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 教案
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共48张)
解析:选 C。由题给图像可以看出,平衡态Ⅰ改变的瞬间,逆 反应速率未改变,正反应速率突然增大,可知为增大反应物的 浓度,B 项正确,C 项不正确;由于平衡发生移动,可知两平 衡态时同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不相等,D 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 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A 项正确。
栏目 导引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答案:(1)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故 方程式中气体分子数左边小于右边,所以 A 为固态或液态。 (2)恒容时,充入无关气体使压强增大,但体系中各物质的浓 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故平衡不移动。
栏目 导引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2A(g)+B(g) 2C(g)的反应速率随
2.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探究
- 依据 K 2 Cr2 O 7 溶液中存在的平衡: Cr 2 O 2 7 ( 橙色 ) + H 2 O - + 2CrO2 ( 黄色 ) + 2H ,完成实验。 4
实验 步骤
栏目 导引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实验现象 结论 (2)影响规律
黄色 橙红色变为________
(A、B、C、D 均为气体, (A、B、C、D 均为气体, a+b>c+d) 增压 减压 a+b<c+d) 增压 减压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平衡移 动方向 速率与 时间的 图像 规律 总结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逆向移动
正向移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分 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 增大的方向移动
+ +
解析:选 C。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而强于次氯酸,向氯水中投 入少量碳酸钙粉末后,与盐酸反应,而不与次氯酸反应。又由 于 H 浓度减小, 平衡 Cl2+H2O 方向移动,故 HClO 浓度增大。
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苏教版选修4
处于__________状态。
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1 mol CO2(g),则v′(正)________ v′(逆),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移动; 若向该容器中增加C(s),则v′(正)________v′(逆),化学 平衡________移动。
解析: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CO2(g),则生成2 mol CO(g), 而今又同时消耗了2 mol CO(g),说明v(正)=v(逆),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增大反应物浓度,则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若向该容器中增加C(s),因为固体的浓度为常数, 故改变其用量时,浓度不发生改变,v′(正)= v′(逆),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答案:= 化学平衡 > 正反应方向 = 不
[自学教材·填要点]
1.实验探究
- (1)实验原理:Cr2O2 7 + H2 + 2- + 2H 4
橙色
黄色
(2)实验步骤:
3.应用 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 生成物 ―→ 平衡向 正反应 方向移动―→提高产物产量,降低成本。
[师生互动·解疑难]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图像和规律
②若条件改变,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若
v(正)、v(逆)同等程度的改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③若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平衡发生移动,说明外界条件一定发生改变。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C(s)
高温
2CO(g)。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1 mol CO2(g),同时又 消耗了2 mol CO(g),则v(正)__________v(逆),反应
(1)图像分析:
化学平衡 aA(g)+bB(g) cC(g)+dD(g) 减小反应 物浓度 逆向移动 减小生成 物浓度 正向移动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通过活动探究掌握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提高归纳思维能力。
【问题引入】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g)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 CO(g)+H 2O(g)CO 2(g)+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
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2)如果继续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g),相同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此时CO 的转化率为 。
解: (1) CO(g) + H始(变(衡(α1K (2)可以当作一开始充入1.0 mol CO 与2.0 mol H 2O(g) CO(g) + H 2O(g) CO 2(g) + H 2(g)始(mol ·L -1): 1 2 0 0变(mol ·L -1): x x x x衡(mol ·L -1): 1-x 2-x x x 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1212=-⋅-)()(x x x 解得x=32α2(CO)= %7.66%10013211=⨯⋅⋅--Lmol L mol ∴ CO(g) + H 2O(g) CO 2(g) + H 2(g)始(mol ·L -1): 0.5 1.5 0.5 0.5变(mol ·L -1): 0.17 0.17 0.17 0.17衡(mol ·L -1): 0.33 1.33 0.67 0.67 即:再向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g),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正向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的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3.2化学平衡的移动 (共21张PPT)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VV逆逆’O
V正
分析 △H ?0
(2)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 这种改变。
(2)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 这种改变。
N2 (g) + 3H2(g)
2NH3 (g)
原平衡N2 物质的量为1mol;体积不变再通入 1molN2达新平衡后N2 的物质的量为?
原平衡压强为1,增大压强为2,达新平衡后压强?
减小体积,增大压强,向气体系数和小的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体积,减小压强,向气体系数和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A+2B
2C其中A是气体,缩小容器体积时,
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A、B的状态。
aA (g) +bB (g)
cC (g)缩小体积为原来一半
时,当再次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
倍,判断a+b与c 的关系。
V正’? V逆’? V正’和 V逆’大小关系?
