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除去第八组,共有29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5篇。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欠缺,由于少数差生的因素,学习风气不浓。
2、学生语文学习状况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差生占班级学生总人数约25﹪,优生较少,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的能力。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机械性的记忆较好,语文的学习成绩整体一般。
三、教学目标1、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2、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自主学习3、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
1、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2、其次,教学每一个主题时,更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五、教学措施(一)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
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2、把我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第二个是“文章的详写和略写”,第三个是“文章的叙述顺序”。
3.要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要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下面是对五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分析,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一、教材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课文阅读: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的课文,内容涉及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词语运用:通过词语解释、词语运用、词语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3. 语法知识:介绍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如句子成分、词性、时态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
4.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
5.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
2. 词汇积累:通过词语运用和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语法知识:通过语法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5.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理解题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文体的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词汇积累和运用:通过词语解释、词语运用和造句等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语言表达中。
3. 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较为复杂的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教案编写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下面将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一、教材概述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诗词鉴赏》、《语文常识》等三个部分。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态度。
二、教材特点1.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涵盖了文学经典作品,又包括了生活实用的知识,如语言规范、修辞手法等。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故事和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丰富的材料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题目涉及学生日常生活、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强调思维训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教材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和练习题目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和讲述真实的人生故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使其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规范和修辞手法。
2. 思维与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教学活动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两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八组教材之后,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5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
其中第一次安排在第四组,为小综合;第二次“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第八组,为大综合。
第二次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八组,共有课文29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5篇。
这七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二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五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展示台”穿插安排。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下面是五年级语文教案下册教材分析的详细内容:一、教材概述本教材是五年级语文下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写景抒情》、《记叙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六个部分。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文体和题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材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文学素养目标: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学科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文言文、古诗词和现代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三、教材内容分析1. 《文言文阅读》: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如《孟子》、《论语》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古诗词鉴赏》:本单元介绍了一些古代诗词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可以提高对汉语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现代文阅读》:本单元介绍了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小狗钱钱》、《草房子》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现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物的形象,培养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写景抒情》:本单元介绍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的作品,如《春晓》、《秋夜将晓》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情感的表达能力。
5. 《记叙文阅读》:本单元介绍了一些记叙文作品,如《小兔子找萝卜》、《我的奶奶》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记叙文,可以提高对故事结构和情节的理解能力,培养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6. 《议论文阅读》:本单元介绍了一些议论文作品,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网络安全问题》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议论文,可以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解析鲁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解析鲁教版一、文本解读《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从结构上《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
作品大体上有三个层次,起头作者就透过自然现象不断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谁?又存在何处”?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现在又到了哪里”?设问灵巧,一句一锤,扣人心弦,逼着你去思索人生严肃的问题。
在第二层次里,又以来去日子“又怎样地匆匆”这一发问句别开生面,引出太阳这一具体形象。
那作为诗人感情附丽物的太阳,既是诗人主观抒情的渊薮,又是通篇结构的纽扣,它既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形象化了,又为以下的情感抒发别辟蹊径。
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绪进一步挥发,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
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
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
这样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确是具有不同于众的独特风格。
其次这篇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鲁教版小五语文下第五单元
1、知识与技能: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难点突破措施】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Βιβλιοθήκη 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深深的怀念”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略读课文《灯光》、《一夜的工作》。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2、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以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
《十六年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各2课时。
《灯光》《一夜的工作》各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3课时《回顾.拓展五》2课时。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检测讲评3课时。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伯牙绝弦)教材分析
文本解读
通过朗读、翻译、分析等方式, 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 情节和人物关系。
课堂活动
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内容和文化内涵。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及其依据
情境创设法
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朗读指导法
通过范读、领读、自由读等多种形 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
南省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创作背景
楚图南先生在1980年创作了《伯牙绝弦》一文,该文是一 篇文言文,被选入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 。
教材内容与结构
教材内容
本文讲述了伯牙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子期之间的友谊故事。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则是他最忠实的听众。然而,子期 不幸去世,给伯牙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像子期一样欣赏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将琴砸毁 ,终身不再弹琴。
亮点
本文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楚图南先生运用对比、夸张 等手法,将伯牙的悲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本文的主题深刻而感人, 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02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和欣赏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中的相对位置,结合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价学生。
教学反馈的途径与方式
课堂互动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作业批改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给予改进建议。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知 识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在整体结构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安排。
教材主要包括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涵盖了阅读、写作、语文知识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课文选编特点1.题材广泛:课文选编注重多样性,涵盖了古今中外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等,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2.内容丰富:课文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文化经典,也有现代优秀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难度适中:课文的难度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会过于困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1.知识系统化:教材将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编排,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练习针对性强:针对每个知识点,教材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运用能力。
3.注重实际运用:教材强调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1.写作指导具体:教材对每个写作主题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包括写作思路、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表达形式多样:教材设计了多种表达形式,如作文、口语交际等,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鼓励个性发挥: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勇于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活动主题鲜明: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明确,注重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活动多样化:活动形式包括调查、观察、实验、操作等多样化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教师指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凡卡教案
《凡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写的短篇小说,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
9岁的凡卡给自己的爷爷写信,诉说了自己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想回到乡下爷爷身边的急切心情。
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穿插起来的。
