.00DS的该距离隐斜视)。
梯度性AC/A公示的推导:
(眼球内转总量1-眼球内转总量2)/(调节刺激1-调节刺激2)
因为融合被打破,眼球内转总量=张力性集合+近感知性集合+调节性集合
两次的隐斜视测量中,因为距离相等,所以近感知性集合和张力性集合不变,唯一改变的就是调节性集合,所以:眼球内转总量1-眼球内转总量2=隐斜视1-隐斜视2。
这样得出梯度性AC/A=(隐斜视1-隐斜视2)/(调节刺激1-调节刺激2)。
梯度性AC/A测量的优点:测量出来的AC/A值可以不受到近感知性集合的干扰,测量值理论上就是等于真实的调节性集合和调节之比。
梯度性AC/A测量的缺点:比较容易受到焦深的干扰,特别是当附加了负镜片的时候,患者比较难保持足够的调节使视标精确的成像于视网膜黄斑部,这样就容易加大误差。
改良方法:测量梯度性AC/A时候,看近的时候避免使用负镜片来刺激调节,可以直接用+1.00DS球镜来替代其他的球镜片。
它的优点就是可以避免负球镜片带动起来的调节刺激难以放松。
也可以防止过大度数的正球镜片对调节放松效果不理想。
讲穿来就是尽量的减少镜片因素引起的调节刺激和调节反应相差过大。
AC/A测试要注意事项:
1.测量隐斜视环境不要太亮,免得检查数据受到焦深的影响,调节反应和调节刺激相差太悬殊。
一般是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测量出来的刺激性AC/A值比反应性AC/A值偏低。
2.视标上面的字要绝对看得清楚,以控制调节相对稳定。
3. 做梯度性AC/A测试时候,所增加的正镜片值不可以大于检查距离的远点,所增加的负镜片不应该使患者产生调节滞后,确保眼睛在明视范围内。
4.要严格的测量瞳距,包括远用的和近用的,不能不管近距离瞳距是多少就直接用综合验光仪上面的近用瞳距给被检者,因为综合验光仪上面的近用瞳距比较呆板。
综上所述,我认为计算性AC/A测量的不仅仅是调节性聚散和调节之比,里面还包括近感知性集合和调节刺激的关系,更确切地说这是测量近距离集合和调节刺激之比。
按照概念上面
来理解,我认为理论上用梯度性AC/A测试的才是真正的调节性集合和调节刺激之比,梯度性AC/A比较理想。
以上测量的操作方法都是刺激性AC/A法,还有一种是理论上被认为是更科学,更准确也是更麻烦的方法,那就是反应性AC/A。
三.反应性AC/A
反应性AC/A是测量调节性集合和调节反应之比。
刺激性AC/A测量的是调节性集合和调节刺激之比,但是调节反映不等于调节刺激,一般都是调节滞后一点,所以说反应性AC/A测量比起刺激性AC/A测量要更科学。
下面简单的介绍反应性AC/A测量方法:
操作方法:
叮嘱被测者努力看清楚视标上面的字的前提下,测量隐斜视度数。
然后在同等距离做动态剪影,观察调节反应是否等于调节刺激。
在计算AC/A的时候,用调节反映量替代调节刺激量。
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此时的调节反应量不见得一定等于测量隐斜视时候的调节反应量。
还有一种反应性AC/A测试就更麻烦一点,采用的是遮盖去遮盖加棱镜来测量隐斜视度数的同时做动态检影,观察到底调节反应如何。
这种方法操作的优点是使隐斜视的测量和调节反应的测量是同步的,缺点是这个检查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主要是担心遮盖去遮盖的过程引起的隐斜视测量误差偏大,而且炒作起来也很麻烦,甚至需要一个助手。
例如:一个人看远度数以达到红绿平衡,看6米时隐斜视度数是-2棱镜BI,PD=6.4cm,检查距离为40cm,在没有球镜片附加的前提下,此时的调节刺激是+2.50DS。
该距离测量的隐斜视是+7棱镜BO,同时用客观动态检影发现是调节滞后0.5DS,那么按照理论上来说,用计算性AC/A公式计得出此时测量的反应性AC/A是6.4cm+(+7――2)/(2.50DS-0.5DS)=10.9
因此,调节滞后将导致测量出来的刺激性梯度AC/A值高于反应AC/A偏,调节超前将导致刺激性AC/A值低于反应性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