V正’
V逆’
小结: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加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写出氯气与水的反应: Cl2+H2O H++Cl-+ HClO
在氯水中加入①HCl(g)② AgNO3(s) ③ NaCl(s) ④ NaHCO3(s) ⑤ NaOH(s)平衡分别如何移动 ?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课件
学生需要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包括通过改变温度 、浓度、压强等条件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此外,学生还需要 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以便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结果 。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 加深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教材分析与课程目标
02
01
0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教材分析与课程目标
01
了解化学平衡移动在实际应用中 的意义;
02
培养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
知识点与技能要求
知识点
本课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电 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应用
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可以解释和预 测许多化学现象,如沉淀的生成 与溶解、气体的吸收与释放、酸 碱中和反应等。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的 溶解速率等于其沉淀速率,形 成动态平衡。
移动因素
改变温度、浓度、压强等条件 ,可使沉淀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
应用
通过控制条件,可实现难溶电 解质的分离与提纯。
溶度积常数($K_{sp}$)的意义
可用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的溶解能力大小,溶度积常数越大,溶解能 力越强。同时,溶度积常数也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大小的一个衡量标准。
0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件:专题2 第3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H2O
- + 2CrO2 + 2H ,把重铬酸钾(K2Cr2O7)溶于水配成的稀溶液是橙色的。 4
(1)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因为____________。 (2)向已加入 NaOH 溶液的(1)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稀 H2SO4,则溶液呈________ 色,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原溶液中加入 Ba(NO3)2 溶液(已知 BaCrO4 为黄色沉淀),则平衡_____(填 “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溶液颜色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认知升华]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
化学平衡 体系浓 度改变 平衡移 动方向
增大反应 物浓度 正向移动
aA(g)+bB(g) 增大生成 物浓度 逆向移动
cC(g)+dD(g) 减小反应 物浓度 逆向移动
减小生成 物浓度 正向移动
v 正先增大, v 逆 v 逆先增大,v 正 v 正先减小,v 逆 v 逆先减小, v正 速率变化 随后增大,且 随后增大,且 随后减小,且 随后减小,且 v′正>v′逆 v′逆>v′正 v′逆>v′正 v′正>v′逆
项,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速率一定改变,B对;C项,反应进行的程度与速率无 关,C错;D项,改变固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D错。
【答案】 B
3.下图所示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 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Ⅱ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2020-2021学年苏教版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 课件(69张)
探究点二
勒夏特列原理
1.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等), 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简单记忆:“改变”→“减弱这种改变”。
2.勒夏特列原理是对改变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个总 述,特别要注意对“减弱这种改变”的正确理解,其中的“减
弱”不等于“消除”更不是“扭转”,具体理解如下: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以 N2(g)+3H2(g) 2NH3(g) ΔH<0 为例:
探究点一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一、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规律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2.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系中的固体和纯液体,其浓度可看作常数,增 大或减小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并不影响 v 正、v 逆的大小,所以化学 平衡不移动。 2.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还是生成 物的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反 应速率;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 状态的反应速率。 3.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 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是该物质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将等物质的量的 X、Y 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
下,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 ΔH<0,并达到平衡。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达到新的平衡时,下表中关
于新平衡与原平衡的比较正确的是( A )
选项
改变条件
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
A
升高温度
X 的转化率减小
B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
b.若在恒温恒容条件,相当于(等效于)加压,A 的转化率 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a=b+c,A 的转化率不变; a>b+c,A 的转化率增大; a<b+c,A 的转化率减小。 若反应物不止一种, 如 aA(g)+bB(g) cC(g)+dD(g)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件2.3化学平衡的移动(1)
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
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
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
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的浓度,
-11-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D典例透析 IAN LI TOU XI
知识点1 知识点2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 和2 mol B,达 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小于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 积分数均增大
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答案B
-10-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D典例透析 IAN LI TOU XI
知识点1 知识点2
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例题2】 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s)+2B(g) 2C(g)+D(g) Δ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 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答案C
-1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点1 知识点2
M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Z知识梳理 HI SHI SHU LI
选修4 化学平衡移动 ppt课件
ppt课件
11
1对等体反应,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
△
例: I2 + H2
2HI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但浓度增大,颜色加深,速率加快!
