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致病菌检验简述
肠道杆菌及检验
(四)抗原构造: 有O、H和 K三种
O 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约170种。
H 抗原大于56种
血清型的表示式:O:K:H ,
如: O111:K58:H2;
O157:H7
(五)抵抗力:
自然界水中存活数周或数月。
胆盐、煌绿可抑制其生长,
对氯霉素、链、庆大酶素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出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 ESBLs)菌株,则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 噻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耐药。
氯化钠
5g
琼脂
20-25g
蒸馏水
1000ml
乳糖
10g
1%中性红水溶液
5ml
胆盐
5g (或牛胆
酸钠 4g与去氧胆酸钠1g)
中国蓝琼脂
肉膏汤琼脂(pH7.4) 乳糖 1%中国蓝水溶液(灭菌) 1%玫瑰红酸乙醇溶液
100ml 1g
0.5-1ml 1ml
[注]1.中国蓝与玫瑰红酸在酸碱溶液中的反应(见表);此培养基pH约为7.4,制好后应
第二节 埃希菌属
分布及种类: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coli) 蟑螂埃希菌(E.blattae) 格森埃希菌(E.fergusonii) 赫尔曼埃希菌(E.hermannii) 伤口埃希菌(E.vulneris)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染色:革兰阴性短杆菌、大多有周鞭毛, 菌毛,少数有微荚膜。
肠毒素致大量分泌 液体、电解质
粘附、破坏上皮细胞
侵袭和破坏肠粘膜 上皮细胞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SLTI或II中断肠黏膜上皮细 胞蛋白质合成
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摘要: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屡见不鲜,做好致病菌的检测,是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因而显得尤为的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技术的要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致病菌,肠球菌,霉菌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一.肠球菌(1)、形态与染色【1】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
因此,从分子水平对肠球菌致病因子、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无鞭毛,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本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致病性【1】一般而言,肠球菌的毒力不高。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相比,肠球菌对大多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相当高,而且肠球菌很少引起蜂窝织炎和呼吸道感染。
肠球菌只有在宿主组织寄殖,耐机体非特异及免疫防御机制,并引起病理改变,才能导致感染。
粘附测定显示肠球菌可通过细菌表面表达的为粘附素,吸附至肠道、尿路上皮细胞及心脏细胞。
这些粘附素的表达亦受细菌生长环境的影响。
另外,肠球菌可产生一种聚合物质(系一种蛋白表面物质,可聚集供体与受体菌,以利质粒转移),在体外增强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粘附。
细菌生长环境亦影响肠球菌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
血清中生长的肠球菌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较弱,而肉汤中生长的细菌反应较强。
体外多形核白细胞对肠球菌的有效杀灭作用需血清补体蛋白参与,而抗肠球菌抗体可增强该作用。
(4)、肠球菌属主要检测步骤如下:【2】方法一:肠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25g (mL) + 225 mL 缓冲蛋白胨水↓10 倍梯度稀释↓选择2 个~3 个适宜连续稀释度,各取1 mL 分别加入灭菌培养皿↙↘KF琼脂36℃士1℃ 48h 士2h肠球菌琼脂35℃士2℃ 24h士2h↘↙确证实验↓肠球菌阳性↓菌落计数及计算↓报告结果方法二:肠球菌最近似值(MPN )测定法检验程序25g(mL ) + 225 mL 缓冲蛋白胨水↓10 倍梯度稀释↓选择3 个适宜连续稀释度,各取1 ml 分别加入肉汤中↙↘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管肠球菌肉汤管37℃士1℃ ,24h~48h 35C 士2 ℃ 24h 士2h↓↓↓↓无混浊混浊变黑不变黑↓↓↓↓肠球菌阴性确证实验确证实验肠球菌阴性↓↓肠球菌阳性肠球菌阳性↘↙MPN 值法报告肠球菌数/g(mI)二.霉菌和酵母菌(1)、形态【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以肠道致病菌检测为基础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论文
以肠道致病菌检测为基础的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探索[摘要] 目的:开展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方法:选择生物技术专业2010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设计肠道致病菌检测的综合性实验,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微生物检验程序,实施教学改革,由学生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提交实验报告。
