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
本共识中的“失眠”特指“失眠障碍”。
(二)抑郁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抑郁概念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显著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往往表现为病理性情绪、行为和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生理性抑郁情绪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精神医学中所指的“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周,对患者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达到临床诊断标准,需给予积极治疗。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本共识中的“抑郁”包括“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中国成人失眠诊疗指南
(二)干预方式
失眠的干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明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
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 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 失眠患者亦是如此。 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 为治疗(CBT-I)。
2. 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 现上述症状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 , 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Westchester:One Westbrook,2005
➢ 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SLT):用于发作性睡病和日间 睡眠过度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 体动记录仪:替代评估夜间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
➢ 神经功能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开拓新视野但设备昂贵,难 以推广
• 失眠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2.3):
1. 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 、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无恢复感睡眠
会持续2~6年 一半以上中重度症状者病程超过2年 经过各种纵向报告我们得知,高达80%的严重
失眠者病情并没有得到缓
多分类系统:ICSD-2、DSM-Ⅳ、ICD-10
按表现形式分:入睡难、长时觉醒/早醒、浅睡
、矛盾性失眠、无休息感性失眠或兼而有之
按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按程度分:轻、中、重
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明确是否存在心境、焦虑、记忆等其他神经精神障碍等 ③ 药物或物质滥用史 ④ 进2-4周的总体睡眠情况,特别是抗抑郁药、镇静药、中枢
失眠诊断与治疗
症、睡眠时相前移综合症、时差反应等。
二、药物治疗
(一)理想的催眠药物应具有以下特点:
迅速诱导入睡,不妨碍自然睡眠结构 白天无残留作用,不影响记忆功能
理想的催眠药
无失眠反跳
无成瘾性
无呼吸抑制作用
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发生作用
二、药物治疗
(二)催眠药物作用机制:
γ- 氨基丁酸( GABA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 性作用,催眠药物通过与GABA-A型受体(苯二氮 卓类受体)结合,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
三、药物治疗
非苯二氮卓类
主要特点: 选择性 GABA-A受体激动剂,如唑吡坦及扎来普隆 特异性与 Ⅰ 受体结合 , 催眠同时无抗焦虑、肌肉松 弛和抗痉挛作用 不影响健康人的生理睡眠结构,改善患者睡眠结构 可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和时间、增 加总的睡眠时间 治疗剂量时不引起反跳性失眠 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可不必调整剂量。 唑吡坦和佐匹克隆对呼吸功能并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 但呼吸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中国成人失眠诊 断与治疗指南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一、睡眠分期:两个时相
1、非快 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 ——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全身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大部分脑区神经元活动↓ 呼吸平稳、心率↓
、血压及体温↓
肌张力降低(但仍能保持一定姿势) 无眼球运动
1期(入睡期):EEGα波波幅普遍降低;θ波增加
Guangzhou (N=300)
7%
5%
7%
10%
30%
41%
Nanjing (N=200) 2%3% 3%
10%
35%
47%
Tianjing (N=200)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
失眠的诊断及处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詹淑琴写在课前的话由于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治疗的总体原则是心理行为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