V(molL-1S-1)
2.充入”惰性气体”
V’正= V’逆 V正= V逆
a 恒温恒压 当成”减压”
b 恒温恒容 速率不变,平衡不 移动
0
t2
ppt课件
T(s)
适用范围:已达到平衡的体系
适用对象:动态平衡
减弱的含义:定性的看,平衡移动的方向是减弱外界
条件变化的方向;
定量的看,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
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ppt课件
5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r2O72-+H2O 橙色
2CrO42-+2H+ 黄色
ppt课件
18
思考:
N2 (g)+ 3H2(g) 2NH3(g)△H=-92.4KJ/mol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工业上要提高合成氨的 产率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ppt课件
19
N2 (g)+ 3H2(g) 2NH3(g)△H=-92.4KJ/mol
400℃,不同压强下N2和H2反应生成NH3达到化学平衡状
12
课堂练习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CO2(g)+C(s)
2CO(g) △H﹥0
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 平衡如何变化:
(2)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 衡 逆向移动 ; c(CO2) 增大 。
(3)通入衡N不2,移保动持密; c闭(C容O2器) 体积不和变温度不。变,则平
苏教化学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增大压强,则 a﹥1
若 m+n﹥p+q ,则K’ ﹤ K ,平衡正向移动。 若 m+n﹤p+q ,则K’ ﹥ K ,平衡逆向移动。 若 m+n=p+q ,则K’ =K ,平衡不发生移动。
压
aA(g)+bB(g)
cC(g)
强
对
化
学 平
a+b>c
衡
的
影
响
a+b<c
aA(g)+bB(g)
cC(g)
压
强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及应用
1.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当改变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的条 件时,平衡状态被破坏,随反应的进行重新达到 新平衡的过程.
2.移动原理
勒夏持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 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 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影响平衡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三种; ②原理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一项条件发生变化 的情况(即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 多项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③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抵消) 外界条件的变化。 ④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 →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 体系,条件改变后,可能发生平衡移动。
非平衡状态时有浓度商
当Q = K时,达平衡 当Q < K时,正向移动 当Q > K时,逆向移动
欲破坏化学平衡状态,必须使Q ≠ K,
【例】现有反应:CO(g)+H2O(g) CO2(g)+H2(g);
△H<0。在850℃时,K=1。
(1)若升高温度到950℃时,达到平衡时K 小于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 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教案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要求如下:(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为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三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电离、水解及沉淀溶解等其它平衡体系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本单元分3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仅针对此单元第1课时即“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此教学侧重点在于:(1)引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得出浓度变化使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结论并加以应用;(3)更深层次地理解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程度,为总结归纳勒夏特列原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罗列如下:1.《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知道“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2.《化学反应原理》中学生已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结论,能够用v-t图表示化学平衡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用c-t图表示建立平衡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为从速率和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打下了基础。
3.作为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简单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分析等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结合,并运用图像及化学符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化学的语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实验现象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体会透过现象(化学平衡移动)抓住本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的思维过程。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2.3化学平衡的移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反应开始时A、B、C的浓度分 别为0.4mo1·L-1、0.5mo1·L-1和0.2mo1·L-1,则达到 平衡后,C的浓度大于0.4mo1·L-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
大,且A的转化率降低
【解析】选B。由Ⅰ图可知发生反应:
A(g)+3B(g)2C(g),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
答案:减小
(2)A、B
(3)低温、高压700K,1×107Pa~1×108Pa (4)-33.42℃氨N2和H2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 (5)加入过量的N2(或及时从平衡混合物中移走NH3)
A组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对于合成氨工业,只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的方面来
看,从下列条件中选择最适宜的组合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低压 ④高压⑤催化剂⑥加氨⑦除氨 A.②④⑤⑦B.②③④⑦ C.①④⑤⑦D.②③⑤⑥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从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合
成氨的适宜条件,首先高温高压催化剂均可以加快合成 氨的反应速率,关键是加氨还是除氨对反应速率如何影 响,可以从合成氨的速率方程式来进行分析,由速率方 程v=kc(N2)c1.5(H2)c-1(NH3)可知,速率与氨的浓度的
响,还采取了一些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一个措施: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方程式N2(g)+3H2(g)2NH3(g)不难写出: 此反应Δ H<0,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 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c(NH3)减小,c(N2)和 c(H2)增大,故K减小。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word教案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word教案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溶解平衡的建立开始时v(溶解)>v(结晶)平衡时v(溶解)=v(结晶)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二、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
