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
《比较教育学》杨汉清 读后感
《比较教育学》杨汉清读后感《《比较教育学》杨汉清读后感之一》读杨汉清的《比较教育学》,就像是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教育之旅,那感觉就像在教育的大森林里探险,每一页都藏着不同的“宝藏”。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想:“比较教育学?这得多枯燥啊,不就是比来比去的嘛。
”可是,没读几页我就被打脸了。
书中提到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对比,就像把各个国家的教育放在一个大舞台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舞步”。
就拿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来说吧。
美国的教育给我的感觉就像一片广阔的草原,孩子们在上面可以自由奔跑,他们有很多机会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课程设置那叫一个丰富多样,什么木工课、戏剧课都有。
而中国的教育呢,就像精心修剪的花园,每一棵“植物”都经过精心的培育。
我们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那是相当扎实,就像给大楼打了深深的地基。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每天就是按部就班地上课、做作业。
当时就觉得学习好苦啊,看着书里美国孩子可以做那么多好玩的项目,我就特羡慕。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咱们中国教育的好处了。
扎实的基础知识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在很多时候都能打开知识的大门。
书中有个观点我觉得挺有争议的,它说在比较教育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评判哪种教育更好,而应该看适不适合本国的国情。
这就像穿鞋子,不是别人的鞋子好看你穿上就舒服。
也许有人会说,那我们就不能借鉴其他国家好的教育经验了吗?当然不是啦。
借鉴是可以的,但不能全盘照搬。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而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教育领域的“探险家”,发现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时而又觉得自己像个迷茫的孩子,对教育的理解好像还很浅薄。
不过,这就是阅读这本书的乐趣所在吧。
它让我不断地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面的认识。
总之,《比较教育学》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教育。
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在你心里种下一颗思考教育的种子,慢慢地发芽长大。
《《比较教育学》杨汉清读后感之二》读杨汉清的《比较教育学》,真的是让我对教育这个事儿又爱又恨啊。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是每个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革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育学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比不同教育学派别的思想和方法,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首先,比较教育学让我认识到教育不应套用单一的理论和方法。
不同的教育学派别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们各自注重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例如,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学生的行为和习惯,认为教育就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人本主义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教育学派别的特点,我明白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学生,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其次,比较教育学让我认识到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与演变。
例如,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纸上谈兵,而现代教育强调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我认识到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此外,比较教育学还让我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系统。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也对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教育体系和方式也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模式,我认识到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只有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教育价值观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比较教育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和多元化的教育视角。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教育学派别的思想和方法,我认识到教育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教育需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同时,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此外,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系统,需要综合考虑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读《比较教育学》有感
读《比较教育学》有感陆家仁读教育专著不多,所以一拿起《比较教育学》这本专著,感到眼前一亮,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
什么叫《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
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基本特点是:一是它的国际性。
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
二是它是可比性。
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
三是它的综合性或跨学科性。
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
在读比较教育学中,我比较注重加拿大和美国的教育。
国外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和课堂民主气氛。
教师让学生回答课堂问题,从来都用您字,而且面带微笑,轻声细语:“这位同学,请您回答这个问题好吗?”还有课堂对问题的讨论的民主氛围。
教师用平等、商量的口气,让学生感到特别放松。
不用担心自己说错,不用担心别人取笑,不用担心自己回答的荒唐,不用担心自己回答不着边际。
让学生的思维骏马在辽阔的大地、无边的草原、浩翰的海洋、广袤的宇宙中驰骋。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美国的学生特别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美国文化,来自于全社会对孩子的呵护,来自于父母对孩子教育,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对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
在中国学习不好的孩子别想当干部,可是在国外,学习不好的孩子竟选班干部异常活跃,从来不会认为学习不好是你当学生最大的劣势。
他们的自信不知来自于哪里,可能来自于他们的基因里。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自信的基因,那该多重要啊!自信是什么?自信是一个人的脊梁,自信是梦想的开始,自信是远行的动力,自信是强大的支柱。
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卢晓中一:作者卢晓中简介卢晓中教授,1962年1月29日出生,江西省余干县人,1982年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和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7~1989年攻读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大学教育硕士并获教育学硕士。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副组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在“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战后东盟教育研究》(主编之一)、《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新华文摘》转载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学术文摘刊物全文复印或转载论文20篇。
科研成果“教育发展一体化趋势简论”(独立)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第五次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完成者)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还获省一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国家教委编辑出版的《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教授概览》对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作了长篇介绍。
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
卢晓中教授师从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并获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召集人,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教育政策与法规咨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亚洲四小龙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跨世纪广东教育发展论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在我的教育学学习和实践中,我认为,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并为改进和创新教育提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以下是我在比较教育学领域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比较教育学能够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使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有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例如,在北欧国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为我们反思和改进我国的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其次,比较教育学能够加深我们对教育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进程,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改革中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并从中获得启示。
例如,新加坡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改革需要有长期的规划和坚定的执行力,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的吸引力,需要注重学校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比较教育学还能够促进教育跨国合作和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寻找合作的机会,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例如,中国和芬兰的教育合作项目“中国芬兰示范幼儿园”,在借鉴芬兰幼儿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为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综上所述,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拓宽教育视野,深化教育改革思考,促进教育跨国合作与交流。
