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汉代儒学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大复习知识点总结强化练习卷: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2020届高三新高考历史大复习知识点总结强化练习卷: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百家争鸣时期的一位思想家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何以“明”之?曰( )A.克己复礼B.兼爱非攻C.道法自然D.加强君权2.(2019·德阳一模)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这一主张传承了( ) A.孔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治国思想C.孟子的义利主张D.墨子的兼爱思想3.(2019·武汉高三检测)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诬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

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C.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D.认为儒家思想影响力较小4.(2019·合肥高三检测)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这主要反映了( ) A.统一逐渐成为共识B.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C.兼并战争过于频繁D.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6.(2019·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7.(2019·茂名一模)《礼记·礼运》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2 汉代儒学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3

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书籍被烧残”以及“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C2.(2013·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由题意可知董仲舒的理念是让富者富而不骄,让穷者能够生存,这样上下就能够相安,国家也就容易治理,因此A项符合题意。

材料只说让富者贵而不骄,让贫者足以养生,并未涉及“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和“劫富济贫”,B、C、D三项错误。

答案:A3.(2013·浙江杭州检测)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

故D项正确。

答案:D4.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有利于( )A.宣扬变法革新思想B.神化专制君主权力C.防止皇帝实行暴政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解析: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用文化的“一统”巩固政治的“一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D5.(2013·山东济南期末)古代某思想家认为:臣民只有将自己依附于君王,融化于群体之中,个体的生命才有价值、有意义。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5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第25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练习人民版

第25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汉代儒学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9江苏南京摸底)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 B 反对“大国之攻小国”“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也就是主张“非攻”“兼爱”,这是墨家的主张,B项正确。

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不同于无差别的“兼爱”,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有为思想不符,C项错误;法家支持“大国之攻小国”的兼并战争,D项错误。

2.(2019江苏南通调研)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

孟子的这些观点(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答案 D 据材料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父子君臣的秩序和仁义观念,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

“仁政”主要是指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民贵君轻是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材料并未涉及,故A项错误;秦朝时“焚书坑儒”,儒学没有成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父子君臣的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

3.(2018江苏无锡期末)下面的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

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A.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B.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合全球化潮流C.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D.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答案 C 孔子在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这四个镜子面前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影像,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在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方面都有投射,表明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C项正确。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考点规范练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16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考点规范练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16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了这一“需要”的理论是( )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D.“天人感应”说答案: D解析: “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民比君更加重要,这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 项错误;五德始终说认为“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做解释,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

2.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这样做始于( )A.东周B.西汉C.北魏D.南宋答案: B解析: 材料“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说明并不是纯粹都用儒家思想,而是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

东周时,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西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同时杂糅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北魏和南宋都继承这一点,故C、D两项错误。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答案: A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出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有使百姓生活安定的责任,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 第33讲 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 第33讲 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

第33讲汉代儒学(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昆明模拟)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 )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解析:选A。

秦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其灭亡,故A项正确;儒家是对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的反抗,并非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故B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包括儒家的反抗,还有平民陈胜、吴广的反抗,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秦朝文化专制对西汉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

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 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解析:选A。

董仲舒认为发生灾异是由于天子无道,天子要反省,意在借助天来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董仲舒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相反他的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用天来限制君权,并未强调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才获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

这种缺失()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故C项正确。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汉代儒学课后习题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二汉代儒学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如王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

故选B项。

2.《汉书·儒林传》中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可知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儒家学派重视教育是通过政府的提倡和支持实现的,故C项错误;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是儒学发展的表现,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3.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D.提出了“仁政”学说,如“仁政”学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民众的利益,但其代表的是统治者的立场与利益,也没有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A、C、D三项。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

4.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强调减小贫富差距,故选D项。

5.《春秋繁露》中载:“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汉代儒学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汉代儒学

汉代儒学一、选择题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2.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4.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5.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6.董仲舒认为,天是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人是上天按照自己面貌创造出来的,天人之间通过五行之气等中介互相感应。

这种思想即(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C.三纲五常 D.顺应自然7.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习试题: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习试题: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绵阳一模)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2.(2019·惠州一模)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

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3.(2019·衡阳一模)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

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4.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6.(2019·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第2课汉代儒学[学习目标]学测要求1.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要求2.理解太学的设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

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

(2)董仲舒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3.影响(1)积极方面: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易混易错] 汉武帝的作为并非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儒学获得正统思想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

但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的设立(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思维点拨] 太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太学的兴办,不仅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加强了封建思想专制。