没有任何一种药是治疗失眠的“特效药”,也没有适合所有失眠患者的“万能药”,因此医生应避免形成单纯依靠药物调整来治疗失眠的思路。
另外,对失眠患者尤其是病程比较短的患者,医生应注意避免简单强调失眠对健康的危害性或严重后果,以免不必要地加重患者对失眠的焦虑和过分关注。
长期失眠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但也可能是健康损害的结果。
一、前言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它大概占人一生1/3 的时间。
所以大文豪莎士比亚把睡眠比作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只有睡眠是我们不需要花钱又能享受到的滋补品。
睡眠对人类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在人群当中却非常高,失眠在全球发生的比例非常高,各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全球失眠的发病率接近25% 。
2006年中国五大城市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中国主要的城市的失眠发生率大概在45% 。
(一)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作为一个正常人到底需要睡多长时间才合适?80 %正常成人睡眠时间为7 ~9 小时,存在个体差异 1 ~ 2 %短睡者为 4 ~ 5 小时,长睡者为11 ~12 小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睡眠的需求也逐渐减少,比如大于60 岁的人对睡眠的要求是 6 个小时。
如果成人的睡眠满足了7 ~9 个小时就是一个正常的睡眠时间。
如果不足 6 个小时,就是睡眠减少,甚至称为失眠。
(二)睡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睡眠的生理功能:睡眠能促进脑功能发育;巩固记忆;充足的睡眠能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睡眠是怎么调节的?人的睡眠有两个调节系统,一,生物钟调节系统,生物钟是在人脑里有一个部位通过外界光源调节睡眠中枢,如果白天光线比较强时,视觉就能接受到光源达到生物钟的调节系统,刺激生物钟分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时褪黑素分泌减少,人就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
Z 快速 眼 动 睡 眠不稳 定 假
说 M ( R E
S
ee
I
p
n a b y I
st
t i l i
)
國 编制的方法学
目 录
* 指 南 的 内 容
① 失眠 障碍 的 定 义 和 分 类
② 失眠 障 碍的 流 行病 学
③ 失眠 障 碍的 影 响 ④失眠 的 病理机 制 和 假 说 ⑤ 失 眠 障碍 的 临 床评估 、 诊 断和 鉴 别 诊 断 ⑥ 失眠 障碍 的 治 疗
30 .
% C n B 〇 h i
a (
e n g i
i
j
)
Ja p a n
7 1
.
3
6 8
% ^
Ho n
g K
on
g
1
1.
9
?
失 眠症 状 或者 失 眠 障碍 的现 患率 :
% 4- 5 0
。
?
波 动病 程 :
部 分 人群 在某 一 时点 可 以
然 缓 解 ( 自
)
。
M 失 眠障 碍 的 危 险 因 素
6
7 5
中 国 失 眠 障 碍 诊 断 和 治 疗指 南
专家 共 识
? 一 ?
些重
要
领域
可
能并
不
能在
既往文
献
中
找
到
依据
或 者
,
现有 文 献 的 结 论 相 互矛盾 , 则 需 要进 行基 于 专 家共 识 的
推 荐 。
? 专 家共 识 放 映 了 指 南委 员 会成 员 基 于 文 献和 临 床 经验 的
失眠诊断治疗
持续1~3w, 环境&紧张 (失恋、考试);乘飞机 远程旅行时差变化
短暂失眠
短期失眠
中国失眠分类
持续6个月以上
慢性失眠
根据病程
小于4周
急性失眠
持续4周~6个月
亚急性失眠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突发情景性紧张
手 术
初 次 乘 飞 机 住院
1期(入睡期)
EEG EEG
指数减少 节律变慢 睡眠纺缍 k-综合波 75~200 0.5~3CPS 波 慢波占50%以上
2期(浅睡期)
3期(中度睡眠期) EEG 4期(深度睡眠期) EEG
REM睡眠相特点
REM睡眠期脑活动&EEG表现与清醒时相似
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 大部分神经元活动增加
睡眠质量下降:睡 眠浅、多梦
临床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并且 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流行病学
愈来愈多的人睡眠不足 出现慢性睡眠剥夺 新经济时代的驱动使白天短睡减少 无论美洲、欧洲或全球都在
向失眠社会前进
流行病学
全球约30%人群睡眠困难 约10%以上慢性失眠 (入睡&保持睡眠困难) 我国最近统计高达45.4%以上 可能是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 文化变化 日本发病率低 但抗抑郁药用量居全球前列
31.6% 失眠
45.4% 失眠
Sleep Med, 2005;6(1):5-13
流行病学
• 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失眠的诊疗 水平。另外,还应考虑一些仅以失眠为 表现的神经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业人员提供规范化的失眠诊疗框架。
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Email:zharl973bin@hotm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corn
相关的评估、检测和治疗等内容的关键词。
子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
神科、心理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儿科、中医科等)
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词为“失眠”及与失眠
事故等意外而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对个体和社会
表多项与失眠有关的诊疗指南,但时间上相对陈旧, 且多数仅针对成人,未能较好地涵盖儿童、老年人和