结果: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学生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增强了生物安全意识,并熟悉了肠道致病菌检测的方法和流程。
结论: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肠道致病菌综合性实验前言实验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对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综合性实验是实验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改革, 它是一种需要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参考资料以及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 并在获得的现象或数据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实验结论的类科研实验[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肠道致病菌检测”这一综合性实验为例,探讨了在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尝试及效果。
1.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们对于生命现象和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都是通过实验研究来证明,直至今日,实验仍然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的比重,部分学科实验教学比重达到了一半以上。
实验教学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在通常经典的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大多数是验证性试验,各个实验项目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必要的逻辑联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实验过程自主性差,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对学科的整体把握。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
6)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
按5)确证的大肠菌群LST阳性管数 ,检索MPN表(见附录B),报告每g( mL)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值。
表B.1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检索表
第二法:大肠菌群平板计数法
需要用到的培养基
(1)VRBA:结晶紫中性红胆盐琼脂
成分:蛋白胨7.0g,酵母膏3.0g,乳糖10.0g ,氯化钠5.0g,胆盐或3号胆盐1.5g,中性 红0.03g,结晶紫0.002g,琼脂15g~18g
产气克雷伯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 内普遍存在的细菌,是粪便中 的主要菌种产。气一克般雷生白活氏在菌人大 肠中并不致病,但它侵入人体 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 。
总大肠菌群系指一 群在37℃培养24小 时能发酵乳糖、产 酸产气、需氧和兼 性厌氧的革兰氏阴 性无芽胞杆菌。
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 道传染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群 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致病性大肠杆菌能引起食物 中毒。致病性菌株能侵入肠 粘膜上皮细胞,具有痢疾杆 菌样致病力。肠致病性大肠 杆菌(EPEC)、肠毒素性 大肠杆菌(ETEC)和肠侵 袭性大肠杆菌(EIEC)等。
粉溶液200mL,0.1%煌绿水溶液 13.3mL,蒸馏水800mL, pH7.2±0.1。 制法:略
抑菌剂的选择
大肠菌群检验中常用的抑菌剂有胆盐、十二烷 基硫酸钠、洗衣粉、煌绿、龙胆紫、孔雀绿等 。
抑菌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其它杂菌,特别是革 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国家标准中LST肉汤利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抑菌剂,BGLB肉汤利用 煌绿和胆盐作为抑菌剂。
其他项目
抗生素残留、beta-内酰胺酶、 商业无菌等
肠道细菌的实验报告
肠道细菌的实验报告引言肠道细菌是人体消化道中存在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培养和研究肠道细菌,了解其特性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肠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1. 肠道细菌样本(人体粪便样本)2. 营养琼脂培养基3. 石蜡瓶4. 培养皿5. 无菌试管、噻唑蓝试剂6. 实验室标准设备和仪器实验步骤1. 用无菌试管采集肠道细菌样本,并在无菌条件下将其转移到石蜡瓶中。
2. 在培养皿中加入营养琼脂培养基,石蜡瓶中的肠道细菌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
3. 将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37摄氏度培养24小时。
4. 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菌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培养,我们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多种不同形态和颜色的细菌。
