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
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海尔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奇迹,海尔集团取得的成功是大家有目共睹,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尔集团有很多的优秀之处。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海尔集团成功的原因自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成立至1991年的7年时间里,海尔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坚持技术进步,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创立了海尔冰箱名牌。
实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奇迹。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尔集团有很多的优秀之处。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道德经》中的经典,更是海尔创新文化的蕴含所在。
海尔认为无形的东西始终比有形的东西更为重要,产量和利润对于企业的发展固然意义重大,但企业文化与氛围,企业的灵魂才使企业的核心主旨.海尔秉承“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强调先卖信誉后卖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信誉是企业的根本,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营销不是“卖”而是“买”,是通过销售产品的环节树立产品美誉度,“买”到用户忠诚的心,充分体现了“舍真诚服务、得企业信誉”的“舍得情怀”和“先解客户忧、再寻发展乐”的“忧乐情结”。
海尔奉行“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人才机制,海尔认为人才始终不缺少,缺少的出人才的机制。
“赛马机制”强调公平竞争,任人唯贤;职适其能,人尽其才;合理流动,动态管理。
旨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
企业理念即思路是经营企业总的指导思想,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形成了许多实用的新的理念及思路。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近年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自2002年起,经历了艰苦的转型和持续的创新,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该集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家电制造商角色,而是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居生态企业。
在2013年,海尔集团推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加速了其数字化转型步伐。
随后,该集团积极开展全球布局,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扩充。
特别是2016年,海尔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趋势,海尔集团还构建了全面的生态系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
该集团结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智能家居的全面升级。
除了市场布局和技术创新,海尔集团还注重品牌建设。
该集团以“创变、领先、长青”为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创新、持续学习和引领行业的方式,逐渐树立起了国际知名品牌形象。
近年来,海尔集团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19年,该集团连续第11年成为中国出口冰箱、洗衣机、厨电和空调的领军企业,并连续第12年成为全球生活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海尔集团积极参与全球智能家居标准制定,并推动国际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未来,海尔集团将继续保持创新、拓展海外市场,并进一步完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
该集团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推出更加智能、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助力用户实现美好生活。
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
全球市场布局和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布局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覆盖了亚洲、欧洲 、北美等主要市场。
竞争优势
海尔集团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拥有 众多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和贡献
产业升级
海尔集团的发展促进了全球家电产业的升级,推动了全球家电产业向高端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 法规,积极履行企 业社会责任。
热心公益事业,积 极参与慈善活动, 回馈社会。
关注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积极推广绿 色发展理念。
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运营的结合
坚持国际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化运营 体系。
注重本土化运营,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 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环保和社会责任
海尔集团将积极履行环保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企 业良好形象。
拓展绿色产品市场
海尔集团将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绿色 产品在市场上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加强企业合作
04
海尔集团的社会责任和影响
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影响
绿色生产
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绿色生产,采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模式,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环境标志认证
海尔集团的产品通过了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标志认证,如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中国的环境标志认证。
环保宣传和教育
海尔集团积极宣传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和 社会的环保意识。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才开始推进国际化。
所以在这阶段,海尔先在国内市场以创新产品的方式建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张瑞敏到四川考察当地市场,有用户向他反应海尔的洗衣机不好用,时常会堵塞。