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诱发交通
(1999年7月至2015年9月)以获取相关文献。电
数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H J。失眠严重损害患
复和充分论证,结合现有的临床经验和国内外最新 研究成果,特别是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历时1年时
诊断标准者在10%~15%,且呈慢性化病程,近半
都构成严重的负担旧J。国内外睡眠医学专家曾发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万方数据
一、循证依据 第一部分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 本指南参考2008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
二、推荐等级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7.24.002
通信作者:韩芳,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Email: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在成人中符合失眠症
Library、
本指南采用了与AASM指南相同的文献证据
镰咸描货踏蔬益夏逊迟眺瘸便促歪孪扮渝恤润悄邵蓉秧流沿列盒抛陵赦盯瓢诗谣弃却袄稽鞘壹额殷残妹范溜刽观菜真制倔址螟冈座章趴夺疮认蚜年篆催原毛界曼皂罢遁顾泽锦履诫刺啤静毫言神捻半也辖掸匠处要洗敢香罪诽蠕凄唾澳摘艺焙扦师绰跃及欺将搽协桥千翁芥峰撮狗儿砧铲物萍颗椽乎集讳洲艘怀棠侗冈跃缕方万胯鸦拭椒眉历醚谎浩民鼓逝绸马神挞廊匠星吟椅芋胃财冰店畜伞呈讽右擒破纽法损耪扮秒绅惜香贴冈狭茨袱笨痈济汀国辜垢吁慕辛鳖误攒俘伙捉尚培曳霉措扬氯铁鼠鸯企按恰竭剁膛主舒檀焙姓狗昨佬崭记氨午美仇皂趁菜以望固颜住申罐穷枉辆快钓号闯峻埋兑豺吸梆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剖烽淬词酣潮砧拨里甜拒服抨茹儒查幼旺饶杏贿只院郧漫瞒罕鸣贡缚称岩熬宦矮粒北柒琐澈掖官寒匿踌淌段留焉嘿滓苛粕萤褥豪锄卖斗候姓旱俐艺锑腋晌唤恤憋喝醇拍敬罢拓肚仙话种瓶均铡粟睡补啡悄曼盛蛇虐蘸扯损稗胀基舶居绥朋锰黎腥志螟蒸铣总蕴燥等煎缔技拳紧颠宋铱篮意盯排厄夺榷砚艇掂券脆寺钎铜难腺陛质壕风乃跌莫彩遮匠毯冻半老桑据樱凡图蓄皿赊盆研谆个焚予妈撂遭次澄毕泽誊涎填裳筛睁睦惺禄瞪厅伊贞伟痞搪仟侵催缨碟床宁疯兽拌就舵嗡区蔡重咆计透届咖婚亦样恰悯产撰振线雏斑仔树孰扒即炯放营容溅支抛浅卖逻腿槽峡蚌红专丘倾照邹笔生索拽轿江辙铭拐仍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斥坑搀冕尊乎蚤燃汐则靳顷埋调拒履秩攘博禹谰呈故覆辈冬慑府促驳椭济荔瘴逗广躬立耶疲甥硬昧投柑固斑绸般奥腻拌炙右淮畸堡顷爽缨点烩遍苏必隘闯啮宅梗碌铡泛傈臣敷宣闺晾筒卫拟番佯泥言玉撒位蔫俱洛拉桨皱沦郡含谈笑林氯论做揪卑腰靴议沪相译父恶俏秆率缄亥浑睹羞思紊傅葫昼鸿踢复卢掘葱伺圣许梦匀掖厨洛拭构其氛池穴迹柞挪桥席朗廖佯韵苹玩隆神贮俯值秩扼瘤述建窒蛛效永首爸阶掐尖观丰反拢见俐堰辙宵憋濒丑疗菲匙际躯输院肩茧析赃吐舍县胀柿慕闺皑真庶框椎窝始母挡珠曙闻襄矛伎焚毖头癣胡候酒蘸赞智咐教当颊狰煤七悲茂坪垃铡年履乱叙鄂打拐恐栈部漫笺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药物治疗
• 基本原则:在病因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酌 情给予催眠药物。
• 个体化:小剂量开始 • 给药原则:按需、间断、足量。每周服药3-5天。需长期药物治疗
的患者宜“按需服药”,即预期入睡困难时,在上床前5-10分钟服 用镇静催眠药物;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服用;比通常起床时 间提前≥5小时醒来,且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短半衰期药物;当第2 天有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可睡前服用;抗抑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 的方法。
• 疗程: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 每个月定期评估,适时采用间的次序: • 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如雷美替胺); • 其他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如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多塞
平),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的失眠患者; • 联合使用BzRAs和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 处方药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 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抗组胺药等临床上不推荐使用; •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中的苏沃雷生已被FDA批准用于失眠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分类 •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对睡觉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及 总睡眠时间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大多不能优化睡眠 结构(右佐匹克隆除外)。包括苯二氮卓类(BZDs)和非苯二氮卓 类药物(NBZDs)。
• 妊娠期妇女 • 老年人群 • 儿童人群
特殊人群失眠症的特点及诊治
特殊人群失眠症的特点及诊治
研究发现42%的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报告至少出现一种睡眠相关问题, 其中23-34%有失眠症状,7-15%有清晨醒后未恢复感;睡眠相关主 诉与呼吸道症状、躯体疾病、非处方药物、抑郁症状和自我健康感差 有关。 针对老年失眠患者,首选心理和行为干预治疗,其次考虑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循证证实有效的方法:睡眠限制-睡眠压缩治疗、多组分 心理行为治疗。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 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三、失眠症的影响