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坚信比较教育学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这是我的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交流。
感谢您的阅读!。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概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 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之父: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教的,把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外国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分支研究。
其中外国教育研究:指对除本国以外的其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区域教育研究:是指对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某种联系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传统的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教育现实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比较教育学史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史》之读书报告一、书名:比较教育学史二、著者:王承绪1912年生,江苏江阴人,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38年进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学,1941年获伦敦大学教师证书和教育学硕士学位,曾任诺丁汉大学讲师。
1947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杭州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政协五届,六届副主席,现兼任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加拿大《交流》季刊咨询编委等职。
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获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副主编,合作主编了新中国第一部《比较教育》教材、《中外教育比较史纲》等。
合作或单独翻译的著作有:《教育原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学校》等,是我国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四、页数:394 页五、内容概要:研究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史,评析该学科各主要流派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理论上的论争,介绍国际教育组织和若干国家开展比较教育研究的情况。
第一章绪论,主要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和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阶段第二节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第三节本书的基本框架第二章 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的奠基时期。
包括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介绍朱利安、库森、霍姆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比较教育学的史前期第二节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库森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节霍勒斯·曼和亨利·巴纳德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时期。
介绍萨德勒、康德尔和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
第一节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二节康德尔的比较教育思想第三节汉斯的比较教育思想第四章二战后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流派。
比较教育笔记(精心整理)
第一章概论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方法,在探讨其各自的哲学、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特点的基础上,比较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异同与成败,研究总结教育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从而博彩各家之长,以达成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的目的。
比较教育的基本特征:1他的跨国性和国际性。
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教育。
2它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
3它的研究对象覆盖了整个教育领域,并兼具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种性质。
4他的时代性,即比较教育的研究时间维度上总是以现在为中心 4他的民族性和国际性并存的特征。
比较教育之父: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教育这个概念,比较教育史上一般以此作为比较教育产生的标志。
由于他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开创性贡献,人们把他尊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霍尔斯划分比较教育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按照霍尔斯的划分,比较教育主要包括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大领域。
其中比较研究领域又包括比较教学法、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两个亚领域,而国际教育也包括国际教育够工作研究和国际骄傲与教学法两个亚领域。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霍尔斯的《比较教育:当代的问题与趋势》简述比较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的不同从学科内部体系结构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教的,把比较教育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外国教育研究、区域教育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国际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史研究、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和比较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等分支研究。
其中外国教育研究:指对除本国以外的其他一个或若干个国家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
区域教育研究:是指对世界上某个或某些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存在某种联系的地区教育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国家间教育比较研究:是比较教育研究最传统的领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教育现实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和研究。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关于教育学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教育学的读书笔记1又一次拜读了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
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
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教育儿子的方法——赏识我的孩子。
同时也让我对学生们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赏识我们的每一个学生。
赏识教育的第一个原则,信任。
我们要从每个孩子的身上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从心底深处去欣赏他们,孩子们会有很大的改变。
这使我想起了二年级4班的刘阳龙同学,记得懂主席在一次校会上,面对全校学生曾经表扬过他,主动捡起校门口的小树枝,放到垃圾桶里。
从那以后,我经常遇到刘阳龙拿着塑料袋,在校园中捡角角落落的垃圾。
我也及时的对他进行表扬,从那以后美术课上他每次做完手工之后也会把桌面地面收拾的很干净。
我们对学生获得的成功和进步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扬。
鼓励是流淌的小溪,是教师手中的太阳。
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像是清晨的一缕曙光。
往往我们一句体谅的话能使学生情绪稳定下来,恢复信心,几句表扬鼓励的言语能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的读书笔记2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透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资料。
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务必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在探索教育的多样性与普遍性的过程中,比较教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以下是我阅读比较教育学相关书籍后的一些笔记摘抄,这些摘抄反映了我对这一学科的初步理解和认识。
首先,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在于比较。
它不仅仅是对不同教育体系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通过对教育政策、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比较,我们能够发现不同教育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其次,文化因素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往往反映了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例如,一些文化可能更重视集体主义,而另一些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
这些文化差异在教育目标、教学风格和学生评价方式上都有所体现。
再者,教育政策和实践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影响其教育投资和资源分配,而政治体制则可能决定教育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比较教育学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帮助我们理解教育体系是如何在不同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
此外,教育的全球化趋势也对比较教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教育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日益频繁。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国的教育实践,还要关注全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
最后,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分析,从案例研究到跨国比较,不同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工具。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教育现象,更有效地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阅读比较教育学的书籍,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些笔记摘抄只是我对这一领域的初步探索,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将使我对比较教育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在接触比较教育学这门学科之前,我对教育的认知相对较为狭隘,仅仅局限于自己所经历的教育模式和周围所观察到的教育现象。
