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的认识
电子元器件认识

电子元器件
Surface mount
Through-hole
三. 用途:将各种元器件按产品原理图连接起来 四. 注意事项:板材,防火等级,PCB版本,应避免人体皮肤直接
FPC
接触PCB焊盘部分,过炉方向等
A
3
2.电阻(RESISTOR)
电子元器件
一. 代码: R 英文名resistor 符号:
或
二. 用途:阻止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
规格简称(英制) 规格简称(公制)
0402
1005
0603
1608
0805
2012
十三.常用阻值误差代码
F=±1%,G=±2%,1J2=0±65%,Z=+80/-20%,K=3±2110%6,M=±20%
实际尺寸(mm) 1.00×0.50 1.60×0.80 2.00×1.25 3.20×1.60
又名,熔断器
二. 用途:在电路中起过电流保护作用。
三. 方向: 无
四. 单位:安培/伏特 A/V
五.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保险丝的额定电压及电流,安规认证
电子元器件
A
11
6.二极管(DIODE)
电子元器件
一. 代码: D
ZD
LED
二. 符号:
三. 用途:整流,稳压,发光指示等
四. 方向:二极管分正负极,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扁平缺口为负极圆柱状在表面用一道白色或黑色色环标
电子元器件
一. 代码: C 符号:
或
二. 用途:滤除杂波,耦合信号,隔断直流
三. 方向: 有
四. 常见的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涤沦电容,陶瓷电容,薄膜电容,钽电容,片试电容,聚丙稀电容
五. 单位换算:1µF(微法)=1000nF(纳法)=1000000PF(皮法)
电子元件的认识

电子元件的认识电子元件是指在电路中起特定功能的部件,如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元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应用面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化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着电子元件的身影。
学习与认识电子元件是电子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在进行电路设计、元件选型、故障排除等环节中,电子工程师都需要对电子元件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器。
电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电阻,使电流在电路中变弱。
电阻器的单位是欧姆(Ω),通常使用金属、碳和水晶等材料制成,常见的有钨丝电阻、电位器、压敏电阻等。
其次,我们来看看电容器。
电容器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也是电路中常用的元件之一。
其主要作用是储存电荷,当电容器两端有电压时,它们会产生电场,关闭电路时,它们会释放储存的电荷。
电容器的单位是法拉(F)或微法(F),常见的有金属箔电容器、陶瓷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等。
再来看一下电感器。
电感器也叫线圈,主要作用是储存能量和阻碍电流变化。
当电流通过电感器时,它会产生磁场,当电流变化或消失时,电感器会释放储存的能量。
电感器的单位是亨利(H),常见的有电磁铁、开关电感、滤波器等。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二极管。
二极管是一种只能单向导电的元件,有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两种状态。
在电路中,二极管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他元件,防止其受到反向电压干扰。
常见的二极管有肖特基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一下晶体管。
晶体管是一种有三个电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放大与开关的功能,是现代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元件。
晶体管有npn和pnp两种类型,是电路中重要的控制元件,被广泛应用于放大器、开关、振荡器等电路中。
总之,电子元件是电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同基石一样,为电路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当我们了解了电子元件的类型、功能和应用场景,就可以更好的进行电路设计、维修等工作。
同时,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挖掘出它们更大的潜力,推动电子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元件的认识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对电子元件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分类及用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电子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电子实验室实训设备:示波器、万用表、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面包板、电源等。
