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失眠的治疗和最新诊断标准

_失眠的治疗和最新诊断标准

S

家庭医生·生命健康

现代人失眠的越来越多,很多失眠者都靠吃安眠药入睡,但又担心吃安眠药会上瘾、有副作用。

医学上定义,真正的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睡眠程度浅和经常梦魇、早醒等。按照最新诊断标准,失眠按照病程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失眠(3个月以内)和慢性失眠(长于3个月)。

对于短暂的失眠,患者不必过度担忧。越是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担忧反而会适得其反。一旦出现长期失眠,就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应该尽早到医院神经科或专业“睡眠中心”进行系统化治疗。

失眠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即行为与认知治疗)两类。注意睡眠卫生是失眠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睡前服用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酒精、咖啡、浓茶)、为睡眠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等。对于通过放松身心、调整作息方式均无法改善睡眠状况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一般首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它具有起效快速、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一些失眠患者排斥处方药,自行治疗失眠。患者

要明白,安眠药不等于安定药。老一代安眠药有安定成分,可形成依赖性。如果不科学用药,一旦停药,失眠反弹得更厉害。新一代安眠药大多为非安定成分,影响要小得多。

按摩、针灸、吃保健品、煲汤食疗等,是患者爱尝试的非处方改善睡眠的方法。如果患者能通过这些非处方方法改善睡眠,则可以继续尝试,但要排除一些质量伪劣的、成分不明的非正规保健品。失眠与心理因素也有相当的关系。所以,治疗失眠,安慰剂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成年人每天要睡8小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其

实,不必拘泥于每晚睡多少小时。睡眠是否好,要看本人的具体感受,只要睡到次日精神旺盛、头脑清醒、办事效率高、处理问题得当,就说明睡眠已经足够。

生活上注意一些细节,可以减少失眠的概率。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握睡眠时间。睡眠时间通常应维持在7~8小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改变。如果入睡快而睡眠深、无梦或少梦,睡上6小时就可以完全恢复精力。如果入睡慢且睡眠浅,多梦,就是睡上10小时,还是不能使精神清爽。要通过各种治疗,才能有效睡眠。

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相关。在15℃~24℃的温度中,可以安睡。在发射高频电离电磁辐射源附近居住、长时间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的,最好到远处居住。

坚持锻炼。失眠患者要坚持锻炼。每天早晨坚持晨练,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或晚饭后散散步,使精神放松,睡眠中枢工作正常,有利于入睡。

相关链接:失眠障碍最新诊断标准

A.对睡眠的质或量有显著的不满意主诉,伴有以下至少一项症状:

1.入睡困难;

2.维持睡眠困难,以频繁觉醒或觉醒后入睡困难为特征;

