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_易新河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探讨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模式探讨一、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其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训练中心不仅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高校科研创新、技术转移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1.1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定位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程知识和技能。
同时,工程训练中心还承担着科研创新、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等任务,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2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当前,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为学生提供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此外,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还有助于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尽管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现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基地。
这些中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不同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在规模、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还不够完善。
2.2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
2.3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改进措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增加资金投入、更新实验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等。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一)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当下重要的国家战略。
其中,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旨在推动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工作原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集合国内顶尖的科研人才,聚焦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通过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同时,通过开放科研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计划步骤1.中心选址:首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域分布均衡原则,选择具有较好科研基础和产业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中心选址的优先考虑因素。
2.建设硬件设施:投入资金建设科研设施、实验基地、创新平台等,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组建科研团队:通过招聘、合作等方式,吸引和整合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组建多元化的科研团队。
4.开展技术研发: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持续投入和研发。
5.推动产业合作:与产业界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
6.开放科研平台:对外开放科研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可为其他级别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五、创新要点1.聚焦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国家科技实力。
2.产学研深度合作:中心将与产业界、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科技创新的完整链条。
3.开放式创新平台:中心将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活力。
六、预期效果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可以显著提升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关于认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聘任第一届中心主任的通知-教技函[2005]2号
教育部关于认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聘任第一届中心主任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认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聘任第一届中心主任的通知(教技函[2005]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国务院侨办,部属有关高校:根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我部对2001年组建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进行了验收。
经研究,同意专家组验收意见,将“电能质量”等43个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序列(其中依托地方高等学校建设的中心由省部共建、共管)。
同时聘任梁栋等41人分别为各中心的第一届主任(见附件)。
请各校、各中心认真执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强化管理,注重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为推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第一届中心主任名单2004年12月30日附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第一届中心主任名单序号中心名称依托单位中心主任主任任期备注1电能质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大学梁栋2005.1-2009.122数字社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王普2005.1-2009.123超重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2005.1-2009.124金属电子信息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2005.1-2009.125资源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6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乔延江2005.1-2009.127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王敏杰2005.1-2009.128农业基因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李玉新2005.1-2009.129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华大学丁永生2005.1-2009.1210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南大学黄卫11先进涂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武利民2005.1-2009.1212现代中成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陈蔚文2005.1-2009.1213光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丁明2005.1-2009.1214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海大学唐洪武2005.1-2009.1215输变电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湖南大学王耀南16医用生物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2005.1-2009.1217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姜振华2005.1-2009.1218功能食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钱和2005.1-2009.1219中子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姚泽恩2005.1-2009.1220发光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江风益21