三、实训原理电子元件是电子技术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电子元件:1. 电阻:限制电流通过的能力,常用单位为欧姆(Ω)。
2. 电容:储存电荷的能力,常用单位为法拉(F)。
3.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用于整流、稳压、开关等电路。
4. 三极管:具有放大、开关、稳压等功能,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四、实训过程1. 电阻实训(1)认识电阻的外观、颜色、标识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
(3)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如限流、分压等。
2. 电容实训(1)认识电容的外观、颜色、标识等。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值。
(3)了解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如滤波、耦合、储能等。
3. 二极管实训(1)认识二极管的外观、颜色、标识等。
(2)使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的正向导通和反向截止。
(3)了解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如整流、稳压、开关等。
4. 三极管实训(1)认识三极管的外观、颜色、标识等。
(2)使用万用表测试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3)了解三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如放大、开关、稳压等。
五、实训结果1. 通过实训,学生掌握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学会了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子元件的值。
3. 学生了解了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4. 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六、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学生深入了解了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性能特点、分类及用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以下是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认真学习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测量电子元件的值。
电子元件的认识

電子元件的認識:♦一﹑電阻1﹒種類﹕♦ a 按製作材料可分為﹕碳膜電阻﹑金屬膜電阻﹑線繞電阻和♦水泥電阻等。
其中常用的為碳膜電阻﹐而水泥電阻則常用♦於大功率電器中或用作負載。
♦ b 按功率大小可為1/8w以下(Chip)1/8w﹑1/4w﹑1/2w﹑1w﹑♦2w等。
♦ c 按阻值表示法又可分為數字表示法及色環表示法。
♦ d 按阻值的精密度又可分為精密電阻(五環)和普通電阻♦(四環)。
精密電阻通常在Z軸表中用“F”表示。
♦2﹒電阻的單位及換算﹕¨ a 電阻的單位﹕我們常用的電阻單位為千歐(KΩ),兆歐(MΩ)﹐¨電阻最基本的單位為歐姆(Ω)¨ b 電阻的換算﹕1MΩ= 1000KΩ= 106Ω1Ω= 10-3 KΩ=¨10-6 MΩ¨3﹒電阻的電路符號及字母表示﹕¨ a 電路符號﹕我們常用的電路符號有兩種﹕¨¨或¨ b 字母表示﹕R¨4﹒電阻的作用﹕阻流和分壓。
¨5﹒電阻的認識﹕各種材料的物體對通過它的電流呈現一定的阻力﹐這種阻礙電流的作用叫電阻。
具有一定的阻值﹐一定的幾何形狀﹐一定的技朮性能的在電路中起電阻作用的電子元件叫电阻器﹐即通常所稱的電阻。
電阻R在數值上等於加在電阻上的電壓U通過的電流I的比值﹐即R=U/I。
¨6, 電阻的阻值辨認﹕由於電阻阻值的表示法有數字表示法和¨色環表示法兩種﹐因而電阻阻值的讀數也有兩種﹕¨ a 數字表示法﹕此表示法常用於CHIP元件中。
辨認時數字之¨前兩位為有效數字﹐而第三位為倍率。
¨例如﹕¨表示﹕33×104Ω=330 KΩ表示﹕27×105Ω=2.7 MΩb.色環表示法﹕第一、二环颜色: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金銀代码:0 1 2 3 4 5 6 7 8 9第三环: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 10-2第四环:土5%土10%(a).以上為四環電阻的色環及表示相應的數字﹐其中第一﹑二環為有效數字﹐第三環為倍率﹐第四環為誤差。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电子元器件可以说是电子设备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通过它们来控制电信号和电能的流动。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需要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以便选择合适的元件并正确地进行设计、维护和故障排除。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并对它们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和说明。