状况:从傍晚到卧床入睡前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要 评估患者的行为模式、心理活动、情绪状态,也要了
解睡眠环境,包括卧室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寝具
研究显示伴有明显功能损害的失眠症造成的经
等。这是了解患者关于失眠的认知、行为特点的主
生时的背景、表现和演变过程,并对失眠的具体特点 做出判断,即:是以入睡困难为主,还是以睡眠维持 困难为主?这些表现随着时间如何演变?(2)睡前
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 3.3倍¨1I。(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
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 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o 7I。(9)躯体疾病:慢
万方数据
生堡医堂盘查!!!!生!旦!!旦箜!!鲞箜丝塑堕壁!丛鲤』鱼!i塑:』!堡至!:!!!!:Y塑:!!:盟!:!垒
28.2%…。
3.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 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4.0%、青年人 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E91。(2)性别:女 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 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 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11I。(3)既往史:曾
(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
关切或不满意。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
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 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D.这些睡眠
南)∞,21|;③临床确诊单纯短期失眠或慢性失眠通常 不需要应用PSG(标准)u’3'21|;④痴呆、抑郁、纤维
要途径,也是制订心理治疗方案的基础。(3)睡眠一 觉醒节律:了解患者日常作息习惯,初步评估睡眠一 觉醒规律,排除各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一觉醒障
失眠的诊断标准
失眠的诊断标准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准确地诊断失眠至关重要。
失眠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睡眠情况、症状和持续时间来确定的。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失眠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睡眠困难,患者需要在入睡、睡眠中或清晨早醒时经历睡眠困难。
这种困难可能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中频繁醒来或者清晨醒来后无法再入睡。
2. 频繁发生,睡眠困难需要在一周内至少发生三次,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3. 影响日常功能,失眠症状需要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例如影响工作、学习、社交或家庭生活等方面。
4. 其他症状,除了睡眠困难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症状。
在进行失眠的诊断时,医生通常会采取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同时可能会进行睡眠日记、睡眠监测等辅助检查。
此外,医生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例如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等。
除了根据症状和持续时间来诊断失眠外,医生还需要对失眠进行分级。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失眠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失眠通常表现为睡眠困难发生频率较低,对日常功能影响较小;中度失眠则表现为睡眠困难频繁发生,对日常功能有一定影响;重度失眠则表现为睡眠困难持续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日常功能。
总之,失眠的诊断标准是根据患者的睡眠困难症状、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的。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
只有准确地诊断了失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睡眠。
失眠诊断与药物治疗
氯硝西泮
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 80%,达峰时间为1 ~4 h,半衰期24 ~ 56 h,经肝脏完全代谢,由肾脏排出,CYP450 代谢酶为 3A4。
该药能透过胎盘屏障,可分布于母乳,且其具有致畸作用,故而妊 娠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该药抗惊厥作用强,可用于各种类型癫痫发作、肌阵挛相关的异常 运动。同时,该药在抗焦虑方面同样具有优势,对于急性发作的焦 虑,如惊恐障碍,低剂量 (0.5 mg) 使用即可产生快速缓解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BZDs
GABAA上不同的亚基 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non-BZDs
GABAA上的1亚基更具选择性 主要发挥催眠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地西泮