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成了三维动画效果,以帮助大家理解溶解过程。
[投影]演示一定量蔗糖分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2第三单元3.1化学平衡移动知识清单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专题 2 第三单元3.1 化学均衡挪动知识清单[ 新知研究 ]研究化学均衡的挪动和挪动方向(1)化学均衡的挪动:当均衡系统条件改变时,原有均衡状态被损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化学均衡的挪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损坏原有的均衡状态,成立起新的均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3)均衡挪动的方向:①若 v(正) > v(逆 ),则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
②若 v(正) = v(逆 ),则均衡不挪动。
③若 v(正) < v(逆 ),则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 必记结论 ]外界条件与均衡挪动的辩证关系(1)外界条件改变,均衡不必定发生挪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惹起化学反响速率的变化,则均衡必定不挪动,如增添固体的用量。
②若条件改变,惹起了化学反响速率的变化,但 v(正 )、 v( 逆)同样程度的改变,则均衡不发生挪动。
③若条件改变,惹起v(正 )≠ v(逆 ),则均衡必定发生挪动。
(2)均衡发生挪动,说明外界条件必定发生改变。
[ 成功体验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反响:CO2(g) + C(s)2CO(g) 。
(1)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1 mol CO2(g) ,同时又消耗了2 mol CO(g) ,则v(正 )__________ v( 逆),反响处于 __________状态。
(2) 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 1 mol CO2(g) ,则v′ (正 )________ v′( 逆 ),化学均衡向____________挪动;(3)若向该容器中增添C(s) ,则 v′ (正 )________v′ (逆 ),化学均衡 ________挪动。
分析:单位时间内耗费 1 mol CO 2(g) ,则生成 2 mol CO(g) ,现在又同时耗费了2 mol CO(g) ,说明 v(正 )= v(逆 ),反响达到均衡状态。
增大反响物浓度,则v′ (正 )>v′ (逆 ),均衡向正反应方向挪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第1课时)教案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与本单元有关的要求如下:(1)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2)认识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为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三单元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电离、水解及沉淀溶解等其它平衡体系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教学参考书》中建议本单元分3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仅针对此单元第1课时即“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此教学侧重点在于:(1)引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得出浓度变化使化学平衡移动的相关结论并加以应用;(3)更深层次地理解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程度,为总结归纳勒夏特列原理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及能力罗列如下:1.《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知道“当反应条件改变时,原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这个概念呼之欲出。
2.《化学反应原理》中学生已经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结论,能够用v-t图表示化学平衡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用c-t图表示建立平衡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为从速率和浓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打下了基础。
3.作为高二选修化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简单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分析等能力。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结合,并运用图像及化学符号从化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高中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化学的语言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描述实验现象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体会透过现象(化学平衡移动)抓住本质(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的思维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等方法,综合探究浓度变化与化学平衡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会透过宏观现象(溶液颜色的变化)探查微观本质(微粒浓度变化)并运用化学符号(图像)进行表征的科学方法。
3.体验“发现问题、查阅资料、提出猜想、实验及理论验证、形成规律、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过程,尝试从化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物质和现象,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改变浓度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宏观现象的微观分析及c-t图像表征,多角度理解和分析,并引导学生根据c-t图像总结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经验性规律。
教学难点:判断改变浓度后化学平衡移动的程度。
利用pH传感仪进行数字实验,绘制增大c(H+)后溶液中c(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帮助学生理解“减弱改变”的含义。
教学思维导图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生】学生活动一:1.一次性纸杯里有一些黑色小干果名字叫黑枸杞,营养丰富,一人一颗,尝尝看味道如何?2.把剩下的干果全部都装到矿泉水瓶子里去,盖上瓶盖轻轻摇一摇,看看水的颜色变化。
你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小组泡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的?3.老师为每个同学准备了品尝小纸杯,可以倒出一点来品尝一下。
不过记得留下一些,我们上课做实验要用的,切记!切记!4.阅读提供的相关资料,看看黑枸杞泡出来的水为什么会有颜色?【师】大家一定好奇,黑枸杞泡出来的水为什么会有颜色?阅读关于黑枸杞、花青素及瓶装水的pH等相关资料,看看黑枸杞水的颜色与哪些物质及反应有关?【生】阅读资料,发表意见。
【师】花青素水溶液中存在着一个与颜色有关的可逆反应,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通常用五个字来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它们是什么?【生】回答问题,复习旧知。
(“逆”、“等”、“动”、“定”、“变”及其意义)【师】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若改变条件后,v正>v逆可逆反应就会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直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者平衡正向移动。
如果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
当然也有可能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师】由此可见,改变条件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是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