1. 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能够限制电流流过范围的电子元件,它是通过将电流导体中的电比较好地转化为热量来实现的。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用电阻器来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以便实现特定的电路功能,比如控制LED亮度,实现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等等。
2. 电容器电容器能够储存静电能量,可用来控制电流和电压。
它有两个电极板和一个电介质,当电容器接入电路时,会在两个电极板之间形成等电势线。
电容器的容量是储存的静电能量密度,通常以法拉(F)为单位,这也意味着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能的能力,可以在电路中用来平衡电压或稳定电流。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用来生成谐振电路以实现特定的滤波器和振荡器。
3. 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可以控制电流的流动而没有机械运动,通常用来放大电路信号。
晶体管最常见的类型是二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其中一个剥掉的半导体层就被称为基极。
当施加电压时,电场将使电荷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流动,并将集电极中的电流变大。
4. 电感器电感器是一种设备,它可以储存磁场能量,通常用来控制电流或电压。
电感器由线圈和磁芯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芯被激活并储存能量。
电感器的置换效应使得电压和电流呈正比例或反正比例的变化。
实际使用中,电感器可以用于过滤电流脉冲或形成谐振电路,还可以在发电机或变压器中用来调节电感。
5.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它由两个半导体层(一正一负)组成,可控制电流的一个方向。
当施加电压时,电子从一层流向另一层,这就是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不同于之前的电阻器,它是一种有源元件,可以用于电路中的整流、开关或振荡。
当电子流从高电位电极流向低电位电极时,二极管发生反向击穿,进入负向导通状态,此时它可以用作负向偏置的保护器件。
电子元件识别大全(附图)简体

元件识别指南1.0目的制订本指南,规范公司的各层工作人员认识及辨别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各类元件。
2.0范围公司主要产品(电脑主机板)中的电子元件认识:2.1工作中最常用的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及三极管)、晶体、晶振(振荡器)和集成电路(IC)。
2.2连接器元件主要有:插槽、插针、插座等。
2.3其它一些五金塑胶散件:散热片、胶针、跳线铁丝等。
4.0电子元件4.1电阻电阻用“R”表示,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Ω)1MΩ(兆欧)=1,000KΩ(千欧)=1,000,000Ω公司常用的电阻有三种:色环电阻、排型电阻和片状电阻。
4.1.1色环电阻色环电阻的外观如图示:图1五色环电阻图2四色环电阻较大的两头叫金属帽,中间几道有颜色的圈叫色环,这些色环是用来表示该电阻的阻值和范围的,共有12种颜色,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金色和银色表误差):颜色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代表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0 ±5% ±10%我们常用的色环电阻有四色环电阻(如图2)和五色环电阻(如图1):1).四色环电阻(普通电阻):电阻外表上有四道色环:这四道环,首先是要分出哪道是第一环、第二环、第三环和第四环:标在金属帽上的那道环叫第一环,表示电阻值的最高位,也表示读值的方向。
如黄色表示最高位为四,紧挨第一环的叫第二环,表示电阻值的次高位,如紫色表示次高位为7;紧挨第2环的叫第3环,表示次高位后“0”的个数,如橙色表示后面有3个0;最后一环叫第4环,表示误差范围,一般仅用金色或银色表示,如为金色,则表示误差范围在±10%之间。
例如:某电阻色环颜色顺序为:黄-紫-橙-银,表示该电阻的阻值为:47,000Ω=47KΩ,误差范围:±10%之间。
2.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它的阻值可精确到±1%,电阻外表上有5道色环,读取阻值和误差范围的方法与四色环电阻大体相同,仅下两点不同:A*有些五色环电阻,两端的金属都有色环。
电子元件认识

阻抗ppm
匹配容值Ω
7.其他半導體元件與整流瀘波電路
7.1整流電路的任務是將交流電流換成單向脈動電流,再通過瀘去其中的交流成分,得到比較平滑的直流電流.
7.2物質導電能力分:導體,絕緣體,半導體三類.
半導體的導電能力介于導體和絕緣之間.半導體的導電特性:導電能力隨著摻入雜質,輸入電壓(或電流)溫度和光照等條件的變化而發生很大變化.
1.2單位:歐姆符號:“Ω”
1.3數量級: 1MΩ=103KΩ=106Ω
1.4電阻分類: CHIP電阻、DIP電阻、可調電阻VR
1.5電阻作用:分流分壓和降壓限流的作用外,其它還有電平調節阻抗匹配等作用.
A.金屬皮膜電阻:阻值小、功率大,散熱作用.
B.碳膜電阻:阻值大、功率小,一般作用
備注:以上A、B兩種電阻均為插件電阻.