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吴建平2005.1-2009.1222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大学杨朝合2005.1-2009.1223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湘潭大学罗和安2005.1-2009.1224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吴信才2005.1-2009.1225玉米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王守才26铝合金强流变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毛大恒2005.1-2009.1227南海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徐安龙2005.1-2009.1228园林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2005.1-2006.12超龄29信息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2005.1-2006.12超龄30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东北大学姚广春超龄31敏感陶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周东祥2005.1-2006.12超龄32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吴江生2005.1-2006.12超龄33太阳能发电及制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谢绳武2005.1-2006.12超龄34稀土永磁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沈阳工业大学唐任远2005.1-2006.12超龄35现代交通管理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游志胜超龄36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陶德馨2005.1-2006.12超龄37生态水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徐德龙2005.1-2006.12超龄38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2005.1-2006.12超龄39膜与水处理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高从堦2005.1-2006.12超龄40数据库与商务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王珊超龄41土木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暂缓聘任42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暂缓聘任43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暂缓聘任——结束——。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9.10.10
•【文号】教技函〔2019〕71号
•【施行日期】2019.10.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
法》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的通知
教技函〔2019〕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适应新时代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我部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技〔2004〕2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同步制定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有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教育部
2019年10月10日
附件:1.《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2.《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
》。
实践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践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课堂
教学方式往往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建设实践中心已经
成为许多高校的发展趋势。
本项目旨在研究在学校建立实践中心的
可行性和必要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我们收集
了一些高校已经建立实践中心的信息和经验,并且向教职工和学生
发放了问卷以了解他们对于建设实践中心的态度和期望。
研究结果
建设实践中心的必要性
1. 68%的教职工和85%的学生认为建设实践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2. 建设实践中心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需求,并提高他们的
就业竞争力;
3. 实践中心可以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校的
社会影响力。
建设实践中心的可行性
1. 目前已有不少大学在建设实践中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2. 学校具有足够的资源和管理能力来建设实践中心;
3. 学校教职员工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是建设实践中心的关键。
结论
本研究表明,建设实践中心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学校应该充
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积极推进实践中心的建设。
建设实践中
心有望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
2023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
2023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与任务本项目建设旨在提高我国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任务包括:1.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
3.推进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化建设,提升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水平。
4.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验教学的学科交叉和跨专业整合。
5.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建设内容与方案1.实验课程建设:制定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注重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开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提升实验课程的整体水平。
2.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水平。
3.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提升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水平。
4.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和支持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项目,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实验教学的学科交叉和跨专业整合。
5.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探索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三、建设步骤与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XXXX年):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和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内容和方案。
2.第二阶段(XXXX-XXXX年):全面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
3.第三阶段(XXXX-XXXX年):对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
同时继续推进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保障措施和政策支持: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强化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途径探讨——以梧州学院为例
人 环节 , 增 加 实 践 教 学 比重 , 提 升 实验 教 学 水 平 , 加 强 实验 室 、 实 习 实训 基地 、 实 践 教 学 共享 平 台建 设 。
目前 , 全 国高 校都 很重 视工程 训 练 中心 的工 作 , 并 投