同时,它也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将部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汉代儒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二汉代儒学一、基础巩固1.秦始皇曾下令“焚书”。

下列选项中必须上缴政府予以烧毁的是( )A.秦国官定史书《秦记》B.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C.医药、卜筮、种树等书D.私人收藏的《诗》《书》2.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推崇儒术,两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3.史学界认为,汉武帝时期,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统一的新形势,给思想界、学术界提出了新任务。

“新任务”应是( )A.改变秦始皇焚书造成的文化低潮B.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建立适合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D.为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创造条件,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故选C项。

4.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的目的是( )A.以法治国B.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推崇儒学D.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可知董仲舒主张通过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

5.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

“新的发展”是指提出了哪一主张( )A.人定胜天B.贵贱有序C.君权神授D.君主专制,A项是荀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的主张,D项是韩非的观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项。

6.在我国古代,儒学教育开始官方化和制度化的主要标志是( )A.董仲舒倡导儒学B.汉武帝创建太学C.汉昭帝扩充太学D.太学清议的兴起,太学的创建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中“儒学教育开始官方化和制度化”的信息不符。

7.观察下图,下列相关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古代太学遗址A.太学是汉初开始兴办的古代最高学府B.汉武帝时代太学生员完全来自官僚家庭C.太学生员学习的基本内容是儒家经典D.太学兴办标志着古代教育系统趋于完备,太学生员中也有来自平民家庭者,西汉地方郡国学校的兴办才标志着古代教育系统趋于完备。

《二 汉代儒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 汉代儒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二汉代儒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汉代儒学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汉武帝设立太学,以儒学为唯一合法的教育内容D. 汉代儒学对后世政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汉代《春秋》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秋》学在汉代被列为五经之一B. 《春秋》学强调以史为鉴,重视历史变迁的研究C. 孔子创立《春秋》学,旨在表达其政治理念和历史观D. 汉代儒学家董仲舒将《春秋》学与《尚书》、《易经》等思想相结合3、下列关于汉代儒学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提出“天人感应”学说C. 汉代儒学在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都有所体现D. 汉代儒学主张“君为臣纲”,强调君权至上4、下列关于汉代儒学代表性的学派和学者的说法,错误的是()A. 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B. 道家学派:庄子C. 法家学派:韩非子D. 儒家学派:董仲舒5、汉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得以正式确立为官方正统学术,这主要归功于哪位思想家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A、董仲舒B、朱熹C、程颐D、韩愈6、西汉统治者从谁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儒学的教育和传播,这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了教育殿堂?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昭帝7、题干:以下关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 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排斥其他学派B. 董仲舒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命和帝王权利的合法性C. 董仲舒认为“五经”应当成为全国通用教材,以提高儒学的地位D. 董仲舒提出“王道政治”,认为帝王应以仁政治国8、题干: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提高了儒家思想的地位,促进了社会稳定B. 排斥了其他学派,使学术发展停滞C. 导致了儒家内部的分裂,引发了思想斗争D. 使其他学派被迫转变思想,融入儒家思想9、以下哪位学者在汉代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 10、以下哪项不是汉代儒学的特点?A. 注重经学教育B. 强调“天人合一”C.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D. 重视农业11、下列哪位思想家是汉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韩非子12、汉代儒学的发展中,出现了新的解释和发挥儒学思想的方式,具体表现为“五经博士”的设立。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专题一 第2课:汉代儒学

2020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专题一 第2课:汉代儒学

第2课:汉代儒学1.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主要目的是( )A.董仲舒极力推动的结果B.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儒生孝廉有利于政治清明D.汉武帝与大臣们都推崇儒学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多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汉书·儒林传》中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发展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5.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6.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五经”的流传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7.除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外,汉代皇帝都以“孝”为谥号,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附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训练: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附答案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绵阳一模)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

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2.(2019·惠州一模)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

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3.(2019·衡阳一模)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

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C.二程倡导“格物致知”D.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4.自两汉以来,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孔子由子而圣,由凡圣而神圣,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

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仁政观念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的神学化C.儒家思想的官学化D.经学之士积极推动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6.(2019·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

2020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7 考点4《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中国文化经夏商周不断的“损巫益礼”,最终由周公确立了“敬德保民”的周礼文化体系,孔子则进一步扬弃了周礼文化中“神道设教”等内容,奠定了儒学之本。

这说明( ) A.儒家学派创始于周公B.先秦文化具有人文色彩C.儒学与周礼完全对立D.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2.春秋战国时期,“新乐”兴起。

