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1. 定义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合乎我们已知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2. 直译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规律是否合乎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但点P 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则可以先表示出点P 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再用点P 的坐标(x ,y )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

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则可寻求引发动点P 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 ,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 点坐标x ,y 与该参数t 的函数关系x =f (t ), y =g (t ),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F (x ,y )=0。

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 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而该点的运动规律已知,(该点坐标满足某已知曲线方程),则可以设出P (x ,y ),用(x ,y )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 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若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

一: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
,sin 4
5
sin sin C A B =
+求点C 的轨迹。

【变式】:已知圆
的圆心为M 1,圆
的圆心为M 2,一动圆与
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二: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
例2:一条线段AB 的长等于2a ,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求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变式】: 动点P (x,y )到两定点A (-3,0)和B (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
2|
||
|=PB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三:用参数法求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

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过点P (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若l 1交x
轴于A 点,l 2交y 轴于B 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四:用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4. 的的中点求线段为定点上的动点是椭圆点M AB ,a ,
,A b
y a x B )02(122
22=+ 轨迹方程。

【变式】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
例5.已知椭圆22
221x y a b
+=(a >b >o )的两个顶点为1(,0)A a -,2(,0)A a ,与y 轴平行的直
线交椭圆于P 1、P 2,求A 1P 1与A 2P 2交点M 的轨迹方程.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例6. 已知椭圆12
22
=+y x , (1)求过点⎪⎭
⎫ ⎝⎛2121,P 且被P 平分的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斜率为2的平行弦的中点轨迹方程;
(3)过()12,
A 引椭圆的割线,求截得的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练习
1.在ABC ∆中,B ,C 坐标分别为(-3,0),(3,0),且三角形周长为16,则点A 的轨迹方 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条直线01=--my x 与01=-+y mx 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__________ .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弦0A ,则弦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_____
4.当参数m 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y x m x m =+++-2
2
211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

5:点M 到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 +=50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6:求与两定点()()
O O A 10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 7.抛物线x y 42=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动点C 在抛物线上,求△ABC 重心P 的轨迹方程。

8.已知动点P 到定点F (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 的轨迹方程。

高二(上)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答案
例1:已知ABC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
,sin 4
5
sin sin C A B =
+求点C 的轨迹。

【解析】由,sin 45sin sin C A B =+可知1045
==+c a b ,即10||||=+BC AC ,满足椭
圆的定义。

令椭圆方程为
12
'
22
'
2=+
b y a x ,则34,5'''=⇒==b
c a ,则轨迹方程为
19
252
2=+y x ()5±≠x ,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

【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

(1)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2) 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
(3)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 (4) 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

【变式1】: 1:已知圆的圆心为M 1,圆的圆心为M 2,一动
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 ,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
,。

∴动圆圆心P 的轨迹是以M 1、M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 2
=12。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2:一动圆与圆O :12
2
=+y x 外切,而与圆C :0862
2
=+-+x y x 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是:
A :抛物线
B :圆
C :椭圆
D :双曲线一支 【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 ,则有⎩⎨
⎧-=+=1
||1
||R MC R MO ,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

故选D 。

二: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

例2: 一条线段AB 的长等于2a ,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求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
解 设M 点的坐标为),(y x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
角形AOB 中,OM=
,22
1
21a a AB =⨯= 22222,a y x a y x =+=+∴
M 点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周. 【点评】此题中找到了OM=
AB 2
1
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般直译法有下列几种情况:
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

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

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

4)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
【变式2】: 动点P (x,y )到两定点A (-3,0)和B (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2|
||
|=PB PA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答】∵|P A |=222
2)3(||,)3(y x PB y x +-=
++
代入
2|||
|=PB PA 得22222
2224)3(4)3(2)3()3(y x y x y x y x +-=++⇒=+-++ 化简得(x -5)2+y 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
三: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

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过点P (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若l 1交x 轴于A 点,l 2交y 轴于B 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
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 的运动是由直线l 1引发的,可设出l 1的斜率k 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 坐标(x ,y )满足的参数方程。