摘要 : 在 国 家大 力 推 进 高等 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 强 化 实践 育 人 环 节 的宏 观 背 景 下 , 工 程 训 练 中心 如 何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有 效 发
挥 昂贵硬 件 设 备 的 作 用 , 为 国 家输 送 实 践 能 力和 创 新 能 力 兼备 的 应 用 型 合 格 人 才 , 是 全 国 高校 发 展 建 设 工 程 训 练 中心 时 必 须
引导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能 力培 养 。 经 过 5年 多 的 建 设 , 机 械工 程 训 练 中心 现 有使
用 面积 2 0 0 0平 方 米 的 实 训 场 地 , 主要教 学设 备 1 0 3 0
余 台( 套) , 实训 设 备 主 要 包 括 普通 车 床 、 刨床 、 卧式 铣床 、 立式 铣床 、 台式 钻 床 、 立 式钻 床 、 注 塑机 、 数 控 综合 实验 台( 车 床) 、 数 控综 合实 验 台 ( 铣床) 、 数 控 车 床、 数 控铣 床 、 数 控切 割机 床 、 数 控 电火 花成 型 机床 、 计算 机并配 备数 控模拟 仿真 软件 、 外 圆磨 床 、 平 面 磨
与创新 能 力方 面发 挥 的重 要 作 用 为 出发 点 , 总 结 了 学 院机 械 工 程 训 练 中 心 为 强 化 学 生 实 践 与 创 新 能 力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20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第二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我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评审建立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目标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带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取学校自行建设、自主申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优推荐,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产生。
从2005年至2007年,分批建立100个左右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形成国家级、省级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体系。
二、建设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验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关于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
我们应该在更新观念、注重创新教育;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金工教学教师队伍方面做一些扎实有效的工作。
关键词工程训练理念实践创新:G642 :A如何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它在21世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等工科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培养造就符合现代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工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因此建设一个具有相当规模、设备较为先进、能满足对工科学生进行必备的工程素质和技能训练的工程训练中心,已成为高校工科办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1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需要新的理念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化,金工教学和金工实习的内涵正在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国内高校现已成立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多数是在原来金工实习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教育的需要,难以培养出“基础宽、能力高和素质高”的具有综合工程素质和创造性的人才。
要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指导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的工程训练中心应该具有现代工程理念、大工程背景理念和树立新型工程训练中心的理念,要拓宽训练的对象和内涵,强化训练的功能,改进训练的方法,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训,以达到新的培养目标。
(1)在训练的对象上,应该利用中心优势条件,涉及高年级学生。
与此同时,应该在实现高校对大学生的整个培养目标中,使工程训练中宣称文理工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结合点和交叉点。
(2)在训练内涵上,不应该仅局限于制造领域,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到工程领域,包括系统、管理和信息等。
(3)在训练功能上,要逐步实现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培训。
要创造条件,适应社会需求,争取成立技能鑒定站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4)在训练的方法上,要增加先进的和系统的训练方案。
仿真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仿真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方案项目背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计划建设一个仿真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平台。
该平台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研究和应用知识。
目标和优势- 提供丰富的模拟实验场景,满足不同学科和课程的需求。
- 提供交互式的实验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 提供实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 支持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实验研究。
平台功能和特点1. 虚拟实验室:通过虚拟化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2. 实验预和复:提供实验教学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事先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复巩固知识。
3. 实验数据分析: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并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生成数据报告和分析结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结果。
4. 交互式研究:平台通过互动式界面和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在实验中研究和解决问题。
5. 远程实验:支持学生在校外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6. 多学科覆盖:平台将提供多个学科的虚拟实验室,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技术实施方案1. 服务器和网络设施:建设高性能服务器和网络设施,确保平台的稳定和流畅运行。
2. 虚拟化技术:采用虚拟化技术模拟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监测和分析:使用数据监测和分析技术,实时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实验数据。
4. 互动式界面:设计交互式界面,方便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交流。
5. 远程实验支持:建立远程实验系统,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验操作。
预期效果通过建设仿真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平台,我们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绩。
- 提供灵活和便捷的实验教学环境。
参考资料[1] 张三, "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实验教学研究, 2018.[2] 李四, "虚拟实验环境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科教导刊, 2019.以上是我们关于仿真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方案的初步想法和规划。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了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开始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下面,我们就从思考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问题。