原来四川很多农人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所以常导致泥沙、根须等堵塞了洗衣机出水口。
张瑞敏将这个问题带回海尔总部,但是大家把这事当笑话,张瑞敏却严肃地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海尔研发部门因此发明一种专门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
这种分众订制的行动,让客户对海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开海尔订制电器的行销新纪元。
*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为了说服挑剔的德国人以打进德国市场,将撕去商标的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让德国经销商自行去挑选。
经过严格检查及试用后,结果经销商选中海尔冰箱,因此海尔获得2万台冰箱的订单,开启海尔走向国际之路。
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
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
在海外销售过程中,主要依赖外国专营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并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保证对海外经销商的产品供应,赢得了国际信誉。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自1996年起,海尔首次投资海外,菲律宾海尔CD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先后投资设厂。
海尔发展之路
13
作业: ㈠题目 1.浅议海尔从“质量高于利润”到“服务重于利润”的战 略转移 2.试析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3.关于海尔多元化扩张的分析 ㈡形式:小论文 ㈢要求: 1.任选一题; 2.规范的格式(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3.二千字左右; 4.打印文稿。 5.两周后交。
14
11
要实现冲击世界500强的目标,一个很关 键的问题是要实行产品的多元化和集团 规模化。 对于海尔的多元化扩张,社会上争议很 大,但张瑞敏坚持自己的初衷不改。从 冰箱到冷柜、空调和洗衣机再到彩电等。
12
海尔已意识到“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 的趋势,并制定了成为跨国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 1990年海尔开始出口冰箱; 1996年在印尼成立公司; 1999年在美国投资建厂。 目前海尔产品已出口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60%以上在欧美地区销售。 下一步该如何走,张瑞敏觉得有必要好好考虑一下 了。
2
仔细分析市场形势后张瑞敏发现,尽管市场上中 国自己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名牌冰箱”。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 于是他果断地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 一,创名牌”。从此,“名牌战略”成了贯穿海 尔整个发展之路的核心战略。 到厂不久,张瑞敏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他 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 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6
两次扩张,海尔仍然采取“企业文化先行”的 战略,即向新企业选派主要领导,依靠注入海 尔观念和管理,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 “联合舰队”,即海尔集团不应是一列火车, 车厢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而应是一支联合 舰队,每一舰都有战斗力,又可联合作战,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 集团成立了项目开发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质 量认证中心,其他方面则充分放权经营。
海尔集团三步曲战略案例
海尔集团的三部曲战略青岛海尔集团使我国家电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领航企业。
从1984年两家濒临破产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青岛冰箱总厂算起,海尔的成长用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的话来总结,是执行了三部曲战略,即由品牌战略到多样化战略到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1984--- 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青岛冰箱总厂成立时,国内冰箱厂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蜂拥而入。
张瑞敏经过仔细分析市场后,毅然提出"创名牌、高起点"的战略,在收集和比较国外30多家企业的技术资料基础上,决定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为了培育职工严格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到厂不久,究责令将厂里生产的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
从此,"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高于利润"、"只有一等品,没有二等品、三等品",就成了海尔人贯彻品牌战略的经营理念。
经过严格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1985年,以”青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就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冰箱类第一名,名牌战略初战告捷。
1989年,在其他冰箱因滞销而纷纷降价之际,海尔却给自己的冰箱提价12%,其销量反而上升。
此后,海尔的冰箱以及其他家电产品一直突出高速质量、优服务,从不低价促销。
二、1991----1998年:多样化战略阶段在创出名牌、实力壮大之后,张瑞敏认为必须扩大企业规模,在市场竞争中,如果有名牌而无规模,名牌将无法保持和发展。
于是,海尔逐步采用兼并收购的办法执行多样化战略。
1991年12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空调器厂;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厂,进入洗衣机领域;1995年12月,收购武汉希宝实业60%的股权,成立武汉海尔公司,实现首次跨地域扩张;1997年3月,海尔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合资组建顺得海尔公司;同年八月,合资成立莱阳海尔公司,进军小家电(比如电熨斗)市场。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背景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公司成立于1984年,由张瑞敏先生创办,起初是一家小型厂房,专注于生产冰箱。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尔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全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产品涵盖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以及智能家居、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二、发展历程1. 初期发展(1984年-1990年)1984年,张瑞敏先生创办了青岛海尔冰箱厂,开始了海尔的发展历程。