3.早醒后不能再次入睡。

B.因睡眠困扰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教育、学术、行为或其他重要方面功能缺损。

C.睡眠困难每周至少发生3次。

D.睡眠困难至少已有3个月。

E.即使有足够的睡眠机会,仍发生睡眠困难。

F.失眠不由物质(如药物滥用)生理效应所致。H.共存精神疾病和医疗情况不足以解释显著的失眠主诉。

文/张乾

失眠的治疗

最新诊断标准

49

治疗失眠的几种常用药

治疗失眠的几种常用药 失眠的危害有很大?千万不要小看失眠对人们的影响。严重失眠者因为晚上辗转难眠无法很好休息,会影响心情,致使人烦躁不安,同时也长期失眠还容易导致抑郁症,最终发展成为顽固性失眠。目前有很多药物有具有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过程的功效。常用药物有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组胺药以及中药。 治疗失眠的八种常用药 1、曲唑酮:曲唑酮治疗失眠比治疗抑郁更常见。早期研究给9例病人服曲唑酮150mg/夜×3周,比较断药前后,发现曲唑酮不改善睡眠潜伏期或总睡眠时间,但降低觉醒性,增加慢波睡眠,改善主观睡眠质量,提示曲唑酮至少能短期治疗原发性失眠,但50mg的效果不如唑吡坦10mg 。 2、L-色氨酸:合成褪黑激素的基质,促进睡眠。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2001年2月公布的资料表明,1989年至少有1500例服L-色氨酸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肌痛综合征,其中37例死亡,于是限制了在食物中添加L-色氨酸。 3、抗组胺药:几项一过性和小型非安慰剂试验发现,苯海拉明25~50mg 改善主观睡眠潜伏期和睡眠质量,但3~4天后就发生耐受。如果病人正服心血管药,有认知损害、尿潴留或排尿不畅,应避免用抗组胺药。 4、雷美尔通:为特异性褪黑激素1型和2型受体激动剂。达峰时间0.5~1.5小时,起效快;半衰期 1~2.6小时,活性代谢物半衰期2~5小时,清除快。故雷美尔通适用于入睡困难,给一过性失眠病人服雷美尔通16 mg或64mg,能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两种剂量疗效雷同。给原发性失眠病人每夜服雷美尔通4~32mg,中度缩短睡眠潜伏期,但不增加总睡眠时间。 5、噻加宾:为选择性GABA回收抑制剂。 38例健康成人每天限制睡眠5小时内达4天,睡前服噻加宾8mg或安慰剂,结果噻加宾比安慰剂增加慢波睡眠,醒后不损害警醒性精神运动性任务,更好执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另有研究发现,噻加宾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相关联的失眠有效。 6、加波沙朵:加波沙朵为突触外GABAA受体激动剂,有3种效应:⑴缩短睡眠潜伏期:26例原发性失眠病人随机分配服加波沙朵5mg、15mg或安慰剂,加波沙朵15mg比安慰剂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 (24分钟:30分钟,P<0.05);⑵增加慢波睡眠:原发性失眠病人服加波沙朵15mg比服安慰剂增加慢波睡眠(114分钟:94分钟,P<0.001); ⑶改善睡眠质量:无睡眠紊乱的63~78岁志愿者连服加波沙朵或安慰剂3夜,加波沙朵比安慰剂的睡眠质量好,睡眠深。

失眠-诊疗方案

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失眠症(insomnia)

失眠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近年来,我国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西医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该种药物虽催眠速度较快,但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如加重呼吸抑制,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危害,且疗效短,需不断加大剂量,停药即复发,还有耐药性、成瘾性等弱点。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失眠症患者所具有的心理认知和情绪等紊乱,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诊断、量化标准,通过对古人认识到的具有调整心理状态的药物作用进行研究,临床筛选出了对特定心理紊乱状态具有疗效的药物和方剂,确立了调整心理紊乱状态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原发性失眠症,不包括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 (1)主诉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起病至少1个月; (2)睡眠紊乱引起苦恼或社会、职业等方面的障碍; (3)睡眠紊乱排除由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生物节律睡眠障碍等所致; (4)睡眠紊乱排除由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等障碍所致; (5)睡眠紊乱排除由各种躯体性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心理作用所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旺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

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

2011 V ol.32 No.4 193 ·综 述·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夜间睡眠障碍,作为一种原发或继发状态,它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失眠可导致患者日间功能缺陷,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2]。通常而言,睡眠-觉醒被描述成两个主要传输模式间的平衡状态:激活(主要受谷氨酸调节)和抑制[主要受γ-氨基丁酸(GABA )调节][3]。目前,促睡眠药物依然是失眠症治疗的主要方案,主要以GABA 、5-羟色胺(5-HT )和组胺等神经递质和神经肽为靶点调节上述平衡状态。近年来,大量以非传统作用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进入研究甚至临床使用,给失眠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 陆 峥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上海 200065) 摘要: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促睡眠药物是失眠症治疗的主要方案。近年来,大量以非传统作用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进入研究或临床使用,给失眠症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本文综述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关键词:失眠症;诊断;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338.63;R9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188(2011)04-0193-07 收稿日期:2010-09-06;修回日期:2011-02-11 作者简介:陆 峥,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焦虑障碍及心境障碍的基础与临床。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omnia in the diagnosis and drug therapy LU Zheng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5,China ) Abstract: Insomnia is the most common sleep disorder. Sleep-promoting drugs are a major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recent years, as a large number of new drugs with non-traditional targets are used in clinic and trial, som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have been brought.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omnia in the diagnosis and drug therapy. Key words: insomnia; diagnosis; drug therapy 1 分类和诊断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2)[4]、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 –IV-TR )[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6]是目前国际上诊断失眠症的主要参考依据。ICSD-2对失眠症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细致的分类,共包括10个亚型:适应性失眠、心因性失眠、异相失眠、特发性失眠、睡眠卫生不良、精神障碍导致的失眠、药物或物质导致的失眠、医源性失眠、未分类失眠和生理性失眠。而DSM -IV-TR 中将原发性失眠症从其他睡眠障碍中(例如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单独列出,并需排除精神障碍以及药物或物质引起的失眠。DSM-V 睡眠障碍分类咨询委员会建议用单一的诊断来代替目前DSM 中关于药源性失眠和精神障碍相关失眠,以消除由于使用这些条目而误以为其他因素与失眠之间存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专题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症的诊断与治疗 失眠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长期、严重的失眠不仅给患者身体、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等带来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据报告:在中国,有45.4%被调查者在过去的1个月中,有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及社会功能,影响生命质量,失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子。 1.定义(标准):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可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2.分类(标准)及历史沿革 2.1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失眠症分为慢性失眠症(病程超过3个月)、短期失眠症(病程在1~3个月内)及其他类型的失眠症。其他类型的失眠症仅在患者不能满足慢性和(或)短期失眠症的情况下做出诊断,需慎重诊断。与慢性失眠症相比,短期失眠症的诊断不要求病程≥3个月以及频度≥3次/周。 2.2历史沿革:近年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各种慢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精神类疾病(焦虑、抑郁症等)与失眠三者互为因果,原有的原发与继发性失眠的诊断是不严谨的。因此,对失眠障碍