一、思考1.目标定位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其目标定位,明确其建设的主要用途和如何实现。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2.实验中心的规划与布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属于校内教学资源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规划与布局必须严谨、周全。
其中,对实验室的布局、功能、装修、设备配置、安全管理等问题必须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3.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还需要有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以寻求更好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要加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二、实践1.教学资源整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需要得到校内各方面的支持。
学校应整合各门课程实验室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施共享利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益,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各门课程实验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导师制的建立、课程建设的规范与标准化,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深化为导向,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服务和帮助。
3.加强管理和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实施,实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
特别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安全规定,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物品、人员等的管理,确保实验实施的安全。
综上所述,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要学校付出较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对于各门课程实验室资源的整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管理和安全,学校应该提高教工的技能和专业水平,鼓励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课程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教育评估和教学质量评比等活动,共同推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顺利建设。
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中心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决定建设一个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中心。
二、建设目标1. 建设目标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打造集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中心。
2. 建设目标内容:(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2)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三、建设内容1.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1)实验室建设: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需求,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
如:电工电子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机械加工实验室、化工实验室等。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
如: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
(3)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模拟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课程建设(1)开设实践性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性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2)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实践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书、实习手册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素材。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水平实践教学教师: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充实实践教学队伍。
(2)加强实践教学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实践教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3)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鼓励实践教学教师参加科研项目、企业技术攻关,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
4.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1)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运行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关注。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通过提供实践性强、探究性强的教学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围绕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和运行模式展开探讨。
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思路1. 教学目标明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等。
同时,要与学校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与学科教学大纲相衔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2. 资源配置合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场地等。
这些资源的配置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数量进行合理规划,充分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创新实践。
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管理体制完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包括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的配置。
要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流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管理的科学化。
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运行模式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具有较高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和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
中心应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和支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条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实验探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2.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学活动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新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二)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技术研发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集中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打破行业壁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应用。