在初期阶段,海尔专注于冰箱的生产,并以高质量和创新的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国内市场扩张(1990年-2000年)在上世纪90年代,海尔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洗衣机、空调等,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海尔通过建立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份额,并取得了可观的销售业绩。
3. 国际化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海尔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公司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机会,先后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不断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并逐步建立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络。
如今,海尔已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创新与转型(近年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满足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生活的需求。
海尔还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推出了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智能的家居体验。
三、发展成就1. 品牌影响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公司多次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世界品牌500强等荣誉称号,海尔品牌已成为国内外消费者信赖的品牌之一。
2. 技术创新海尔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在家电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公司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创立与初期发展阶段(1984年-1990年)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和品牌,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创始人是张瑞敏先生,他在创立海尔之前曾在青岛冰箱厂工作。
海尔最初是一家小型冰箱生产厂家,拥有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在创立初期,海尔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张瑞敏先生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他还注重市场营销,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二、市场扩张与国际化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在1990年代,海尔开始追求市场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他们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海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997年,海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三、品牌建设与多元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海尔开始着重进行品牌建设和多元化发展。
他们将“创新、品质、服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世界品牌、中国企业”为目标。
海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空调、洗衣机和电视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海尔还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他们进军金融、房地产、医疗器械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四、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战略(至今)海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他们致力于推动绿色制造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责任,并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在全球化方面,海尔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和拓展。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开展跨国合作和交流。
海尔的产品现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精选可编辑ppt
3
名牌战略 发展阶段
多元 化战 略阶 段
国际化战 略发展阶 段
全球 化品 牌战 略发 展阶 段
4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1984年——1991年)
1984年
1987年
1991年
第一条四星 级冰箱生产 线
发现质 量隐患 砸冰箱
1985年
国际招标 中标,获 得社会各 界关注
全国冰箱评比, 中国冰箱史上 的第一枚金牌
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 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 按需配送。
精选可编辑ppt
9
Thank you!
精选可编辑ppt
10
成立海尔集团, 进入多元化发 展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88年
5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1991年—1998年)
通过ISO9001 认证,成为中 国家电行业第 一家通过此项 认证的厂家。
1992年
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 挂牌上市
。
1993年
红星电器 有限公司 整体规划 海尔集团
1995年
海尔莎只罗 (印尼)有 限公司成立。 首次跨国经 营
以进入彩电 业为标志, 海尔进入黑 色家电信息 家电生产领 域
1996年
1997年
6
1999年
2001年
在美国的南卡州建 立了生产厂。
2002年
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 元,海外营业额达10亿 美元。
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的
一家冰箱厂,首次实现跨国
并购
国际化战略
发展阶段
(1998年—2005 年)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
海尔集团的发展与资本运营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
自1979年成立以来,海尔集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资本运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将探讨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资本运营策略的关键因素,旨在分析海尔集团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1.1 初创时期海尔集团成立于1979年,当时是一家小型冰箱厂,仅有40余名员工。
