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和正切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28.1.2锐角的余弦和正切教案

28.1.2锐角的余弦和正切教案
b.锐角正切的定义,强调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关系。
c.特殊锐角(30°、45°、60°)的余弦和正切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d.应用余弦和正切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求解。
举例:在讲解锐角的余弦和正切定义时,通过具体的直角三角形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邻边、斜边和对边的概念,从而加深对余弦和正切定义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锐角余弦和正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测量物体的高度,演示余弦和正切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锐角的余弦和正切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锐角的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发现有的学生能够迅速联想到直角三角形和角度测量,而有的学生则显得有些迷茫。这让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他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是扎实的。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我发现,当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能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验操作中,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在测量和计算时出现了一些错误。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余弦和正切》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余弦和正切》教案

余弦和正切一、教课目的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准时,它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2、逐渐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剖析、归纳的思想能力.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理解余弦、正切的观点难点:娴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观点进行相关计算CE三、教课过程A ·B OD(一)复习引入1、口述正弦的定义2、(1)如图,已知AB是⊙ O的直径,点 C、D 在⊙ O上,且 AB=5,BC=3.则 sin ∠BAC=;sin∠ADC=.(2)﹙ 2006 成都﹚如图,在 Rt△ABC中,∠ ACB=90°, CD⊥AB于点 D。

已知 AC= 5,BC=2,那么 sin ∠ACD=()A.5B.2C.2 5D.5C 3352(二)实践探究ADB一般地,当∠ A 取其余必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能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如图: Rt△ABC与 Rt△A`B`C` ,∠ C=∠C` =90 o,∠ B=∠B`=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剖析:因为∠C=∠C` =90 o,∠B=∠B`=α,因此 Rt△ABC∽Rt△A`B`C` ,,即结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 B 的度数一准时,不论三角形的大小怎样,∠B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在 Rt△ABC中,∠ C=90o,把锐角 B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B的余弦,记作 cosB 即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 . 记作 tanA, 即锐角 A 的正弦 , 余弦 , 正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三)教课互动例 2:如图 ,在中,,BC=6,求cos和tan的值 .解:,.又例 3: (1)如图 (1),在中,,,, 求的度数 .(2)如图 (2), 已知圆锥的高 AO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 OB的倍, 求 .(四)稳固再现1.在中,∠C=90°,a,b,c 分别是∠ A、∠B、∠C 的对边,则有()A....2.在中,∠ C=90°,假如那么的值为()A....3、如图: P 是∠的边OA上一点,且P点的坐标为( 3,4),则 cos =_____________.4、P81 练习 1、2、3四、部署作业P85 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余弦和正切》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余弦和正切》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余弦和正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余弦和正切》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属于三角函数学习的基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是,对于余弦和正切这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具体例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具体例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余弦和正切的相关知识,准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例题。

2.学生准备:掌握初中阶段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生活实例,引出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性质,同时给出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

《281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学设计教案

《281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学设计教案

《281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教学对象:高中数学学生教学目标:1.了解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

3.能够应用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的掌握。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练习题、黑板、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问题或例子,激发学生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余弦函数(15分钟)1.定义:余弦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性质:周期性、奇偶性以及相关图像特征。

3.图像:展示余弦函数的图像特征,让学生了解余弦函数的波动规律。

三、讲解正切函数(15分钟)1.定义:正切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性质:周期性、奇偶性以及相关图像特征。

3.图像:展示正切函数的图像特征,让学生了解正切函数的特点和规律。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和思路。

3.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强化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拓展与课堂小结(10分钟)1.介绍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概括出学习要点。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理解,做到课后复习。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了解其图像特征,并能够应用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立体几何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立体几何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立体几何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立体几何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几何中的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方法。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 立体几何中常见的三角函数应用题。

3. 与立体几何相关的三角函数公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2. 讲解:介绍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立体几何中的意义和应用。