其主要工作包括:1.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技术研究,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工程化应用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促进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实施计划步骤1.确定研究方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导向,确定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
2.组建研究团队:整合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资源,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
3.开展技术研究:围绕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进行工程化应用和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5.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6.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
7.评估与调整:定期对研究中心的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研究方向和重点任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四、适用范围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适用于各类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加强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分析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培养高水平工程人才的作用。
然后阐述了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强调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接着提出了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策略和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方案。
最后探讨了实施这两者的关联性,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升高校工程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实施策略, 建设方案, 关联性, 建议, 展望, 总结成果,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工程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对高素质工程师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当前我国高校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学生往往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导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表现欠佳。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也备受关注。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学生进行真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设计的重要平台,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对于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和意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工程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方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升级。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
03
课程体系
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应覆盖培养目 标和毕业要求所需的所有课程, 并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02
毕业要求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应与培养目标相符
合。
04
师资队伍
工程专业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专业 知识和教学能力,并积极参与行
业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创新能力培养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指标之一,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激励措施
对于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和激励,激发更多学 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养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01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促进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
02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方式培
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
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方法
采用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如科 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和机会。
通过不断完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等方式, 可以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为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新能力的内涵
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和创新实践等方面。
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
创新教育理论
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
工程训练中心组建方案
工程训练中心组建方案一、前言工程训练中心是为了提高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质量、工程技术水平而建立的教育实训平台。
为了确保工程训练中心能够顺利运营和达到预期的教学培训效果,需要进行全面的组建规划和方案制定。
本文将围绕工程训练中心组建方案展开探讨,从总体设计、设备采购、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以期为工程训练中心的组建提供可行且有效的指导。
二、总体规划1.选址工程训练中心的选址应当围绕在工程类专业教育培训需求量大的地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资源。
同时,选址应当考虑到交通便利、土地成本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力求选址最优。
2.建筑设计工程训练中心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教学实训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实训场地的大小、布局以及实验室、教室等设施的布局与功能需求。
建筑风格简洁大方,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出专业性和现代化。
3.设备布置设备的布置要合理,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实验项目的需求。
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实训需求,设备布置要科学合理,满足学生学习实训需求。
4.环境治理工程训练中心要注重环境治理,提供优质、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要注重室内外环境的清洁、通风和卫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5.安全规范在建设和规划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标准,设备选购符合国家安全认证标准,确保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和教学过程中的安全。
三、设备采购1.实验室设备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选购对应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包括数控机床、数控车床、电工电子实验仪器、机械教学实验设备等。
设备采购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功能性、品质、维护成本和供应商的信誉度。
2.教学设备为了提高实训效果,特别是在机械、电子、自动化等专业,应当选购符合现行产业标准的教学设备。
大型设备上应该优先考虑国家标准化产品,并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
3.计算机设备工程训练中心也需要从事计算机控制技术、软件开发等人才的培训,因此还需要选购一批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包括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的设备。