其中,主要观察到以下几种常见肠道细菌: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呈现圆形、鲜亮的橙红色菌落。
2. 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呈现小形或中形、呈黄色或乳白色菌落。
3. 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呈现长条形的白色菌落。
4. 腺病毒(Adenovirus):呈现透明的圆形菌落。
讨论与分析肠道细菌是人体肠道内的共生微生物,在人体的消化和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肠道细菌具有多样性,这与人体消化道中存在的多种微生物种类相符。
其中,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人体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其在人体内的生存和繁殖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正常肠道菌群的稳定和平衡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营养代谢和防病能力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肠道细菌的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成功培养出了肠道细菌样本,并观察到了不同菌种的生长情况。
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数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理解人体免疫和消化系统的运作机制,为肠道健康的保护和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
肠道致病菌,常选3种检测法⊙上海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培超肠道致病菌是指排除大肠正常菌群,能够致病的菌种,其具有严重危害性,通常会引发感染性腹泻、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或者可以借助水体、食物等的传播,引发流行性疾病,也可能污染人类食物造成食物中毒,甚至会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因此,全面了解和掌握肠道致病菌的各种类型很有必要。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常见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感染沙门氏菌会引起肠炎和败血症,导致急性腹泻、腹痛、发烧和呕吐等症状。
其污染途径非常广泛,在畜禽肉、蛋类、蔬菜及水果中都有存在,其中畜禽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是人们感染该菌的主要来源。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以不同菌体抗原结构为依据,可将其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以不同的鞭毛抗原为依据,分为各种血清型。
现阶段,已知沙门氏菌的血清类型达到两千多种,我国拥有的血清类型为322个,与人相关联的血清型属于A-E 中,其中只有少数几种类型可以导致人患病,常见的有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又称为痢疾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在人与人之间可以广泛的传染。
志贺氏菌属于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一般分为4类,分别是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以及宋内志贺菌等。
志贺氏菌感染非常常见,潜伏期一般是7天以内,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以及黏液脓血便等。
临床中一旦出现志贺氏菌阳性,应该立即应用相关的抗生素进行对症处置。
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属于埃希菌,主要特点是肠毒素和侵袭力,可以导致婴儿腹泻,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
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人数占据很大比例,约为42.8%,其中主要是由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导致,在我国引发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中位居所有传染病首位。
国际上将其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黏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AEC)。
试谈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
试谈肠道致病菌的检验与鉴定1. 背景介绍肠道致病菌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内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
这些致病菌能够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引发各种肠道感染和疾病,如腹泻、呕吐、腹痛等。
因此,对肠道致病菌进行准确的检验与鉴定对于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肠道致病菌的常见检验方法和鉴定技术。
2. 肠道致病菌的常见检验方法2.1 培养法培养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之一。