的诊断不再进行原发、继发的分类,失眠障碍能单独诊断,也可诊断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3.流行病学 3.1危险因素:(1)年龄:为失眠的显著危险因素。慢性失眠症的现患率从儿童的 4.0%、青年人的9.3%,增加到老年人的38.2%。(2)性别:女性患病风险约为男性的1.4倍,该比率在45岁人群中甚至增至1.7倍;对儿童(12岁)的调查并未发现失眠存在女性易患性。(3)既往史:曾经存在失眠发作的人群的再次发病率是其他普通人群的 5.4倍。(4)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普通人群的新发病率是无家族史人群的3倍;家系研究和双生子研究显示失眠的遗传度在30%-60%。(5)应激及生活事件:负性生活事件不仅是新发失眠的危险因素,也是失眠得以慢性化的维持因素。(6)个性特征:失眠患者往往具有某些个性特征,比如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7)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福特应激失眠反应测试(FIRST)量表可用来评估在9种常见的状态下出现失眠的可能性,得分高人群的失眠新发病率是其他人群的3.3倍。(8)精神障碍:70%-80%的精神障碍患者均报告有失眠症状,而50%的失眠患者同时患有1种或1种以上精神障碍。(9)躯体疾病:慢性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有失眠症状,而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 3.2失眠症的现患率: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6个城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神经压力,使大脑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病情迁延。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表现繁多,故在对其进行诊断时长面临误诊的风险。因此做好神经衰弱的诊断工作,十分地有必要。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 ③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2、上述情况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3、病程在3个月以上。 4、排除了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 需要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辅助检查可与之鉴别: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和缓解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但患者对其疾病抱无所谓态度,无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可资鉴别。 2、其他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若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鉴别诊断原则,应首先诊断为其他类别的神经症。 3、抑郁症:鉴别诊断常很困难,特别是轻度抑郁症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种躯体不适感,两类症状类似,躯体检查均无相应阳性体征,如忽视检查患者抑郁情绪往往导致误诊。因此,临床上诊断神经衰弱时,必须排除抑郁症。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桑、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自责自罪、常萌生消极自杀的意念。患者的症状可呈现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波动,早醒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点。抑郁症病程可有周期性缓解。 4、慢性疲劳综合症:这是一组新近提出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

失眠药物集合

失眠给患者心理、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失眠了该怎么办?该吃什么药?本文结合相关指南[1,2] 针对失眠常用治疗药物的优缺点及用法做介绍。 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褪黑素以及缬草提取物虽然具有催眠作用,但是现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有限,不宜作为失眠常规用药。酒精(乙醇)不能用于治疗失眠。 一、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 1、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 特点: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具有镇静、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对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疗效较好。本类药物有依赖性,长期应用后,停药可能发生撤药症状。 BZDs 禁用于妊娠或泌乳期的妇女、肝肾功能损害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以及重度通气功能缺损者。 主要药物:短效品种有***(属于第一类****管理,不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咪哒唑仑等;中效品种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长效品种有氯硝西泮、地西泮等。 阿普唑仑:半衰期为12-15小时,具有抗焦虑作用,对焦虑性失眠效果好。 艾司唑仑:半衰期为10-24小时,主要用于入睡困难和觉醒。 地西泮:半衰期为20-70小时,效价较低,对于早醒和惊醒后难以再入睡较有效。 2、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non-BZDs) 特点:新型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GABAA上的αl亚基更具选择性,具有与BZDs类似的催眠疗效。由于non-BZDs半衰期短,次日残余效应被最大程度地降低,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较传统BZDs低。治疗失眠安全、有效,长期使用无显著药物不良反应,但有可能会在突然停药后发生一过性的失眠反弹。 主要药物:此类药物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 唑吡坦:血浆消除半衰期大约为2.4小时,适用于偶发性和暂时性失眠症。 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特点: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变化引起的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与BZDs 药物不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以作为不能耐受前述催眠药物患者以及已经发生药物依赖患者的替代治疗。 主要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特斯美尔通等。 雷美尔通:对于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失眠患者安全有效,由于没有药物依赖性,也不会产生戒断症状,已被FDA批准用于长期失眠的药物治疗。