揭露了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即使是儿童也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读懂比较长的文章的能力,能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他们与课文中的凡卡年纪相仿,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但课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组成的,内容较复杂,需引导学生动笔读书、集体交流等方法疏通课文。
文中凡卡的称呼不一,可以在初读课文时解决。
而“凡卡为什么会回忆起快乐的往事”“爷爷能不能收到信”“凡卡能实现梦中的愿望吗”等问题,都应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
【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地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作者的简要资料、生字新词、课文的重点语段),搜集到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
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交流本文作家契诃夫的有关资料。
学生交流: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
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生于1860年,逝世于1904年。
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
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
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渐进提升,涵盖了多个文学体裁的课文,如散文、诗歌、童话等。
全书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整合了阅读理解、语言积累、文学鉴赏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此外,还包括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篇目,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课文主题分析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主题丰富多样,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生活场景的篇章,也有反映人性光辉、社会风貌的作品。
这些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等多个层面,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同时,通过不同主题的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文学风格探究本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风格各异,既有优美细腻的描写,也有简洁明快的叙述。
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者的文字风格,学会欣赏并模仿不同的文学表达方式。
通过探究文学风格,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四、知识点与技能要求本册教材在知识点的呈现上,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如生字新词的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
通过系统的知识点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五、练习与活动解析教材中的练习和活动设计丰富多样,旨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练习部分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训练、语言积累等多个方面,旨在巩固所学知识点并提高应用能力。
活动部分则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文学创作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六、教学建议与方法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建议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材说明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五六单元教材说明第五单元一、单元整体解读第五单元课文是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来组织的,包括以下几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这几篇课文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课文。
其中《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是精读课文,《灯光》和《一夜的工作》是略读课文。
读着这组课文,我们心潮澎湃,眼前浮现出“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的,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可亲可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
他们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不辞辛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这一个个跳动着的文字中,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诞生,用心聆听着他们的心声,灵魂深处,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这是第三学段的一个重要的阅读目标。
那么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正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这几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各有特点:《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李大钊同志遇难的过程,巧妙运用多种照应方法;《灯光》除了文章前后照应外,在开头还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为人民服务》围绕着“为人民服务”这一论点,讲了五个方面的意思,并且正确运用了多个关联词,使论证层层递进,严谨而深入;《一夜的工作》则围绕着“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句话,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我们之所以为之动容,离不开作者的巧妙的写作手法。
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引导孩子揣摩这样的表达方式,在今后的表达中灵活运用。
鲁教版五四制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前车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1.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
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
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方法:1、速读课文,以读促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体现“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句子体会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教师巡视,点拨3、整体交流,随机对重点语句进行点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
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
如:俯、歇、瞻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教材解读
《北京的春节》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大家都知道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以下是关于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
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
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
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
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画作。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教材。
本册教材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能够读懂较难的文学作品和常见报刊杂志。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的简单记叙文和应用文。
4.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演讲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和交流。
5.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主要包括课文、生字、生词、注释、思考与练习等部分。
其中,课文是主体,生字、生词、注释等是辅助部分,思考与练习是巩固和提高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章,掌握文学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生字、生词和注释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思考与练习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材结构与特点本册教材采用单元结构,每个单元包含3-4篇课文,以及相关的练习和活动。
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都有所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册教材的特点在于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作业,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表演等,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课文选编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
课文类型多样,包括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文体,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同时,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二学期使用。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准确诠释先进的课程理念,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在保持第三学段风格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
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两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的介绍,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在八组教材之后,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5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两次。
其中第一次安排在第四组,为小综合;第二次“难忘小学生活”安排在第八组,为大综合。
第二次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八组,共有课文29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5篇。
这七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二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安排“资料袋”五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
“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展示台”穿插安排。
其中,“趣味语文”“展示台”各安排了一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两次,“成语故事”安排了三次。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上册为止,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本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宇。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
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12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二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宇,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一)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隋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五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八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人与动物”专题)、热爱艺术(“艺术的魅力”专题)、热爱生活(“人生感悟”专题)、民族团结(“民风民俗”专题)、爱国主义(“深深的怀念”专题)、了解多元文化(“外国名篇名著”专题)、热爱科学(“科学精神”专题)等方面的专题。
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
另外,上承五年级上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外国名篇名著”单元。
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
本册涉及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
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五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二)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五年级下册是在前面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林,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了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如第三组“人生感悟”单元。
之前,在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曾有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一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
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
为此,我们在五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
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
如第七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进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
再如第四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妤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在三年级上册“可爱的动物”单元中,学生初步接触了同一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和不同作家写的同题文章,但是那时的对比是一篇篇课文,而到了五年级下册的对比阅读,是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的,一课的容量更大,对比的角度更多、更细)。
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鲁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十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既能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又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这与鲁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本套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安排文言文,在相应举元里安排了《杨氏之子》,本册安排了三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
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三)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
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
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
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
“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力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四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才,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
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