【师】改变哪些外界条件会让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吗?【生】回答问题,复习旧知。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实验以黑枸杞水(也就是花青素水溶液)为主要试剂,意在与学生一起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用陌生的物质(黑枸杞和花青素)以及新奇的现象(水溶液颜色的鲜艳与丰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发现问题之后,经过查阅资料、提出猜想、实验和理论验证、形成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探寻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与规律。
使学生在这一节课上不但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化学知识,更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过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环节二:实验探究“c(H+)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师】既然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那么也就有可能会进一步地影响到化学平衡。
大家觉得上述影响因素中,可能是谁影响到了这个可逆反应A (蓝色) + H+AH+ (红色),使溶液显现出不同的颜色?【生】讨论,回答。
[水不同、酸碱性不同、c(H+)不同,需要教师引导深入]【生】学生活动二:实验设计与探究试设计实验探究:改变c(H+)对可逆反应A(蓝)+H+AH+(红)进行方向的影响。
备选试剂:稀H2SO4溶液、稀NaOH 溶液、食用白醋、食用小苏打【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评价。
【师】帮助学生梳理实验方案,提出注意事项。
【生】学生实验,汇报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
[增大c(H+),平衡正向移动;减小c(H+),平衡逆向移动]【生】结合瓶装标签上给出的pH,确认黑枸杞水的颜色确实与c(H+)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影响黑枸杞水中可逆反应 A (蓝色) + H+AH+ (红色)的影响因素”,提出“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c(H+)不同可能是使水颜色不同的原因”的猜想,再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意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能力。
提供的四种试剂中,H2SO4溶液和NaOH 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和碱,白醋和小苏打则是家庭中容易得到的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从物质的类别来看,涉及强酸、弱酸、强碱及显碱性的盐,具有一定的覆盖面。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意在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宏观现象(溶液颜色的变化)给出微观的解释(微粒浓度的变化、化学平衡的移动),以培养学生宏微结合的化学核心素养。
环节三:图像分析“c(H+)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师】改变c(H+)为什么会使化学平衡移动?我们要从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上去寻找原因。
【生】学生活动三:学生活动三:理论解释1.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 + H+AH+,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1时刻仅增大H+浓度,试绘制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 + H+AH+,若其它条件不变,在t1时刻仅减小H+浓度,试绘制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设计意图:利用化学符号(v-t图)对“c(H+)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表征,是学生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
因是初次接触,所以图1先由学生预测改变条件瞬间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再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
在此基础上图2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点评修正。
通过图像的绘制,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同时也可利用图像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环节四:寻找规律,实验验证【师】以上两张v-t图不但解释了改变c(H+)使平衡移动的原因,也可以用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但是总觉得有点麻烦,应该还有更简便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增大或减小c(H+)后,c(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出经验性规律:对于可逆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若增大某一物质的浓度,则平衡移动会让它的浓度减小;若减小某一物质的浓度,平衡移动又会向让它的浓度增大。
【生】学生活动四:已知重铬酸根(Cr2O-27)和铬酸根(CrO-24)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Cr2O-27 + H2O2CrO-24 + 2H+橙色黄色根据分析得到的规律预测:向4 mL浓度为0.1 mol·L1-的K2Cr2O7溶液中:①滴加1 mol·L1-的NaOH溶液,溶液颜色会变_____。
②再继续滴加1 mol·L1-的HNO3溶液,溶液颜色会变_____。
【师】演示实验证实以上推测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帮助学生寻找“改变浓度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规律,因此刻意回避了再次达到平衡时c(H+)的大小问题,而是将其留到环节六,等学生能够熟练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之后再深入进行探讨。
学生将c-t图表现出来的c(H+)的变化趋势迁移至其它反应当中,预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溶液颜色变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普遍适用性。
环节五: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师】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有便捷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一方法,用化学平衡移动的思想来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学生活动五:学以致用1.人体吸入CO后,大部分与血红蛋白发生紧密而可逆的结合,使得血红蛋白丧失携氧功能,组织缺氧,导致CO中毒。
反应如下:CO + HbO2HbCO + O2(1) 如果你碰到疑似CO中毒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2) 中毒患者送医之后,通常会辅以高压氧舱治疗,为什么?2.工业合成氨:N2+ 3H2高温、高压2NH3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为了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从浓度的角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设计意图:从生活、生产中各选一例进行分析,目的在于:①熟悉从化学平衡移动的视角分析可逆反应的过程;②熟练掌握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方法;③体会化学平衡移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④理解“工业上常常通过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意义。
环节六:深度探究,规律提升【师】借助浓度(c)-时间(t)图,我们解决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问题,比如增大c(H+),平衡移动就会使c(H+)减小,那么,减小到什么程度呢?是能够完全消除这种改变,还是使这种改变减弱,或者还有其它可能?【师】演示实验:向黑枸杞水中加入盐酸,利用pH传感仪测定溶液pH,并利用软件公式换算成c(H+),绘制溶液c(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师】图像表明,平衡移动仅仅只是减弱浓度的改变,并不能使之完全消除。
【师】大量的实验研究及数据分析表明,对于不同的可逆反应,改变不同微粒的浓度,都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
所以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