失眠的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

失眠的药物治疗及联合用药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或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性疾患包括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等。本文介绍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一、临床表现 女性、老年人更多见。表现为四种类型: ?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障碍,易醒; ?早醒(醒后不能再睡); ?睡眠质量差,次日晨醒后仍困倦,无精力恢复感。 多数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问题产生焦虑,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严重者有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而焦虑又可加重失眠,导致症状的恶性循环。 二、治疗 1、治疗总体目标 尽可能明确病因,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2、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放松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与行为治疗 3、药物治疗 1)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 苯二氮?类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氯氮?(利眠宁)、硝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BZDs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发挥作用,有催眠、抗焦虑、解痉和肌肉松弛等药理作用。可以缩短人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下降、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非苯二氮?类药物:包括唑吡坦、比坦控释剂、佐四竞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与BZDs相比,所以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无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2)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一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因不良反应很

_失眠的治疗和最新诊断标准

S 家庭医生·生命健康 现代人失眠的越来越多,很多失眠者都靠吃安眠药入睡,但又担心吃安眠药会上瘾、有副作用。 医学上定义,真正的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睡眠程度浅和经常梦魇、早醒等。按照最新诊断标准,失眠按照病程的长短可分为短期失眠(3个月以内)和慢性失眠(长于3个月)。 对于短暂的失眠,患者不必过度担忧。越是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担忧反而会适得其反。一旦出现长期失眠,就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应该尽早到医院神经科或专业“睡眠中心”进行系统化治疗。 失眠的治疗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即行为与认知治疗)两类。注意睡眠卫生是失眠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睡前服用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酒精、咖啡、浓茶)、为睡眠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等。对于通过放松身心、调整作息方式均无法改善睡眠状况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一般首选新型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它具有起效快速、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一些失眠患者排斥处方药,自行治疗失眠。患者 要明白,安眠药不等于安定药。老一代安眠药有安定成分,可形成依赖性。如果不科学用药,一旦停药,失眠反弹得更厉害。新一代安眠药大多为非安定成分,影响要小得多。 按摩、针灸、吃保健品、煲汤食疗等,是患者爱尝试的非处方改善睡眠的方法。如果患者能通过这些非处方方法改善睡眠,则可以继续尝试,但要排除一些质量伪劣的、成分不明的非正规保健品。失眠与心理因素也有相当的关系。所以,治疗失眠,安慰剂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成年人每天要睡8小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其 实,不必拘泥于每晚睡多少小时。睡眠是否好,要看本人的具体感受,只要睡到次日精神旺盛、头脑清醒、办事效率高、处理问题得当,就说明睡眠已经足够。 生活上注意一些细节,可以减少失眠的概率。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把握睡眠时间。睡眠时间通常应维持在7~8小时,可以根据个体差异改变。如果入睡快而睡眠深、无梦或少梦,睡上6小时就可以完全恢复精力。如果入睡慢且睡眠浅,多梦,就是睡上10小时,还是不能使精神清爽。要通过各种治疗,才能有效睡眠。 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相关。在15℃~24℃的温度中,可以安睡。在发射高频电离电磁辐射源附近居住、长时间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的,最好到远处居住。 坚持锻炼。失眠患者要坚持锻炼。每天早晨坚持晨练,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或晚饭后散散步,使精神放松,睡眠中枢工作正常,有利于入睡。 相关链接:失眠障碍最新诊断标准 A.对睡眠的质或量有显著的不满意主诉,伴有以下至少一项症状: 1.入睡困难; 2.维持睡眠困难,以频繁觉醒或觉醒后入睡困难为特征; 3.早醒后不能再次入睡。 B.因睡眠困扰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教育、学术、行为或其他重要方面功能缺损。 C.睡眠困难每周至少发生3次。 D.睡眠困难至少已有3个月。 E.即使有足够的睡眠机会,仍发生睡眠困难。 F.失眠不由物质(如药物滥用)生理效应所致。H.共存精神疾病和医疗情况不足以解释显著的失眠主诉。 文/张乾 失眠的治疗 最新诊断标准 和 49

