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弧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肠道杆菌
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形态、染色和结构,生化反应的特点;埃希菌属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志贺菌属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沙门菌属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肥达试验和结果判断。
熟悉:埃希菌、志贺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变形杆菌的迁徙现象;外斐试验。
了解:肠道杆菌的防治原则,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生物学性状相近的革兰阴性杆菌。
肠杆菌科,有44个菌属,100多个菌种。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最重要病原菌。
肠道杆菌与医学的关系
致病菌:
少数(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机会致病菌:
属于正常菌群,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道以外部位时,可引起机会性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
如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获得质粒、噬菌体或毒力岛上的毒力因子基因)。
肠道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相似
中等大小G-杆菌;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生芽胞。
培养要求不高
生化反应活泼
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致病菌一般不发酵乳糖。
抗原结构复杂
菌体(O)、鞭毛(H)和荚膜(K)抗原
S-R型变异(失去O抗原);K抗原:伤寒的Vi
抵抗力不强
易变异
耐药性变异
一、埃希菌属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E. coli),俗称大肠杆菌。
肠道正常菌群,能为宿主提供有益物质。
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某些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导致人类胃肠炎。
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中,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实验材料。
1.大肠杆菌生物学性状
G-杆菌。
多数有周身鞭毛,有菌毛。
兼性厌氧。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
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
IMViC试验结果为“++--”。
O、K和H三种抗原。
血清型表示方式:O:K:H,如O111:K58:H2。
克氏双糖培养基
E. coli,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阴性,动力阳性,可同沙门菌、志贺菌等区别。
SS琼脂平板
在SS琼脂平板上,大肠埃希菌产生较大、红色菌落,伤寒沙门氏菌产生较小、无色半透明(或黑色产H2S)菌落,指示剂为中性红。
2.大肠杆菌致病物质
黏附素(adhesin) :又称定植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 CF),特殊菌毛。
粘附于肠道及泌尿道的上皮细胞。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 LT)
LT-Ⅰ是引起人类胃肠炎的致病物质,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
LT的分子量较大,免疫原性较强,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
LT激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导致大量水分与电解质流失(与霍乱弧菌肠毒素作用机制相似,且抗血清有交叉中和作用)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 ST)
其他
内毒素
O特异多糖具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
K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
3.大肠杆菌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
以泌尿系感染和化脓性感染最为常见,多为内源性感染
泌尿系感染
——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
化脓性感染
——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手术创口感染、新生儿脑膜炎
败血症
肠道感染: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根据致病机制不同分为: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EC )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4.微生物学检查法
5.卫生细菌学检查
以“大肠菌群指数”作为粪便污染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1000ml(g)样品中的大肠菌群数。
大肠菌群:37 ℃24h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我国规定的卫生标准:
大肠菌群数每1000ml饮水不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等不超过5个。
6.防治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保证饮食卫生安全、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二、志贺菌属(Shigella)
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小结:不运动的肠杆菌科SYK
Shigella 志贺氏杆菌
Yersinia 耶尔森菌
Klebsiella 克雷白(氏)杆菌属
注:大多数的球菌也不具有运动性。
1.志贺菌生物学性状
G-短小杆菌。
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有菌毛。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多数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部分菌株迟缓发酵乳糖),在SS平板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抗原结构与分类
——根据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群(种)(A、B、C、D群)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
抵抗力
——比其他肠道杆菌弱,故粪便标本应迅速送检。
变异现象
S-R型变异
耐药性变异
营养缺陷型变异:
依赖链霉素的志贺菌株(依链株,Sd)作为口服疫苗有一定预防效果。
2.致病性
3.所致疾病
4.微生物学检查
5.防治原则
口服志贺菌链霉素依赖株多价活疫苗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早期隔离病人对排泄物消毒
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注意耐药菌株)
三、沙门菌属(Salmonella)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
仅少数对人致病。
根据对宿主的致病性,分为:
对人致病;
对人和动物均致病;
对动物致病
对人类致病的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S. typhi)、副伤寒沙门菌(S. paratyphi )、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猪霍乱沙门菌(S.choleraesuis)和肠炎沙门菌(S. enteritidis)等。
1.生物学性状
G-,周身鞭毛(个别例外),无芽胞,无荚膜。
营养要求不高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除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某些种类产生H2S,在SS选择培养基上因不发酵乳糖而形成无色半透明菌落。
抵抗力
较其他肠道菌弱,但对胆盐、煌绿等耐受性强,可作选择培养基成分。
2.致病物质
3.所致疾病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4.免疫性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一定的免疫性。
伤寒沙门菌为细胞内寄生菌,细胞免疫尤为重要。
体液免疫:sIgA。
5.微生物学检查
肥达试验(Widal)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测定肠热症可疑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肥达试验结果判断
高于正常人群抗体水平才有诊断价值
伤寒O 凝集效价≥1∶80,H 凝集效价≥1∶160,副伤寒H 凝集效价≥1∶80。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O与H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
O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
H 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
O低H低排除
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O低H高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其他:少数病例,在整个病程中,肥达试验始终在正常范围内。
带菌者检查
一般先查Vi抗体:效价≥1∶10时,再取可疑者的粪便、胆汁或尿液分离培养。
6.防治原则
隔离病人、彻底消毒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接种疫苗(口服苗;Vi荚膜多糖疫苗)
抗生素(环丙沙星)治疗
四、其他菌属
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K.peneumoniae),分三个亚种,即肺炎亚种、臭鼻亚种和鼻硬结亚种。
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源性感染菌之一。
——肺炎、支气管炎、泌尿道感染、创伤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
五、变形杆菌属(Proteus)
革兰阴性、小杆菌,周身鞭毛,运动活泼。
有菌毛。
尿素酶(+),可用于鉴别。
条件致病菌,多引起继发感染。
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是仅次于大肠埃希菌的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迁徙生长现象(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
变形杆菌在湿润的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于琼脂表面形成一层波纹状薄膜。
第十章弧菌
掌握:霍乱弧菌生物学性状及其分型,致病物质;霍乱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确诊依据和补液疗法及病原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
弧菌属
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革兰阴性菌。
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分布广泛,以水表最多。
与人类感染有关: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嗜盐性细菌,存在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中。
嗜盐---与霍乱弧菌不同
主要引起食物中毒,腹痛、腹泻、呕吐、低热,粪便多为水样,恢复较快。
病后免疫力不强
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思考题
1. 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几种类型?其主要传播和感染特点是什么?
2.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临床类型是什么?典型症状有哪些?产生机制如何?
3. 怀疑肠热症的患者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4. 致病性肠道杆菌如何进行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