1.電子元件認識
名稱
單位
電路圖/基板代碼
電路符號
電阻
歐姆(Ω)
或
可變電阻
歐姆(Ω)
電容
法拉(F)
C
電感
亨利(H)
L
二極体
D
發光二極体
LED
齊納二極体
ZD
三極管
Q
集体電路
U&IC
變壓器
T
跳線
J
散熱片
HS
開關
HW
插座
B
1.電阻(RESISTOR)
1.1電路符號:“ ”(普通電阻)或“ ”
“ ”(可調電阻)
第三色環
第四色環
第1數字
第2數字
第3數字
誤差
黑
0
0
100
-
棕
认识常用电子元件(图解)

一般二极管的负极用白色、红色或黑色色环标识,发光二极管 一般用引脚长度不同来区分极性,较短的引脚为负极。
C)二极管的变形体:整流块电路、数码发光管、双色发光管
晶体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用万用表判别三极管管脚的根据是:NPN型三极管基极到
发射极和基极到集电极均为PN结的正向;而PNP型三极管
基极到发射极和基极到集电极均为PN结反向。根据二极管 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的特点,判断出三极管的基极,进 而确定集电极与发射极。
工作电压
元件值读取的例子:图片中电容的丝印为100,读取其元件值:
第一、二位10 X 第三位0=10X1=10μF
250V~表示工作电压为交流250V。
电容值
允许误差
安规认 证标志
工作 电压
e、安规电容:是一类比较特 殊的电容,它在电路中起到保 护作用。安规电容按照使用条 件可分为两大类:X安规电容, Y安规电容。元件表面有丝印, 无极性。印有各类安规认证标 志。容值识别规则:第一、二 位表示元件值有效数字,第三 位表示有效数字后应乘的倍率。 且印有允许误差、工作电压。 基本单位:pF.
温度系数
a、瓷片电容:是最常用的一类电容, 其性能稳定,可适用的频率广泛, 体积小型化容易。元件表面有丝印, 无极性。 容值识别规则:第一、二位表示元 件值有效数字,第三位表示有效数 字后应乘的倍率。允许误差也在丝 印上有体现,并且部分生产厂家将 温度系数也印在元件本体上。 基本 单位: pF。
电容值
★ 传声器是指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即俗称的咪头。
贴片咪头
4. ★保险丝
玻璃管保险丝
温 度 保 险 丝
★ 保险丝也被称为熔断器。 ★ 保险丝的作用是:当电路发生故障 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 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电路中的某 些重要器件或贵重器件,也有可能烧 毁电路甚至造成火灾。保险丝就会在 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 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 保护电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件电源转换流程为交流输入→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数修正电路(主动或是被动PFC)→功率级一次侧(高压侧)开关电路转换成脉流→主要变压器→功率级二次侧(低压侧)整流电路→电压调整电路(例如磁性放大电路或是DC-DC转换电路)→滤波(平滑输出纹波,由电感及电容组成)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监控输出。
以下从交流输入端EMI滤波电路常见的组件开始介绍。
■ 交流电输入插座此为交流电从外部输入电源的第一道关卡,为了阻隔来自电力在线干扰,以及避免电源运作所产生的交换噪声经电力线往外散布干扰其它用电装置,都会于交流输入端安装一至二阶的EMI(电磁干扰)Filter(滤波器),其功能就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将交流电中所含高频的噪声旁路或是导向接地线,只让60Hz左右的波型通过。