3. 练:提供一些与立体几何相关的三角函数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中的理解。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三角函数解决这些问题。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情况和参与程度。

2. 练成绩:检查学生完成的练题,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使用幻灯片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公式。

2. 教材:参考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和例题。

3. 练题:提供一些与立体几何相关的练题供学生练和巩固。

六、教学延伸1.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发现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中的实际应用。

2.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发现更多与立体几何相关的三角函数应用。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机会,让他们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方法。

2.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让他们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 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是《立体几何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的内容安排,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三角函数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时的重要性。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教学目标:1. 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未知角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教学重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教学难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1. 直角三角形教具。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复习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和余弦,你们知道正切和余切吗?它们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二、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性质(10分钟)1. 讲解正切的定义:正切是指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2. 讲解余切的定义:余切是指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3.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三、正切和余切的计算(10分钟)1. 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2.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计算器计算不同角度的正切和余切值。

四、正切和余切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讲解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解未知角度。

2. 让学生进行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切和余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正切和余切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六、正切和余切的图形表示(10分钟)1. 利用直角三角形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图形表示。

2. 讲解正切和余切线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正切和余切线来表示一个角的正切和余切值。

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教案

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教案

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教案过去学习初中数学时,我们都会遇到三角函数的学习,其中就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这些函数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函数,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案来进行学习。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3. 能够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和记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 精心准备教案和讲解材料。

(2) 准备投影仪、教学PPT等教具和多媒体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部分:(1) 利用一些有趣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可以通过绳子、直角三角形等实物或图形来辅助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2. 知识讲解:(1) 介绍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示意图和公式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并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引导学生记忆常用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可以通过表格、图示等形式来进行展示。

(3) 重点讲解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的计算方法,如30°、45°、60°等。

(4)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等工具来验证计算结果,并进行练习。

3. 实际应用:(1) 结合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三角函数来求解相关的长度、面积、速度、力等问题,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问题,确定所给条件和所求结果之间的联系,合理选择并应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4. 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通过图像的展示来加深印象。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并辅以实际例子进行讲解。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

《三角形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正弦公式:$$\sin A = \frac{a}{c}$$其中,$$A$$ 为角$$A$$ 的正弦值,$$a$$ 为对边的长度,$$c$$ 为斜边的长度。

2. 三角形的余弦公式:$$\cos A = \frac{b}{c}$$其中,$$A$$ 为角$$A$$ 的余弦值,$$b$$ 为临边的长度,$$c$$ 为斜边的长度。

3. 三角形的正切公式:$$\tan A = \frac{a}{b}$$其中,$$A$$ 为角$$A$$ 的正切值,$$a$$ 为对边的长度,$$b$$ 为临边的长度。

三、教学步骤1. 引入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并阐述其公式。

3. 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通过应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解答问题。

4. 对学生的答题进行评价和讲解。

5. 练与巩固: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自主练和巩固所学内容。

6. 拓展与应用: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利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解决航空、测量等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批改练题和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角学教材。

2. 练题目。

3. 教学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1. 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的例题和练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2. 注意引导学生将公式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初中余弦正切函数教案

初中余弦正切函数教案

初中余弦正切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余弦、正切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公式;(2)学会运用余弦、正切函数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分析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余弦、正切函数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函数图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余弦函数(1)引入余弦函数的概念,给出余弦函数的定义公式;(2)分析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周期性、对称性等;(3)举例说明余弦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正切函数(1)引入正切函数的概念,给出正切函数的定义公式;(2)分析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3)举例说明正切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正弦函数,还有哪些三角函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余弦、正切函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公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讲解余弦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余弦函数的意义;(2)分析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周期性、对称性等,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函数的规律;(3)讲解正切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正切函数的意义;(4)分析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函数的规律。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余弦、正切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给予反馈。

