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文论十年真题简答论述题汇总冲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翁方纲“肌理”说

2.“立主脑”(《闲情偶记》)

“不隔”(《人间词话》)

3.比(《毛诗序》)

4.歌永言(《尚书·尧典》)

5.建安风骨

6.“妙语”说(《沧浪诗话》)

7.“诗界革命”(梁启超)

8.文质彬彬※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即认为文与质要兼美。孔子的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即是要求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

9.滋味说

10.有我之境

11.绘事后素

出自《论语》,子曰:“绘事后素。”绘事指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也。比喻有良好的质地,才能进行锦上添花的加工,形容一个人有了良好的素质,才能进行仁和礼的教育。

12.神与物游

13.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4.花部

15.《曲律》

16.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8.露才扬己

“露才扬己”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语出《离骚序》,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对诗人屈原的批评。班固也承认屈原是有出众才华的,但他认为淮南王刘安对屈原的“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评价过高了,并对屈原的人格提出异议,认为他不应该“露才扬己”,与“群小”争宠,自招馋人的陷害,他应该向孔子所赞成的宁武子学习,国家无道的时候就装作愚人,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19.转益多师是汝师

20.减头绪

21.诗言志

22.文以明道

23.《词源》

24.审虚实

25.思无邪

26.文气说

27.别是一家

28.隔与不隔

29.发愤著书※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历述韩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张,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发愤著书”说对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30.《诗式》

31.千部共出一套※

32.诗有别趣

33.工夫在诗外※

34.摩罗诗

简答论述题

1.简述《尚书·尧典》中有关早期文学与乐舞的关系。

在文学发展初期,诗、乐、舞紧密联系。从文学起源的情况看来,一般是伴随劳动节奏而产生音乐,因音乐而产生歌辞。在当时,乐和诗同样起着“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乐与诗到后来才发展成两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以“声”为用的乐,和以“义”为用的诗。《尚书·尧典》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文学起源的重要历史史料。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经·阳货》)

3.论述《论语》中孔子有关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观点。

1“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用现代的话简单地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

2强调“诗教”,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强调文艺应该为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政治教化服务,并且也能很好地服务。后世的“文以载道”等强调教育作用的文道观基本上是受孔子“诗教”观的影响;

3可以获得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广博的知识。

4.简述《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关系的有关论述。

孔子被称为儒家的创始人,他特别强调文和道德的联系,提出“有德者必有言”的看法。《诗三百》是一部文学作品,孔子却把文艺作品道德伦理化,他还进一步把《诗三百》归结为“无邪”,将全部作品说成为都符合他所宣扬的“仁”“礼”等的要求。他认为诗和道德修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经后来进一步推演阐发,《诗三百》在儒家心目中,主要成了伦理道德修养的教科书。

5.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八佾》)表现了孔子

怎样的诗学主张?它与后来“诗教”的建立有什么联系?

孔子论诗乐很重视中和之美,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中和之美就是他哲学理论上的中庸之道在文艺思想上的反映,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后来以温柔敦厚为基本内容的诗教的建立。

6.简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思想。

7.简析墨子有关“非乐”的理论主张。

①墨子文学思想的要点是“尚用”与“尚质”。墨子强调作品的实用价值,认为应该“先质而后文”,提出反对“以文害用”的见解。②墨子从“尚用”、“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同时又指出,他并非不知道那些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之所以主张“非乐”,是因为它们“不中圣王之事”、“不中万民之利”。③墨子从小生产者的角度出发,主张重质轻文,这对于批判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这种强烈的功利意识,对文学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

8.简述墨子“言有三表”理论主张的具体内涵。

为了使文学发挥对政治的作用,他主张“言有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是指言必有据,以古代圣王言行为准则;“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是说立言要从实际出发,以百姓的实际体验为依据;“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强调立言着文要考虑客观上对于政治的实际效果。三表是墨子提出的立言、着文的原则和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9.《毛诗序》对诗歌的论述贯穿着怎样的中心思想?

《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因此在谈到诗歌的言情特点时,又提倡发乎情止乎礼义。说到诗的政治作用时,又强调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它把这种思想集中突出的表现在诗歌的社会作用的论述里: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种理论在政治上表示了统治阶级对诗歌的要求。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不少人以此为诗歌创作和批评的准则。对诗歌的创作有着长远的影响。

10.试述《毛诗序》的主要内容及在批评史上的地位。

《毛诗序》吸取了传诗经生们的意见,阐说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和社会作用等,可以看作是先秦儒家诗论的总结。(1) 首先,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的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歌与音乐、舞蹈的相互关系。(2) 其次,《毛诗序》指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说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作品,政治情况往往在音乐和诗的内容里反映出来。(3)其三,在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方面,《毛诗序》提出“六义”说,阐明了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而赋、比、兴是作诗的方法。(4)提出诗歌必须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通过诗歌“上化下”“下刺上”,重点是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11.试述陆机对文学创作构思过程的系统论述。

12.陆机指出”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

难也。”试分析“非知之难,能之难”的涵义。

13.简述“诗缘情而绮靡”(《文赋》)

14.简述陆机《文赋》中“朝华”“夕秀”的内涵。

15.钟嵘《诗品序》说:"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请问什么是”质木无文”?

又说:“平原兄弟,郁为文栋。“请问”平原兄弟”指什么人?

16.简述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论述。

17.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其价值

和局限各是什么?

18.论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

19.《神思》开首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你

怎样理解这段话?

20.简述刘勰有关“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文学思考。

21.简述《文心雕龙·时序》中体现的文学史观。※

22.曹丕是怎样批评“文人相轻”的恶习的?其意义何在?

23.论述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学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