上面照片中,中央为一体式EMI滤波器电源插座,滤波电路整个包于铁壳中,能更有效避免噪声外泄;右方的则是以小片电路板制作EMI滤波电路,通常使用于无足够深度安装一体式EMI滤波器的电源供应器,少了铁皮外壳多少会有噪声泄漏情形;而左边的插座上只加上Cx与Cy电容(稍后会介绍),使用这类设计的电源,其EMI滤波电路通常需要做在主电路板上,若是主电路板上的EMI电路区空空如也,就代表该区组件被省略掉了。
目前使用12公分风扇的电源供应器内部空间都不太能塞下一体式EMI滤波器,所以大多采用照片左右两边的做法。
■ X电容(Cx,又称为跨接线路滤波电容)这是EMI滤波电路组成中,用来跨接火线(L)与中性线(N)间的电容,用途是消除来自电力线的低通常态噪声。
外观如照片所示为方型,上方会打上X或X2字样。
■ Y电容(Cy,又称为线路旁通电容器)Y电容为跨接于浮接地(FG)和火线(L)/中性线(N)之间,用来消除高通常态及共态噪声。
Y电容的外观如照片呈圆饼状而计算机用电源中的FG点与金属外壳、地线(E)及输出端0V/GND共接,所以未连接接地线时,会经由两颗串联的Cy电容分压出输入电源一半的电位差(Vin/2),人体碰触到后就有可能产生感电现象。
■ 共态扼流圈(交连电感)共模态扼流圈在滤波电路中为串联在火线(L)与中性线(N)上,用来消除电力在线低通共态以及射频噪声。
有些电源的输入端线路,会有缠绕在磁芯上的设计,也可以当作是简单的共态扼流圈。
其外观有环形与类似变压器的方形,部分可以见到外露的线圈。
所谓共态噪声,代表是L/N线对于地线E间的噪声,而常态噪声,则是L与N 线之间的噪声,EMI滤波器功能主要是消除及阻挡这两类噪声。
在EMI滤波电路之后的是瞬时保护电路及整流电路,常见的组件如下。
■ 保险丝保险丝就是当其流过其上的电流值超出额定限度时,会以熔断的方式来保护连接于后端电路,一般使用于电源供应器中的保险丝为快熔型,比较好的会使用防爆式保险丝,其与一般保险丝最大的差别是外管为米色陶瓷管,内填充防火材质避免熔断时产生火花。
其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方式有如图片上方的固定式(两端直接套上导线座并焊于电路板上)以及图片中央的可拆卸式(使用金属夹片固定)。
下方的方形组件是温度保险丝,这类保险丝固定于大功率水泥电阻或是功率组件的散热片上,主要是用于超温保护,避免组件过热而损坏或发生火灾,这类保险丝也有与电流保险丝结合的版本,对电流及温度进行双重保护。
■ 负温度系数电阻(NTC)因为电源接通电源瞬间,其内的高压端电解电容属于无电状态,充电瞬间将产生过大电流突波以及线路压降,可能使桥式整流器等组件超出其额定电流而烧坏。
NTC使用时串联于L或N线路上,启动时其内部阻抗值可以限制充电瞬间的电流值,而负温度系数的定义是其电阻会随其温度上升而降低,所以随着电流流过本体使温度逐渐升高后,其阻值会随着降低,避免造成不必要功率消耗。
其外观大多为黑色及墨绿色的圆饼状元件但其缺点是电源处于热机状态下启动时,其保护效果会打上折扣,且即使阻抗可随温度降低,仍会消耗些许功率,所以目前高效率电源大多采用更进阶的瞬时保护电路。
■ 金氧变阻器(MOV)变阻器跨接于保险丝后端的火线与地线间,其动作原理为当其两端电压差低于其额定电压值时,本体呈现高阻抗;当电压差超出其额定值,本体电阻会急速下降,L-N间呈现近似短路状态,前端的保险丝因短路而升高的电流将会使其熔断,以保护后端电路,有时本体承受功率过大时,亦以自毁方式来警告使用者该装置已经出现问题。
通常用于电源供应器交流输入端,当输入交流发生过电压时能及时让保险丝熔断,避免使内部组件损坏。
其颜色与外观与Cy电容很接近,不过可以从组件上面的字样及型号来分别其不同。
■ 桥式整流器内部由四颗二极管交互连接所构成的桥式整流器,其功用是将输入交流进行全波整流后,供后端交换电路使用。
其外观与大小会随着组件额定电压及电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部分电源供应器会将其固定于散热片上,协助其散热,以利稳定的长时间运作。
经过整流后,便进入功率级一次侧的交换电路,这里的组件决定了电源供应器的各路最大输出能力,是电源供应器相当重要的一部份。
■ 开关半导体在交换电路中作为无接点快速电子开关,依控制信号导通及截止,决定电流是否流过,于主动功率因数修正电路以及功率级一次侧电路扮演重要角色。
照片中上方为电源内常见的N MOSFET(N型金氧半导体场效半导体管),下方则是NPN BJT(NPN型三极管)随着开关组件的电路组成方式,可构成双晶顺向式、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等等不同的功率级拓墣,在讲求高效率的电源供应器内,也有使用开关半导体构成同步整流电路以及DC-DC降压电路的应用。