然而,随着对比较教育学的深入学习,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教育这一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社会现象。
比较教育学让我首先认识到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系,往往是其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产物。
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因此其教育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基本需求。
通过对不同国家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我发现政策的制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对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的精准判断。
例如,某些国家为了提升教育公平,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扶持政策,包括免费提供教育资源、设立专项奖学金等。
而另一些国家则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和教育改革,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国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显著。
有些国家的课程体系丰富多样,涵盖了艺术、音乐、体育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而有些国家则更加注重核心学科的教学,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科学和语言等基础学科上。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定位。
比较教育学还让我深入了解了教育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在一些国家,评价学生的方式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还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
而在另一些国家,考试成绩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过度追求分数,而忽视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各国也各有特色。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赖靖怡这本《比较教育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的一本。
这套丛书从教育科学分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反应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
在教育学科分类中,比较教育学属于教育科学中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被运用学科的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的一种学科,本书就是该套丛书中由卢晓中所著的《比较教育学》。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国际教育;第四章,发展教育;第五章,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结语,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并没有按照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比较教育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来写,而是重点探讨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并以当前国际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即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作为两个主要部分。
本书的最后还讨论了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状况和趋向,特别对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主要阐述比较教育学的概念界定以及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这一章,我了解了目前学术界对比较教育学是学科还是研究领域的争论,同时也看到了本书编写者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与界定。
作者将比较教育学界定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学科”,即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代世界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现实问题,寻求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差异,以促进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学科,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同时通过这一章,我还了解了比较教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自1817年法国朱利安的研究工作使科学比较教育学得以产生以来的学科演变过程。
同时也了解了现代比较教育学的分类及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是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这一章主要讨论的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方法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
在这一章中我主要了解到:1、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性质是实证性、比较性和跨地域性。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我们的未来。
而作为教育者,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和研究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教育理念和方法。
首先,比较教育学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教育制度和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教育挑战和机会,并从中获取启发。
比如,在研究不同的国家教育制度时,我注意到一些国家更注重自主学习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另一些国家则更注重应试教育和传统学科的学习。
这使我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
其次,比较教育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教育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等。
每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它们各自关注的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
通过比较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从中获得启发,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实践。
此外,比较教育学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教育问题的共同点和普遍规律。
虽然每个国家和文化的教育制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背后的普遍原因和解决方法。
比如,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学生压力过大、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实践,并将其应用到我们自己的教育实践中。
最后,比较教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经常会遇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学生和学者。
通过了解和比较不同的教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背景和需求,并更好地与他们合作和交流。
这样的跨文化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全球教育的发展,并为改善教育质量和平等性做出贡献。
总之,比较教育学是一种非常有用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启示。
比较教育学笔记
概论比较教育:1、研究对象:当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国际社会的教育。
2、研究方法:以比较法为主,用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
3、目的:研究总结教育发展规律、教训、趋势,为本国教育发展服务。
历史和现状:史前时代:1、发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2、人物:①希罗多德《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一、借鉴时代:1、朱利安:①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②1817年《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第一次“比较教育”概念,开山之作。
③强调国际合作。
2、库森:《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注重国外成功经验供本借鉴。
3、“借鉴时代”:①19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②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③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入讨论。
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二、因素分析时代:1、萨德勒:①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教育问题专题报告》。
②孤立地研究教育不对,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③他还提出民族特性这个概念来说明教育的思想和实践,④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⑤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康德尔:①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界被奉为经典一块里程碑,1955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
②对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阐述是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比较教育理论。
3、汉斯:英国,①决定因素:自然、宗教、世俗。
②因素法,历史法结合。
4、施奈德:德国。
外部因素:自然、宗教、历史、文化。
内部因素:内部两极的辩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
辩证法的因素分析。
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8篇)
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精选8篇)教育学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作用,在班级文化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比单一的说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创造出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首先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力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育人作用。
我始终认为一间教室,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
在我的班级中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教室的门口就是我们班级的名片包涵了我班的班名、班级、班主任、和班级集体照。
进入教室,前面的墙壁有班级的公约和安全公约,这是需要全班学生和我一起都要遵守的约定。
教室的左右两面墙壁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这两个板块里主要展示学生的各类作品。