它基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要求的差异来区分不同的细菌。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Eosin Methylene Blue (EMB) 培养基等。
通过将肠道样本划线接种于培养基上,利用菌落形态和生长特性,可以初步鉴定肠道细菌的种类。
2.2 免疫学检验法免疫学检验法基于肠道致病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检测体液中特定的抗体或抗原来判断致病菌的存在。
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2.3 分子生物学检验法分子生物学检验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肠道致病菌检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检测肠道菌株的DNA或RNA序列来鉴定菌株的种类和特性。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准确鉴定肠道致病菌的种类,对于快速诊断和追踪肠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3. 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技术3.1 生物化学鉴定生物化学鉴定是一种基于菌落形态、氧要求、生理代谢等特性来鉴定肠道致病菌的技术。
通过对菌株进行一系列的生化试验,如某些酶的活性检测、糖和氨基酸的利用等,可以确定菌株的身份。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
3.2 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是目前最常用的肠道致病菌鉴定技术之一。
通过检测菌株的基因组序列、DNA指纹图谱等,可以准确鉴定菌株的种类和亚型。
简述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
简述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是一种潜伏在人体胃肠道的致病菌,它能引发胃炎、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领域不断推出新的检测方法以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一、采血检测法采血检测法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以血清和血浆中抗原和抗体的水平来评价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在采血检测中,首先采集患者血液,然后用特定的抗体去检测抗原水平,如果抗体水平过低,或者含有异常抗体,都代表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二、血凝检测法血凝检测法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检测血清中的抗原和抗体,并通过血凝技术检测抗体的含量来评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血凝检测法主要通过分析病人的血浆中的抗体含量,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它的优势在于快速、准确、可重复,并且只需较少的抽血量。
三、内镜检测法内镜检测法是一种以胃镜或者空肠镜检查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
通过胃镜或肠镜,能够直接观察到幽门螺旋杆菌的生活状态,从而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得了这种感染。
此外,原发性溃疡患者也可以通过内镜检测来评估病情变化。
内镜检测法一般认为是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最佳方法。
四、核酸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是以基因为目标,以DNA和RNA分子为检测标志物,直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
它能从患者的血液、粪便、唾液和胃液中直接检测到幽门螺旋杆菌的DNA和RNA分子,从而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感染状态。
近年来,核酸检测法已经被广泛用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总之,随着技术的进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采血检测法、血凝检测法、内镜检测法和核酸检测法都是我们常用的检测方法。
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只有科学选择、正确使用,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常见致病菌检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三 条件性致病菌食物中毒
(一)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随粪便排出, 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水、土壤、食品等处。本菌污染 食品的途径与沙门氏菌污染食品的情况相同。
多价血清 单价血清
单价血清
单价血清
单价血清
OK多价1 O55:K59(B5) O86:K61(B7) O111:K58(B4) O127a:K63(B8)
OK多价2 O26:K60(B6) O125:K70(B15) O126:K71(B16) O128:K67(B12) OK多价3 O44:K74(L) O114:K90(B) O119:K69(B14) O142:K86(B)
❖ 不但要注意乳糖发酵的菌落,同时也 要注意乳糖不发酵和迟缓发酵的菌落。
EMB培养基
菌落特征:黑紫色或紫红 色,圆形,边 缘整齐,表面 光滑,湿润, 常具有金属光 泽,也有的呈 紫黑色,不带 或略带金属光 泽。
3、生化检验
❖ 自鉴别平板上直接挑取数个菌落分别接种三糖铁 琼脂(TSI)或克氏双糖铁琼脂(KI)。同时将这 些培养物分别接种蛋白胨水、半固体、pH7.2 尿 素琼脂、KCN 肉汤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以上培养物均在 36℃培养过夜。