■ 变压器为何称为隔离型交换式降压电源,就是因为使用变压器作为高低电压分隔,并利用磁能进行能量交换,不仅可以避免高低压电路故障时的漏电危险,也能简单产生多种电压输出。
因其运作频率较高,变压器体积较一般交流变压器要来得小。
因为变压器为功率传递路径之一,目前大输出电源有使用多变压器的设计,避免单一变压器发生饱和现象而限制功率的输出。
照片中上方较小的变压器为辅助电源电路以及信号传递用的脉冲变压器,下方较大者为主要功率变压器以及环形的二次侧调整用变压器。
以变压器作为隔离分界,二次侧的输出电压已经比一次侧要低上许多,不过还需要经过整流、调整以及滤波平滑等电路,才会变成计算机零件所需的各电压直流电。
■ 二极管电源供应器内部,随着各部电路要求及输出大小而使用不同种类以及规格,除了一般的硅二极管外,还有萧特基障壁二极管(SBD)、快速回复二极管(FRD)、齐纳二极管(ZD)等种类。
图片中为二极管常见的封装形式FRD主要用于主动功率因数修正以及功率级一次侧电路;SBD用于功率级二次侧,将变压器输出进行整流;ZD则是作为电压参考用。
■ 电感器电感器随着磁芯结构、感抗值、电路上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作为交换电路中的储能组件、磁性放大电路的电压调整组件以及二次侧整流后输出滤波使用,于电源供应器中广泛使用。
图片中电感形状有环形及圆柱型,随着感值及电流承受力而有不同的圈数以及漆包线粗细。
■ 电容器如电感器般,电容器同样也作为储能组件以及纹波平滑使用。
为了承受整流后的高压直流,高耐压电解电容用于电源供应器一次侧电路;为了降低输出下电解电容连续充放电时造成的损失,二次侧电路则大量使用高耐温长寿低阻抗电解电容。
图片中下方较大者为用于一次侧的高耐压电解电容,上方较低耐压则使用于二次侧及外围控制电路因电容内有化学物质(电解液)的关系,工作温度对电解电容的寿命有相当影响,所以长时间下运作,除了维持电源供应器的良好散热外,其使用的电解电容厂牌及系列也决定电源供应器稳定运作的可靠度及寿命。
■ 电阻器电阻器用于限制电路上流过的电流,并于电源供应器关闭后释放电容器内所储存的电荷,避免产生电击事故。
图片中左方为大功率水泥电阻,可承受较大功率超额,右方则为一般常见的电阻,其上的色码标示出其阻值及误差。
上述组件构成的电路若是没有搭配控制电路的话,是无法发挥其功能的,而各路输出也需要随时监视管理,当发生任何异常时就要立即切断输出,以保护计算机零组件的安全。
■ 各种控制IC电源供应器内的控制IC,依其安装位置及用途来分,有作为PFC电路用、功率级一次侧PWM电路用、PFC/PWM整合控制用、辅助电源电路用整合组件、电源监控管理IC等等。
PFC电路用:作为主动功率因数修正电路控制,使电源供应器可维持一定的功率因数,并减少高次谐波产生。
功率级一次侧PWM电路用:作为功率级一次侧开关半导体驱动用PWM(脉宽调变)信号产生,随着电源输出状态对其任务周期(Duty Cycle)的控制。
一般常见的有UC3842/3843系列等PWM控制IC。
PFC/PWM整合控制用:将上述两种控制器结合于单一IC中,可使电路更为简化,组件数目减少,缩小体积外也降低故障率。
例如常见的CM680X系列,就是PFC/PWM整合控制IC。
辅助电源电路用整合组件:因为电源关闭后,辅助电源电路仍需持续输出,所以必须自成一独立系统,因其输出瓦数不需太高,所以使用业界小功率整合组件作为其核心,例如PI的TOPSwitch系列。
电源监控管理IC:进行各路输出的UVP(低电压保护)、OVP(过电压保护)、OCP(过电流保护)、SCP(短路保护)、OTP(过温度保护)监视及保护,当超出其设定值后,便会关闭并锁定控制电路,停止电源供应器输出,待故障排除后才可重新启动。
除了上述组件外,其它还有厂商视需要自行加上的IC,例如风扇控制IC等等。
■ 光耦合器光耦合器主要是用于高压电路与低压电路的信号传递,并维持其电路隔离,避免发生故障时高低压电路间产生异常电流流动,使低压组件损坏。
其原理就是使用发光二极管与光敏半导体管,利用光来进行信号传递,且因为两者并无电路上的连结,所以可以维持两端电路的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