在中国家电行业起步阶段,海尔集团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不确定性。
然而,海尔集团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市场拓展,迅速崭露头角。
1.2 战略转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海尔集团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转型。
首先,海尔集团调整了产品结构,从单一的冰箱生产扩展到涵盖了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多个家电领域,实现产品线的全面覆盖。
其次,海尔集团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最后,海尔集团加强了研发能力,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如智能家电和互联网家电,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
1.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家电市场的日益饱和,海尔集团开始寻求国际市场的发展机会。
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和收购,海尔集团逐渐拓展了其国际业务版图。
如收购了美国家电巨头GE的家电业务和意大利品牌Candy,使得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二、海尔集团的资本运营策略2.1 多元化发展海尔集团在资本运营中积极追求多元化发展。
通过投资并购其他企业,海尔集团实现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
以海尔金融为例,海尔集团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和家电产业的有机结合,为海尔集团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2.2 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合作海尔集团积极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
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海尔集团实现了资本的有效运作和利润的最大化。
另外,海尔集团还与国内外的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资源。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
自成立以来,海尔始终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家电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迅速成长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
1984年,海尔集团在中国青岛成立,最初只有一家小型厂房和有限的生产线。
然而,凭借着创始人张瑞敏的智慧和勇气,海尔很快就开始了快速的发展。
在早期的发展阶段,海尔主要生产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尔逐渐扩大了产品线,开始生产空调、电视、微波炉等多种家电产品。
海尔的产品以其高品质和可靠性而闻名,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海尔不仅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成功,还迅速进军国际市场,成为了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海尔注重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
公司设立了研发中心,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海尔团队。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海尔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海尔还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尔的品牌形象以“创新、品质、服务”为核心,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除了产品和品牌建设,海尔还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海尔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员工的发展和培养。
公司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鼓励员工发挥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海尔的企业文化也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上,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海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海尔通过收购和合作等方式,加强了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海尔也积极转型升级。
公司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将家电产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便捷的家居体验。
总的来说,海尔集团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从一个小厂房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商。
海尔集团的背景,发展
海尔集团的背景,发展1.海尔集团的背景海尔集团创⽴于1984年,18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美誉的⼤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冰箱发展到拥有⽩⾊家电、⿊⾊家电、⽶⾊家电在内的86⼤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实现全球营业额突破720亿元,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
海尔集团现有设计中⼼18个,⼯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连、武汉各有⼀个,海外⼯⼚13个)。
营销⽹点58800个,服务⽹点11976个。
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机四⼤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欧洲15家⼤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连锁店的9家。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产、销售“三位⼀体”的本⼟化⽬标。
海外⼗三个⼯⼚全线运营。
2.海尔物流三个发展阶段2.1 物流重组统⼀采购:实现每年环⽐降低材料成本6%。
统⼀仓储:海尔建⽴两个全⾃动化物流中⼼,不仅减少20万平⽅⽶仓库,⽽且呆滞物资降低90%,库存资⾦减少63%。
统⼀配送:⽬前海尔在全国可调拨16000辆车辆,运输成本⼤⼤降低。
2.2 供应链管理内部:实施⼀体化供应链管理,下达定单的周期由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现在的1⼩时内;同时实现看板管理2⼩时送料到⼯位。
外部:延伸⾄供应商各部,使海尔的定单响应速度由整合前的36天缩短⾄现在的不到10天。
2.3 物流产业化海尔物流整合了全球配送资源⽹络,积极拓展社会化分拨物流业务,通过现代物流科技的应⽤来创造增值服务。
海尔物流成功应⽤世界最先进的SAP R/3系统和SAP LES物流执⾏系统,拥有600亿海尔集团物料的管理运作经验和能⼒。
同时利⽤现有⽹络开展社会化服务,向其他⾏业和单位提供全程物流服务,解决成本、响应速度的问题,以客户为中⼼提供全⽅位的物流增值服务。