教室的后墙是学生的心愿墙,因为我工作的地方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一定有很多的心愿无人诉说,所以这个板块能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愿,我们挑选一些能够达成的心愿帮主孩子们实现愿望,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童年。
只不过以上这些环境的布置大多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学生参与的不多,最近有幸聆听了新教育种子计划飓风老师的公益课程《从空荡荡的房间开始》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在郭老师的讲座中,她从三方面想我们阐述的怎样合理的布置班级文化。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原来班级文化的建设是需要师生共同完成要比教师独自完成的效果更好。
聆听郭老师的讲座还让我认识到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发挥墙壁的作用,还要不断的完善,要以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系列呈现才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不忘初心育桃李,身向明亮那方行。
让我们借着新教育的东风不断充实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本着不断求索的态度坚持学习,努力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让我们原本空荡荡的教室变得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让我的45朵蓓蕾们借着春风努力生长。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教育学这一旨在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来说,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更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及个人感悟,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带来启发。
一、教育学读书笔记摘抄1."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3."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伙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4."教育应该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
"5."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感悟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4.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5.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长和教师应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通过阅读教育学相关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们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最近,我开始学习比较教育学,并逐步理解到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比较教育学不仅强调个体发展和自我实现,同时也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和全球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点,比较教育学注重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比较世界各地的教育系统和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各国教育发展走向和教育体制的设计。
从比较教育学角度看,教育并不是单一的。
每一个社会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是根据各自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而设计的。
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对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
第二点,比较教育学强调人的本质和个性的尊重。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与此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里,学生需要具备适应改变和多元文化的能力。
教育应该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具有自我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教育目标是更为人性化的,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更能体现他们的思维特点和个性。
第三点,比较教育学注重全球化的学习范式。
教育不再是局限在国家或地区的范畴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学习与交流。
一个学生要具备成为全球化时代的良好公民的能力,他需要有一定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素养。
全球化教育需要我们提倡多语种教育、多文化教育和国际教育合作。
在学生的舞台上,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建立起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的世界观。
最后,比较教育学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和批判性。
它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评估等方面,都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
比较教育学重视教育活动中的反思、渗透和创新,在教育中强调批判性、探究性、团队性和创新性。
教育不是不断的复制和模仿。
比较教育学需要我们全新地设计教育方案,去培育培训一批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
我们在智力、情感和技能的综合培训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5200字
三一文库()〔比较教育学读书报告 5200字〕读书报告——《比较教育学》————卢晓中一:卢晓中简介卢晓中教授,19xx年1月29日出生,江西省余干县人,19xx年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和获理学士学位,并留校工作。
1987~19xx年攻读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大学教育硕士并获教育学硕士。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比较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组副组长;兼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在“七五”、“八五”期间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及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战后东盟教育研究》(主编之一)、《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等著作8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上百篇,其中在《教育研究》等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新华文摘》转载论文3篇,人大复印资料等有影响的学术文摘刊物全文复印或转载论文20篇。
科研成果“教育发展一体化趋势简论”(独立)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第五次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主要完成者)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另还获省一级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共8项。
国家教委编辑出版的《中国100所高等学校中青年教授概览》对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作了长篇介绍。
他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现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等多门专业基础课。
卢晓中教授师从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教授并获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科带头人、博士点召集人,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教育政策与法规咨询专家.出版个人专著《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上海教育出版社)、《比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论纲》(广东教育出版社)、《亚洲四小龙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兼论中国教育发展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跨世纪广东教育发展论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
比较教育学心得体会教育,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其中一种被广泛讨论的方法就是比较教育学。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体制、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我进行比较教育学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比较教育学帮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熟悉的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体系,还可以接触到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方式。
这无疑让我们能够站在更宽广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将思维的边界不断地推进。
通过比较,我发现不同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特点和优势各不相同,这也使我能够摒弃狭隘的观点,用一个更加全面、包容的视野来看待教育。
其次,比较教育学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比较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是同一个教育目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实施方式。
这使我明白到,在探讨教育问题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
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分析,才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
另外,比较教育学也教会了我如何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文化的教育经验。
通过比较研究,我能够发现其他国家或文化下的优秀教育模式和方法。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所在的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借鉴他国的教育经验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通过比较教育学,我可以学习到其他国家和文化在教育方面的先进实践,融汇贯通,形成适合自己国家和文化的教育方法。
最后,比较教育学还加深了我对本土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比较研究,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其他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实践,也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所在国家和文化下的教育特点和问题。
这让我不仅有能力分析和面对本土教育的挑战,也能够寻求针对性的改进和创新。
比较教育学为我提供了一种从外部多视角观察本土教育的方法,使得我能够更客观、全面地审视本土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比较教育学》杨汉清 读后感
《比较教育学》杨汉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比较教育学》杨汉清的书,哇,好有意思呀!书里讲了很多不同国家的学校是怎么教书的,原来每个地方的老师教书方法都不一样呢!比如,有的地方的学生上课要站着听,老师讲课特别严厉;有的地方,老师会给学生很多时间去做练习,大家可以自己讨论,真好呀!