孔子的弟子子夏认为:新乐进退无序,“奸声以滥,溺而不止”,舞者的动作犹如猴戏,观赏之后既不能述说礼乐的美妙,又不能体会古人的道理。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转型下新旧文化的冲突B.政治专制影响评判问题的客观性C.战乱环境中艺术发展受制约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3.孔子弟子子路说:“假如卫君请您去治理国政,您要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我做的话,就是正名!”由此可知,孔子在此追求的是( )A.为政以德 B.天下有道C.民贵君轻 D.敬天保民4.《中华文化史》一书中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在前一关系上的主张是( )A.民贵君轻 B.君主受命于天C.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为主君为客5.《荀子·儒效》中勾画了一条可以让匹夫功成名就的道路,即:“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这条道路(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实现B.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C.认为治国应实行礼法并施D.是对孔子正名思想的继承6.汉代的经和传分离,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 )A.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D.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7.据《汉书》载,汉武帝之孙刘贺,幼年继承王位.不久因劣迹斑斑、不学无术被废黜,封为海昏侯。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史专题第3讲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第3讲 古代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知识结构□专题主线主线一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 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 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T 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 )T 完善独尊(董仲舒:天 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T 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T 批判、新生(经 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主线二 科学技术: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应用 上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大型工程,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于世界,为世界 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线三 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和原因:趋势: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商品经济发展。

■舂秋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战国 西汉孟子,荀子董仲祈 ”一程”、朱熹王阳明-------------------- ------- 一_=程朱理学卬刷术卜创立新儒営。

发恥到理学阶段批判继承帝協*凿宗戡 王光之.顾握起 丽頑殛恿T 时代特色一k 诗经》*楚辞逍纸术儒学创立o 诞力晁于。

确丸正统地位 汉赋科技火药宋同—元曲—明滴小说 楷枚草书、行朽*屮骨文考点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知识排查一、儒家思想由形成到独尊1 •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1) 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骨干,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思想。

(2) 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 新增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评价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二、儒家思想由转型到扬弃1 •宋明理学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心学“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致良知” “知行合一”2•明清儒家思想的活跃(1) 李贽:否定孔子及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在《汉书》中称,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大一统思想 D.法家学说2.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说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 )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4.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指出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董仲舒这一论述旨在( )A.说明君主在位应有所作为B.充分论证儒学为治国之术C.迎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为限制皇权提供理论基础6.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

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7.西汉“吏员自佐吏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东汉“都计内外官及职掌人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汉代新儒学练习卷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汉代新儒学练习卷

汉代新儒学练习卷1.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

这一变化表明A.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2.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

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

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3.《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可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

”该主张的本质在于A.警示君主应该顺应民意B.说明儒学顺应了自然规律C.宣扬加强君权的合理性D.印证儒学为封建正统思想5.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6.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认为:“大一统国家的意义在于它是服务他人的一种手段……就服务于内部无产者而言,大一统国家被用来扶植内部无产者创立的深入人心的高级宗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汉代儒学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这一典故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 )
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
2.西汉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目的是劝说汉代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的迷信思想④儒家思想维护着君主统治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僵化
C.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4.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计21人,22人次,考其出身地域,其中齐鲁人合计7人,8人次。

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
A.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壮大 B.儒学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加
C.察举成为人才选拔主要途径 D.黄河下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5.即位之初,汉武帝虽然遭受挫折,但在选取贤良方正时,留意收揽儒生,授以官职。

同时,鼓励学者研读儒家典籍,使五经传习更有系统。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武帝彻底摆脱了汉初的“无为”治国思想
B.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得到加强
D.儒家思想只符合西汉国家统一的发展需要
6.董仲舒认为,天是有道德属性的人格神,人是上天按照自己面貌创造出来的,天人之间通过五行之气等中介互相感应。

这种思想即( )
A.君权神授 B.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顺应自然
7.尊儒兴教,将教育、考试、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汉武帝时代的大创造。

此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便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了。

这一制度的建立( )
A.使学习儒家思想成为做官的唯一途径 B.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上唯一的学术思想C.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 D.有利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独尊天下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
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于是从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以下的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法家思想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崇
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程朱理学的盛行
10.孔子曾曰:“听讼,吾犹人也,但使无讼。

”汉代司马迁也言:“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围绕治国之略,二者皆倡导( )
A.缘法而治
B. 礼乐教化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11.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

”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12.《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