5. 应用拓展举例说明余弦、正切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角度、计算物体的高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定义;(2)掌握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学会运用正切和余切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和余切的规律;(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直角坐标系,验证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运用正切和余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1)正切: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值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2)余切: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切值为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2. 正切和余切的性质:(1)正切和余切是周期函数,周期为π;(2)正切和余切具有奇偶性;(3)正切和余切的图像为周期性的波浪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切和余切的定义;(2)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运用正切和余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正切和余切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直角坐标系验证正切和余切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正切和余切的兴趣;2.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和余切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3. 媒体辅助:利用图形计算器或直角坐标系,直观展示正切和余切的性质;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正切和余切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5. 总结提升: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正切和余切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和余切的定义;(2)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正切和余切的兴趣。

2. 探究正切和余切的性质:(1)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和余切的规律;(2)利用图形计算器或直角坐标系,验证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正切和余切的性质。

正切和余切初中三年级教案

正切和余切初中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其意义。

2.学会计算正切和余切的数值。

3.掌握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重点:1.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其意义。

2.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1.正切和余切的计算。

2.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教具准备:1.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

2.黑板、彩色粉笔。

3.初中数学教材及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出正切和余切的概念:我们之前学过正弦和余弦函数,正切和余切是其中的两个重要延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正切和余切的知识。

2.激发学习兴趣:请同学们回答一下,在生活中是否有使用过正切和余切的场景?比如在建筑工程中的量角器测量角度等。

二、正切的概念和计算(20分钟)1. 定义正切:正切是指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值,用符号“tan”表示,正切的计算公式为:tanA=对边÷邻边。

2.利用示意图演示正切的计算过程: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直角三角形,用图示明确直角三角形中对边和邻边的概念,并计算正切。

3.给出正切的性质:正切的值是无穷大的,当角度为90°的整数倍时,正切为0;当角度为45°的整数倍时,正切为14.通过练习题巩固正切的计算:分发练习题,请同学们分组一起完成。

三、余切的概念和计算(20分钟)1. 定义余切:余切是指直角三角形的邻边与对边之间的比值,用符号“cot”表示,余切的计算公式为:cotA=邻边÷对边。

2.利用示意图演示余切的计算过程: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直角三角形,用图示明确直角三角形中邻边和对边的概念,并计算余切。

3.给出余切的性质:余切的值是无穷大的,当角度为45°的整数倍时,余切为14.通过练习题巩固余切的计算:分发练习题,请同学们分组一起完成。

四、正切和余切的应用(10分钟)1.练习题分析: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正切和余切来解决一些直角三角形问题,如测量高楼的高度等。

2.实际应用案例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几个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正切和余切来解决问题。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设计:正切和余切教学目标:1. 理解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及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3. 掌握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正切和余切的定义2. 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 正切和余切的计算4. 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题教学准备:1. 计算器2. 直角三角形教具3. 正切和余切的PPT或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复习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提问:正弦和余弦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何作用?二、正切和余切的定义(10分钟)1. 引入正切和余切的定义,解释它们在直角三角形中的意义。

2. 演示如何使用直角三角形教具来表示正切和余切。

3. 举例说明正切和余切的计算方法。

三、正切和余切的性质(10分钟)1. 引导学生探究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如周期性、奇偶性等。

2. 引导学生发现正切和余切之间的关系,如正切是余切的倒数。

四、正切和余切的计算(10分钟)1. 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计算正切和余切值。

2.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

3. 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五、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正切和余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角度、计算物体的高度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使用正切和余切来计算建筑物的倾斜角度。

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3. 学生能够运用正切和余切解决实际问题。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几位学生上台板书解题过程,讲解答案。

七、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拓展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

2.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正切和余切的功能演示器。

3. 各组展示成果,分享制作过程和应用心得。

八、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正切和余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数学下册《余弦和正切》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余弦和正切》教案、教学设计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操练巩固: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掌握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反思提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提炼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2.难点:理解余弦和正切的抽象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树的高度、建筑物的高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自然引入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直角三角形知识,为学习余弦和正切打下基础。
5.准备小组讨论材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
-余弦和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如何将余弦和正切的性质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分享一道你认为有价值的题目,并说明原因。
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按时提交,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期待同学们在下次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共同进步。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余弦和正切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余弦和正切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2.学生在计算方面的熟练程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2.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