海尔简介及发展历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01 公司简介 02 企业文化 03 品牌战略
01 公司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 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 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 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 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 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
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 界500强。
02 企业文化
观
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海尔创造用 户的动力
发展观
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 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
利益观
人单合一双赢——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发展观念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 动态合伙人
2012-2019
全球化品牌战略
创造互联网时代 的全球化品牌
网络化战略
网络化的市场, 网络化的企业
201 8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人人能在海尔平台创业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创新文化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以战略创新为方向 以组织创新为保障
创新
以技术创新为手段 以市场创新为目标
03 品牌战略
发展历程
名牌战略
要么不干,要干 就干第一
多元化战略
海尔文化激活 “休克鱼”
国际化战略
走出国门,出口 创牌
1984-1991
1991-1998 1998-2005 2005-2012
海尔发展历程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海尔集团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创业初期,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工不到800人,现在海尔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职工2万多人。
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并实现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
海尔集团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目前,海尔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海尔发展的目标是本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登上哈佛大学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
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在'99《财富》论坛上海年会上海尔集团张瑞敏总裁将作为唯一一名中国家电企业家与会并发表演讲。
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现代企业希望设计出能在目标市场成功实现其目标的市场营销组合,并将它付诸实施。
这包括四种营销管理职能:分析、企划、实施及控制。
企业通过分析市场和市场营销环境,找到有吸引力的机会和避开环境中的威胁因素。
除此之外,企业还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于企业的机会。
企业接着制定营销计划,包括计划实施概要、市场营销状况、威胁与机会、目标与问题、市场营销战略、行动方案、预算和控制。
其中的产品策略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它包括:新产品、直销、广告、销售促进、价格和销售等营销组织因素的具体战略、目标市场战略、定位战略等。
计划好战略只是市场营销成功的开始。
“把事情做正确”与“做正确的事”一样重要。
成功的市场营销实施取决于企业能否将行动方案、组织结构、决策、奖励制度、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这五大要素组合出一个能支持企业战略的、结合紧密的方案。
“营销的目的是要使销售成为多余”。
一个成功企业,它销售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受欢迎的、有形实体产品,还包括尽善尽美的服务态度、成功的品牌观念等无形的企业整体形象。
社会营销观念认为: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然后再以一种能够维持或改善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
起初绝大多数企业的营销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短期利润。
后来,它们开始认识到满足消费者欲望的长远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了这种营销观念。
如今,许多企业在做营销决策时已开始考虑到社会的利益。
海尔公司便是考虑社会利益的企业之一。
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开始创业,至今已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型集体企业,发展为一个集科研、生产、贸易、金融于一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200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比1984年的348万元增长11600多倍;海尔产品已由单一型号的冰箱拓展到目前的空调、洗衣机、手机等包括白色、黑色、米色家电在内的69大门类、10800多个品种的产品群;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2000年实现出口创汇2.8亿元,自1998年以来,出口创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发展简史
海尔集团发展史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
创立于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前身是位于青岛市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家工厂当时已经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濒临破产的命运,当时的厂长,也就是现任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第一次走进工厂,触目所及竟然是满工厂臭气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处闲晃、无所事事,还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烧火取暖。
张瑞敏上任后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准在工厂内大小便」,自这道命令开始,张瑞敏展开打造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漫长道路。