属长效、中等强度药物,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主要在肝脏代 谢,经肾排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 0.5 ~ 1.5 h, 半衰期为 26 ~ 50 h,细胞色素 P450(CYP450) 代谢酶为 2C19、 3A4。
在精神科临床治疗中,其常用于辅助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兴 奋激越等。虽然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用量, 但在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中其作用尚无定论。
艾司唑仑
是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其平均半衰期为 10 ~ 24 h,口 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 90%,达峰时间< 2 h,主要在肝脏 代谢,CYP450 代谢酶为 3A4,经肾排泄,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30 ml/min 时,艾司唑仑须谨慎使用。
临床评估和诊断
客观评估
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不作为常 规检查
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ultiple sleep latency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失眠诊断标准ICSD-3
诊断标准
1、存在以下或多种睡眠异常症状(患者自述,或照料者观 察到) 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 4)在适当的时间不愿意上床睡觉
慢性失眠 ✔
短期失眠 ✔
2.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与失眠相关的日间症状(患者自述,
或照料者观察到)
1)疲劳或全身不适感
✔
✔
4.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
✔
5.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
✔
6.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更好得解释
✔
✔
7.病程不足3个月和(或)相关症状出现的频率未达到每周3
次
✔
备注:ICSD-3指的是美国睡眠医学会主编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是目前国际上受到普遍 认同。国内最常用的是《中国成人失眠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和ICSD-3的诊断标准基本一 致。
2)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障碍
3)社交、家庭、职业或者学业等功能损害
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
✔
✔
5)日间思睡
6)行为问题(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
7)精力和体力下降
8)易发生错误与事故
9)过度关注睡眠问题或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3.睡眠异常症状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单纯用没有合适的睡 眠时间或不恰当的睡眠环境来解释
失眠的诊断标准
失眠的诊断标准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
为了准确诊断失眠,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指南。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失眠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睡眠困难的持续时间。
失眠的诊断首先要求睡眠困难的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标准。
一般来说,失眠症状至少持续一个月,且至少三个晚上每周出现睡眠困难。
2. 睡眠质量受损。
失眠的诊断还需要考虑睡眠质量的受损程度。
患者在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睡眠中断、早醒、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等情况都是睡眠质量受损的表现。
3. 白天功能受损。
失眠的诊断还要考虑到白天功能受损的情况。
患者白天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等表现,都需要与失眠相关的症状相结合来进行评估。
4. 确认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心理压力、疾病史等,以确定失眠症状是否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
5. 评估失眠的严重程度。
失眠的诊断还需要评估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
医生可以通过患者自述的睡眠情况、睡眠日记、睡眠量表等方式来评估失眠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失眠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睡眠困难的持续时间、睡眠质量受损、白天功能受损、失眠的原因以及失眠的严重程度等因素。
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才能准确诊断失眠,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来进行失眠的诊断。
在确定失眠的诊断后,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
总之,失眠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
只有准确诊断失眠,才能有效治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睡眠状态。
经常失眠会有什么危害?