靛基质试验:细菌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 产生吲哚,吲哚与对二氨基苯甲醛作用, 形成玫瑰吲哚而成红色。
❖ 脲酶试验:细菌分解尿素产生两分子氨,使培养基 pH升高,指示剂酚红显示出红色,即证明细菌有脲 酶。
❖ 动力试验:有动力的细菌会沿着穿刺线扩散生长。
❖ 赖氨酸脱羧试验:细菌从赖氨酸脱去羧基(COOH),导致培养基pH变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 蓝就显示出蓝色,试验结果为阳性,如果细菌不能 脱酸,培养基不变则为黄色。
化脓性球菌、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流程
化脓性球菌、粪便标本肠道致病菌的鉴定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细菌性感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
肠道门诊大便三线培养简述
形态和培养特性:
1、G-细长杆菌,有鞭毛和菌毛(除鸡沙门氏菌和雏沙门氏菌),一般无 荚膜,均无芽胞。 2、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对营养要求不高, 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37 ℃,24h,能形成菌落中等大小,直径2~3mm, 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3、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性生长,无菌膜。
*沙门菌*
生化特征:
1、发酵GLU,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 寒沙门氏菌少数不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 3 、多数产生 H2S ( + ),不产靛基质( - ),不分解 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 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动力阳性(+) 5 、在 KCN 培养基中生长( - ),苯丙氨酸脱羧酶( - )
*沙门菌*
*沙门菌*
抗原结构(血清型): 1、O (菌体)抗原
是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性质稳定,耐湿热100℃数小时,不被酒 精或0.1%石炭酸破坏,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目前发现有58种。 将相同抗原组分的划归一组,称为群。
沙门氏菌中的主要菌群及其群特异性抗原 A群─ O2 C群─ O6 C1亚群─ O6、 O7 C2亚群─ O6、O8
*大肠埃希菌(O157:H7血清型)*
生物学特性和生化特点:
⑴ G-直短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能运动; ⑵ 营养要求不高,兼性厌氧,普通琼脂上生长良好;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生长; 在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菌落;在SS平板上由于发酵乳糖形成粉红色、光滑、 湿润菌落;
⑶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C)结果为+ + - -;KIA斜面高
肠道致病菌鉴定实验室比对结果与分析
肠道致病菌鉴定实验室比对结果与分析发表时间:2016-02-24T10:36:55.580Z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11期供稿作者:孙顺爱[导读] 南宁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实验室工作技术能力水平.(南宁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南宁 530003)摘要:目的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能力及水平,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方法本实验室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的微生物实验室比对,依据现行有效的微生物检验规范和相关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分离鉴定,同时评价相应的检测能力。
结果检出仙台沙门氏菌。
结论比对样品取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肠道致病菌实验室比对中图分类号: R117 文献标识码:A微生物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实验室工作技术能力水平[1],《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2]有助于检验机构及时发现问题,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客户对检验机构的信心。
本文结合笔者亲自参加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比对经历,总结比对样品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过程,旨在为同行进行肠道致病菌检验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1.1.1 比对样品比对样品为肠道致病菌培养物,冻干半固体细菌保存管装。
1.1.2培养基和试剂本次比对所用的培养基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微量生化鉴定管由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显色培养基由上海欣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沙门氏、志贺氏、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所有培养基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2 检验方法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依据现行有效的微生物检验规范和相关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检验。