我看着看着,心里嘀咕: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呀!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老师好亲切,每次上课都会微笑,讲解也很清楚,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
嘿嘿,杨汉清老师在书里说,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好东西,我觉得好有道理哦!
我最喜欢的是,书里有个故事说到一位外国老师,他每天都给学生们讲笑话,大家都笑得哈哈哈,学习气氛好轻松!我想,我们也可以试试看,让课堂更有趣,不是吗?
看完书后,我心里有点小激动,觉得自己也要变得更努力,像那些外国的学生一样,学习更多的知识,嘻嘻。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读书笔记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赖靖怡
这本《比较教育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的一本。
这套丛书从教育科学分类学的观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从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角度反应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试图勾勒教育科学的概貌。
在教育学科分类中,比较教育学属于教育科学中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被运用学科的方法直接分析教育活动的一种学科,本书就是该套丛书中由卢晓中所著的《比较教育学》。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章,国际教育;第四章,发展教育;第五章,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结语,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
本书的作者并没有按照以往国内外的一些比较教育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来写,而是重点探讨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并以当前国际比较教育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即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作为两个主要部分。
本书的最后还讨论了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状况和趋向,特别对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章是全书的导论,主要阐述比较教育学的概念界定以及比较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通过这一章,我了解了目前学术界对比较教育学是学科还是研究领域的争论,同时也看到了本书编写者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与界定。
作者将比较教育学界定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学科”,即比较教育学是研究当代世界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现实问题,寻求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差异,以促进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学科,它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同时通过这一章,我还了解了比较教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自1817年法国朱利安的研究工作使科学比较教育学得以产生以来的学科演变过程。
同时也了解了现代比较教育学的分类及本书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是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这一章主要讨论的是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方法论原则以及方法体系。
在这一章中我主要了解到:
1、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性质是实证性、比较性和跨地域性。
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目的是服务教育实践;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规则,进行教育预测;探讨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和一般趋势,促进国际间教育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
2、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理论、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解释主义理论。
3、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比较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体系主要是确定研究问题;建立研究假设;收集研究数据和资料;整理和比较分析研究数据和资料;验证研究假设,得出并阐释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和获得研究结论。
第三章是国际教育。
这一章主要选择了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私营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中深化和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这五个当代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教育民主化主要讨论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问题;教育私营化主要讨论的是其界定和高等教育的私营化问题;教育国际化主要讲了教育国际化的国际性趋势,教科文组织视野中的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及对中国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探讨;教育终身化则主要了解了教育终身化的国际性趋势以及对中国终身教育发展问题的探讨;教师教育专业化则主要追溯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展望了其国际趋势并探讨了中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
第四章是发展教育。
这一章包括了“在发展理论分析框架下的社会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中的普适性和特色化”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等四节内容,主要探讨在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下的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主线,比较用功地探讨了教育发展问题。
第五章是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时代趋向。
从本章中我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比较教育学经历了由萧条到复兴的发展时期,到了90年代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
从形式动态来看,专业团体大量增多,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培养了大批研究人员,壮大了研究队伍;从学科动态来说,实证主义比较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自身的修正,以解释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质的研究方法开始崛起,学科研究的领域。
当代比较教育学正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
当然,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同样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数据的可靠性、力量整合、客观性等实际问题,同时比较教育学研究为教育决策服务的问题同样存在。
但不管怎样,当代比较教育学发展仍然不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比较教育学学科理论问题仍将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比较教育学将致力于服务教育实践,同时,比较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将在不断地发展中日益宽泛。
最后是结语“当代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作者将其对中国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几个问题所作的初步探讨作为本书的结语。
通过《比较教育学》这本书,我了解了比较教育的内涵,认识了相关理论以及研究的方法体系,了解了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当前的国际教育、发展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我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