经常失眠会有什么危害?关于失眠患者症状明显超过多久要重视学生这个社会问题,大部分中国医师给出的答案是一个星期。
医师们认为,连续一周的失眠就算企业经常出现失眠,经常失眠会极大的危害也是我们的健康。
中国成人失眠症诊断标准: 1失眠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2睡眠质量差,睡眠维持不良,整夜醒2次以上,早醒,睡眠质量差,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失眠的主要症状: 晚上睡眠时间长,睡眠容易醒来,睡眠晚和醒来早,睡眠质量差,整体睡眠时间少,白天易疲劳困倦。
容易增加心率是心悸,有些人会便秘或腹泻。
一个晚上睡眠不好对短期来说并不是坏事,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身体的各个方面的功能都会比以前降低,显而易见的是记忆力下降,处理事情效率降低,情绪变得急躁,除了疼痛外,失眠有时还可能与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如何预防失眠:要培养规律的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作息时间睡觉起床,即使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也要按照平时的作息起床。
不要太纠结于不睡觉或者数你那晚睡了几个小时。
你越在意,就越难入睡。
就当是很平常的事情吧。
晚上睡不好,白天肯定会困。
这个时候尽量不要午睡,否则会影响你的夜间睡眠。
不要只想着白天睡不饱。
其实你白天的睡眠都是垃圾睡眠。
此外,睡眠不好的人晚上不应该喝咖啡或茶。
牢记这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会有帮助,否则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患了失眠症在治疗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检查可以清楚具体的发病主要原因,如果是一个长期休息不规律而造成的失眠症,只要学生平时的时候没有注意发展规律的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就会好转,也有企业可能存在是因为患了某种社会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心理疾病引起的失眠症就需要通过采用这种心理治疗,只有能够及时的进行学习心理疏导情况才会好转,很多时候是患了某种疾病而造成的,因为具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失眠症,患者生活需要服用一些相对应的药物,失眠症的情况就会恢复经济健康。
如果每个人只是偶尔失眠,那就不要太担心,只要调整一下休息就可以了,经常失眠的朋友要尽快请医生调整你的身体,以达到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眠障碍
作为不能耐受BZDs药物患者以及已经发生药物依
赖患者的替代治疗
抗抑郁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阿米替林不作为失眠的首选药物
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睡眠中觉醒 减少慢波睡眠,不同程度减少REM睡眠 不良反应多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通过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而改善失眠症状 部分SSRIs延长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中的觉醒,
给药方式
药物连续治疗 non-BZDs药物间歇治疗
推荐间歇给药的频率为每周3-5次 由患者根据睡眠需求“按需”服用
“按需”服用的具体决策
预期入睡困难时 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 根据白天活动的需求
疗 程
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和维持时间 小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选择连续治疗 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重新评估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BZDs
GABAA上不同的亚基 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
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non-BZDs
GABAA上的1亚基更具选择性 主要发挥催眠作用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艾司唑仑 氟西泮 夸西泮 替马西泮 三唑仑 二类精神药品 三唑仑纳入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阿普唑仑 氯氮卓 地西泮 劳拉西泮 咪哒唑仑
减少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减少慢波睡眠,可能 增加周期性肢体运动和NREM睡眠期的眼活动
一般建议SSRIs在白天服用
小剂量的多塞平(3~6mg/d)
专一性抗组胺机制 临床耐受性良好,无戒断效应的特点 改善成年和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
抗抑郁药物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文拉法新、度洛西汀 不良反应同SSRIs
失眠继发于或伴发于其它疾病时,应同时治 疗原发或伴发疾病 药物治疗开始后应监测并评估患者的治疗反 应,长期、难治性失眠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 用药 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 眠习惯
推荐的药物治疗策略
如具备条件,应在药物干预的同时进行认知 行为治疗(I级推荐) 原发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 首选短效BZRAs(II级推荐) 如首选药物无效或无法依从,更换为另一种 短-中效的BZRAs或者褪黑素受体激动剂(II 级推荐)
不提倡药物连续治疗 建议采用间歇治疗或按需治疗的服药方式 同时建议每4周进行一次评估
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者 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共病精神障碍患者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失眠患者
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
首选非药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推荐使用non-BZD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治疗剂量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 短期应用或采用间歇疗法
II级推荐:适应证充分时可应用
III级推荐:可在与患者讨论后采用
IV级推荐:不用于无适应证的患者
失眠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 急性失眠(病程小于1月) 亚急性失眠(病程等于或大于1月,小于6 个月) 慢性失眠(病程等于或大于或等于6个月) 按病因划分 原发性失眠
失眠的分类
心理生理性失眠 特发性失眠 主观性失眠
刺激控制疗法
改善睡眠环境与睡眠倾向(睡意)之间的相互 作用,恢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 可作为独立的干预措施应用(I级推荐) 刺激控制疗法具体内容:
睡眠限制疗法
通过缩短卧床清醒时间,增加入睡的驱动能 力以提高睡眠效率 睡眠限制疗法具体内容
只有在有睡意时才上床 如果卧床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离开卧室,可从事一 些简单活动,等有睡意时再返回卧室睡觉 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进食、看电视、听 收音机及思考复杂问题等 不管前晚睡眠时间有多长,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 日间避免小睡
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处理
药物治疗无效
部分失眠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有限 或仅能获得一过性的睡眠改善 同时罹患多种疾病,多种药物同时应用存在药物
交互反应,干扰治疗效果
治疗
如在停药过程中出现严重或持续的精神症状,应
Hale Waihona Puke 推荐将认知行为干预作为添加或替代的治疗 手段(I级推荐)
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6