20种常用失眠药物解析及联合用药方案

20种常用失眠药物解析及联合用药方案!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的数量、质量、时间或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性疾患包括失眠症、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安腿综合症等。本文介绍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一、临床表现 女性、老年人更多见。表现为四种类型: 入睡困难; 睡眠维持障碍,易醒; 早醒(醒后不能再睡); 睡眠质量差,次日晨醒后仍困倦,无精力恢复感。 多数患者因过度关注自身睡眠问题产生焦虑,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严重者有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周围血管收缩等自主神经紊乱症状。而焦虑又可加重失眠,导致症状的恶性循环。

二、治疗 1、治疗总体目标 尽可能明确病因,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2、非药物治疗 睡眠卫生教育 放松治疗 行为治疗 认知与行为治疗 3、药物治疗 1)苯二氮?类受体激动剂 苯二氮?类药物:包括地西泮(安定)、氯氮?(利眠宁)、硝西泮(硝基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BZDs

通过非选择性激动γ氨基丁酸受体A(GABAA)上不同的α亚基发挥作用,有催眠、抗焦虑、解痉和肌肉松弛等药理作用。可以缩短人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 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下降、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非苯二氮?类药物:包括唑吡坦、比坦控释剂、佐四竞隆、右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等与BZDs相比,所以新型非苯二氮?类药物仅有单一的催眠作用,无肌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2)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一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症状、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因不良反应很小,可在老年人群中使用,也用于倒时差。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雷美尔通、阿戈美拉汀等。 雷美尔通是目前临床使用的褪黑素受体MT1和MT2激动剂,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提高睡眠效率、增加总睡眠时间,

失眠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失眠症 (insomnia)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重点专科强化建设项目失眠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近年来,我国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西医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该种药物虽催眠速度较快,但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如加重呼吸抑制,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危害,且疗效短,需不断加大剂量,停药即复发,还有耐药性、成瘾性等弱点。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失眠症患者所具有的心理认知和情绪等紊乱,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诊断、量化标准,通过对古人认识到的具有调整心理状态的药物作用进行研究,临床筛选出了对特定心理紊乱状态具有疗效的药物和方剂,确立了调整心理紊乱状态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原发性失眠症,不包括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

失眠评估标准

失眠的评估标准 失眠通常是一种症状,有时也成为一种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某些疾病。在临床上继发性失眠十分常见,比如继发于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在临床上失眠很容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病人就该问题主动求医,有70%的病人甚至未向医师提及失眠症状。这就迫切要求临床医师提高对于失眠的诊疗水平并且熟悉有关的诊断与评估方法,这是对于失眠进行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环节,其中部分方法对于评估失眠的治疗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正确的诊断失眠,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治疗失眠,以防止从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wk)转变为短期失眠(病程大于4wk,小于6mo)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mo)。对于治疗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有助于适时地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失眠的定义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或)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 失眠的诊断标准失眠的定义高度完整概括了失眠的临床特征,也是诊断失眠的具体条件。 (l)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超过30min)、熟睡维持困难、易醒(夜醒2次或2次以上)和早醒。 (2)睡眠质量下降:以浅睡眠为主,慢波睡眠第3、4期缺乏或明显减少.或由于频繁觉醒而导致睡眠结构断裂(睡眠碎片),降低了睡眠质量。 (3)有缺睡的表现:由于睡眠不足而导致脑和躯体功能下降。表现

为晨起后无清晰感或整个不够清醒、头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恢复精力充沛、疲乏无力或打瞌睡等,影响生活、工作与学习。 是否存在由于睡眠不足对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是诊断失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指标。由于睡眠需要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睡眠时间的减少并不一定都具有病理意义。如果在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的同时,并无不良后果,可能是自然正常睡眠时间的缩短,不能诊断为失眠。只有当存在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同时,又存在由于缺睡导致脑和躯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时,才能诊断为失眠。因此,有缺睡的表现是临床诊断失眠的必备条件之一。失眠的诊断与评估方法失眠病人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对于失眠的自我评估存在偏差,特别是过分夸大失眠的时间和危害,因此,根据病人的主观感觉诊断失眠有时是不准确的。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失眠有关的诊断方法,并熟练选择应用和综合分析这些方法,才能为失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失眠的诊断与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各点。 一、诊断评估标准 1、临床症状是否存在失眠的具体临床表现,包括睡眠的相关参数: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早醒、有无多梦、自我感觉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对子白日的功能影响程度等;失眠发生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和失眠的促发因素。 2、睡眠习惯和睡眠卫生情况包括每次睡眠需要多少小时、午睡