1.3 结果评价方法及依据实验室比对是能力验证的一种方式,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检验过程。
评价结论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种。
经典:肠道致病菌检验技术
(四)沙门氏菌的分类地位及定义
1、地位: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族、沙门氏 菌属中的细菌
2、定义 是肠杆菌科中形态和培养特征,生化反应及 抗原结构相似,被O1噬菌体裂解的一群革兰 氏阴性杆菌。
10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多数
有鞭毛,有动力,短小杆菌。 (二)、培养特性
13
(三)、生化特性 1、发酵GLU,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
寒沙门氏菌少数不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 3、多数产生H2S(+),不产靛基质(-),不分解尿
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 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5、在KCN培养基中生长(-),苯丙氨酸脱氨酸(-)
3、败血病:高烧、寒战、厌食、局部发炎、由猪霍乱沙 门氏菌等引起
23
四、微生物检验
(一)、基本步骤(程序) 检样→增菌(前增菌)→分离培养→生化
试验初步鉴定→血清学反应最后鉴定→报告
24
1、前增菌:用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使处于濒死状态的M 恢复活力;
2、选择性增菌:使沙门氏菌优势繁殖,基它细菌变到 抑制;
7
思考题
1、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2、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抗原?又称为什么?有
什么特点? 3、写出肠道致病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8
第二节、沙门氏菌检验
一、概况 (一)沙门氏菌的发现与食物中毒 (二)沙门氏菌的命名
根据所致疾病命名 根据菌的发现地区命名 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三)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60 ℃ 30′可杀死
氏菌用TTB,用42℃培养。
26
2、平板分离
选择性培养基:BS、DHL、HE、WS、SS BS中最好,DHL、HE、WS很好,SS最差 一般要用:BS和WS/SS两个平板,BS主要用
微生物学检验肠道杆菌概述
特性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
分子量 较大,73000
较小,1500~5000
耐热性 不耐热
耐热
免疫原 有
无
性
B亚单位 肠黏膜GM1神经 肠黏膜GM1神经节苷
受体 节苷酯
酯
致病机 理
活化细胞腺苷酸环化 酶,细胞内cAMP含 量升高,分泌功能亢 进,引起腹泻
活化细胞鸟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cGMP含量升高, 分泌功能亢进,引起腹泻
致病大肠埃希菌种类
菌株 ETEC EPEC EIEC EHEC EAggec
侵袭部位 小肠
小肠 结肠 结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 儿腹泻、水样便、 腹痛等
LT、ST
婴幼儿腹泻、水样 病菌黏附、破坏
便发热、呕吐
细胞
志贺样腹泻,脓血 黏附、内毒素破
便
坏细胞
出血性结肠炎等
志贺样毒素 (VERO毒素)
婴儿腹泻、水样便、 黏附、毒素 脱水
大肠埃希菌生化反应结果
KIA
MIU
IMViC
氧
斜底 面层
气 体
H2 S
动力
吲 哚
尿 酶
I
M Vi
C
化 酶
A A +/-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K A + - +/- + - + + - - -
检验程序
肠内感染
粪便 肠道弱选择培养基
分解乳糖菌落
ETEC
生
毒
化
素
反
测
应
定
大肠菌群的检测
大肠菌群及检验一、大肠菌群介绍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
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
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大肠菌群检验方法:由于大肠菌群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因此大肠菌群的检测一般都是按照它的定义进行。
目前国内采用的进出口食品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有国家标准和原国家商检局制订的行业标准。
两个标准方法在检测程序上略有不同。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
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志贺氏菌的检验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2~3um*0.5~0.7um
(二)、培养特性
1、需氧或兼氧性厌氧,最适温度37℃,PH7.2~7.4 2 、在普通琼脂和 SS 平板上,能形成圆形、微凸、 光滑湿润、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在中等大小 的菌落 3 、宋氏志贺氏菌菌落较大,较不透明,粗糙而扁 平,在SS平板上可迟发酵乳糖,菌落呈玫瑰红色。 4、在肉汤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无菌膜。