一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就将库存的电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电冰箱,接著将这些电冰箱搬到工厂广场上,要求生产这些电冰箱的工人在全体员工面前抡起大槌敲坏自己生产的成品。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约合一名普通工人二个月的薪水,工人亲手敲毁自己的血汗结晶,不禁泪流满面,也打下海尔坚持品质的基础。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自创品牌的方式进军国际市场,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路、制造网路、行销与服务网路。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行销网点58800个;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专门开发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家电产品,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公司简介海尔集团是中国率先的家电创造商和全球知名的白色家电品牌之一。
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
海尔以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智能化的家电产品和解决方案。
二、早期发展海尔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当时青岛冰箱厂成立,成为海尔的前身。
在成立初期,海尔主要生产冰箱产品,并逐渐扩大了产品线,包括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海尔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逐步进军海外市场。
三、国际化战略海尔在1997年实施了一项重大决策,即推行全球品牌战略。
公司开始通过收购和合资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海尔已经在全球拥有100多个子公司和15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售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创新驱动海尔向来以来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不断推出具有颠覆性技术和创新设计的产品。
例如,海尔率先推出了智能家电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等,引领了家电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五、品质管理海尔向来坚持以品质为生命的理念,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流程,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的品质管理体系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六、可持续发展海尔向来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
公司积极推动绿色创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海尔还积极参预公益事业,推动教育、环境保护和扶贫等社会责任项目。
七、国际认可和荣誉海尔的发展历程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公司连续多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并多次荣获国际大奖,如德国红点设计奖、美国艾美奖等。
这些荣誉证明了海尔在创新、品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表现。
八、未来展望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品质提升,推动智能家电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才开始推进国际化。
所以在这阶段,海尔先在国内市场以创新产品的方式建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张瑞敏到四川考察当地市场,有用户向他反应海尔的洗衣机不好用,时常会堵塞。
原来四川很多农人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所以常导致泥沙、根须等堵塞了洗衣机出水口。
张瑞敏将这个问题带回海尔总部,但是大家把这事当笑话,张瑞敏却严肃地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海尔研发部门因此发明一种专门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
这种分众订制的行动,让客户对海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开海尔订制电器的行销新纪元。
*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为了说服挑剔的德国人以打进德国市场,将撕去商标的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让德国经销商自行去挑选。
经过严格检查及试用后,结果经销商选中海尔冰箱,因此海尔获得2万台冰箱的订单,开启海尔走向国际之路。
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
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
在海外销售过程中,主要依赖外国专营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并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保证对海外经销商的产品供应,赢得了国际信誉。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自1996年起,海尔首次投资海外,菲律宾海尔CD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先后投资设厂。
*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1999年4月,海尔集团在美国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设计中心在洛杉机、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立足当地发展成本土化的世界名牌。
海尔"走出去"的成功,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长期把开发国际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战略组成部分,跟踪国际技术和产品资讯变化,坚持高质量,以创造世界名牌为导向,根据各国用户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致力於推行本土化战略,等等。
【海尔公司的国际化历程】拟定三个1/3"国际化战略从决定要往外走的战略构想成型之后,海尔一开始的改革就树立了远大的抱负将海尔的最终定位目标就是创造出国际化海尔。
而中国的海尔是国际化海尔的一小区块,而国际化海尔将会包括了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东南亚海尔等各大版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海尔提出了"三个1/3"战略",也就是三分之一的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出口;最后的三分之一则是海外建厂海外销售。
而实施这项国际化战略的三个原则:坚持出口创牌为导向;出口创牌,首先是质量;先难后易,先打入已开发国家,再打入开发中国家。
在实施这项战略的过程中,辛苦是一定的,而海尔将以这项战略创出一条独特的路径,在产品往国际走的同时,海尔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第一台产品是引进,学习外有的而自己没有的优点;第二台产品是国产,设计出属於自己的产品,提高品质;第三台则是出口,将产量扩大标准化,出口外销到各地;第四台在国外当地生产,减低成本。
在品牌上他们也分为三步在进行,第一步叫走出去,进到国外的主流国家、主流市场。
第二步叫做走进去,走进到国外的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
第三步叫做走上去,也就是成为真正当地的一个主流品牌。