六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症秘方

一、邹云翔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1、方名: 清热安眠汤 药物: 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 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 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 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 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二、魏善初治疗失眠症的验方 2、方名: 清镇汤 药物: 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

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 失眠症。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三、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验方 3、心脾两虚: 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 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4、浊阻滞: 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 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5、肝气郁结: 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

解读失眠症

解读失眠症 前言 睡眠占人的总寿命的1/3,是维持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在具有良好的睡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保证生活质量、完成各种社会活动。 在如今竞争尤为激烈的社会,失眠症逐年上升,据统计,美国大约有1/3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这一比例分别为21%,18%,12%,19%。失眠症对个体和社会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0%-20%,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在中国香港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失眠的发病率为5.9%左右。 本文不仅仅献给精神心理的工作者,还更希望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阅读此文,关注自己的睡眠问题,尤其是在医疗大环境如此恶劣、每天工作强度如此大的情况下,或许,在你不知觉的情况下,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或促发其他疾病。

2014年4月丁香园调查派对于丁香园会员抑郁和焦虑情况的调查,其抑郁和焦虑人群所占比例让人大吃一惊。(https://www.360docs.net/doc/4b12636621.html,/report/dxy/id/71878)

这篇临床综述旨在总结关于失眠的定义,流行病学,失眠的模式,评估(重点是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等。 定义 失眠症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通常是一种症状,有时也成为一种疾病,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某些疾病,比如继发于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等。 根据失眠持续时间一般分为短暂性失眠(1周内),急性失眠(1周至1个月),亚急性失眠(1-6个月)和慢性失眠(持续6个月以上)。 在临床工作中,失眠很容易被漏诊,仅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主动求医,有70%的患者甚至未向医师提及失眠症状。此外,失眠患者常常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普遍表现为对于自我客观睡眠状态评估存在偏差,特别是过分夸大丧失睡眠时间。 经历过失眠的人告诉医生,对于失眠,简单地说,就是睡眠困难。失眠通常被描述为,尽管努力让自己入睡,但是依然无法获得较好的睡眠质量,并为此感到痛苦。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在一年内的每个时点都会经历,此外,有10%-20%的人会长期受失眠的影响,并与一些社会心理、精神、躯体症状,以及潜在的睡眠障碍有关。一般诊断为失眠症包括:1 有效睡眠时间不足:入睡困难(超过30 min)、睡眠维持困难、易醒(夜醒2次或2次以上)和早醒。2睡眠质量下降:以浅睡眠为主,慢波睡眠第III、IV 期缺乏或明显减少,或由于频繁觉醒而导致睡眠睡片段化,降低了睡眠质量。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一种与睡眠不足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疲劳或全身不适;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或易激惹;日间思睡;兴趣、精力减退 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对睡眠过度关注。是否存在由于睡眠不足对白日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影响,是诊断失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指标。 由于睡眠需要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睡眠时间的减少并不一定都具有病理意义。如果在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的同时,白日并无不良后果,可能是自然正常睡眠时间的缩短,不能诊断为失眠。 只有当存在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下降的同时,白日又存在由于缺睡导致的脑和躯体功能下降的临床表现时,才能诊断为失眠。因此,存在与睡眠不足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是临床诊断失眠的必备条件之一。 不管是短期的失眠,还是长期失眠的,都会影响日间社会功能,并且,对于慢性失眠,还对健康和社会不利,呈现双向关联。如果存在其他症状,如头晕或疼痛,没有仔细分析其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可能是由头晕或疼痛导致的失眠,如果单纯治疗失眠的症状,是治标不治本的,常常也无效。 失眠在睡眠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有着具体的定义,为排除标准和达到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失眠一词为外行和专业使用解释医学文献时,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因为对于失眠的干预性

失眠障碍诊断标准

失眠障碍诊断标准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到的关于失眠障碍和诊断标准陈列如下: 标准A-F必须满足。 A.患者、患者父母、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 (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 (4)在适当的时间不肯上床睡觉; (5)难以在没有父母或者照顾者的干预下入睡。 B.患者、患者父母、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因为夜间睡眠困难而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1)疲劳或缺乏精力; (2)注意力、专注力或者记忆力下降; (3)在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习等功能损害; (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 (5)白天嗜睡; (6)行文问题(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 (7)驱动力、精力或动力缺乏; (8)易犯错误或易出事故; (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感到担忧。 C.这些睡眠和觉醒的异常不能完全被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比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者不合适的睡眠环境(比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所解释。 D.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白天症状至少每周出现三次。