(3)属外抗原关系: 志贺氏菌与艾希氏菌属的 O抗原关系 非常密切,除A群9型和D群宋氏菌与埃氏 希菌的 O 抗原关系未见报道外,每一个型 都与一定的艾希氏菌的O抗原有关。
4、K抗原对O抗原血清学试验的影响
可阻碍O抗原的血清学凝集试验,煮沸 处理即可。
(五)志贺氏菌的抵抗力
• 志贺氏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力,以宋内氏最强,福氏菌次之,志 贺氏菌最弱。 • 一般在潮湿土壤中能存活34天,37℃水中存活20天,在粪便内 (室温)存活11天。日光直接照射30分钟,56-60℃10分即被杀死,对 高温和化学消毒剂很敏感,1%石炭酸中15-30分钟即被杀死,对氯霉 素、磺胺类、链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性。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无芽胞,多数 有鞭毛,有动力,短小杆菌。 (二)、培养特性 1 、 需 氧 或 兼 性 厌 氧 , 最 适 温 度 37℃ , PH7.2~7.4。
(沙门氏菌(红色)侵入人体细胞
2、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37 ℃,24h,能形成菌落中等大小,直径2~ 3mm,圆形或卵形,表面光滑湿润,无色半 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 3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性生长,无 菌膜。
5、血清学试验(最后鉴定)
(1)、沙门氏菌诊断血清的种类: 10种组合血清:主要用于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鉴 定 26种组合血清:常见致病菌的定群与分型 57 种组合血清:常见定型,初步鉴定 A—F 群以外 的菌型 144种组合血清:全套装
(2)、血清学检验步骤
• 抗原准备→ → A—F多价血清检验(判定是否是 沙门氏菌)→ →群特异性抗体血清(如O2、O4、 O3 、 O7 、 O8 、 O9 、 O10 、 O11 (判定 O 群别) → →O单因子血清检查 → →H因子血清检查(分型) → →报告
(二)、所致病疾 1、伤寒和副伤寒 2、食物中毒 3、细菌性痢疾
五、微生物检验的基本程序
检样→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报告
思考题
1、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生物学特性? 2、肠道致病菌具有哪些抗原?又称为什么?有 什么特点? 3、写出肠道致病菌检验的基本程序
第二节、沙门氏菌检验
三、抗原类型
O抗原 H抗原 K抗原 也称菌体抗原,细胞壁脂肪糖,耐热100℃不 被破坏 也称鞭毛抗原,鞭毛蛋白,不耐热,60℃ 30′可破坏 也称表面抗原(荚膜抗原),多糖,具有阻抑 O抗原发生凝集的现象,加热60℃30′可消除 抑阻作用
菌毛抗原
四、 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内毒素:能引起机体发热,白细胞减少,低血糖,血 压降低,严重者休克。 2、外毒素:对小肠粘膜细胞具有物殊毒害作用,引起腹 泻。
(3)沙门氏菌中的主要菌群及其群特异性抗原 A群----O2 B群----O4 C群----O6 C1群----O7、 C2群---- O6 O8 、 C3群----O8 、 C4群----O6 O7 O14 D群----O9 F群----O11 E群----O3 E2群----O3、 O10族 E3群----O3、 O15 E4群----O1 、O3 、O19
5 、沙门氏菌哪几个菌型具有 Vi 抗原, Vi 抗原对 O 抗 原血清涟试验有何影响,对含Vi抗原菌,如何做O 抗原血清学试验。 6 、沙门氏菌在 SS 平板, TSI 培养基上生长的现象如 何,说明其原理。 7 、分离纯化后怎样选用最少的生化试验方法初步鉴 定检验菌是否是沙门氏菌属的细菌。 8、如何进行沙门氏菌的血清学试验。
一、概况 (一)沙门氏菌的发现与食物中毒 (二)沙门氏菌的命名 根据所致疾病命名 根据菌的发现地区命名 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 (三)沙门氏菌的抵抗力 60 ℃ 30′可杀死
(四)沙门氏菌的分类地位及定义
1、地位:是肠杆菌科、埃希氏菌族、沙门氏 菌属中的细菌 2、定义 是肠杆菌科中形态和培养特征,生化反应及 抗原结构相似,被O1噬菌体裂解的一群革兰 氏阴性杆菌。
典型沙门氏菌在三糖铁培养上的特征: 表面(-)粉红色、底层(+)黄色、 H2S (+)底层有黑色、有动 力。 在TSI培养基中:表面(+)黄色、 H2S (-)的培养物可排除,其 它培养物均有可能是沙门氏菌。
(2)其余四项生化实验
靛基质 PH7.2尿素酶 KCN 赖氨酸脱羧酶
反应序号:A1、A2多见,B1少见
2、志贺氏菌的分群与血清型
志贺氏菌分为四群: A群(痢疾志贺氏菌):1~10型 B群(福氏志贺氏菌):1~6型+X、Y两个变种, C群(鲍氏志贺氏菌 ):1~15型 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1个型
志贺氏菌属抗原的分类
菌 名
血 清 分 类
生 化 特 性
群 志贺氏菌
福 氏 菌
型 1 ~ 10
亚 型
(三)、生化特性 1 、发酵 GLU ,甘露醇,山梨醇产酸产气(伤寒鸡伤 寒沙门氏菌少数不产气) 2、不发酵乳糖,蔗糖,侧金黄花醇 3、多数产生H2S(+),不产靛基质(-),不分解尿 素(-),不产生乙酰甲基甲醇(V—P)(-), 4、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5、在KCN培养基中生长(-),苯丙氨酸脱氨酸(-)
福氏6型, 鲍氏1、2、 3、4、5、 6、8、10、 12、14型
福氏痢疾菌 (1、2、3、4、 5型)鲍氏5、 宋氏志 7、9、11、13、 贺氏菌 15型
3、属内外抗原关系
(1)群内抗原关系: A群:2与10型,具有密切关系 C群:1与4和11型,10与11相关 B群:群抗原是B群各型之间的共同抗原 (2)群间抗原关系: C群17型与A群3型相关 C群18型与A群11型相关
五、检验结果的报告
1、凡血清学鉴定与生化反应均符合者,报告 发现沙门氏菌。 经检验,×××食品发现有沙门氏菌 2、凡血清学鉴定与生化反应均不符合者, 报告未发现的五项生化试验结果如何? 2、沙门氏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是什么? 3 、沙门氏菌检验时为什么要进行前增菌和增菌? 4、沙门氏菌有哪些抗原?各有何特点?O、H抗 原如何表示,A—F群沙门氏菌中,代表每群O 特异性抗原的独特因子是什么?