解法1:设M (x ,y ),设直线l 1的方程为y -4=k (x -2),(k ≠0)
)2(1
4221--
=-⊥x k
y l ,l l 的方程为则直线由 ,,A x l )0k 42(1-
∴的坐标为轴交点与 ,k
,B y l )240(2+的坐标为轴交点与
∵M 为AB 的中点,
)(1222421242为参数k k k y k k x ⎪⎪⎪⎩
⎪⎪⎪⎨⎧
+=+
=-=-=∴
消去k ,得x +2y -5=0。

另外,当k =0时,AB 中点为M (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当k 不存在时,AB 中点为M (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综上所述,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5=0。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 1k 2=-1时,需注意k 1、k 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 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2
1
||AB MP =
解法2:设M (x ,y ),连结MP ,则A (2x ,0),B (0,2y ), ∵l 1⊥l 2,∴△PAB 为直角三角形 ||2
1
||AB MP ,=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22
2
)2()2(·2
1
)4()2(y x y x +=
-+-∴ 化简,得x +2y -5=0,此即M 的轨迹方程。

分析3::设M (x ,y ),由已知l 1⊥l 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 1k 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 点坐标表示A 、B 两点坐标。

事实上,由M 为AB 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

解法3:设M (x ,y ),∵M 为AB 中点,∴A (2x ,0),B (0,2y )。

又l 1,l 2过点P (2,4),且l 1⊥l 2 ∴PA ⊥PB ,从而k PA ·k PB =-1,
02242204--=--=
y
,k x k PB PA 而 05212
24·224=-+-=--∴
y x y
x ,化简,得 注意到l 1⊥x 轴时,l 2⊥y 轴,此时A (2,0),B (0,4) 中点M (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 +2y -5=0 综上可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y -5=0。

【点评】
1) 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

解法2,3为直译法,运用了k PA ·k PB =
-1,||2
1
||AB MP =
这些等量关系。

用参数法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

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 【变式3】过圆O :x 2 +y 2= 4 外一点A (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 的
中点M 的轨迹。

解法一:“几何法”
设点M 的坐标为(x,y ),因为点M 是弦BC 的中点,所以OM ⊥BC,
所以|OM | 2+|MA|2 =|OA| 2
, 即(x 2 +y 2)+(x -4)2 +y 2 =16 化简得:(x -2)2+ y 2 =4................................①
由方程 ① 与方程x 2 +y 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 (x -2)2+ y 2 =4 (0≤x <1)。

所以M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 内的部分。

解法二:“参数法”
设点M 的坐标为(x,y ),B (x 1,y 1),C (x 2,y 2)直线AB 的方程为y=k(x -4), 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 2)x 2 -8k 2x +16k 2-4=0...........(*),
由点M 为BC 的中点,所以x=2
2
21142k
k x x +=+...............(1) , 又OM ⊥BC ,所以k=
x
y
.................(2)由方程(1)(2) 消去k 得(x -2)2+ y 2 =4,又由方程(*)的△≥0得k 2 ≤
3
1
,所以x <1.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 -2)2+ y 2 =4 (0≤x <1)所以M 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 2为半径的圆在圆O 内的部分。

四: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
例4. 的的中点求线段为定点上的动点是椭圆点M AB ,a ,
,A b
y a x B )02(122
22=+ 轨迹方程。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 、B 、M ,其中A 为定点,而B 、M 为动点,且点B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 的运动是由B 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 、B 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 ),而设B 点坐标为(x 0,y 0) 则由M 为线段AB 中点,可得
⎩⎨⎧=-=⇒⎪⎪⎩⎪⎪⎨
⎧=+=+y y a x x y y x a
x 2222
02
2000
0 即点B 坐标可表为(2x -2a ,2y )
上在椭圆点又1)(22
2200=+b
y a x ,y x B
,b
y a a x b
y
a x 1)2()22(1
22
2
222
0220=+-=+∴从而有
14)(422
2
2=+-b
y a a x M ,的轨迹方程为得动点整理 【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
【变式4】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解析】: 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 在
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
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 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五、用交轨法求轨迹方程
22
22
1x y a b -= 六、用点差法求轨迹方程
分析:此题中四问都跟弦中点有关,因此可考虑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解:设弦两端点分别为()11y x M ,,()22y x N ,,线段MN 的中点()y x R ,,则
⎪⎪⎩⎪⎪⎨
⎧=+=+=+=+④
,③,②,①,y y y x x x y x y x 2222222
1212
2222121 ①-②得()()()()022*******=-++-+y y y y x x x x .
由题意知21x x ≠,则上式两端同除以21x x -,有
()()022
12
12121=-+++x x y y y y x x ,
将③④代入得022
12
1=--+x x y y y
x .⑤
(1)将21=
x ,21=y 代入⑤,得2
1
2121-=--x x y y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0342=-+y x . ⑥
将⑥代入椭圆方程2222=+y x 得041662
=-
-y y ,04
1
6436>⨯⨯-=∆符合题意,0342=-+y x 为所求.
(2)将
22
12
1=--x x y y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4=+y x .
(椭圆内部分) (3)将
2
1
2121--=
--x y x x y y 代入⑤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22222=--+y x y x .(椭圆内部分) 练习1【正确解答】ABC 为三角形,故A ,B ,C 不能三点共线。