E.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白天相关症状持续至少三个月。 F.这些睡眠和觉醒困难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短期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与慢性失眠障碍类似,但病程少于3个月且没有频率的要求。其他类型失眠障碍的诊断适用于那些入睡困难或者睡眠维持困难,但是不符合慢性失眠障碍和段爱失眠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这个诊断是暂时的,只是因为缺乏更多的信息来讲他们归类为慢性失眠障碍或短期失眠障碍。 针对失眠障碍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尽快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避免因失眠障碍造成身体、生活、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在不断调整自身作息习惯同时,我们有时候也需要去借助外力进行自我睡眠调节。寻医、药物治疗、光照疗法等其他手段。PEGASI倍佳睡智能睡眠眼镜就是通过一种非药物物理光照调节方式去影响人体褪黑素分泌水平,从而帮助优化睡眠质量。利用可见光短波比长波有更强的褪黑素抑制效应和更像的时相转移能力,采用可见光波(蓝光)进行自然光照模拟,通过柔和的光照调动自身细胞活性,通过物理光照,激发ipRGC细胞下黑视素(Melanopsin)放电,调节体内褪黑激素分泌水平,安全有效。

失眠的临床治疗进展

失眠的临床治疗进展 失眠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现代化社会中,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第一问题是失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临床现实意义。睡眠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约30%左右的时间在其中度过。新近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西方国家约35.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2];我国卫生部一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失眠者已达120-140万人,失眠率高达10%-20%。椐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有7亿多失眠者[3]。失眠发生的范围也很广,不管男性或女性,健康与否,老人或青年,均可发生。一般来说,女性失眠率稍高于男性;老年期失眠多于任何年龄组。50岁以上者失眠占总失眠人数的40%,60-90岁的境遇性失眠或慢性失眠率高达90%[4]。可见要让每个人能拥有良好的睡眠,是一个全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失眠的临床药物及心理治疗进行文献复习。 一、临床表现分类和诊断 1.临床表现及分类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表现为: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多噩梦;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有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可分为:一过性或急性失眠:病程小于4周;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6月;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明确分类对确定适当的治疗措施很有用。 2.诊断根据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原发性失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具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至少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精神压力加大,睡眠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研究表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存在着严重的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使脑力活动发生衰退,长期的睡眠障碍还可使大脑的感觉和智力的敏感度降低,记忆力和分析能力丧失 1、睡眠障碍的病因和患病率 睡眠障碍是指在合适的睡眠环境中不能进行正常的睡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过早觉醒和睡后无恢复感,可引起躯体功能障碍或明显不适感。 一般认为,睡眠障碍与日常生活习惯、吸烟、咖啡类饮料的摄入、职业因素有关。 调查资料显示约5%-35%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妇女、老年人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患病比例更高。睡眠障碍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还增加事故隐患及精神疾病危险。 2、睡眠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2.1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常用的有《精神类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指南(ICSD)》。这些标准大体上类似,在一些亚型划分上有所不同。 2.2 我国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我国多采用中国精神基本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其有关睡眠与

觉醒障碍分类(1995)包括各种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节律紊乱,不包括脑器质性病变或躯体因素引起的睡眠与觉醒障碍。 2.2.1失眠诊断标准: (1)睡眠障碍几乎为惟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 (4)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2.2.2嗜睡症诊断标准: (1)白天睡眠过多,持续1月以上。 (2)不存在下述情况:I睡眠时间不足;II从唤醒到完全清醒的时间延长,或睡眠中呼吸暂停;III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如猝倒症、睡眠麻痹、睡前幻觉或醒前幻觉等);IV脑器质性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嗜睡;V以睡眠障碍为症状之一的其他精神障碍。 2.2.3 睡行症诊断标准: (1)在睡眠中起床活动,一般持续数分钟,不到1 h。 (2)无言语反应,不易唤醒。 (3)发作后自行回到床上或躺在地上继续睡眠。 (4)次晨醒来对经过不能回忆。 (5)无痴呆和癔症的证据,可与癫痫并存,但应与痫性发作鉴别。 2.2.4 夜惊诊断标准: (1)幼儿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惊恐表情和动作,以及心率增快、呼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失眠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长期失眠对于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2002年全球10个国家失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45.4%的中国人在过去1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失眠悼。 一、治疗方案推荐强度的划分标准 本指南对治疗方案进行推荐时主要参考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兼顾周内现有条件下的临床可操作性,对于国内常用但未通过有效循证医学模式验证的治疗方法,参照其疗效评估、风险估计、经济负担和实用性等多方面因素,经专家讨论达成共识进行推荐。推荐的强度分为4级(I级最强,Ⅳ级最弱):I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1级证据或获得大多数认可的2级证据,若无禁忌可直接用于临床实践;Ⅱ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2级证据或高度一致的专家共识,适应证充分时可应用;III级推荐:基于循证医学3级证据或专家共识,可在与患者讨论后采用;IV级推荐:可选择性方案,需告知患者可能的潜在风险,不用于无适应证的患者。 二、失眠的定义与分类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6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6个月)。失眠按病因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失眠通常缺少明确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后仍遗留失眠症状,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3种类型。原发性失眠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当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后,仍遗留失眠症状时即可考虑为原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有时很难确定这些疾病与失眠之间的因果关系,故近年来提出共病性失眠(comorbid 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的失眠。 三、失眠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失眠有哪些诊断标准