面向新工科的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随着新工科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人们心中,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也成为了学校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面向新工科的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促进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对接与融合,提高工程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素质,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当前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特点,探讨面向新工科的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新工科教育的背景和特点新工科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推动学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新工科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性强:新工科教育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强调学科之间的互补和协同,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实践性强:新工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 产学融合:新工科教育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与融合,注重产学结合,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 挑战:(1)教育理念转变的阻力:新工科教育理念相较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但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惯性思维和难以改变的问题,这意味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将面临阻力。
(2)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培养适应新工科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是面向新工科的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关键,但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需要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3)设施设备的建设和更新:示范性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需要先进的设施设备来支撑,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而设施设备的更新也需要长期的维护和更新投入,这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与作用探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与作用探讨陆涛【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推进,教育改革也开始积极进行.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一大创举,以其自身优势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作用就是进行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从管理模式到运行体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期刊名称】《济南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2页(P69-70)【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功能及作用;优越性【作者】陆涛【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82新时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过去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型人才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各大高校也在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争取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这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运而生。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1]。
培养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改革以及新时代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好的教学资源的共同分享。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挥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等许多重要功能,因此全国各大高校在建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时需注意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结合自身特点、社会及当地的实际需求对身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示范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它还涉及了方方面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
比如管理模式、教学体制、运行机制、工作人员、实验对象以及设备等硬件资源,还有高校所具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管理等有关的教学资源和相关部门等软件资源。
有了这些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要想真正实现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目标,还需要在示范中心申报及具体建设过程之中了解它的功能与作用,在示范中心真正开始运行时突出其特色和示范作用,最大程度地为祖国为社会贡献人才。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
一
发 , 使 学 生体 验企业 真实 的 生产 生 活状 况 , 这 要 求 高
校 改革 现有 教学 方 法 , 着 力 推 行 基 于 问 题 的 探 究 式
学习、 基 于案 例 的讨论式 学 习 、 基 于 项 目 的 参 与 式 学
习等多 种研究 性 学 习方 法 , 克 服 传 统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重 理论 轻实 践 、 重 实验 轻实 训 的缺 点L 3 ; 中 心 的 建 设
高教 论坛 2 0 1 3年 4月 第 4 期
H i g he r Ed uc a t i o n Fo r u m
Ap r .2 01 3 .N o . 4
国家 级工 程 实 践 教 育 中 心 建设 探 讨 与 实 践
易新河 , 文益 民, 张 净
( 桂 林 电子科 技 大学 计算 机科 学 与工 程学 院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
了进 一 步 分 析 。
关键词 : 卓越工程师 ; 工程 实 践 教 育 中心 ; 产 学合 作 教 育 ; 校企合作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O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9 7 1 9 ( 2 0 1 3 ) 4 —0 0 6 6 —0 4
、