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0,5).(0,5(-,
即轨迹方程为
)5(116
252
2±≠=+x y x 2.两条直线01=--my x 与01=-+y mx 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直接消去参数m 即得(交轨法):02
2
=--+y x y x
3:已知圆的方程为(x-1)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弦0A ,则弦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令M 点的坐标为(),y x ,则A 的坐标为(2)2,y x ,代入圆的方程里面得:)0(4
1
)2
1(2
2≠=
+-x y x 4:当参数m 随意变化时,则抛物线()y x m x m =+++-2
2
211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把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x ,y 分别用已有的参数m 来表示,然后消去参数m ,
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答】:抛物线方程可化为x m y m ++⎛⎝ ⎫⎭⎪=++⎛⎝ ⎫⎭
⎪12542
它的顶点坐标为x m y m =--
=--125
4
, 消去参数m 得:y x =-
34
故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4430x y --=。

5:点M 到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 +=50的距离小1,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分析】:点M 到点F (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 +=50的距离小1,意味着点M 到点F (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 +=40的距离相等。

由抛物线标准方程可写出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答】:依题意,点M 到点F (4,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x =-4的距离相等。

则点M 的轨迹是以F (4,0)为焦点、x =-4为准线的抛物线。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y x 2
16=。

6:求与两定点()()
O O A 1030,、,距离的比为1: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分析】:设动点为P ,由题意PO PA
=
1
2
,则依照点P 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可列出等量关系式。

【解答】:设()
P x y ,是所求轨迹上一点,依题意得
PO PA
=
1
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x y x y 22
22
312
+-+=
化简得:x y x 22
230++-=
7抛物线x y 42=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动点C 在抛物线上,求△ABC 重心P 的轨迹方程。

【分析】:抛物线x y 42
=的焦点为()01,F 。

设△ABC 重心P 的坐标为()x y ,,点C
的坐标为()x y 11,。

其中11≠x
【解答】:因点()
P x y ,是重心,则由分点坐标公式得:3
3211y
y x x =+=
, 即y y x x 32311=-=,
由点()
C x y 11,在抛物线x y 42=上,得:12
14x y =
将y y x x 32311=-=,代入并化简,得:⎪⎭

⎝⎛-=
32342
x y ()1≠x 9.已知动点P 到定点F (1,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点P 的轨迹方程。

【解答】:设点P 的坐标为(x ,y ),则由题意可得。

11 (1)当x ≤3时,方程变为1)1(,43)1(2222+=+-=-++-x y x x y x ,化简得
)30(42≤≤=x x y 。

(2)当x>3时,方程变为x y x x y x -=+-=-++-7)1(,43)1(2222
,化简得。

故所求的点P 的轨迹方程是或
10.过原点作直线l 和抛物线642+-=x x y 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答】:由题意分析知直线l 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y=kx 。

把它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所以△>0
,解得(,4(4)k ∈-∞--⋃-++∞。

设A (),B (),M (x ,y ),由韦达定理得。


消去k 得。

又,所以),6()6,(+∞⋃--∞∈x 。

∴点M 的轨迹方程为),6()6,(,422+∞⋃--∞∈-=x x x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