失眠有哪些诊断标准 据统计,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3亿,睡眠不良者竟高达5亿人。在失眠人群中有73%的患者从未看过专科医生或用药物治疗,失眠成为困扰很多人的精神疾病,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医书上对失眠定义得非常简单,即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叫做失眠,只要是睡不着觉的、睡不醒的、睡不好的统一都叫失眠。其实,失眠是有诊断标准的,下面我们就请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的专家张可斌来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可供大家参考。 失眠的四大标准 标准一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没有睡着; 标准二半夜老醒,醒来的次数超过两三回; 标准三天还没亮就醒了,俗称早醒; 标准四夜夜做噩梦,噩梦连篇,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晚上睡得不好,但是第二天人精力很充沛,情绪很愉快,上班不出错,按照美国的标准,这种情况不能诊断为失眠,只能认为是睡眠时间不够。 失眠是人们最容易得的一种病,但如果只是偶尔或短暂性地发生睡不着觉的现象,且情况并不属于以上四种标准之内,那就不应该将自己的睡眠状况定性为失眠,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精神压力。 抑郁和焦虑是失眠的重要原因 失眠的人当中,有多大比例是精神压力造成的?有多大比例是生理上的原因?根据医院门诊或者病房内失眠的病人的案例,大概80%以上都是心理上、精神上的压力造成的,所以治疗失眠的主要方法就是解决心理上失眠的负担,抑郁和焦虑是失眠的重要原因。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病例,一个大学一年级的男学生,失眠三个月,一晚上也睡不着,什么药都吃遍了也没用。原来小伙子交了两年的女朋友三个月以前结婚了,新郎却不是他。从此以后他就失眠,后来吃了很多安眠药都没治好,依然睡不着。我给他开一张方子,让他试一试,他一看方子笑了,上面写了四个字“再找一个”!果然不到两个星期,他接受了另外一段感情,自己的失眠症状也消失了。实际上想要根治失眠,就要先解决自己的心病。

治疗失眠的药物

有些朋友认为:失眠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用看医生,也不用去医院,随便吃点安眠药就可以了,可是这种错误的观点给失眠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有很多人无休止的纠缠在长期失眠的痛苦中,药没少吃,钱没少花,医生没少看,医院没少跑,但就是没有效果,还是失眠。 “为什么失眠总是治疗不好?总会复发?”很多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为此,我们找到了北京华大中医院(原北京格洲中医院)失眠专家武彦平教授,为我们深度解析失眠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原因。 1、病急乱投医治疗不专一 晚上睡不着,白天昏昏沉沉,头晕头疼,心烦意乱,那滋味不是一般的难受。因此很多人为了快速解除失眠的痛苦,病急乱投医,见到能够治疗失眠的方法就马上尝试,试过一段时间没有效果就马上换新的方法,像走马灯一样,结果失眠却越来越严重。 2、方法不正确不能专病专治 每个人都会有失眠的经历,但是每个人失眠的诱因不一样,有些人是因为不良情绪引起,有些是因为患有某种疾病,有些人是因为疲劳多度导致。但人们并没有深究失眠的发病原因,而盲目的选择治疗或者自我调节。结果导致治疗方法不正确,很难做到对症治疗,失眠当然就会反复发作 另外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得了失眠症有什么危害?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把失眠当作是一种疾病来治,而只是自己随便买点安眠药喝喝就算了。安眠药确实可以帮助失眠患者快速进行睡眠状态,但是喝安眠不仅不能治疗失眠,而且还会加重失眠症状,引发更多的疾病。 得了失眠有什么危害呢?正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年人最需要的就是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又建立在优质的睡眠上。如果患者不重视失眠会有哪些危害呢? 失眠的危害: 1、导致脱发:睡眠不好头发最容易受伤,比如白发、脱发、易断、发质干等,都与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