出口创牌的播种阶段海尔初步创出了国际市场知名度,海尔迈入国际化战略的扎根阶段,通过产品的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牢固扎根海外市场。
美国是当今世界家电制造业的顶级国家,也是家电消费的大国之一,要成为世界级家电著名的名牌,就要在美国扎根。
於是,在走出去的前期,海尔在洛杉机、矽谷等先建立设计中心,并在纽约建立贸易公司的基础上,先创造出海尔的知名度。
"三位一体":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在1999年4月,在家电业里已富有知名度的海尔更在美国南卡州设厂,这对中国或是美国都代表了巨大影响的轰动。
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海尔用运用当地资源、人力,这样特殊的手法很难让其余公司认同和跟进。
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了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里。
美国AHAM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239-280升容积冰箱市场,海尔冰箱已经成功占领35%的美国市场份额,这对海尔来说是不是成功,只是必经之路。
海尔在美国设厂后,海尔贸易公司总经理迈克在专程参观南卡工厂后,说出海尔品牌在美国已经创出很高的知名度,但那是以出国为基础的。
南卡工厂的投资产,对进一步提高海尔品牌在美国的影响,将会是有质的促进。
有了南卡工厂的依托,市场拓展将更加有力,因为美国消费者会认为这是美国人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
的确,南卡的设厂,如预期的一样,美国几乎认为海尔就是自己的家电品牌,信任的程度都反应在销售表上。
在海外投资建厂海尔在通过海外投资建厂后,为了将国际化战略实行的更彻底,便增添了三个中心。
一、信息中心。
美国有规定,在当地投资建立工厂后,可以加入当地协会,如美国的AHAM、CEA协会,这就表示公司已具备了参与制定当地行业标准的资格,并可了解当地同业动态和竞争对手信息。
同时因为美国制造而具备与当地知名品牌公平竞争资格。
二、设计中心。
海尔在海外的经营思路都是根据当地消费者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透过当地设计,当地化生产,以第一速度把用户的需求转化成用户满意的商品。
在美国,海尔以优先方式推出达到2001年能耗之星标准的品牌之一,以环保为诉求的标准下,带动了海尔品牌美誉度,同时也带动其他地区的出口及国内市场的市场发展。
三、资源中心。
通过当地工厂掌握当地优势分供方资源,有助于海尔整合全球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
现在为海尔提供零件支持国际大东司就有四十多家为世界五百强企业。
跨国并购突破欧洲阵地欧洲是世界家电王国,世界上许多著名家电厂商都在欧洲,以精致、高品质闻名,因此突破欧洲成为海尔国际化战略的第二个阵地。
2001年7月,海尔集团跨国并购意大利一家冰箱厂异於美国设厂的手法,海尔在意大利合并了一间制造冰箱的工厂,并设立海尔意大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将海尔品牌植入欧洲市场,并且合用当地文化原有的工厂,将原本不良的家电全部汰换成海尔所生产的家电,塑造与欧美著名品牌的平等的高级。
这是海尔继美国之后在发达国家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又一个重大壮举,是海尔实施国际化名牌的又一成功标志和新的里程碑。
此间工厂在当月运营投产,产品质量、产量等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采取并购的模式更让海尔如虎添翼,同时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的三大优势。
其一,迅速进入当地市场。
2001年,海尔冰箱在欧洲销售量超过6000万美元,在此基础上,建立本土化制造中心尤为必要,而实施兼并策略,可以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其二,最短的时间内整合当地化资源。
顺利地掌握了原材料,设备的采购网络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外部公共关系资源,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很快搭建起来。
其三,消除了贸易技术壁垒。
欧洲各个国家为亚洲产品设置了产品认证,关税等贸易技术壁垒,当地化生产完全突破了这些限制,海尔产品进入欧洲市场已经毫无阻碍。
三融一创"巩固阵地在海外逐步播种、发芽、成长起来之后,海尔进一步推行"三融一创"理念,全面巩固海外市场阵地。
"三融一创",即通过融资、融智、融文化,创本土化名牌,这也是国际化海尔的最终体现。
惟有如此,才能做到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美誉度。
实施本土化战略,文化融合非常重要。
两种文化的融合比较困难,但本质上创新的理念都是可以融合的。
海尔通过共同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逐步实现了海尔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在美国工厂,到处都能看到像中国海尔一样的管理理念,但方式灵活多样,更富于美国文化色彩。
班前会制度,6S优质典型讲评,评选优秀海尔员工活动等等,让美国海尔员工感到既有新奇又有活力,这种有激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美国海尔员工比学赶超的氛围,员工积极进取的状态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当前,通过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尔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集团现有工业园15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30个,海外设计中心8个,营销网点58800个。
永远的世界自主品牌事实证明,海尔的收获并不是来自於工厂本身,而是来自其成功的本土化品牌运作。
海尔集团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而得到更多的用户资源,海尔的订单增加了很多,有了订单,海尔海外的发展就不用再完全靠自己投资在全球设厂,再也不用经过海尔工厂的手,靠品牌代言就可以使海尔公司进入五百强企业,卖永恒的产品。
在去年,海尔就停止了投资设厂,将代工交由海尔国际合作工厂去做,海尔现在已经不卖产品,卖的是世界级品牌。
只有创新与突破国际化的成功,已为海尔带出了知名度和产品保证,现阶段的海尔已遇到了瓶颈,他们清楚知道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於不断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领先对手一步,才能够保持自己领先的、不可替代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海尔现在的国际化领土已经走到一定的程度,接下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才能达到海尔的顶点。
【海尔的国际行销活动】两千零六年开始,海尔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球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营运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海尔的持续发展。
由这一连串的创新战略发展到现在,也意味著海尔其实在实行国际化战略时,就已经将企业带进了国际化的领域里了!为了进一步向大家解释海尔集团的国际行销活动,我们决定以课文中第五节所提到的「价值链」以及「整合回应架构」来阐述与分析有关海尔集团的国际行销活动。
【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由一连串的价值创造活动(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所组成,包括了制造、行销、配送到售后服务等主要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及公司基本建设(厂房)、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发展及物料采购等支援活动(support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