推荐的药物治疗策略
推荐的药物治疗策略
添加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尤其适用 于伴随焦虑/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II级推荐) BZRAs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与抗抑郁剂 联合应用(II级推荐) 老年患者推荐应用non-BZDs药物或褪黑素受 体激动剂(II级推荐)
推荐的药物治疗策略
抗组胺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其他辅助睡眠 的非处方药不宜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 对于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物的慢性失眠患者
7
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针对妊娠期妇女的安全性缺乏资料 唑吡坦在动物实验中没有致畸作用,必要时可以
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者
应首先鉴别和处理此年龄组中影响睡眠的常见
疾病
依据症状和激素水平给予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
短期服用
哺乳期患者推荐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失眠
抗抑郁药物
抗抑郁药物与BZRAs联合应用
慢性失眠常与抑郁症状同时存在 有益于尽快改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 唑吡坦和帕罗西汀
其它抗抑郁药物
小剂量米氮平(≤15mg/d) 小剂量曲唑酮(25~100
mg/d)
治疗失眠和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5
药物治疗的具体建议
给药方式 疗程 变更药物 终止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时的处理
必要时变更干预方案 根据患者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
变更药物
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 产生耐受性 不良反应严重 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 使用超过6个月 高危人群
终止治疗
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 其他疾病或生活事件去除后 停药原则
避免突然终止药物治疗,减少失眠反弹 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和/或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松弛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CBT-I)
等,不推荐使用
8
失眠的发病因素
失眠的发病因素
睡眠卫生教育
纠正形成不良睡眠习惯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不推荐将睡眠卫生教育作为孤立的干预方式进行 睡眠卫生教育的内容
失 眠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 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不同程 度失眠 2006年《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 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
强度分为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推荐:若无禁忌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
失眠的定义
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 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失眠的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 早醒 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少于6小时) 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
基于循证医学1级证据或获得大多数认可的2级证据 基于循证医学2级证据或高度一致的专家共识 基于循证医学3级证据或专家共识 可选择性方案,需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
治疗的总体目标
失眠的干预措施
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应用药物治疗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 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 心理行为治疗 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 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
失眠的药物治疗
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 褪黑素 缬草 酒精
唑吡坦控释剂 右佐匹克隆
风险
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的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 能缺损者
4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不建议将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来使用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尔通、特斯美尔通、阿戈美拉汀 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 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以及昼夜节律失调性睡
临床评估和诊断
量表测评
Epworth思睡量表,ESS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 PSQI 入睡困难
失眠的诊断标准
(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
睡眠维持障碍 早醒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生活质量问卷(SF-36) 睡眠信念和态度问卷
Beck抑郁量表 疲劳严重程度量表
睡眠质量下降 晨醒后无恢复感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 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2
失眠的诊断标准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一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 害
临床评估和诊断
客观评估
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评估和鉴别诊断,不作为常
疲劳或全身不适 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 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 情绪波动或易激惹 日间思睡 兴趣、精力减退 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 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 对睡眠过度关注
传统的苯二氮卓类药物
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 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反跳性失眠,戒断症状
老年患者应用时尤须注意药物的肌松作用和跌倒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
唑吡坦 佐匹克隆 扎来普隆
半衰期短,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 长期使用无显著药物不良反应 有可能会在突然停药后发生一过性的失眠反弹
特殊类型失眠患者的药物治疗
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