(3)、典型沙门氏菌的五项生化反应及其检验的利用
A、典型五项生化反应:A1 H2S(+) 靛基质(-) PH7.2尿素酶(-) KCN(-) 赖氨酸脱羧E(+)
B、利用五项生化反应鉴定沙门氏菌的最简单方案 a、对于H2S阳性菌,利用五项生化反应试验可判别沙 门氏菌和柠檬酸杆菌。 b、对于H2S阴性菌,查到B1时即: H2S(-) 靛基质(-) PH7.2尿素酶(-) KCN(-) 赖氨酸脱羧E(+),补做ONPE试验,可判定沙门 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 ONPE ( - )为沙门氏菌, ONPE(+)大肠艾希氏菌
3、H抗原(鞭毛抗原)
耐热性差:60℃15′或酒精处理可破坏 沙门氏H抗原有两种: 第 1 相:特异相,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 a 、 b 、 c……z z1~z55 第 2 相:非特异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1 、 2 、 3…… 其 中也有用小写字母a、n、x等表示。
4、表面抗原:
沙门氏菌有三种:Vi、M、5抗原、K抗原 Vi抗原位于菌体的最表层,包围了O抗原,可阻碍O抗原的血清 学凝集试验。破坏Vi抗原:60℃ 30′,100 ℃ 5′ 含有Vi 抗原的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
(一)检验步骤(程序) 检样→样品处理→增菌培养→ SS 、 EMB平板分离培养→初步生化鉴定→最 后血清学鉴定→报告
(二)检验操作要点
志贺氏菌在常温中生存的时间较短,应尽快进 行试验。 • 如24h内不能检验,样品应在冰箱内 • 长时间不能检验,放在低温冰箱内。
(三)、生化反应
1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除宋氏志贺 氏菌外,均不发酵乳糖。 2、不发酵侧金盏花醇、肌醇、水杨苷。 3 、不产生 H2S ,不分解尿素, V-P试验阴性, 不能利用柠檬酸盐。 4、甲基红阳性。
(四)、抗原结构
1、抗原构成: O抗原: 群特异性抗原:A、B、C、D K抗原:除B群外,一般有K抗原
二、志贺氏菌的致病性与食物中毒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
• 食物、病人、粪便、苍蝇等
(二)志贺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因素: 侵袭力、菌体内毒素、外毒素
(二)临床症状
A、急性细菌性痢疾: • 急性典型、急性非典型、急性中毒性菌痢。 B、慢性细菌性痢疾: • 慢性迁延型、慢性隐伏型、慢性急性发作型。
三、微生物检验
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一)、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见的沙门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
(二)、易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 肉、蛋、乳类食品
行业关注:美国两种花生酱含沙门氏菌
(三)、中毒原因
1、食用病畜禽的肉制品食品 2、病畜禽、带菌人和动物使食品受污染 3、用不洁净水外理食品
(四)、临床病状(所致病菌)
(四)、抗原结构 主要两种: A、O抗原 B、H抗原 C、表面抗原(K抗原) D、菌毛抗原
2 、O抗原 (1) O抗原的表示方法 共有58种,用字母O和阿拉伯数字标记:O1 、 O2 、O3、 O4 如: 伤寒杆菌: O9 、O12
(2)沙门氏菌的分群及表示方法 用大写字母及相关符号表示: A、B、C、D、E、F ……Z、 O51 ~O63、 O65~ O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