数学教案-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正切和余切

数学教案-正切和余切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掌握正切和余切的性质。

2.学会运用正切和余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正切和余切的概念2.正切和余切的性质3.正切和余切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正切和余切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节课,共45分钟。

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已经接触了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

那么,什么是正切和余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

2.学习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师:我们来看一下正切的概念。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切等于它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师:我们来看一下余切的概念。

同样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余切等于它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3.探讨正切和余切的性质师: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正切和余切的性质。

请大家观察一下,正切和余切在哪些情况下是正数,哪些情况下是负数?生1:当角在第一象限时,正切和余切都是正数。

生2:当角在第二象限时,正切是负数,余切是正数。

生3:当角在第三象限时,正切和余切都是负数。

生4:当角在第四象限时,正切是正数,余切是负数。

师:我们知道,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

那么,正切和余切的周期是多少呢?生5:正切和余切的周期是π。

师:为什么是π呢?生6:因为正切和余切在每个象限内的符号都会改变,所以周期是π。

4.正切和余切的应用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正切和余切的应用。

请大家看这个实际问题。

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的正切是√3,求这个角的度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7:我们可以通过查找正切函数的值,来确定这个角的度数。

师:很好。

那么,我们来查找一下正切函数的值。

在0°到90°之间,正切值为√3的角是60°。

师:我们再看一个余切的应用。

例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的余切是2,求这个角的度数。

初中余弦和正切教案

初中余弦和正切教案

初中余弦和正切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运用余弦和正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及性质2. 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3. 余弦和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正弦和余弦的定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和余弦,那么余弦和正切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余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是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2. 讲解正切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是一个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3. 讲解余弦和正切的性质:余弦和正切都是锐角的函数,它们的值域都在[-1,1]之间。

4. 给出余弦和正切的计算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来计算。

三、例题解析(15分钟)1. 出示例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对边长为8,求该锐角的余弦值。

2. 引导学生利用余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来解决此题。

3. 出示例题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邻边长为6,对边长为8,求该锐角的正切值。

4. 引导学生利用正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来解决此题。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邻边长为9,求该锐角的余弦值。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对边长为12,求该锐角的正切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余弦和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强调余弦和正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5,对边长为10,求该锐角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2.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一下余弦和正切的应用例子,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例题解析、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余弦和正切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初中数学正切和余切正弦余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正切和余切正弦余弦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正切和余切正弦余弦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初中数学中的正切、余切、正弦、余弦【教学目标】1.了解正切、余切、正弦、余弦的定义及其与三角函数的关系;2.掌握正切、余切、正弦、余弦的求值方法;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正切、余切、正弦、余弦;4.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课前导入:回顾三角函数及其性质;2.第一部分: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其性质;3.第二部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性质;4.第三部分: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回顾三角函数及其性质(10分钟)1.学生回答问题:如何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2.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回顾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二、第一部分:正切和余切的概念及其性质(15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函数图像,引出正切和余切的概念。

2.介绍正切和余切的定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分别给出其定义域和值域。

3.引导学生总结正切和余切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在计算器的帮助下进行实例演练。

三、第二部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性质(20分钟)1.通过观察三角函数图像和上一部分的学习,让学生预测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及其性质。

2.介绍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分别给出其定义域和值域。

3.引导学生总结正弦和余弦的周期性、奇偶性等性质。

4.给出几个例题让学生在计算器的帮助下进行实例演练。

四、第三部分:实际问题的应用(25分钟)1.利用课堂上已学的知识,引入实际问题的应用。

2.以航空、建筑、地理等领域为例,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正切、余切、正弦、余弦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小结。

2.布置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以复习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教师计算器;2.计算器;3.PPT演示文稿。