国 家 级 工 程 实 践 教 育 中 心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要 求企 业 与高校 共 同确 定 教 学 内容 , 要 求 企 业 每 年 能够结 合 企业 实 际 , 提 供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题 目或 研 究 生 的毕业 论 文课 题 , 这 将 使 得 企 业 的 生 产 实 践 能 尽 快转 化 成学 生 的 学 习 内容 , 实 现 教 学 内 容 的 快 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的建设 需 以 高 校 为 主 导 , 企 业 为 中 心。 中 心 建 设包括 5 个方面的内容 。 本文以 我 们 建 设 软 件 技 术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经历加以说明 。 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国家需求 1. 中国软件产业还处于成 长 期 , 其市场潜力 目前 , 还远远 没 有 挖 掘 出 来 。2 0 0 7年中国软件市场总体 规模达到 1 增长率达到3 0 7 3 亿 元, 0 % 。2 0 1 5年左 中国软件 产 业 将 步 入 成 熟 期 。 目 前 我 国 的 计 算 右, 机应用水平还 处 于 初 级 阶 段 ,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 不断扩大 , 软件 人 才 结 构 性 矛 盾 日 益 突 出。 教 育 部 关于紧缺人才 的 报 告 称 , 软件从业人员近8 0 万 人, 其中专业人才约有 5 高级人才1 中级 0 万人 ( 0万人, 。人才结构呈两头 人才 2 初级人才 1 5 万人 , 5 万人 ) 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 小中间大的橄 榄 型 结 构 , 析员 、 项目总设计师 , 也缺乏大量 从 事 基 础 性 软 件 开 。 根 据 国 际 经 验, 发的程序 员 , 即“ 软件人 I T 蓝 领” 才的合理结构 比 例 高 级 、 中 级、 初 级 之 比 为 14 。 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 行 测 算 , 在今后几年 7 中, 我国计算机 软 件 专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每 年 将 增 加 百 万。 在国家层面 , 感知中国” 战 2 0 0 9年国家提出了“ 略, 软件与服务 外 包 产 业 及 物 联 网 产 业 急 需 大 量 软 件技术人才 。《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 划》 中提出要建立完善现代服务 业 技 术 支 撑 体 系 , 这 对软件技术人才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 与行业企业沟通掌握人才培养规格 2. 结合国家需求, 通过走访大量软件行业的企 业 , 我们发现作为现代软件技术人员 在 工 程 实 践 方 面 应 该具备的能力如图 1 所示 。
2 0 1 3 年 4 月第 4 期
高教论坛 H i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F o r u m g
A r . 2 0 1 3 . N o . 4 p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探讨与实践
易新河 , 文益民 , 张 净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广西 桂林 5 4 1 0 0 4
6 6
间存在的囚徒 博 弈 ; 中心建设要求双方签订合作建 设协议并有效 执 行 , 高校和企业有专门的管理部门 负责中心的建 设 和 管 理 , 要健全中心内部管理规章 制度 , 加强对教 师 选 派 、 教 学 安 排、 质量评价等关键 都 环节的管理 。 这 要 求 企 业 与 高 校 围 绕 人 才 培 养 , 使 要开展适应校 企 合 作 需 要 的 内 部 体 制 机 制 改 革 , 得校企合作能成为企业和高校的自觉行动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原则 二 、 以实施产学合作教育为目的 1. 根据 1 9 8 7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产学合作教 樊恭烋给出了产学合作 育做出的 6 条 规 定 性 表 述 , 教育的定义 : 产 学 合 作, 共 同 育 人, 学生参加适量的
量需求 。 中心的建设 要 求 落 实 企 业 学 习 阶 段 的 任 务 , 提 升学生的工程素养 , 培养学生的 工 程 实 践 能 力 、 工程 设计能力和工 程 创 新 能 力 , 这给高校人才培养规格 提出了新要求
[ 2]
; 中心的建 设 要 求 企 业 提 供 动 手 操 作 , 在条件允
摘要 : 针 对 当前人才 培养模 式 的 缺点和 校 企 合 作 长 效 机制的 缺 乏 , 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原则进行了分 析, 并介绍 了 桂 林电子 科 技 大 学 软 件技术 工 程实践 教育中 心 的建设思 路 , 还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 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 卓越 工 程 师 ; 工 程实践 教育中 心 ; 产 学 合 作教育 ; 校企合作; 人才 培养模 式 (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9 7 1 9 2 0 1 3 4-0 0 6 6-0 4 , 作者简介 : 易 新 河( 女, 湖南桃江人, 助 理 研究 员 , 研究 方向 为 校 企 合 作 、 高教 管 理 。 1 9 6 9- ) 收稿日期 : 2 0 1 3-0 1-2 3 修稿日期 : 2 0 1 3-0 3-0 4
9] 。如果没有了保障校企 是动力 , 绩 效 评 价 是 反 馈[
合作顺利实施 的 体 制 机 制 , 校企合作就会缺乏强有 如果没有兼顾 高 校 和 企 业 的 利 益 , 力的组织和执行 ; 校企合作的参 与 者 就 会 缺 乏 动 力 ; 如果没有校企合 作的绩效评价 , 校企合作不会进 一 步 引 向 深 入 , 也不 会持久 。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3. 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 要依赖中心 的 师 资 力 量 ( 来 。这些师资是中心能顺利运作 自企业的和 高 校 的 ) 的关键 。 中心的师资首先要理解 高 等 工 程 教 育 的 本 质和指导思 想 , 掌 握 实 施 工 程 教 育 的 方 法。 在 开 展 中心教师获得了最丰富的 产学合作教育 的 过 程 中 , 经验 , 他们是进 一 步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体 制 机 制 和 人 才 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力军 。 国家级 工 程 实 践 教 育 中 心 建 设 的 思 路 与 实 三 、 践 鉴于我国 目 前 高 等 学 校 开 展 校 企 合 作 的 现 状 ,
中心的建设是一种政府行 为 。 这 体 现 了 政 府 试 图探索如何引导校企开展合作 。 中 心 的 建 设 要 求 中 负责人由企业主要管理人 心日常运行由 企 业 负 责 , 员担任 , 这意味 着 企 业 必 须 主 动 参 与 高 校 人 才 培 养 过程 , 有条件去影响高校人才培 养 过 程 ; 中心建设要 求高校支持合 作 企 业 开 展 在 职 工 程 师 培 训 , 提高其 协助企 业 掌 握 新 技 术 、 新装 在职工程师的理论水平 , 备, 同时合作企业享有对高校学 生 的 优 先 聘 用 权 , 这 就保证了企业 参 与 人 才 培 养 的 收 益 , 打破了企业之
3] ; 重实验轻 实 训 的 缺 点 [ 中心的建设 重理论轻实践 、
要求企业每年 要求企业与高 校 共 同 确 定 教 学 内 容 , 能够结合企业 实 际 , 提供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或研 究生的毕业论 文 课 题 , 这将使得企业的生产实践能 尽快转化成学 生 的 学 习 内 容 , 实现教学内容的快速 更新 。 促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 2. 我国校企合 作 一 直 处 于 “ 剃 头 挑 子, 一 头 热, 一 头冷 ” 的尴尬境地 。 在企业一方 , 参与人才培养的途
4] ; 径缺乏 [ 由于 企 业 在 校 企 合 作 培 养 人 才 过 程 中 存
在着集体行动 困 境 ,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收益得不
5] 。而在高 到保障 , 企 业 参 与 校 企 合 作 的 动 力 不 足[
校一方 , 学校内 部 体 制 机 制 却 还 不 适 应 校 企 合 作 的
6] 。 深入开展 [
图 1 软件工程师企业学习阶段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组成
认真选择合作伙伴 3. 根据 《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 试 》 行) 的要求 , 中心的合作企业应在同类企业中规模
6 7
领先 、 技术水平 先 进 、 有 较 高 的 影 响 力, 应具有规范 先进的企业文化 、 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社 的管理制度 、 会责任感 。 中软 国 际 秉 承 咨 询 驱 动 、 平 台 支 撑、 服 务 保 障、 培训先行的业务策略 , 以创新的 咨 询 设 计 、 领先的专 业技术 、 严格的质量管理 为 客 户 搭 建 安 全 快 捷 的 I T 支撑平台 。 业务范围涵盖 I 软件 开 发 服 T 咨询服务 、 企业应用平 台 支 持 与 维 护 、 系 统 集 成 服 务、 软件 务、 软件 本 土 化 服 务 、 培 训 业 务 等, 具备为全 测试服务 、 球企业提供 I T 服 务 及 业 务 流 程 外 包 的 能 力 。2 0 1 2 年, 中软国际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达7 0 0 0 多 人, 桂林电子科技 2 0 1 5 年将达到 2 0 0 0 0人 左 右。 因 此, 大学选择了中软国际作为合作伙伴 , 共建中心 。 制定可行的建设方案 4. , 长 沙) 中心的建设方 案 是 依 托 中 软 国 际 E T C( , 围绕 1 个中 心 (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 人 才) 着重培 养 3 种能力 ( 学生的工程实践能 力 、 工程设计能力和 , 工程创新能力 ) 重点建设组织 管 理 体 系 、 实践模式、 实践条件 、 师资队伍 、 经费保障 5 个方面 , 以I T 行业 为依托 , 充分发 挥 中 软 国 际 以 专 业 化 为 准 则 的 I T O 和B P O 外包服 务 和 以 人 才 供 应 链 为 导 向 的 培 训 服 培育 从 事 软 件 服 务 外 包、 软件 务, J AVA 应 用 开 发 、 嵌入式系统开发的 I 测试 、 T 行业工程型人 才 。 建 设 方案如图 2 所示 。
和长远性 , 难以 在 科 学 研 究 、 人 才 培 养、 成果转化等 方面实现全面 和 深 层 次 的 合 作 , 也没有好的形式和
8] 。 因此 , 载体 [ 我国产学合作教育目前面临重重困
难 。 中心的建设使得产学合作教 育 有 了 可 靠 的 形 式 和载体 , 以中心为平台 , 使得高校 将 有 机 会 结 合 来 自 有机会将企业的生产资源转化为 企业的思维方 式 , 教学资源 , 这为顺利实施产学合 作 教 育 创 造 了 条 件 。 总的来说 , 中心的建设要求企业 与 高 校 充 分 合 作 , 形 使得人才培养的闭环控制最终 成开放的办学 模 式 , 能够形成 , 实现产学合作教育的高效实施 。 遵守校企合作的一般规律 2. 中心的 建 设 必 须 按 照 校 企 合 作 的 一 般 规 律 执 体制机制建设 是 保 障 , 利益均衡 行 。 在校企合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