初中余弦与正切教案

初中余弦与正切教案

初中余弦与正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余弦和正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余弦和正切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挑战困难的自信。

教学内容:1. 余弦的概念和性质2. 正切的概念和性质3. 运用余弦和正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已学的正弦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正弦的定义和其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中除了正弦之外,还有哪些三角函数呢?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关系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余弦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余弦是指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用符号cos表示。

2. 讲解余弦的性质:余弦值随着锐角的增大而减小,当锐角为0度时,余弦值为1;当锐角为90度时,余弦值为0。

3. 讲解正切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正切是指锐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用符号tan表示。

4. 讲解正切的性质:正切值随着锐角的增大而增大,当锐角为0度时,正切值为0;当锐角为90度时,正切值为无穷大。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运用余弦和正切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斜边长度为10,邻边长度为8,求该锐角的余弦和正切值。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余弦和正切值,并解释其含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余弦和正切的理解。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和性质。

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余弦和正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简短的知识点测试,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28.1余弦和正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28.1余弦和正切(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余弦和正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角度或计算高度的情况?”(如太阳高度角测量、建筑物高度估算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余弦和正切的奥秘。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以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重点难点解析的方式进行讲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但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在阐述余弦和正切函数的性质时,可能需要更多的实际例子和图像辅助,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迷茫。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考虑在下次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方向和指导,以便他们能更好地展开讨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28.1余弦和正切(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8.1节“余弦和正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余弦函数的定义与性质:通过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引出余弦函数的定义,探讨余弦函数在不同象限的符号及其图像特点。
2.余弦函数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境,运用余弦函数解决一些与角度有关的计算问题。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余弦和正切的知识。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沉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和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28.1.2余弦、正切教案

28.1.2余弦、正切教案

教学设计:28.1 锐角三角函数---余弦、正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复习旧知【复习】1.口述正弦的定义:2.在Rt△ABC中,∠C=90°,sinA=513,则sinB等于(A )A.1213B.1312C.512D.5 133.在Rt△ABC中,∠C=90°,当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_________.现在我们要问:①∠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呢?②∠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

用课件展示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说出结论。

引出本课内容,板书课题。

巩固旧知识的同时,为新知识作准备.活动2探究新知一般地,当∠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如图:Rt△ABC与Rt△A´B´C´,∠C=∠C´=90o,∠B=∠B´=α,那么与有什么关系?并画几个满足这样的关系的三角形,试求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可以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前后两桌一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分工,通过所给的问题,猜想、证明、归纳几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学习。

设计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到: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就确定下来。

sinA= ,求cosA 、tanB 的值.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6巩固训练1、分别求出图中∠A ,∠B 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2、在中,∠C =90°,如果54cos =A 那么的值为()A .53B .45C .43D .343、在ABC ∆Rt 中,如果各边长度都扩大100倍,则锐角A 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A )都没有变化 (B )都扩大100倍 (C )都缩小100倍 (D )不能确定4.在等腰△ABC 中,AB=AC=5,BC=6,求sinB ,cosB ,tanB.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的坐标为(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2)—余弦、正切》教学设计
应,所以sinA是A的函数.同样地,cosA,tanA也是A的函数.
学生展示: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B=10,BC=6,求sinA 、cosA、tanA的值.
练习:完成课本P65练习1、2
三、知识梳理
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
记作sinA,即sinA= =a
c . sinA=A a
A c

=

的对边
的斜边
把∠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即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即四、学习评价
【当堂检测】
1.在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则有()
A....
2.在
中,∠C =90°,如果cos A=45 那么的值为
() A .35 .54 .34 .43
3.
如图:P 是∠的边OA 上一点,且P 点的坐标为(3,4),则
cos α=_______.
作业设置:
习题28.1复习巩固第1题、第2题.(只做与余弦、正切有关的部分)
【自我评价】
1.本节课有困惑的题目是:
2.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